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论高三政治教师的校本教研与有效学习

论高三政治教师的校本教研与有效学习

时间:2022-10-25 19:4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作者根据高三政治教师的校本教研与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对于如何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和进行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旨在增强高三政治总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三政治教师 校本教研 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论教师的有效学习》[1]中指出,教师的有效学习应该是能够实现某种转化的学习。这种转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否做到把看(听)到的讲(做)出来;二是能否做到把做出来的说出来;三是能否做到把说出来的写下来,以此实现对新理念、新知识的占有。对所学知识的占有有三个层次:一是记忆性、背诵性的占有,即教师能够清晰地认知新知,这意味着新知已从书本上、从他人的世界里转化到了教师的头脑里;二是模仿性的占有,即教师照着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借鉴式地去做,去实践;三是创生性的占有,此时的教师已经不是模仿着去说和做,而是能接着说和做。当然这种层次是最理想的占有知识,也是最有效的教师学习。

其实,教师的学习“占有”是如此,学生的学习占有亦如此。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在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上有必要慎重思考,因为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而教师的有效教学又依赖教师的有效学习。所以我由此提出了关于高三政治教师的校本教研与有效学习、有效教学的问题。这三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进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教育部基础司司长朱慕菊指出,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意解决实际问题,又注意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是保证新课程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2]。根据校本教研这一概念的界定,我认为应该建立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抓好教研组及备课组的教育理论学习,切实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及教师团体协作的意识,在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经常开展一些观摩课活动,课后进行认真评课。我着重从高三政治备课组的角度探讨校本教研的方式方法,以带动高三备课组教师的有效学习,并且尽可能地促进教师实现某种转化的学习,即能够把看(听)到的讲(做)出来,把做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下来。从而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带动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此,我校高三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尝试采取以下几种加强高三政治备课组进行校本教研的方式方法。

(一)通过探讨校本学案来促进教师对高中教材知识的钻研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版本的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令教师难以选择,每一种版本的复习资料都有其特色之处,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年在高三进行总复习之前都会精心挑选一种版本的高考复习资料推荐给学生使用,但我们并不囿于此种版本给学生进行复习。从2007年,我校高三备课组就有意识地尝试自己编写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高三学生第一轮政治复习学案,在开始的时候,因为教师间团体协作的意识不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不强,教学研究氛围也不是很浓厚,所以完成五个模块学案的编写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高考复习过程中,这项工作就有了一定的成效。在我的推动及几个年轻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很多版本的高考复习资料的精华之处,再加上对自己备课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终于形成了我校高三政治备课组所使用的复习学案。

1.我们对五个模块中的考点进行了梳理与整合。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及高考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对于高考考点中的基础知识需要讲解及讲解到什么程度,备课组达成共识。在这种共识的前提下,我们编写成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者说必备知识的复习学案,下发给学生,在这一学案的基础上,我们进行教学。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式是符合我校实际的,也符合我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有效的。

2.我们对五个模块中的易混易错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与整合。易混易错知识点系列学案的制订,不仅提高了备课组教师自己对知识点的把握能力,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有效学习,而且实现了某种转化,真正在教学实践中随时随地地做到把看(听)到的讲(做)出来,把做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下来,即做到有效教学。学生们在使用易混易错知识点学案的过程中也充分感受到对于易混易错知识点的把握有利于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确率,有利于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有效信息,从而提高利用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我们对高考中政治试题出现的基本题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我们对历年高考,特别是对近两年福建省的高考卷中文综试题中的政治试题的基本题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形成了一套关于高考基本题型的解题技巧的复习指导学案。这样不仅促进了备课组教师自身对高考题型的研究和把握,而且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提升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化的有效学习,能够促进有效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做主观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通过命制校本作业来提升教师对高考命题方向的把握

校本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通过校本作业能够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所以,校本作业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校近几年大力倡导为学生设计多元化、多层次、趣味性的校本作业,为此,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于2009年尝试进行校本作业的编写。起初我们在编写校本作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借助网络把别人的练习稍加改造后成为我们的,但基于政治学科时政性的特点,我们发现用别人的练习,往往造成校本作业的背景材料比较陈旧,缺乏新颖性、有效性。所以我们随后使用中学生时事政治中的背景材料尝试自己编写题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停留在模仿别人命题的模式,也就是说,只是把一些陈旧的背景材料进行更新替换,至于选项的设置更多地还是沿用别人的东西,没办法加入我们自己的一些理解内容。为此,我们备课组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及命题的原则、要求、特点等都需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在加强备课组教师自身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请一些在命题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指导我们。特别是在教育学院政治学科组织的教研培训活动过程中,我们有幸接触到一些重点学校的命题专家,通过对他们讲座的学习,我们逐渐在命题方面有了一些经验的累积。

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有一定创造性的校本作业的命题。根据高考第一轮复习的要求,高三政治备课组按照模块的专题进行了校本作业的编写,形成了高中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的系列校本作业。但基于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我们存在的不足是我们所命制的校本作业更多的是选择题,而因为我校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更强调注重选择题的得分率。至于选修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我们则根据福建省近两年的高考命题模式进行了校本作业的编写,特别是2010年福建省高考中政治学科关于选修模块的考察,从原来的“一小问”和“一大问”变成了“一选择”和“一大问”,为此2011年我们在校本作业的命题过程中便根据这一变化进行了调整。

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在命制校本作业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反思,认为准确把握学情是有效命制校本作业的前提,只有弄清学生每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及知识技能发展的水平,才能把握好校本作业的训练目的和校本作业的难易程度。校本作业的布置并不是教师随便应付的一件事,而是要经过备课组交流探讨及深思熟虑后筛选出一定数量的题目下发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而且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让学生当堂完成,这样做不但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校本作业使用的关键在于学生做作业的所有行为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而并非由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自由散漫、毫无压力和时间限制地去做。

总而言之,为了编制校本作业,提高校本作业的质量与水平,高三政治备课组的教师必须不断研究高考试卷,因此命制校本作业可以促进教师对高考命题方向的把握,促进教师的有效学习,并且促进我们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有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来弥补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的差异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怎样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学校关于听课评课制度的要求,我们备课组教师之间早已养成互相听课评课的习惯,也因为学校在排课过程中已经考虑到同一备课组教师的课程尽量错开,所以备课组教师的听课评课在时间上是有保证的。我们备课组认为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能够使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备课组教师之间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参加听课评课,好的方面应充分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以利于改进和提高。为此,我们备课组教师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即听课后一定要思考和整理。“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备课组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必须善于思考如下问题:(1)授课教师是怎样处理教材、怎样设计教学的;(2)授课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有哪些;(3)进行换位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总而言之,应对课堂实况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互相听课的基础上要进行备课组内的评课,所谓的评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很认真、很严肃的评课,更多强调的是交流与沟通,也就是按照前面所述,根据我们在听课过程中所思考和整理的内容,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即可。当然我们的交流也要坚持既不能一团和气,又不能吹毛求疵的原则。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备课组的评课还没有达到这样一种水平,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可以促进教师间的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把看(听)到的讲(做)出来、把做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下来,实现有效教学。

(四)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来增强教师对综合问题分析的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形成是一个动态建构过程,学生应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这个网络呢?我们也尝试过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但基于普通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在老师找到并运用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思维方法)作为“红线”,把知识“串”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因为如果不能把知识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准确地教给学生,学生不知、不懂,就谈不上信服、拥护,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果教材中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载体,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空洞抽象的说教,单调枯燥,不易理解,没有吸引力、说服力[3]。特别是高考的能力考查要求中就有需要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清晰把握模块、单元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来提升自身的钻研、把握、分析教材的能力,进一步利用知识体系的构建来增强对综合问题分析的思维能力。那么,高三政治备课组的教师又是根据什么找到并运用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思维方法)作为“红线”把知识“串”起来的呢?

1.我们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进行网络知识的体系构建。下面我从必修一《经济生活》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新课程改革突出“三贴近”,在各种各样的经济生活中,最贴近高中生的是“消费”,所以新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改变了旧教材从“生产”切入的方式,而是从“消费”这个中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将学生引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殿堂。如新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告诉学生隐藏在“消费”背后的许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道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消费总是离不开商品买卖及货币这个交换媒介,也离不开商品价格的运动变化,于是引出了“商品、货币、价格”;而我们所消费的各种商品是通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于是引出了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当社会财富生产出来以后,就应该思考财富如何分配,所以就引出了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在介绍完上述内容以后,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就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于是第四单元从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地了解我国的经济活动,由此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就是《经济生活》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非常突出的特点:从高中学生最熟悉的经济生活现象——消费出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3]。为此,我们就根据这种逻辑结构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比如:

我们之所以构建这样一个知识体系,是想引导学生通过这个体系,把《经济生活》模块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目的。现在我便通过一道例题对图1的使用进行说明。

(2011年福州市文综质检卷第39题)材料一: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以来,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速下滑。针对这一变化,我国政府从容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抓住时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效地扩大了内需,使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10年实现了经济较快、稳定增长,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一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因为材料给定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考察的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就可以通过图1来调动和运用知识。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防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做到趋利避害,并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所以就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知识包含了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所以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发展就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的知识;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经济活动的过程,所以结合材料“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加”的相关信息,想到“消费”的知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因为“企业”“生产”的知识,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加就业等。总而言之,这就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这个框架体系中所包含知识点的内容,做到解题思维具有一定的扩散性。

2.我们根据每一个单元的编写逻辑,对专题知识进行体系构建。比如图2是关于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体系的构建。

我们之所以构建这样一个知识体系,是想引导学生通过这个体系,对专题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达到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目的。现在我通过一道例题对图2的使用进行说明。

(2011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二)情景一: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并决定提供首批1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中国尽最大努力向有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简要说明,中国政府的行为体现了《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什么道理。

材料给定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考察的是“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图2来调动和运用知识。我国作为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中的构成主体,在享有国际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因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政府尽最大努力向有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说明了国家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因为当代国际社会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的行为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为中国政府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以中国政府的行为符合这种主张;因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中国政府的行为有利于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总而言之,这就需要学生充分理解专题知识体系构建的思维逻辑性,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解题思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针对性。

以上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把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相关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师真正做到在有效学习的同时提高有效教学的水平。

(五)通过学习时事政治来提高教师对热点问题分析的能力

时事政治是独立于思想政治教材之外,又与思想政治教材联系密切的重要学习内容,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加强时事政治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结合,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又是政治教师有效学习、完成有效教学和学生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4]。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也就是说,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和解答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又因为时事政治往往反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以政治科教材的很多内容又都涉及时事政治,并且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因此,高考政治试题结合时事政治是理所当然和合情合理的。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对高考的政治课复习,必须紧密联系时事政治。不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都需要把政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理解,结合起来研究,结合起来训练。那么高三政治备课组如何组织大家进行时事政治的有效学习呢?

1.我们对每一期的中学生时事政治会进行集体学习、集体备课。通过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来统一哪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需要讲解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哪些热点问题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关注。因为高三政治备课组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要求学生做课前简短的时事政治评论,所以教师对于时事政治的有效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会出现教师无法解释说明学生评论过程中所应用的时事政治背景材料。我们必须对中学生时事政治的读本做到心中有数;当然仅仅把握中学生时事政治读本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广泛涉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认真学习《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弘扬主旋律的报刊资料。近两年我们福建省高考命题中善于开发地方资源,突出试题区域特色,自主命题的省区试题在命题素材、设问角度等方面,积极反映本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将时事的考查与本省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学生,并富有乡土气息。所以我们要善于关注《海峡都市报》之类的报刊。为此我们备课组教师在每周的备课会上都会默契地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从而做到把看(听)到的讲(做)出来,把做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下来。

2.我们对每一个学生所准备的时事政治评论材料会进行指导分析。教师通过这种指导分析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思考时事政治背景材料,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可以提高自身对背景材料的理解,做到在有效学习的同时提高有效教学水平。高考命题所运用到的信息,很多都是时政热点信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我们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主要是引导学生提高调动运用知识,判断、阐述、探究、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热点问题都作系统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5]。我们可以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进行探究、讨论。所以在指导学生收集、分析、评论时事政治的过程中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从一般意义上对热点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又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对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我们平时在进行热点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热点问题的复习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掌握分析热点问题的方法。

(六)通过参与教研培训来推动教师对高考研究信息的把握

对于高考研究信息的把握,仅仅靠教师个人或者仅仅依靠单个学校是不够的,必须有专家的引领,而专家的引领仅依靠学校出面把专家“引进来”对教师进行指导也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学校必须鼓励、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向专家们学习取经。前面所述所谓的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但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所以校本教研并不排斥有效的传统的教研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学院组织的教研培训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教育学院政治学科每年所组织的高三政治教研培训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院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省高中新课程政治学科指导组成员及富有高三教学经验的一线名师,在深入研究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试验版)》,分析我省新课程近两年高中毕业班实际教学状况及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教学复习建议,帮助一线教师科学规划复习教学的方案,明确高三复习教学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教学复习方法,解决教学复习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学复习质量,实现新课程教学与新高考的顺利衔接,推进高中新课程工作的开展。

通过教育学院组织的教研培训活动可以引领一线教师把握高考命题改革的基本趋势,分析近两年高考命题的特点,结合新课程实验的实际,看到高考命题改革呈现出如下趋势:坚持基础性和能力性,多数试题都是以热门话题切入,重点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在思维能力要求上坚持归纳与演绎并重、聚合与发散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不仅有学科内的,而且有跨学科的;辨析类的试题、探究性试题的分量明显增加,并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深化、扩展;突出时代性,广泛引用各类社会资料命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特别是重视地方资源,散发浓厚的乡土气息,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自己身边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在分析高考命题的成功经验、把握命题发展趋势的同时,一线教师们还应该认真地分析试题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它们留下的警示[6]。所以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要求老师们无论参不参加岗位培训活动,都必须参加教育学院所组织的教研培训活动,因为通过这种专家引领式的教研活动可以大大促进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教师对于高考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不断学习相关的高考信息,把看(听)到的讲(做)出来、把做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下来。

二、教师通过有效学习、有效教学实践可以不断反思校本教研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我们校本教研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论教师的有效学习》这篇文章中还指出,当前教师在自我学习当中存在着下列几种取向。即为了备好课而去研读相关书籍的备课取向;为了参加某些学历或职称考试而学习的考试取向;为了解决某些课题或问题而去学习的问题取向;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修养的读书取向;为了撰写论文的需要的写作取向。我认为上述这些取向基本概括了当前教师的学习状态。当然,在上述这些学习取向中必然存在着集中问题的学习状态:功利化学习、割裂式(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需要是脱节的)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无内在需求的学习。该文章还指出,教师有效学习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于:首先,教师的学习应该是提升自我生命价值的学习,是丰富教师精神生活的学习,因而是有道德意义的学习;其次,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发自内在需求且引发内在需求的学习,使教师有了新的目标和动力;最后,有效的学习应该是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引发新问题的学习。所以教师的有效学习应该是基于转化意识和转化能力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我转化什么,我怎么转化,转化了哪些东西,等等,这种反思应该是一种持续性和渗透性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的有效学习才会引发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教师学习方式即校本教研方式方法的反思。

(一)我们的校本教研还缺乏理论的支撑

校本教研模式应该以“学校即研究中心,课堂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为理念,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盘活教师的集体智慧,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2]。由此可见,校本教研的模式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所以校本教研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是我们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还缺乏对上述理论观点的学习。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自主研究的意识还不强,按照李政涛教授所说的教师的学习应该是提升自我生命价值的学习,是丰富教师精神生活的学习,应该是发自内在需求且引发内在需求的学习,应该是解决了教师实际问题,引发新问题的学习,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所以对于“校本教研”的理解关键在于真正认可校本教研的价值,真正意识到校本教研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自身的专业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将校本教研所倡导的理念作为我们日常教学、研究的精神动力的时候,才算是向着校本教研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在以后的校本教研过程中要强调实践研究与理论学习并进的策略,作为一名教师,理论的学习永远都不会是多余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进行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及学了之后怎么用。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直接论述校本教研的理论知识、校本教研中可能用到的研究方法类知识及关于教与学的新知识,同时还要循序渐进地学习、运用理论与方法,做到逐渐自然地将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为以后的校本教研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

(二)我们的校本教研还缺乏专家的引领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包括教研员)的支持与指导,从而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帮助。但是从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学校虽然“引进来”一些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理论指导,但这些专家毕竟是从共性的角度来强调学校的教师应该怎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没有从学科领域给不同学科的教师做具体的专业引领。因此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的校本教研便相应存在着专家专业引领的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校本教研存在着局限在学校的、年段的、备课组的层面上展开的问题,即使我们现在的校本教研局限在备课组层面展开,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解决,那就是校本教研的共同体的形成并不稳固,主要原因在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形成意识淡薄,目前也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问题,再加上学校每年在高三政治教师的人事安排方面不断变动,因而教师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形成同样是比较松散而不稳固的。所以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寻找一条更加切实有效的途径。

(三)我们的校本教研还缺乏丰富的形式

我们现在的校本教研仅仅局限在探讨校本学案、命制校本作业、相互听课评课、构建知识网络、学习时事政治、参与教研培训这几种形式上,这就必定造成我们校本教研交流范围狭窄、课程资源贫乏的结果,也使得我们的校本教研陷入低水平、低层次重复的状态,从而影响到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质。为此,我们必须在后面的校本教研过程中在明确研究和解决备课组教师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各种即时性问题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丰富多样的校本教研形式。比如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可以进行主题建构,规划学习专题,提高备课组教师理论学习的系统性,营造良好的、浓厚的备课组学习氛围;也可以进行问题诊断,发现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增强备课组教师的问题意识;也可以进行教学叙事,学会善于观察和记录教育生活故事,养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还可以进行课题研究,聚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开展行动性的小课题研究,来落实教学行为的跟进,等等。总之,形式多样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备课组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做到真正把备课组教师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融为一体,努力实现备课组教师智慧共生、资源共享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交流,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促进备课组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共同进步。

总之,我们想通过探讨高三政治教师的校本教研与有效学习、有效教学的问题,明确教师必须立足于本校,重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习的效率、经验的总结、实践的反思、理论的提升、专业的成长,从而增强高三政治总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正涛.论教师的有效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8.5-6:63-67.

[2]中小学教学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经验交流观摩会参考资料[D].2009.11:126-129.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成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166-168.

[4]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渗透时事政治教育.新课程学习·上[J].2009,(2).

[5]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Z].2009-05-04.

[6]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2009届高三毕业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复习建议[Z].

推荐访问: 校本 教研 政治 教师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