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自查报告 >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2022年)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2022年)

时间:2022-06-10 17:06: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2022年)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4篇

【篇一】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分析报告

一、数据处理

(1)用游标卡尺、米尺、天平分别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和必要的几何尺寸。如塑料圆柱的直径,金属圆筒的内、外径,木球的直径以及金属细杆的长度等。

(2)计算扭摆弹簧的扭转常数,计算公式为:

(3)测定塑料圆柱、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杆的转动周期,计算转动惯量的实验值,并与理论值相比较,求出百分比误差。

以上各测量值均记录在表3-2-1中,具体计算公式也包含在表格中。

表3-2-1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物体名称

质量/kg

几何尺寸/

周期/s

转动惯量理论值/

实验值/

百分差/%

金属载物盘

——

——

0.692

——

——

0.692

0.692

4.995448207

0.692

小塑料圆柱

0.3575

10.080

0.957

0.000

10.100

0.957

10.120

0.957

4.559

4.559

10.100

0.957

木球

0.9110

——

1.191

2.656

——

1.190

——

1.191

14.234

14.612

12.500

1.191

金属细杆

0.1331

——

2.038

4.628

——

2.043

——

2.044

41.272

43.182

61.000

2.042

(4)验证平行轴定理。改变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的位置,测定转动周期,测量数据记录在表3-2-2中。计算滑块在不同位置出系统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比较,计算百分比误差。其中测得。

表3-2-2 平行轴定理的验证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372

2.982

3.629

4.320

5.502

2.371

2.997

3.878

4.794

5.303

2.361

2.991

3.873

4.789

5.877

2.368

2.990

3.793

4.634

5.561

实验值/

58.501

93.271

150.096

224.035

322.633

理论值/

56.226

92.136

151.986

235.776

343.506

百分差/%

-3.889

-1.217

1.259

5.241

6.467

二、数据分析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百分比误差在百分之十以内,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拟合较为合理,可有效地验证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并验证平行轴定理。

其中,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圆盘转动的角度大于90度,致使弹簧的形变系数发生改变 。

(2)没有对仪器进行水平调节。

(3) 圆盘的固定螺丝没有拧紧 。

(4) 摆上圆台的物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三、思考题

(一)预习思考题

1、如何测量扭摆弹簧的扭转系数?

答:先测出小塑料圆柱的几何尺寸及质量,得到小塑料圆柱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再测量出金属载物盘的转动周期及小塑料圆柱的转动周期为,利用计算公式代入数据即可求出。

2.如何测定任意形状的物体绕特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

答:利用题1中测得的得到金属载物盘的转动惯量为,将待测物体放在金属载物盘上,测出其转动惯量周期为,再利用计算公式即可得到该物体的转动惯量。

3.数字计时仪的仪器误差为0.01s,试验中为什么要测量10个周期?

答:实验中除了仪器误差外,还有其他误差,如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等。不一定要测量10个周期,只是10个周期来计算的话可大大减少误差,也可以多测几个周期,但限于人力和资源的使用,一般测量10个周期就可以达到精度了。

(二)操作后思考题

1.在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的转动惯量时,若物体在载物台上放置不平稳,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答:如果物体在载物台上放置不平稳的话,它的实际转动惯量相比百分比误差会加大,使转动惯量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太大,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2.扭摆法角度的大小对测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弹簧的劲度系数不是一个固定常数,它与转动的角度略有关系。若扭摆角度过小,值变小;
若扭摆角度大于,致使弹簧的劲度系数发生改变;
若扭摆角度在左右时,弹簧的扭转常数基本相同。

3.验证平行轴定理时,为什么不用一个圆柱体而采用两个对称位置?

答:若只用一个,则圆盘会受到一个沿盘切向的力矩的作用,转动时,必然导致摩擦力矩的增加,一方面增大了测量误差,另一方面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如果采用两个对称的位置,两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了。

4.采用本实验测量方法,对测量试样的转动惯量大小有什么要求?

答:转动惯量反映出物体转动状态下的惯性,转动惯量大的物体的角速度更难被改变。因此,为了测得较为准确的转动惯量,必须使刚体的角速度变化较小,即刚体的转动惯量要求较大一些。

【篇二】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实验三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
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那么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
1、 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2、 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绘: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

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 的转动惯量用J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表示,那么试样的转动惯量J1 :
J1 = J –J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
T r – Mr = J (2 其中Mr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 g —— 重力加速度  —— 角加速度 T —— 张力
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o
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 , T=0〕
令其转动后,在Mr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1,有 -Mr1 = Jo1 (4 加外力后,令 =2
m(g –r2r –Mr1 = Jo2 (5 〔4〕〔5〕式联立得
Jo=2mgrmr2 (6 2121测出1 , 2,由〔6〕式即可得J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原理与1.相似。加试样后,有 -Mr2=J3 (7 m(g –r4r –Mr2= J4 (8
∴ J = 4mgrmr2 (9 4343注意:1 , 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3. 测量的原理
设转动体系的初角速度为ωo,t = 0 时θ= 0 ∵ θ=ωo t + t (10 测得与θ1 , θ2相应的时间t1 , t2
12212212 θ2=ωo t2 + t2 (12 2得 由 θ1=ωo t1 + t1 (11 2(2t11t2 (13 22t2t1t1t2∵ t = 0时,计时次数k=1〔θ=л时,k = 2〕

∴ 2(k21t1(k11t2 (14 22t2t1t1t2k的取值不局限于固定的k1 , k2两个,一般取k =1 , 2 , 3 , …,30,…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HMS-2型“通用电脑式毫秒计〞来测量k及其相应的t值,毫秒计的使用方法见本实验附录。
先完成砝码的挂接和绕线,然后复位毫秒计,放开砝码。砝码在重力作用下带动体系加速转动。

“毫秒计〞将自动记下k及其相应的t值。由式〔14〕即得2。待砝码挂线自动脱离后,即可接着测1。所以,实验一次即可完成对体系的转动惯量J的测量。
此时应注意两点:①、从测α2到测α1的计时分界处要记清,处理数据时不能混杂;
②、测α1的开始时间虽然可以选为较远地分开分界处,但以后的每个时间的数据都必须减去开始的时间数值。
3 ,  4 的测量方法与1 ,  2一样。
实验步骤:
1、 按〔图一〕安装调试好仪器,细线的一端连结钩挂砝码6,另一端打一适当大小的结塞入塔轮3的缝中,绕线于塔轮时应单层逐次排列。线的长度应使砝码触地前一点点脱离-2-2塔轮。选取塔轮半径r×10m ,砝码质量m×10kg 当实验台离地面高度为h时,有h = k"2r,式中k,为每半圈记一次时间的数目,k’ = 2k –1 . 通过该式适中选取h,使k’≤10为加速;
k’>10为减速。一般选k’ > 13进展计算。
2、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0 o
参阅[实验方法]中的说明及后面附录“HMS-2型通用电脑式毫秒计〞使用说明。记录每一K值对应时间t于下表。
k 1 2 3 4 5 6 7 8 9 10 t(s 0

k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s

k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t(s

选取不同的k1 , k2及对应的t1 ,t2值代入〔14〕即可求得α1和α2,将α1、α2再代入〔6〕即可计算出此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o 。

注意:

(1) 计算α2时,将数据分成四组,按等权原那么,取
k1= 2, 3, 4, 5时对应的k2分别为 k2 = 6, 7, 8, 9〔即Δk = k2 – k1 = 4〕, 按公式〔14〕进展计算。
即由 2(k21t1(k11t2 求出α21 , α22 , α23 ,α24 , 再求得2。

22t2t1t1t2(2) 同理计算α1时,也将数据分成四组,按等权原那么,取
k’1 = 2, 3, 4, 5时对应的k,2分别为 k’2 = 6, 7, 8, 9 按公式〔14〕进展计算,得出α11 , α12 , α13 ,α14 ,再求得1〔此时k’ = k –15 即取k=15时 t’= 0〕 1. 测量试样的转动惯量J1
将待测试样放至承物台上,按上面2中测量方法,可测得系统〔承物台加待测试样〕的转动惯量J 。

其数据记录于下表:
k 1 2 3 4 5 6 7 8 9 10 t(s 0

k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s

k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t(s

由式〔1〕
J1 = J - Jo 可求出待测试样的转动惯量。

待测试样
(1) 铝环 (2) 铝圆盘
*〔3〕移轴砝码〔两个〕:对称地倒插于承物台十字架的小孔内,两砝码间隔 2X ,取值分别为 a. 2X1= 10cm b. 2X2= 20cm
计算公式:
1. 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环,总质量为M,外径、内径分别为D1、D2,那么对通过中心与环面垂直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J122M(D1D2 (15 8
2. 假设为圆盘试样,上式的D2=0,即 J1MD2 (16 8 D为圆盘的直径 3. 平行轴定理
JJcmd (17 刚体对任一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通过质心并与该轴平行的轴的转动惯量Jc,加上刚体的质量与两轴间间隔 d的二次方的乘积。

数据处理:
1. 铝环:质量M = kg; D1 = cm; D2 = cm 由式〔16〕可求圆环绕过质心与环面垂直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J环,理= ;
与测量值J环,测= ; 比较可得:ΔJ环 = J环,测 - J环,理 = ; 相对误差:
E =ΔJ环/J环 = % . 2. 铝圆盘:质量M = kg; D = cm
同理,由式〔16〕可求圆盘绕过质心与环面垂直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J盘,理= ;
与测量值J盘,测= ; 比较可得:ΔJ盘 = J盘,测 – J盘,理 = ; 相对误差:
E =ΔJ盘/J盘 = % *3.由[实验步骤]3的测量结果分别计算a., b.两种情况下两移轴砝码对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Ja和Jb,并讨论之。

两移轴砝码总质量 M = 2×kg
砝码直径 Φ= cm 2考虑题:
1.
简要分析影响本实验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是什么?如何减少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本实验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是什么?
附录:
HMS-2“通用电脑毫秒计〞使用说明 一、 技术性能
本仪器由单片机芯片和固有程序等组成。具有记忆存储功能,最多可记64个脉冲输入的〔顺序的〕时间,并可随意提取数据,还可以调整为脉冲的编组计时。它有备用通道,即双通道“或〞门输入。此仪器为可编程记忆式双路毫秒计。

1. 输入脉冲宽度:不小于10μs
2.

3. 计时误差:≤ 4. 计时数组:1-64 5. 适用电源:∽220V , 50Hz 二、 板面〔如以下图〕

输入I 通 输入II 通 电源

1 2 3 88 8888.888 1 2 3 4

4 5 6 7 8 9 断

5 6 7 8 ← 9 0 →




① 为2位脉冲个数数码块;

② 为6位计时数码块;

③ 为按键数据码盘;

④ 、⑤分别为输入I输入插孔和通断开关;

⑥、⑦分别为输入II输入插孔和通断开关;

⑧为电源;
⑨为复位键。

三、 使用方法
1. 用电缆连接光电门的发光管和输入脉冲,只接通一路〔另一路备用〕。
2. 假设只用输入I插孔输入,请将该输入通断开关接通,输入II通断开关断开〔切记〕。反之亦然。假设从两输入插孔同时输入信号,请将两通断开关都接通。
3. 接通电源:仪器进入自检状态。板面显示88-888888四次后,显示为P0164,它说明制式〔P〕为每输入1个〔光电〕脉冲,计一次时间,最多可记64个时间数据,小于64个也可以被储存和提取数据。
4. 按一次“←〞或“→〞键,面板显示00 000000,此时仪器处于待记时状态。输入第1个脉冲那么开始计时。
5. 64个脉冲输入后自动停顿〔小于64也可〕。取出数据的方法如下:
按09两数码键,那么显示“***.***〞准确到毫秒的第一个脉冲到第九个脉冲之间的时间,依次类推;
按01键,那么显示“”表示计时开始的时间。按“→〞键一次,那么脉冲记时的个数递增1,因此方便地依次提取数据〔按“←〞键那么递减〕。
(1) 按“9〞键两次,仪器又处于新的待记时状态,并把前次数据消除。

(2) 按复位键,仪器为在电的重启。

四、 调整制式的方法
当启动按“←〞或“→〞键后显示P0164。这里,01表示制式〔P〕每一个〔光电〕脉冲计数一次,64表示计64个数据。因此,可以通过改变PXXYY中的XX值和YY值,获得不同的计数方式〔XX有上限,YY最大值为64〕。例如在P0164制式下,按1,2,3,0键,那么面板将显示P1230。这种制式下,每12个脉冲计数1次,总共计30个数据,提取数据的方法同前。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来选择相应最适宜的计数方式,从而大大增强了仪器的适应性。

五、 本卷须知
1. 注意光敏管的正、负极性。
2. 光敏管电阻小于3KΩ才能正常工作。
3. 假设用一路输入插孔输入信号,另一路通断开关必须断开。


【篇三】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二.实验原理:
1.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iβ(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mf=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ar-mf=2hi/rt(2
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2hi/rt(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2a.作m–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
落高度h,(3)式变为:2m=k1/t(4
2式中k1=2hi/gr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实验
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2hi/gr求得刚体的i。
b.作r–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r=k2/t(5)式中k2=(2hi/mg是常量。上式表明r与1/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t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1/21/2从r-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h、g值,由k2=(2hi/mg求出刚体的i.
三.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四.实验内容
1.调节实验装置: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
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h,并保持不变。
2.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取塔轮半径为3.00cm,砝码质量为20g,保持高度h不变,将配重物逐次取三种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砝码下落的时间,分析下落时间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本项实验只作定性说明,不作数据计算。
3.测量质量与下落时间关系:
测量的基本内容是: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测量其下落时间t。
用游标卡尺测量塔轮半径,用钢尺测量高度,砝码质量按已给定数为每个5.0g;
用秒表记录下落时间。
将两个配重物放在横杆上固定位置,选用塔轮半径为某一固定值。将拉线平行缠绕在轮上。逐次选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用秒表分别测量砝码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到达地面的时间。对每种质量的砝码,测量三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砝码质量从5g开始,每次增加5g,直到35g止。
用所测数据作图,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转动惯量。4.测量半径与下落时间关系测量的基本内容是:对同一质量的砝码,更换不同的塔轮半径,测量不同的下落时间。将两个配重物选在横杆上固定位置,用固定质量砝码施力,逐次选用不同的塔轮半径,测砝码落地所用时间。对每一塔轮半径,测三次砝码落地之间,取其平均值。注意,在更换半径是要相应的调节滑轮高度,并使绕过滑轮的拉线与塔轮平面共面。由测得的数据作图,从图上求出斜率,并计算转动惯量。五.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r-1/t的关系: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由此关系得到的转动惯量i=1.78?10?3kg?m2m-(1/t2的关系: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由此关系得到的转动惯量i=1.87?10?3kg?m2六.实验结果:
验证了转动定律并测出了转动惯量。由r-1/t关系得到的转动惯量i=1.78?10由m-1/t的关系得到转动惯量i=1.87?10?3kg?m2.2?3kg?m;2七.实验注意事项:
1.仔细调节实验装置,保持转轴铅直。使轴尖与轴槽尽量为点接触,使轴转动自如,且不能摇摆,以减少摩擦力矩。
2.拉线要缠绕平行而不重叠,切忌乱绕,以防各匝线之间挤压而增大阻力。3.把握好启动砝码的动作。计时与启动一致,力求避免计时的误差。

4.砝码质量不宜太大,以使下落的加速度a不致太大,保证a<<g条件的满足。八.实验思考题:
1.定性分析实验中的随机误差和可能的系统误差。
答:随机误差主要出现在计时与启动的一致性上面还有,拉线的平行情况。系统误差主要是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
篇二: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物本1001班
张胜东(201009110024)李春雷(201009110059)郑云婌(201009110019)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
2.用扭摆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k和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验证转动定理和平行轴定理。【实验仪器】(1)扭摆(转动惯量测定仪)。(2)实心塑料圆柱体、空心金属圆桶、细金属杆和两个金属块及支架。(3)天平。(4)游标卡尺。(5)hld-th-ii转动惯量测试仪(计时精度0.001ms)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实验原理】1.扭摆
扭摆的构造如图所示,在垂直轴1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磨擦力矩。3为水平仪,用来调整系统平衡。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bm=-kθ(1)式中,k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m=iβ式中,i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令?2?
m(2)?k
,忽略轴承的磨擦阻力矩,由(1)、(2)得d2?k2???????(3)??2idt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此方程的解为:
θ=acos(ωt+φ(4)
式中,a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t?2???2?i
(5)k
由(5)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和k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本实验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k值。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3)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2.弹簧的扭转系数
实验中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塑料圆柱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集合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由实验数据算出本一起弹簧的k值。方法如下:(1)测载物盘摆动周期t0,由(5)式得其转动惯量为:
(2)塑料圆柱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1,由(5)式其总惯量为:(3)塑料圆柱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则由得:
3.测任意物体的转动惯量
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其摆动周期,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为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4.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o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i=ic+mx2(6
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实验步骤】测定弹簧的扭转系数k及各种物体的转动惯量。(1)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定各物体的外形尺寸(各量重复测定六次),用天平测出相应质量
(2)调整扭摆基地脚螺丝,是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3)将金属载物盘卡紧在扭摆垂直轴上,调节它使之静止时正对传感器。给一个力矩,测出摆动周期t0。
(4)将塑料圆柱体垂直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1。(5)用金属圆筒代替塑料圆柱体,测出摆动周期t2。2.验证平行轴定理
(1)取下载物盘,将金属细杆及夹具卡紧在扭摆垂直轴上(金属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定摆动周期t3。
(2)将滑块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内,此时滑块质心离转轴的距离分别为5.00,

10.00,15.00,20.00,25.00厘米,测定摆动周期t。此时由于周期较长,可将摆动次数减少。
【数据记录及处理】
设周期的误差限为△,其标准差s=,(k为与该未定系差分量的可能分布有关的常数),故:s周期==0.000058,s卡尺==0.00115s天平==0.5773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则有:t0=1.04140.000058kg*==
△=0.01
k=0.0192760.0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kg*
△i2==0.01kg*=1.61836*kg*
百分误差:e=30.4%2.验证平行轴定理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由表格中的数据得,故平行轴定理得到验证。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三:实验报告-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原理:
1.扭摆运动——角简谐振动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
此角谐振动的周期为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式中,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弹簧的扭转系数
实验中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再由实验数据算出本仪器弹簧的(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载物盘摆动周期值。方法如下:的测定: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式中,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由(2)式其转动惯量为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塑料圆柱体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由(2)式其总转动惯量为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塑料圆柱体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则由,得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周期我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计算)3.测任意物体的转动惯量:
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即
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根据2内容,载物盘的转动惯量为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为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4.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实验内容与要求:必做内容:
1.熟悉扭摆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以及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调整扭摆基座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认真阅读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定扭摆的弹簧的扭转常数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测定塑料圆柱(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4.测定金属细杆+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夹具的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并与理论值比较,求相对误差。,写出。
5.滑块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内,改变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的位置,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数据记录:
一、测定弹簧的扭转系数及各种物体的转动惯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0.01s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表格一: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二、验证平行轴定理:表格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滑块的总转动惯量为:
数据处理:(要求同学们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1.计算弹簧的扭转系数;







2.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公式见表格)3.验证平行轴定理(公式见表格);




拓展与设计内容:(实验方法步骤、数据表格自行设计)。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滑块不对称时平行轴定理的验证,并与滑块对称放置的结果进行对比。2.测量某种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注意事项:
1.由于弹簧的扭转系数不是固定常数,与摆角有关,所以在实验中测周期时摆角应相同(例如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均取2.给扭摆初始摆角是应逆时针旋转磁柱,避免弹簧振动,且放手时尽量避免对磁柱施力。3.被测物件避免磕碰。思考题:
(1)数字计时仪的仪器误差为0.01s,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20个周期?(2)如何用转动惯量测试仪测定任意形状物体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
(3)在用扭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中,弹簧扭转系数越大,摆动周期是否越大?(4)实验中测量物体摆动周期时,摆角为何要取确定值,你认为摆角取多少合适?)。
篇四:大学物理实验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1.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iβ(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mf=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m(g-ar-mf=2hi/rt(2
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mgr=2hi/rt(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a.作m–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m=k1/t(4
式中k1=2hi/gr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

2222222
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从m–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2hi/gr求得刚体的i。b.作r–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r=k2/t(5)
式中k2=(2hi/mg是常量。上式表明r与1/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t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r-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h、g值,由k2=(2hi/mg求出刚体的i。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刚体转动仪包括:
a.、塔轮,由五个不同半径的圆盘组成。上面绕有挂小砝码的细线,由它对刚体施加外力矩。
b、对称形的细长伸杆,上有圆柱形配重物,调节其在杆上位置即可改变转动惯量。与a和配重物构成一个刚体。c.、底座调节螺钉,用于调节底座水平,使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此外还有转向定滑轮,起始点标志,滑轮高度调节螺钉等部分。实验内容1.调节实验装置:
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h,并保持不变。2.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取塔轮半径为3.00cm,砝码质量为20g,保持高度h不变,将配重物逐次取三种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砝码下落的时间,分析下落时间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本项实验只作定性说明,不作数据计算。3.测量质量与下落时间关系:
测量的基本内容是: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测量其下落时间t。
用游标卡尺测量塔轮半径,用钢尺测量高度,砝码质量按已给定数为每个5.0g;
用秒表记录下落时间。
将两个配重物放在横杆上固定位置,选用塔轮半径为某一固定值。将拉线平行缠绕在轮上。逐次选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用秒表分别测量砝码从静止状态1/21/222
开始下落到达地面的时间。对每种质量的砝码,测量三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砝码质量从5g开始,每次增加5g,直到35g止。
n用所测数据作图,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转动惯量。4.测量半径与下落时间关系

测量的基本内容是:对同一质量的砝码,更换不同的塔轮半径,测量不同的下落时间。将两个配重物选在横杆上固定位置,用固定质量砝码施力,逐次选用不同的塔轮半径,测砝码落地所用时间。对每一塔轮半径,测三次砝码落地之间,取其平均值。注意,在更换半径是要相应的调节滑轮高度,并使绕过滑轮的拉线与塔轮平面共面。由测得的数据作图,从图上求出斜率,并计算转动惯量。1、m-1/t2的数据与图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r—1/t的数据与图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五:物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131006231-张利鹏沈阳城市学院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物理实验室制请认真填写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请认真填写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请在一周内完成,交教师批阅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六: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发散思维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去求物体的转动惯量。
结合理论知识,加深转动惯量在刚体运动中所起作用的理解。(二)仪器器材:
密度均匀薄木板、三线摆、dh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实验机架、水平仪、游标卡尺、米尺、细线、圆柱体、天平、大头针、剪刀、钳子、透明胶。(三)理论值计算:j??r2dmj??ri2?mi计算得
方案一:三线摆法1一、实验原理:
1.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在物体内各部分所受重力可看作平行力的情况下,重心是一个定点。一般物体可用悬挂法求的重心。
质心——物体的质量中心,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个重要参考点。当作用力通过该点时,物体只作平动而不发生转动;
否则在发生移动的同时物体将绕该点转动。在研究质心的运动时,可将物体的质量看作集中于质心。对于密度平均的物体,其质心与重心重合。根据平衡力定理:重力和拉力平衡,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测两次就可以得到两条直线

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交于一个点就是重心,亦即质心。
2.左图是三线摆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三个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圆盘相连。上圆盘固定,下圆盘可绕中心轴o’o作扭摆运动。
下圆盘转动角很小,且略去空气阻力时,扭摆的运动可以近似的看作简谐运动。根据能量守
恒定律或刚体的转动定律均可以导出物体绕
中心轴o’o的转动惯量。i0=t02(m0grr)/(4π2h0)„„①其中m0为下盘的质量:r、r分别为上下悬点离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
h0为平衡时上下盘间的垂直距离;
to为下盘作简谐运动的周期,g为重力加速度(在广州地区g=9.788m/s2)。
将质量为m的待测物体放在下盘上,并使待测刚体的转轴与oo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轴重合。测
出此时摆运动周期t1和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h。同理可求得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中心转轴oo’轴的总转动惯量为:
i1=t12[(m0+mgrr]/(4π2h)„„„„„„„„„②
如不计因重量变化而引起悬线伸长,则有h≈h0。那么,待测物体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i=i1—i0-=[(t12(m0+m-t02m0grr]/(4π2h0)„„„„„„③
因此,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便可求出刚体绕oo?轴的转动惯量。二、实验步骤:1.仪器操作方法
(1打开电源dh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程序预置的周期数为n=30(数显。当计时开始时,计数达到2n+1次时,计时停止并且显示具体时间(单位是秒,这个时间即为n个周期的时间。例如,我们预置周期数为50,按下执行键开始计时,信号灯不停闪烁,即为计时状态。当这个计数达到2×50+1=101次时计时停止,显示具体时间。
(2设置周期数的方法。若要设置50次,先按“置数”开锁,再按上调(或下调改变周期数n,再按“置数”锁定,此时,即可按执行键开始计时,信号灯不停闪烁,即为计时状态。
当物体经过光电门的次数达到设定值时,数字显示器将显示具体时间(单位是秒。只要按“返回”即可回到上次刚执行的周期数“50”,再按“执行”键即可第二次计时。(3当断电后再开机,程序从头预置30次周期,须重复上述步骤。2.实验操作步骤
(1)选择一个点,用细线分穿过该点将薄木板悬挂于空中,且细线另一端垂挂重物,使其自然垂直于木板所在的平面,用大头针将细线固定住,再用铅笔沿细线在木板上画出该细线在木板上的底纹。
(2)再选择另外一个点(该点不在步骤一所画出的细线上)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另外一条细线,这两条细线的交点即为该薄木板的质心记为点a。
(3)调节底座及下盘水平:将水准仪分别置于底座与下盘,调整上盘的三个旋钮,使水准仪的气泡居中,使底座(下盘水平。
(4)测出的上、下圆盘相邻两个悬孔间的距离a和b,然后算出悬孔到中心的距离r和r。
r=a/√3,r=b/√3„„„„④

(5)用米尺测出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ho。
(6)测量空盘绕中心轴oo’转动的运动周期to:轻轻转动上盘(上盘上有小转动杆,带动下盘转动,这样可以避免三线摆在做扭动时发生晃动。注意扭摆的转角控制在5°以内。用累积放大法测出扭摆运动的周期(计时器设定n=50个周期。
(7)测量待测物体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t1:将待测圆环置于下圆盘上,注意使两者中心重合,按上面的方法测出它们一起扭摆运动的周期t1。
(8)用天平测量、记录各刚体的质量(下圆盘质量在其表面上已有标注,单位为克。三、实验数据记录:
表1有关长度测量的记录表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下盘质量mo=,待测木板的质量m=,两圆盘的垂直距离ho=,根据式④计算出
表2累积法测周期的数据记录表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根据式③计算出待测薄木板绕中心轴oo’的转动惯量i。i=i1—i0-=[(t12(m0+m-t02m0grr]/(4π2h0)i=。
四、误差来源分析及改进:⑴米尺及游标卡尺的读数误差;

⑵用累积放大法测周期时,未等摆动平稳时便开始测量;
⑶摆动角度过大;

⑷三线摆中,下轴未能保持平行。改进:控制下转盘扭摆角度于5°内;
方案二:三线摆法2:一、实验原理:
左图是三线摆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三个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圆盘相连。上圆盘固定,下圆盘可绕中心轴o’o作扭摆运动。下圆盘转动角很小,且略去空气阻力时,扭摆的运动可以近似的看作简谐运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或刚体的转动定律均可以导出物体绕中心轴o’o的转动惯量。i0=t02(m0grr)/(4π2h0)„„①其中m0为下盘的质量:r、r分别为上下悬点离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
h0为平衡时上
下盘间的垂直距离;
to为下盘作简谐运动的周期,g为重力加速度(在广州地区g=9.788m/s2)。
将下圆盘换成薄木板时,测量数据,跟据式①计算即可得到木板的转动惯量。二、实验步骤:(1)根据方案一得出的圆盘的质心,以该质心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圆,将该圆三等分,在圆周上取得x、y、z三点,且将大头针钉在该点上,再讲该三根大头针扭曲直至能用细线将该木板平行挂起为止。(2)将三线摆仪器的下圆盘拆卸下来,再将薄木板通过细线挂在三线摆仪器的上圆盘上,将水准仪放在薄木板上,调节三条线的线长,直至该薄木板水平。
(2)测出的上圆盘相邻两个悬孔间的距离a,然后算出悬孔到中心的距离r。r=a/√3„„„„④
(r能由方案一测出的数据直接得出)
(3)用米尺测出圆盘和薄木板之间的垂直距离h1。

(4)轻微转动转盘,使其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5,用累积放大法测出扭摆运动的周期(计时器设定n=50个周期。记录并整理数据。三、实验数据记录:
由方案一的测量结果,可以获得以下数据:
薄木板质量m=,下圆盘和薄木板间的垂直距离h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2h0)i2。
四、误差来源分析及改进:
(1)米尺及游标卡尺的读数误差;
(2)待测物体质量测量时产生误差;
(3)摆动角度过大;

(4)由于木板质量过轻,不能将悬挂木板的线拉直。改进:
控制摆动角度于5°之内;
悬挂木板的线尽可能用细软线。方案三:复摆法:四、实验原理:
一个可绕固定轴摆动的刚体称为复摆。刚体的质心为c,对过o点的转轴的转动惯量为j,o、c两点间距离的距离为h。
d2?j2??mgshin?据转动定律,得dtd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j2??mg?h若?较小时dt?2?
令mghjd2?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02则dt有t?2???2?t2
j?2mgh4?可得刚体绕过点o且垂直于薄木板转轴的转动惯量„„„„„⑤又由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有:
质量为m的物体绕过质心的且垂直于薄木板的轴的转动惯量为ic,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则此物体对新轴ab的转动惯量为i=ic+mx2。
于是根据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有,过薄木板质心的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c=i-mx2„„„„⑥二、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dh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将程序周期数设为n=50.(2)在待测薄木板上侧面钉一大头针(dh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测周期用),拿一长木板,在木板上钉一细钉,将薄木板通过细钉悬挂于长木板上,记该点为点b,记该木板的质心的为a点。
(3)将薄木板向上拉开a角,松开手,让薄木板以该细钉为转轴做扭摆运动。(4)待其摆动较为稍稳定时,用dh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测量该薄木板摆动50个周期所

用的时间,并记录下来。(5)重复步骤(3)、(4)5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4中。取其平均值。(6)用游标卡尺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记为h。三、数据记录与计算: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
由方案一已测出薄木板质量m,根据式⑤计算出该薄木板质心所在轴的转动惯量为io=。
由⑥式有:ia=ib-mh2四、误差来源分析及改进:
(1)米尺及游标卡尺的读数误差;

(2)薄木板摆动过程中,与长木板的摩擦过大。
改进:减少薄木板与长木板的接触面积,如将悬挂薄木板的大头钉钉在长木板的侧面,减少摩擦。
(四)注意事项:
(1)在使用三线摆法测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时,底盘必须保持平衡。(2)在使用方案(一)、(二)时要注意待测物体与三线摆仪器的中心轴oo’重合。(3)三线摆法测量时,底盘的扭转角度不宜过大,最好保持在5°。
(4)在三个测量方案里,都必须等到摆动平稳时才开始用累积放大法测其周期,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5)dh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的光电感应的感应端必须摆在摆动角的中间附近位置,确保转动一个周期能够两次扫过该感应端。(五)对该次实验的评价:
篇七:实验二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bipt标准实验报告实验二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标准实验报告制作:bipt2013.3.8)【实验目的】1、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弹簧的扭转常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仪器用具】
扭摆、转动惯量测试仪、实心塑料圆柱体、空心金属圆筒、木球、金属杆、金属圆柱滑块。
【实验原理】
扭摆的结构如图2.1所示,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即m=?k?(2.1)
根据转动定律:m=j?得??2m
(2.2)jd2?kk
令??,由式(2.1)、(2.2)得:??2??????2?

jjdt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此方程的解为:??acos(?t??图2.1
此谐振动的周期为:t?2???2?j
(2.3)或kt2
j?k(2.4)24?
由(2.3)或(2.4)式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j和k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本实验用一个已知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算出仪器弹簧的k值。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2.3)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j0,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则此物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
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j0+mx2。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实验内容】
1、测定扭摆的仪器常数(弹簧的扭转常数)k。2、测定塑料圆柱、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改变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的位置,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实验步骤】
1、测出塑料圆柱体的外径,金属圆筒的内、外径,木球直径,金属细杆长度(各测3次);
并称出各个物体的质量。
2、调整扭摆基座底角螺丝,使水准泡中气泡居中。
3、装上金属载物盘,并调整光电探头的位置使载物盘上挡光杆处于其缺口中央且能遮住发射、接受红外
光线的小孔。测定摆动周期t0。
4、将塑料圆柱体垂直放在载物盘上,测定摆动周期t1。5、用金属圆筒代替塑料圆柱体,测定摆动周期t2。6、取下载物金属盘、装上木球,测定摆动周期t3。(在计算木球的转动惯量时,
应扣除支座的转动惯量)。
7、取下木球,装上金属细杆(金属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定摆动周期t4。(在计算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时,应扣除夹具的转动惯量)。8、将滑块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内(见图1.3),此时滑块质心离转轴的

图2.3距离分别为5.00,10.00,15.00,20.00,25.00厘米,测定摆动周期t。计算j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计算转动惯量时应扣除夹具的转动惯量)。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注意事项】
1、由于弹簧的扭转常数k值不是固定常数,0—1200左右才基本相同。为了降低实验时由于摆动角度变化过大带来的系统误差,在测定各种物体的摆动周期时摆角不宜过小,摆幅也不宜变化过大。2、探头宜放置在挡光杆的平衡位置处,以免增大摩擦力矩。3、机座应保持水平状态。
4、在安装待测物体时,其支架必须扭摆主轴,并将止动螺丝旋紧,否则扭摆不能正常工作。4、称量金属细杆与木球的质量时,必须将否则会带来较大误差。【数据表格】表1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
说明:k值按照此式计算:k?4?j1?t1?t022
(n·m-1??j11-422
m1=9.060?10kgm,k8?4?2j1?t1?t022
=3.815?10(n/m)-2
表2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数据记录表结论:平行轴定理成立。3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思考题】1、本实验对摆动角度有什么要求?如果没满足实验要求将带来什么误差?答:摆角在900—1200左右扭转常数k值才基本相同。
若摆角不满足,m=?k?就不成立,所以摆动角度变化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附录】
金属细杆夹具转动惯量实验值:j4kg?m2夹具=0.232?10
—木球支座转动惯量实验值:j—4kg?m2
支座=0.179?10
两滑块绕通过质心转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j‘—45=0.809?10

kg?m2
实验值为:j5=0.82?10—4
kg?m2,每一滑块的质量m?239.50g。

【篇四】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
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2、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
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


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1
J1=J–Jo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
Tr–Mr=J其中Mr为摩擦力矩。而T=m(g-r(3其中m——砝码质量
g——重力加速度——角加速度T——张力
1.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o
(2(1
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T=0令其转动后,在Mr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
-Mr1=Jo1(4加外力后,令=2
m(g–r2r–Mr1=Jo2(5(4(5式联立得
Jo=
mgr
=1,有
21
mr
21
2
(6

测出1,2,由(6式即可得Jo
J,原理与1.相似。加试样后,有
(7(8
(9
2.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
量-Mr2=J3m(g

mgr42mr
–r4r–Mr2=J4
4343

注意:1,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3.测量的原理
设转动体系的初角速度为ωo,t=0
时θ=0
(10

θ=ωt+
o
1
t2
2
测得与θ相应的时间t1,t21,θ2
12
由θ1=ωot1+12t1
12
tθ2=ωot2+
2


(11

22
(12
22


2(2t1
2
122
t

(13
t=0时,计时次数k=1(θ=л时,k=2
t2t1t1t2


22
2(k21t1(k11t2
t2t1t1t2
2
2
(14
k的取值不局限于固定的k1,k2两个,一般取k=1,2,3,⋯,30,⋯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HMS-2型“通用电脑式毫秒计”来测量k及其相应的t值,毫秒计的使用
方法见本实验附录。
先完成砝码的挂接和绕线,然后复位毫秒计,放开砝码。砝码在重力作用下带动体系加速转动。“毫秒计”将自动记下k及其相应的t值。由式(14)即得2。待砝码挂线自动脱离后,即可接着测1。所以,实验一次即可完成对体系的转动惯量
J的测量。
此时应注意两点:①、从测α2到测α1的计时分界处要记清,处理数据时不能混杂;
②、测α1的开始时间虽然可以选为较远地离开分界处,但以后的每个时间的数据都必须减去开始的时间数值。
3
,4的测量方法与1,
2
相同。
实验步骤:
1、按(图一)安装调试好仪器,细线的一端连结钩挂砝码
6,另一端打一适当大小的
结塞入塔轮3的缝中,绕线于塔轮时应单层逐次排列。线的长度应使砝码触地前一点点脱离塔轮。选取塔轮半径r=2.5×10-2m,砝码质量m=6.0×10-2kg
k",,
当实验台离地面高度为h时,有h=2r,式中k为每半圈记一次时间的数目,k"=
2
k–1.通过该式适当选取h,使k"≤10为加速;
k">10为减速。一般选k">13进行计算。
2、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0o
参阅[实验方法]中的说明及后面附录“HMS-2型通用电脑式毫秒计”使用说明。记
录每一K值对应时间t于下表。
k
1

t(s
0

k

t(s

k

t(s

1112

2122

2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2030
选取不同的k1,k2及对应的t1,t2值代入(14)即可求得α1和α2,将α1、α2再代入(6)即可计算出此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o。
(1)计算α2时,将数据分成四组,按等权原则,取k1=2,3,4,5时对应的k2分别为
k2=6,7,8,9(即Δk=k2–k1=4),按公式(14)进行计算。
即由
2
(k2
21
)t1
2
(k11)t2
求出α21,α22,α23,α24,再求得2。221122
tttt
2

(2)同理计算α1时,也将数据分成四组,按等权原则,取k"1=2,3,4,5时对应的k,
分别为k"2=6,7,8,9
2
按公式(14)进行计算,得出α11,α12,α13,α14,再求得1(此时k"=k–15即取k=15时
t"=0)
1.测量试样的转动惯量J1
将待测试样放至承物台上,按上面2中测量方法,可测得系统(承物台加待测试样)的转动惯量J。
其数据记录于下表:
k
1

t(s
0

k

t(s

k

t(s

1112

2122

2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2030
由式(1)
J1=J-Jo
待测试样
(1)铝环
(2)铝圆盘*(3)移轴砝码(两个):对称地倒插于承物台十字架的小孔内,两砝码距离值分别为
a.2X1=10cm
计算公式:
1.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环,总质量为M,外径、内径分别为D1、D2,则对通过中心与环面
可求出待测试样的转动惯量。
2X,取
b.2X
2
=20cm
垂直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J
122
M(DD)8
21
22
(15)
2.若为圆盘试样,上式的D2=0,即
12
JMD(16)
8
2
D为圆盘的直径3.平行轴定理
Jcmd
2
(17
刚体对任一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通过质心并与该轴平行的轴的转动惯量Jc,加

上刚体的质量与两轴间距离d的二次方的乘积。
数据处理:
1.铝环:质量M=
J环,理=
kg;D1=
cm;D2=
cm
由式(16)可求圆环绕过质心与环面垂直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与测量值J环,测=
kg;D=
;
cm
比较可得:ΔJ环=J环,测-J环,理=;相对误差:E=ΔJ环/J环=%.2.铝圆盘:质量M=
J盘,理=
同理,由式(16)可求圆盘绕过质心与环面垂直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与测量值J盘,测=;
比较可得:ΔJ盘=J盘,测–J盘,理=;相对误差:E=ΔJ盘/J盘=%
*3.由[实验步骤]3的测量结果分别计算a.,b.两种情况下两移轴砝码对中垂轴OO"的转动
惯量Ja和Jb,并讨论之。已知两移轴砝码总质量
砝码直径
M=2×0.167kg
Φ=3.0cm
思考题:
1.简要分析影响本实验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是什么?如何减少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本实验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是什么?
附录:
HMS-2“通用电脑毫秒计”使用说明
技术性能
本仪器由单片机芯片和固有程序等组成。具有记忆存储功能,最多可记64个脉冲输入的(顺序的)时间,并可随意提取数据,还可以调整为脉冲的编组计时。它有备用通道,即双通道“或”门输入。此仪器为可编程记忆式双路毫秒计。
1.输入脉冲宽度:不小于10μs

2.计时范围:0-999.999秒3.计时误
≤0.0005秒
1-64
差:
4.计时数组:
∽220V,
50Hz5.适用电源:
板面(如下图)


①为2位脉冲个数数码块;
②为6位计时数码块;
③为按键数据码盘;

④、⑤分别为输入I输入插孔和通断开关;
⑥、⑦分别为输入II输入插孔和通断开关;
⑧为电源;
⑨为复位键。使用方法
1.用电缆连接光电门的发光管和输入脉冲,只接通一路(另一路备用)。2.若只用输入I插孔输入,请将该输入通断开关接通,输入II通断开关断开(切
记)。反之亦然。若从两输入插孔同时输入信号,请将两通断开关都接通。
3.接通电源:仪器进入自检状态。板面显示88-888888四次后,显示为P0164,它表明
制式(P)为每输入1个(光电)脉冲,计一次时间,最多可记据,小于64个也可以被储存和提取数据。
64个时间数
4.按一次“←”或“→”键,面板显示00000000,此时仪器处于待记时状态。输
入第1个脉冲则开始计时。
5.64个脉冲输入后自动停止(小于64也可)。取出数据的方法如下:
按09两数码键,则显示“***.***”精确到毫秒的第一个脉冲到第九个脉冲之间的时间,依次类推;
按01键,则显示“000.000”表示计时开始的时间。按“→”键一次,则脉冲记时的个数递增1,因此方便地依次提取数据(按“←”键则递减)。
(1)按“9”键两次,仪器又处于新的待记时状态,并把前次数据消除。
2)按复位键,仪器为在电的重启。

四、调整制式的方法
当启动按“←”或“→”键后显示P0164。这里,01表示制式(P)每一个(光电)脉冲计数一次,64表示计64个数据。因此,可以通过改变PXXYY中的XX值和
YY值,获得不同的计数方式(XX有上限,YY最大值为64)。例如在P0164制式
下,按1,2,3,0键,则面板将显示P1230。这种制式下,每12个脉冲计数1次,总共计30个数据,提取数据的办法同前。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来选择相应最合适的计数方式,从而大大增强了仪器的适应性。五、注意事项
1.注意光敏管的正、负极性。
2.光敏管电阻小于3KΩ才能正常工作。
3.如果用一路输入插孔输入信号,另一路通断开关必须断开。

推荐访问: 惯量 实验 报告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