作者简介:王肖肖,女,陕西,汉族,1983年8月8日,本科,护理师,新生儿科,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研究方向:新生儿相关,电话:18049063022,邮箱:80166515@qq.com,地址:雁塔西路277号 交大一附院 710061
摘要 对新生儿科院内可能造成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细节上制定了针对性很强的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的精细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率的发生,进一步确保了医疗的安全。
关键词 新生儿,医院感染,精细化管理
医院是各种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场所,而病房又是医院交叉感染最严重的地方,由于新生儿的各项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患病期间,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感染性疾病成为新生儿期主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1]。近些年暴发的多起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迫使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为重中之重的内容。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我科树立起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加强工作链的管理,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质量,重效果,通过共同的努力,有效的控制了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
分析本科近三年无陪护病房以来,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1 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1 环境因素
1.1.1 新生儿生存环境的改变,胎儿在母体内生活,在恒温的无菌环境中,得到母体的保护,出生后其生活环境骤然改变,从无菌环境进入外界环境,无论是空气中或是周围物体上都存在大量微生物[2],而这些微生物很容易侵袭新生儿导致感染的产生。
1.1.2 医院人员密集, 床间距过小对空气的影响,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在患病的高峰期,病床紧张,甚至会在病房内连续加床,致使室内人员过多,给清洁消毒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1.3 病种隔离不彻底,由于病种不同如肺炎,腹泻,败血症等,新生儿无法做到分室居住,各种病原体高度集中,造成极大的医源性交叉感染。
2.2 自身因素
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容易感染[2],。而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或者其他缺陷的患儿身体的各个器官更为娇弱,生长发育不完全,更容易遭受细菌的侵袭,引发感染。
2.3 医源性因素
2.3.1 医务人员的因素
新生儿科为无陪人病房,为满足新生患儿住院要求,往往超负荷工作,而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编制短缺,工作量大,如患流感、肠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护士常常带病工作,对患儿构成了医院感染的潜在威胁。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与患儿有着频繁直接的接触,成为院内感染最直接的途径和最主要的媒介,有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近50%的人员是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事护理活动[3]。查阅文献发现由医务人员的双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院内感染的比例约占30%[4]
2.3.2 各种护理操作
非侵入性的操作,例如 新生儿暖箱、光疗箱的消毒,由于新生儿暖箱、光疗箱要经常更换患儿进行治疗,如果消毒不彻底不及时,或不及时、定期更换暖箱、光疗箱内的湿化水,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特别是早产儿在温箱保暖时间长,如果不定期进行温箱消毒,容易增加感染的机会。临床上对于持续吸氧的患儿,常发生的是更换鼻导管而忽视了鼻导管以外管道及湿化瓶的更换消毒,一套吸氧装置反复使用。甚至一个湿化瓶换人不换水。在病房,一套吸氧装置在两床之间混合交叉使用者为数不少。而湿化瓶使用24H即有细菌滋生[5].
侵入性的操作例如气管插管患儿的吸痰,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由于新生儿各项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有的护士为了节约时间,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而导致患儿易感染。
3 控制感染的精细化护理措施
3.1 病区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3.1.1 布局合理:
各室分开,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感染性新生儿及免疫能力低下的新生儿分单间隔离,新生儿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 平方米,间距不少于1米[6]。设置独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早产儿恢复室、配备治疗室、配奶室、入院处置室等。
3.1.2 重视病房空气质量的管理:重视病室空气质量:
开窗通风至少2次/d,按时打开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湿式清扫地面,每月一次清洗空调和消毒器的过滤网,并做好记录。保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为足月新生儿,22~24C,早产新生儿24~26"C,湿度为55%-65%,减少因空气质量不佳导致的新生儿呼吸系统感染。
3.1.3 重视病房地面、物体表面、治疗用物的消毒管理:
每天对室内物表、台面、病历夹、地面等以0.25‰含氯消毒液擦拭,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每月清洁一次。有血液等污染时及时去除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30min后清水擦净。开瓶器、振荡器、等每天清洁,恒温箱内水每4h更换。
3.1.4 重视陪护及探视工作的管理:
因我院新生儿病房为无陪人病房,故尽量减 少陪人探视,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我院已设立通过电视视频探视,每周只有周二和周五下午三点—五点家属可通过视频探视,医生在谈话间向患儿家属解释病情.流行病传染期禁止探视。定期向家长讲解患儿疾病并开展卫生宣教,家长患感染性疾病时暂禁探视。
3.2 重视人的精细化管理
塑造精细化管理理念,理念是根本,理念转变主体是管理层和执行层,推进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人,没有理念上的精细化,管理便成空谈,缺乏全员的参与,精细化管理便失去其可行性 [7]
3.2.1 加強医务人员的管理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并注意培养科室院感监控小组成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到人人参与医院感染控制。
3.2.2 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
每季度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每月现场考核,以强化保洁人员的院感管理意识,让其了解正确配制消毒液浓度,正确进行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反复耐心的讲解、示范,并定期进行考核。并通过鼓励、反复督查等措施,提高保洁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执行卫生规范成为自觉行为,严防因保洁人员工作疏忽带来的交叉感染。
3.2.3 加强对实习生,规培生及进修人员的管理
加强对实习生,规培生及进修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知识教育和考核,确保其上岗后操作规范,自我防护意识到位,具有很强的预防感染的责任和意识。
3.2.4 加强对患儿家属的探视管理
及时做好医患沟通工作,严格探视制度,一般情况不允许家属探视,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探视前对家属进行消毒隔离预防知识的宣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通过电视视频探视。
3.3 重视新生儿护理的精细化管理
3.3.1 衣物管理
与新生儿接触的衣服、床单、等均为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洗澡用一次性浴巾,做到一人一巾一用。床单、每天更换,遇污染立即更换。
3.3.2 配奶间管理
独立的配奶间,墙面贴有配奶流程图,所有配方奶均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奶瓶、奶嘴高压灭菌消毒,配奶用具一用一消毒,奶粉由医院统一规范采购,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密闭保存,保存时间按说明书要求,严格遵守配奶制度及流程,抓住配奶的每一個环节,确保配奶安全。
3.3.3 沐浴护理
隔离患儿和正常患儿的洗澡池分开。保持洗澡间的清洁,洗澡池、水龙头、体重秤、洗澡台等所有台面保持清洁,污染时及时消毒擦拭,沐浴前后注意清洁洗澡池,洗澡盆专人专用并使用一次性浴套。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儿需每日沐浴,不能沐浴的患儿给予床旁擦浴。沐浴更衣时注意颈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破损。新生儿沐浴均为一次性用物。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新生儿洗澡前首先要试水温,避免因水温过热致患儿烫伤或因水温过凉致患儿感冒。洗浴时由上至下按顺序清洗,避免将水误入耳鼻和口腔内,以防止中耳炎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3.4 排泄护理
尿湿后及时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更换,排便后用柔湿巾擦净局部,并注意观察有无红臀,预防皮炎或皮肤感染。
3.3.5 口眼脐的部护理
每天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检查,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口腔护理1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保持新生儿眼部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分泌物,必要时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预防眼结膜炎。脐部每日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一次,保持局部干燥,如有渗液渗血加强护理。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3.3.6 呼吸机患儿的管理
对于机械通气的患儿如无禁忌症,将床头抬高30—45。对有发生HAP高危因素的患儿常规做口腔护理,至少一天两次,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适应症,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优先考虑无创辅助通气,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每天应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机械通气患儿的管理:①呼吸机的清洁消毒,②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两次,有明显分泌物时及时更换,③湿化瓶中需使用无菌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④积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倒弃,千万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冷凝水不可直接倾倒于室内地面。人工气道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3.3.7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管理
注射、采血、输液、输血、静脉留置针、PICC封管等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导管性感染,败血症等医院感染发生。加强静脉穿刺无菌操作观念 作为新生儿科护士,必须具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对头皮胎脂厚毛发多而需要输液患儿,应提前5~10min用植物油擦拭干净和剃除毛发,注意避免刮伤头皮,禁止只使用乙醇消毒。我院使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其具有速效、速干、无需脱碘,杀菌谱广等优点。在反复静脉穿刺失败后,头皮针疑有污染或脱出需要重新穿刺者,必须重新更换头皮针。对长时间维持输液者应在24h更换输液器,使用留置针管时间不应超过3~5d。
4 结果
本科近几年来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精细环节的护理管理,由护士长总负责开展对每一精细环节的护理管理工作,制订精细护理措施,完善操作流程。并培训骨干护士专项负责各精细环节的护理管理。做到从细节问题着手,定人、定期检查措施的实施情况。并每月反馈分析可以持续改进措施,真正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
5 讨论
通过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因素系统全面的分析,我们探索了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我们追求精即做精,精益求精的护理理念,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到极致准确,针对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制定出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执行与汇报,准确的数据与计量,不断的规范和完善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努力将预防感染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贯穿到整个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全面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的相关标准,将可能发生的院感的薄弱环节逐步消除,做到对新生儿医院院感染率的“零容忍”,确保医疗安全,确保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修订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8-299,702.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0-381.
[3] 尚少华,郑修霞,王宜芝,等.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78-79.
[4] 黄美凌,赵佩英.陈丽萍.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与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3.
[5] 史兰峰,常少敏.吸氧 置细菌污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4,4(3):170.
[6] 彭刚艺,陈伟菊.医院科室布局设置与管理[J].护理管理工作规范,2011(4):165.
[7]易利华,程之红,蒋祥虎,等.医院精细化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