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感人防疫故事汇编14篇【优秀范文】

2023年感人防疫故事汇编14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15 17:48:02 来源:网友投稿

感人防疫故事第1篇“刘医生,谢谢您!”2月25日雷神山医院外,51岁的患者袁先生在出院时,向刘黎明(见图,资料照片)医护团队深深鞠了一躬……“除了这样,我想不到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谢意。”袁先生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人防疫故事汇编14篇,供大家参考。

感人防疫故事汇编14篇

感人防疫故事 第1篇

“刘医生,谢谢您!”2月25日雷神山医院外,51岁的患者袁先生在出院时,向刘黎明(见图,资料照片)医护团队深深鞠了一躬……“除了这样,我想不到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谢意。”袁先生说。这是雷神山医院C9病区的第一位治愈患者。从入院时高浓度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只有95%左右,到最终达到专家组评估的出院标准,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这离不开刘黎明团队的精心呵护。

2月14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刘黎明率领45人的医护团队进入雷神山医院。彼时,病区空荡,环境陌生,刘黎明放下行李,投身到病区建设中。“仓库距离病区有1公里多,几十张病床所需的棉被、床垫,我们一趟一趟地来回运。”2月19日,C9病区正式开科,接诊工作持续到晚上10点,当天收治了28例,是当时雷神山医院除ICU外收治危重病人最多的病区。

新冠病毒感染在中医属“疫病”范畴,作为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刘黎明擅长以中医疗法,根据地域特点,结合患者病情、个体差异,综合采用卫气营血、三焦六经辨证论治。1月31日,年过五旬的张先生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入院时已间接性发热咳嗽一周了,两天后肺部感染还在加重……”刘黎明说,他们迅速施以药物抗病毒等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疗法,一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出院了!”接到出院通知时,张先生还有些惊讶……

从1月24日临危受命主持发热门诊工作,到如今带队上雷神山医院,刘黎明的身份发生数次变换:从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到发热门诊主任,从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雷神山医疗队队长、雷神山医院C9病区主任。转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一份“抗击疫情,救死扶伤”的初心。

“职务多变,初心不变!”刘黎明说,他清楚地记得初次接手发热门诊时,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回家的场景。“白天是门诊前排长队的发热患者,晚上是随时出现的危重症病人。”但刘黎明一直坚信,“疫情是种磨练,随时需要随时上,胜利最终必将属于我们。”

感人防疫故事 第2篇

_,男,197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一级警督。1999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七台河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科员,新兴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茄子河公安分局副局长,20XX年8月任勃利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公安局局长至今。因工作成绩突出,_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全国打击“三电”专项行动、全省“学创”活动等多次先进个人表彰,荣膺全省公安机关刑侦技术大比武法医检验项目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_同志从小就怀揣着“警察梦”,立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他最喜欢的一段话是电影《城市之光》中邓超主演的警察的开场白:“警察就是照进这个城市的光,不管多么黑暗的角落,都改变不了本质!”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他在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余载。工作时,他与同事们风餐露宿、夙夜奉公,连熬三个通宵也不喊累;抓捕时,他冲锋在前,舍身忘死,把年龄大和新入警的战友都挡在了身后;生活中,他直爽豪迈,总感慨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这就是_,一个踏实、务实、特别真实的一个人。从警21年来,他机敏而好学、精于专业,又博采众长、全面进步,是领导眼中的得力干将,每逢案件中遇有难啃的“硬骨头”,领导就会想起_。从警至今,_主侦或参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20XX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人,打掉各类违法犯罪团伙50余个,先后参与破获了牡丹江客商被杀案、李晓光特大诈骗案、“”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和“”特大系列地下钱庄案等一系列有社会影响的大案要案。在异地出差办案,他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困难,面对繁重的任务,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他的努力和付出为案件的最终查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_正是凭借着踏实奋进的品质、扎实专业的业务功底和出众的办案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让全体中华儿女在春节的日子里黯然蒙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上正式打响。在这场全民阻击战的背后,战胜疫情的决心已经远远超出了与肺炎疫情斗争本身的意义。越是在这样多难兴邦的时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显得愈加弥足珍贵。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举国上下,共赴时艰,每逢危难时刻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的更加紧密、更为息息相关。正是在这危难之际和紧要关头,总有一群人逆向而行、奔赴战场,而_同志就是这两百万公安干警中一员。

一、主动请战、冲锋在前,带领全警筑牢钢铁长城

——战疫情,我逆行。疫情伊始,虽然尚未波及到勃利县,但是_的心始终牵挂着这座百年老县和这里生活的人们。在开完最后一次春节节前部署会议后,他和妻子二人原计划于除夕当日赶赴伊春陪老人过节,由于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他对妻子说“疫情远比想象的严峻,单位现在需要我们俩”,就这样,在抵达伊春后的第二天一家三口便立即返程。“生命重于泰山”,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众的安危永远排在首位,在_心中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在_的性格深处里,始终有一种“越是艰难越要向前”的韧劲和担当,返岗后大年初一的晚上,他立即投入到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战疫情,我请战。面对疫情,警察不退是担当、责任和使命,但勇敢逆行、冲锋在前更是信仰、忠诚和奉献。_深知公安队伍和疾控医疗队伍一样,是这场战役的“逆行者”,因此他片刻不敢犹豫、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系列部署要求,党委层面高位推进,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并号召组建“突击队”。他这样说到:“这是一支冲锋在前、直接面对生死的队伍,我是一班之长,我第一个报名!”在他的感召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182人的防控突击队迅速组建完毕:他们当中有年过五旬即将退休的老民警、有一起上阵的“父子兵”、有家有哺乳幼子的女警,还有刚入职不到一年的新警员在面对肺炎疫情时,勃利公安星夜兼程的归岗和警灯不灭的坚守,这是最勇敢的“背道而驰”,也是最美丽的“逆行而上”。

——战疫情,我前行。战役打响后,对于_来说每一天都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都不足为过。他心系全县人民群众,担心一线执勤的战友,更放心不下的是疑似人员、密切接触者和近百余人的武汉返乡人员,为此他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悬着。在高速出口、庆云村、通天林场、火车站等7处疫情防控执勤点,_的身影已经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询问一线执勤民警检查登记、用餐休息、穿衣保暖等情况,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到战友们在寒风中夙夜奋战、顶风冒雪的站岗执勤,最为心疼的人非他莫属。作为一名法医出身的老公安,他时刻不曾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在每一处执勤点都能看到他孜孜不倦、语重心长的从医学角度向大家讲解如何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如何有效防护等知识,他对同行的人说“我的兵,我心疼!看到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席、老庞和老周等坚守在岗位上,我心里面是满满的感动”。都说“慈不掌兵”,但是疫情当前,_做到了“慈也能掌兵”。

二、奔赴火线、并肩作战,不同战场书写动人篇章

1月31日,在得知一武汉牌照车辆进入我县后,_立即绷紧了神经,在没有防护服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带领突击队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在县委党校隔离室,他最担心的是6名刚刚驻扎的突击队员,耐心地向他们讲授工作要领和自我防护知识,他说“换上防护服他们是突击队员,换下装备他们还都是孩子,这里都是隔离人员,我放心不下他们”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疫情发生七天来,他吃住都在单位,每晚从各执勤点归来都已经是深夜,他没有把自己当作“领导”自居,而是始终和战友们在疫情最前沿并肩作战。

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医护人员也在行动着,_的爱人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发挥着光和热。在工作中,_的爱人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资深专家,管理着90余名医护人员。疫情发生后,_的妻子第一时间向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主动请缨、自愿请战加入到阻击疫情的工作中来,参加了第一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医疗队,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坚持坐镇发热门诊,挺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正是党和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得冲在最前线,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_的爱人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战场不同,使命同样光荣。连续多天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奋战,他们没有休息、只有奉献,夫妻两人没有见上一面,只能在手机上互报平安。在阻击疫情的过程中,当“公安蓝”遇上“天使白”,一个是惩恶扬善的“藏蓝卫士”,一个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必将勾勒出最绚丽的色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共同选择了“逆行”,用不动声色的善良挺身而出,用毫不犹豫的勇气冲锋在前,医者仁心、警魂热血,他们并肩战斗、共克时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坚守在保护生命安全的第一线。

三、无私无畏、奉献担当,践行为党为民初心使命

疫情发生后,_同志最惦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和在外地上班的儿子,为了工作他已经10天没回家了。多年的警察生涯,让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但是“小爱无暇、大爱无边”和“忠孝两难全”的道理他又何尝不懂呢?多年来,_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公安工作上,他忘记了和妻子约定的日子,错过了儿子成长的重要时刻,没有在每一个节日陪在父母身边,总感觉对不起她们,他也常常和父母、妻子和儿子说“等忙过了这一段就好好地陪陪你们”,然而事实却是忙完了这一阵还要去忙下一阵。儿子曾经问_“爸爸,为什么要当警察?”他是这样告诉儿子的:“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过着平常人的生活,也有酸甜苦辣,也有难处,但是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便身披藏蓝化身超人,为老百姓除暴安良、伸张正义”。

疫情的乌云终究会烟消云散,彩虹的斑斓就在风雨之后。在和平年代里,像_同志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生命捍卫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危,践行着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他们用奉献诠释着忠诚担当,为了群众的安危、肩上的责任和无悔的“警察梦”,为了更多人的岁月静好,_依然会选择无私无畏、奋勇逆行!

感人防疫故事 第3篇

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张忠德瘦了9斤。

张忠德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夜逆行奔赴疫情中高风险区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张忠德坐上开往疫情中高风险区的高铁,当晚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疫情中高风险区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不及多说,张忠德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张忠德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张忠德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床。”张忠德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张忠德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共产党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申请书。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张忠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张忠德说,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张忠德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张忠德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张忠德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疫情中高风险区,早晨6点多起床后,张忠德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张忠德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张忠德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张忠德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张忠德说。

感人防疫故事 第4篇

“好险!老人平安无事。”给医院打完随访电话,_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支援医师陈西良长舒了一口气。3月12日下午,例行查房行将结束,护理员突然发现一名老年患者的神色不对劲,口齿不清,口水不住地往下流。

“可能是脑梗!”结合平时的健康档案,陈西良马上判断病情,示意一旁的护理员迅速联系转院,“还好比较及时,目前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

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来自安徽的26名医护人员和两名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养老服务志愿队,为64名高龄老人提供了暖心的抗疫援助。

“老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养老院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安徽养老服务队行政领队曹增皊介绍,在这个容纳800多人的大型福利院里,入住率达到98%,且以高龄老人为主。

形势严峻,任务艰巨。2月23日,安徽省民政厅紧急组建一支养老服务队奔赴_对口支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补充养老服务力量。以曹增皊为领队的一支队伍临危受命,成为这栋老年公寓的守护者。

对护理员来说,照护老人是一项常规工作。但疫情期间,每次照护都变成了考验。

“接管院区的3层自理区,共居住着64名老人,最大的已96岁,最小的也有80岁,其中80%以上的老人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护理起来难度较大。”陈西良说,更重要的是,由于岁数较大,不少老人的自我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相对薄弱,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放下行囊,服务队便开始分组排班,分阶段接管。“先按照防控要求和培训内容,设立4个不同等级的活动区域,并将防护物资发放到位,以便能有序开展工作。”曹增皊说,随后为所有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学观察,动态监测老人身体状况,使护理服务规范有序,“服务队目前正在督促院方制定后续疫情防控的具体方案,协助他们进行人员培训,提高院区自身的防护和服务能力。”

对老人而言,除了做好防控,还要悉心关爱。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每名队员都千方百计呵护老人。

“我们初来乍到,又套着一身防护服,老人们看到我们难免紧张。”初入院区,护理员刘雨婷拿起签字笔,在外层的隔离衣背后大大地写上“爷爷奶奶,我爱你们”。“这样我哪怕转身,他们也不会有距离感。”刘雨婷说。

前几天,上午值班快结束时,一位老人老远喊住了陈西良,请他帮忙穿针引线。“当时戴着防护眼罩和两层手套,手指僵直,眼罩还不住地起雾,本来两分钟的事儿足足用了20分钟才穿进去。”陈西良说,“穿好时,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不停跟我说谢谢。那一刻,我意识到老人最需要的还是关爱,自己的服务一定要做得细之又细。”

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队员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温情时刻。

“为所有老人测完体温,再做完楼道消毒,累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陈西良记得,没过多久,一位老人拿了一杯酸奶过来给我喝,“当时戴着口罩不能进食,但心里涌上一股感动,感觉老人像是自己的亲人。”

如今,在这支队伍的精心照护下,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织起了一张又严又细的疫情防控网,爱的暖流汩汩涌动。“前两天,第四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全部阴性,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也都挺好。”曹增皊说。

感人防疫故事 第5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我宣誓:坚决做到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全身心投入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不畏惧、不退缩、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坚决打赢这场战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1月28日上午,__镇政府院内传出一句句铿锵的誓言。由镇党委书记__同志领誓,全体党员干部在镇政府院内面向鲜红的党旗进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宣誓。

__镇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响应防疫部署工作,迅速行动,放弃节日假期休息,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深入各村开展落实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摸和防控工作。

__镇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制定《__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党员干部联村走访,摸排防控,登记从武汉回__、去过武汉以及途经武汉来__的人员情况,对他们进行体温监测。

党员干部上门发放宣传单,向村民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党员干部对聚众赌博,要操办酒席的村民上门做思想工作。

感人防疫故事 第6篇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紧急关头,某某区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科科长某某“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在春节期间带领科室全体人员昼夜坚守在疫情防控前线,以强大的战斗力,织密客运防控网络,切断区内外旅客流通可能产生的病毒传播途径,坚决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为一名党员,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岗位,就是我的战位。疫情一天不消失,我也一天不撤退!”三水区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科某某说。

当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就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按照区委区政府以及区交通运输局防控疫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某某要求客运企业严格实施“每日一消毒”、“每日一监测”,每天对汽车站、公交站等运输站场和运输车辆进行清洁、消毒、通风,对客运司机、进出站旅客实施100%体温检测,站场上岗人员一律佩戴口罩,及时停止省际客运发班和调整公交线路营运发班。除夕晚上,某某放弃和家人吃团年饭的机会,到汽车站和各镇(街道)客运站场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确保万无一失后方才离开,那时已是深夜11点。

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某某及时要求公交企业多途径、多方式采购疫情防控物资,TC公司1月26日采购3000个口罩,并分派给两家营运企业,缓解公交企业口罩供应紧张的形势。

某某还细致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宣传,要求利用汽车站LED大屏、营运车辆车载显示屏滚动播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张贴“上车请佩戴口罩”温馨提示,提高群众对疫情防控重视和自我预防水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某某同志等广大交通党员干部用恪尽职守、直面风险的姿态,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群众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战役仍在继续。但我们坚信,这场战役,我们必胜!

感人防疫故事 第7篇

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刚完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的科室主任孙国兵又忙碌起来。“比起早期抗击疫情时,我们现在轻松很多。”孙国兵说,现在急诊科室已经恢复正常功能。

自1月25日起,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成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那时候我们只接诊发热病人,大家压力都很大。”孙国兵说,那时急诊科一天就要接诊四五百名发热病人。随后,医院紧急改造隔离病床共950张,全院1000余名医务人员投身抗疫一线。

其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早已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20XX年12月26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接诊一对发烧、咳嗽的年长夫妻,他们的CT结果与已知的病毒性肺炎截然不同。她立刻让这对夫妇的儿子做同样的检查,该男性虽无发热、咳嗽症状,但CT结果与其父母有相同表现。“一般来说,一家人来看病很少三人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张继先觉得此事非同寻常,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医院,医院又汇报给了疾控中心。

截至2月14日,医院改造完成10个隔离病区,开放334张病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急诊留观疑似患者316人。医院从20XX年12月27日至年2月14日,共收治728名确诊新冠肺炎和疑似患者,治愈出院308人次。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期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在执行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西医专家联合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制定诊疗方案,辨证施治,用中药汤剂、注射剂、中成药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院长安长青介绍:“我们医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到%,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患者97%以上治愈出院。”

针对需要氧疗、呼吸治疗等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使用中药,使用连花清瘟颗粒、清肺排毒汤等一人一方,对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机体免疫力产生很好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形势严峻,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仍然派出多支医疗队,对口支援_市红十字会医院和_市金银潭医院,派出医务人员承担包括社区隔离点、长途汽车客运站等在内的核酸检测任务,并于2月12日接管了江岸区塔子湖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100余人。2月25日,医院还承担了鄂州市梁子湖区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工作。

2月2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新冠肺炎康复病区,组成专家团队,运用中药治疗,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导引及功法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功能障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3月15日,按照_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安排,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第一批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医院,逐渐恢复门诊工作,恢复24小时急诊急救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完成肺部CT排查10931人,承担了包括社区、社会福利院等单位的核酸检测6943例,共收治住院病人1126人,治愈出院719人。

感人防疫故事 第8篇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某某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感人防疫故事 第9篇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疫情中高风险区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疫情中高风险区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_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某某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感人防疫故事 第10篇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领军人物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见图②,刘会宾摄)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见图③,赵法胜摄)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感人防疫故事 第11篇

目前,湖北_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已经不到900人,在_市肺科医院的ICU病房,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带领医护人员和各地前来支援的医疗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全力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

晚上12点多,_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正在夜间查房。他仔细检查每一位病人的各项参数变化。这位近50岁的患者已经用了快30天的ECMO,每个细节都将决定救治的走向。

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_市肺科医院原本两个独立的ICU病区最近刚刚打通,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了危重区、过渡区和康复区的功能划分。胡明负责的病床从10张变成了20张。

在危重症患者康复区,这位患者是胡明他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救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已经满70天了。如今,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患者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好转。

在ICU病房,胡明已经坚守了两个多月了,晚上就住在病房隔壁的值班室里。每次抢救,作为科室主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月下旬,胡明光荣地成为_市肺科医院首批火线入党的五名党员之一。

随着危重症患者向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_肺科医院ICU转入了更多的危重患者,16名患者中有5个人上了ECMO。从最初30名本院医护人员的坚守,到现在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苏、北京等多地近两百名医护人员的进驻,大家齐心协力对每一位危重患者进行救治,与死神进行较量。

感人防疫故事 第12篇

__是__县__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大年初一以来,她始终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走村入户做好宣传、劝导、重点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经常忙的顾不了家。

“妈妈,你今天又要上班吗?”“肯定要上啊。”“你怎么每天都要上班啊?”“肯定要上班啊,这个疫情还没有退,妈妈就要天天上班。”“那你每天上班要小心一点。”“好。”

一大早__就帮小女儿穿了好衣服,因为马上她就要和村干部们走村入户宣传防疫知识。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__每天都在村里的疫情防控检查点执勤,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登记、为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__派出所辅警__:作为我一个女辅警,又是共产党员,虽然我也有家有孩子,我也想在家里多照顾一下孩子,多陪一下自己的老公,但是这个疫情特殊情况来了,我必须要站在第一线,因为只有我站在这里,为大家把工作做好了,把摸排做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妈妈在家里陪她自己的孩子。

因为要在疫情防控一线值守,__没有时间照顾家里,为了让妻子安心工作,丈夫__克服病痛,主动承担了全部家务。

__的丈夫__:考虑到她的身体会吃不吃得消,家里的几个小孩子都是我在照顾,让她回来都是吃现成的,让她在工作上能全面的开展她的工作,不让她有家里的顾虑,家里我都会做好。

__镇党委副书记__:从一开始我们的交通管控,入户宣传,到对外来人员的摸排,以及我们采取四包一的管护,一直都兢兢业业,从来没有缺过岗,她无愧于是我们一个起到率先模范作用的好党员。

感人防疫故事 第13篇

我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感人防疫故事 第14篇

3月24日上午8点半,_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利济派出所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点名仪式。全所39名民警全部到岗。当所长点到“吴涌”时,全体警员一起大声回答:“到!”

两天前,连续奋战60天的民警吴涌,牺牲在抗疫工作岗位上,年仅51岁。

3月22日午后,利济派出所民警刘晓旭路过三楼寝室时,发现楼梯口的那一间门虚掩着。吴涌躺在床上,被子掉在地上。刘晓旭走进去询问:“老吴,你冷不冷啊?”没有回应。刘晓旭试着一摸,吴涌的手脚冰冷!

“快,叫救护车。”“赶紧做心肺复苏!”“老吴,你快醒醒!”同事们焦急的呼喊声没能唤回他。医生赶到,认真检查后摇了摇头,“他已经走了。”

“这7个日夜,他累坏了。”利济派出所所长祝志超悲痛地说。老吴和两名同事分管两个社区,但由于那两名同事都身患重病,实际上老吴成了“主心骨”。

3月16日,社区居民李某突发精神疾病出现幻觉,自称工资被偷,精神恍惚地来到楼顶平台上。吴涌接到报警赶来,灵机一动,去银行取了20XX元现金,让物业人员扮作会计送到她面前,把李某劝下。接着,吴涌联系街道、区卫健委协调,把李某送进医院,不巧医院当天做消毒,次日才能接收住院。当晚,不放心的吴涌干脆在物业公司的值班室值守,嘱咐李某的女儿:“发现情况不对就给我打电话,千万别耽误了。”直到凌晨3点,他才回到所里寝室眯了一会儿。

3月17日一大早,吴涌又急匆匆地赶到社区。有人见他眼圈发黑、眼睑发红,劝他歇歇。“不能歇、不能歇,咱们赶紧把病人送去住院。”老吴带着李某前往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做核酸检测,楼上楼下跑得冒汗,返回派出所时已经天黑,饭点已过,只好泡了包方便面。“我们多一分辛苦,群众就多一分安宁。”吴涌说。

3月18日,他带着安保队员、协管员走进社区巡查。19日,社区收到300份爱心蔬菜。20日,政府发放的爱心鱼到了。共和社区在家的居民有641户,每家一条,要挨家挨户送。而小区里很多门栋没有电梯,上下全靠爬楼。吴涌跑了一趟又一趟。有居民劝他:“哎呀你也不年轻了,让小伙子们送呗。”吴涌说:“我怎么就不能送,要带头才行呢!”

3月22日,吴涌到卡点值守,碰到想违规外出的居民,他耐心地劝返。有居民到派出所报案,吴涌接到通知赶回派出所接待,忙完后可能觉得不适进了寝室休息,却再也没有醒来。

疫情发生以来,周一至周日、日夜连轴转是工作常态。“3月21日吴涌从家中走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走了。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关门走了。没想到这竟是永别。”吴涌的妻子刘小琳泣不成声。

吴涌的母亲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并确诊为重症,住进_市四医院。坚守岗位的他没法专门照顾母亲,便嘱咐在该院当医生的小弟弟吴波多多用心。老人出院后,他每天打两个电话报平安,哄老人开心。

“母亲还不知道大哥已经走了。为了怕她看到新闻,我把家里的网线都拔了。”吴波流着眼泪说。大弟弟吴涛说,每年的年饭都是就大哥的时间方便,今年因抗击疫情,没有吃成,前段时间还商量着“五一”全家补上这顿饭,谁知这竟成了永远的遗憾。

推荐访问: 防疫 汇编 感人 感人防疫故事汇编14篇 感人防疫故事(汇编14篇) 感人的防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