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体会9篇
一带一路体会篇1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越是面临这样的新形势,越是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带一路体会篇2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我们将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努力为沿线各国合作交往提供多元优质、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我们将与各国一道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各经济体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形成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民心相通为社会根基。我们将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各国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互动、旅游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合作,支持各方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共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培育情感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体会篇3
“一带一路”并非只是一把钥匙,而是“‘一串’共同发展的钥匙”,完全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
见证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崛起的埃及女工,从留学到就业都“与中国有着极深缘分”的哈萨克斯坦姑娘,与中国同事一起开发风电能源的斯里兰卡工程师……这几天,一部历时一年、跨越四大洲、累计行程20万公里拍摄完成的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真实而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光影画面,平凡却不失生动的普通人生活,为观众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丝路画卷,更激发起朴素的情感共鸣。
有学者曾指出,“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讲‘一带一路’故事?他们应该是那些天天在路上,总是倒时差,老是换水土,不停找思路,时时被刺痛,但经常被感动的人”。的确,不管是走出国门、用脚步丈量大地的企业员工,还是深谙掌故、已融入当地社会的华人华侨,很多人身上都有着动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他们有血有肉的经历,确实能拨动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根琴弦。然而,有故事的,并不只是“走出去”的中国人,当地群众对家乡的变化有着更切身而深沉的感触。将镜头拉近,以沿线普通人的视角,观察“一带一路”给生活带来的那些真实变化,鲜活而立体,同样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这也是为何纪录片一播出,即赢得如此多高分贝掌声的一个重要原因。
纪录片是浓缩的时空。一个个镜头,一段段影像,既多角度记录下了令人感动的瞬间,更集中展示着沿线国家44亿人民的光荣和梦想。正如片中的一句解说词所言:“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印满的,不仅是对昔日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交流的记忆,还将印满现实发展的印辙。”三年来,“一带一路”正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如太阳般的光泽”。纪录片第三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当地的电力不足,晚上常常停电,而上学的地方又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后她都跑步回家,为的只是在天黑之前把作业写完。而如今,距离她家乡不远,一座由中国企业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的巨型水电站即将建成,沉沉的黑夜不久就会被光明照亮。“‘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个个正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演的故事,生动地诠释着这一论断。
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事实上,正如纪录片所展示的,“一带一路”并非只是一把钥匙,而是“‘一串’共同发展的钥匙”,完全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从满载货物由重庆隆隆奔向亚欧大陆腹地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中欧班列”,到使塔吉克斯坦实现“南北的真正统一”的沙赫里斯坦隧道;从让“印度洋上的明珠”重现历史光彩的科伦坡南港码头,到孕育巨大商机和潜力的明斯克中白工业园,都在书写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也是为何有人会感慨,“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
故事的背后,其实是思想的引领。拿破仑有句名言,“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追求更为均衡、普惠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现的新理念——构建命运共同体,正是可以战胜利剑的思想。而当“一带一路”由泼墨写意进入工笔细描,当沿线国家强调在未来航程上不愿错失“中国机遇”,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由衷赞叹:全球化的中国治理者“试图指引方向,在国际社会建立起一个崭新、强大、和平的力量”。
“这个世界会好吗?”当古老的丝路如挺立荒漠千年不朽的胡杨、行走在戈壁大漠上的驼队、高张于茫茫碧海上的云帆一样,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涌动起强劲的脉搏,相信,我们能够从这一个个丝路故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带一路体会篇4
面对疫情冲击,各方通过合作谋求发展的共识更加凝聚,寄望于“一带一路”合作增进人民福祉的愿望更加强烈。“一带一路”倡议,正以其推动共同发展的实际效果,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这是一条“健康之路”,为合作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撑。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全球抗疫物资供应国作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和技术援助,先后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80多批紧急抗疫物资援助。当前疫情仍在蔓延,合作战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中国企业已与多个国家合作开展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并已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已多次表示,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必将从中受益。
这是一条“复苏之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方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却实现逆势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600多亿美元,增速比全国整体水平高0.8个百分点;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亿美元,同比增长29.7%。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认为,疫情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最为严重,许多国家对开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寄予厚望。中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劲动力。未来中国进口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伙伴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遇。
这是一条“增长之路”,为互联互通创造了更多机遇。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主线,互联互通在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各国发展动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带一路”在加快基础设施联通方面持续发力,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中国老挝铁路全线隧道实现贯通,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建设实现节点目标,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运营通车。塞尔维亚前外长武克·耶雷米奇表示,疫情造成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暂时的物理隔阂,而“一带一路”倡议恰恰在推动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联结。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发展思路符合沿线国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孵化新经济增长点的需求,将更好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未来,沿线国家还有望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共建后疫情时代的“数字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体会篇5
“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让曾经处于开放“末梢”的中西部地区一跃成为开放的“前沿”;基础设施、电力、工程装备等国际产能合作,让中国深度对接国外市场、资金、技术,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国开放的广度、深度、高度不断拓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地区乃至世界各国共同开放。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为主线的硬联通国际合作持续深入,包括政策和规则标准对接在内的软联通合作不断加强。互联互通,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最新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合作将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至2.2%,促进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少提高0.1%。
“一带一路”建设让开放合作发展成果造福各国人民。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有的国家建起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现代化铁路,有的国家第一次发展起了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有的国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电力紧缺问题。中国同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了满满的发展机遇,各国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是国际经贸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个别国家逆潮流而动、筑墙退群,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态势,“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双方合作、三方合作和多边合作,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为经济全球化建桥修路,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确定性。
引领开放潮流,是自信,更是担当。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出台外商投资法,中国不断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相信通过本届高峰论坛,中国将同各方一道,发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共同声音,谱写互利共赢、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体会篇6
“一带一路”并非只是一把钥匙,而是“‘一串’共同发展的钥匙”,完全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
见证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崛起的埃及女工,从留学到就业都“与中国有着极深缘分”的哈萨克斯坦姑娘,与中国同事一起开发风电能源的斯里兰卡工程师……这几天,一部历时一年、跨越四大洲、累计行程20万公里拍摄完成的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真实而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光影画面,平凡却不失生动的普通人生活,为观众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丝路画卷,更激发起朴素的情感共鸣。
有学者曾指出,“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讲‘一带一路’故事?他们应该是那些天天在路上,总是倒时差,老是换水土,不停找思路,时时被刺痛,但经常被感动的人”。的确,不管是走出国门、用脚步丈量大地的企业员工,还是深谙掌故、已融入当地社会的华人华侨,很多人身上都有着动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他们有血有肉的经历,确实能拨动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根琴弦。然而,有故事的,并不只是“走出去”的中国人,当地群众对家乡的变化有着更切身而深沉的感触。将镜头拉近,以沿线普通人的视角,观察“一带一路”给生活带来的那些真实变化,鲜活而立体,同样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这也是为何纪录片一播出,即赢得如此多高分贝掌声的一个重要原因。
纪录片是浓缩的时空。一个个镜头,一段段影像,既多角度记录下了令人感动的瞬间,更集中展示着沿线国家44亿人民的光荣和梦想。正如片中的一句解说词所言:“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印满的,不仅是对昔日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交流的记忆,还将印满现实发展的印辙。”三年来,“一带一路”正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如太阳般的光泽”。纪录片第三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当地的电力不足,晚上常常停电,而上学的地方又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后她都跑步回家,为的只是在天黑之前把作业写完。而如今,距离她家乡不远,一座由中国企业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的巨型水电站即将建成,沉沉的黑夜不久就会被光明照亮。“‘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个个正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演的故事,生动地诠释着这一论断。
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事实上,正如纪录片所展示的,“一带一路”并非只是一把钥匙,而是“‘一串’共同发展的钥匙”,完全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从满载货物由重庆隆隆奔向亚欧大陆腹地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中欧班列”,到使塔吉克斯坦实现“南北的真正统一”的沙赫里斯坦隧道;从让“印度洋上的明珠”重现历史光彩的科伦坡南港码头,到孕育巨大商机和潜力的明斯克中白工业园,都在书写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也是为何有人会感慨,“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
故事的背后,其实是思想的引领。拿破仑有句名言,“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追求更为均衡、普惠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现的新理念——构建命运共同体,正是可以战胜利剑的思想。而当“一带一路”由泼墨写意进入工笔细描,当沿线国家强调在未来航程上不愿错失“中国机遇”,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由衷赞叹:全球化的中国治理者“试图指引方向,在国际社会建立起一个崭新、强大、和平的力量”。
“这个世界会好吗?”当古老的丝路如挺立荒漠千年不朽的胡杨、行走在戈壁大漠上的驼队、高张于茫茫碧海上的云帆一样,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涌动起强劲的脉搏,相信,我们能够从这一个个丝路故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带一路体会篇7
“一带一路”是一条友情路,生命线。新冠疫情以来,空运、航运受挫,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将生活物资,防疫物资送往沿线各国。疫情不仅没能阻止“一带一路”的发展,各国的合作反而按下“快进键”。“一带一路”让各国之间成为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同抗疫,这使得各国人民在无形之中结下深厚友谊。“一带一路”是一条友情路,它让世界变得更小更加亲近。
“一带一路”的建设,依旧是任重而道远。当今时代风云变幻,有科技进步的机遇,也有疫情防控、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我们更应该坚持发展“一带一路”,推动国家共同发展,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
一带一路体会篇8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我们就一定能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越是面临这样的新形势,越是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性问题凸显,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平合作,而不是冲突对抗。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作出坚定而响亮的回答:要在新形势下稳步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开辟国际合作新空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共创“健康丝绸之路”,中国将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继续推动抗疫国际合作,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与更多国家在医疗研发、服务等领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着力提高国际社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赋予新动能。
共创“绿色丝绸之路”,中国将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低碳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加强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绿色金融合作,为各国低碳转型和疫后绿色复苏作出更大贡献;继续深化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国际社会前行道路。
共创“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中国将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同共建国家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机遇,探寻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构建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数字合作格局和创新生态环境,为世界人民架设高质量发展的桥梁。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形势之下,共建“一带一路”仍然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中国期待同更多国家一道,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引领全球治理开辟新境界,迈向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体会篇9
“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让曾经处于开放“末梢”的中西部地区一跃成为开放的“前沿”;基础设施、电力、工程装备等国际产能合作,让中国深度对接国外市场、资金、技术,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国开放的广度、深度、高度不断拓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地区乃至世界各国共同开放。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为主线的硬联通国际合作持续深入,包括政策和规则标准对接在内的软联通合作不断加强。互联互通,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最新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合作将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至2.2%,促进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少提高0.1%。
“一带一路”建设让开放合作发展成果造福各国人民。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有的国家建起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现代化铁路,有的国家第一次发展起了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有的国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电力紧缺问题。中国同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了满满的发展机遇,各国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是国际经贸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个别国家逆潮流而动、筑墙退群,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态势,“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双方合作、三方合作和多边合作,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为经济全球化建桥修路,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确定性。
引领开放潮流,是自信,更是担当。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出台外商投资法,中国不断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相信通过本届高峰论坛,中国将同各方一道,发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共同声音,谱写互利共赢、美美与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