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7篇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7篇

时间:2022-07-31 17:48:02 来源:网友投稿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7篇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篇1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天,没有春天的万物复苏,没有秋天的果实累累,有的便是那炎热的浩荡热情。“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当如炎炎夏日般轰轰烈烈、掷地有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需要党员干部保持夏日“三气”,切实做到暖人心、解民需、出实效。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烈日当空”的热气,心系群众暖人心。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位,首先要做到的是把人民放心上,使为民之心如夏日阳光般耀眼闪耀、热气腾腾,温暖群众。“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群众真正需要什么、真正盼望什么、真正关切什么,是为群众办实事中需要主动思考的问题,也是作为人民公仆主动服务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为群众办事,就必须先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只有“沉”到群众中、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牵挂在心、牢记在心,热气才能“腾”起来,民意才能“浮”上来,实绩才能“干”出来。党员干部要常怀爱民之心,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心,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正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群众心坎上。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红脸出汗”的地气,真抓实干解民需。“我为群众办实事”是进一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解决群众的需求。夏日艳阳高照,为群众办实事时要多“红红脸”“出出汗”,真抓实干,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急民之急,为民排忧。”为群众办实事要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基层,多走村入户,及时了解和掌握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群众的实际需求就是实打实的事,要按照实际真抓实干,解决群众动态需求,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面对突出的困难和矛盾,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关切,绝不可推一推、躲一躲、拖一拖,要切实地拿出措施、拿出办法,快速地解决人民群众的焦心事、烦事和操心事,真正为人民群众纾难解困、排难解忧,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出泥不染”的正气,作风端正出实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反映的是夏日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美好品质。为群众办实事要延续夏日正气,将各项工策方针落在实处,做出实效。为群众办实事,首先要拧紧思想的总开关,营造良好的服务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将“实”作为关键,力戒虚风,杜绝打卡留痕、拍照造迹的应付思想,防止“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的假动作,坚持说实话、说真话,将“实”的作风运用到工作中,切实端正办事的态度,建立起任务台账,制订工作计划,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做每一件工作后,都能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党员干部要时刻以党史为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办实事的使命感,知责尽责,扛起时代责任,努力攻坚克难,以扎实端正的工作态度,切实为群众多办实事,实实在在为群众出实招、谋实效。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篇2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为群众办事既要“真”也要“实”,既要有真材实料、真情实意还要能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暖心服务落到实处,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办实,要把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以高的标准、实的作风、严的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心。

  调查研究要“真材实料”,勤走访、察实情,找准问题是关键。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调查研究是传家宝,是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下基层、进家门,倾听基层百姓声音,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所盼所急,为精准解决问题收集第一手资料。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不搞到此一游、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式调研,要真调研、实研究,针对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深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真正把群众事办实。

  为民服务要“真抓实干”,善作为、出实招,工作实绩是标尺。为民办实事关键在“办”,要弄清“为谁办”,明晰“办什么”,知晓“怎么办”,以问题为导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用实干纾民困、解民忧。广大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弯下腰来为群众办事,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为民服务的干劲、韧劲、拼劲,脚踏实地干事,勤勤恳恳为民,以实打实的业绩赢得群众好口碑。

  对待群众要“真情实意”,守初心、用真情,人民满意是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落实在行动中。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坚守“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要带着诚心、热心、初心走到群众身边,真情实意对待群众,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心用情为民办事,树好公仆形象,彰显公仆情怀,展现公仆担当,用实际行动提高群众满意度,争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篇3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给基层减负。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过程中,广大党员要不折不扣为群众办好实事,切忌纸上谈兵、敷衍了事、时作时辍,谨防为民办实事的“形式主义”。

  忌纸上谈兵,常持“力戒空谈,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一些干部自食其言、言而无动,做事“虎头蛇尾”,惯用“在请示”“在研究”等借口搪塞群众,沦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员干部要以民为首、务实办事,拿出“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就干完”的决心信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能让群众“久等”,更不能让群众“白等”。要以服务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为民服务的动力,让办实事与本职工作同频共振,把活动成效转变为工作实效。要始终做到群众之事无论大小、急缓都亲力亲为、立马就干,把行动用在为民服务上,真正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办好实事。

  忌敷衍了事,常怀“心存基层,亲民爱民”的真挚情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有些干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患上了“守摊病”“不为病”,工作办给“上头”看,办给“自己”看,只看眼前事,只做容易事,领导让做就做,将“办了”等同于“办好了”,不管是否有用、能否落到实处。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戒,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衡量工作是否达标的标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不打折扣、不掺水分”办实事。要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放下架子,卷起裤腿,与群众“心贴心”,真正做到问需于民;善用群众巧力,收集基层的难点痛点,提出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怀揣为民真心,用真情实感和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认可。

  忌时作时辍,常存“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为了完成一时的“例行公事”,也不能只是填完报表、交完材料,象征性完成任务,便交差了事,不去思考如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就做不到真正补齐民生短板,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党员干部要切实改变时作时辍、不能持久的工作观念,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一“炼丹炉”用好用活,时刻叩问初心,始终持之以恒。要谨防思想上的飘、松、变,跳出“舒适圈”,学会“勤勉、坚韧”。要强健“心中有责”的“担当臂膀”,秉持“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到时时办、事事办,尽力而为,办出质量,以“蚂蚁啃骨”的韧劲,把为民办实事贯穿于工作始终。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篇4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部门要借助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画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点线面”,构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心圆”。

  找准“听民声、问需求”的“切入点”。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帮民难、解民忧、纾民困,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最根本的就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坚持“一线工作法”,贯彻“四不两直”工作原则,多到任务重、困难大、条件差、基础弱的地方开展“蹲点式”调研,多坐“小板凳”,多走“泥巴路”,“沉”到群众中,让民意“浮”上来,掌握基层“第一手材料”。积极畅通“线上+线下”意见收集渠道,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党员微信群等平台广泛收集“指尖上的民情民意”,线下坚持“走下去”与“请上来”相结合,采取个别访谈、专题座谈等形式,邀请群众“挑刺”,开门“求谏”。完善工作载体,通过结对帮扶、主题党日、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等,搭建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服务平台,让群众呼声有互动,群众期盼有回音。

  理清“解难题、补短板”的“连接线”。千心万心,民心是中心,也是党员干部应该有的初心。“为民办实事”不是一个只挂在嘴边的口号,更不能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我们要紧紧围绕组织工作重点任务,以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能提升,促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质量推进。突出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整治,通过联动抓、协调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整体质量。建好治理“主阵地”,积极推进“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工作,以乡镇服务大厅为依托,推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同步实现网络平台和实体大厅、线上运行和线下服务一体化,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升城乡网格化治理水平。做好基层组织的减负增效,建立村级工作清单和行政事项准入制度,引导镇村回归主责主业,开创工作新局面。

  拓宽“促常态、保长效”的“服务面”。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为群众办实事”既不能“昙花一现”,也不能“雨过地皮湿”,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我们应以“听党指挥、决战决胜”的优良传统,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把为民办事做实做精做出彩。要做好乡镇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始终坚持把“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作为优先条件,让有能力、素质高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举措为百姓做实事、谋福祉。展示新任村(社区)“两委”“上任就干”“马上就办”的新风貌,聚焦群众呼声高、期望大、关注多的民生实事,组织开展干好“开门一件事”活动。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与村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网格员共同建立“1+3+N”多方联动机制,变“一元独治”为“多元共治”,凝心聚力促发展,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篇5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期限,但为民办事没有“休止符”。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意识,将为民办事贯穿工作始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得更实在,更有实效。

  思想“一条心”,不做“为政”的愚者,才能擦亮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底色”。为民办事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直接体现,若思想认识不到位,一味只求政绩、图虚名,未深入调查研究便“夸海口”“拍胸口”,许诺的事情撂在一边、束之高阁,把办实事弄成“放空炮”,不仅将寒了群众的心,还会失去公信力。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决不能嘴上喊着为人民服务、对群众负责,私下却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要想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就必须取得人民的信任,而要让人民信任,就当有“以身许党”的高度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言行一致中彰显忠诚本色。只有初心不忘,根植为民情怀,拧紧思想开关,保持工作永远在线,才能自觉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实践中,毫不动摇地践行群众路线,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也才能主动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重大工作一线去扛重活、打硬仗,真正把群众的痛点难点转化为拐点,为群众及时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作风“一股劲”,不做“为政”的堕者,才能体现为群众办实事的作风“成色”。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是时空的距离,而是人心的空隙。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就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面对群众来办事,不能说在口头、停到纸上、流于形式,更不能打太极、耍官腔、搞敷衍。严以律己是为政之道。身为人民公仆,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切实让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因此,不能简单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作党史学习教育的“阶段性任务”,为“阶段性目标”凑任务、造声势、搞秀场。要着眼群众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引导干部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排忧解难抓在日常,让办实事、办好事成为行动自觉。只有实字当头民为先,不让“为民办事”变成“为名办事”,真正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不务虚名,不尚空谈,不做表面文章,才能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务实、更加接地气,也才能真正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打实”、真落地。

  工作“一盘棋”,不做“为政”的庸者,才能永葆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本色”。实干是最好的承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于办,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群众需求,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找准突破口,真正把为群众办实事做深入、做细致、做到位。工作中,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既要立足眼前、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聚焦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乡村振兴等民生事业的各个领域,完善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让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职责,始终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百姓的“烦心事”办成“开心事”,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让群众看得到变化、见得到成效、摸得着幸福,才能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赢得民心民意。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篇6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巨大精神力量,切实在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涵养“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三种境界,让“我为群众办实事”成为终身事业。

  在“望尽天涯路”时坚定信仰。1944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毕生的信仰与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毫无疑问,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理解“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深刻价值,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不折不扣践行下去,落地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自觉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当成砥砺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在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中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急,在各项工作中要付出真情、拿出真招、得到真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让“我为群众办实事”不只是一句话的事,而是成为党员干部一辈子的事,望尽天涯路,信仰在心中。

  在“消得人憔悴”后无悔奉献。为群众办实事,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数党员干部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付出了汗水、泪水,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给苦难人民换来了新中国;抗击洪灾,人民子弟兵以身作坝,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脱贫攻坚中,多达1700多名干部牺牲,我们终于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平时工作中做到为群众办实事,不需要流血牺牲,却仍考验党员干部的担当奉献精神,汗水甚至泪水避免不了。要把群众的事办好,就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避免盲人摸象,好心办坏事。有了方向,还要列出问题清单,对照清单拿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一项一项攻坚,一个一个解决,不辞辛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力争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弘扬“为民办事终不悔,哪怕消得人憔悴”的奉献担当精神。

  在“灯火阑珊处”里收获感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初心使然,是矢志付出,也将不断带来收获与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2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诚然,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切付出,必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建功新时代的巨大收获,这个收获或许是群众在困难被解决后投向你的感谢目光,或许是朋友发来的啧啧称赞,更是逐渐坚定的使命初心,这个收获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身后,让你感动与神往。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磨炼干事本领,涵养人民情怀,坚定理想信仰,让自己蓦然回首时能看见,美好生活不断实现的同时,自己奋斗的绰约风姿和灿烂笑脸。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篇7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守护人民利益,为民服务有“温度”。政之所要,在乎民心。人民是强党兴国的根本。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为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通过进社区、进企业等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围绕社会民生等方面话题,采用“群众提问,我回答”等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听真话察实情,主动回应人民关切,为群众办好每一件难事,解决好每一个难题。群众身边事,就是党员肩上责。要始终保持一颗为民之心,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认真做好困难帮扶、答疑解惑等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每一件事,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诚心诚意为民解忧。

  做到真抓实干,为民解难事有“力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吸睛作秀。既要做好政策传递者、问题沟通者,还要做好落实者。要身入心至,锤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和执行力。要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针对不同群众的不同诉求,因人因事施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立足不同岗位,结合行业实际,发挥各自优势,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对时间跨度长、处置难度大的问题,细化责任分工,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做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长效机制,为民办实事有“制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既要着力当下,化解近忧;还要建立长效机制,让“为群众办实事”成为长期主题,做到“服务不打烊”。建立调查研究和民情反映机制,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全面把握群众的意见需求,及时形成办实事的问题清单;建立问题解决及动态跟踪机制,既统筹力量解决问题,又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实事落地落细。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完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响应机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为民办实事有抓手、有保障。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办实事成效的标准,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实。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办实事的各个环节,用“硬制度”落实“硬责任”,避免制度“浮在半空”“水土不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为民举措,要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的服务意识,面对面问需于民,实打实办事为民,把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亮出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推荐访问: 浅析 我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