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遵义会议观后感400字【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遵义会议观后感400字5篇
第一篇: 遵义会议观后感4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题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尽管时光易逝,犹如白驹过隙,可那人、那精神是不变的。曾经历史课上,听过老师讲遵义会议,但并无强烈的情感。可今天看了影片后,竟不知,红军当年长征是如此艰难,革命形势是如此恶劣。其中有几幕,可谓看得我叫百感交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如今,不怕远征难的红军们被“反革命”捆住了手脚。相信反革命大家是明白的。正是因为它,才让有想法、有策略的毛泽东下了指挥台,被人说成“在担架上动弹不得”。正是因为它,才让一心向国、赤胆忠心的秋紫烟被人禁锢,想寻死自了。给我最大触动的,便是方云霄营长的一句“多说了一句话就成了反革命,荒唐!”
当然,让我最钦佩、最煽动内心的,是毛泽东管他的敌人蒋介石客气地称为“蒋先生”,这是最出乎我意料的。这也是作为一位领导人,最难能可贵的。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眸子间似乎略过一丝惊叹与佩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与瞿秋白辞别的那一幕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在那西风烈的傍晚,瞿秋白手中拿着一双草鞋,对毛泽东说:“穿我的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红军们像骑着汗血宝马一般,无畏的冲在危险前面。即使脚下是万丈深渊,眼也不眨就大步跨过。浪淘沙,渡过泸定桥,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我记得他们是二十二人,却在两个小时内飞夺了泸定桥,穿过了那片黑暗的枪林弹雨。因为他们明白,是不能让胜利的喇叭声咽然与长空的。
“喇叭声咽,情意浓浓,聚而散之。”可幸的是,红军们冲破了乌云闪电,相聚在那光芒之路上。但相聚中总有分离,秋紫烟与方营长在刚聚首时,便又“聚而散之”。随着方云霄的离去,只听一声枪响回荡空中,方营长便永远倒在了那金灿灿的麦田中。我的心不禁隐痛,那是一种揪心的痛,看着秋姑娘那泪水潸然而下,我的眼眶也无意间红了。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的胜利,更是让我们记得曾经那段艰苦的岁月,让我们铭记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延续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争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 肺 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④WBC > 10 99×10 / L 或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呼吸频率>30次/min ③PaO25d、机械通气>4d) 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 ①需要机械通气; ②入院48h 内肺部病变扩大≥50%; ③少尿( 每日177μmol/L( 2mg/dl)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 次/min;② PaO2/FiO2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 ②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 率>30 次/min; ② 氧合指数( PaO2/FiO2) 20 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109 /L)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 /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 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成人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HCAP 的病人范围: 在90d 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 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 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 内有感染伤口治疗; 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 和VAP 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重症CAP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
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人。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Ⅹ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肺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9倍。
⑵金葡菌肺炎 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生率可高达25%,约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死亡率为64%。胸部Ⅹ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CAP 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表现为明显的中毒症状。胸部X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死亡率高达40%~50%。
⑷非典型病原体 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3%~40%。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2%~30%,肺炎衣原体占 6%~22%,嗜肺军团菌占2%~15%。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死亡率较低。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 他可有鼻窦炎、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特别是肺炎链球菌。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有时可为致死性的。肺炎衣原体培养、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军团菌肺炎 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原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为2~10天。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为33%,呼吸困难为60%。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33%的病人有腹泻。不少病人还有肺外症状,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偶有横纹肌炎、心肌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军团菌肺炎的胸部Ⅹ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斑片状、肺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胸腔积液相对较多。此外,20%~40%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 ⑸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起病可急可慢,急性发病者有发热、咳嗽、咳痰。COPD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临床上有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有时发生呼吸衰竭。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湿性罗音,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约1/4呈肺叶或肺段实变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
[6]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PCP仍是一种重要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PCP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进展的呼吸困难。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4周,PCP相对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CD4淋巴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毛玻璃”样表现。但30%的胸片可无明显异常。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 。
【辅助检查】 1.病原学:
⑴诊断方法 包括血培养、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此外,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①血培养 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样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成人每次10~20ml,婴儿和儿童0.5~5ml。血液置于无菌培养瓶中送检。24小时内采血标本3次,并在不同部位采集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在大规模的非选择性的因CAP住院的病人中,抗生素治疗前的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14%,最常见的结果为肺炎球菌。假阳性的结果 ,常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减半,所以血标本应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但如果有菌血症高危因素存在时,初始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仍高达15%。因重症肺炎有菌血症高危因素存在,病原菌极可能是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革兰氏 阴性杆菌,这几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重症肺炎时每一位病人都应行血培养,这对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有很高的价值。另外,细菌清除能力低的病人(如脾切除的病人)、慢性肝病的病人、白细胞减少的病人也易于有菌血症,也应积极行血培养。 ②痰液细菌培养 嘱病人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约40%病人无痰,可经气管吸引术或支气管镜吸引获得标本。标本收集在无菌容器中。痰量的要求,普通细菌>1ml,真菌和寄生虫3~5ml, 分支杆菌5~10ml。标本要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小时。延迟将减少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在培养前必须先挑出脓性部分涂片作革兰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判断标本是否合格。镜检鳞状上皮>10个/低倍视野就判断为不合格痰,即标本很可能来自口咽部而非下呼吸道。多核细胞数量对判断痰液标本是否合格意义不大,但是纤毛柱状上皮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出现提示来自下呼吸道的可能性大。
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各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痰液培养阳性时需排除污染和细菌定植。与痰涂片细菌是否一致、定量培养和多次培养有一定价值。在气管插管后立即采取的标本不考虑细菌定植。痰液培养结果阴性也并不意味着无意义:合格的痰标本分离不出金葡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就是排除这些病原菌感染的强有力的证据。革兰氏染色阴性和培养阴性应停止针对金葡菌感染的治疗。
③ 痰涂片染色痰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可有助于初始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并根据染色的结果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的抗生素;
涂片细菌阳性时常常预示着痰培养阳性;
涂片细菌与培养出的细菌一致时,可证实随后的痰培养出的细菌为致病菌。结核感染时抗酸染色阳性。真菌感染时痰涂片可多次查到霉菌或菌丝。痰液涂片在油镜检查时见到典型的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有诊断价值。
④其他 在军团菌的流行地区或有近期2周旅行的病人,除了常规的培养外,需要用缓冲碳酵母浸膏作军团菌的培养。尿抗原检查可用肺炎球菌和军团菌的检测。对于成人肺炎球菌肺炎的研究表明敏感性50%-80%,特异性90%,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影响。对军团菌的检测,在发病的第一天就可阳性,并持续数周,但血清型1以外的血清型引起的感染常被漏诊。快速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考虑抗病毒治疗。肺活检组织细菌培养、病理及特殊染色是诊断肺炎的金标准。
第二篇: 遵义会议观后感4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遵义会议》观后感,可以借鉴的哈。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观后感精选一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宣部重点支持,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了长征题材的电影《遵义会议》。
该剧编剧、总导演系被誉为“全军第一才子”的刘星,其不仅是我国著名编剧,亦是著名军旅作家。主要演员中,佟瑞欣扮演毛泽东、张京生扮演朱德、姚中华扮演贺子珍、马晓伟扮演蒋介石、于紫菲扮演宋美龄。
电影准确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人类奇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该剧用“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和“陕北会师”五大片段再现了那段伟大的历史。
电影《遵义会议》于今年5月初开机拍摄,农历二一六年八月初九在同步在遵义、延安和陕北上影。近日,电影《遵义会议》在全国3658个院线影院同步上映(其中贵州153个影院)。遵义中心城区大地影院、世纪星光影城、盛凰影城、橙天院线、星力城等地和各县(区、市)影院均可观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电影《遵义会议》以艺术的形式,讲述了在遵义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电影《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
《遵义会议》观后感精选二 10月14日下午,阳光集团职工之家影院座无虚席, 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影片《遵义会议》在此举行“阳光首映式。
该影片由于紫菲担任总制片人,于兰担任导演。于紫菲,海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军文艺汇演三连冠节目主持人奖,三连冠特别贡献奖,连续多年主持“双拥”晚会,多次主持国家级重大晚会。
是电影《大烟炮!一千八!》、《开罗宣言》、《遵义会议》的总制片人,分别在《开罗宣言》、《遵义会议》中饰演宋蔼龄和宋美龄。于紫菲的胞妹于兰,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得者,于今年9月凭借电影《大烟炮!一千八!》斩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电影《遵义会议》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几部分组成,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影片放映前,两位艺术家与阳光集团员工们分享了影片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历史不应被遗忘。”总制片人于紫菲表示,现在距离遵义会议的召开已经过去81年,漫长的岁月里,这段历史逐渐被人们淡忘。作为电影工作者,有责任还原这段历史,让更多人铭记长征中发生的故事,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于兰导演则讲述了电影拍摄期间令人感动的拍摄细节,“倒下一身泥,站起一尊像”,在拍摄红军长征艰难行军的镜头时,一位年轻演员为了让镜头表现更加真实,一次又一次扑倒在泥水中,“当时镜头已经拍了十几遍,但是这位演员说,再拍一遍他可以表现得更好,镜头拍摄结束后,演员眼睛里已经全是泥水。” 在拍摄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由于演员一上一下铁索非常困难,演员们只能长时间扒在铁索上,场景拍摄结束后,演员们身体是已满是血痕,体力也完全透支,“他们饰演的角色都没有名字,影片中出境时间也很短暂,但他们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更好地诠释长征精神,都付出了超常的努力。” 影片在阳光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影片结束后,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这部革命题材影片带给阳光职工除了震撼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感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感受到红军长征的无比艰辛,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一位职工代表说。
昨天下午,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也和大家一起观看了影片,陈丽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时作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阳光集团也将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展现红色风采。
第三篇: 遵义会议观后感4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然而,无论岁月如何飞逝,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将永远活在千千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无数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使我们更加抱有奋发图强、勇登世界高峰,成为世界强国的坚定信念。
今天,西安市第25中学部分党员教师有幸观看了电影《遵义会议》。该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然而,在长征初期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一大里程碑。
该影片展现出那一时期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遵义会议对于一名普通共产党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遵义会议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观影时间仅两个小时,但影片中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精彩论述和飞越大渡河时红军战士牺牲的壮烈场景以及穿插在整个影片中的生活在战争年代的男女红军战士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将军岭上陈树湘将军自断肝肠、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仍历历在目,有振奋人心、有痛心疾首。影片虽然播放结束了,但影片中的种种精彩画面久久的挥之不去,在我们脑海里翻滚着的是一股爱国的暖流。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共和国不能忘记的里程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从陕北黄土高坡走向北京天安门广场,这就是初心不改的必然。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看过这部影片后,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共产党人的信仰,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学校分派给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一定要不打折扣,保质保量认真完成。困难在什么时候都会有,绕着走或者扔给别人这不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作风。只有创造性的想办法,多请教,多学习才能让自己在不断的挫折中成长起来。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不能“只照顾鲜花,忽视绿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权利学习,有权利被关注。而身为人师,更要以高尚的师德德情操要求自己,俯下身去关注每一个热衷求学的孩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学有所成。
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有一颗赤诚的心,随时听党的召唤,随时准备为党的利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 遵义会议观后感400字
《遵义会议》有感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左”倾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在党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共产国际虽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
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
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给中国革命斗争历经挫折且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极端危险的时刻,排除了共产国际的干预,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与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
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这种敢于向教条主义、向权威进行坚决斗争的革命的、批判的战斗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勇气和魄力,反映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从组织上进行了改组。从此,毛泽东同志便成为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这是我们党的英明选择,是党在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从而保证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贯彻,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指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贵州遵义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楼上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
政治局后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会议成员扩大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当时担任《红星报》主编、在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华夫)、翻译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遵义会议是在中国革命濒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了英明的决策,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向。
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我中央红军主力八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当我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就布置了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妄图将我军一网打尽。在这种极其危险困难的环境下,我军指战员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三个月的连续艰苦作战,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边境地区,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进入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我军占领遵义城。一月九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军委纵队进入遵义。这一阶段,我军的损失是惨重的。当红军到达遵义时,损折过半,只剩下三万多人。其主要原因就是“左”倾错误领导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他们把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的突围行动,变成了“基本上不是坚决的与战斗的,而是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的以及搬家式的行动。”(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对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任务与方向问题,他们“始终密而不宣”,不但没有“在干部中与红色指战员中进行解释的工作,而且甚至在政治局的会议上也没有提出讨论。”(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他们的战略方针不放在争取必要的、有利的时机歼灭敌人,而是采取一种“战略避战主义”,他们幼稚地认为“红军一定要达到了指定地区(湘西),放下了行李,然后才举行反攻消灭敌人,否则是不可能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结果使红军在与敌人作战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经常遭受敌人打击而受到巨大损失。
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面前,红军指战员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推行了“左”倾错误路线的结果,因而产生了对“左”倾中央的怀疑不满以至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湘江战役后,这种情绪达到了极点。与此同时,原来一些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也在毛泽东的说服下和实际教训面前醒悟过来,转而反对“左”倾错误。
对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就多次提出过意见,军委内部也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博古、李德不予采纳。过了湘江后,毛泽东提出讨论失败的问题,于是从老三界争论到黎平,从黎平又争论到遵义。在黎平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争论得很激烈,中心是关于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李德主张红军在黔东北与敌人硬拼,毛泽东主张红军向黔北走,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当时主持会议的周恩来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逐渐取得了多数同志的拥护。毛泽东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首先取得了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终于“在遵义会议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周恩来:一九七二年六月十日《在批林整风汇报会议上的讲话》)。这样,遵义会议才得以召开。正如陈云同志传达会议情况时所说:“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召集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三辑)毫无疑问,会议召开的本身是毛泽东正确主张的一大胜利。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切中要害地批评了“左”倾领导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而是逃跑主义。“其他问题暂时不争论”,“很多人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发言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拥护。
经过三天的讨论,会议通过了由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等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明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退出苏区后遇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军事指挥上基本是错误的”,而军事领导上的错误,“A(即李德)、博(即博古)二同志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扩大会议一致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三辑)这是考虑到四川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比黔北好的原故。
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取消了“左”倾错误领导者的军事指挥权,这在当时是一个生死攸关、急待解决的问题。遵义会议使党和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保存下来,改变了行动方针,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这是一个转败为胜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改组了中央领导。会议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指朱德)、周(指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三辑)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时又决定“以毛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三辑)以后在一九三五年二月五日,行军在云、贵、川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宿营时,常委分工又决定洛甫代替博古负总责。到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一日,红军在鸭溪、苟坝一带活动时,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这是当时“全党全军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同志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表明了新的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全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关于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见中共党史资料第六辑)博古后来回忆遵义会议时说:“因有遵义会议毛主席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教条宗派统治开始完结,基本上解决问题。” 在遵义会议以前,右倾或“左”倾错误领导先后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使中国革命不断遭到挫折。而在遵义会议以后,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都逐步统一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希望。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遵义会议以前,那种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对我党的影响是很深的。加之在组织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这就使中国共产党难以独立自主地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本国的问题。党的许多决定往往都与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的代表有关。而遵义会议则打破了这个常规,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问题的先例。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与行动方针,独立自主地选择了自己的英明领袖,独立自主地解决了组织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问题。遵义会议大胆地解除了李德的兵权并批判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这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勇敢可贵的行动,恐怕也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敢于顶住外来压力的行动。李德在几十年后还感叹地说:遵义会议“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所以毛泽东能不顾马列主义的干部(指教条主义者博古、李德等引者)的反对而畅行无阻。”(李德:《中国纪事》)这正好从反面证明了遵义会议的一切重大决策,是在没有任何外来“忠告”、“帮助”之下,由中国共产党人自己作出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完全有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完全成熟,有本领导中国革命战争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
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了过去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作战的正确原则,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
第二,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
遵义会议推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决定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不久,又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在当时战争环境中,这是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由遵义会议开始的这些组织措施,对于推动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对于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取得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征途中,张国焘实施逃跑主义,企图分裂党中央,给党和红军带来了严重损失。但由于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正确领导和坚决斗争,使得张国焘的错误没有造成更大的危害,最终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包括红四方面军在内的整个工农红军的骨干力量。
第三,遵义会议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战略转移的方向,这对于各路红军会师西北、促进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先后有一个到川西北、到川滇黔,又到川西、到川陕甘发展的战略方向变化过程,直到最后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战略转移方向的调整,完全是根据当时军事、政治、地理、居民条件和全国形势的发展作出的,其最终目的是保存革命力量,建立北上抗日的前进阵地。遵义会议后随着各路红军战略转移的相继完成,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陕甘地区的红军胜利会师西北,实现了党中央对全国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这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至关重要。
归结起来说,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我们无法设想,没有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会是什么结果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会是什么情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事业,至今还在享用着遵义会议及这次会议延续和拓展的伟大成果。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深入研究长征,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就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回顾和思考。胡锦涛同志在主持学习时指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他强调,要把学习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遵义会议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表明,党的理论和路线正确与否,是关系全局、决定一切的。党要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国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历史事实表明,红军长征前中国革命的局面是比较好的,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都曾发展到30万人。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局面之所以被破坏掉,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从内因来说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既不真懂马列又不真正了解中国实际,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导致的严重恶果。刘少奇同志在总结党的经验教训时曾说:“中国党的组织能力并不弱。中国党的英勇牺牲精神亦是很好的,数十万党员被人割去头颅的白色恐怖,亦不能威胁我们的党员放弃自己马列主义的旗帜。”中国党过去的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这是“过去历史上我们最吃亏的地方”。这些话思想深刻、耐人寻味。这里所说的“指导上的失败”,就是指党在理论和路线上发生的错误。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的会议,由此中国革命开始摆脱不真正了解中国情况的共产国际的干预和束缚而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
第五篇: 遵义会议观后感4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1500字
电影《遵义会议》以艺术的形式,讲述了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观后感1500字【一】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刘星担任总导演,于兰,胡明钢联合导演,赵滨、僮瑞欣、马晓伟,张京生等实力演员加盟的红色史诗电影《遵义会议》昨日在全国公映。《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该片是赵滨与于兰导演合作的第二部电影,与《大烟炮!一千八!》中邋遢落魄的富二代不同,赵滨此次塑造了一个铁血柔情的红军战士,化身万千无名英烈的代表,通过在战争中的成长历程映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英明。
电影《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
赵滨饰演的方云霄在影片中是一名营长,战场上犹如野兽,浑身是胆的耿直军人在革命立场上从未动摇。
据悉,剧中毛泽东曾给予这个小战士思想上的指引,“只有活着才能继续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赵滨用小人物的视觉刻画历史全景,也一直是电影所要弘扬毛泽东思想的“润物细无声”。
《遵义会议》作为一部刻画历史、弘扬爱国精神的影片,军人出身的导演于兰为了再现当年的残酷与艰辛,严格按照历史资料来打造故事、还原场景,力求将历史片段的恢弘气势充分呈现于大银幕上。
赵滨表示对这段经典历史饱有探索之心,他深深敬仰这段历史的伟大,他感恩能够出演电影并把这份热情注入到角色中,在挑战自我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虽然压力与动力并存,但仍希望影片可以唤起人们对伟人的追思,珍惜现实生活的不易。
赵滨在角色塑造上严苛要求自己,阅历丰富的赵滨对于情感戏的把握精准细腻,对于人物的真实性尽力做到完美还原,敬业精神受到业内肯定。在《遵义会议》拍摄过程中,作为一名战斗英雄冲锋陷阵是必不可少的,战火中赵滨拍摄战争场面时没有退缩叫苦。
拍摄过程中有很多经典历史桥段可以给后来的观众做记忆修复,包括“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陕北会师”。“水下救人”是赵滨记忆最深刻的一条戏。
那天太阳正毒,曝晒天气突然下雨,赵滨在水中泡了一个多小时,饰演“救人”这一过程中,他的腿早已经抽筋了。
但是他深知作为一名军人,不仅要在戏里揣摩,而且要做到精神合一,因此他顶着身体临界状态,一直撑到了拍摄完成。
当天拍完这部戏,他转场电视剧《百家姓》饰演齐桓公,拍摄时总觉得哪里别扭,一看是妆没卸干净。他说:“拍摄战士的妆容是满脸油黑,相当难卸。”赵滨就是用这种坚持和认真用心对待每一个角色!
遵义会议观后感1500字【二】 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60余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飞逝,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将永远活在千千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无数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也同样活灵活现的存在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他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使他们抱有奋发图强、勇登世界高峰,成为世界强国的坚定信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贵州省几家单位特联合摄制了以遵义会议前后时期为背景的大型影片《遵义会议》,在上映当天,我司由党支部书记率领数名职工集中观看了该影片。
该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然而,在长征初期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一大里程碑。
该影片展现出那一时期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遵义会议对于一名遵义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遵义会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每一次路经会址时,都仿佛看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了流血牺牲,看到了慷慨激扬,看到了甘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者在危机关头的勇往直前。
遵义会议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观影时间仅两个小时,但影片中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精彩论述和飞越大渡河时红军战士牺牲的壮烈场景以及穿插在整个影片中的生活在战争年代的男女红军战士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将军岭上陈树湘将军自断肝肠、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仍历历在目,有振奋人心、有痛心疾首。
遵义会议观后感1500字【三】 作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战争史诗巨制,《遵义会议》不只强调场面恢弘与视觉的冲击,还刻画了红军战士在动荡岁月甘洒热血、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被捕的陈树湘从担架上起身,一手扶着树干,一手把自己腹部伤口的肠子硬生生扯了出来!血洒疆场,那种场面的震惊、震憾,只有亲临影院,才能体会之深!
与以往故事片不同,《遵义会议》用详实的镜头描写了毛泽东被排挤、被冷落时的无奈和痛苦。红军战士失去了指挥,就如同失去了灵魂。在与敌人一次次的奋战中,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湘江。战士们怒目圆睁,仿佛在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
当红军后卫部队竭力抵抗之际,不懂军事的中革军委成员博古一筹莫展,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也束手无策,只会不断骂人。几十架敌机轮番投弹,江面上的浮桥不时被炸断,江上漂浮着红军战士的尸体;还没被炸断的桥面上,拥挤着扛着机器设备的红军队伍,不时有人跌入江中,四周阻击阵地上枪炮声不绝于耳……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部影片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口、陕北会师五部分组成。其中,在飞跃大渡口场景中,17名勇士在渡河时,有两名勇士掉入了河中。之后画面切入毛泽东再次回到大渡口,突然有两只雄鹰从河中飞过,这是对红军战士的浪漫主义写照,渲染了他们可歌可泣的精神。
当天上午,《遵义会议》电影的编剧、总导演刘星,总制片/主演于紫菲,主演佟瑞欣、张京生、姚中华、马晓伟、赵滨、江婷亮相发布会现场,与大家分享电影的幕后故事。
既然讲述遵义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这位伟人的正确方针,保存了红军的力量,进而影响整个革命的历史进程。“这些年,我一直都有参与革命战争的影片拍摄,我觉得他真是一位非常有才识、胆量、魄力的伟人。我希望这次的演绎能够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那一段历史,让它完美地呈现给观众,呈现给遵义的市民。”佟瑞欣说。
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其中种种艰难险阻后人已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能做的是,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是的!兴国安邦应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革命先烈用信仰与意志为前提、以正确的方针为指引,用流血与牺牲为代价,以弃小我、保大众的决心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这其中的艰辛与辛酸不言而喻,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怎能放下振新中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