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管理者,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需要对社会现象、教育环境、自身教育实践的深入思考,在实践中形成思考,在思考中形成积淀,在积淀中形成管理思想和治校风格。
一、创新思维方面的思考——校长有奇思妙想
学校管理也需要靈感,“灵感”本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用语,但学校管理和文学创作相通相近,管理的灵感不是从天而降,也需要“两句三年得”,需要沉下心去体味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校园文化不能拿来主义,不要尽照抄照搬一些标语,比如食堂的节约,不要写一些语录式的文字,不如写成“有钱也不要浪费”,比如教室可以呈现“书山有路行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等;关于绿化,在教室周围要栽种冬季掉叶子的树,因为这样夏天可以茂盛地遮荫,冬天可以掉下树叶增强光线。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思考——校长要懂得放权
校长是思想的领导者,他要对职能人员进行心灵的引领,校长对心灵予以引领,就不应充当事事亲力亲为的“划船者”,也不应充当时时去解决各种问题的“消防员”,而是要做把握正确前进方向的“掌舵者”。校长的作用不是代替每一个教师,而是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十分重要,责任重大。校长的最大力量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来自于其思想和能力。比如:在管理工作中,我一贯讲究责任制,招生工作中教学副校长就是校长,在重大艺体活动中德育副校长就是校长,在职称评定中办公室主任也权且是校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我认为,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做伯乐,激发和放大人性的内在力量,在管理中要善于发现人,发展人。只有发现人,发展人,学校才能始终充当引领发展的弄潮儿角色。为此,作为领导,我更多的是给人提供舞台,让他们尽兴表演。2015年开始,学校首次采用民主竞聘方式,由教师代表投票选拔中层干部;改革教学团队聘任方式,年级教学团队组建完全采用民主竞聘办法。学校的全员聘任制,激发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动力;用人注重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畅通了成长通道,促进了教师发展,也给学校管理增添了活力,促进了学校发展。
三、发展策略方面的思考——校长要懂得革新
有了校长思想和理念的领导,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校长领导力到执行力的转化了。当前,校长的领导力转化为执行力需要三个要素:在升学与全面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传承与创新中生成增长点,在提升吸引力和公信力之间找到发展点。
在学校的发展问题上,我总提醒自己和团队成员:素质教育固然是追求目标,但没有分数就没有尊严,在一切工作中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所以,在工作中,不仅要有所作为,还不能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作为,要敢于革新,而学校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堂改革的问题。
对于改革,校长必须要有迎接各种压力和挑战的勇气,比如:面对课堂模式的重构,教师往往会流连于过去的方式方法,对新的做法总会带有一些疑虑。所以在课堂改革的问题上要解决“相信”的问题:以刚毕业的高2018届学生进校时的课堂重构为例,我在“让教师相信新课堂比传统教学好,让教师相信这样做可以成功,让教师相信这样做可以增长成绩”上下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组织教师批量外出观摩、请课改教师到校讲学推广、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示范、组织学生分享“新课”体会等等,各个环节无不考究。该年级在高二直至毕业的各项测试中,课堂模式重构的优势日益凸显,学校在改革促发展的问题上,既稳住了传统的优势,又寻到了新的突破口。
此外,“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非一羽之力”,全校统一思想,团结一心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年级是学校的组成单元,年级工作十分重要。为此,年级执行校长要有全局意识,除了注重对本年级的巡查外,还要注意对其它年级的关注和思考,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其它年级的经验和问题。
四、制度建设方面的思考——校长要懂得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写在纸上,不如走在路上。我始终认为,制度不完善是必然的,但没有制度是绝对不行的;有制度不执行,不如没有制度,制度是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为此,制度构建是学校管理的永恒内容。我认为,“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刚性要求,是学校政策执行的前提和保障。制度不是永恒不变的,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制度才能越变越健全,越变越科学,越变越具有操作的简捷性。为此,每年学校都会将制度的讨论稿印发给教职工征求意见,每年的教代会均以制度构建为主题,每年均会印发新的制度手册,以供教职工学习。
今年1月,学校针对课堂教学监管、评优晋级考核、教育科研考评中出现的新问题,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应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让制度更加科学,更加人文,更具实效。比如,增补了《郫都一中科研奖励制度》中的加大课题开发奖励条款,加大对教研成果的评选、奖励和应用力度,将之作为评优晋级,选班任课,教研经费划拨的重要依据,这就大大激发了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显著。老师们说:“制度修改过程不是几个人说了算,而是教职工自己说了算,这样的制度才深入到了人心”。
五、评价机制方面的思考——校长要懂得激励
任何管理,评价是最重要的管理方式,有什么样的评价,才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现。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评价关注点。
对教师的评价,要打破领导觉得行就行的单一评价机制,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样才能避免“领导青睐的,教师不一定认同,领导和老师认可的,学生不一定喜欢”的主观片面评价机制带来的结果。从2015年开始,郫都一中新增了春季评选的年度功勋教师、最受学生喜爱教师和秋季评选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项目,通过多元的评价体系,被评价教师也能在不同主体的评价中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唯分数论或优先分数论,应该关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素质拓展不能只停留在支持的态度上,也不能停留在口头的强调上。行之有效的途径并不复杂,多开展活动就是锻炼学生的简捷途径:在徒步外出春游的活动中就是要展现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力,在五四、一二·九等活动中就是需要高端、大气的设备和高品质的晚会效果来展现学生的才华和活力。评优是唤醒、激发、放大的过程。
六、交流合作方面的思考——校长要懂得合作
一所名校的发展之路应该是一条内外兼修之路。除了練内功,还要借外力,多与外界交流和合作,在推广自身的经验和做法时,也要努力向别人学习,引入一些新鲜的方法和模式。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不要吝啬,不要保守,推广的过程也就是学校宣传,扩大影响力的过程。
比如,在学校教育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彰显中,我们不仅向同类中学借鉴,还寻求川大等高校的办学指导,正是借助了它山之石,我校之玉才得以在全市的20所窗口学校中熠熠生辉;又比如,在郫都一中名校集团、龙郫教育互动联盟的建设中,相互引领和借鉴,让自身经验和模式得以分享推广,也让自身在各类交流展示平台上崭露头角。
七、解决难题方面的思考——校长要情理并举
公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元素,处理校内事务,公平、公正,讲原则很重要,不能和稀泥,打太极,否则会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比如,2017年11月,有108人符合高级职称评审资格,45人符合中级职称评审资格,而学校只有3名高级和1名中级职称评审指标。学校减少行政干预,严格执行“制度先行”、“数据说话”的考评机制,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避免了很多误解,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圆满完成了中高级职称评审推荐工作。
关怀是凝心聚力的长效因子,关怀不是简单的关切问候,需要更高层次地“从心”激发。一方面,对待员工要刚柔相继,以情动人:校长可通过举办人文活动增进交流,比如,每期期末为即将退休的教职工举行的欢送仪式,对困难教职工的谈心、慰问和帮扶等。
另一方面,对待成员要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校长要给下属传递一种信念——他的潜能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十分有用,让他们当中想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的有所作为,会干事的人有成绩,让管理者和普通成员彼此更加认同、信任和支持,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在公理中确保各类问题有机制解决,在关怀中确保各个成员有动力补给,学校发展即便遇到困难,也能迎难而上。
教育能够为生命个体启迪思考、添彩加釉,治校能够引领一群人智慧有术地为个体成长指引方向,帕斯卡尔曾言:“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并了我;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学校管理的漫漫长路上,我将继续追随思想的引领,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