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化学实验试题汇编6篇

2023化学实验试题汇编6篇

时间:2023-06-18 10:36:03 来源:网友投稿

化学实验试题第1篇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试题汇编6篇,供大家参考。

化学实验试题汇编6篇

化学实验试题 第1篇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XX、XX、XX,使用的主要仪器有XX、XX、XX、XX、XX、XX、XX、XX、XX、XX。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XX。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XX。

附2:课堂练习二

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XX,继续蒸发就会有XX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XX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XX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XXXX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XXXX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溶解、过滤蒸、发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药匙、量筒、天平、砝码、蒸发皿、酒精灯

2.碳酸钙

3.3 2 1

4.饱和晶体蒸发溶剂

5.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6.饱和

附4:随堂检测

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XXXX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XXXX的方法。

2.采用XX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

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B.食盐和硝酸钾

C.氯化钠和氯化钾

D.铜粉和铁粉

化学实验试题 第2篇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

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我是铯,金黄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

我是汞,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

我是铀,浓缩后,造原子弹我最牛;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化学实验试题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4.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1.化学实验的安全

一、实验操作规程

(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1.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坐,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2.实验课前,学生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3.学生实验前要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所用仪器、药品的性能,弄清实验步骤;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4.要节约水电和化学药品,爱护仪器设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拿走公物要按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并记录在册。

5.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整理和清洗仪器,并放回原处;打扫实验室并关好水、电、门、窗,经老师或实验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二)了解安全措施

1、剧毒药品要单独专柜保存。

2、实验中主要做到五防:a.防爆炸;b.防暴沸;c.防失火;d.防中毒; e.防倒吸。

其具体操作如下:

①点燃可燃气体H2、CO、CH4、C2H2、C2H4等之前先检验纯度,防止不纯气体点燃爆炸。

②H2还原CuO和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CuO或Fe2O3之前应先通入H2或CO,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H2或CO与装置的空气混合受热爆炸。

③制备有毒的Cl2、CO、SO2、H2S、NO、NO2等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④若加热方法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收集气体时,先将导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

⑤一些特殊实验,还需加装安全瓶。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试剂应有专人妥善存放。废水、废液应妥善处理。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酸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水冲洗,若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并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较多有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大量酸洒到桌上,可加适量NaHCO3中和,然后水洗。大量碱洒到桌上,可加适量稀醋酸中和,然后水洗。

(3)液溴、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用酒精擦洗。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几点要注意: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向酒精精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酒精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5)金属钠、钾、镁起火,用沙子盖灭或湿布盖灭。

(6)一般的割伤处理:应保持伤口干净,伤口内有异物应立即取出,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药物或消炎粉。不要用手触摸伤口或用水冲洗伤口。

(7)温度计水银球碰破,可用硫磺粉覆盖吸收。

(8)误服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可喝豆浆、牛奶或鸡蛋清解毒,再服用泻药MgSO4等。

(9)制备有毒气体(例如Cl2等)可在通风橱中进行。

化学实验试题 第4篇

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内容: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的测定

实验器材: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主要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教学重点、难点:空气的成分测定

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清晰的看清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简单易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主要教学策略:产生式教学策略

实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熄灭。)

2、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3、讲述: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份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中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

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③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烧光了,为什么?(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 ④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

(10)实验2: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1)讲述: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实验步骤是:

①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子上。

②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4)讨论:

①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②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 ③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他们各有什么性质?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在支持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

(1)讲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叫氮气,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是不同的。

(2)观察:看课本中的空气成分比例图。

(3)讲解: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关于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的知识。提问:

(1)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2)支持燃烧的是什气体?

说明

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学生小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本实验与书上的演示实验不同,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化学实验试题 第5篇

一、填空:(20分)

1、以HCl标准液滴定工业纯碱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是_________________。

2、体积比为1∶1的HCl其摩尔浓度为_____  _________。

3、移液管移取溶液时,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应用____ ____堵住管口。

4、滴定完毕进行读数时,应将_____________,视线应于________________。

5、标定EDTA深液时,若控制pH=5,常选用_______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若控制pH=10,常选用___  _____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6、测定胆矾中铜含量时,用Na2S2O3滴定至浅黄色才加入淀粉的原因是__  ____,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入NH4SCN的作用是 。

7、以NaOH标准溶液滴定HAc溶液,选择_______指示剂;
称取KHC8H4O4基准物质标定0.1mol/L NaOH溶液,选择_____________指示剂。

8、在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铁含量实验中,邻二氮菲是___ _____,盐酸羟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醋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9、以KlO3为基准标定Na2S2O3溶液选择____  _____指示剂,由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色即为终点;
以Na2C2O4为基准标定KMnO4溶液以____ _____为指示剂,由____  ___色变为________色即为终点。

二、简答:(80分)

1、在高锰酸钾法测定水的化学耗氧量实验中,如何用0.2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配制0.02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所用器皿)(10分)

2、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如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0分)

(1)标定NaOH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邻苯二甲酸;

(2)Na2B4O7·10H2O作为基准物质用来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有人将其置于燥器中保存;

(3)称取KlO3标定Na2S2O3浓度时,KlO3洒在天平盘上未发觉;

(4)用上述Na2S2O3测定铜合金;

(5)以KlO3为基准物质,用碘量法标定Na2S2O3时,滴定速度过快,在滴定结束后,立即读取滴定管读数。

3、用草酸钠标定KMnO4溶液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多少?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开始滴入的KMnO4紫色消失缓慢,后来却消失加快?写出该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5分)

4、举例说明什么是络合滴定中的“置换滴定法”。(15分)

5、简述如何用酸碱滴定法判断试样是由NaOH—Na2CO3或Na2CO3—NaHCO3组成的?(20分)

答案:

一、填空:(20分)

1、偏高。2、6mol.l。3、右手食指。4、应将滴定管取下,让其自然下垂;
视线应与凹面平行。5、二甲酚橙;
若控制pH=10,铬黑T。6、避免吸附影响颜色的观察;
让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释放出被吸附的碘,使反应更完全。7、酚酞;
酚酞。8、显色剂;
作还原剂;
调节溶液的PH值。9、淀粉;
蓝;
无;

KMnO4;
,无;
浅红。

二、简答:(80分)

1、用量筒量取0.2mol/l高锰酸钾溶液,到入棕色试剂瓶,并用量筒量取去离子水稀释到所需体积摇匀,进行标定即可。

2、(1)偏低;
(2)偏低;
(3)偏高;
(4)偏高;
(5)偏高。

3、适宜的温度范围75-85℃为多少?;过高引起草酸分解,过低反应速度慢;这是自催化反应,产物Mn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使反应加速。;

16H+2KMnO4+5C2O42-==2Mn2++10CO2+8H2O ++2-1

4、如: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Zn返滴过量的EDTA后加入过量的NH4F,发生如下反应 AlY+6F+2H== AlF--2++H2Y  释放出与Al物质量相等的H2Y,再用Zn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2-3+2-2+

的EDTA而得铝的含量。5、简述如何用酸碱滴定法判断试样是由NaOH—Na2CO3或Na2CO3—NaHCO3组成的?(20分)

答:准确移取一定体积试样,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 无色既为终点,记下此时消耗的HCL体积V1,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同上的标准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既为终点,记下此时的体积为V2,根据V1和V2判断组成。若V1> V2,则试样由NaOH----Na2CO3组成。

化学实验试题 第6篇

判断题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

问答题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 :(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标准溶液滴定。

答:1)分析天平,100ml容量瓶。

 2)25ml移液管,50ml碱式滴定管。

4.有一碱液,可能含有NaOH、Na2CO3或NaHCO3,也可能是其中两者的混合物。今用盐酸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为V1;
当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又消耗HCl体积为V2,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15分)

(1)V1=0;
(2)V2=0;
(3)V1>V2;
(4)V1<V2;
(5)V1=V2。

答:(1)V1=0:存在NaHCO3(2)V2=0:存在NaOH

(3)V1>V2:存在NaOH和Na2CO3(4)V1<V2存在Na2CO3和NaHCO3

(5)V1=V2  存在Na2CO3

推荐访问: 汇编 试题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试题汇编6篇 化学实验试题(汇编6篇) 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