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汇报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精心试点、示范探路,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县域样板,先后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
范创建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一、抓巩固衔接守牢振兴底线
一是强化机制衔接。成立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实行
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细分成员单位职责,原有脱贫攻坚工作体系整建
制调整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强化政策衔接。对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不摘”要求全
面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排
查,对全县11.18万户35.82万农村人口的收支状况、“三保障”和
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全覆盖排查。坚持“一户一画像”精准纳入监测对
象,提升识别精准度,对脱贫户、低保户等“六类对象”1.82万户
5.5万人精准画像,逐户研判,今年新识别监测户226户549人。用
好用活政策,在坚决做到“新政不出、旧政不退”基础上,充分利用
革命老区县政策优势,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创新驱动、公共服务
等方面争取资金和项目倾斜。
三是强化队伍衔接。持续按照1名县级领导、2-3名驻村工作队
员、2-3家后盾单位结对帮扶模式,向乡村振兴示范村、脱贫村、重
点帮扶村等选派56名第一书记、147名工作队员全脱产驻村,安排
930名财政供养人员对监测户实行“一对一”结对。通过“三个衔接”,确保了政策落实一个不少,财政投入一分不减,保障对象一个不漏。
二、抓产业提质,夯实振兴基础
一是科学谋划产业。以“南油北果黄花鱼”为主导,实施产业强
农工程,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粮食、果蔬、油茶、畜禽、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链,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1家,农
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1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家,艺龙家
庭农场被评为“全国优秀典型案例”,跻身全省油茶产业核心县。
二是积极探索路径。积极推广“农业+电商”“农业+旅游”模式,网红直播、数商兴农等蓬勃兴起,梅林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电商年营销额达到13亿元;实施“百企千社
万户”行动,全县25家龙头企业、303家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
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6322户脱贫户、349户监测户实现
稳产增收,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精心办点示范。大力实施“311”示范工程,建立环太浮山
片、刻木山片、高桥蒋家片3个示范片区,每个乡镇创建1个示范村,每个村创建1个幸福屋场示范点,县级领导领办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有力推进了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致力于打造钙
质新材料、红色文旅、油茶、烟叶、脐橙、香米、美食、黄花鱼等特
色小镇,新安镇蝉联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大力推动“一村一品”,形成村村都有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刻木山乡岩龙村获评全国“一村
一品”示范村。
三、抓富民增收,提升振兴实效
一是扩就业渠道。通过线上与线下推荐就业,线上依托“湘就业”“**人社红媒”等平台,线下举办专场招聘、“春风行动”等活动,精准推送岗位信息。通过外输与内吸拓展就业,开展劳务输出“点对
点、一站式”服务,发放一次性交通费补助216.06万元,实现跨县、跨省就业7500多人;与本地2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岗位对
接,开发乡村振兴车间91家、乡村公益性岗位826个,5100多名脱
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近就业。
二是扩增收渠道。从挖掘农村庭院闲置土地资源入手,先行先试
探索庭院经济,推广“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庭院加工”等三种发展
模式,打造果蔬种植、电商带货、木材种植、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等
形式多样的致富庭院,让“方寸地”变成“增收园”。2023年拟建设
庭院经济示范村30个,覆盖脱贫户1500户,庭院经济实现脱贫户增
收2000万元以上。
三是扩创富渠道。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力等
多种方式入股企业和合作社,实现农民变股东,全县农村土地入股面
积达6.1万亩,一举激活了土地、山林、水体等“沉睡资源”,促进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速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集中发力。
四、抓示范创建,谋划振兴新篇
一是创建党建引领样板区。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践中,突出革
命老区地位,打造林伯渠和丁玲故居两张红色名片,弘扬**“青山精
神”“太平精神”,用“红色”为乡村振兴铸魂。着力完善“行政村党
组织一网格党支部一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把农村党的组织
体系嵌入到乡村振兴产业链上。
二是创要生态文明样板区。实施生态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打造全
国生态文明县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突出建设风
格美、居室布置美、生态绿化美、秩序规范美、生活健康美、家风文
明美,提升乡村“颜值二实行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开展新时代文明
实践中心建设,通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气质二
三是创建三产融合样板区。聚力打造“**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壮大“南油北果黄花鱼”农业产业,形成“一镇一特”发展格局。
利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成果,在北京、长沙、广州等地
建立“**名优农特产品展示及电商运营中心”,助力**优质农产品走
出去。举办“古渡文化旅游节”“合口美食节”“赵家巷葡萄节”等特
色文旅节会,打造网红**。
四是创建城乡一体样板区。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一张
图、全县一盘棋”,做到路水光电气“五网”到村入户,城乡交通、安全饮水、公共服务城乡一体。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成功创建全国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在全市率先实现新能源公交“村村通”;推
进安全饮水一体化,让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推进公共服务
一体化,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公共卫生目标人群服务率。
篇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汇报
关于脚弄村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
摘要: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把党建这个“最大政绩”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绩有机统一,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振兴道路。为扎实推进2021年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本人通过对牛角寨镇脚弄村党建工作基本情况、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基层党建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相应的促进对策措施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乡村;党建;振兴
一、脚弄村基本情况
脚弄村位于牛角寨南部,全村国土面积16.66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稻谷、小麦、香茅草、冰糖橙、茶叶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380亩,全村辖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有党组织10个,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9个。现有农户646户、人口2855人,世居哈尼、彝两种民族。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养种和劳务业为主。目前全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水泥路、通网络。
二、脚弄村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脚弄村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引领能力不强
部分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体力精力和思想观念眼不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双带”能力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在对接项日资金、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与乡村振兴的要求、广大样众的期盼仍
有一定的差距。党员队伍年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部分党员文化素质较低,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由于村支两委的报酬较低和大量青壮劳动力的流失,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建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无人,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村集体经济多处于起步阶段,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无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偏少,产品附加值低,带动作用不强。几乎没有集体经济积累,缺乏有效的带贫益贫机制,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产业发展零散,稻谷、小麦、香茅草、冰糖橙、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未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产业链短、利润率低。
(三)乡村振兴缺少人才支撑
受就业机会、薪资待遇、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一方面人口大量外流,许多青壮年迫于生计离乡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优秀大学生村官中也存在“不宜久留”的思想,严重制约了脚弄村的发展。
三、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一)党建+务实班子,打造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首先要做好“当家人”,“当家人”必须有能力、懂科学,有现代化市场化思维,起到“领头雁”作用,能团结“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执行政策、发家致富。其次要配好“两委”班子。同时采取党员群众带头、鼓励能人巧匠回村、重点培养年轻干部,对现有人才进行政策倾斜,对后备力量进行储备,打造一支给力的骨干队伍。在此基础上加大全村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如观看视频、现场参观等方式加强党性教育、廉洁教育和政策法律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社会治理培训,开拓党员干部的视野,提高全村党员素质。
(二)党建+规划,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规划引领,结合脚弄村实际,绘制发展蓝图,合理稳步推进。按照“突出生态、注重规模、调优结构、做大品牌、做强农业、推动发展”的思路,同”十四五”总体规划、追赶超越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坚持特色农业、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紧密结合实际,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充分酝酿讨论,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形成科学完备、适度超前、操作性强的规划体系,做到总体规划明方向、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落地。
脚弄村位于红河哈尼梯田缓冲区、省级自然保护区西观音山脚,境内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种植茶叶由来已久。因茶叶味甘清香,曾是“精制茶”“梯田秀峰”等品牌重要原产地。脚弄村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把香茅草、冰糖橙等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探索出一条强组织、重品质、多产业“三链”融合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三)党建+精神文明,坚持乡村振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如果乡村文化衰败,不文明乱象滋生,即使一时产业兴旺,也难以获得持续长久的繁荣。因此,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四)党建+生态环境,守住乡村振兴“美丽家园”
持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抓好源头防控,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宣传工作,建立哈尼梯田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绿色美丽文化乡村,推进党建引领生态振兴,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脚弄村对标“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标准和要求,引入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大力推广套种植被、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打造生态茶叶示范区。种植生态有机茶500余亩,金花茶50亩,获国内有机茶基地和加工厂企业1家。注册“梯田故事茶”“牛棵打”“云雾梯田”等商标。目前梯田故事茶产品已取得绿色食品有机认证证书,并达到欧盟有机标准,产品曾出口销往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先后荣获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第十届“5?8”饮茶日暨新时代“茶之梦”杯名优茶金奖。研发白茶、红茶、绿茶等5个系列产品。茶产业“由量向质”的完美转身。
(五)党建+推动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必须以村集体经济作保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要强化党建引领脱贫政坚,大力发展有本土特色的农村文化、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结合“三变”改革,因地制宜选好符合脚弄村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引导经营主体参与村集体经济,开展土地托管、相互入股等形式,发展规模经验、增加集体收入,带动农民增收,最大限度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带动付集体经济增收。深入挖掘哈尼茶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古茶树,铺设茶园观景道路,建成茶室,打造“观茶园、采茶尖、品茶香、吃茶食”的茶旅融合旅游线路,推动茶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采取“党总支+企业+基地+合作社+茶农”模式,把党总支建在合作社上,引入红河梯田故事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培育本土企业元阳县脚弄茶业有限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累计投入涉农资金200万元、村茶厂及茶山等固定资产,每年企业固定金额支付村集体作为利润,茶产业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12.6万元。茶企以“保护价”收购社员茶叶,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同时采茶季平均日用工100余人,扶贫车间带动18户脱贫户就业,有效破解茶农、茶企融资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难题。不断加强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创新研发茶点心、茶润喉糖、茶饮料等系列含茶健康食品,联合茶店和茶馆开展品牌宣介推广活动,实现茶衍生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年毛茶产量近250吨,实现销售值100余万元,群众直接受益30余万元。
参考文献:
1、《牛角寨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牛角寨镇政府,2021.122、《“三链”铺就产业振兴路》,元阳县融媒体中心,2022.13、《元阳县志》
篇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汇报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情况汇报(通用3篇)
农村振兴一般指农村振兴战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情况汇报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
为大力推进实行乡村复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行乡村复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环境治理有效率、生活富裕”的工作总建议,以同时实现“农业弱、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复兴工作积极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详细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毁”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乡村风貌提高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估计,“三清三拆毁”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资金投入资金25万元,清扫村庄垃圾206吨、清扫乱堆随地1931处为、去除池塘淤泥等149处为91吨、拆毁乱乘插层370处为2701㎡、拆毁广告看板34个、拆毁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毁弃置猪牛栏及室外茅厕100处为、弃置建筑残垣断壁3处为。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精心安排,我镇列为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寨,分别就是杏花村百罡寨、那腾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寨、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寨、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寨、那娄村并作月寨、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滚拉屯。截至目前13个都已经动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寨的“三清三拆毁”工作已经顺利完成,11个寨已经顺利完成村庄规划基本建设,剩下杏花村百罡寨、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呈报居住建好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紧紧围绕“一户一宅”建议整治宅基地、营造整洁干净的乡村环境、创建健全的新机制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权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强化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强化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定期非政府村两委干部分散积极开展法制自学,通过宣传鼓励,加强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就是规范村级非政府运转管理。加强监督各村全面落实党建制度,保证村级党组织运转规范化;二就是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苛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建议镇班子成员强化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保证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构成长效机制。三就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加强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推动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就是技术创新社会管理,稳固基层环境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成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非政府建设,强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调试工作室建设,定期积极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就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入”活动。提升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健全机制,加强矛盾纠纷解决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就是排查工作制度化。秉持调解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举行调解工作讨论会、培训可以和大力推进可以,对排查的矛盾纠纷展开分析、研判,剖析、呈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就是健全调解排查制度。排查方式实行拉网式、扫雷式、摸排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Malvaleix科东俄、累得慢、呈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努力做到镇不凿村、村不凿组与、组不漏户、户不凿人。二要确保了矛盾纠纷信息科东俄,情况清,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就是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谋求上级项目资金和资源整合有关资金,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搭载专职管理人员,确保了群众的文化市场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就是强化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出动3名文艺业务骨干出席县文化馆举行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升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演出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脆弱问题。朔良镇就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服务设施设施比较脆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权等意识不弱、还存有不少封建制度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扶贫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转型,鼓励扶植现代农业、消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狠抓农村移风易俗,极力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践行文明新风。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情况。2022年-2022年,省上确定我县*村为全省“千村美丽”示范村。
2、省级“万村干净”试点村情况。2022年,省上确认我县*村等10个村为省级“万村干净”试点村;2022年,省上确认我县*村等10个村为省级“万村干净”试点村。2022年,省上确认我县*6个村为省级“万村干净”试点村。
3、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按照沿路沿线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要求,2022—2022年,我县确定*村8个村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所搞的主要工作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工作力度,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7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暨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有关工程项目要求,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有关乡镇、村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指导,村级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领导包点、干部驻点”工作制度,联点挂项、包村包户,绩效管理,全方位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适时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通过观摩学习,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督查推进,确保了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明确思路,科学规划。一就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建议,融合县情,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和会议探讨,非政府有关部门充份论证后,确认了美丽乡村“555”大力推进计划,即为强化“五大整治”: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庄道路、乱堆随地、河道沟坝;加强“五大提高”:提高设施服务设施、饮水安全、农房风貌、绿化美化、乡风文明;大力推进“五大建设”: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基层组织,不断提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努力做到点、线、面相融合,同时实现以点连线,以线城镇居民,稳步大力推进。二就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自然资源等优
势,聘用存有资质的专业基本建设单位对各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展开先期设计。规划包含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村民住房设计。规划基本建设重点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特色性和实用性,广为汇报基层和农牧民群众的意见,提升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议,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晰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美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建议。同时,著重规划的权威性,严苛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确定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职责,完善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各司其职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并实行县级领导包示范村、建设部门包规划编制、综合部门包项目争取实施、乡村两级包群众发动的“四包”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乡村制定了农牧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制度,确保美丽乡村示范村面貌达到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庄亮化、村貌美化的“五化”标准,一般村达到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的“三化标准”。同时,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箱(池)、集中掩埋点,与农牧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三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牧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到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文明示范户等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资源整合资源,构成合力。立足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插花型”贫穷片区扶植范围和全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示范县的优势,秉持在资金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和力量耦合上做文章,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了强悍动力。一就是非政府举行领导小组会议,按照有关单位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强化协同,资源整合项目,合力大力推进,保证各部门当年精心安排的政策性资金,优先考量示范村,努力做到新农村建设有序大力推进。2022-2022年,共筹集资金1.84亿对各示范村及环境干净村展开建设,其中,省市补助金300万元,县财政专列610万元,部门资源整合17521万元,发动群众筹募工筹劳400多万元,充分发挥了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同时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二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和“双联”行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共振效应,既高标准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又高质量大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五)项目带动,夯实基础。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有效整合游牧民集中定居、扶贫开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及农业、民宗、水务、畜牧、交通、环林等项目资金,采取“各级财政投一些、整合项目靠一些、社会捐助帮一些、金融部门贷一些、群众自己筹一些”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以产业培育、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谐创建、机制创新为重点,有序推进全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022-2022年,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定居点新增集中规模养殖示范小区12个,新建暖棚2106座22万平方米以上,扶持细毛羊舍饲养殖大户40户以上;新建农牧民住宅1900套,并对部分乡镇农牧民住房进行民族特色风格改造、集
中供暖、供水、污水处理改造和垃圾处理场建设,铺设供暖管道5处3.3公里,架设农电线路3处3.7公里,全县牧民集中定居率已达到70%以上;对集中定居的农牧民实行社区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在已形成规模的农牧民住宅小区,配套便民服务中心5个,新建改建文化体育广场5个,修建集村委会办公、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卫生室为一体的办公场所3个;共购置小区垃圾桶140个、垃圾清运车1辆,新建垃圾处理池3处,改厕80座,清理“三堆”2.6万方;完成种植绿化苗木8.25万株、风景苗木5.62万株,种植草坪2138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91%,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点线面结合、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三、存有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由于人居分散,农牧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牧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等原因,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底子薄,基础差,资源共享不够;二是由于实际建设投入缺口大,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理和维护上常常显得有心无力。三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不够,参与热情不高,个别建设工作有所滞后。
四、下一步工作急于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学习借鉴其他县区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抓住关键点,对美丽乡村建设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一是突出民生优先,加强农牧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和提高农牧民生活条件;二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积极推动农牧业结构升级,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抓实抓好;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抓好重点项目跟踪督查机制,步步跟踪,节节推进,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四是强化工作考核,严格按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进一步强化监督,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根据会议精心安排,现将土兴镇全省乡村复兴规划试点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土兴镇坐落于平昌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幅员面积73.74平方公里,划归1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0个农业合作社,9236户36528人。近年来,土兴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攻坚及乡村复兴的总体部署,秉持规划助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抓好基础服务设施、加强社会环境治理稳步大力推进了乡村复兴各项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秉持规划助推,把握住工作方向
土兴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业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总要求,聘请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团队进行全方位规划。专业人员通过实地开展乡村振兴规划课题调研,深度分析区域资源情况,科学编制了《土兴镇乡村振兴规划》,为土兴乡村振兴进行了准确定位,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内容。明晰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生态优先、产村相融、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思路,通过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同建”,促进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二)秉持产业优先,进一步增强复兴动力
一是精准定位抓产业。围绕“一核三带”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青花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全镇回引业主34人,组建专业合作社34个,规模流转土地2.6万亩,种植青花椒1.8万亩,发展水产1500亩,水果3000亩,巴药1800亩,蚕桑1200亩,建设平昌县青花椒主题公园1个,青花椒初加工厂8个,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园,户户有增收致富项目。二是利益联接促增收在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的基础上,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做实贫困户现金、支农资金、业主投入、村集体资产、土地流转折资等量化入股,建好产业园区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业主投入压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和集体收入来源,实现贫困群众有增收、业主有效益、集体有收入。三是巩固提升促旅游。在现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抓产业的巩固提升转型发展,通抓基础、建特色,按照产旅结合的思路,把产业园区打造成旅游景区,在华山、圣谕等村率先建成“1+6”综合体、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华山”民宿、麻花博物馆、土坯房博物馆等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红烧团鱼、平昌青花椒鸡、土兴麻花等特色美食,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三)秉持基础服务设施,打牢复兴确保
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改善路、水、电、网、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在抓好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一是构建内畅外达的路网结构。在建好江土快捷道路的基础上,加宽黑化土兴—钱家湾主干道,把土兴与县城、元山、五木、得胜、灵山的旅游景点连成一线,极大改善了土兴的区位优势和集散能力。坚持规划引领、清单管理,2022年共加宽改造乡村公路51.2km,建设通组、入户道路56km。全镇“一轴三环”的路网基本形成,群众出行、物流方便快捷。二是全力抓好集中供水的水利建设。以双桥水库县城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依托政策支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在各村同步开展小集中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骨干供水),实现95%的农户与城镇居民同网同价吃上了安全自来水。三是抓牢电网升级改造。围绕15个村(居)委阵地、产业园区、村落组团等重要点位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实现居民生活、产业发展的用电保障。四是提升网络通讯。大力实施网络通信提升工程,完成电视网络户户通。五是强化安全住房保障。全镇实施易地搬迁402户,农村危房改造2688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9户,参与土地增减挂钩建新252户,拆旧1200余户,各项住房保障政策落地落实,确保全镇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六是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厕所革命”、土地整理等项目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截止目
前,全镇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村村配备保洁员,投资2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建设,有望在8月投入使用,两个场镇和双桥水库上游污水将集中收集处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四)秉持有效率环境治理,积极探索复兴路径
一是筑牢一个堡垒。全镇探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配齐配强各村支部书记,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推行“支部+党员+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突出“两个作用”。推行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制定“九带头九不做”的党员公约,开展党员“亮比评”活动;发挥村民自治管理作用,常态开展村民说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及《村规民约实施细则》,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三是建强三支队伍。即:党员干部队伍,村民代表队伍,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创新“四个机制”。自上而下的宣传发动、自下而上的组织实施决策机制;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政府基础投入引导、市场发展投入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依法治理规范、乡风文明示范的基层治理机制,通过创新机制确保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各位领导,土兴镇乡村复兴工作在起步中探索,在积极探索中行进,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华山村也被县委政府确认为全县精准扶贫的示范村、改革创新的示范村、乡村复兴的示范村。副省长杨洪波、尧斯丹等领导先后至村指导;拒绝接受了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居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等多个党政部门检查和调研;2022年土兴镇将积极主动申报建立全省乡村复兴一流镇,同步狠抓华山村、龙池村、宇皇村、郭寺村、农科村等乡村复兴示范村建立,奋力大力推进土兴乡村复兴再上新台阶。
篇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汇报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
我国农村经济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同时,我国农村的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发展态势。为此,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如何从基层党建入手,推动乡村振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实现“协同发展”,成为各地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深化“政治引领”,让乡村振兴有“朝阳”指引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领导群众实现农村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等各方面的核心价值观,以这样的价值观宣传释放党的政策动能,激励全体人民群众关注“朝阳”而不是“夕阳”。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宣传党的三大作风,为各类人才的吸纳、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各项政策的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深入推进“问题导向”,解决乡村发展的根本难题
同样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难题——片面追求效益的问题导向。乡村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手段不可被效益指标所动摇,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市场的关键,把精力放在有力有效的振兴措施上,从而能够形成真正有效的农村发展机制。同时,我认为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府的职能,增加政府投入,扩大信贷规模,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三、推动“协同发展”,让乡村振兴的好事成为我们所有的事情
互利合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政府必须站稳产业发展、资源配置、投融资等方面,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和社会之间的联动和协调,建立各类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农村治理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建立中央与地方、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等各种合作模式,促进一批优质农村品牌走向市场,营造农村人才云集、产业协同、服务创新、环境美丽的现代农业新生态。可以说,推动“协同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
四、大力培育“民主育人”,保证乡村振兴的人才储备
乡村振兴离不开“民主育人”。我们必须切实做好民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聚焦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强化发现和保护优秀人才的机制,发挥乡村学校和农村社区能够发挥的优势,使农村干部和农民自觉地成为社会关注和支持的对象,从而保证乡村振兴有足够的人才支持。
总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仅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建立以“协同发展”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行“民主育人”等各项方案,必将推动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五、注重生态建设,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生态环境是支撑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我们必须在保持农村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生态均衡。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上,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污染治理等方面,提高农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升级和改善。
六、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村振兴必须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这个中心,不断推进乡村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协同发展。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要关注农村民生,推进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等社会服务的发展,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的需求。
七、加强政府协调,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广泛参与的乡村振兴治理体系,形成相互协调、互利共赢的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发展新格局。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村庄规划等方面的管理和支持,推动乡村治理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总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任务,需要全社
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堡垒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从党员到群众,从组织到全民,从政府到市场,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全面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要实现真正的成果,需要全社会聚焦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积极行动,切实发挥政策引导与推动作用。在具体实施中,应该加强管理、增加金融支持、促进农村创新、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管理。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政府应该督促各地遵守政策的原则和实施方案,确保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落地,并避免发生利益冲突和其他问题。在实施政策时,各级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金融支持。
加强乡村金融、发展非金融类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金、行业巨头、民营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并创新发展各类金融服务业务,刺激乡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进一步促进农村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政府要针对农业领域的问题和需求,聚焦于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支持农村创新,鼓励农村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和农民发掘本地经济和人文资源优势,创新实施“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智能农业”。同时,进一步开发农村资源,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最后,政府应当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幸福感,加强乡
村社会管理,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推广优秀的乡村文化,加深农村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认知,提高农村文化生态的整体水平,推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乡村幸福感。此外,政府应该帮助提升农村社会管理能力,通过人才队伍和智力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各项社会治理改革任务,促进优化乡镇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总而言之,政府扮演的角色及责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一。只有政府及时及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才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并推进乡村建设创新发展,使乡村发展日臻成熟。
篇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汇报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交流发言
现将我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夯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服务功能,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坚强战斗堡垒。一是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回头看”活动,按5%左右比例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对象,坚持分类指导,采取“一村一策”方式,制定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工作方案,成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小组,加强督促指导,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跟踪问效,对整顿到位的及时销号,对整顿不力的通报批评,杜绝重排查轻整顿现象产生,以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保障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以打造“村投”模式2.0版为契机,充分发挥“村投”公司的杠杆撬动作用,在乡镇延伸组建28家子公司,推动万亩辣椒产业园、万吨腐竹产业园等23个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确保每个村都可以分红,实现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以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全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在投入1亿元建成359个
村级“三化”便民综合体的基础上,制定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开发基层政务综合受理平台,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村(社区)改革实现全域覆盖,推动由硬件提标向软件提效转变。
二、选优育强,锤炼乡村振兴“生力军”。一是派强“先锋队”。全面落实持续选派要求,选优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加强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注重关心关爱,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深化拓展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双考核、双问责”工作机制,实行派出单位与帮扶村责任捆绑机制,积极运用派出单位资源力量支持乡村振兴。二是建强“头雁队”。采取“选配一批、提升一批、优化一批”的方式持续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即通过选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群众到村任职;加大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富能力培训;建立不合格、不胜任党组织书记调整撤销制度,不断提升村干部推动乡村振兴能力。并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双培养行动,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三是配强“攻坚队”。132名大学生专职村干全部配备到乡村振兴任务较重的村,并实行一名乡镇班子成员、一名挂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专职村干结对帮带的“三对一”帮扶机
制,帮助大学生专职村干增强政治意识、提升能力素质、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大学生专职村干扎根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助推乡村振兴。
三、开源引流,打造乡村振兴“助推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是出台乡土人才振兴政策。通过制订乡土人才扶持政策、建立乡土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乡土人才服务中心等方式,充分调动乡土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根据乡土人才数据库内人才结构、分布等情况,鼓励引导乡土人才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发展一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二是开展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开展以“创新创业展风采,乡村振兴放活力”为主题的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让有点子、有创意、能励志的“新农民”唱主角、展风采,促进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同时,举办3期“党建+村播”培训班,从爱家乡、善表达、有干劲的农村青年中,培养120名“村播”为家乡农产品直播带货,并作为发展对象和村干部后备力量进行跟踪培养。三是实施“乡贤人才回巢”工程。畅通联系渠道,细化服务举措,搭建发展平台,吸引乡贤人才反哺故土、回报家乡。通过举办在外人才“看变化”活动、召开优秀人才代表座谈会、邮寄在外人才暖心包等方式,积极引导在外社会能人、成
功人士、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项目回乡创业,牵头领办集体经济项目,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推荐访问: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汇报 党建 振兴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