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探究性学习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 思想品德
探究性学习的开设就是确立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倡导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情感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做人、学会生存。”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是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人格魅力
第一无论是在我国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范围,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都在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将为各国的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信息技术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设法予以清除。
第二,优化形象,提高人格魅力。“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做为思想品德老师,不但要有坚实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满腔热情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思想品德老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如果老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性,坚信思想品德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要善于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多样、充满趣味性,以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讲究教学艺术,以轻松吸引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能否达到教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如巧讲典故,以妙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添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道德的熏陶,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目的。
第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使抽象的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具体化,运用其图像、声频、视频等特点给学生在感官上极大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同时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勤于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可见,问题意识必须深入课堂。那么,怎样做呢?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容易产生隋性和厌倦情绪,而过于难的问题,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书本上有很多事例都设置了相应的思考题,可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总像是在挤牙膏。更有甚者站起来后直截了当的跟我说不会!而每当我讲到一些流行事物、新鲜时事、真实案例时,学生们却个个雀跃不已。如此看来,学生们并非真正”失语”,而是我不会提问。为什么_定要纠缠于书本上的事例呢?抛开课本上的陈旧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身边的新闻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激发他们去思考。例如我在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展示全国道德模范感人事迹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他们是如何履行责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
三、注重结尾
一个兴趣盎然的课堂,加上引人深思的结尾,可以使学生知识内化、触动心灵、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并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或让学生分析与本课主要内容相关的一些具有针对『生的时政热点。以达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
四、加强反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如果上课时教学方法没运用好,有些学生肯定会听得“云里雾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课后就应该多深入学生之中,让他们说说哪些内容还没弄懂、对老师的上课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意见,或者让学生通过写小纸条等书面形式表达对老师的看法。加强反馈,深入學生之中,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一方面有利于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很谦虚、对工作认真负责,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自然而然也就会更有兴趣和信心来学习思想品德这门学科。
总之,培养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我们要必须明确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始终坚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笔者相信这样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水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