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散文第1篇斜阳归隐,夜降临。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不约而同地闪耀着刺目的灯光,与其他灯光辉映,与穹宇繁星辉映,自然,也与我窗前的这轮明月相交。多少次了,我听着汽车的轰鸣,期盼在那月色交融的天空去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散文14篇,供大家参考。
故乡散文 第1篇
斜阳归隐,夜降临。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不约而同地闪耀着刺目的灯光,与其他灯光辉映,与穹宇繁星辉映,自然,也与我窗前的这轮明月相交。
多少次了,我听着汽车的轰鸣,期盼在那月色交融的天空去寻找一处可以栖息心灵的港湾,可事与愿违,希望的幻灭早已使我麻木。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没几颗星的天空,惨白的月轮,以及一颗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心。
于是,我不看了,也不再寻找了。
蓦然想起了小时候的月,那月啊,在故乡院落里的果树上升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升起,在爷爷的额头上升起。那时候的月,清亮,洁白,在一圈圈的月晕中显得幽幽静美。夜阑人静时,周天星光璀璨,与月轮交相辉映,撒落了一地的银光。抬头仰望那美丽故乡的星河,如梦幻般给予我一丝恬静与惬意,让我深深地着迷于这深邃的星河。
我伴着爷爷讲的故事成长,他那娓娓动听的声音,让我对故事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在这些故事中,他给我讲的最多的是陈胜起义的故事,每当讲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他总是慷慨激扬,一脸希冀地望着我,那久经岁月镌刻的皱纹,似乎显得格外严肃,但又亲切。那样的眼神,深刻地铭记在了我的内心。
讲故事时,爷爷总是容光焕发,我听得也是一脸神往,格外开心。月光轻抚我的脸颊,照在童真的小脸上。那时候,我感觉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这样安静祥和、无忧无虑的,在这恬静安谧的月夜中我展开了天马行空般的幻想。
那轮故乡的明月,却不知怎的,伴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暗淡。星光垂落,却再也唤不起我心中的那份纯真。多少年了,故乡的那种月明风清的夜晚再也没有出现。或许,当院落里的果树被砍伐后,故乡的月,再也无从升起了吧。
故乡散文 第2篇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跟着大人去赶集。早早地起床,大人准备好盛东西的口袋,准备好几张毛票子,就拉着我去赶集了。路上碰到已经赶集回来的人,大人们就站着打着招呼,若买到什么好种子之类的,大家就一起摊在手掌里东瞧瞧西看看,然后急急地赶去人家说的那卖家的位置,去晚了可能就买不上了。
翻过几座大山,拐几个弯就到了集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好像从静静的小溪里一下子被冲到了大河里,而且里面挤挤挨挨地都是张嘴吵的大蛤蟆。我那时个子小小的,只到大人的大腿根儿,满眼都是腿,密密地不透风,所以只能紧紧地拽着大人的衣服,在人缝里钻啊钻。大人总是在赶集的时候来买酱油和醋,有时会用找回的一毛钱给我换几颗糖果,嘿,美极了,尽管那叫做“梨膏”的东西总是粘粘地沾着一层糖纸,尽管有时糖少人多,大人会先咬开再分我一半,在嘴里吸溜起来,还是觉得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嘴里含着它都想直接跳起来。
来这集上的都是我们村的人,再远的临村的也不会超过五里远,大家的交易也只比比物物交换高级一点儿,除了用钱买卖,也有时会拿自家的黄豆直接换人家的绿豆,各有所需。牲口的买卖是大事,所以在某个角落里,那些老爷们儿都表情严肃,抽着烟卷,站着,蹲着,认真仔细地查验着要买的驴、羊、牛,拉着遛遛,然后沉默一会儿,彼此拉着价格的锯。通常来买牲口的都不是自己来,一定要找几个知己的懂行的,帮着看看,要是走了眼买了有病的或者是上了年纪的牲口,真是熬心的事,因为买牲口的花费可不小。所以,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太阳暖暖地照着,牲口们懒洋洋地站着,无辜的大眼睛忽闪,男人们穿着一身黑乎乎不分年纪的衣着,蒙着白毛巾,在烟雾中静静地思考,决定着人生的大事件。
故乡散文 第3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还记得故乡的月。
傍晚,我们几个孩子总爱爬到房顶,看那美丽的星空。一个月牙儿孤零零的挂在天空的幕布上,无数的小星星靠在月牙儿的旁边,星星们一闪一闪活像一个个霓虹灯,我们在房顶上讨论着什么是北斗七星,一个人喊着:看,那有北斗七星!另一个也喊:那也有!那时的星星很多,难怪我们分不清,可现在一个星星在城市里已经很奢华了,但月牙儿却怎么也不会消失,它就像一面镜子,总会让我看到故乡的一切,怀念那时的生活,果然月还是故乡的明还是故乡的美。
故乡的河,是我的第二位母亲。她给了我甜美的乳汁,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成了今天的翩翩少年郎,那时,我在她的怀抱中,我任意的撒泼,她也从不生气,如果能看到她的表情,或许她就是那么的微微一笑,她永远不会发火,只会和蔼的为我们这些孩子提供乳汁,让我们慢慢长大。现在,我也不能陪着我的母亲,您了,我将远去,离开这儿去别的地方,珍重,我的母亲。
溪河畔,是我住了十多年的院子,它饱经风霜仍没有倒下,这儿的一切都未曾变过,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我都无比熟悉,每天都被清晨的鸟儿叫醒,这对我来说是一件烦闷的事,可是,以后的我或许再也听不到这样美妙的声音了。门前的枣树,你还好吗?记得我有记忆时你就一直在门口了,同样饱经风霜的你,还好吗,我要走了,到一个远方,你看,你身上的枝丫又要开花了,开花便意味着要结果了,以后再也吃不到这样美味的枣子了,也不能爬树摘最上面的果实了,你好好保重,我要走了。
一望无际的稻田啊,我走了,再也看不见你金色的沙浪了,你也将会听不到那最快乐的声音了,再见。
再见,故乡,不知道再次见面时何时了,但离别意味着下次的重逢,珍重。
故乡散文 第4篇
几回在我睡梦的深处都会恍惚的浮现出那条缓缓流淌着的河流,两岸的青草碧柳在蓝天白云下随着微风的轻拂在河面上婀娜的摇摆着,那微波荡漾的粼光也闪烁着河水的晶莹。不远处有三三两两停靠在岸边的几只渔家小船,还有那一拱横跨于河面之上的石桥--这便是我记忆中故乡的河。
身为他乡之客也有些年头了,总想着为那条美丽的河流写点什么,可每每刚欲提笔却又怕自己笔尖的墨水沾染了这河水原本的清澈。不写点什么吧,这心里总觉的空落,像是少了什么似的。我知道即便自己写出的文字算的上是‘字字珠玑’也不能尽善尽美的把那条河流的婉转,柔情,悠扬……都给明确的表达出来。
飞逝的青春年华如蜉蝣,如蜓蛾的光阴一样短暂。深夜的寂静,月白的朦胧,我记忆中的河流在涓一涓流淌。我很乐意的回味着自己那些无尘净洁的青春年华……
关于这条河,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每逢仲夏时候与玩伴们一起游泳一起钓鱼的青春往事了。先说游泳吧!在这里我毫不夸大其词的说:我的水性很好。这么说,也许你会听的更明确些;我可以在水下两米深的位置憋口一气向前潜十多米远,有的时候还会更远些。
如此这样一个夏天过去,我浑身上下晒的是又黑又滑。说起钓鱼我是最耐不住性子的;穿上饵料的鱼钩扔到水中不到几分钟,见浮在水面上的浮漂没有动静便提起鱼杆在水中搅动起来,有的时候觉的不解气还拿一些土块和石头朝其扔去。所以我钓鱼总是带着比别人多上好几倍的饵料去,回来的时候总是两手空空。每当想到这些趣味的往事时,我的脸上总会露出青春的微笑。
时值杏月,正是山花烂漫的时节。闲暇时也经常去公园的池塘边走动,看着那些杨柳柔顺的枝条在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我这游子的心也远系着故乡小河里的微波。最甘甜莫过于故乡的水,最难忘也莫过于故乡情。
云彩把蔚蓝的天空留在了河水里,我把青春的回忆留在了波动着的粼光里。是眷恋,还是思念……我想应该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故乡散文 第5篇
乡村是一幅古老的油画,她有着凄美而又厚重的色彩。乡村的炊烟,也总在叙说着一种田园劳碌的生活诗意。每当我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围着灶台忙碌的身影;
我想起炊烟,就会想到农家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作情景;
而当我凝视着炊烟袅袅的模样,就会感觉这炊烟一如它的主人,是如此的淳朴和那么不被人再意。
我印记中的老家是个山青水秀,炊烟袅袅的乡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遐尔闻名。这个镶嵌在赣中中部,地处丘岭带上的江南村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她只是一个带圈的小点。绵延的赣江穿过她的腹地,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提供着繁衍与生息。老家曾是个享誉“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家园,也是个“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境内聚居,也是庐陵文化发源地之一。
生活在这个“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地方,水稻是村民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生活来源,一年种植二季。几千年来,人们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作模式,祖祖辈辈过着那种人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生活。农耕文明的沿袭,赋予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保持着一种传统的生活习性,形成了一种乡村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风情。炊烟,便是我见过的最美生活景致,是那农家厚重生活的远意。
故乡的炊烟,唤醒有我许多的温馨记忆,蕴藏有我对过去的许多美好怀念。我喜欢家乡的炊烟,喜欢它那袅袅升起的模样,像云彩一样的飘逸绚丽;
喜欢青砖黛瓦的村庄在炊烟的映衬下,呈现出的那种古朴、恬静、优美的朦胧田园生活气息;
喜欢那种日暮乡关的岁月,庄稼人那种以土地为情的粗犷、简洁、简朴、知足的生活守望。
在那种江风剪衣的乡村生活里,我记忆中的故乡,这种曾经熟悉的袅袅炊烟,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从我的眼里消失了。这种世上最为轻灵的东西,它是农家柴草灶火化成的精灵,是村庄生活的灵性和呼吸。乡村的炊烟不但意味着乡村田园牧歌悠闲式的生活状态,更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寄予丰富情感的精神家园,炊烟也同样承载着千千万万当代国人的美好温馨记忆。
故乡的炊烟,它在每个早晨中午黄昏升起,唤醒着一片土地的生机,书写着乡村人的辛勤。当袅袅的炊烟从农家的房顶冒出,股股的烟柱被风拉扯成缕缕丝丝的样子时,你会感到,这舞动的炊烟像是漫妙的精灵,仿佛它总在与悠悠的白云进行着深情地对话,在尾尾地述说着农家生活的那种艰辛和不易。
故乡的炊烟,谱写着一曲乡村生活的`和美旋律,描画着一幅凝重悠远的田园画景,辉映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诗意。乡村的炊烟,让我想起了心中的那个小村庄,似乎自己已闻到了她那空气里散发着的泥土和稻禾的气味,闻到了那缕缕炊烟里伴着的淡淡草木灰香气,还有那清香田野中醉人的熟悉气息。仿佛那个童年里的自己,置身在山水之间,荡漾在墨绿的田野深处,心滚向无边的天际,那吆喝老牛的声音惊飞了枝头的鸟儿,调皮的嬉戏吓停了蛙鸣,土地、庄稼、人,亲切得舒遍全心。闪烁的星空下,朦胧的月光里,那追逐戏耍的脚步是那么轻盈,母亲唤归的声是那么悠长而又亲切得似百灵鸟一样动听。
故乡的炊烟,永远是我心中的一种乡情乡意,是我童年里的一首梦谣。炊烟它不但深深烙着家乡饮食文化的韵味,浓缩着农家人的生活远意,而且凝聚着农家族丁烟火的旺盛,记录着人们依附着土地生息的进程。
故乡的炊烟,它幻化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一种灶具,这种灶台是农家人生活中必备的工具。灶台一般依墙而建,以长方形结构而见多,多数采用砖石和土坯混合砌成。在它长约2米,宽1.5米的结构里,灶台设有前灶膛和后灶膛两个部位。前灶膛上置有一口硕大的生铁锅,灶的后膛则配有一口温水的小铁锅,灶的高度一般在80公分左右,在不靠墙的外则矗直面中部还巧妙的设有一个凹槽,是用来作烘干湿鞋而特意设计的,而后膛的出处那沿墙砌成的小方形圆柱就是那排烟的烟筒,那些缕缕的炊烟就是自那里冒出来的。
只是,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延伸,村民从过去的“集体经济”束缚中彻底地解放了出来,乡村这时开始了包产到户,新的农村经济体制彻底颠覆了传统耕作模式,乡村人终于走向了一条通往自由生活的阳光大道,走向了一条勤劳致富的希望之路。
这种解放生产力的举措,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能,激活了他们被长久禁锢的原始动力,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脚下的这片深情的土地,寄情于山水田地。当苦涩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后,乡村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在与时代同步。
这时,他们已然意识到生态环境是自身赖以生存的立足之地,从前那种以砍伐树木为燃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到了自身的生存。这时,一种改变传统生活观念的“封山禁林”运动就应势而行。那种以烧柴禾为主,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生活灶具,逐步被沼气、石油液化气代替,成为了一种过去生活的印记。“炊烟”也就此慢慢地告别了农家,消失在了曾经的田野、村庄上空。
如今,我还依稀记得,在夕阳晚照,落日染醉青山,田间泛出藻香时,炊烟它如轻纱薄雾一般,飘过竹林,飘过田野,飘过河流,飘过村庄的情景。而每个黄昏,耳旁响起的是母亲那拖音的唤归声,这声音,它伴随着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既是多年以后,我人身在异乡,也会想起那响在日暮乡关的声音,和那双望穿霭雾氤氲,痴痴守候儿女归程的眼睛。而炊烟,它早已在我的心中成了联系故乡的纽带,成了我心中一幅农家悠闲与繁忙生活的画卷,一种乡愁的印记。
虽然这些曾经熟悉的炊烟已成为了我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而我现在也难以看到它多姿多情的熟悉身影,但我已自岁月的流逝里,生活的转换中,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开启和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以及家乡面貌的巨变。因为往日的乡村已踏上了一条“小康”之路,村民们已彻底摆脱了那种传统农耕模式。老家的村民如今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经济卫生,方便的燃气、电气,过上更健康卫生的居家生活。既是我每次回到老家,不能重温过去那种袅袅炊烟的情景,然我依然自乡村生活的流彩里感受到这个没有炊烟的村庄还是那么亲切与美,还是那么温馨如昨。
是的,现在的乡村被边缘化了,曾经的简约、厚重、淳朴生活气息不见了,梦里的老家也没了曾经的熟悉。可远离村庄后的我,心中依然驻守着一个乡村,那里仍有个我心灵明朗的小屋,有个依浮云为邻、依山风为伴、依田地为情的村庄,有个抛却一切世间纷扰的清悠静地。炊烟仍然是我对家乡的永恒怀念,一种对过去生活过往的留连,一种根的惦记。那故乡炊烟的模样仍会时时地在我心中袅袅升起,而且依然是那么的亲切、温馨和迷人。
故乡散文 第6篇
当我还是孩子时,就早早的离开了你——我美丽的故乡。我不会忘记,是你这块风水宝地养育了我。
还记的儿时,在那乡间的田埂小路上,与同伴们尽情的嬉戏、玩耍,白云慢悠悠地飘,水里的鱼儿欢快的翻腾,蒲公英在身边快乐的舞蹈,风将我的故事告诉小草,天使在云端微笑
还记的儿时,阳春三月,菜子湖边,芦苇茂盛、葱茏稠密,百鸟啁啾,春意盎然,花如雪飘。沙沙似细雨或暴风骤尘,登射蛟台展望,风味独特,令人醉之
还记的儿时,莲花湖畔,垂柳千条,万花簇拥,树木葱茏,水清日丽,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我坐在那儿,欣赏这绝美之景,不由的想起诗人吴朝晴之作:轻桡一击千层浪,倒影流光巧化妆。新柳四围荷出水,升平尤记古兵场。
而如今,我以多少年没看见过您,我的故乡,现在,你又有了何等的变化。
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崛起,一个个工业园林的兴建,枞阳已由昔日的偏僻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县城。招商引资之风也迅速袭来:金百超市、五福陵园、水产冷冻厂、太阳能设备厂等等。都为枞阳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平坦的大道这一切的一切,都代替了过去的贫穷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均GDP的不断攀升——这已不是昔日的枞阳了,它展现的是一番全新的面貌。
我,身在他乡,可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故乡。我为故乡的每一点进步而备感自豪与骄傲。故乡,请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的,弥补我多年的乡愁,献出我微薄的一份力量,一定!
故乡散文 第7篇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2017年夏天,毛不易凭借一首《消愁》红遍了大江南北。很多个不眠的夜晚,听着这首歌时,我都在想,故乡与他乡,到底是怎样的两种存在呢?
旅行是一种奢侈消费,家境一般的人大都工作了才会去旅行,而我这种等不到几年后的人,就只好穷游了。青年时代搭乘夜班车,往往无关情怀,而是为了省钱省时间。在被绿皮车载着从故乡去往他乡、或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的时候,我的耳机里放的都是陈粒的《历历万乡》,直到这时,如烟的温情才渐渐升腾起来。
和室友一起去面试兼职,回来的路上飘起了小雨,秋风很凉。公车拐了个弯,长长的一列路灯便映入眼帘,这昏黄的光,和浉河上关桥的灯光,和细雪中信高的灯光,是多么相似啊。
故乡是座小城,生活节奏缓慢而安逸。浉河流水穿城而过,静默地流,岁岁皆是如此,这河水里有我的一封心事。正如几年前一个公众号上所写:“等我们老了,早上在茗阳阁看太阳,去西亚超市买水果。午后读一本书,拄着拐杖敲夕阳。晚上在小南门喝酒,直到月色和露水清凉。”故乡适合养老。
于是,在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就走向了北上广。上海这座城市,繁华,耀眼,却也容易让人疲惫。尚在读书的我,也许对这种感受还不是很深切,但我曾亲眼看到春寒料峭的外滩,一个衣衫单薄的男人靠着花坛沉沉睡去;
看到清早六点多的徐家汇地铁站,已经满是匆匆的行人。我不得不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审视它:这里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也可能是读懂生活的起点。
年轻的心总是容易受远方的诱惑。在步入大学后的一年多里,我零零散散地走过几个地方。看过姑苏的烟雨,划过西湖的春水, 坐过嘉陵江的游船与长江的索道,吃过云南的火腿和洋芋粑粑……我沉醉于秦淮河畔的纸醉金迷,也震撼于扬州三把刀的匠人精神,感慨于四川盆地的蜀道之难,也折服于北固楼下的如画江山……
异乡给人的感觉,陌生而新奇,你听不懂那里的方言,也读不懂那里的悲欢,你只是个短暂的过客,为一个个别人的故事唏嘘喟叹。夜晚躺在旅社的床上,你想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这些事和人会怎样改变你。在进入梦乡之前,有那么一段时间你心中是涌起了很多感受的,会有一点孤身一人的落寞,也有对未知的期许与等待,或许还会有结交了新朋友的喜悦……这种微妙而动人心弦的感受属于异乡。
故乡则不同。推开家门的那一瞬间,你心里满满的都是归属感与安全感。你可以不用化妆就上街买菜;
可以到邻居亲戚家串门蹭饭;
可以穿着凉拖到河边散步,看阿姨们跳不怎么漂亮的广场舞;
也可以扔掉手机电脑相机,搬一只椅凳坐在门口一边跟爸妈唠家常一边看夕阳沉入山坳。不知不觉月亮就升起来了,你暗自奇怪,那月亮好像比任何时候都要亮。
未来我还会去更多地方,把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收入眼底,去遇见大千世界所有微尘,体验无数种快意人生。但唯一能存在于心底的,永远只有那个不惊艳、不繁华、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原小城。在那片天空下,有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欢愉,爱情的甜蜜与苦涩,那是无数个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故乡散文 第8篇
表哥真是个孝子。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回老家看望父母。
推开小院子的黑色大门。高粱黍刚刚从地里恢复过来,它的种子已经被打碎,整齐地晾在窗户下面的空地上。在院子的中央,几株茄子开着淡紫色的花,两三只蜜蜂快乐地围着小白韭菜花飞来飞去,山楂树上挂着的水果使嘴角湿润,戴着草帽,而穿着白色和旧衣服的稻草人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只麻雀站在屋檐的一角,警惕地看着。当帷幕拉开的时候,依然是万承玖简单而平静的微笑。然而,我的阿姨很想说几句话。我想起了赵成版本中温暖的心。当地口音的“语言疗法”是汹涌而热烈的。
万成叔叔说秋天过后,土地不再种植,将租给别人种植草药。当他说话时,他没有放弃。他脸上的皱纹掩盖了岁月的积累。我和表哥想去散步。落叶之后,老皂荚树的树冠有些荒凉,皂荚树挂在树枝上,摇摆着,互相碰撞着。穿过旧院子的木棚,柴火被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我已经看着成熟的万承久叔叔从夕阳的余辉中一步一步从沙滩上回来。
海滩山脊上的斜坡已经坍塌,不得不绕道穿过沟渠。瓦窑头北部有一个传统的墓地。现在养猪的恶臭充斥着坟墓。高灌溉渠已经消失,只留下记忆中快乐的水流之歌。双根一家的窑洞被打破并倒塌了。窑洞里卤水的味道让曾醉成了一个孩子。
在西边,主干道干涸了,高高的草摇摆着。我不知道。第二队看不到尼姑庵和菜园的私人地块,分散在地里的工人彼此不认识。他们的眼睛是如此遥远和陌生。许多田地荒芜了,或者种了树,种下的玉米叶子被太阳晒得卷曲了。在童年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到处都是泥土的气息。我和表哥沉默了。农村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出去工作,只留下老人、弱者、病人、妇女和儿童。农村的荒凉使人们感到孤独和寒冷。
我顺手摘了一颗酸枣,送到门口。有些是酸的,有些是涩的。初秋的风已经失去了童年的味道,只能在漫长的记忆中静静地寻找。
故乡散文 第9篇
我的家乡巴中,也许没有北京的日新月异、上海的纸醉金迷、也没有小乡村的层林叠翠、小桥流水,更没有别具一格的异域风情、姿态万千,但是我爱我的故乡,更爱我故乡的云。
当落叶逐渐扑入大地的怀抱,这预示着秋即将来到,小麦的脑袋愈来愈低垂,这说明丰收就在眼前。大豆摇响了金色的铜铃,高粱涨红了火红的脸庞。田野里、小路边,堆满了收割完的稻谷,一箩箩、一筐筐,这是胜利的果实,农民伯伯们笑着将它们背回家里。您瞧,阳光下,麦穗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那夏日炎炎中浇灌的汗水,在此刻不停地闪耀,慢慢地消失在了成片的金色中,随着丰收之季的到来,农民伯伯的饭食也有所改变,不说鸡鸭鱼肉,单是那香味四溢的小麦做成的小米粥,就够大快朵颐的。缕缕炊烟升上天空,欢笑声、碰杯声不断从一栋栋房屋传出,似一曲欢乐的丰收交响曲。
城里乡下仿佛有着各不相同的庆祝法,也有着各自的秋韵。若农民伯伯的笑是属于孩子们,大人、乡下的秋、那堆积成小山的枫叶和黄得透心的银杏则是城市唯一感受到秋的地方。看,那一只只红蝴蝶与黄蝴蝶,不停地从树上飘落,在半空中翩翩起舞,迟迟不肯投入大地的怀抱,急的倒不是它们,而是树底下那个个“皮猴子”,蝴蝶“东躲西藏”,“皮猴子”东蹦西蹿,好不快活。这时,树干妈妈和慈祥的老人就怜爱地在一旁看着这群“孩子们”打闹嬉笑,从不制止。一会儿帮他们拂拂脸上的灰,一会帮他们檫檫背上的汗,这一和谐的景色则被我留于相机,成为永恒的秋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故乡的秋胜过俗世繁华,更胜过四季万千。
故乡散文 第10篇
每到秋天,天空里的冷风夹杂着绵绵细雨迎面飘来,给人的感觉十分不爽,叫人心神不宁,有一种寻找避风港的感觉——有了回家、回老家的想法。
我的老家是一个还算美丽的小山村,在我的记忆里到处显露出季节的气息,春天耕种,夏季除草,秋天收获,冬天是乡亲们比较休闲的季节,男人们除修整田地外,平时打打牌,玩玩麻将,女人缝补衣裳、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聊,孩子们盼望着那个年早点来到,放几个鞭炮,吃上几个限量供应的糖块儿。如今老家只剩下了本家族叔伯辈分的几家人守候那最后的家园——山川、河流及田野。
老家的村口有一条河,离河不远处有几座不大不小的山,每当我站在窗边,看见那明月当空,银色的月光洒在树上,倒映在河水中的时候,仿佛那月光是一床用纱做成的被子,披在我的身上,进而回忆起了儿时的自己,那时还是个少年,到了这个季节的星期天或放学后,和同学伙伴上山采榛子、摘野果、捡蘑菇,趁着夜色降临前背着满框的山货蹦着跳着往家赶……一阵微凉的凉风迎面而来,我的些许睡意也被这凉风带走,我缓缓睁开惺忪的睡眼,看见窗外就像,白天一般,已经是中秋了。
这时我想起了一首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还小不能将这诗中的意境读懂,就是觉得它朗朗上口,很美,我望着天空念起了这首诗,天空中没有一片云,只有一轮孤月和无数闪烁的繁星,此时万般寂静,灯火已灭,时间像是被冻结,月亮闪烁着青色的光,就像是在梦里,没有了尘世的喧嚣,犹入仙境。现在想来真希望那个梦永远不要醒来,河水静静的流,风儿轻轻的吹,月光慢慢的洒,一切安好,宁静释然。
看着那还算晶莹的河水,让我又想起了儿时的玩伴,曾经我们都是无知的少年,夏天的傍晚,在这河边总能发现我们的身影。我们在河中抓鱼,脱光了衣服游泳,即使有女孩子在身边也无所顾忌。总要等到父母来找才会恋恋不舍的回去。东流逝水,落叶纷纷,往日的玩伴早已各奔东西,走向了不同的路途,即便日后相遇,也成了彼此的路人,不相识,不回首。
儿时的想法太天真,记得有一次站在西大山上,望着沈阳方向,梦想着诺大的沈阳城能修建到山下,把我们城乡连成一片,再也不用羡慕住在城里的亲属们,现在的沈阳城虽然没有扩大到山脚下,自己也变成了城里人,却没有了优越感,倒是羡慕起了还在故乡住的家乡人。
记得每到中秋的夜晚,总会有几家族人围坐在庭院里的石桌边,喝着茶,吃着糕点,闻着花香,凉风轻抚,带着一点点香味,定格了那个时间。如若还能回到从前,一定要再回到这个时刻,让这一切成为永恒。
如今又站在窗边,窗外是相同的季节,却再也看不到过去的景致。究其原因,在城市里待得太久,总觉得沾染了世俗的尘埃,若能回归到自然,是否还能找回初心。大概是因为尘世种种蒙住了自己的心,遮住了自己的眼,原本纯净如水的心灵也随着流水慢慢的变得模糊,只能埋藏在岁月的一隅。一回头就再也回不去,一转身就注定了要失去,我们只顾埋头前行,却忘记了曾经美好的过往。行走在灯火阑珊的街道,我们迷失了方向,虽然地图就在我们的手里,只是我们已经不能自己。
故乡是其实一直埋藏在我的心里,那些熟悉的人在记忆中慢慢变老,熟悉的事渐渐远去,逝去的青春再也回不去,回不去。
故乡散文 第11篇
穿过城市的喧哗与热闹,透过田野的安宁与寂静。一条小河在静静地流淌着。也许,它那娴静的名字,早已被人遗忘。但它那秀丽的模样,却是人永远铭记。
清晨,小河像刚刚睡醒似的,眨着水波粼粼的眼睛。整个河面绿得如翠,亮的如玉。淡淡的白雾弥漫在河面上。从桥上俯望,只能依稀看见小河那迷茫的身姿。河四周,只有几棵小树陪伴着它。些许的宁静,让它多了些让人沉醉的诗意。仿佛置身于一副画卷之中。
晌午,温暖的阳光斜斜地倾撒在河面上,水面上金荡漾。碧色的水草在河中欢快地舞蹈,扭动着身姿。微风轻轻一吹,小河的水面便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好像有人在悄悄抖动着碧绿的绸子。树叶在轻风中摇曳起来,好似一个个身着绿裙的小精灵在清风中翩翩起舞。叶儿发出的“沙沙”声,又好像在向小河倾诉衷肠。河旁的树荫下有些木椅。在人劳顿时,大人们会在椅上小憩一会儿:有时,玩累的小朋友会在木椅上闭目养神。河中架着一座拱桥。桥身的砖石早已在数年的风雨中褪去了本身的色彩。在昏昏欲睡的下午,向小河娓娓道来,它那无人知晓的故事。
傍晚,当黄昏收取最后一抹余光,整座城市沸腾起来。小河旁边的饭店里,传出浓浓的菜香,勾起了人们的食欲。只是,小河依然在静静地向前流淌,不曾停下它那忙碌的脚步。在些许星光的照射下,河水柔和地汩汩流着,像是个文静的少女,那样安详,那样轻松。只有河水撞击时,发出的“叮咚”声,让小河略显可爱。小河,仿佛就是一个舞台。河水们在舞台上演奏着--一场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剧。
故乡的小河,总是那么的静,那么的美。它把那干旱的土地滋润;把那可爱的鱼儿孕育在怀。小河在我的心中,就像是颗明珠。永远那么光芒灿烂;永远那么美丽无比。故乡的小河,在我心中永远铭记。
故乡散文 第12篇
心里的牵挂很多,最多的还是牵挂故乡。久居都市多年,都市的家牵挂的事情倒没有什么,但始终牵挂的还是故乡,还是故乡的庭院,还是故乡的弟弟——一个人生活在那里的弟弟,那个神经不正常的弟弟。
人生总是要有一些牵挂的,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一种精神支柱;
人活着的时候还有那个牵挂,有牵挂的能力和权利,还有牵挂的心思,费心也好,伤神也好,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也是人生的幸运。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你还能够肩负一定的责任,你还是有用的,你活着的分量,在一个家庭的分量。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不存在了,那也什么心也不用操了,什么也不能惦记了。人死如灯灭,退出了历史舞台,什么牵挂也没有了,你不会再牵挂别人,别人再也用不着牵挂你什么。你已经失去了这个权利,连生命的权利都没有了,你也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这才是人的悲哀,一个人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就是不幸。
还好,我还健康地活着,我还操劳着,牵挂着,证明我的存在。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吗?不是一种快乐吗?活着就是幸运,死亡就意味着不幸,特别是一个人还不到该走的年龄却走了,在还不想死的时候却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
人到了一定岁数,越来越思念故乡了,越来越牵挂故乡了,越来越牵挂自己的亲人了,特别是一直都让自己惦记操心的亲人,自己的同胞兄弟。不能说过去不操心,而现在是越来越操心了,父母在世的时候还有父母的操心,自己再操心也比不了父母,而现在父母早已不在了,自己就要多操一些心了,
去年十一月老家盖房子,我和哥哥出钱也给弟弟盖了一所房子,现在房子快盖好了,越是临近竣工的时候越是牵挂老家,天天在城里上班,天天回老家很辛苦,家里盖房子施工也没有时间天天回去,虽然盖房是大包,但总得有个人在家里盯着吧。弟弟也不管事,天天出去跑,早出晚归,盖房子好像跟他没关系似地,只有哥哥和我费心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房子不盖是不行的,不盖不批了,去年报的建房手续,由于原来挺大的院子没有多少房子,房子还是七十年代初盖的,原有房屋做了安全鉴定,属于危房,这才允许建房,否则就是违章建筑。逼上梁山,不盖房不行,没有钱借钱也要盖。房子就快盖好,就是门窗没有安装了,弟弟天天不在家里老是呆着,真是操心,家里现在连个看家的人都没有。我怎么能够不牵挂呢?
说实在的,我是个想得开的人,虽然操心但也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总是想那些操心的事情,想多了也是烦恼。操心归操心,不能天天脑子里都挂着这些东西,当然心还得操,不操不行,一点儿心不操,我也做不到,但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操心。妻子说我:家里的事你一点儿心都不操,前几年孩子考大学都是我费心,你跟一点儿事儿没有似地。其实妻子说的也是事实,我家里的事儿、孩子上学的事儿,我还真没有操过多少心,费过多少神,倒是老家的弟弟、老家的事儿让我费神费心呢。特别是老家盖房,这件事不操心是不行的,这是大事,而这样的大事只有我才能够操心,才能够办。盖房其实就是为了以后、为了孩子。土木之功不可擅动,这是人生的大事,一个人一辈子能盖几次房子,而这次盖房也是我这一辈子的大事了。过去盖房是父亲为我们盖房,我们现在盖房是为了孩子盖房。在故乡老家盖房实际上是了结自己的一份心愿:要不是心里总是放不下故乡的,把房子盖好了,那也等于人生这一辈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落在了故乡的土地上,这心里就踏踏实实多了。
故乡散文 第13篇
夕阳下,树木鍍上了一层金色,温暖如同游子回家时屋檐下的 把盏灯火。淡淡的阳光,懒散散地斜撒着,大地比往常更平静了。远望 去,一个红衣服的小女孩正沿着干涸的水渠静静地向远处走去,不远处, 那位拾柴的老人正吆喝她不要走太远。
月盈月亏,花开花落,十五年过去了。
她还和往常一样,静静地望着窗外。春去夏来,秋走冬至,又一年过去 了,窗外已飘起雪花。纯净的雪花,淘气般地落在对面红色的瓦房上,非 要把原本红色的瓦房变成天使的纯净,如同十六年前的她一样淘气。她的思绪也随着熟悉而陌生的雪花飘向故乡,夕阳下,一个红衣服的小女孩不顾爷 爷的呼唤依旧沿着水渠走下去,那年她五岁,那片夕阳是她现在梦魂牵萦 的故乡,她知道她离开那片夕阳好久了,她也有几次追寻过,但再怎么追 寻夕阳已无往日的味道。其实她也不知那是什么味道,但她却向往,向往 夕阳下爷爷爷爷温暖的手心。
小时的她每当树叶飘零时总会陪爷爷到村外的小山坡上拾柴,这似乎成了 她儿时每年必修的一段课程。清早,阳光撒在红红的瓦房上,一老一小牵 着手向村外走去,田野上,庄稼早已收割完了,空旷旷的,但阳光的明媚 总会给大地增添点什么似的,她的心窝同时也暖暖的。途中,爷爷总会有 各种各样的趣事让她乐不思蜀,她的一举一动也让老人感到欣慰。走累 了,爷爷找块大石头坐下,而她却目不转睛地盯这爷爷大大的口袋,慢腾腾地靠过去,爷爷伸伸懒腰,从那黑油油的口袋中掏出她那早已向往已久的瓜子,每次都是她笑呵呵地等待这瓜子,而爷爷却故意慢慢地掏出, 瓜子吃完了,他们又向山坡走去了。一路上她总是那样的新奇,仿佛笼 中鸟偶尔飞上渴望的蓝天。到了之后,爷爷拾柴,她到处玩耍。她喜欢沿着水渠走下去,她记得听谁说过,沿着水渠走下去,就能走到改嫁他乡的妈妈那,所以她习惯静静的走着,感受着远处妈妈的思念。一次偶然,她在不远处发 现了一棵山楂树,树上小灯笼般的山楂仿佛在向她招手,只可惜树太高, 她只能拾树边散落的山楂,她时常挽起上衣,将散落的山楂一颗颗捡到挽 起的上衣内,兴高采烈地跑到正在弯腰拾柴的爷爷旁边,将红红的小手内 那颗最大的山楂放到爷爷嘴中,爷爷先是表情一阵酸楚的样子,然后仍欣慰的笑着说:孙女长大了,能给我摘山楂。等爷爷拾完柴,她也玩得累了,一老一小又背着夕阳,向那充满炊烟的村子走去。
月盈月亏,花开花落。十几年了,她一直没想明白,那几年她是为了陪爷 爷拾柴,还是为了途中那一捧瓜子或是那棵向她招手的山楂树。
时间无情,多年前她的爷爷埋入了那座小山丘,那捧瓜子也随爷爷的消失 不见了,山丘上的那棵山楂早已不知在何年何月化成炊烟随雪花飘向天 堂。那些记忆已经过去多年了,但她不知为什么总感觉有一种东西吸引她 回到那片夕阳下。
几年前,她牵着小妹的手走上了那个山丘,夕阳下,阳光还是那样明 媚,但她感到总缺了点什么,虽然说不出缺的是什么。她那小妹天真的 望着她问:“姐姐,我们来这么冷的山丘干嘛”,小她十五岁的妹妹当然不会 懂,为什么每年她都来这儿静静的望一番。
故乡散文 第14篇
时间是个过客,匆匆从我们身边溜走。一年又一年,不同的岁月燃烧不同的激情,不同的年华感悟不同的人生。
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离开却又回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离开多年,终于又回到这片土地,一切还是那样的美好。青青的水面上朵朵莲花亭亭玉立,碧绿与粉红相映衬,显得那般和谐。偶有一两只野鸭追逐,打破这片宁静。再过一段时间,这片荷塘便有莲蓬了,犹记得当初采莲的情景,几个少年卷着裤子手拉手摘靠岸的莲蓬。刚摘下来的莲蓬中的莲子带着淡淡的甜味,只是要去除莲子中极苦的芯。如今,已许久没吃过新鲜的莲子了,不知是否扔清香宜人。
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分离却又重逢。
少年乐新知,暮年思故友。我虽非暮年,却早已开始思念曾经的好友。怀念一起走过的岁月,一起在绿水边看水中的鱼儿,一起在夜空下数天上的星星,一起在榕树下定下约定……曾经一起经历的仍然记忆犹新。回到故乡,自然要约出来聚一聚,时间在他们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大家都没什么变化。朋友聚在一起,仍然说说笑笑、谈心、嬉戏,仍然一如从前。只不知这样惬意的生活我还能享受多久。
有很多很多的情感,我们遗忘却又记起。
有一种情叫心痛。而我却遗忘了它很久,不是因为生活太快乐,而是因为生活太平淡,平淡得激不起一丝涟漪心痛便也淡忘了。而如今,即将分离,此次一别,想到不知何时能重逢,心便隐隐作痛。然而,回到这片土地,见到这些人,就算心痛一次又何妨,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到又将离开;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逢又将分离;有过很多很多的情感,我们记得又将遗忘。
推荐访问: 故乡 散文 故乡散文14篇 故乡散文(合集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