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文化振兴论文(13篇)

乡村文化振兴论文(13篇)

时间:2022-11-17 10:42:02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文化振兴论文(13篇)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1  乡村振兴论文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我为金寨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调研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党校近期组织教职工并成立乡村振兴调研小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文化振兴论文(13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文化振兴论文(13篇)

篇一: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1

  乡村振兴论文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我为金寨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调研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党校近期组织教职工并成立乡村振兴调研小组深入花石乡、吴家店镇、斑竹园镇以及桃岭乡,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采取访谈、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调研发现,全县以脱贫攻坚工作为抓手,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创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茶产业、猕猴桃产业等),加大农业创新驱动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产业脱贫有成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倡导乡村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民间民俗文化,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引航,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开展对标创争,突出政治功能,构建完善村民自治、农村法治、农村德治三个体系,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综治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乡村治理得到了改善;以金寨职业技术学院(金寨技师学院)为依托,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积极组织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到村开展现场指导、科技培训等活动,扶持培养一批农业农村实用人才。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成绩,但同时也发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

  1

  乡村振兴论文

  2

  也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基础设施而言,底子薄、欠账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

  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有很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就发展水平而言,经营主体分散、业态少。一是农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像华润这样知名龙头企业少,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少,分散经营大多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质量难以取信于人。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全县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四是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农村留守人口基本是老弱病残,青年人少,缺乏创新创业人才,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更是严重匮乏。五是一家一户经营与市场需求不平衡,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没有统一标准,服务水平跟不上。

  3、就农民主体而言,未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经济发展不足、农民素质不高,有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政府或者政策无偿的就入股,自身出钱出力的事情从不考虑,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中间基层干部急的现象,农民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脱贫致富,没有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施起来较难。

  4、就乡村人居环境而言,环境污染突出,整治压力大。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粪便等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很少,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特别是在夏季容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整治的压力大。

  三、意见和建议

  乡村振兴论文2

  3

  1.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突出以城带乡。主要在

  优化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从产业、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

  考虑乡村发展,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顶层设计各个乡村发展规划,因地制宜,

  结合乡村出台每个乡村的整体规划,统筹乡村产业布局,确立适合区域化、规模化

  发展的优先及重点产业。三是统筹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发展。统筹规划有产

  业、产业发展比较好的乡村带动一些没有特色产业或者没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的乡

  村,避免让这些乡村闭门造车,反而浪费资源、精力和时间。四是统筹经营主体,

  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一些企业、尤其是旅游产业、农家小院之类的,积聚起来,

  对农产品的标准、售价、品牌进行统一规划、监管,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加快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完善农村的交通设施建设、

  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

  村文化、教育、卫生、养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实施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农户房前杂物、柴草、乱堆乱放清理及无功能性破

  旧房屋拆除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引导和提高

  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行动中。

  3.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乡村的发展必须依靠产业,

  科学规划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产业的发展

  又必须有龙头企业带领才行,像大湾村有一笑堂茶叶有限公司带动,推动了茶产业

  的发展,带动贫困户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吴家店古塘村有华润企业的带动,猕猴桃

  从种苗、栽种、结果、产品销售都有一条产业链,猕猴桃产业发展越来越大。另一

  方面,充分发挥山区自然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

  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旅游产业、休闲养老产业反过来又促进

  第一产业的发展,实现三产融合。

  4.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开展

  红色文化宣传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教育和引导基层党员干

  3

  乡村振兴论文

  4

  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从老区红色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为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创建载体,做好“振风超市”的可持续工作,不能让“振风”变成“阵风”;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道德模范、能人大户引领带头作用,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干事创业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篇二: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乡村特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通过构建乡村特色旅游,推动文化发展,全面打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绿色城镇等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让乡村变成人们向往的地方,完成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传承、环境治理有效、实现人们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特色旅游;特点;意义;问题

  1乡村特色旅游的概念

  乡村特色旅游是以休闲旅游度假为核心,构建乡村特色村庄,对人文文化环境传承,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吸引游客以游居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方式。自2005年8月同志在浙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到,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不断挖掘乡村生态休闲和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大力度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九大相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特色旅游是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起到重要的作用。

  2乡村特色旅游的特点

  2.1成本大、收益慢、可持续性强

  乡村特色旅游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旅游要素。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方面,投入资本大,既要体现其特色,又要

  全方位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项目建成后在收益方面的速度较慢,因此,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是综合体的开发项目。

  2.2多元性、乡村气息浓郁

  根据不同乡村所处位置和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定位方式的特色乡村,挖掘乡村自然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内涵,突出乡村特色优势。在乡村特色旅游开发中,要做到因地制宜,体现个性化,更要突出乡村文化传承。这就要求不仅要保留特色乡村建筑,记得住乡愁,保持淳朴的乡村自然风貌,弘扬乡约民规。

  2.3文化性、传统文化的传承

  要分析乡村旅游人文历史,更要鼓励和支持乡村开展富有当地特

  色的民俗表演、策划游客可以参与的当地农事体验、相关节事节庆活动,保持乡村旅游景区特有的乡土民情。例如山西司徒小镇的打铁花演出,河南开封庙会,乡村时令采摘活动等。

  3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3.1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营

  在构建乡村特色旅游过程中,需要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多方面的治理工作。不仅包括对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的防治、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处理、完善生活污水的排放工程。还要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推进厕所和推广垃圾分类等内容。在整治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美化乡村环境。在政府引导和村民的积极参与过程中,实现村务管理规范,不断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对生态进行改善,努力成就最美乡村。

  3.2旅游产品的优化组合

  在整个乡村特色旅游产品中,对旅游的六要素,不断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餐饮方面应该突出乡土味道,富有当地特色菜肴,适时开发当季的特色菜肴。现在民宿的发展更提升了乡村旅游中的短板,综合开发乡村的土特产品,让其发展成为游客购买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综合经济收入。旅游餐饮方面要保证食品的卫生标准。旅游娱乐产品开发方面,结合当地的乡土风情,积极开发可以让游客积极参与和互动的旅游项目,可以更好的提升游客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参与。

  3.3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开发是一项综合产品的开发,包括了餐饮业、住宿业、交通、土特产、娱乐项目等,这在经营运行过程中,为当地

  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不仅提高了经济收入,还为更好的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4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营

  在乡村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建立乡村旅游协同管理与服务机制,重点突出政府职能,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经营。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涉及的点多面广,需要制定统一管理,从上到下的联动体制。积极探索“多规合一”,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努力打造美丽生态乡村环境,运用科学的方式完成乡村特色旅游的专项规划。

  3.5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在乡村旅游项目的驱动下会更注重乡村绿色化理念、技术的应用以及生态经济的有序发展,使乡村旅游资源“显山、露水、透绿、通畅”,针对开发一些荒山地,有效利用空置资源,建设生态特色乡村,积极打造保护绿色,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态。

  4乡村特色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4.1突出特色化、个性化,展现当地传统文化特色

  避免在开发和规划乡村旅游产品时,千遍一律,一味效仿其他乡村的旅游项目产品。这样不仅体现不了当地乡村特色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发展瓶颈。不能突显旅游项目的吸引力,激发不了游客的体验望,势必会导致旅游开发项目失败。

  4.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

  合理利用乡村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在既体现特色的同时,又能合理利用开发资源。对旅游产品特色进行针对化的提升,保护旅游资源不被过度开发。按照当地的乡村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策划,合理的设计规划,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之路。

  4.3商业模式的选择

  根据乡村的不同特色进行适宜的开发和利用,使其既具有旅游吸引力,又突出本产品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必须依托乡村的已有资源,不能盲目的进行商业模式的选择。例如:主题庄园需要依托乡村的综合优势农业。趣味化休闲聚落打造乡村游乐场,积极开发具有创意的农业活动,提升游客的参与体验感受。打造文化乡村,需要乡村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依托,乡村就是乡土文化的博物馆,民宿就是乡村故事。进行高端化乡村度假模式时,要对闲置的农家进行改造参与度假模式

  的利用等。

  4.4新媒体营销的应用

  新媒体营销的主要形式,例如网络直播、社区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乡村特色旅游的营销推广策略的选择方式多种多样,借助新媒体营销平台,开展新媒体营销是应对乡村旅游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据统计:大部分手机网民除了用APP打游戏、看时事新闻和娱乐头条之外,购物、外卖和旅游预定成为比重最大的关注点。这些方面需求的增长,有利于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所以在营销策划方面,在新媒体方面多投入也是必须的。邀请网红直播景点体验、抖音带货、微信平台短视频宣传、微博美文分享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吸引目标群体的需求,积极引导消费,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4.5精品民宿配套设施的完善

  在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项目中,精品民宿完善和提升成为主要核心内容之一。精品民宿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特色旅游项目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也成为构成乡村旅游项目的的关键要素。节假日期间,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体验成为现在旅游发展的新方向,部分游客愿意在旅行中选择具有民宿这种个性化的住宿方式。民宿产品不仅能够在餐饮,文化体验方面满足游客,还可以在休闲娱乐中综合带动旅游产品的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格局的变化,让农家乐逐步升级为现在的乡村精品民宿,在其不断地完善发展中,游客的旅游体验日益丰富。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途径,在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同时,不断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增加其经济收入,为乡村特色旅游提升地域文化特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高了乡村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乡村特色旅

  游,推动文化发展,全面打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绿色城镇等项目的综合开发。通过构建乡村特色旅游,推动文化发展,全面打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绿色城镇等项目的综合开发,让乡村变成人们向往的地方,完成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传承、环境治理有效、实现人们生活共同富裕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静,方旭红.基于村民自治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研究[J].今日科苑,2008(01):124.

  [2]栾凤舞.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邢台学院学报,2018(01):51-54.

  [3]朱启臻.激活乡村价值方能留住美丽“乡愁”[J].中华建设,2018(02):8-11.

  [4]魏后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及难点[J].社会发展研究,2018(01):2-4.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篇三: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乡村文化建设论文

  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是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计而形成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乡村文化建设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长沙县农村为例,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开始分析,研究总结长沙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加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统筹城乡一体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把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乡村文化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制约的生产生活方式、认知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符号以及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组织结构、劳动创造等在内的文化累积的总和与文化特质。乡村文化建设是

  1/8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为基础,以培育和激发农民的文化自觉为主体,包括设施、内容、服务、产业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的、有内容、有主体的乡村文化形态的建设。

  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至少包含以下内涵:一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并能够提高农村发展能力的文化,二是能够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公民文化权益的文化,三是能够塑造新式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文化,四是能够保存、延续、创新传统文化精髓并融合现代化精神的文化。

  二、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基本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主要有如下几大特点:(一)文化资源相对丰富长沙县红色文化资源璀璨,名人荟萃,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孕育了黄兴、徐特立、许光达、田汉、杨开慧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赴汤蹈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长沙县绿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森林植被满目苍翠,有国家3A级名胜景区石燕湖,有省级森林公园大山冲,有高峻耸拔的影珠山,景致迷人的丰梅岭,有如梦幻般仙境的白石洞,有风景秀丽的浏阳河风光……更有诸多风景名胜的神奇传说。(二)群众活动精彩纷呈

  2/8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在文化活动的参与方式上,农民不仅被动地观赏,还通过自娱自乐的方式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近年来,长沙县农民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骨干队伍和社团,其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剧场、曲艺社、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皮影协会、村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等形成了文化活动的规模和特色。202X年8月份,长沙县20个乡镇相继在五彩星沙文化广场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群众文艺晚会,将长沙县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202X年7月,第九届“汉语桥”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开幕,此次活动以“家”为载体,以“家文化”为主线,以“魅力汉语,精彩世博”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长沙县的文化魅力。

  (三)农村文化的内涵逐步扩大农村文化内容包括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科技辅导、法制讲座、时政宣传、旅游观光等,呈现出一种大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农村文化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以举行“全民健身宣传周”、“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为契机,形成农村的民俗民间体育的特色。长沙县黄兴镇已成为知名的“龙舟艺术之乡”;长沙县江背镇成为了知名的“民间艺术之乡”、“门球之乡”;榔梨镇、果园镇已成为“群众体育之乡”。此外,星沙镇的龙狮,双江镇的滚灯车,榔梨镇的腰鼓队,跳马乡的高跷,安沙乡的采莲船,春华乡的篮球等独具地方特色和民间体育魅力,提高了农村体育人口,扩大了农村文化内涵。三、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文化底蕴发掘不够长沙县具备文化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经济功能的深度认识,致使该县的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忽略了文化渗透政治、催生经济的作用,忽略

  3/8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了文化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强大支撑作用,追根溯源文化脉络、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化品牌不力。

  一个时期以来,看电视、打麻将、串门等成为了村民最为普遍的文化生活形式,而看报、上网、看电影等活动比例不大。集体文化生活逐渐萎缩,除少量的电影下乡、文化下乡以外,无其他集体文化活动,近七成的村民从未参加过集体文化活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间文化传统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像舞龙、舞狮、划龙舟、唱花鼓戏等一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活动渐渐淡离大众视野。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于是,在有些地方求神拜佛等封建活动大行其道,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得不到改观,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思想观念的形成,给农村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助长了其不思发展、贪图安逸以及“等、靠、要”等懒散思想和不良习惯。

  (二)农村文化设施不够完善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被边缘化,乡镇文化设施和场地建设更为匮乏。在追求GDP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几乎无人问津,农村文化力量逐渐削弱,乡镇文化站大多有名无实,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三)农村文化欠缺自我造血功能

  4/8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利用重大节日或者文化下乡,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这种送演出、送书籍、送电影、送科技的“送”文化模式,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培育、发展“乡土文化”为突破口,注重扶植培养农民艺术人才,增强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增强文化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逐步将“送”文化模式与“种”文化模式结合起来,建立起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

  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是增强农村文化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划清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事业的界限,明确与之对应的责任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不断增加政府投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水平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事业要更加积极地进入市场,全面接受市场运作,令其不断壮大。两者分开经营,政府主导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场刺激文化产业的繁荣。结合我县实际,现阶段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要畅通文化部门的垂直领导体系,明确文化管理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地位,特别要突出乡镇、街道等基层文化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在当前经济发展占主导的形势下,基层文化部门或多或少地被边缘化,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到民族传承、人民素质全面提高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水平。

  5/8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二)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化解资金制约难题受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水平限制,政府投资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最主要的部分。但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尽可能吸收社会资金,争取更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中来。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援助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促使各项文化资源尽量向农村倾斜。大力开展“文化下乡”等支援活动,做到村民喜爱什么送什么、村民需要什么送什么,不断提高援助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大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宣传,增加农民愿意听、愿意看、愿意读的内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鼓励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农村文化产业,开拓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三)因地制宜组织文化活动,发展特色文化文化的独特性决定着它的持久魅力。新农村文化要想赢得持久乃至永恒的生命力,必须具备内在的特色。结合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总体形势和我县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我县可着力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舞龙、舞狮、弹词、杂技、皮影戏、唱花鼓戏、划龙舟等民俗艺术和民俗表演,弘扬挑花、剪纸、石雕、泥塑、浮雕、堆花等民间工艺。各乡镇要结合自身人文传统,突出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树立文化品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带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6/8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四)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实现共同繁荣城乡统筹既要统筹经济,也要统筹文化。我县在着力强化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全力抓好文化软实力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强县,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托起经济硬实力的进一步腾飞。要积极搭建城乡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发展城市文化的力度和强度来发展农村文化,以农村先进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深厚底蕴来繁荣城市文化,既要促进城市优秀文化向农村加快流动,也要促进优秀的农村文化迈进广阔的城市市场,实现城乡优秀文化与文化市场的共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寻找到现代市场因子,为城市文化寻找到散发着陈年美味的历史因子。借助“文化共享”、“文化下乡”等活动让更多的城市文化下乡。鼓励并扶持民间艺术团体的成立壮大,促进农村文化更高频率、更加自信地“进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业和旅游业,增强农村文化内部的“造血”功能。特别要发挥乡镇、街道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充分利用阵地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展有偿服务,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把文化活动与经营文化产品、乡村旅游、科技活动等结合起来,利用本地文化经营项目,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快速融合。参考文献:[1]张燮。农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J]。知识经济,202X,(12)。[2]周维功,仕超。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X,(2)。

  7/8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3]张秀隆。以创新精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来宾市实施“三求”惠农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广西,202X,(11)。

  [4]卢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阅读环境的营造[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2X,(6)。

  [5]马永信。对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决策探索,202X,(10)。

  [6]谢双明。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建设”[J]。学习月刊,202X,(2)。

  [7]于江,张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2X,(4)。

  8/8

篇四: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700字

  1、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的语言能力建设2、中冶建工:把脱贫攻坚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3、广西法治乡村全面赋能乡村振兴4、粮食日里话粮安乡村振兴添底气5、乡村振兴,江苏大地铺陈新图景6、云南启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六大行动7、乌诺模式破解乡村振兴新密码8、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9、藏羊产业成为青海推进乡村振兴支柱产业10、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11、深耕"三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12、基于乡村振兴的承包地制度供给研究13、浅议如何在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1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困境与发展15、深化结对帮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6、完善农村寄递网络助力乡村振兴17、数字乡村建设提速助力乡村振兴18、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9、三个推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20、石雕之乡立足乡村振兴新起点21、在川蜀大地书写服务乡村振兴新篇章22、抓好三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23、北海以高质量渔业助推乡村振兴24、硬核实招助推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25、擦亮地理标志"金招牌"助力乡村振兴2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27、紧扣"三性",打造乡村振兴新名片28、接续奋斗开新局乡村振兴绘新篇29、擦亮乡村振兴底色30、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31、创新带动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专访云丝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孙建伟32、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33、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34、深圳以先行示范担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5、以"融"为要,促进乡村振兴36、乡村振兴屏山这样监督37、地方高校要发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38、安徽援疆:助推和田皮山高质量发展39、亲农在线"慧农更惠农40、乐龄陪伴助力乡村振兴4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征程42、实施"乐龄陪伴"助力乡村振兴43、解决"三思"问题推动乡镇发展44、稔山新村村: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45、今日新疆"农民富、乡村美、产业兴"46、让党旗始终高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47、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的几点认识48、乡村电气化让希望的田野充满生机49、家政兴农为乡村振兴卷轴添彩50、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农商行协同发展的思考51、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52、为助推天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财政力量53、山东:财政积极作为助力乡村振兴54、浅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55、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助力乡村振兴56、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乡村振兴5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58、乡村振兴下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创新路径探究59、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改变--以G省后地湾村为例60、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西安市为例61、恢复力视角下秦岭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潜力研究62、旅游对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作用的途径与模式--"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专家笔谈63、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64、用短视频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65、加快土地流转助推乡村振兴66、奋力扛起山区乡村振兴使命67、马廷俊:六个持续坚持助推乡村全域振兴68、道

  里"六步自治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69、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0、瑞昌市夏畈镇:奋楫扬帆再出发乡村振兴谱新篇71、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72、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73、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74、集聚型社区盘活乡村振兴"棋局"75、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和乡村振兴成效76、以特色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77、办实事注活力促振兴78、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79、梓潼:蜜柚飘香乡村振兴路8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81、创业青年来代言乡村振兴添活力82、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83、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84、让"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助推乡村振兴85、攻克贫困堡垒共赴乡村振兴86、资源镇: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87、六位一体赋能乡村教育振兴88、弹好人才聚力"双部曲"唱好乡村振兴"和谐调"89、激活产业要素:大冶乡村振兴探索有道90、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迈出新步伐91、乡村振兴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路径探析92、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的特点、难点与机制93、农业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探索94、乡村振兴的一幅精美画卷95、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做好乡村振兴的三项"加法"96、加大信贷供给支持乡村振兴97、清远力促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98、为乡村振兴繁育更多专业人才99、银保监会发文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100、弘扬焦裕禄精神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10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02、临沂: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

  振兴103、延伸服务链条赋能乡村振兴104、带动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105、金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106、区级文旅电商平台交给16个"90后"107、让正邦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更加光彩108、夯实基层基础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109、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乡村颜值110、临潭: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111、培育巾帼"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112、魏源思想与乡村振兴113、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114、奏响乡村振兴崭新乐章115、乡村振兴要唱好产业兴旺"重头戏"116、汲取"攻坚"智慧力量擘画乡村振兴蓝图117、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8、精准聚焦有效衔接乡村振兴119、湖北咸宁市社发挥系统优势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120、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121、用助农惠农"小故事"写乡村振兴"大文章"122、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策略摭探123、把金融支农史诗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124、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成因分析125、五联共治模式下昌吉市推动乡村振兴路径探析126、乡村振兴背景下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以泌阳县"王店大装"为例127、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以多多农园推动保山咖啡发展为例128、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129、民宿"点亮"乡村振兴130、三社联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13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富强美好生活132、探索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133、环境面貌大变样乡村振兴底色亮134、在巴彦淖尔,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135、助力乡村振兴家政顺势而为136、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137、充

  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38、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139、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地140、章丘:汇聚天下英才助力乡村振兴141、汇聚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142、筑牢战斗堡垒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143、新农人乡村振兴生力军144、党建引领"三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145、畅通致富路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篇五: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作为基层党组织要不断重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将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纽带重要引导当地干部群众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把农耕文明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乡村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综合性战略,需要从农业产业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乡村工作的水平。以党建统领发展,让产业“强”起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繁荣兴盛,才能聚集人气,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乡村产业,除了发掘乡村的潜力,更离不开社会资本、各方人财物的投入,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育干部业态服务意识,把各方资料整合起来,培育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产业集群机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以党建促进治理,让环境“美”起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乡村振兴战略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更是一种质的提升。作为基层党组织,要不断重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将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纽带重要,引导当地干部群众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把农耕文明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乡村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党建构建和谐,让乡风“淳”起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在物质基础普遍改善的基础上,村民精神层面的更高诉求。十九大报告将“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村民精神层面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村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乡村生态文化体系;以文明村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通过文明乡风的导入和培育,提升乡村整体精神风貌。

  以党建引领“三治”,让管理“活”起来。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方向。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加强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创新基层管理模式,让“三治”齐头并进,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如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扩大村民的监督和参与度,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乡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提高自治水平;依法调节群众纠纷,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大力培育乡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管理体系;加强乡村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行为。

  以“三治”完善乡村治理(新论)实现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差异化治理,乡村发展才能具有自主性,广大村民群众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乡村治理的好坏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体现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融合,是我国新时代对乡村治理模式的重大理论创新。以法治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序。法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自上而下的“硬治理”,乡村治理必然要求以法治为根本要求,以法律作为规范乡村所有主体行为的准绳。无论是德治还是自治,都要通过法治来规范和保障,也只有通过法治才能从根本上引领和保障乡村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社会诚信的促进,从而确保良好乡村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因此,必须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使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尊重司法成为基本取向;严格依法规范乡村组织行为,引导村民依法办事;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搭建联村联户的法律服务平台,推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德治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魂。德治以伦理道德规范为准则,是社会舆论与自觉修养相结合的“软治理”。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伦理道德是引导社会风气和凝聚社会人心的不可替代力量,是乡村治理的灵魂。无论是法治还是自治,都要通过德治来体现和引导,才能有效破解在乡村治理中法律手段太硬、说服教育太软、行政措施太难等长期存在的难题。

  因此,可以把以规立德作为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的治本之策,突出村规民约的观念引导和行为约束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村”“文明户”等文明创建与评议活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农村传统文化活力,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使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舆论导向推动自我教化,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主题在乡村文明创建与评议的小活动中落地生根。

  以自治为核心,实现乡村治理有力。村民自治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和支持广大基层村民群众实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最直接体现。让村民群众当家作主是乡村治理的本质和核心,是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所决定的。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都要通过自治来实现和推进。

  各地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而随着社会的加快转型,乡村社会从封闭不断走向开放,单一的治理手段无疑难以应对差异化、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有效的乡村自治,就必然要求尊重各地的客观情况,尊重各地的村民群众意愿,以自上而下制度建构的法治为保障,探索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差异化治理,乡村发展才能具有自主性,广大村民群众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

  念好乡村振兴人才“四字决”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批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精英人才大量流失,农村人力资本严重短缺,人才匮乏已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客观存在的势差,城市拥有完善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资源集聚、人才荟萃,拥有更多发展机会,人才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态势依然。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打破乡村要素单向流入城市的格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做出政策部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以人才驱动乡村创新发展。念好“柔”字决,借智高端。乡村振兴是一项全新的伟大事业,人才的眼界视野、

  境界格局、能力素质,决定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高度、推进的深度,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必须引进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端人才为乡村振兴“望闻问切”支好招,高端规划引好路,科学发展咨好政。打好“联姻”牌借好高端人才“余智”。见缝插针,瞄空档,承接先进发达地区高端人才空闲时间、闲置余力,以项目、基地、特聘岗位等为载体借智高端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县校、镇校、村校合作,深度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联合科技研发,课题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打好“乡情牌”用活在外人才“余力”。架设在外优秀人才“连心桥”,充分挖掘在外人才关心家乡建设,有志服务家乡发展的潜力,发挥在外人才的人脉优势、资金优势、研学优势、管理优势、信息渠道优势,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扩大开放的桥梁、智力引进的媒介、推动发展的外援。

  念好“活”字决,盘活本土。吸引大批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的专门实用人才到农村来,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动力的关键。念好引才“活”字决,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优惠的政策、共建共享的机制“筑巢引凤”。落实人才引进专项编制,出台人才引进特殊补贴、创业支持等特殊支持政策,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政策,着力提升人才竞争力增强人才吸引力。乡村振兴,乡土人才是根本。念好育才“活”字决,织密乡土人才孵化培育链,着力培优建强乡土人才。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学校、农广校、党校、职业高中等各类培训资源组建乡村振兴发展学校,构建乡土人才差别化个性化全方位终身培训机制。搭建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站所、乡镇、村、专业合作社等乡土人才实践锻炼平台。建立农民创业协会、科技协会、专家坐诊平台、农业科教网等乡土人才交流、自学及智力支持平台。定期遴选优秀乡土人才送培知名高校、企业,提升能力素质、境界格局、见识见解。

  念好“梯”字决,夯实基础。乡村振兴必须以亿万农民自身素质提升为前提,必须始终依靠亿万农民的创新创造。念好“梯”字决,建好人才梯队。制定并完善财税金融、用地等优惠政策,“搭台子”“拓路子”,让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经纪人、农民企业家,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知识分子、打

  工青年致力乡村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亿万新生代农民素质提升为乡村振兴培育庞大人才梯队。念好“梯”字决,以才孵才。实施乡土人才分层分类管理,建立专家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库,专家领队伍,技术下一线,分层分类带队伍以才孵才,激活乡土人才“一池春水”。打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后一公里”,以农民夜校为平台,“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因材施教”把农村在家劳动力动起来。

  念好“合”字决,活一盘棋。乡村振兴,县级党委政府居于“一线指挥”的关键位置,必须牢固县域“一盘棋”理念,以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念好“合”字决,形成合力。压实压紧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述职评议、联系联络、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健全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推动一把手大抓“第一资源”,使人才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要求”。整合金融、财税、发改、交通等涉农部门人才服务职能、资金、项目,为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面、多层次集成式优质服务,织密乡村振兴人才孵化保姆链。念好“合”字决,促进产才融合。将人才规划与发展规划、治理规划、建设规划同步规划多规合一,资金、项目与人才打捆,资金、项目与人才同步落地、同步到位,同步实施,推动项目链、资金链、人才链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建立教育、卫生、农业、文化旅游等涉农部门专业人才县域统筹使用制度,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急需紧缺人才援助机制等,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积极投向乡村振兴事业。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砥砺奋进新时代,面向未来再创业。我们要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紧迫感使命感,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考核、激励体制机制,念好人才“四字决”,灵活“智力共享”,盘活“才由己出”,筑活“新势能”,激活“产才融合”,建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奋力挚画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宏伟篇章。

篇六: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探索乡村文化论文篇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血脉,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弘扬传统文化,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虽然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和谐稳定,农村面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振兴传统文化是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动力,只有以传统文化铸魂,培育文明乡风,让农村环境美起来、村民生活富起来、精神足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

  加强传统文化阵地建设,突出传统文化引领作用。乡村振兴不仅要保证农民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农民精神上的富有。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文明新风的构建,有利于激活乡村的活力,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确保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文化方向发展。强化村民守望相助的集体意识,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乡村文化的凝聚力。建设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体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满足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要求。通过整合农村各类文化资源,广泛提升公共文化传播能

  力,实现城乡文化资源联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大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各类文化服务,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举办各具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以重大文化活动为平台,积极创演适合广大农民群众观赏需求的文艺节目和活动项目,如农民文艺汇演、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等。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如相声、小品、表演唱、三句半、快板、二人转等,加大面向“三农”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力度。突出政策法规类、信息知识类等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围绕身边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创排文艺精品。结合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方面传说故事,教育群众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加强对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可以带动农村文艺活动和文化工作的骨干和团队。加强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让他们积极投身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中来,形

  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文化队伍,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依托传统文化,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据有关专家查证,远在西周时代,一些地域就有“乡约”存在,包含邻里相帮、互助友爱、团结等内容。而如今的村规民约,是我国农村改革、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是乡村文明的体现。要紧紧围绕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从遵纪守法、倡树新风、团结邻里、孝敬父母等方面,根据村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具体详实,操作性强,对村民的行为习惯进行约定。村规民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要融进农民的心里,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积极调动本地一切力量,依托村干部、德高望重人员成立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民主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环卫保洁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深入挖掘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乡村文化传统。以前郭县为例,前郭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县,拥有国家级非遗10项、省级非遗57项、市级非遗96项、县级非遗145项,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4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41名、市级30名,已成为全省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比较完备的县区。拥有省级传承基地9家、省级传习所8家、市级传承基地1家,还设立了县级传承基地33家。这些老手艺、老习俗,相当一部分出现在农村,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与根基。实施“非遗+”工程,结

  合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政策性法律法规,采取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多种方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扩大非遗和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使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与乡村休闲观光游相结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脱贫攻坚,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篇2我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积淀了璀璨的历史

  文明,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不仅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文化振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乡土文化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南与振兴根本。

  乡村文化具有营造乡风文明的重要作用,所以应大力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的各种形态。把优秀的乡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可以让新型农民的追求得以表达,还能使其遵循客观规律、体现时代性、具有创造性。此外,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应根据农村在新时代的精神寻求来进行。但在传

  承乡村文化的过程中,易出现农民群众文化信仰上的迷茫,不知道什么是主流意识形态并加以继承,进而难以形成符合乡村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乡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并存关系是关乎乡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可以促进乡土文化继承发展,还可以对城市文化、西方文化中的养分进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文化元素,这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莫大的意义。

  坚持乡土文化认同感。要想传承创新优秀的乡土文化,首先必须培养当地村民的乡土文化认同感。乡土文化不是无根之花,其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具体性等各种特性,是生长在农村土壤中的盛开花朵。乡土文化不仅是乡土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培育农民价值认同感是乡土文化的历史宗旨,其是乡村社会多元文化融合的反应,彰显乡土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过程。坚持乡土文化认同感需要同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冲击作斗争,在坚持高度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传承、创新自己的本土文化。

  树立文化主体的主人翁意识。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广大农民应树立文化主体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入继承、发扬本土文化的过程中,优秀的本土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本源。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群体,也是践行主体。乡村振兴在丰富村民物质基础的同时,需要村民践行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精神主体。只有当农民群众

  自发地发展、继承自己的本土文化,本土文化继承创新才有落脚点,继而反作用于乡村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方向更快发展,推动乡村成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体。

  培养继承乡土文化时代青年。乡土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乡土文化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乡村的建设。农村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乡村的传统手艺如版画、剪纸相声、戏曲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受群众喜爱,他们成为乡土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乡情联谊会等形式宣传发展的美好愿景,积极号召在外乡贤回乡创业。这样不但能使乡村越来越活跃,还能吸引外面的人才进入本乡创业,推动经济发展。乡村也应给年轻人足够的平台,积极选拔乡贤充实村级组织,从村里各行各业的带头人中选拔人才,保护各类现有的民间艺人,充实村级班子,提升村级班子整体素质,共同推进乡村发展。

  篇3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对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繁荣乡村文化,应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对乡风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强化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基层党组织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等部门深入开展主题文化教育,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领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人们对集体主义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增进归属感和群体凝聚力,维护乡村的稳定。

  关注村民的文化认同,尤其是新生代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在国潮文化愈加繁荣发展的当代,起源于传统农耕文化的很多优良的人文特点,渗透在乡村优秀的文化资源中。很多乡村匠人的手工艺作品、民俗文化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戏曲曲艺等文艺作品,承载着、凝练着当地的文化特色,是民间宝贵的文化财产,是村民代际之间情感传递的纽带,是新生代认知、体悟、了解家乡美的渠道。对这类文化成果的保护与传承,更离不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新生代村民中的引领、强化和推广。

  关注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发生的当代中国乡村故事。把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真实事件展现在“三农”文化的创新文艺作品中,感受中国农村发生着的变革,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良好乡风,涵养乡土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篇七: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乡村衰退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已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后,政策导向都是以城市和工业为核心,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城市扩张,通过研究相关资料可以发现,世界上很多国家城市人口比例都在不断的升高。我国的城镇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城镇化率也在不断上升,计年达到。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乡村衰退则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在一些地区,即使乡村人口在缓慢的增加,但是乡村活力却很差。通过统计可以发现,每年中都有上亿的农村人离开农村进入到城市中,农村的老龄化情况愈加严重。“空壳村”“空心村”“空巢村”“空转村”大量出现,全国共有万个村庄,每年正以4万个在消失。作为一个有机体,城市与乡村二者均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此相互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助于将过去的“城镇化”驱动方式转变为将来的“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更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l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主要矛盾也体现到了新时代的城乡关系中,呈现出城乡融合的新需求、新走势。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九大报告中适时提出了“乡镇振兴战略”,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本质上是认为乡村和城市是一样重要的,并且认为乡村本身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将乡村的产业、文化以及生态资源合理利用起来,重视乡村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国家现代化实现的一个必然要求。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和策略

  加强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如何实施乡村振兴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

  现在需要深化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努力的打破以往农村的封闭性,建设开放的环境制度。一方面,在城市发展中,农村还会给其提供劳动力等资源,另一方面,城市也会给农村发展提供资源。利用城乡人口流动的相关趋势,将乡村中的闲置建设用地盘活,鼓励各地切实提高自身的集体建设用地的实际利用效率。根据综合整治的模式来对建设用地指标来进行整治,在不占用农田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利用其发展农村的产业,可以公开的进行土地指标交易,不是本村的人也可以使用。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简化,将其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完善,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中,短板在农业和农村。要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中,精心谋划、稳步推进,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和城市相比,现在农村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燃气、信息化建设以及上下水等,这也会给农村资源优势发展造成影响,想要做好农村建设,必须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的短板,确保人们在农村的生活比城市舒适。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城市,在在保持乡村本身的风情以及文化的情况下,提升乡村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

  品质,切实提高乡村发展的实际质量。将科技融入到农业发展当中,以技术支持农业发展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步,科技以及现代化手段的支持也在极大扩展农业的发展空间,党和政府也将科技型现代化农业放在突出的位置。

  (三)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主导作用,增强乡村内生动力

  发挥集体经济的引导力,做强做大集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引导资本市场到农村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通过基层政权建设,在有了为农民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之后,要切实通过相关设施的建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输血和造血打造特色小镇,推行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重点镇村寨,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周围乡村振兴形成片、连成带,在空间上将农村的特色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特色人产业的发展,将农村特色体现出来,从而吸引城市资源的进入,并且将城镇融合到乡村中去,和中央的相关发展理念是相符的,并且也能够推动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提高。

  (四)补齐乡村文化设施短板,加强乡村文化体系建设

  统筹加强政府部门在村部建设、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村文化站建设的规划、投入、养护方面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划,以点带

  面,逐年逐步完成全部村部文化服务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乡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实现乡村文化场所全覆盖。以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将为乡村文化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输入与输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特色乡村文化实现保障。

  同时深度融合村部建设+文化建设,要以“村两委”班子为核心,把抓基层党建与抓乡村文化建设摆在同等位置、协调推进。将大剧院、图书馆以及市民活动中心作为节点来对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行规划。应该重视文化活动的整合,深入的进行提炼和总结,进行乡村地域文化品牌的打造,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深入挖掘城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提高乡村文化吸引力。发展乡村旅游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又能带动乡村文化建设发展。通过挖掘村史、屯史,发展乡村农家院,开展采摘节等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气息,使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建设共同发展。

  (五)稳步推进“三农”普惠金融

  应该进行专门为农村服务的银行部门的建立,切实集中资源和人力,做好三农工作。国家也应该给三农普惠金融政策方面的

  支持,银行也应该探索相关的业务。此外,国家还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绿色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同时,应当根据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优化产品和服务,“在信贷服务方面,优化涉农业务流程,制定专门的评级和贷款管理办法,下放涉农贷款审批权限,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三农”问题一直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乡村要成为与城市并行的发展主体,要站在乡村发展角度去设计政策,更加注重发挥乡村主动性,更加充分激发乡村活力,由此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

篇八: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领袖的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以下是课件为您推荐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作文五篇。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xx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二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一是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是管长远。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与用心,两个重要特点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如何才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第二,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

  第三,乡风文明是保障。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第四,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第五,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三

  习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下面我将围绕五个振兴,并结合镇的工作举措来阐述。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保证。只有振兴乡村的产业,才能增加乡村的血液,乡村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振兴,一是要以农业为基础,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要加快推进品牌化,整体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农旅融合,打造靓丽名片。四是要发展好集体经济,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只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把群众重新凝聚起来,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农民队伍,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方面,我镇积极推进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发展了猕猴桃、柠檬、脐橙、白芷、小龙虾、青蛙、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双流村利用集体经济资金,修建了660立方米的冻库1座,购置了两台农机,提供农资统购、农产品统销,技术培训,大型农机社会化租赁等服务,目前盈利已突破20万元。

  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是重要支撑。习总书记要求,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要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对故乡感情深厚,愿意反哺乡村,这些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较为稳定的人才力量,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二是要加大力度向外引进技术人才,从经济收入、情感获得等方面建立健全引才机制,让外来人才有获得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传帮带模式,达到引进一人,教会一片的效果。三是要多为基层干部创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同时要在晋升政策上适当向乡村基层干部倾斜,进一步增强他们服务基层热情和扎根基层的信心。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四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鸟巢体育馆中,那时,我由衷的为祖国骄傲,为祖国自豪。

  而就在20xx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将走过她七十年的光辉历程,这70年间,祖国经历了许许多多,有悲痛也有喜悦。虽然我没有见证过第一面中国国旗的升起,但我知道,五星红旗陪伴着我成长。它也与祖国一起成长了七十年。

  这70年,变化最大的应该是乡村了吧!就拿奶奶所在的乡村举例吧。听奶奶讲,原来的时候,那里只是一个穷乡村。有地方住,有基本生活用品,就已经很知足。那时,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供上孩子们吃就已经很不错了。像奶奶,她一共有四个孩子,她们常常吃的只有地里挖来的野菜,粮食也很少,想吃上肉就更是很难。人们出去拜访亲戚朋友,除了步行,就是自行车,手上拎得都是一串油条。那时的乡村真的很穷,人们的生活也很艰难。

  70年过去了,奶奶所在的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回到奶奶家,汽车随处可见。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蔬菜,新鲜的鱼肉应有尽有。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工作过的老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人有了退休金,没有工作过的老人被纳入了低保,每个月也有了固定的补贴,村里的年轻人也找到了政府提供的工作。每家每户都开始装修房子,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政府也出钱帮忙修路,装路灯,让老人们再也不害怕晚上出门。现在的乡村,除了保留了传统的农业,和城市的几乎为零。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党和国家制定的很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0年了,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也在困难中努力前行。乡村发展了,我也在国旗下慢慢成长,从一名少先队员成长为一名共青团员,我相信以后我也一定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再次仰望那五星红旗时,我又一次被震撼了——我们的祖国,虽饱经沧桑忧患,但仍像国旗上的五颗星一样,是我们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漫漫长夜里的启明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肩负着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的责任,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五

  一要高度重视生态提升。农村美不美,关键看治水;

  发展快不快,关键看生态。结合实际,在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环保、经济、社会三者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生态环境保障。下老乡有丰富的龙滩库区水面、独特的花衣壮文化及两省三市交界的区位优势等资源,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将以浙江经验指导实践,把农村的垃圾、污水、粪便集中高效处理、绿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

  农村污水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尽可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

  不能接入的,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刚刚清理完毕的龙滩库区水面,严格按照规划并以集体经济投入为主发展养殖业。村庄绿化的目标是村在林中,同时还要注意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起步阶段,可以通过美丽庭院、美丽街巷建设,从细节入手,突出花衣壮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要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浙大的节集中授课中,位专家、教授课堂中无一不提到浙大的创新、浙商的解放思想理念及浙江人的务实吃苦精神。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从年代开始进行乡村治理,在三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都以“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想发展民营经济和乡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禁止后才停止不干。从而才有今天的温州经济、义务国际小商品市场及中国乡村建设样板。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深刻反思,我们在开展多项工作特别是重大工作时,时常出现各部门、各级干部都是一定要找到法律法规及文件政策依据后才去落实、实施,如果没有找到明确的依据宁可不去落实,秉承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不作为路线,从而导致好多机遇在大家寻找依据的过程中已悄然逝去。其次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乡村振兴的持续健康发展。实事求是的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到各项工中来,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为此,我们要抓住农村社区的三大关键群体——党员干部、妇女和青少年,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乡村振兴利大家、搞好振兴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篇九: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乡村文化建设论文

  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是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计而形成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乡村文化建设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长沙县农村为例,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开始分析,研究总结长沙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加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统筹城乡一体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把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乡村文化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制约的生产生活方式、认知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符号以及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组织结构、劳动创造等在内的文化累积的总和与文化特质。乡村文化建设是以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和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为基础,以培育和激发农民的文化自觉为主体,包括设施、内容、服务、产业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的、有内容、有主体的乡村文化形态的建设。

  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至少包含以下内涵:一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并能够提高农村发展能力的文化,二是能够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公民文化权益的文化,三是能够塑造新式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文化,四是能够保存、延续、创新传统文化精髓并融合现代化精神的文化。

  二、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基本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主要有如下几大特点:(一)文化资源相对丰富长沙县红色文化资源璀璨,名人荟萃,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孕育了黄兴、徐特立、许光达、田汉、杨开慧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赴汤蹈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长沙县绿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森林植被满目苍翠,有国家3A级名胜景区石燕湖,有省级森林公园大山冲,有高峻耸拔的影珠山,景致迷人的丰梅岭,有如梦幻般仙境的白石洞,有风景秀丽的浏阳河风光……更有诸多风景名胜的神奇传说。(二)群众活动精彩纷呈在文化活动的参与方式上,农民不仅被动地观赏,还通过自娱自乐的方式在

  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近年来,长沙县农民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骨干队伍和社团,其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剧场、曲艺社、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皮影协会、村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等形成了文化活动的规模和特色。2010年8月份,长沙县20个乡镇相继在五彩星沙文化广场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群众文艺晚会,将长沙县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2010年7月,第九届“汉语桥”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开幕,此次活动以“家”为载体,以“家文化”为主线,以“魅力汉语,精彩世博”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长沙县的文化魅力。

  (三)农村文化的内涵逐步扩大农村文化内容包括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科技辅导、法制讲座、时政宣传、旅游观光等,呈现出一种大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农村文化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以举行“全民健身宣传周”、“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为契机,形成农村的民俗民间体育的特色。长沙县黄兴镇已成为知名的“龙舟艺术之乡”;长沙县江背镇成为了知名的“民间艺术之乡”、“门球之乡”;榔梨镇、果园镇已成为“群众体育之乡”。此外,星沙镇的龙狮,双江镇的滚灯车,榔梨镇的腰鼓队,跳马乡的高跷,安沙乡的采莲船,春华乡的篮球等独具地方特色和民间体育魅力,提高了农村体育人口,扩大了农村文化内涵。三、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文化底蕴发掘不够长沙县具备文化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经济功能的深度认识,致使该县的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忽略了文化渗透政治、催生经济的作用,忽略了文化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强大支撑作用,追根溯源文化脉络、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

  化品牌不力。一个时期以来,看电视、打麻将、串门等成为了村民最为普遍的文化生活形

  式,而看报、上网、看电影等活动比例不大。集体文化生活逐渐萎缩,除少量的电影下乡、文化下乡以外,无其他集体文化活动,近七成的村民从未参加过集体文化活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间文化传统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像舞龙、舞狮、划龙舟、唱花鼓戏等一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活动渐渐淡离大众视野。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于是,在有些地方求神拜佛等封建活动大行其道,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得不到改观,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思想观念的形成,给农村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助长了其不思发展、贪图安逸以及“等、靠、要”等懒散思想和不良习惯。

  (二)农村文化设施不够完善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被边缘化,乡镇文化设施和场地建设更为匮乏。在追求GDP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几乎无人问津,农村文化力量逐渐削弱,乡镇文化站大多有名无实,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三)农村文化欠缺自我造血功能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利用重大节日或者文化下乡,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这种送演出、送书籍、送电影、送科技的“送”文化模式,从文

  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培育、发展“乡土文化”为突破口,注重扶植培养农民艺术人才,增强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增强文化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逐步将“送”文化模式与“种”文化模式结合起来,建立起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

  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是增强农村文化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划清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事业的界限,明确与之对应的责任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不断增加政府投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水平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事业要更加积极地进入市场,全面接受市场运作,令其不断壮大。两者分开经营,政府主导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场刺激文化产业的繁荣。结合我县实际,现阶段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要畅通文化部门的垂直领导体系,明确文化管理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地位,特别要突出乡镇、街道等基层文化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在当前经济发展占主导的形势下,基层文化部门或多或少地被边缘化,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到民族传承、人民素质全面提高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水平。(二)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化解资金制约难题受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水平限制,政府投资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最主要的部分。但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创新新农村

  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尽可能吸收社会资金,争取更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中来。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援助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促使各项文化资源尽量向农村倾斜。大力开展“文化下乡”等支援活动,做到村民喜爱什么送什么、村民需要什么送什么,不断提高援助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大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宣传,增加农民愿意听、愿意看、愿意读的内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鼓励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农村文化产业,开拓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三)因地制宜组织文化活动,发展特色文化文化的独特性决定着它的持久魅力。新农村文化要想赢得持久乃至永恒的生命力,必须具备内在的特色。结合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总体形势和我县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我县可着力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舞龙、舞狮、弹词、杂技、皮影戏、唱花鼓戏、划龙舟等民俗艺术和民俗表演,弘扬挑花、剪纸、石雕、泥塑、浮雕、堆花等民间工艺。各乡镇要结合自身人文传统,突出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树立文化品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带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四)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实现共同繁荣城乡统筹既要统筹经济,也要统筹文化。我县在着力强化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全力抓好文化软实力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强县,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托起经

  济硬实力的进一步腾飞。要积极搭建城乡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发展城市文化的力度和强度来发展农村

  文化,以农村先进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深厚底蕴来繁荣城市文化,既要促进城市优秀文化向农村加快流动,也要促进优秀的农村文化迈进广阔的城市市场,实现城乡优秀文化与文化市场的共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寻找到现代市场因子,为城市文化寻找到散发着陈年美味的历史因子。借助“文化共享”、“文化下乡”等活动让更多的城市文化下乡。鼓励并扶持民间艺术团体的成立壮大,促进农村文化更高频率、更加自信地“进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业和旅游业,增强农村文化内部的“造血”功能。特别要发挥乡镇、街道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充分利用阵地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展有偿服务,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把文化活动与经营文化产品、乡村旅游、科技活动等结合起来,利用本地文化经营项目,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快速融合。

  参考文献:[1]张燮。农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J]。知识经济,2010,(12)。[2]周维功,仕超。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张秀隆。以创新精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来宾市实施“三求”惠农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广西,2010,(11)。[4]卢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阅读环境的营造[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6)。[5]马永信。对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决策探索,2010,(10)。

  [6]谢双明。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建设”[J]。学习月刊,2010,(2)。

  [7]于江,张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4)。

篇十: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乡村振兴心得作文范文5篇

  农村的欠发展,使得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也显得民生工程的紧迫性。小偏整理了乡村振兴心得作文范文5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乡村振兴心得作文范文一农村的欠发展,使得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也显得民生工程的紧迫性。但农村资源条件不足,特别是乡镇资金不足,使得民生工程难以面面俱到,上这项目还是上那个项目,有时很难抉择。个人的体会,民生工程建设必须立足于群众的需求,哪个问题是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哪个问题是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就优先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搞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1、推进社区化建设,解决“住”的问题。解决“住”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住新房”,有新房没新村,农村依然没有发展。镇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社区化建设,顺应“人口城镇化”的大趋势来推进村庄整治。一是围绕中心社区抓好规划布点。中心社区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集中配套设施建设、有利于环境卫生整治,我们为此选取了下排子、大竹坑、古楼岗、上下九里等一批群众相对集中、基础相对较好的自然村落来建设中心社区,有的点连续几年打造,吸引周边零星分散的村民到中心社区建房。二是突出地方人文特色。有一段时间,我们忽略了人文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位置,建了一批“火柴盒”式的民房,没有品位、没有灵魂。近年来我们开始反省,并在建设中挖掘和融入地方人文特色。如2012年开始在仙济岩村大竹坑建设点上,就强调要融入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组织理事会成员外出参观,并统一建筑立面,外观上传承赣民居的特色,因此得到了各界的好评,也引起了各级媒体甚至中央媒体的关注。今后我镇各中心社区建设也将延续这一理念,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村寨建设上要突出人文特色。2、科学治水,解决安全用水问题。素有“枯燋”之名,水资源缺乏,特别是到干旱少雨季节,部分群众连饮用水都保证不了。水的问

  题是最大的困难,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们努力在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解决“量”的问题。我们对全镇水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在如何解决水源上制定了近期和远景规划。近期就是开发离圩镇约5公里的油坑的水资源,并与现在的自来水厂并网,解决圩镇及周边几个村没有自来水的问题。远景就是开发离圩镇约30公里的中坝的水资源,彻底解决群众没水用的问题。二是解决“质”的问题。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对水源地坚决实行禁养政策,严厉打击唯利是图的违规养殖户。同时坚决督促各山塘水库的退包退养。

  以上是个人目前对发展的体会和感悟,近十年的乡镇主官经历,本人感觉到乡镇的困难重重,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同样大有可为,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能够创出一番新天地。在此也对县级部门如何支持乡镇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建议。

  一是涉及乡镇的项目多要在制度和程序上强化乡镇的作用。目前乡镇面对群众的诉求,都会向上申报一些项目。前期的调研、立顶乡镇都要花大力气去争取。但在立项之后的实施及验收上,乡镇就基本上管不到了,导致一些民生工程不得民心。如我镇立新渠的维修上,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方不与镇村两级组织商量,完工也不用镇村两级组织参与验收,导致这条本来可以满足几个村农田灌溉的水渠边一个村都用不了。所涉及的农户意见很大,几次都要组织群体上访,镇村两级组织只能想其他变通的方法。

  二是涉及乡镇的执法适当放权乡镇。目前很多工作乡镇有责任没权力,而部门则有权力却管不过来,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如安全生产工作,一些矿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镇村干部发现了只能发发通知、做做工作,稍为采取一点措施就会引起企业主很大的反弹,导致一些问题久拖不决。在这些问题上建议通过委托执法或定期联合执法等形式强化乡镇的管理权限。

  乡村振兴心得作文范文二对于毗邻的欠发展地区,农村经济不够活跃,主要的难题仍是积累不足,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个人认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就是要固本培源,发展好本地的产业、富裕本地的群众、

  培养本地的领军人才,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生性动力。具体到,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示范带动,提升烟叶产业发展水平。目前,的烟叶在全县是“龙头”的地位,但客观地说,这种地位仍不稳固。一是本地烟叶大户仍然不足,专业户更是不多;二是产业经营模式依然是传统低效益的模式,低投入低产出,依然是靠天吃饭。据于此,我们一直向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示范带动。通过镇村干部、引进外地大户规模化种植烟叶,一方面培养本地的种烟能手,另一方面宣传烟叶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本地有知识、有经济基础的能人转向烟叶种植。同时,通过扶持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表彰奖励种植大户等方式,着力将种植大户培养成烟叶种植专业户,成为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得升经营层次的中坚力量。二是引导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无论是土地的流转模式,劳力的组织方式,还是烟田的管理方式,都还是处于传统农业种植的模式,只是简单面积的累加,而没有现代的经营。我们着力尝试通过组建烟叶协会,逐步引导烟农加强合作,采取一些现代经营的手段,来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2、向山上要效益,积极发展林果业。虽不是山区乡镇,但也有山林面积14.7万亩,为耕地面积的4倍,要富民,如何做好山上的文章就不可忽视。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现有以脐橙为主的果业的管理,加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监督好各种不良激素的使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低缓林地,引种对环境没有破坏的油茶、黄栀子等经济林木、中药材,以及近年风行的花梨木等名贵树种,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山地经济效益。

  3、打造新亮点,孕育乡村旅游经济。有诸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如到县城10分钟路程,有仙济岩、白马寨等风景区,有赣南赣南畲民的发祥地—球狮等等。但乡村旅游经济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所需的资金、人才和硬件设施都是目前所不具备的,这方面我们将做好前期工作,着力抓好规划,逐步完善一些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这一无烟黄金产业迈进。一是抓好乡村规划。重点对仙济岩、、球狮进行规划,逐步建设一批像大竹坑一样的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村庄整

  治点。特别是要对球狮村进行重新规划,按畲乡特色村寨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二是先易后难,逐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逐步对进入相关景区及特色村寨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对相关人文和自然景观进行建造和修缮。

  乡村振兴心得作文范文三个人认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就是要固本培源,发展好本地的产业、富裕本地的群众、培养本地的领军人才,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生性动力。具体到,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示范带动,提升烟叶产业发展水平。目前,的烟叶在全县是“龙头”的地位,但客观地说,这种地位仍不稳固。一是本地烟叶大户仍然不足,专业户更是不多;二是产业经营模式依然是传统低效益的模式,低投入低产出,依然是靠天吃饭。据于此,我们一直向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示范带动。通过镇村干部、引进外地大户规模化种植烟叶,一方面培养本地的种烟能手,另一方面宣传烟叶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本地有知识、有经济基础的能人转向烟叶种植。同时,通过扶持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表彰奖励种植大户等方式,着力将种植大户培养成烟叶种植专业户,成为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得升经营层次的中坚力量。二是引导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无论是土地的流转模式,劳力的组织方式,还是烟田的管理方式,都还是处于传统农业种植的模式,只是简单面积的累加,而没有现代的经营。我们着力尝试通过组建烟叶协会,逐步引导烟农加强合作,采取一些现代经营的手段,来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升级。2、向山上要效益,积极发展林果业。虽不是山区乡镇,但也有山林面积14。

  7万亩,为耕地面积的4倍,要富民,如何做好山上的文章就不可忽视。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现有以脐橙为主的果业的管理,加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监督好各种不良激素的使用。

  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低缓林地,引种对环境没有破坏的油茶、黄栀子等经济林木、中药材,以及近年风行的花梨木等名贵树种,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山地经济效益。

  3、打造新亮点,孕育乡村旅游经济。有诸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如到县城10分钟路程,有仙济岩、白马寨等风景区,有赣南赣南畲民的发祥地—球狮等等。但乡村旅游经济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所需的资金、人才和硬件设施都是目前所不具备的,这方面我们将做好前期工作,着力抓好规划,逐步完善一些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这一无烟黄金产业迈进。一是抓好乡村规划。重点对仙济岩、、球狮进行规划,逐步建设一批像大竹坑一样的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村庄整治点。特别是要对球狮村进行重新规划,按畲乡特色村寨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二是先易后难,逐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逐步对进入相关景区及特色村寨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对相关人文和自然景观进行建造和修缮。乡村振兴心得作文范文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这既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农村发展的总纲领,更是新一轮乡村发展的重大机遇。近年来,我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我的村庄我的梦”为载体,努力让农村更美丽、更文明,让群众更富足、更幸福。

  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产业发展缺乏持续能力、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村民文明程度不高、农村基层治理有待加强、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

  为此,建议:坚持党建为魂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以党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发挥堡垒领航作用。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动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以开展“书记晒项目”等活动为抓手,狠抓项目落地。二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活红色细胞,建立以返乡干部、党员、乡贤等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委员会,把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主考场,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积极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围绕乡村发展,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活动,建立党员包干联系、党员帮扶指导、党员带头落实等工作机制,打造基层党建铁军。坚持美丽为先

篇十一: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P>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1对于乡村旅游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没有树立独特品牌形象在乡村振兴背景的影响下乡村旅游业也取得很多成绩不过还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综合起来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规基本属于分散性开发没有统一性布局还有旅游项目没有明确主体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建设水平落后重复建设严重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2000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论

  文]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业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乡村民俗文化为核心,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客户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目的就是带领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这样才能更好带动农村经济进步。1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义1.1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村开发旅游业,建设旅游景点,可以很好的扩大旅游领域,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农业产业项目的旅游能力。想要发展农村旅游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种类,引进观赏类植被,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农村旅游业的观赏类型。1.2提高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发农村旅游事业,可以把农民的性质从劳动类型转换成服务类型,这样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提高了农民的个人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另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要开发相关旅游项目,就需要占用部分土地,农民就会得到相应补偿收益,还会有利于农民向市民转换。1.3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进行景区化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更有利于农村对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2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乡村旅游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解决一些现实困境,这就需要政府

  部门大力支持。政府需要与开发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配备先进旅游设备,改善乡村基础条件,还要引进专业人员,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乡村旅游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提炼整合,运用更多的宣传途径推广。乡村特有的文化就是技艺和民俗习惯,可以把这些都统一起来进行创新和保护,对主要的民俗文化进行推广,这样还能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对促进乡村繁荣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都很现实的意义。

  乡村旅游业想要发展,必须考虑产品、基础设施、人员和模式的因素,因此就必须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创新旅游产品、提高进本设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统一管理模式和塑造品牌模式。这样在乡村振兴战略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业。

  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1对于乡村旅游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没有树立独特品牌形象在乡村振兴背景的影响下,乡村旅游业也取得很多成绩,不过还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综合起来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规划,基本属于分散性开发,没有统一性布局,还有旅游项目没有明确主体,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建设水平落后,重复建设严重,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将乡村旅游塑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3.2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特点严重现在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都很相似,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水平。旅游产品单一,普遍以农家乐和民族菜品,农村的旅游活动多数采以采摘,观赏和钓鱼为主,在传统农民活动中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涉及的活动很少。在旅游特色产品销售上面还是普遍的自产自销模式,这是一个很初级的状态,没有创新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适合旅游类型的产品。3.3在乡村旅游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旅游项目没有创新性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看,旅游业发展不足的原因还有没有

  创新项目出现,一直保持老套的农村旅游项目。总体来说,还是由于专业人员极度缺乏,乡村旅游业想要健康的发展下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不过目前的状况就是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不成正比,在专业人次培养上没有统一、专业、系统的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基本是本土人员,专业培训没有深入到农村,造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4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途径4.1大力发展生态化旅游想要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开发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乡村文化作为旅游发展核心,更是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这就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因此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色,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宣传特色文化和地理优势,创新一些丰富多彩和特色文化鲜明的旅游产品,发挥出农村特有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重要的是要解决交通问题,改变周围道路建设等问题,在条件符合中,加快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文化建设。4.2积极开发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方式就是休闲农业,这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态,休闲农业的特点包括深度开发农业资源的潜力、改变农业发展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广阔,最具自然风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可以更好的利用农村特色建立新型的旅游项目,努力发展休闲农业,让游客可以在游玩过程中集观光,采摘和体验耕作活动于一体,这样就会更加满足他们了解农民生活和更好享受乡土情趣的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套建设相应的住宿和度假项目。乡村休闲就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利用一些先进科学手段,给消费者提供全面服务。4.3开发乡村景观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包括了景观农业项目,这个旅游方向的发展,体现了乡村旅游业在不断创新。这个项目主要是保存农业体验,以田园风光为基础进行开发,设计建设出具有农村特点的景观,从而使乡村旅

  游更具特色。4.4升级农产品为旅游产品服务依据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加乡村旅游的产品,打造出具有乡村

  特色的新业态,按照不同主题来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路线,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民俗和养生基地,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增加更多新型服务。同时对农村一些珍奇农作物进行开发和创新,这样就能提高旅游的看点和观赏价值。

  5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发展旅游的保障措施5.1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要持有大力支持的态度。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每个地区都要保证乡村旅游能够良性的发展下去,相关部门应该结合起来,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对地区旅游业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开发。相关部门要保证对乡村旅游的用地,财政和扶持政策实施到位,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落实和监管,放宽支持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主体条件,对一些相关手续能简化处理。5.2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乡村旅游战略政策的制定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依据,更带来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机会。但是,在乡村发展旅游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而当下乡村旅游业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这就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招商引资,增加个人投资项目,加快农村融资,对乡村旅游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尽快解决。5.3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在乡村发展旅游业,就要认清乡村经济发展落后、基本设施不完善和缺少专业人员的现实。专业人员缺乏导致的后果是从业人员旅游服务意识欠缺,这个因素很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想要发展旅游业,就需要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利用农村本土人员进行就地培训,组建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旅游服务队伍。6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业,就需要充分把乡村中的自然风光、特色文化和特色农作物结合起来,把乡村旅游内容丰富起来,尽可能的发掘可发展项目,实现乡村旅游的观光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

  近期,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乡村振兴,我村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各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一起商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从商讨的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村庄只是提出一些近期工作任务,根本谈不上乡村振兴策略。因此,我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有了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农民是勤劳能干的农民,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农耕上。换句话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很多农民的思想跟不上当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的战略方针为要求,把各行业中热爱“三农”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农村工作队伍,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乡村振兴合力,通过培养新农人队伍和解放,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和思想基础。

  给村干部以适当压力、发挥村民主人翁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作为全村发展的带头人,必须要有与时俱进、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村的村干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么这个村庄的发展也就止步于当下,落后于未来。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制定振兴战略时,要以村民愿不愿意,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尺度。只有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才会关心村里的乡村振兴战略,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因此,党委政府要给村干部以压力,使村干部有紧迫感,紧跟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带领村民致富,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的领导。

  只有在党的正确引导和带领下,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绘制出蓝图,把工作落实到位,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党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各种资源配置的投入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政策和设施基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村幅员广、基础差、产业弱、人口多、贫困重,仍是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发展,我们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综合对症下药,着力在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改革创新三个方面下足工夫、取得实效。

  统筹规划,整合力量确保乡村振兴方向明、路径优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必须坚持全县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整合力量、统筹推进。要根据全县各地农村农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按照“特色发展、区域联合、全域联动”的乡村发展思路,着力打破镇(村)行政区划界限、部门行政职能界限,科学制定全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要强化统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同步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促进城乡功能和空间融合发展。优化布局、典型带动。要结合县委关于“一区四圈”的旅游规划,做好新村建设、特色产业布局。要坚持差异发展、扬长避短,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气候特点等,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方向,优化功能分区、产业布局。要加强示范创建及模式推广,结合脱贫攻坚引领区、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先行试点示范,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辐射带动全县乡村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强化领导,合力推进。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及时完成。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落实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

  聚焦重点,狠抓关键确保乡村振兴措施实、效果好突出三产融合,推动农业效益大增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助农增收的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导向,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突出“牛、药、果、茶、菌”五大重点产业,推动各地产业连片规模发展,实现每个乡镇一个千亩产业园、一个万头养殖场目标,形成全县性的农业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延伸、完善配套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宣汉旅游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精品农业、旅游+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乡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突出基础配套,推动农村面貌大改善。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以“幸福美丽新村”和“四好村”建设为统揽,统筹推进“广厦行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力实施三化工程,全面开展农村院落整治,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代办服务、环境治理、社会治安“五进村”。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田成方、水成系、路相连、林成网”格局,加快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突出乡风塑造,推动农民素质大提升。把农民素质提升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强农民思想文化教育培训,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强群众道德约束和村规民约管理,大力宣传、引导和弘扬好家风,塑造良好乡村软环境。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

  才培育计划,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加强群众民主管理意识教育,引导参与村务管理,提升村务管理水平。

  深化改革,强化创新确保乡村振兴机制活、动力足探索建立更具活力的要素市场。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思路,探索建立更加多元、更具活力的农村资源开发模式,充分激活农村要素市场。重点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鼓励各地多种方式盘活农地、小型水利设施、集体资产。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各类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探索建立更广渠道的引才机制。探索创新农业高层次人才聘用机制,充实农业部门专业人才力量。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力量建设,加强与农科院所开展合作研发、成果转化,激励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到一线创新创业。出台落实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优惠,支持、鼓励在外宣汉人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回乡发展。注重将优秀回乡创业人员纳入党员和村委后备干部培养,及时为村级组织输入新鲜血液。探索建立更加多元的投入体系。建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推广农村资金互助社、村级扶贫互助社试点,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互助保险。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篇十二: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P>  行政管理论文:乡村文化振兴中城乡精英合作机制之行政管理研究--以无为县M村“乡村大舞台”为例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以无为县M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了解与分析城乡精英合作供给乡村文化的机制、城乡精英合作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等内容,基于以上阐述,最后对如何强化乡村文化振兴的人才支撑力度,促进城市知识精英与乡村经济精英、乡村社会精英之间的柔性合作,健全城乡精英合作供给机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1.1.1研究背景

  中国城镇化率的峰值区间是65%~70%,而目前城市化率已将近60%,可见我国城市化虽然仍在加速发展,其发展的空间也已经有限了。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当城镇化率超过50%的时候,传统的乡土文化、乡村风光、农业景观会成为稀缺资源,广大农村将成为一部分人口返乡旅游、居住和创业的热土,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能造就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和增强国民经济结构的韧性”①。中国城市化发展到现阶段,未来将会出现的逆城市化,农业和农村也正面临着现代化转型,乡村振兴战略恰逢其时。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作了全面部署,提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②。可以看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人才瓶颈是关键。在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最稀缺的就是拥有现代科学文化、管理经验、资金等丰富资源的精英人才。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离开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乡村出现人才“空心化”、文化“空心化”。“乡村振兴”是强调乡村自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全面振兴,既要挖掘和激发传统乡村精英资源的存量,又要引进先进的现代城市文明增量,就需要城市知识精英回流乡村,城乡精英合作参与乡村的建设与传承,为乡村发展提供软实力。

  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对精英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运用精英理论的相关内容,分析城乡精英的合作的运作过程,完善城乡精英合作机制,最终形成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治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达成。

  1.1.2研究目标

  本研究将走访调查无为县M村的文化供给情况,探析城市知识精英和乡村经济精英是如何合作供给乡村文化,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和深度访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分析如何解决乡村文化振兴的人才瓶颈。

  本文将针对当前乡村文化“空心化”的问题,通过无为县M村大舞台的案例分析,得出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最大阻碍是乡村知识型人才的瓶颈。从M村城乡精英合作搭建“M村大舞台”,分析如何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瓶颈问题,以防止乡村“空心化”态势进一步恶化。

  二是建立健全城乡精英合作机制。

  基于对无为县“M村大舞台”案例的具体分析,研究M村城乡精英合作机制的运作过程,从中发现其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

  原因,并提出乡村文化振兴中城乡精英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构建城市知识精英与乡村经济精英合作机制,以期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为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健全提供一些思路。

  ........................

  1.2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探讨城乡精英合作机制,首先通过对乡村文化现状的分析以及精英理论发展的研究,发现乡村文化衰弱的最重要原因是伴随城镇化,乡村大量人才的流失,导致乡村文化难以传承和发展,乡村精神文化建设存在诸多弊端,乡村文化完全依靠政府主导无法满足乡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需要城市知识精英与乡村精英等全社会人才的合作治理。

  其次,要具体分析城市知识精英与乡村精英的合作机制,本文实地考察了无为县M村的“乡村大舞台”的文化活动,阐述了城乡精

  英合作的信息沟通机制、组织策划机制、资源供给机制等运行过程及其社会影响,分解了城乡精英合作机制的运行程序。

  然后,通过无为县M村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城市知识精英与乡村精英合作机制的现实情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为发掘乡村精英回报家乡、城市高科技人才反哺乡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合作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这种机制在实践运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快构建并完善城乡精英合作供给机制。

  最后,基于上述的研究过程与分析内容,结合案例“M村大舞台”城乡精英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1.2.2研究思路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部分。乡村文化振兴仅仅依靠政府的资源无法真正实现,必须要挖掘乡村精英以及城市精英的力量。基于此研究逻辑,首先大量阅读与精英理论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明确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当前乡村文化的社会背景,再通过实地考察无为县“M村大舞台”的活动,分析城乡精英的合作机制;其次,根据无为县M村的案例,总结该合作的具体机制运行过程一起社会影响,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内外在原

  因;最后提出健全和完善城乡精英合作机制的具体建议。............................

  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2.1.1国外精英理论研究进程国外关于精英理论研究起步较早,理论架构已经成熟,政策务实重视创新。在理论架构成熟的基础上,国外精英主义的实践成果也很显著。从国外精英主义框架方面以及西方精英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精英、精英主义的概念西方的精英理论演变历程包括精英概念的界定、精英循环和精

  英流动以及精英选择这三方面内容。“精英”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法国,“精英”最初的意思是指“年收获中的最佳部分”,其转意是“经过挑选的合格者”。“精英”理论成为一个社科专业名词被各个学者学习传播,是在二十世纪初。通过帕累托和拉斯韦尔等杰出人物的理论实践研究,早期的西方精英理论开始成型,成为精英理论在欧洲大陆发展的温床。然而,尽管精英理论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但事实上其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理论,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学者在对精英理论的研究中不断结合新的观点和思想,碰撞出灿烂的思维火花。

篇十三: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P>  益阳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发展思路及策略探索-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

  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乡村文化作为乡风文明之基,由于长时间的城乡力量对比失衡,乡村文化慢慢走向衰落。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不仅要充分尊重乡村文化的自然属性,而且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共同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益阳;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探究;

  1、前言

  乡村文化的内涵不仅是当地民风、精神、生活、习惯、建筑等各方面精神形式的内在表现。更是地域历史、文化、经济、城市建设发展的外部表现。因此,乡村文化发展是城市、乡镇、农村文化与精神结合的内在要求。乡村文化发展是加速城乡结合,促进乡村城市化发展的基础环节。乡村文化发展是丰富社会生活,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基础建设的内在动力。乡村文化发展是城市、乡镇、农村文化与精神结合的内在要求。

  2、益阳乡村文化发展的优势体现

  益阳乡村文化发展的优势体现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自然文化资源山、江、湖、竹特色文化。(2)人文文化资源,益阳人文资源丰富,有汉族、回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维吾尔族、侗族、高山族、彝族等20多个名族,各民族人口分布广泛,地域本土风情众多。(3)地域文化资源。佛教、道教、儒家特色思想信仰文化与古桥、古宅、古民居、古村特色文化。(4)书院文化资源从古至今特色书院文化。(5)地方乡土文化资源。戏、花鼓、茶、竹艺特色文化。

  3、益阳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乡村文化发展思路及策略探索

  3.1益阳乡村振兴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3.1.1天人合一原则

  加速益阳城镇、城乡、乡村的自然、人文、地理、民风、建筑、教育、地域等因素与人的内在精神与物质生活的有机统一、全面、协调、和谐、生态发展。例如:益阳地域内的银城、后花园、丘陵、水体、城市田园、休闲景观、老式建筑等保护与发展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

  3.1.2传承与创新原则

  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过度的创新容易破坏历史文化,过度的保护则会阻碍发展。在保护传统文化与精神的前提下,不断融入新理念、新元素、新素材,创新发展新型文化形式与文化产品、旅游文化、纪念品等文化与精神的集合体。

  3.1.3理论与实践原则

  思想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有机融合。将地域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规划、建筑群风格相符合,有利于城市建筑文化的改革与创新,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与人文环境,打造人文名片。

  3.1.4广泛参与原则与乡土与古朴原则

  抓住核心,以人为本。遵循和满足农村群众的心里和文化、精神、物质等生活的额实际诉求,满足他们的愿望。

  3.2学习和借鉴国内特色城乡、特色村镇成功思路与发展模式

  3.2.1例如:安徽宏村特色徽派建筑文化旅游村

  利用当地建筑群历史传统文化建筑创造型,结合现代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思路,打造了符合地方历史文化与建筑形式发展的特色徽派建筑群,形成了一道靓丽的建筑文化风景线,成为当地地域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核心支柱,也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这种完美的传承与创新也为广大艺术文化爱好者和旅游者提供了文化艺术思考、参观、采风、写作、创作、摄影等重要景观

  3.2.2例如:四川重庆宽窄巷子特色美食文化街

  利用当地特色美食文化、淳朴民风和建筑特色,结合现代城市建筑与旅游规划设计思路,打造了符合地方历史文化与美食特色的特色川派美食文化长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美食文化风景线,成为

  当地地域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核心支柱,也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这种完美的传承与创新也为广大美食爱好者和旅游者提供了美食、文化、生活等观赏和品味氛围。

  3.3益阳乡村振兴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思路及策略

  (1)政策的支持与社会重视。要发挥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政策与资金支持、市场经济宏观运作、统一管理规范文化市场。打造大文化圈、完善基础设施、大旅游格局的模式。有效推进城市发展与文化充实、基础建设有机融合,发挥人文互动、优势互补、效益优先功能。积极打造地域性文化品牌特色,吸引广大文化爱好者。

  (2)扩大宣传力度,打造文化品牌宣传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的发展。

  (3)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在保护传统文化与精神的前提下,不断融入新理念、新元素、新素材,创新发展新型文化形式与文化产品、旅游文化、纪念品等文化与精神的集合体。有效传承与推动当地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精神与物质的内在要求。

  (4)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城镇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内涵。

  参考文献[1]贾宜霏,刘雪峰。益阳乡土文化景观与乡土文化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4):102~104.[2]马永卿,李益群。近代益阳城市文化勃兴的背景与契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02):22~25.

  [3]周宪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引领益阳文化产业的发展[N].益阳日报,2006-04-11(002).

  [4]严曙光,刘宣春。关于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的若干思考-兼谈益阳农村我呢话产业发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7(04):68~70.

推荐访问: 乡村文化振兴论文 振兴 乡村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