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心得体会 >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11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11篇

时间:2022-07-30 20:18:02 来源:网友投稿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11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扎根高寒坝上,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从荒漠到绿洲,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变成了百万亩充满诗意的林海,用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示范和不竭力量。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设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是本质的要求,也是对乡村的美好愿景。作为践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塞罕坝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初心”为引、“奉献”为行、“生态”为本,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最美色彩。

  “初心”为引,始终牢记乡村振兴历史使命。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荒漠沙地变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华北绿肺”,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成立以后,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坚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积极主动沉下去,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做乡村振兴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奉献”为行,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干事创业。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支撑。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当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而来,他们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打造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创造了人类奇迹。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这是一项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像塞罕坝林场人那样扎根奋斗的土壤,挥洒无私奉献的汗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不断攻克新难题,用奋斗雨露浇灌出乡村振兴之“花”。

  “生态”为本,始终践行绿色发展持续道路。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底色。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林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引领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农家游、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从因林而生到与林共进,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动实践,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把更多“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富饶美丽”的塞罕坝呈现在人民面前。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2

  从卫星云图上看下来,那一弯深深的碧绿,仿佛一只雄鹰翱翔云际,这里就是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是xx高原南缘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最前沿,是距首都xx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风沙屏障。52年来,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几代人坚守在那里,同土地沙化做着顽强的斗争。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筑出万顷林海。他们用伟大的智慧使塞罕坝长成了华北地区人工林规模最大、长势最好、生态环境最优、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色明珠。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坚定信念。要学习他们直面困难、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创新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要学习他们善做善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追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懈努力。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牢固树立乐于奉献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将工作思维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在奉献中不断进步成长。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3

  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1万亩林地的蓄水能力,则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树的生态价值可谓非比寻常,而人的生态贡献倘若积累起来,同样非常可观。

  “一次塞罕行,一生塞罕情”,许多去塞罕坝采风和游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这份精神熏染,源自于塞罕坝人“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激扬于塞罕坝人“一年四季 长 在树林里”的苦干坚守,落脚于塞罕坝人“每棵树都是一个生命”的生态深情。塞罕坝人55年的平凡坚守、苦干兴业,换来茫茫荒原变身百万亩森林的惊天巨变,造就高寒沙地生态建设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这个奇迹,是愚公精神的现实写照,是艰苦创业的时代缩影,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范例。

  美丽中国的基石,不仅在于天蓝地绿水秀山清,也在于千千万万颗像塞罕坝人一样的美丽心灵。“同呼吸,共奋斗”,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态文明音符的演奏者。我们也许不能都成为造林不断、护绿不止的“生态卫士”,却可以成为像塞罕坝人那样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观山水则赋予山水以生命情感,在城市则装点生活以自然情怀,不是所有的美景都在远方,心间的生态意识,日常的环保行动,汇集起来就是一道亮丽风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具有同等的环境价值。然而不少人想的是:我享有生态,你去讲文明。我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些人却只想自己乘凉后人栽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些地方却只盯住金山银山;谁污染谁治理,有的部门却不断掩饰污染回避治理……殊不知,生态环境一旦损毁必是失之长远的“全输”结局。无论是破解过度消费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公地悲剧”,还是减少只讲享用和消费、忽视责任和义务的“搭便车”行为,关键就在于每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和参与。xx今年3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言简意赅,意味深远。

  当年的塞罕坝创业者,几乎人人都能准确说出国家制定的林场建场目标: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过去植树造林,更多出自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朴素生态危机意识;如今增林扩绿,则是源自坚持绿色发展、追求永续发展的生态自觉。从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今天中国孜孜探索的,是一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路,是一场以绿色发展为先导的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谁都不应是例外。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人人呵护绿色、保护生态,力量汇集起来就是“绿色海洋”,时间积累下来就是社会风尚。让生态意识融为公众意识,生态道德成为社会公德,每个人心间的美丽愿景,一定能生长为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4

  Xx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范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将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教材,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让“塞罕坝精神”在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合格”队伍,努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和为官从政环境。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高度评价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的使命担当。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忠实履行“为首都阻风沙、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体现了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必须自觉成为党的旗帜的坚定护旗手,必须矢志不渝地忠诚于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贯穿于工作始终,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融为一体,始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和考核评价导向,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管好,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对民高度负责,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任,组工干部必须用坚强的党性、无畏的担当来诠释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就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向政治生态要发展、向政治生态要未来,走出一条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组工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要实践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别无他途,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敢于对工作中遇到的说情打招呼说“不”,可能会得罪人,但换来的是良好的政治生态;降低党性原则,遇事做个“顺水人情”,可能个人会得到某些好处会,但会破坏政治生态,会得罪更多的干部群众。作为组工干部,要努力向李林森、王彦生、杜洪英、涂红刚等先进人物学习,对党忠诚、为民负责,选贤任能、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以科学理念指导工作,以担当精神做好工作,努力为党和国家的xx久安、科学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持之以恒干好本业是塞罕坝人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永远珍惜的精神财富。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极强的工作,组工干部必须要把学习新政策、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当作习惯。多研究些问题,少走一些“弯路”,学深悟透组织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文件、新要求,多向经验丰富的同志问教,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少知而述、无知而乱”的尴尬。多研究些业务,少谈一些“套路”,做到对基层情况了然于心,将群众需求牢记于心,将工作程序内化于心,才能在开展工作中“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确保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塞罕坝人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书写了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传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组工干部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组织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作为组工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切忌有等待观望、软弱懈怠的“撞钟”的思想,要牢树一抓到底的“狠劲”和经得起“打磨”的韧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组织工作服务中心任务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抓落实,向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发力。学会用弹好钢琴的工作方法抓落实,统筹兼顾好每项工作,把复杂的事情办好,把困难的事情办成。秉持“来组织部就是来吃苦”的干事创业信念,以“勤奋工作、不骄不躁”的作风踏实工作,才能久久为功,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5

  3月10日,我与镇干部一起观看了弘扬塞罕坝先进事迹精神报告会。会议由常市长主持,我们首先观看了塞罕坝创业历程专题片,又聆听了林场4名先进典型和1名媒体代表的事迹报告,最后市委周书记从深该理解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塞罕坝精神创建魅力承德,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做了重要讲话。

  虽然报告会只有半天时间,但那坚守奋斗,在恪尽职守中谋求发展;那无悔选择,用青春成就绿色梦想;那勇于担当,做新时代塞罕坝人;那无私奉献,用真情挚爱呵护绿色园;我眼中的塞罕坝的先进事迹,深深的震撼着我。54年如一日,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只为履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追寻那个“让荒原变林海”的伟大梦想。如今,那一道道矗立于荒原之上的绿色长城,那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便是几代建设者用激情、智慧与汗水谱写出的最美的创业华章。在塞罕坝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永不退色的光辉。

  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学习,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

  一、艰苦创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塞罕坝建场54年来,之所以在“黄沙遮天日”的荒原上建成了百万亩林海,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发扬塞罕坝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秉承勤俭节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新时代要求我们仍需拼搏、奉献、流汗,仍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克服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二、无私奉献,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

  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已,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大我”我,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就是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无私奉献,工作中我们要做忘我的无私奉献者。

  三、科学求实,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科学求实,使发展的理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结合实际,努力学习,科学发展,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为新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 开拓进取,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

  面对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做到在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五、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涉及方方面面,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明白事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锻炼自己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做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一定要将行动自觉统一到市委的号召上来,以塞罕坝精神时刻鞭策自己,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6

  塞罕坝处于河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面对的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不忘初心。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对党忠诚,明确政治方面。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理想坚定。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塞罕坝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精神,融入实践中,创造了奇迹。这种精神化作我们税务工作动力,鼓舞着我们要牢记税务工作的使命,为国聚财,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完成好一个税务人应该做好的工作。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以焦裕禄、杨善洲、塞罕坝人等模范人物和事迹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7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年轻干部要静下心来,认真品读“塞罕坝精神”,在品读中感悟精神伟力,用实干笃行、无私奉献,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品读“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践初心。1962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们听党召唤,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豪迈上坝,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了塞罕坝。那时的塞罕坝“风吹沙起人烟稀”,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建立起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用一生的坚守践行初心,逐渐改善了塞罕坝的恶劣环境,让她变成了“美丽的高岭”。塞罕坝的建设者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年轻干部享用不尽的人生宝藏。步入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塞罕坝精神”,在牢记使命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为建设绿色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品读“塞罕坝精神”,实干笃行谱新篇。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塞罕坝的建设者们点燃信念的灯,持之以恒在实干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优、社会效益佳的绿色发展之路,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步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年轻干部要谨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发扬实干精神,勇于探索和创新,勇于走别人未走过的路。相信“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精品”意识,做到心中有航向、肩上有责任、脚上有力量,不断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品读“塞罕坝精神”,无私奉献再前行。59年前,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心中怀揣祖国和人民,辞别家人来到这里,用“此心安处是吾家”的心境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绿色的种子,用无私奉献的汗水浇灌生命之树,日复一日终将沙海变林海,创造了“人间奇迹”。年轻干部要明白世间的每一项工作成就的取得,都不是靠吹吹打打、说说笑笑就能获得的,需要我们在岗位上不断地付出。那些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贪图安逸,害怕吃苦,下不了劲,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的干部,必然不会有所作为。立足本职,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8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临界,融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为一身,塞罕坝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山杨、柞树、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山起伏, 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从茫茫荒漠到百万亩人工林海。52载,河北承德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创造了中国北方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成为世界上人工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中国梦,是一个值得我们永久追求的梦,在追梦的过程中也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塞罕坝人追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也许会有困难,会有坎坷,甚至会有牺牲,但是追梦的精神永存。55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一代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躬耕不息、接力不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是基础,“做”是关键。通过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备受鼓舞,敢于直面矛盾,敢于应对各项挑战,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亮点、干出成效、干出水平。

  现在,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我们应该做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弘扬塞罕坝精神重要指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振和凝聚全体党员干部谋发展、干事业的精神与力量,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青春朝气、锐气,立足本职岗位,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就。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9

  自观看塞罕坝先进事迹介绍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曾经被人们遗忘的地方,现在,成了大家学习、超越的榜样,是什么让大家如此关注塞罕坝机械林场呢?是的,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激动的心情了,甚至,我连续好几次回放了这段视频,因为,许多方面的介绍,又重新点燃了我的奋斗激情,就好像自己又重新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视频介绍上得知:塞罕坝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境内。这里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62年组建了塞罕坝国有机械林场。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当观看到在建场之初时,条件是那么的恶劣,没有房屋居住,就临时搭帐篷,晚上老鼠钻进被窝里,没有干净水喝,喝着污浊的脏水、冰水解渴,粮食送不进来,吃野菜来充饥,虽然名称是机械林场,但是,许多人干的却是纯手工的体力劳动,当时甚至连犁地的牛也没有,为了完成垦荒任务,年纪大的林场员工手把手教年轻人,用肩扛人拉,把人当成牛马,就是这样,也要完成开垦任务。有的员工病了,可当时没有驻场医院,连简单的诊所也没有,只好临时调用拖拉机送到附近城市去就诊。有些员工,因为耽搁了最佳就诊时间,无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塞罕坝这块土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得知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传统产业,许多规模小的传统产业企业经营困难,大多数都已破产,状况好些的也被大企业兼并。而塞罕坝机械林场呢,并没有走这两条路,全场一千多名员工,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们不等不靠,主动转变思想,适应新形势,在林场的正确领导下,他们由当初单一的造林垦荒,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开始搞多种经营,会上,林场领导要求大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转变思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这就需要分级的负责,每位领导都要包片包人,去耐心的做思想工作。终于,有了好的开始,第一份新产品的订单有了;第二份;第三份……,直到后来,完全适应了市场经济,成功的实现了企业转型。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塞罕坝一千多名员工这样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的为这片土地付出自己人辛勤的汗水呢?我想,这就是一种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从前的她,抒写的是一部他创业史,而现在的塞罕坝人呢,正在重新抒写着一部新时代的壮丽诗篇,参加写作的,正是这群朴实无华的塞罕坝员工们,他们用热血和激情、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正在塞罕坝这片热土上耕耘着,他们收获了累累的硕果,收获了两代人的期盼和希望。

  我敬佩他们的奉献精神,同时,作为一个国企人,我也感到了惭愧: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以前的那种拼搏、奋斗的劲头渐渐的没有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和他们相比,我确实感到惭愧,甚至是羞耻。自从观看塞罕坝林场事迹介绍后,我暗自下决心:要在本职工作中重新振作起来,以塞罕坝精神为榜样,学习先进、追赶先进,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勤劳的双手,去编织一个快速高效、畅通文明的京石高速公路,让人们们愿意选择行驶京石高速公路,自愿为我们的真诚服务点赞加油。就是要有那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为京石高速公路的再次腾飞做出自己的应有的奉献。到那时,我才可以欣慰的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我为京石高速的发展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10

  _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_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11

  -近期以来,来自全国的目光集聚xx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各大媒体反复播放、刊发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赞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号召。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要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把塞罕坝林场创业史、奋斗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他们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绝岭荒原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一片“中国绿”,集中表现为“四种绿色”,即绿色生态,绿色生命,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四种绿色”既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又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内涵高度契合。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必须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xx工作提出的“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总体要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阵地职能和作用,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引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推动xx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营造绿色生态,形成中国方案构建生态文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中的重要环节,并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反映了党在新时期执政道路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反复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

  ‘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与国际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同源。可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塞罕坝的建设历程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回顾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发展路径,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条以生态为本的发展主线。作为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的拓荒者,塞罕坝人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不追求短期效益,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道路。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经营和保护并重、利用和培育并举,在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内,合理采伐利用,采用先进技术,优化树种结构,确保森林资源释放最大生态红利。塞罕坝人始终坚持以中国精神为价值导向,自觉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无数的感人事迹。当前,塞罕坝已成为世界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是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世界窗口。

  塞罕坝的绿色创业史,是一部丰富发展了半个世纪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它不仅是一部活在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范本,更是几代塞罕坝人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心路历程和奋斗历史,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今天,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必将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播撒绿色生命,塑造中国精神成就中国梦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和动力,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理论自信,使中国梦更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体现了丰富的中国精神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塞罕坝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随着播撒绿色,把中国精神散布到坝上每一个角落。

  塞罕坝55年的艰苦创业史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榜样标杆。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有毅然决然放弃高考的“坝上六女”,有“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有一对对在“望海楼”的夫妻瞭望员……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部传奇:以占xx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xx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和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

  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敢叫日月换新天,与天斗、与地斗、与己斗,战胜了一切阻碍和困难。他们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新时期下,塞罕坝人始终铭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弘扬“赶考”精神,凝聚圆梦力量,再次投身到新的伟大建设征程。

  “塞罕坝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鲜活教材。时代虽在变化进步,但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塞罕坝人在年均积雪7个月的高寒塞北,一年120天零下20℃以下天数的恶劣气候环境下,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攻艰克险的坚守,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创造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海”的绿色奇迹。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核心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仍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而艰苦的努力。”理论信仰就是奋斗的方向,构筑伟大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个流淌着塞罕坝精神血液的社会群体。我们彰显塞罕坝精神,就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的生动表现。

  三、推动绿色生产,立足中国实际尊重科学规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鲜明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关键是要始终高举伟大旗帜,把握鲜明时代主题,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优势和价值。

  所谓制度保障进步,自信推动发展,仔细翻阅塞罕坝的创业史,我们发现这既是一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攻坚克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高寒贫瘠地区的绿色生产史,还是一部尊重规律,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的创新史。塞罕坝人对推进绿色生产的执着,不仅体现在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上,更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严格的制度保障、创新发展的制度支撑。

  首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决定了我国的体制能够保证在中央正确领导下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对“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浑善达克沙地不断南侵,沙尘暴频繁来袭。上世纪50年代,国家林业部、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给予了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塞罕坝建设发展创造条件,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绿色赞歌。

  其次,严格的制度保障是塞罕坝林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塞罕坝林场的发展,离不开一套严格的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塞罕坝林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生态脆弱地区林场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坚持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建设,在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经营管理、质量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林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事实证明,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制度保障的作用尤为突出,为我国其他地方走一条可复制的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范例。

  第三,创新制度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创业初期的恶劣条件和技术空白,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科学求实,求新思变,不断加强生产和管理制度创新,先后确定了以修枝、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为主的森林经营生产体系,总结出大密度初植、多次中间抚育利用和主伐利用相结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经验,创造出一条循环有序的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整理出一套适合塞罕坝林场特点的经营模式,为国有林场经营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塞罕坝林场取得的成就,得益于相关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我们的制度自信。这种自信和底气来自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惊人成就,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切身体会和对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一路伴随着共和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落后走向强大,在伟大祖国几十年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轨迹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塞罕坝林场用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这是任何外部力量都压不垮、推不翻的。随着我们的制度完善能力日益提高,制度主体的力量日益强大,我们的制度将更加成熟,我们的制度自信也将更加坚实。

  四、倡导绿色生活,凝聚中国智慧体现文化哲学,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xx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作为绿色发展重要的实践途径,绿色生活方式是我国大力倡导的全新发展模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要坚持多管齐下,不仅要从社会理念和认识下手,更重要的是不能丢掉文化这个根本因素。因为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解读塞罕坝精神,既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塞罕坝生态建设的心路历程,也要从精神和利益的维度对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个人与国家进行深刻的剖析思考。无论哪一点,我们都可以得到共同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塞罕坝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文化哲学,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凝聚形成了中国智慧,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引领生活时尚,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塞罕坝人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之路。

  这是一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之路。优秀传统文化在塞罕坝精神中无处不在:塞罕坝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无私奉献,体现为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塞罕坝精神的遵循原则是天人合一发展观念,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塞罕坝精神的力量源泉是以人为本,展现了对绿色、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茫茫荒原上选择了坚守,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无悔,这正是塞罕坝精神传递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条彰显革命红色文化的自信之路。“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可贵的政治品质。正是因为国家战略需要,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热血青年吹响了“集结号”。2万多个昼夜,三代人的奋斗,他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优美环境。这种支撑他们矢志不渝、爱岗爱国的核心精神,作出了对党忠诚的最好诠释。

  这是一条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之路。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老一代塞罕坝人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展现了无产阶级工人先锋队强大力量,新一代塞罕坝人传承接力,在传统精神的激励下,更接受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理念的指引。对此,塞罕坝人变传统生产观念为现代生态理念,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大改变,开启了生活城镇化、住宿公寓化、办公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绿色生活模式。

  革命先烈李大钊讲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的宝贵品质。围绕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四个意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坚持绿色发展,遵循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坚持“以天为则,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天人合一”,自觉将文化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文化事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特别是xx大以来,总书记先后6次视察xx,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这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拼搏进取,勇于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步一个脚印地绘好蓝图,朝着伟大梦想坚定前进。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精神 塞罕坝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800字 塞罕坝精神感想2000字 观看塞罕坝精神心得十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6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4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字 弘扬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 塞罕坝精神的感悟400字 塞罕坝精神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