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到奥运的真正内涵。”在侯琨看来,奥运精神绝不仅仅是“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更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相处之道,“而这一点从奥运收藏中得到了最完美地展现”。
奥运迷们不但娱乐着自己,同样也将自己珍藏起的奥运藏品通过展览、宣讲等形式与更多的人分享。刚刚在香港举办了奥运藏品个展的侯琨就是当中的佼佼者,办网站、做展览、访各国藏家,跑来跑去地当“空中飞人”⋯⋯,一系列规划让他马不停蹄,他希望30岁前走遍全球。整个环球行过程中,侯琨将会参观每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的奥运遗迹、拜访当地奥林匹克收藏家、现场观看所在国热门体育赛事,并将环球行的点滴收获,以微博传递给中国的每一位体育和奥林匹克爱好者。
奥运环球行也让侯琨收获了其他国内藏家无法获得的藏品,如国际奥委会颁发的最高荣誉之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36年奥运会运动员签名影册、献给国王的世纪乐谱—1906年夏季间歇奥运会手绘乐谱原稿、曾五次参加奥运会的国际奥委会最资深委员皮特·塔尔伯格 (Peter Tallberg )1976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身份证明—国际奥委会委员身份佩章、奥运会历史上最伟大的官方摄影师和制片人—巴德·格林斯潘(Bud Greenspan )1977年艾美奖奖杯等等,现在,侯琨手中的奥运藏品已有百余件,量虽不大,但件件都是奥运历史的记录者。
侯琨的奥运三“最”
在侯琨的奥运藏品之中,有三件藏品堪称“之最”,它们不仅是举世无双的珍稀藏品,更记载了三段鲜为人知的奥运历史。
“最”报告—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奥运会官方总结报告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刘长春的参赛,标志着中国人参加奥运会正式比赛历程的开始。
本届奥运会结束后,时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也是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总领队的沈嗣良先生,主持编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奥运会官方总结报告—《第十届世界运动会》(当时称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世界运动会)。此书由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先生题写书名,时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会长的张伯苓先生题词“智力竞新,强国之鉴”。此报告以中、英双语详细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史,并将自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以及成绩单均统计于书中。
这份报告以大量的珍贵图片和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会经历,是研究中国奥运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历史资料。它的意义主要有三:首先,虽然中国是第一次参赛,便已与国际接轨,以中、英文双语来编写,能够让世界各国了解;其次,总结报告编写的方式正规,吸取了之前各奥运会主办国出版总结报告的经验;再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出版了两个版本—简装版和精装版(此图片即为如今已知唯一存世的精装版),使此报告能够流传至今。
“最”合影—1936年柏林奥运会运动员签名影册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由69名运动员、34名赴欧考察团以及官员组成的110多人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奥运会,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正式派代表团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本签名影册恰好记录下了这段珍贵的历史。
本届奥运会期间,为方便各国运动员,奥运村内设立了一家冲洗照片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利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前来取照片的机会,让大家在自己准备的空白影册上签字留念并将一些运动员的照片剪下贴于其签名旁,每一个国家有单独的一页,每页的左上角贴有这个国家的国旗。总共有40多个国家超过260位运动员在本国所在页面上签字。其中有陈镇和、郭洁、何浩华、李梦华、司徒光、徐北熊、王士林、郝春德、傅金城、牟作云、张造九等18位知名运动员在当时中国代表团那一页上签字。他们都是当时在国内各个项目上最顶级的运动员和全国纪录的保持者。更难能可贵的是,签名册上还签有非常多的像美国的杰西·欧文斯、韩国的孙基桢这样的当年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和奥运英雄。
为了让后人了解这本独一无二的签名影册,德国DKB基金会还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AUTOGRAMMBUCHER BERLIN 1936 OLYMPIADE》的德文书籍,详细的介绍了此签名影册,并将每一位签名者的出生年月、比赛项目和成绩统计出来。
此签名影册在上世纪90年代曾在欧洲被拍卖过。今年1月份,侯琨到美国洛杉矶访问当地收藏家时,无意中发现了它。由于对当年那段历史较为熟悉加上深感此签名影册的重要历史意义和价值,便高价将其收藏,并带回了国。此签名影册可以说对这40多个奥运会参赛国来讲,都是难能可贵的奥运会宝物。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唯一健在的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运动员,今年已经101岁高龄的郭洁教授,当年也在此影册上签字。时隔76年,当郭老再次看到此书时,他又在当年他签名的下方签下了“郭洁101岁”的名字。郭洁老人看着这本影册,感慨万千。当年能够去参加这次奥运会,可谓经历了种种磨难。从前期的筹措参赛经费到坐船经过漫长的旅程到达柏林,再到只有一位运动员进入到了复赛的比赛⋯⋯所有的一切虽然已过去那么久,但又浮现在眼前。
“最”乐谱—1906年夏季奥运会手绘乐谱原稿
1906年,为庆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十周年,在雅典又举行了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次运动会是在第三届与第四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之间所举办的,故称“届间奥运会”。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届间奥运会”。本届的参赛国家及地区有20个,参赛运动员 884 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在帕那辛纳克体育场主持了开幕仪式。
此乐谱为艾路易斯·赫恩兹谱写的原版乐谱。乐谱为25.5×34.2cm牛皮纸材质,分3张,正反面共分5页,文字为德文书写。其中首页为手绘水彩画,画有一名希腊青年向着雅典卫城吹响号角,太阳正从雅典卫城后冉冉升起,充满蓬勃生机。首页文字译为“庆祝1906年3月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献给最崇高、最尊敬的希腊国王乔治一世,艾路易斯·赫恩兹,帕特拉斯社会交响乐团指挥”。其余4页乐谱的主体部分为黑色墨水书写。同时,每页乐谱四周配有华丽的金色与蓝色花边框,均为手绘。
这件作品不但是与奥运有关的珍贵历史文物,更是研究19世纪后期、20世纪早期欧洲交响乐的重要实物资料。而且由于它的独一性和艺术价值,并且经历了数次世界大战和希腊地区局部战争的洗礼,更使其成为不可复制的奥林匹克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