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不断演变,其应用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网络模式模式逐渐替代传统的单机模式,成为现在电视节目的主流业务。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应用,导致电视节目流程有了较大的变化,节目的质量提高了,流程更加合理。笔者将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做比较,简单介绍一下非线性编辑网络发展的前景和现状。
【关键词】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前景;网络存储;虚拟存储
我们知道,在电视台的传统工作中,负责制作节目的部门需要把来自多种渠道的原始内容材料通过对编机做成磁带,然后在传送到播出线上。因为传统的线性编辑需要进行反复的串带,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会给画面质量造成破坏,而且磁带上的素材保存也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素材的存储造成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IT领域对图形和图像设备上的研究,非线性后期制作系统开始步入我们的视野。但是由于电视台中的各个部门都是相对鼓励的,素材库和制作部自成一体,相互之间的交流大多还是通过录像带。这样部门之间的交流就需要进行多次的编码和解码工作,还会对图像的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失,还不利于全台的资源共享。所以,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
一、线性编辑的概念
传统的线性编辑一般在电视台的节目编辑中比较常见,多在编辑机上操作,编辑机通常有放像机和录像机组合而成,工作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节目资料放在放像机上,并在一段合适的资料上打点,把它进行记录,记录在录像机里的磁带上,然后再在放像机上找到下一个镜头,再进行打点和记录,这样反复多次,才能把所有合适的素材按照节目的要求记录下来。因为磁带的记录是按照顺序的,不能在已经录制好的带上上穿插画面,也没有办法在删除一个镜头之后保持画面的顺序性,这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如果需要对某个镜头不满意,想删除,那就必须重新录制下来,在替换画面或者声音的时候,还需要保证插入的画面和声音以1:1的长度进行。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得完善和成熟,硬件的稳定性比较好,特别是对于一些短小的节目,或者是一些时效性节目,比如紧急插播的新闻或者是突发事件报道,不用进行过多的编辑,这个时候选择线性编辑是再好不过的了,线性编辑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对节目素材进行简单编辑之后迅速播出。但是随着节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观众对于节目的质量要求变高了,对于节目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节目的后期制作需要提高,这就给传统的线性编辑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线性编辑而言的,传统的线性编辑是以时间顺序进行的。非线性编辑可以分为机械非线性编辑、电子非线性编辑和数字非线性编辑,我们现在所说的是数字非线性编辑,它是需要以计算级为载体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一)浏览素材相对方便。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不但可以用正常的速度来对素材进行播放,还可以快速播放,或者放慢速度播放,甚至还可以反向播放。
(二)编辑点定位准确。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现实时定位,不但可以在时间线上进行手动的操作,对素材进行粗略定位,还可以使用时码进行精确定位,还不需要对素材进行浏览,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复制素材节省空间。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素材都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的,在编辑的过程中,在同一段素材中,可以在一个节目中反复进行使用,这样并不会占用存储空间,而且画面质量也不会有损失。
(四)有利于资源共享。网络带给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资源的共享。利用非线性编辑可以将众多的视频及音频资料进行共享,还可以将不同的演播室和编辑机房等站点有效的结合起来,让他们形成一个系统,这样就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素材的共享。
(五)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安排。在使用非线性编辑的单机时,如果有两台具有相同容量的设备,一臺存在大量存储空间,而另一台的存储空间不足,那么在进行设备联网之后,这种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在网络上接入的工作点越多,资源的安排就会越合理。
三、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发展前景及现状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线性编辑技术已经变得多样化。数字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等综合应用系统正在向我们走来;磁盘体积不断缩小,容量增大,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便携式成功应用。
新型的数字硬盘摄像机使得传统的通过磁带上载这一工作省略了,这就有效避免了数字转换和压缩可能造成的信号损失。在进行前期拍摄和录制,还有后期制作之后,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都是通过数字形式存在的,这样可以保证整个过程中图像的质量。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电视媒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网络化将过去传统的、孤立的资源结合在了一起,将整个制作流程进行了创新,将制作过程变得简洁和迅速。网络中的不同终端可以同时对同一个节目的不同断落进行修改,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非线性编辑网络,可以使电视台的制作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稳定,也使电视台的节目质量提高,为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了方便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罗蕴军.电视台数字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设计[J].声屏世界,2006(7):69 -70.
[2] 孔燚.浅谈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和展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