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第1篇一、复习内容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1,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1篇
一、复习内容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习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习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习。(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习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习;
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习,一一攻克,加深理解;
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习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习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习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
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6)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方程的检验,即要重视书面检验的方法,更要重视口头检验习惯的养成,避免“假检验”,即没有通过计算,直接抄得数;
再比如分数的化简和加减,化简前是真分数但化简后成了假分数,两个大于二分之一的分数相加,结果却小于二分之一等,诸如此类的目测法应该教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查。)
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罗列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
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8、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9、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3、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1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6、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17、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18、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9、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20、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2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3、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24、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
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不作要求。
25、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26、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第五单元:找规律
27、平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28、平移的次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9、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0、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3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3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3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
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
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35、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
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6、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统计
37、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8、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
①描点;
②标数;
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④统计时间。
第八单元:分数的加减
3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计算后要验算。
40、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4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
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43、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十单元:圆
44、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45、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6、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
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要旋转一周。
4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48、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9、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50、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
(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1、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
(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2、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3、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54、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55、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56、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57、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58、常用的3.14的倍数
59、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60、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即:S长方形= a × b
↓ ↓
S圆 = πr × r
= πr2
S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
61、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
62、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63、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64、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2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临近期末,学生比较浮躁,所以复习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静下心复习,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比较低,知识很单一,缺乏各知识间的联系,复习中既要注意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
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二、复习内容
数学期末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在复习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精选题例,突出基础,通过复习,使学过的零散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网络。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数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计算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2、3、5倍数的特征;
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5、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
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五、复习策略及措施
1.复习“因数与倍数”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
2. 复习“分数意义和性质”时,教材首先通过教科书第138页第3题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数(或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3、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弄清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在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之后可请学生用所学的验算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4. 复习“空间与图形”时,可结合总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旋转。
5. 复习“统计”时,首先可结合练习二十七第13题复习众数,请学生总结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特别要结合实例请学生说一说用哪个数描述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
七、复习中的注意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2、注重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设计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复习例题,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4、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八、学困生辅导安排:
1.落实口算天天练,提高计算能力。
2.有针对性地自己出题让他们做,然后立即讲评。
3.继续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请其他学生负责督促,辅助检查。
4.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学生。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3篇
一、复习大致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教学内容比较多而时间又有点比较紧张的一个学期,新授课的教学任务一般要在第17周才能完成,实际只剩不到10天的复习时间。如此情况就更要制定好短期的复习计划。在这之前的新授课学习中,我已考虑到这学期的特殊性,已穿插或渗透一些零散的复习,时不时的让学生自己整理某单元知识点,加深学生记忆印象。或发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做做操练。总之,学生已经七七八八复习一些。
二、复习指导思想
系统梳理学习内容,抓住重难点复习,实施针对性复习。
三、复习策略:
1.按书本设计基本程序,适当调整,由前到后;
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3.综合复习、分层练习,做到在练中复;
在复中练,纵横交错混杂进行。
四、复习进程大致安排:
以下复习安排,只是初步的计划。如果在复习进程中遇到不科学或不合适,会做相应的调整。总之,一切根据学态动向实施复习进程。
五、复习知识要点和注意点
第一部分:复习因数和倍数。教材抓住数的因数特征、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这些重要的概念,以判断的形式为主进行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弄清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知识,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数目不太大的,比较常用的为主,以便于今后进一步学习时应用。
第二部分: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使学生清楚地掌握分数的意义很重要。143页第5题通过几个小问题来复习有关分数意义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要能举例说明。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4/5米;
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钢筋是全长的1/5。这些小问题都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144页第6题和练习三十三第4题,是为了使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约分和通分以及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都是今后学习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144页第7、8、9题进行复习,以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教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1)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
(2)概括分数的意义。
(3)理解“分母”、“分子”、“分数单位”的含义。
第三部分: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另外,还注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第四部分:复习几何和统计。教材在复习几何知识的内容时,着重复习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同时也适当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注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除了要掌握好它们的形体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然后再做习题。为了使学生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弄清三组长方形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还可以补充一些求一个面或两个面的面积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第五部分:复习时的注意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主要任务: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3)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结果。
(4)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从整数的等分除入手 ,再补充一个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题目作为铺垫,再研究把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题目。
对一个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也得到扩展。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有两种说法了。
例如:
3/5吨
(1)把1吨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 3/5吨。
(2)把3吨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份,是3/5 吨。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教材安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不能用整数表示时,用分数表示商。P91的例4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P92的例5
●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虽然在第八册中出现过,但是那时主要是要求学生看图根据 数的意义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现在要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 分数大小的比较,并总结出方法。教学时,可从直观图入手,先根据分数的意义,根据所
需分数单位的多少、分数单位的大小,比较出分数的大小,再归纳概括出法则。
(1)要向学生说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都是在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单位“1”相同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前提。
(2)要重视算理的理解,把理说透,在明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法则。教学时,不要急于概括规律,要通过分数大小的比较,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单位的理解。
●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在第8册认识的分数基本是真分数(还有分子分母相等的假分数),通过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可以使学生对分数有更全面的理解。
教学可分为以下几步:
① 看图(直观图)写出各分数,其中包括真分数和假分数。(普通教材98)
② 建立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举例、说意义)
③ 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
④ 观察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倍数关系,认识假分数的两种情况,
把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时,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看图写分数时,P98页的例2的第二个,这种形式的题目比较易错,学生往往写成2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理解图意。认识到这里是把1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有这样的8份,是8/4 ,不是2 。如果这两个圆没有分份,就用2表示。
关于假分数、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探索,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出结果。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主要途径:
① 根据分数的意义,画图表示结果。
②根据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推导
③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结果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也应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明理的基础上总结方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分数大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分子、分母变化的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变化中找出规律,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逻辑层次:
第一层: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三个分数,并比较大小。
第二层:根据分数意义(直观、操作)或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计算),确定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第三层: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相等? 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第四层: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两个分数一组;
有序观察:左→右,右→左 (联系――商不变的性质)
第五层:总结概括,完善结论。(补充:0除外)
第六层:沟通联系。(商不变的性质)
●关于约分。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是分数计算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这一节的知识点主要有2个,一是建立最简分数及约数的概念,二是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约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约分之前,应复习有关互质数、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公约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概念,为约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2)要让学生掌握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概念。约分是一个过程,是把分数化成同原分数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的过程,最简分数则是一个结果,约分的结果一般是最简分数。但是这不是说只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才算是约分。
4/12 ―→2/6 的过程也是约分,只不过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约分的结果部不一定是最简分数)
(3)要让学生掌握约分的依据、方法及书写格式。
约分的格式不同于以往的计算,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把用公约数除分子、分母所得的商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继续约分,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
初学约分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就约成最简分数,可逐步约分,熟练后再一次到位。初次练习时,不要提“又对又快”的要求。
●关于通分。
比较分数的大小、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要用到通分的知识。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最小公倍数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同时通过通分的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4篇
一、复习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
1、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图,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一)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4、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算。
(二)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4、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四、复习安排:
(一)归类复习。
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1、因数和倍数()
知识点:因数倍数意义,找一个数因数倍数的方法,2、3、5倍数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6月5、6日)
知识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假带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互质数意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最简分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3、长方体和正方体(6月7日)
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长、宽、高,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体积的意义、单位、公式,容积的意义、单位、进率、计算方法。
4、图形的变换、分数加减法、统计、数学广角(6月8日)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将一个图形旋转90度,分数加减法简算,区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二)综合训练(6月11、12、13日开始)
综合所学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灵活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五、复习措施:
加强知识梳理、重点易错题训练、综合练兵试卷、学困生个别辅导。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1、数与计算: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因为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所以导致学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计算的结果也常不能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二、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认识分数
(二)空间与图形 圆
(三)统计与概率 复式折线统计图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确定位置
三、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概念知识的灵活应用。
2、复习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2) 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复习措施:
1、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渗透必要的复习方法、数学思想,注重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2、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3、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增加练习的次数。
4、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复习试卷,采用先做后讲再强调,再反复、变化练习,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注重复习的反馈。
5、找准问题,分类辅导,分层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6、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7、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五、复习课时安排: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5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6篇
一、复习内容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习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习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习。(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习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习;
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习,一一攻克,加深理解;
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习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习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习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
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6)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方程的检验,即要重视书面检验的方法,更要重视口头检验习惯的养成,避免“假检验”,即没有通过计算,直接抄得数;
再比如分数的化简和加减,化简前是真分数但化简后成了假分数,两个大于二分之一的分数相加,结果却小于二分之一等,诸如此类的目测法应该教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查。)
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罗列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8、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9、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3、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1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6、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17、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18、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9、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20、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2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3、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24、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
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不作要求。
25、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26、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第五单元:找规律
27、平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28、平移的次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9、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0、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3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3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3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
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
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35、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6、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统计
37、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8、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
②标数;
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④统计时间。
第八单元:分数的加减
3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计算后要验算。
40、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4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
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43、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十单元:圆
44、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45、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6、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
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要旋转一周。
4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48、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9、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50、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1、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2、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3、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54、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55、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56、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57、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58、常用的3.14的倍数
59、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60、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即:S长方形= a × b
↓ ↓
S圆 = πr × r
= πr2
S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
61、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
62、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63、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64、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7篇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有两个班,一班22人,二班21人,共43人,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只有个别学生学习困难。
二、总体目标:
通过期末的复习,把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找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具体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图形的变换》复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
2、《简单统计》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4、《因数和倍数》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四、复习内容及要点:
1、因数和倍数:
复习时,要抓住数的整除特征以及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一些重要的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
2、分数和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和意义和性质,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因分和通分等重要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另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真正提高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训练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势在必行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容积时,除了要掌握好它们的外在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然后再做习题。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
5、统计
在复习中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进一步扩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6、图形的变换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旋转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旋转方面的讲解与动手探索,争取让学生都掌握有关旋转的内容。
五、复习措施: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1、认真看书,牢记基础知识,背会理解基本概念。提高做填空,选择,判断题的分析,思考能力!
2、细心计算,格式完整,书写认真!
3、认真读题,审题,按步骤完成图形计算和应用题。认真检查!
4、查漏补缺,数学书上的重点题,争取全部掌握!
5、抓紧时间,做分项和综合试卷,提高学习能力!
6、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强化应试能力。
7、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8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上数学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部份学生上课开小差。经常有3—4人学生欠作业,作业马虎、懒做,基础知识薄弱。总体来说,部分学生爱学习,愿动脑,考虑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这对于我的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尽人意。不善于学习,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笔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
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去指导,他们面对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比较薄弱的地方还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及计算的准确性方面,这也是我复习时主攻的重点。
二、复习内容及目标:
复习内容分为四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
1.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能正确计算;
2.会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求积、商的近似值;
4.能估算除法算式商的大概位置;
5.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6.了解循环小数;
7.认识倍数与因数;
8.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
知道质数和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知道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9.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0.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1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大小的 比较,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12.能找出10以内两个正整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正整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3.会正确约分与通分。
三、空间与几何
1.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能再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会用数方格的方式或计算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4.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会用三角尺画这三种图形的高;
5.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三种图形的面积。
6.能计算简答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一些简答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7.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四、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能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能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2.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经历结局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学习“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
五、复习重难点:
(一)重点
1.数与代数: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和应用。
2.图形与几何: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与应用。
3.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4.统计与概率:数据整理与活动方案实际操作。
(二)难点
1.数与代数: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及通分的方法。
2.图形与几何:组合图形的计算和应用。
3.分数:分数的应用。
4.统计与概率:分析数据应用及方案设计。
六、复习的形式:
1.主要以练习为主线,评讲交流为中心。
2.实行按单元复习和综合训练,利于激活记忆,全面掌握知识为宗旨。
七、复习时间安排:
xxx
八、复习措施
1.备课时注意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3.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在此同时,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4.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练习题设计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重点抓好补差工作。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另外,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同伴的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简便运算及解决问题等方面容易出错,可能由于粗心或计算能力比较差,经常出错。另外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也不是很熟练,再者有一部分学生浮躁、懒散、不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都是复习过程中值得引起注意的地方。
三、复习时间 :
第16周~第19周
四、复习形式:
基础复习、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五、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
1、图形的变换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粉刷围墙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统计 打电话
7、数学广角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图表、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六、复习目标:
1.使学生会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4.使学生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5.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七、具体安排 :
周次 内容
16-17 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18综合复习及检测
19查缺补漏阶段
八、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训练,对于出错多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讲评和训练。
(2)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互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5)多采取独立思考、相互协作的复习方式。给学生留有较多的自主空间,充分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通过多种复习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对各类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师生共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提高和发展。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形式
五月二十号----考试
按知识领域复习、综合复习相结合。
四、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本阶段复习主要以数学金钥匙检测题训练为主。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阶段复习主要以数学报检测题训练为主,通过报纸习题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
3、多做综合训练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作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本阶段复习主要以县数学检测题训练为主,对各类习题进行精讲,确保每一位学生掌握。
4、学生自主命题,提高复习的兴趣与效率。
学生每人每天根据每天的复习内容,结合平时训练的情况自主命题5道,次日交“复习组长”汇总、筛选;
每组在筛选的基础上上交5道训练题给老师,共计20小题(其余训练组内交流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命题,设计并安排训练。提高学生在复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复习针对性,凸现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对以前所做过的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筛选、整理后,让学生再做一次,达到全体掌握,查缺补漏。
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注重对个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
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11篇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总体上看,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个别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都有可能出错。
二、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
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义及其运算法则。
2、空间与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露在外面的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其实际运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计算,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选择;
能读懂统计图;
会找出一组数列中的中位数、众数。
三、复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2、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分数,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分数与之间的互化。
3、能正确地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认识简单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能计算他们的表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读懂简单的统计图;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
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
四、复习课时安排
1、数与运算:3课时。
(1)、分数乘除法及其混合运算。
(2)、分数乘除应用题。
(3)、百分数应用题。
2、空间与图形:2课时。
(1)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以及表面积的计。
(2)长(正)方体体积单位及其单位换算,体积、容积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同伴的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简便运算及解决问题等方面容易出错,可能由于粗心或计算能力比较差,经常出错。另外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也不是很熟练,再者有一部分学生浮躁、懒散、不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都是复习过程中值得引起注意的地方。
三、复习时间 :
第16周~第19周
四、复习形式:
基础复习、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五、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
1、图形的变换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粉刷围墙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统计 打电话
7、数学广角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图表、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六、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七、具体安排 :
周次 内容
16-17 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18综合复习及检测
19查缺补漏阶段
八、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训练,对于出错多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讲评和训练。
(2)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互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5)多采取独立思考、相互协作的复习方式。给学生留有较多的自主空间,充分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通过多种复习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对各类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师生共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提高和发展。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13篇
一、复习内容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习,复习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习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习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习。(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习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习;
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习,一一攻克,加深理解;
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习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习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习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
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
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6)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方程的检验,即要重视书面检验的方法,更要重视口头检验习惯的养成,避免“假检验”,即没有通过计算,直接抄得数;
再比如分数的化简和加减,化简前是真分数但化简后成了假分数,两个大于二分之一的分数相加,结果却小于二分之一等,诸如此类的目测法应该教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查。)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14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期末两个星期的复习,把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找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知识整理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简单统计》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约数和倍数》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约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约分、能、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三、过程与方法:
1、单元过关,每单元上一节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课,做适当练习,测验一次,据测验情况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
2、综合复习,考前3—4天的模拟考,使学生适应题型,提高综合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各单元复习目标与措施:
(一)复习目标:
1、生活中的负数:结合气温认识负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简单事物,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负数。知道整数。
2、方向与路线:通过看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稍复杂的线路图。
3、方程:认识等式与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并能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分数乘法除法: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简单分数乘除法问题,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认识倒数。
5、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6、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时让学生体会长它们的特征,认识多种展开图,并能灵活的应用。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材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复习措施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提纲挈领式的队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多做综合训练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用作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注重对个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
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5、口算练习常抓不懈,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三、时间具体安排:
6月1日至24日:分单元复习并检测(检测以白皮试卷为主)
6月25日至30日:按知识领域分块复习并检测
7月3日至期末考试:综合复习并检测(以少年智力开发报为主)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