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本院2009~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ADR的关注度,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减少ADR的发生。 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本院上报的27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物类别、临床表现、ADR患者的转归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276例ADR报告中,男性占60.14%;>18岁的成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口服药物的ADR发生率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65.94%;最容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结核药物,而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患者转归良好。 结论 本院应继续加大力度监测ADR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回顾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68-02
随着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种治疗药物层出不穷,并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不少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药品不良反应(ADR)[1]。ADR监测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及指导,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1]。同时,临床医生也应不断提高对ADR的关注度。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连续3年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旨在通过这些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也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276例ADR报告均来自本院临床,收集时间为2009年7月~2012年6月。上报途径:①本院临床各科室上报;②临床药学室工作中发现;③门诊ADR退药。最终由本院ADR管理小组亲自整理收集。
1.2 方法
根据原卫生部制订的ADR判定原则进行评价[2],并通过Excel软件对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物类别、临床表现以及ADR患者的转归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引发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的分析
276例ADR患者中,男性166例(占60.14%),女性110例(占39.86%),男女比例为1.51∶1。≤18岁者5例,19岁~者100例,40岁~者84例,>60岁者87例,可见在发生ADR的患者中,≤18岁者所占比例最小(表1)。
表1 2009~2012年ADR患者年龄及时间分布情况的比较(n)
2.2 引发ADR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
276例ADR报告中,口服给药182例,位居首位,占65.94%;皮下注射给药48例,位居第2位,占17.39%;静脉滴注给药35例,占12.68%;肌内注射给药11例,占3.99%。
2.3 不同药物剂型引发ADR的比较
276例ADR报告中,主要涉及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4种药物剂型。其中,片剂102例(占36.96%),胶囊剂80例(占28.99%),注射剂93例(占33.70%),颗粒剂1例(占0.36%)。
2.4 不同药物种类引发ADR的比较
27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13类,其中,173例(占62.68%)ADR由抗结核药物引起,而后依次为抗病毒药物(60例,占21.74%)、抗感染药物(18例,占6.52%)等(表2)。
表2 不同药物种类引发ADR的比较
2.5 不同药物引发ADR的临床表现
27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临床表现种类较多,其中位居前3位者分别为肝功能损害61例(占22.10%),胃肠道反应52例(占18.84%),肾功能损害38例(占13.77%)。其他还有白细胞减少、皮疹等(表3)。
表3 不同药物引发ADR的临床表现
2.6 ADR的转归
276例ADR报告中,患者治愈率为61.96%,好转率为38.04%,无死亡病例(表4)。
表4 ADR的转归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因素所致ADR的分析
在本院3年来上报监测的ADR报告中,男性患者ADR的发生率(60.14%)高于女性(39.86%),这与文献报道相似[3],但也有文献报道女性ADR的发生率略高于男性[4],因此,性别因素尚需进行较大样本研究以进一步求证。在本次研究涉及的不同年龄段ADR患者中,>18岁的成年人ADR比例分布较为均匀。据统计,约5%的患者因发生严重ADR而引起死亡[5],提示医护人员在日常监测ADR时,不但要将监测重点放在老年人上,而且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也不容忽视。
3.2 不同药物种类所致ADR分布情况的分析
本次ADR报告中,抗结核药物所占比例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结核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多采用联合疗法[6];②抗结核药物是按疗程服药,患者使用时间较长,且用药人群大;③抗结核药物较易引起不良反应,在抗结核药物发挥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ADR;④抗结核药物需要医生调整用药的概率较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医院要不断提醒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并仔细观察结核病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现ADR应及时正确处理,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治愈率。
3.3 不同药物引发ADR的临床表现
在不同药物引发ADR的临床表现中,以肝功能损害所占比例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肝脏为代谢的主要器官,大多数药物对肝脏都有损伤,如异烟肼、利福平、氯丙嗪、苯妥英钠、四环素、磺胺类、抗肿瘤药物等都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肝功能损害;②本次ADR统计中,抗结核药物所致ADR比例最大,而肝功能损害又是抗结核药物所致ADR中比例较高的不良反应之一。
3.4 ADR的转归
通过统计本院连续3年监测上报的ADR报告可以发现,患者的转归情况良好。有文献报道,B型不良反应率应<5%[7],虽然多数ADR是可避免的,但仍然不能忽视ADR监测工作,医务工作者仍应把安全用药放在合理用药的第1位。
3.5 展望
对于一些临床上相对安全的药物,医务人员也不能忽视其ADR的监测工作,如哌拉西林的不良反应监测中出现肾衰等[8]。有多篇文献报道,抗菌药物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较多[9-10],同时,涉及中药ADR的数量和品种也逐渐增多,因此,对于这些药物的监测也将成为医院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办法[Z].2004:3-4.
[2] 李林贵,Gucicely.国内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 333-335.
[3] 张美祥,周易,王树平.我院2007-2010年50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2):80-81.
[4] 周鹏,孙渊,胡大平.我院45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11):269-271.
[5] 高动宸,张丽雅.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78.
[6] Temple ME,Robinson RF,Miller JC,et al.Frequency and preventabil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J].Drug Saf,2004,27(3):819-829.
[7] 林红.15l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5(7):231.
[8] 王颖彦,罗懿妮,李彩君,等.本院5年内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今日药学,2010,20(3):49-51.
[9] 罗利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129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04-105.
[10] 赵丽波.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3,3(9):158-159,176
(收稿日期:2013-07-15 本文编辑: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