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心得体会 > 西比灵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体会

西比灵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体会

时间:2022-10-28 08:1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总结西比灵川联合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将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单纯口服西比灵胶囊10 mg,1次/d,7 d为一疗程;观察组21例在口服西比灵胶囊的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d,7 d为一疗程。2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1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1.4%(15/2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比灵联合川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肯定。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川芎注射液;西比灵;眩晕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7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多见,主要特点是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经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如诊治不及时或不规范,发病后数年内约有1/3患者可发生脑梗死[1-2]。2009年1月-2012年1月,笔者选择以眩晕为主要特点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应用西比灵片口服联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并与单一西比灵胶囊口服治疗患者相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31~74岁;病史6个月~12年;并存疾病:颈椎病6例,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4例,2型糖尿病3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33~76岁;病史8个月~13年;并存疾病:颈椎病7例,高血压病4例,冠心病4例,2型糖尿病4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并存疾病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组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并伴有程度不等的恶心、呕吐、耳鸣、步态不稳等。颈椎影像学检查(X线片、CT或MRI)均可显示颈椎肥大或椎间孔变窄。TCD检查可明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本组患者均排除脑肿瘤、脑出血、美尼尔氏病等疾病所引起的眩晕,均符合VBI诊断标准[3]。

1.3治疗方法首先对两组患者的并存疾病予以治疗(控制血压、降糖、降脂)。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10 mg/次,1次/d,7 d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口服西比灵胶囊的同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010704,天津药业新郑股份有限公司,2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200 mg/次,1次/d,7 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1.4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文献标准[4]并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制定:(1)显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及步态不稳体征消失,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2)有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及步态不稳体征明显减轻,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较前明显改善。(3)无效: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及步态不稳体征无明显好转,颈项仍感不适,TCD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无明显改善。

1.5统计学处理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 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19/21);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1.4%(15/2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亦随之发生变化。不注意身体锻炼和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及由颈椎病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发病率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必须引起重视。

3.1病理表现椎-基底动脉及分支发生粥样硬化、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或微血栓形成状态,致使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颈椎骨质增生、退变,刺激或压迫椎管致管腔变窄;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上述诸原因均可引起脑干、小脑、前庭神经核缺血、缺氧而发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步态不稳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5]。

3.2防治改善中老年患者的椎动脉系统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和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加强科学的身体锻炼及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西比灵(Sibelium)为第Ⅳ类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能选择性地阻滞过多钙离子进入因脑供血不足或其他原因所致受损的脑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全血黏度和增强细胞变形能力,纠正脑干、小脑、前庭神经核缺血缺氧,保护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它还有抗组织胺和抗痉挛特性,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抑制前庭刺激,是治疗中枢性眩晕常用药物[6]。川芎嗪由中药川芎提取,是川芎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是有效抑制小血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氧自由基和血栓素A2的形成,改善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在口服西比灵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静脉滴注,与单用西比灵相比,可明显改善脑组织和内耳迷路的循环功能,同时还具有扩张小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和血脂的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著,且未见明显副作用,效果肯定,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7]。

参考文献

[1] 黄友歧.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7.

[2]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4.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22.

[5] 亓令志,梁彦林.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90.

[6] 王希明,高宗良,傅佳.脑血管病及现代药物治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6-222.

[7] 姚俊玲.法舒地尔与川芎秦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4(12):130-131.

(收稿日期:2012-03-31)(本文编辑:王宇)

推荐访问: 基底 注射液 眩晕 动脉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