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历史学作为一门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人文学科,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能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几乎都抛弃了历史教育。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实现中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需要历史教育的回归。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历史教育;“七七事变”;生本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148-02
今天,在学校食堂与刚拿回国赛烹饪金牌的两个学生一起吃饭,为他们因国赛金奖下学期将保送到大学深造而高兴。那时正好食堂悬挂电视在放新闻,当看到CCTV《新闻30分》播报国家主席出席“七七事变”周年纪念活动时,他们竟然问我:“老师,‘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他们的话音刚落,我就陷入了沉思。
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无知太出乎我的意料,不由得让我重新认识眼前的国赛冠军。从客观上来说,在某个角度上他们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享受“精英教育”获得的精湛技能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但是“重技能,轻人文”不是中职素质教育的目标。以生为本,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职教应呼唤历史教育的回归。
一、中职学校历史教育与中职生的现状
(一)历史课程选修,学校无心开设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为选修课程,教育主管部门不做要求。这无形中导致了学生、家长乃至教师都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在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就连与历史联系较多的旅游专业也没有开设。
(二)历史认识偏颇,技能工作为重
有调查显示,不少学生上职校就是要混个文凭,找份工作。不少家长也认为小孩上职校就是长长身体,学点技能就业就行。学校重技能,普遍把提升学生技能甚至把学生比赛中拿大奖作为学校办学高水平的追求。
(三)中考落榜无路,整体素质偏低
中职生几乎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初中阶段的应试,他们常常被压在成绩“金字塔”的底层,由于升学(普高)无望,他们在学习及品德修养方面处于被放弃、被抛弃的状态。
(四)学法机械呆板,人文素养缺乏
尽管初中阶段开设了历史课程,但由于学习自卑,这部分(成绩垫底层)学生有不少放弃了历史学习,能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在应对中考而死记硬背,中考后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几乎都被忘得一干二净。
二、基于“七七事变”历史教育的生本思考
(一)从历史事件中培育核心价值观
如今职业教育几近成为国民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未成年人的中职生,他们的思想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和文化科学素质如何,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职教应自觉承担起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
如何培养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是: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具体实施应深入研究课程。课程是载体,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课程,尤其是要赋予各类专业课程价值观培育任务。历史教材是课程资源中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等精神的具体体现,应完善历史教材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材中得到生动体现。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縣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从此,国共两党两军团结合作,掀开了全民族爱国抗日救亡的序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第一位价值取向是爱国。“七七事变”中军民奋起反击,涌现了许多爱国将士和爱国事迹,这些爱国史料是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教材,要充分开发和运用到爱国主义教育中。通过七七事变的历史教训,让中职生牢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懂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唤醒他们的爱国情怀。并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爱国就要团结统一、凝聚力量;爱国就要爱好和平、维护稳定;爱国就要勤劳勇敢、坚持正义;爱国就要自强不息、不屈不挠。通过“七七事变”历史事件的爱国教育,培育和提升中职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积极投入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力争做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曾指出:“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好做人。”历史教育要把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历史人物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历史素材。以史为鉴,学习做人做事,对中职生来讲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历史人物: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郊区发动进攻,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这是中日大战最初为国牺牲的两位高级将领。佟麟阁在“七七事变”后,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国民党追赠他为陆军二级上将;赵登禹在“七七事变”后,在奉命向北平指挥部队撤退途中遭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赵登禹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在“七七事变”历史教学中,特别讲述在同一天牺牲的这两位抗日名将,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用英雄的爱国精神感染学生的同时,英雄成长的苦难经历也能让学生深受启发。做人需要有志向,做事需要有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位将军在苦难中立志,在抗日战争中救国,不能不激发学生立志成人与成才,担当幸福与未来。
(三)从历史知识中学习专业与技能
历史或简称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知识领域广博,包括哲学、宗教、思想、经济、战争、艺术、音乐、美术、饮食、体育、建筑等方面。中职教育有不少专业学习都与相关的历史知识紧密联系,如旅游服务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都需要一定的历史人文素养以满足岗位的需求。以旅游服务专业为例,当游客来到了卢沟桥,导游必须对它的历史了如指掌。
历史知识: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经没有水了。卢沟桥全长267米,宽7.6米,最宽处可达9.5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在旅游专业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己写好解说词,锻炼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专业技能课上进行模拟导游比赛,提升解说能力;还可以查找与卢沟桥有关的故事和传说,培养故事讲解能力。尤其是通过讲解卢沟桥事变抗日将士的英勇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从历史课程中学专业、练技能,可以成为专业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重要教学途径和方式。如此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技能水平,还能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等在内的综合素养。
(四)从历史背景中学会分析与思考
历史背景是指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及其存在变化起不同程度重要作用的一切必然和偶然的社会因素的总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条件,由此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关系到问题成功解决与否。中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的一线劳动者。随着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针对职业岗位中遇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以增强他们处理自己学习、工作、生活遇到问题的信心,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历史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在“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事变发生的国内外大背景以及中日政治、经济等对比,引导学生从背景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思考战争的性质及事变带来的影响。正确分析历史背景,透过背景抓住事变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历史教育回归中职课堂的若干设想
(一)教育政策大力支持
作为一门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人文学科,历史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没有历史教育这样的人文学科教育,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恐怕只会是高技能而非高素质的学生,这就偏离了中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门应明确将历史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制定历史教育为中职教育的必修课程,这样历史教育就能重新在中职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二)大班选修课程教学
中职历史教育可以打破中学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专业或不同年级或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由特定的教师统一上课的大班制教学。这样对学生在中职阶段历史课程必修的时间选择上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中职生在三年中只要完成了历史学科必修内容、达到了规定的学分就合格。
(三)模块化项目化教学
中职历史教育可以打破中学以教材比较固定的单元制章节内容进行先后顺序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或学生特点选择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采取模块化、项目化的主题教学,教学上还可选择一些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密切联系的教材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开发校本教学课程
中职历史教育可以打破教育部门规划制定的教材,根据学校的专业情况、学生特点等实际,开发历史校本课程进行教学。鉴于中职历史教育主要在于满足学生对心智训练和情感陶怡的价值诉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尽量做到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尽力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将历史教育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黄华雄,曾超洪.新时期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1):136-140.
[2]严鎔.历史背景的学习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J].甘肅科技纵横,2006,35(1):197.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