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间老师事迹(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疫情期间老师的事迹5篇
第1篇: 疫情期间老师的事迹
老师疫情期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老师疫情期间个人先进业绩材料疫情为令速防控,学校师生“1盘棋”。认真组织展开科学防控疫情工作。
1、学校领导班子一马当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校长亲身部署,亲身指挥。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师生情况排查、统计和上报,展开宣扬教育,落实“停课不停学”措施,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习知识有保障。
2、启用多个网络平台保障信息通畅。通过钉钉信息平台进1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教师思想认识,统1思想,便于指挥。通过QQ、微信平台加强对师生的密切联系,确保第1时间掌握师生及家庭动态,利于转达防控知识。应用多种网络工具向学生直播授课,做到“停课不停学”。同时应用移动通讯电话直接联系师生,保证24小时密切关注和联系广大师生。
3、学校全员参与科学防控疫情。做到1是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1部署,职责分工,调和、准确、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不麻痹松懈。2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转发微信非官方信息。3是坚持逐日各班学生情况上报制度,不漏报,不瞒报。4是强化学校值班制度,带班领导、教师,门卫人员做好值班工作与记录。5是定时对学校的教室、食堂、洗手间、宿舍进行消毒处理。6是严格履行不出门,少出门,不窜门,不集会,不聚众赌博,不戴口罩不出门的疫情工作要求,对违背1级响应的教师,1经查实,予以重办。7是利用班级信息群,及时宣扬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干信息,做到小手拉大手,全校1盘棋。
4、全部党员教师到防控第1线。学校支委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及时发出工作要求通知,要求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主动请战值班,参加志愿服务队,展开学校社区文生管理,积极参与做大众的思想慰劳工作,为学生和家长创造和谐稳定的思想环境。
老师疫情期间个人先进业绩材料时势造英雄,凡人出壮举;大疫当前不言退,恪尽职守显担当。疫情无情人有情,繁忙身影最暖心--他,张干,宝应县白田小学1位普通教师,担负33班英语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在疫情延期开学期间,1直默默付出、不畏辛苦,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1.疫情防控:1丝不苟
面对疫情,全校师生员工及家庭成员信息统计,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除汇总班级疫情防控信息,表格统计工作,张老师主动承当了全校100多名教职员工、1285名学生及师生员工家庭成员5227人信息统计、每天体温丈量情况上报工作。疫情期间他自己也记不清搜集了多少数据,上报了多少表格。外省市返宝人员统计表、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情况统计表、教职工及学生家庭成员逐日异常情况登记表、学校未返宝教职工信息登记表……有的数据通知上报的时间非常紧急,哪怕熬夜到清晨两点多,他也毫无怨言。有的数据信息需要每天上报,上报前还得先核对统计,然后再上报。有时候,某个班级忘了按时上报,他就单独给班主任微信打电话,确认以后再上报信息。为了避免错过上报时间,他把上报的时间点和上报的表格名字备注在手机记事本里。即使这样,有时候忙起其他工作的时候,偶尔还是会错过上报的时间点。上级上报负责人就会微信@他或打电话催。他说,最初的几天他晚上睡觉1闭眼,满头脑里不是这个信息就是那个表格,他每天睡醒第1件事就是提示各班上报学生健康信息;他每天做饭或吃饭的时候,都会拿着手机看看各班数据报完没有;他每次在厨房做饭、做菜的间隙都会跑出来瞄1眼挂在餐厅墙上的钟表。他的每天被1些数据表格围绕着,他对学校去过某些疫区和从疫区返回的学生数了如指掌。虽然说通过他上报的是1个个数据,但是在他心里,那些数字承载着全部师生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的重量。每天看到各班主任上报的逐一班平安、12班平安……61班平安,他就不由得嘴角上扬、心情舒畅。
疫情防控工作,他勇于担当。重点人员排查,教职工和学生重点人群调查及散布情况,疫情防控师生健康档案,教师和各班学生行迹健康档案,都是他负责整理完成。他对比档案细则,1条1条整理,有好的做法及时和大家分享,及时调剂防疫工作思路,确保师生健康排查无漏洞。为迎接市、县教育局的疫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他和其他疫情防控小组成员1起,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对学校隔离室、走廊、办公室等进行了全面完全的大扫除。如今复学后的每天,他仍坚持每天上报疫情防控情况。为了能够及时上报,他每天晚上把需要第2天上午9:00前要求上报的县局上报表格在电脑上编辑以后,发送得手机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第2天1睡醒,第1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开机,打开文件传输助手里的表格,通过手机qq邮箱发送到指定邮箱。这么多天里,看钟表指针是不是接近9点,成了他条件反射1般的习惯。这类紧张,不是恐惧,不是焦虑,而是他心里那种义不容辞的担当。
第2篇: 疫情期间老师的事迹
她是王相芹老师,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在特殊的“教室”里,用心血和汗水滋润着祖国的花朵。
为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她每天从早忙到晚。早上她草草吃点儿早餐,就坐在电视机前和孩子们一起网上听课,记录每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孩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
听课完毕,视线刚刚离开电视马上又盯着手机,检查孩子听课情况,并及时打电话询问孩子们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再一一解答。
晚上七点要检查孩子们上传的作业,她戴着老花镜,拿着手机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她一丝不苟,不停地上下翻动着同学们上传的作业。七十八个孩子的作业一个不落,逐一检查,并针对每个孩子做出评价。
存在的问题,打电话或发微信让孩子纠正,直到满意为止。每天忙完累得她满头大汗、腰酸背疼,但心里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她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在特殊的“教室”里辛勤地耕耘着,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这就是“园丁的本色”。
第3篇: 疫情期间老师的事迹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 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 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 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 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 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 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 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 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 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 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 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 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 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Z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 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 "医疗废水输转 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 22岁Z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 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 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 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 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 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 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 500多吨。
疫情中平凡英雄的故事(二)
"炎症风暴〃是新冠月市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 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 "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 症因子,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 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 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 治疗。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 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 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 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 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 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 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 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超出正常水平 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 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 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 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
—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 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 者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一定要守住阵 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 务工作者最大的荣管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 要战胜这次疫情。"
疫情中平凡英雄的故事(三)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 1月27日,正月初三, 妻子白锂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 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 —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 与1992年出生的白锂,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 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 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 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 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 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W 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 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 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彳门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 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干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锂都会 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 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 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锂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 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口T75嘱,"急 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 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 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 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 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 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锂来看樱花, 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锂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 起去武汉。”
第4篇: 疫情期间老师的事迹
疫情期间的英雄简单事迹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危险重重,却看到了一个个平凡英雄的故事,值得学习。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疫情期间的英雄简单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期间的英雄简单事迹1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赵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疫情期间的英雄简单事迹2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
炎症因子,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
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一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疫情期间的英雄简单事迹3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
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论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胜利了,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但白钰与丈夫心意相通,“等疫情散去,我们一起去武汉。”
疫情期间的英雄简单事迹4
连日来,疫情牵动人心。在海垦八一总场,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放弃家庭的团聚,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的战斗在抗“疫”前线,只为守护垦区群众的健康。有效的防控措施也得到了群众认可、支持,爱心人士送来口罩、热水汇聚成爱心力量,温暖了防控疫情的一线人员。
“都快12点了,那么冷的天,你们在这守了一天了,肯定累坏了吧,快来吃碗方便面,怕你们没有热水,我们就连热水都给你们带来了。”夜晚时分,八一总场公司的一对爱心夫妻为坚守在八一彩门疫情防控执勤点的工作人员送来慰问。
“已经不止一个爱心居民给我们送来物资了,有的连名字都不愿意留,只说自己和我们一样,都是八一人。这让我们特别感动。”八一居的黄育顶说,危难时刻,最能彰显真情。群众的这一个个暖心的举动,也是对广大执勤人员工作最大的理解及支持。
八一总场公司的项目合作伙伴海南嘉雨园置业有限公司,积极调动内外部资源,将1000个口罩和500个防护手套等防控疫情物资送到了疫情防控点。
此外,在八一总场场部、铁路桥、东山、金川、长岭等各分场的入口处与当地所属的居工作人员共同设卡值守,对来往车辆及人员等信息进行登记,并对进出人员宣传科学防护知识。公司副总经理王克兵不仅每日都到防控疫情执勤点来检查指导工作,更是不断创新宣传防控疫情的方法,他夜晚加班自编自写防控宣传语,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来进行防控宣传。
年轻党员主动作为,老党员也积极发挥余热。在公司协同各居在各连队点设立执勤点的时候,长岭312队的一位退休老党员陈荣仲,自发加入到了执勤队伍中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方伟吉的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几个月了,当问及妻子支不支持他的工作时,方伟吉说道:“我是党员,我就要先上。我妻子是预备党员,每天我出门,她总是和我说,要尽职尽责,会在家做好饭菜等我回去吃。”
同时,八一总场公司工会也为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执勤点的工作人员送来消毒液、口罩,食物,水等防控物质,保障好坚守在执勤点上工作人员的防控物资需求。疫情期间的英雄简单事迹5
“您好,请停车登记、测量体温。”2月7日,室外温度在0℃以下,在外面站一会儿就冻得手脚发麻。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辅警周刚和同事一起,在桃城高速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白班6个小时,赶上值夜班,要连续上12个小时。忙了一天,下班后他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2021年年底,妻子孙巧英确诊患上肺癌,如今癌细胞已经严重侵蚀骨质,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顾。平时,周刚工作繁忙,妻子只能托付给岳母。这个春节,原本能休息5天,他打算用这难得的假期好好照顾妻子、陪陪儿子。
但因为疫情的到来,这个长假他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农历腊月
廿九,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一大队号召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假,做好准备抗击疫情。周刚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签下名字,他坚定地说:“疫情当前,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我是共产党员,更要克服困难冲在前头!”
从农历大年三十接到命令开始,他就和同事们在高速路口坚守,为城市守好大门。1月28日深夜,正在执勤的周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妻子虚弱的声音:“我感觉浑身疼,快撑不住了,你回来吧……”得知此事,单位马上安排周刚休班。原本已经请好了假,周刚思考再三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我走不开啊!先让儿子给你做个伴,等我下了班再陪你。”妻子知道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是嘱咐他做好防护就挂断了电话。直到第二天早晨交班后,周刚才赶紧带妻子去了医院。
事后得知,那天晚上妻子因为身体剧烈疼痛,几乎彻夜未眠,周刚满心愧疚。“最近一直在忙,感觉最亏欠的人就是妻子。不过,疫情当前,大家都非常疲惫,我要是休假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会增加。家里的困难我能克服,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质朴的周刚说。2月3日上午,是妻子进行肝介入手术的日子。当天,周刚正好值上午班,他悄悄和同事换了班,手术完成后,又出现在执勤岗位上。每天在医院和执勤点两点一线奔波,周刚脸上难掩疲倦,但是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从除夕到现在,周刚和同事们累计监测车辆近8000辆。
“家事、国事自古难两全,我是党员,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会
义无反顾。”周刚的脸上坚毅而平静。“我现在就盼着,等到春暖花开,疫情过去了,媳妇的病也能有所好转,我在家好好陪陪她……”说到这里,周刚的眼圈湿润了。
第5篇: 疫情期间老师的事迹
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
假如没有这场疫情,今年的正月初八,应当是Y市Z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彭银华和妻子举办婚礼的日子。“疫情不散,婚期延迟”,他和妻子达成共识之后,就上了一线。他拒绝了同事让他回家休息的提议,两天接诊300多位门诊病人,过度劳累导致反抗力下降,因而感染了新冠肺炎。
2月2日,Y市金银潭医院护士曾在病房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的彭银华,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着“V”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
2月20日21时50分,彭银华却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在Y市金银潭医院牺牲。年仅29岁。
据了解,彭银华的妻子正怀有身孕。他办公桌的抽屉里还放着没来得及分发的婚礼请柬,但是彭银华的妻子却再也等不回她的新郎了。
心碎了,这么年轻,还没见到未出生的孩子。这是发生在武汉疫情期间众多哀痛故事中的一个,不知道说什么好,唯有祈祷,愿彭医生一路走好[祈祷][祈祷][祈祷]
一路走好,时代的英雄!
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
1
抗“疫”小英雄——周洋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旗上下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众多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加入到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悄悄无闻、任劳任怨,只期望尽自己一份力,为抗“疫”加一把劲。周洋就是其中的一员。
周洋是我们保康街道团工委招募的最年轻的志愿者。20XX年出生的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在这次疫情面前他奋勇而上,2月10日主动报名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起初看他是个孩子,我们并没有给他支配岗位,但是只要有岗位他就第一冲锋在前,无论什么岗位他都踊跃报名。有一天,周洋最终坐不住了,私信跟我说“我什么都能做,站岗、跑腿、消杀我都可以,你就让我上岗吧,我真的很想尽一份力”。拗不过他的执着,于是支配他在晚上检查点站岗。在检查点执勤过程中发觉小周洋工作特殊专心负,对居民也很贴心、很有礼貌。
他先后在安居小区、王府小区、庄妃小区办理过小区居民出入通行证,在蒙小、青年家园、糖业、烟草等小区站过岗,每一次他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直到现在,他依旧每天准时上岗,遵守工作纪律,为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供应了很大的帮助。
周洋,小小年纪、大大能量,像个小大人,特殊可爱,特殊有担当。有天晚上,小周洋特殊焦急特殊专心的问工作人员“体温枪多少钱啊?我这个点上的体温枪不好使了,我似乎弄坏它了,我给赔一个吧!”,其实是天气寒冷体温枪在
2
外头时间一长就会失灵而已。
周洋,一个00后的孩子在这个特别时刻挺身而出,不辞辛苦、不畏寒冷,真的让人敬佩。
想,有许多像周洋这样的青少年在防控一线尽自己一份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新一代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我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定会打赢这次没有硝烟的战斗!抗击疫情众志成城
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合武汉,协同攻坚。今日(3月1日我们就来熟悉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觉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快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接受。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查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
3
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各地精锐医疗力气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觉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头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