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7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 关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心得体会2022_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1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
关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心得体会2022_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1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2以爱育人立德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__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和把握
好正确方向。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当时刻牢记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经常主动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保持政治定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从青年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突出教育创新。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精神动力,有信念就能开辟美好未来。坚持立德树人,高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认知规律,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用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的鲜活事例化育青年,感染青年。当前,要紧密结合“两
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推动思想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和自身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突出师德建设,加强示范引领。按照做“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我们要引领青年学生,自己首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对青年人的感召力。其实,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仅包含渊博的学识,还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纯净的人格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立德树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优秀教师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成为示范楷模,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积极影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考试分数,更根本的还要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育人,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既要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也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更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识、环境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思想文化阵地,优秀的文化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坚守立德树人主阵地,高校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增强文化自信,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打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育人的“组合拳”,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青年学生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立德树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党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高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立德树人是高校崇高使命所在。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4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立德树
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雅思贝尔斯认为:“人类的将来,取决于本真教育的成功。”德育就是一种本真的教育,是对人灵魂的教育。纵观现今的高等教育,大多将关注重点放在知识教育、技艺传授之上,而忽视了德育的育人功能,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这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高校应该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之本,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标尺。
要因事而化。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要顺应学生成长规律,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以便调整施教手段,有的放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突破口,既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又超越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对受教育者进行合理引导。因事而化,就是要高校德育根据德育的相关“规律”做出调整,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
要因时而进。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唯有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教育依靠外在的教学工具将客观的知识外显于人内化于心,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要从教学实践中探索规律,不断总结凝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战能力;要重视抓好德育的辅助渠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因势而新。纵观中外德育史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德育既有持续的生命力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每个阶段的德育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如汉代董仲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主张由王者承天意对人们实施道德教育,这种提法契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一方面既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又维持了安定的社会秩序,试图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种思
想主张不仅对西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不断更新德育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赋予德育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赋予德育更新的时代气息。
高校德育不是德育整个阶段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打破分段式教育观念,将德育与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终身化,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系统。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5已经从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但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母校教学楼上那8个金色的大字:德高为师,
身正是范。特别是我的角色从西部计划志愿者转变为人民教师之后,我已无数次在心里重温了这8个金字。
党的会议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并且把“立德树人”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被学生牢记或模仿,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坚决不能成为“灵魂的刽子手”。
其次,要学习不辍,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作为学生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教育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成为教师,你会忘记
这句古训吗?我们都不是圣人,而圣人也注重不断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向大家学习,向大教育家学习,
向知名教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甚至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和锻炼,我们的业务水平才能持续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
第三,要把爱与责任深刻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犹记得潘秋堂副校长在为我们做的讲座中强调,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认清自己是“平等中的首席”,努力做好“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要爱自己,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我认为,教师须充分尊重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用真心去关爱学生,把学生真正当“人”来看待和对待,并且要做到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朋友们,我们不能在进入社会之后,发现一些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他们都没有做到,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当我们成为教师之后,却去重复他们走过的道路。
让我们努力吧!努力对得起“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赞誉,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师,努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篇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
号声嘹亮微电影少先队员心得体会一、牢记革命历史一个调皮可爱的“鼓号手”少先队员,和一个严肃不苟言笑的“司号员”老革命军人,为我们讲述了号声的意义。我们仿佛跟着老一辈革命军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仿佛看到了在军号声中,战士们冲锋陷阵,不怕枪林弹雨,不怕长长的刺刀,勇往直前,去赢得战斗的胜利,哪怕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真可谓“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了艰难的岁月,正是无数舍生忘死的革命军人创造了光辉的历程,他们用鲜血、用生命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爱国华章,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年代,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牢地记住这段历史,记住革命英雄,记住中国共产党。二、传承革命精神少先队和党血脉相连,少先队员胸前的红领巾既是对党恩的感念,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革命事业的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唯有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实现中国梦。革命先辈顽强拼搏的精神、对待困难的乐观主义的精神、对祖国深深的爱,这些都应该是传家宝,应该传承下去。尽管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
代,但革命精神不能丢弃。我们少先队员要在伟大祖国温暖的怀抱中,磨炼意志,坚强乐观,将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三、结合生命教育,开展爱国教育课,培养红色少年。
我们学校秉承“生命教育悦扬梓橦”的主张,实现梓橦师生“愉悦幸福挺拔昂扬”的生命状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谐共生。我们旨在让全体少先队员,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懂得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学校少先队要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紧紧地抓好精神领域的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可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课的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例如,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讲一讲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讲一讲长征中的故事,参观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主题队会,探究生命的意义等。充分用好我们泸州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例如护国战争纪念馆,朱德纪念馆,击落美军飞机的艾秀忠老人等,充分发挥少先队的重要引领作用,开展好爱国教育课,培养新时代的红色少年。
听号声嘹亮,看吾辈自强。我们要切实抓好少先队工作,培养少先队员们对党的赤诚与热爱,能够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怀揣梦想,砥砺前行,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用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篇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
教育强国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一】
11月6日,三亚学院亮相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三亚学院结合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旅游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旅游人才的办学成就受到关注和报道。
专题片《教育强国》全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4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提到:“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始建于20xx年的三亚学院,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设高尔夫管理、邮轮管理等专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旅游人才稀缺问题,而且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三亚学院旅酒学院会展专业学生王妍苏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比如三亚目的地旅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我们都参与到其中。正因为这些经历,为我们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三亚学院还紧跟时代发展培育高端旅游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要积极面向未来,关注数字教育,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关注智慧旅游。”三亚学院旅酒学院执行院长柴勇说。
三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旅游人才培养的“换代升级”,该校还推动并加强学科融合,整合旅酒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等力量,围绕“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智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篇二】
纪录片《教育强国》开播啦,今天是《立国之本》和《强国基业》,明天还有《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
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
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篇三】
11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专题片《教育强国》播出。该专题片共4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专题片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展示了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专题片的热映,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强烈
反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表示,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为我国经济奇迹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的作用,提升课程质量,增强课程吸引力,努力培养合格的、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国初期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学习,改变了个人命运,国民素质整体提高。”江西省玉山县凤凰小学校长王丹说,“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让更多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我们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构建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更加关注贫困学生、留守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
“我为新中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跨越式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教体局局长许俊良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教育理念,心怀教育梦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是新中国教育温暖而有力量的回忆。”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校长杜忠成说,“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赋予了今日教育人前所未有的重任。使命在肩,我们要立足当下,不忘教育初心,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
革发展的‘奋进之笔’。”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党委副书记郑中兵说:“经过新中国
70年的发展,我们成为教育大国,正奔跑在教育强国的路上。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初心、勇担为国育才使命,在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征程中,书写教育工作者的华章,不负人民教师的称号。”
“我们要用心做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成就未来。”扎根乡村教育的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湖村小学教师尤圆圆说。
“观看专题片,我们既看到了新中国教育经历的曲折、坎坷,同时也为7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而欢欣鼓舞。未来,我们将回归教育本源,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振师道尊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征途上走好愈加坚定的步伐。”安徽省宁国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正平说。
【篇四】
《教育强国》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
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
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篇五】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篇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体会5篇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1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
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
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
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2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__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
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篇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
有关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体会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
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2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__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
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和把握好正确方向。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当时刻牢记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经常主动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保持政治定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从青年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突出教育创新。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精神动力,有信念就能开辟美好未来。坚持立德树人,高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认知规律,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用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的鲜活事例化育青年,感染青年。当前,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推动思想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和自身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突出师德建设,加强示范引领。按照做“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我们要引领青年学生,自己首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否则,
我们就会失去对青年人的感召力。其实,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仅包含渊博的学识,还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纯净的人格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立德树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优秀教师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成为示范楷模,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积极影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考试分数,更根本的还要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育人,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既要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也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更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识、环境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思想文化阵地,优秀的文化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坚守立德树人主阵地,高校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增强文化自信,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打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育人的“组合拳”,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青年学生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立德树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党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高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立德树人是高校崇高使命所在。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心得4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雅思贝尔斯认为:“人类的将来,取决于本真教育的成功。”德育就是一种本真的教育,是对人灵魂的教育。纵观现今的高等教育,大
多将关注重点放在知识教育、技艺传授之上,而忽视了德育的育人功能,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这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高校应该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之本,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标尺。
要因事而化。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要顺应学生成长规律,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以便调整施教手段,有的放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突破口,既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又超越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对受教育者进行合理引导。因事而化,就是要高校德育根据德育的相关“规律”做出调整,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
要因时而进。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唯有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教育依靠外在的教学工具将客观的知识外显于人内化于心,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要从教学实践中探索规律,不断总结凝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战能力;要重视抓好德育的辅助渠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因势而新。纵观中外德育史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德育既有持续的生命力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每个阶段的德育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如汉代董仲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主张由王者承天意对人们实施道德教育,这种提法契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一方面既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又维持了安定的社会秩序,试图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种思想主张不仅对西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不断更新德育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赋予德育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赋予德育更新的时代气息。
高校德育不是德育整个阶段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打破分段式教育观念,将德育与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终身化,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系统。
篇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二、热爱学生,以情育人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
1
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爱在继续,责任在继续,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让爱走得更远。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在感受到孩子天真、可爱、活泼的同时,也发现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有的孩子性格十分内向,自卑、懦弱、倔强;有的爱动、喜欢打闹、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听了吴金林老师“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讲《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之后,我深深地领悟到了,无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位家长,都应该关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精神上的喂养,注重环境的熏陶教育。目前儿童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儿童读物的内容令人堪忧,暴力,色情充斥其中,与儿童的纯净的心灵相悖,与我国宣扬的优秀传统观念相悖。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一些高尚的教育,应当深入挖掘我国
2
的经典国学,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用优秀的精神主食熏陶和影响孩子,当孩子喜欢国学和古典音乐的时候,孩子就会远离低俗和肤浅了。
学习国学经典16字方针——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对我的触动很大,当吴金林老师问“是先理解再背诵,还是先背诵再理解”时,我还很坚定地认为是前者对。经过吴老师的提点,我才意识到我错了。其实我们是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真理的,只有我们掌握了真理,才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应当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国学经典,让孩子们茁壮地成长。
在此我真诚地向吴金林老师以及为本次讲座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真心希望这样好的经典教育方法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些赋予时代的责任和召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该如何保持定力,不忘初心;该如何从日常本职工作、常态学科教学去深挖其中的育人价值呢,以下谈谈个人浅见:
1、优化教学方式,上好每一堂课,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结构、思维方法,保持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2、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深挖学科物理学史、实验探究等的育人价值,以学科活动为载体做实学科课程育人;
3、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知识的生成和发生过程,树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意识,在教学设计中精准诊断学生的需求点、兴趣点、接受力,同时切实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科德育工作实效。
平台助成长,交流生动力,感谢工作室的引领与鞭策。学无止境,合作方能共生,才会共赢,愿在工作大家庭幸福快乐成长。
作为人民教师,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为: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凭借良好的价值观、德行、信念来感染、影响、教育学生。“少年强则国强”,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要让莘莘学子深知,使一个公民立足于社会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个人的品德。无数个事实告诉我们,以德服人才是立足于社会;长期服务社会;
3
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作为人民教师,我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想我的学生时代,鼓舞我、
影响我人生的;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些拥有迷人人格魅力;彰显以身作则原则;爱学生如爱己的德育兼优的老师们。
因此,当代教师更应该彻底贯彻严格执行师德师规的观念,培养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良好的师德,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立德树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质条件何等优越、办学规模如何庞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所在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大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却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例如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因为它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
4
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短短几年时间,陕北公学培养的绝大部分学员成为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骨干,其中更有不少学员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当前,高校要肩负起“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树人”,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
篇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体会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七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1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在微观上讲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老师,而站在宏观上说就是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提炼的一种能者为师的,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作为行业的佼佼者,自然是能够称之为“师”的,他们是更多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之“师”。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总是有他们特别的地方,即便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小事,这份坚持,这份恒心就是一种能力,他们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做到了全心全意,他们在践行这份重托的时候做到了尽心尽责,他们爱自己的事业如同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为示范为“师”标出最美的刻度。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镜”。心中有大爱,身上有正气,手里有本领,脚下有定力是先锋模范身上统一的品质,他们是一面镜子,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去学习他们敏捷的思维、用新科技、新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够让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年轻,让自己为民的旅程始终保持活力。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把自己的故事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让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受到感染,追寻他们的脚步成为他们那样对人民、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厚植这种“传精神、行正道、弘大爱”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够更好地扎根人民,汲取拼搏奋斗的力量,奉献国家。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精神为“指南针”。为更多的人引导方向,更能够提
升党员干部的新思想,新境界,在学习先锋楷模的过程中,立志成为他们的“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绵薄的力量。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2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社会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努力实现从人师到明师最后到名师的转变。人师。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为人师表。明师。明师,即开明之师、明智之师、明白之师。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基本职责,古往今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照明灯。所以老师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路,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孩子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名师。名师出高徒。名师是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定“名气”“名望”的教师,是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美誉度的教师。这种名气、名望,来自名师的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名师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敬佩、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魔蛋、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最为一名教师,人师是最基本的要求;明师是奋斗的目标;明师是不懈努力的追求。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3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发布了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他们虽处不同环境,但有同种身份,他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做学生锤炼
品格的锻造者,做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者,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领者,做学生奉献祖国的示范者。他们是广大优秀教师的代表,是全国教师队伍的缩影,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每一位优秀教师都值得敬佩。
在平凡的岗位上,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书写新时代铸魂立德育新人的灿烂篇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突出贡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这是对教师、教育的更高认可,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更高要求。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4通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我发现这些楷模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个人都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把初心浸润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把使命付之于每一个行动之上。不忘初心,时时不忘。始终把为中国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党员,要时时不忘初心、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置顶位置。每个党员都要有“我将无我,为了”的崇高境界,把初心浸润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条件,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的根本利益。榜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时刻不忘,才能在新时代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赢得光明未来;也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牢记使命,事事牢记。在具体工作中,每个人的职位有高低,分工有不同,但不管是谁,只要是党员,就得按党员的标准守初心、担使命,把使命付之于每一个行动之上。抓好落实,就是当担使命。为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每一个党员同志都要以身边的榜样为榜样,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好本职工作,
对照自己的差距,抓好工作的落实,做好的公仆,心系、心系中华民族,把初心浸润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把使命付之在每一个行动之上,时时不忘初心、事事牢记使命。担当是一种胸襟,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习榜样的觉悟、榜样的修养、榜样的作风、榜样的精神,来增强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本领,提升勇于当担的底气,拥有善于担当的能力。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5教师节来临之际,发布了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他们虽处不同环境,但有同种身份,他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做学生锤炼品格的锻造者,做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者,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领者,做学生奉献祖国的示范者。他们是广大优秀教师的代表,是全国教师队伍的缩影,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每一位优秀教师都值得敬佩。在平凡的岗位上,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书写新时代铸魂立德育新人的灿烂篇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突出贡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这是对教师、教育的更高认可,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更高要求。一、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众多老师在论述问题时喜欢运用的引证,我也对此深信不疑,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倾注于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无论他的家庭是富豪子弟,还是贫穷家的孩子;无论他是爱惹事的学生,还是守纪律的学生;也无论学生外表长得美,还是长得丑。他们都应得到平等的教育,都应得到同样多的爱。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是主张“有教无类”吗?他认为每一个人不论地位高低与贵贱都得到同样
的教育,都应得到爱的教育。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孩子,长得丑的孩子,老师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主张“要向学生提出要求首先必须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学生。”他提出:“真正尊重学生又以热爱学生为前提,没有爱很难谈到教育。”市优秀老师的先进事迹,就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诠释。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教师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这充分体现了有爱才是真正的教育,有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性的教育,有爱教育才兴盛,有爱教育才充满生机活力。
二、教育需要有高度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国家兴旺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
所以教师肩负着国家兴旺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对教育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无么奉献的精神,懂得责任重于泰山,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懂得责任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要热爱教师这一行业,要当校如家,要爱生如子女。我市的优秀教师就是对教育有着高度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典范。他却冲在教育的最前线,以身作责。他们这行为就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就是对教育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每个老师学习的榜样。
三、教育的发展需要知识丰富和不断钻研的广大教师队伍教育需要广大的知识丰富,业务精湛,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的老师队伍。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乃至一桶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池乃至一江滔滔不绝的有源之活水。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变迁,知识更替快如日转。如果老师还死守着原有的那滩污水,还在以那滩死水里感到自豪时,他那滩水早已干涸,早已被社会淘汰了。古人说得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知识要不断地更新,有时老师要比还学生“潮”,要比学生还“时髦”,要比学
生还“酷”。先知者才可为人师。不然你那陈旧的知识只能教出迂腐的学生,如今电脑的时代,学生了解的知识快而多,如果你都比不上学生懂得多,他们一定不信服你,还可能说你已经“OUT”了。所以教师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做活老学到老的有心人。时代的要求我们老师要从一个教书匠型的老师向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转变。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向书本学,要向同事学,要向教育专家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钻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才使自己逐渐地从一个教书匠里走出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家型老师。
最后,我呼吁,广大老师要积极地向优秀教师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那种对教育有着高度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永不知足的学习和钻研精神,由此,我们的学校定能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乐园,我们的孩子定能绽放更为艳丽的花朵,我们的教育事业定能取得更为辉煌的业绩!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7曾经看央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总会报道一两个扎根于乡村或山区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感动着国人,令人为之震撼。从事了教育工作之后,使我更能深深地体味到这些深入到乡村或灵魂深处的人物的崇高品质,也更能体会到他们的无私奉献及无悔精神,对他们肃然起敬。林州模范教师王生英便是这样一位楷模,是教师的精神领袖:她扎根山区30载,犹如一枝傲雪红梅,用残疾之躯搏击多舛的命运,谱写了自我人生的华丽乐章。我们读懂王生英,方可继承其优秀品质。一、须得读懂大山
“山”在文化传统中是厚重的,是世代山民安身立命的处所。然而,“山”也表征着传统的闭塞、愚昧、僵化与保守。封闭的群山,告别陈旧的传统,拥抱崭新的现代,对有限的生存圈的突破,已成为世代山居的年轻一代的心灵渴望。然而,悠久而强固的传统大山,去谈何容易!它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需要的是冲出包围的行动,甚至需要付出几代人前仆后继的代价。山里的人终究是挣扎着走出去了,然而,有一个人却选择坚守在这里,她就是教师王生英。
她的留守,是为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只有她的留守,才能换来更多人走出去的希望。因此她是真正读懂大山文化的人!
二、她不是“高大全”,她只是“有用的人”在当代文学“十七年”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充斥了“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都是尽善尽美的.人,无论其思想、道德抑或行动。而王生英老师,她却是一个腿脚不甚灵活的残疾人。在数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每天除了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外,还要穿过大河……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越能激发人的意志力。一身兼数职的教学工作,她竟没有任何怨言,“只要你乐意去做,就没有苦和累”。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她愿意把山区的教育工作坚守到底。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她更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因为她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她是个“有用的人”。是的,当一个人有所奉献的时候,她的心灵必然是富足的,她的人生也必然折射出不平凡的光。三、须得自我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的。我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尽善尽美。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浮躁、不能吃苦耐劳、遇到困难便满腹牢骚…这些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学
习王生英老师的事迹,使我下定决心渐渐改正缺点,有所进步!近几日看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书上有这么几句话深深地触动着我:“世
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过于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实在妙绝!而王生英老师正是这种教育实践的一个典型,更是我们所借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