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大力主张发展可持续经济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大国应有的表率作用。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9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全球100位绿色巨人,其中中国内地占17席,可再生能源行业表现最为突出。我国低碳技术投资呈增长趋势,2007年清洁能源项目(不包括大水电)投资较2006年增长91%,达到108亿美元,据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68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产业的开发利用世界领先。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是重点的投资领域。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政策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中,制度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税收制度之碳税
碳税是为了保护环境,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征收碳税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
国外一些国家已经有了征收碳税的成功先例。是否征收碳税在我国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中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源消耗势必会加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也会有较快的增长,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属于“生存性排放”,若要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势必要减少煤炭的使用,而这种做法一定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持赞同意见的学者则认为,有必要开征碳税,我国的能源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实行改革,从根本上消除能源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将是低碳产品的竞争,而开征碳税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走节能、低碳、低污染排放的道路,不断提高竞争力。
从长远利益看,征收碳税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能源结构的合理转变必然会带动技术创新,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因此,我国适时推出碳税政策是利大于弊,从此税制也向着绿色税收的方向转变。但是,为了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碳税征收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逐渐提高税率,进而形成中国内部碳交易市场。
(二)制定高技术发展战略措施
客观上,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较高的技术支持,高技术发展战略是低碳经济的保障。而我国现有的技术只能部分满足一些能源的需求,实施高技术战略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国现在并没有搞技术发展战略,为更好地落实低碳经济,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发展战略急需出台。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工作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与世界上10多个国家建立了研发、技术转让和示范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如与欧美一些国家在太阳能、氢能和燃料电池、建筑节能、风能发电、生物质能方面开展了许多合作。但是,核心技术很多还是国外的,发展仍受制于人,代价成本也很高,所以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必须真正增加研发的投入。国家应当筹措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的开发,研发气候保护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此外,政府有计划地将财政拨款用于民用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倡民用家电照明设备低能耗等。高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保证,因此大力培养人才,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资源进行气候保护技术的研发,通过企业用于生产,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对有科技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带动全民应用高技术的积极性。
(三)“证书”制度
意大利的能源80%都依靠进口,所以更加注重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可再生资源发展的绿色证书制度和提高能源效率的白色证书制为降低二氧化碳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1999年意大利通过立法确立了“绿色证书制度”,是指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并由国家电网管理局认可后颁发的证书。在绿色证书交易制度中,一个绿色证书被指定代表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当国家实行法定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时,无法完成配额任务的市场主体需要向拥有绿色证书的市场主体购买绿色证书,来满足自己的法定义务。“白色证书”即能源效率证,意大利于2005年正式施行该制度,实际上是对能源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认证,同绿色证书一样,白色证书也可以进行买卖,节能效果超过规定目标,可出售剩余的白色证书,并对达到节能效果的企业进行奖励。
由于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日益面临紧张局面,全国大多数省市都出现电力短缺现象,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产业的发展,因此借鉴意大利的“绿色证书”和“白色证书”制度,有着现实的意义。“证书”制度能在产业范围内形成激励效应,引导企业提高能源效率,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但是,我国企业类型众多,大小差异很大,法定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应当根据客观现实区别对待,另外,国家应当设立机构对证书交易市场进行合理的监管。
(四)法律体系建设
我国是民主法治的国家,完善的法律体系必定会使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现在尚处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因此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国家有关部门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需要落实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制定于1989年,在经济发生变化和低碳经济成为热点的今天,环境保护法应当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调整新出现的社会关系。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当明确碳排放的法律地位,做出准确的界定,明确企业、政府的法律义务和权利,企业违反特定的法律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履行减排义务和争取发展权利的双重任务,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综合联动经济、法律、政治等各种政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革能源结构,提倡低碳文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在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使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杨爱君,1974年生,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