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6篇)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6篇)
(篇一)
“明月出天山,雪峰淡淡蓝。”近日,***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4天时间里,走过3座城市,踏访9个考察点,出席1场汇报会,参加7场会见接见……见字如面,字如接点,串联起总书记与新疆人民的情真意切,饱含总书记对新疆热土的浓浓挂念。广大党员干部要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同心同行,接续奋斗,不负人民,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同样一轮明月,微亮出戍边战士脸庞遍布的“沟壑”,映照出脱贫攻坚干部群众手上沾满的“泥土”,折射出民族团结各族人民脸上溢出的满满“幸福”。故往者,吟诵边关的诗词曲赋甚众。斗转星移,保卫边疆、建设祖国已成使命召唤,家事国事天下事,心在这里,你我皆是祖国坚实之臂膀。
明月映“丹心”,三载如梦,寄以翩翩“忠情”。“忠者,德之正也;
诚者,天之道也;
忠诚者,为人之正道也。”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追往昔以照前路,翻开这本厚重且誉满光辉的百年画卷,有在西陲边关踏雪巡边的守防官兵,“铁马冰河”只为守国之安全;
有在基层艰苦一线踏破铁鞋的数百万领导干部,“竹杖芒鞋”只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三载如梦,他们用日日夜夜的汗水谱写着对党忠诚的光辉篇章,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总书记强调,要“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筑牢中国心、中华魂”。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性质,坚定理想信念,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置,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明月昭“苦心”,日复一日,寄以浓浓“人情”。“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
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仆后继、抛洒热血,到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公仆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呕心沥血;
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万千领导干部的辛苦血汗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无不体现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立场和追求。***总书记强调,“要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每一名党员干部在所不辞,要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敢于吃苦、乐于吃苦、不怕吃苦,真正干出人民满意的业绩,创造人民幸福的生活,让伟大梦想在勠力奋斗中成为现实。
明月显“同心”,并肩携手,寄以潺潺“亲情”。“夫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
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也。”古有张赛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和亲;
今有56个民族仁爱团结,建成全面小康,共同在阳光下闪耀。靠着民族团结“这口气”,4万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守护人民安全的净土;
千万扶贫干部扎根基层,绘就“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战贫画卷。***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党员干部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民族团结之“花”灿烂绽放。
明月出天山,迢迢寄深情。明月照到了西北,也照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房。
(篇二)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新疆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4天、3座城市、9个考察点、1场汇报会、7场会见……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可以感受到行程之密集、互动之热烈、期待之殷切。总书记早在今年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党员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主力军和引领者,要主动从“新疆之行”中汲取奋进力量,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站稳人民立场、扛起使命担当,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时时放心不下。“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无论是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坚定口号,亦或是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总书记明确指出,“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让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坚持团结一致向前看。”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璀璨绽放。
“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要时时放心不下。“新疆保持长期稳定最重要的在于人心。”7月13日,***总书记来到固原巷社区考察调研,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发展到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我们党用“一切为了人民”的实际行动,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数历史经验鲜明证明,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在基层一线中察民意、暖民心、解民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要时时放心不下。
“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早在今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就强调要“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次“新疆之行”中,总书记来到交河故城,详细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坚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支撑。从周口店遗址到良渚遗址,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从偃师二里头到广汉三星堆……灿若星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员干部要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心用力用情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篇三)
近日,***总书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时指出,“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干部是落实上级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唯有心系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走好基层路,刻画出基层干部的“最美”模样。
心系群众,眼睛向下,刻画基层干部的“为民”模样。基层干部是厚植党执政群众基础的中坚力量,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关系也最为密切,工作内容涉及群众的方方面面,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基层干部要比普通干部更要多留一份心、多尽一份力,学会身入基层、心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需求放心上。眼睛要多往下看,多去走村入户、走街串巷听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诉求。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多往下看,多深入实地调研,才能掌握基层和群众的真实情况,才能把调研的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的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当然,基层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什么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些、什么方面的工作都要会一些。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善于学习,多向同事前辈学习、多向业务骨干学习、多向人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增强自身本领、提升业务能力,做一名群众问不倒的基层干部。
贴近群众,脚步向下,刻画基层干部的“实干”模样。***总书记曾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脚下的泥土寓意着与群众的距离,包含着与群众的感情,这是一种实干的工作作风,是一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在基层,老百姓最忌讳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以在基层就要有基层的样子,就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放下架子去基层一线看一看、瞧一瞧,不搞花里胡哨、表面文章那一套,老百姓是最能感知好坏的群体,是最能看穿党员干部本质的群体。因此,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保持良好工作作风、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一些实事、解一些难题,做到身下基层与心下基层相统一,真正将身心融入基层这片沃土,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刻画好基层干部的实干模样。
依靠群众,重心向下,刻画基层干部的“奋斗”模样。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而群众路线最关键的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群众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干部,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老百姓,更要常怀为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传承好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不仅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还要工作重心向下,多把关注点放在基层群众身上,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化为自身工作动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保持奋进姿态,以饱满的热情和奋斗的激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终生事业当中,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新征程上展示出基层干部的独特风采,绘好新时代美好蓝图。
(篇四)
***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党员干部,不管身居何职,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追求,认清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民心的紧密联系,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牢发展“方向盘”、抓好发展“生命线”。
认清发展和稳定的联系,把好发展“方向盘”。没有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稳定是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因为有了稳定,才能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才能推进各项事业进步……可以说,稳定是生产力。但在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发展是稳定的保障”这一道理。因为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处理好各种矛盾、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当然,这并不是说,经济发展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相反,经济发展落后,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一项重要因素,这点也充分说明了发展的重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好发展“方向盘”,就要认清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以超前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清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抓好发展,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认清发展和民生的联系,抓好发展“惠民线”。发展决定民生。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民生才会得到改善。而民生又会影响发展,因为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抓发展就会有动力、有干劲。可以说,发展和民生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离开改善民生谈发展,发展就失去了方向、没有了目标,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就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广大党员干部要抓好经济发展,就要认清发展和民生的关系,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为基础,通过用好发展每一分钱、每一项举措,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文化等方面实施更多“接地气”的项目、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推出更多“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切实在发展的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要在改善民生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能吊高胃口、不能脱离实际。
认清发展和民心的联系,把握发展“评判尺”。抓好发展了,才能改善民生、赢得民心;
赢得民心之后,又能凝聚民力、汇聚民智,反过来更好地促进发展。可以说,发展和民心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正所谓“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广大党员干部要抓好发展,就要认清发展和民心的关系,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想问题、作决策,还是谋发展、办事情,都要想一想、问一问有没站稳群众的立场,有没有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回应群众期盼,有没有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到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要针对当前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运用新思维新方式、提供新产品新服务的方式进行解决,切实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
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评判尺”,当出台发展政策、落实发展举措、执行发展措施的时候,要重点看有没有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从中获得实惠、感到满意。
(篇五)
日,***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调研,他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坚持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形成“拧成一股绳”的磅礴之力;
要坚持各民族平等交流、学习共鉴,让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
要坚持各民族友爱互助、共同繁荣,一同迈向“欣欣向荣”的美好未来。
坚持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在“共进”中克服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在无数风风雨雨之中,我们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明朝嘉靖年间,瓦氏夫人率俍兵从广西赴浙江与明军一同抗倭,成就了一段保家卫国的传奇;
抗日战争期间,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构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脱贫攻坚战中,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功脱贫摘帽、奔向小康;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国上下坚持一盘棋,内陆、沿海、边境各民族共同抗击病魔、取得胜利……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华大地的各民族众志成城,携手共进,让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迎刃而解,谱写了一幅值得全体中国人骄傲的“共进”凯歌。我们要看到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后产生的强大合力,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意识,坚决维护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始终坚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带领好各族人民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携手奋进。
坚持各民族平等交流、学习互鉴,在“共融”中彰显血脉相连。***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他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从唯美优雅、仙气飘飘的汉服文化,到余音绕梁、宛转悠扬的古典乐曲,再到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工艺,处处都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合所带来的“乘法效应”,因此,中华文化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这也恰恰印证了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在平等交流、学习互鉴中开创民族“共融”新局面,进一步挖掘好、运用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运用信息化、数字化、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获得感、归属感。
坚持各民族友爱互助、共同繁荣,在“共享”中迈向美好未来。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中华儿女文化共通,各民族也势必将友爱互助,迈向共同繁荣。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总书记听取了整体情况报告,察看了现场作业实时画面,同工作人员及现场办事人员亲切交流。***总书记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些年来,硕果累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你们做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再接再厉,前途光明。在抵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终点时,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跑阶段,我们也将在“共享”中提振全民族的奋斗“干劲”。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引进科学技术,装满少数民族群众的“钱袋子”。
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把绿色的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要做好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教育、交通、文娱水平,让各族人民都能过上美满、幸福的好日子!
(篇六)
近日,***总书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先后考察了新疆大学、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了解了新疆加强人才培养、基层社区治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文化交往交融等情况。这是时隔八年总书记再赴新疆,也是党的20D之前一次重要国内考察。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新疆之行”中感悟人才发展、文化传承、基层治理三组“关键词”,从三组“关键词”中汲取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智慧结晶,从而为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筑牢坚实的“地基”。
从“新疆之行”中感悟“人才发展”关键词,按下人才培养“加速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时强调,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总书记与新疆大学学生交谈时句句离不开“人才”这两个字,突显出人才培养对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性。“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当前国家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力量的支撑。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做好人才的“伯乐”。同时党员干部也要搭建好人才引进平台,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工作氛围,为人才安心工作提供最大服务保障,让人才自愿扎根下来,甘愿奉献于此地,真正发挥出人才的价值。
从“新疆之行”中感悟“文化传承”关键词,以文化自信点亮“中国名片”。***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观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时指出,像《玛纳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的“中流砥柱”。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知晓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牢记“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动力,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应带头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以文化自信擦亮“中国名片”,让它更闪亮、更耀眼。
从“新疆之行”中感悟“基层治理”关键词,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时,与社区居民亲切交流,面对面的拉“家常话”,同时也对如何处理基层治理事务指明了工作方向,叮嘱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D建为引领促进基层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仔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尽自己的做大努力帮助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社情民意的源头,而党员干部作为“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者、践行者,要用心用情的解决群众“疑难杂事”,积极作为、主动回应,只有让“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让人民群众真正地受到实惠,才能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
“情满天山处处春。”广大党员干部要朝着总书记在新疆之行中指明的方向,实干作为、踔厉奋发,当好人才培养的“伯乐”,擦好中国优秀文化“名片”,守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用三组“关键词”彰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推荐访问: (6篇)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新疆 总书记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