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考试题分析热门10篇(范文推荐)

高考试题分析热门10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15 17:42:02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第1篇两勤&两本两勤是“勤查”和“勤记”。“勤查”,遇到不会的抓紧时间查字典/词典;“勤记”,语文老师要求的知识点,加深记忆,减慢遗忘速度。两本是两个小本子。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试题分析热门10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试题分析热门10篇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1篇

两勤&两本

两勤是“勤查”和“勤记”。“勤查”,遇到不会的抓紧时间/词典;“勤记”,语文老师要求的知识点,加深记忆,减慢遗忘速度。

两本是两个小本子。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准备两个可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部收录;另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可以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

小本子嘛,可以随时掏出来看一看,简直不要太方便。

活用碎片时间

语文是最能活用碎片时间的学习,早上背一背,随时看一看,晚上睡觉前翻一翻,既有助记忆也可以催眠。随时记录,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也积累了许多的作文素材。

寓乐于学

古诗词和古文的学习难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好的学习素材网上随手可得,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寓乐于学。

例如: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上面有许多经典诗词的演唱,而且听听演唱者的故事,还能拥有不一样的角度看这首诗或词,也是积累了作文素材。

没有时间怎么办,音频是不错的选择,现在好多的歌手把古诗词和古文唱了出来。例如:少司命唱的《蜀道难》,节奏轻快,时间短,很适合学习用。

核心重点要把握

课堂重点要把握。

文言文和古诗词常用的词语和常用句式要把握。这样即便是我们遇到一篇没有学过的诗词或者文言文,这些语句也是通用的,可谓是一理通百理明。

现代文阅读出题的规律和解题的方法要把握。现代文阅读做完要注意总结,不能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找出题的规律和解题的方法,语文做题的感觉也是需要培养的。答题时也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写作技巧要灵活

作文题目有新意:有时候一个题目就能得到一个高分,好的题目能给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凤头豹尾吸引人:这个时候平日积累的好词好句就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场。活学活用很重要!

灵活运用常见素材:有时候常见的一些素材,换个角度就是一个创新。

打个比方:常用的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一捆筷子不易折断”的故事,大家都能想到、都会用,用多了就显得很低级,想得高分就很难。

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把筷子运用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上,就可以说:同样要团结,可是在团队中我们也需要自己的思想与个性,一味的团结,没有自己想法的“筷子”,是很难在如今的社会立足的观点上。这个时候“一捆筷子”的素材又可以用了,可以使用在创新思想、个性解放等其他角度上。改卷老师在一堆的试卷中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个人感悟一定用:文章叙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作文,才能将一篇文章写活,才能成就高分作文。

作文的文字不要求优美,但一定要顺滑,不能出现低级错误。

最后要提醒:创新不是离经叛道,也不是宣扬非主流的思想文化。这是应试作文,不是写作比赛。如果以上都做不到,那一定要保持平常,思想政治正确,不求有功但求无错!

卷面要干净整洁!!!这一眼有可能五分的距离就拉开了!!!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2篇

合理创设情境,体现教育功能。理科Ⅱ卷第(13)题以我国高铁列车的发展成果为背景、文科Ⅱ卷第(5)题以 “一带一路”知识测验为情境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理科Ⅱ卷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实现人类历史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技术突破考查近似估算的能力,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这些试题发挥了思想教育功能,体现了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

理科Ⅰ卷第(15)题、理科Ⅱ卷第(18)题分别引入了非常普及的乒乓球和篮球运动,以其中普遍存在的比赛结果的预估和比赛场次的安排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体育问题。文科Ⅰ卷第(6)题设置了学校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的情境,考查学生的抽样调查知识。这些试题在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

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文、理科Ⅱ卷第(16)题融入了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赋以几何体真实背景,文、理科Ⅰ卷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劳动教育。文科Ⅰ卷第(17)题以商场服务质量管理为背景设计,体现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倡导高质量的劳动成果。文、理科Ⅲ卷第(16)题再现了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参加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3篇

20XX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有效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

稳中有变,助力-应试教育。20XX年的数学试卷,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试题的排列顺序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主观题的布局进行动态调整,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僵化的应试教育。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4篇

应用问题在素材选取上,源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考查学生数学应用素养、理性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例如第(15)题,以环保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污水处理,排放未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这个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是对数学学习后所沉淀下来的素养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体现试题的教育价值。例如第(10)题,以20XX年3月14日全球首个国际圆周率日为背景,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的“割圆术”及近代数学史上西方的阿尔?卡西法,感悟数学“近似计算”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学习世界灿烂的数学文化。例如第(18)题,以学生身边的两项活动方案来设置问题,考查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类问题重点考查数据处理能力,也增强学生用数据表述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纵观整份试卷,在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保持了北京试卷综合、灵活的特色,变中求稳,稳中求进,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今后的数学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5篇

20XX年的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题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理科Ⅰ卷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理科Ⅲ卷第(3)题,以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数据为背景设计,情境贴近实际,为考生所熟悉。文、理科Ⅲ卷第(17)题以离子在生物体内残留情况为背景设计,反映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些情境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6篇

整份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主干内容重点考查。例如,选择题的前5道题和填空题前3道题,涉及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考查了集合、复数、二项式定理、三视图、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函数定义域、双曲线的性质、平面向量等内容。在试题设计上,这些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思维相对简单,易于解答。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了对数学知识考查的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导数、直线与圆锥曲线、数列综合等主干内容。解答题的前2道题,表述简单明确,集中考查立体几何和解三角形的主干知识及核心概念。再例如第(18)题,情境熟悉,问题清楚,重点考查读题、读表、计算等基本技能及方法。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7篇

近五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从整体上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倡导学以致用;
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地理教学关注学生树立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试题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因此,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选择题全部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全卷选择题分成3—4个题组,或3个一组,或2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

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基本从试卷中消失,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河流、水资源利用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考查,人文地理突出人口、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理论的考查,区域地理突出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产业转移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考查。这些考点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皆为教材的原知识或原知识的深化拓展,是平时训练题的变通创新,基本上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工农业业区位、大气运动、水文条件、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历年高考题目中均有体现。试题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对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推理性更强。

地理图表是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试题从地图或材料切入,涉及到区域图、统计图表、景观图等,尤其等值线图常考不衰,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图来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或阐述,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选材关注热点和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题开篇第一组选择题,即以当年热点事件切入,非选择题也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选考题目同样关注社会现实。

开放性试题成为非选择题的主流方向,它能够培养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此类开放性试题解题规律是正方观点论证其优势,反方观点论证其劣势。在论证时要特别关注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发展观。

选考题目稳中有变,更加突出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同必考题目相似,选考题目继承了主干知识抽样考查的传统

地理高考试卷的变化趋势。选择题考点趋于分散,以减少单道选择题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得分率。新增地理原理示意图,注重考查考生读图及灵活运用地理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注重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运用;
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试题在保持形式与结构、题型与题量和难度设置方面稳定的同时,能够注重选取反映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现实生活内容。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8篇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总体稳定,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正常发挥;适度创新,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由两套试卷(文理各一套)调整为一套试卷,试题题型依然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每一部分题型的难度预设基本符合从易到难的分布。试题的表述形式简洁、规范,图文准确并相互匹配,呈现方式及作答方式坚持多样化,延续了北京数学试卷“大气、平和”的特点。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在题量分布、分数设置等方面均有变化,调整了部分考查内容,出现了新颖的题目形式。例如选择题由8个小题,每题5分,调整为了10个小题,每题4分,总分保持不变;填空题由6个小题,调整为了5个小题,每题依然是5分,总分由30分降为25分;解答题依然是6个小题,但总分由80分提升为85分。在考查内容上有所调整,删减了一些历年常考的内容,如线性规划、算法和程序框图、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等。在题目呈现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以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例如第(17)题难度并不大,但思维的自由度较大,由考生自行选择设计问题并解答,凸显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9篇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下20XX年河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20XX年高考语文为闭卷考试,今年我省的语文试卷,仍是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由于网上阅卷,在卷首的注意事项中,除了提醒考生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以外,还重点对答卷用笔进行了强调,要求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进行书写,不再允许使用蓝色等浅色笔迹。

试卷分三部分内容:基础部分21分,包含诗词填空、汉语拼音、句子排序、判断正误和诗词理解、图表分析几部分;阅读理解部分49分,包括一个诗词鉴赏(6分),一篇课外文言文(14分),一篇说明文(9分),一个名著阅读(6分)和一篇记叙文(14分);作文50分。

第一部分(1-5题 21分)

第1题,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廉《送东阳马生序》)

(3)《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称这样的题为送分题,它的难度系数比较低,只要考试熟练背过并可准确默写即可。可在实际过程中,能够对34首诗词和16篇文言文的有关段落,达到“熟练背过”并“准确默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下一番功夫用一番心思,是达不到应有水平的。在平时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这6分不能得全者大有人在。许多孩子,往往在比较简单的题目上跌跟头,实在应该引起注意!

启示: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34首诗词和16篇文言文中要求背过的段落

理解文中句子的内涵并可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答案:

(1)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其中“洲”“窈窕”“缊袍敝”“慕艳”“愠”等,都不易写出且容易写错。

第2题,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愿我们的友谊( )地久天长。

(2)用解剖( )麻雀的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青少年________(chenni)于游戏有害身心健康。

(4)宇宙中还有太多的_________(aomi)等待我们去探索。

此题为最基础的题目,往前可以追溯到小学第一学段所打下的基础,按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难处的。写对You yi 的关键在于声调,you为三声,yi为四声,在实际做题中,一定有不少考生将yi写为二声,那自然是不能得分的。Jie pou容易写为jie pao,不能以医院里的口头术语来代替标准读音,pou为一声。Chen ni写为“沉溺”,ao mi写为“奥秘”这两个词不算太生,但写不上来者或者“秘”字写不对者,当不在少数。

启示:

从小打好基础,做到读音准确

阅读中注意那些易错的字以及音同意异或意异音同字

学习须用心

第3题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1)“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2)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3)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4)批评别人或者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5)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地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6)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7)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 ⑤‚ƒ④⑦⑥ B ‚ƒ⑦⑥④⑤ C ⑤‚ƒ⑦④⑥ D ‚ƒ⑦⑤⑥④

排序,是中考中常常出现的题型,平时,老师也带领学生们做过一定的练习,但说实话,并没有什么现成的规则可以套用。我看,它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大家用心细细揣摩,一般,是能够写出正确答案的。

拿这道题来说,读过便知话题是在讲说话的方式,很显然,‚应排在第一的位置;‚既是要介绍两种语言,那紧接下来就应该是ƒ⑦,前者解释什么直言,后者承上加以阐述,两句紧密相连;从直言到婉言需要一个过渡句,那就是;下面就该解释婉言了,于是⑥④应紧随其后;最后进行总阔,那就是⑤。

答案:
B

启示:

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细细揣摩

第4题 (4分)

(1)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2)这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诗,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记得金华中学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有一道题就是考的这个内容,那是让指出那一幅字是篆书,隶书,草书,还是楷书。无独有偶,中考语文试题中也有一道类似的题目,只不过是字体换了,题目的内容也换成了对作品的评述。让一个初中生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显然不是命题人的目的,目的依旧是看考生是不是识得楷书、草书、行书等。

楷书讲究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它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这幅作品自然不是。

试题中出现这样一个内容,是在告诉大家,工整书写,已经引起高层的重视,那广大学生,自然应该积极响应,写好汉字,像现在有些孩子的龙飞凤舞,是不能继续下去了。

答案(1)C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深在最高层(只缘身在最高层)

启示:

认识书写的重要性 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

第5题 阅读下面图表,请综合20XX年到20XX年的数据,写出两条信息。(4分)

本题属“综合学习”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多以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漫画、数据图表、示意图、图解文字、使用说明书等组成。《新课程标准》就此对第四学段的学生阅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面对图表类题目,要特别注意标题和每一项数字,然后再对每一项数字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请看:虚线为国民综合阅读率,从20XX到20XX六年时间才增长了%,;实线为手机阅读增长率,从20XX到20XX六年时间却增长了%;二者相比,自然是后者远远大于前者。这样,就自然可以写出本题的答案了。

答案:

(1)国民综合阅读率增长幅度不大。

(2)(国民)手机阅读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3)(国民)手机阅读率的增长幅度大于国民综合阅读率的增长幅度。

启示:

根据给出的所有语言和数字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

附:《考试说明》给出了有关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考点有:

【考点1】识字与写字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字。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

【考点2】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考点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见附录二) 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

【考点4】诗文默写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考点5】病句修改 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修改常见病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否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

【考点6】修辞方法及作用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考点7】理解和使用词语 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考点8】排序衔接 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考点9】仿写句子 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第二部分(6—21题 4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应该说,这是一道没有选择难度的题目,看诗的标题就知道,作者是在用这首诗来答谢白居易,怎么能说成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呢?这里,涉及到诗的背景,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白居易相逢。两人都才华横溢,经历相似,他乡相逢,自然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如果连这道题也选错了,那只能说你太不认真了,该打板子!

启示:

了解诗词背景,细心分析题目和诗句的含义。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学习初中阶段的34首诗,不但要背默,还得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和作用,懂得典故的用意,明了主旨,清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态度精神。

要理解最后一句,只用看前面的就知道了,他谪居在巴山楚水这种荒凉的地方已经23年,仕途上郁郁不得志,才华不被重用,还被贬,十分的无奈和感伤。但是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白居易赠他一首诗,感慨了刘禹锡的遭遇并夸赞勉励了他,所以虽然诗词中前半部分充满消沉,但是刘禹锡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最后一句的“长精神”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

启示:

全方位吃透诗文的全部信息,包括作者、背景、每一句诗词的意思和作用、用典的意图、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1题。(14分)

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稿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文有改动)

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命题人为了让考生读通原文,给出了近20条注释,诸如:⑴悉:知道。(2)兹:现在。(3)汝:你。(4)业:已经。(5)资:钱财,费用。(6)即:就,便。(7)告罄:财物用尽。(8)苟:假如。(9)特:不过。(10)恃:依仗,依赖。(11)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12)固:本来。(13)稼穑(se):泛指农业劳动。(14)致:给予。(15)函:信件。(16)毋:不要,不可。(17)负:辜负。(18)训:教诲,教导。

张之洞系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祖籍直隶南皮。张生活的年代离现在才一百多年,所以这篇文章读来并不十分生涩,即使没有这些注释,也大致可以读得懂。因此,在我看来,下面的题目也不算太难。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儿自去国至今 去________

(2) 求学宜先刻苦 宜________

(3)特汝不应若是耳 是_______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作______

读懂原文的基础是对基本词语的理解,包括实词和虚词。这里考察的四个词语,都在课内以16篇为主的文言文中出现过,《岳阳楼记》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出师表》“有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隆中对》有“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只要读懂了这几句话的意思,那么,写出答案是不太困难的。

答案:(1)离开 (2)应当(应该) (3)这样(这) (4)奋起,指有所作为

启示:

逐句逐词弄懂课本文言文,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今人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今天,断句仍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可缺少的起步基础。做这个题目,似乎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凭的就是对句子内容的整体感悟。

答案: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启示:

多读,细心揣摩,读出声来以训练语感。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将原文译成现代汉语,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之一。在平时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把课本放在前面,把本子放在面前,就根据原文和原文底下的注释,凭着自己的理解写出译文,在这个过程中,不看译文,即使译文就放在手边。翻译结束,再用红笔修改自己翻译的不妥之处(必须用红笔)。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可真正有所提高。

答案:

(1)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

(2)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什么指望了!

启示:

对原文的翻译不可图省力,必须下真功夫,按照“信、达、雅”的原则,逐句翻译。

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属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是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只要你读懂了张之洞书信的大致内容,写出答案不算难事,不再赘言。

答案:

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启示:

依据原文内容,进行有据概括。

说明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9分)

所谓转基因 就是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植物丙可能与植物甲、也可能与植物乙外形相似,但三者的基因组都不同,

‚简单地说,转基因就是在某种基因中引入外来基因。而太空种子所发生的基因变异,却完全是在某个种子的单体内部完成的。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其内部DNA上的基因,会发生断裂、扭曲、重组等各种变化。

ƒ那时,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仅仅发生变异而不是消亡。当种子回到大面,种如土壤,并发芽出苗,成长壮大时,它所表现的各种特征,就都是受到变异后的基因所控制了。但是,在接受射线轰击、发生变异,再回到地面种入土壤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种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就连跟这个种子挤在一起的其他同类种子的基因,也不可能跑来跟它捣乱一下。

④所以,太空种子,只是在“变基因”,而不是在“转基因”。小麦依然是小麦,只不过变得产量更高,或者更抗倒伏;青椒依然是青椒,只不过变得个头更大,口感更佳。总之,永远不会“小麦吃出青椒味,青椒用来做面包”。

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有哪些?(3分)

第ƒ段中,加着重号的“捣乱”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

“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3分)

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大都带领学生进行了比较详细地学习,内容涉及概念、分类、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及结构形式等等,特别是对说明方法进行强调,生怕学生掌握不了。应该说,对于说明文的学习,这些都是必要的,但从今年考察的具体内容来看,命题人更加注重的是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第12题要求考生说出太空种子基因变异的条件,这属于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选文的第一段是告诉我们什么是转基因,第二三段便涉及到太空种子:“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其内部DNA上的基因,会发生断裂、扭曲、重组等各种变化。”“那时,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仅仅发生变异而不是消亡。”根据内容,当不难提炼出答案。

答案:

(1)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

(2)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

(3)种子的基因们没有被完全摧毁。

需要强调,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13题是考察考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掌握情况。第3 段后半部说到,从太空回到每一个种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即使是与它们挤在一起的种子,也不能捣乱。由此,可自然写出答案:

答案:

干涉和参与

第14题问“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是在考察考生的知识转移运用能力,也是看考生是否理解了短文的内容。说实话,这是一个不错的题目呢。选文第二段明确指出:“转基因就是在某种基因中引入外来基因”,就接着说明,太空种子不属此类,它是在某个种子的单体内完成的,是变基因。很显然,苹果与梨是两种基因,当然也就属于转基因。

答案:

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与苹果、梨的基因组都不相同。或者答为:

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是苹果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新品种。

启示:

对于说明文,不能仅仅记忆什么说明方法,重要的还是要立足文本,吃透内容,进而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答案。

新课标对说明文的具体要求是:

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对全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弄清说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筛选并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理解并欣赏语言的表达特点及技巧,准确地进行评析;可以进行主观题型分析和判断。

名著阅读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共6分)

第15题,在《红岩》中,渣滓洞监狱战友绝食的起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请结合《格列佛游记》中的具体内容,说说“慧骃”是怎么教育子女的?(说出一个方面即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把名著阅读与往年相比,不但增加了分值,而且考察的内容也趋向深入。20XX北京市语文试卷的微写作与本题的命题导向非常相似,10分180字的小作文,有三个内容可供选择,一是写出《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选一)可用什么花来比喻,依据原著,自圆其说;二是让指出《平凡的世界》中与《静静的顿河》里的鄂温克人一样,从原有的生活走向新生活的情节;三是假如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挑选一人,根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规划一尊雕像,你如何规划。无论考生选择哪个题目,都与此题一样,如果没有细致而深刻地读过原文,只是知道某本书的作者或大致内容,是得不到理想的分数的。而好好读过原文的同学,写出答案并不是一件难事。

答案:

在保护水源(水坑)的斗争中,龙光华被特务毒打,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全体战友向特务提出悼念龙光华及改善待遇等要求被拒绝。

示例一:绝不溺爱子女,18岁以前,不让它们吃到一粒燕麦,也很少让它们吃奶。在夏天,它们早晚都到户外吃两个钟头的青草,它们的父母在一旁监督。

示例二:让子女接受艰苦的训练。让子女们在陡峻的山岭跑上跑下,或者在坚硬的碎石地上跑来跑去,以此训练它们的体力、耐性和速度。它们跑得浑身出汗时,就命令它们跳进池塘或河里,全身浸在水中。

示例三:定期检验运动情况。每年集会四次,表演跑、跳技能和其他体力或技巧方面的本领。

示例四:重视子女们的学习。让它们学习克制、勤勉、操练以及整洁等课程。

启示: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要想语文试卷获得高分,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而且,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须潜下心来通读全文,且应对内容作些思考和梳理,让自己与书中的人物融为一体,让内容的精髓化为自己的骨骼,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附:1,教育部推荐初中生阅读的篇目(仅作参考,以最新调整为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繁星 春水》《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名人传》《童年》《红岩》《简爱》

2,教育部推荐高中生阅读篇目: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谈美书简》《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匹克维克外传》《复活》《普希金诗选》《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

在我看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仅仅读以上篇目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至少再扩大五倍,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语文一定营养不良,学语文不读书或者少读书,早晚会成为学困生,上了高考的考场,也捉襟见肘。大量而认真地读书,则会游刃有余。

记叙文阅读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XX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ƒ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XX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是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先说说选文本身。作者苏培成,天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现代汉字和语文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出版著作有《现代汉字学纲要》等。周有光先生的学生。

这是苏老纪念周有光先生的一篇文字,内容真实,语言朴素,读来如话家常,却字字包含深情。命题者选择这样一篇文章作为考察学生的文字,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像苏老、周老那样真诚、朴实,严谨治学,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17、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分)

这是一个不难的题目,分值也不大,只要比较认真地读过了选文,就不难看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20XX年2月初,提议出版周先生文集,20XX年5月,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评奖,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考生,即使是程度较差的考生,写出答案应该是不太困难的。

18、选文第ƒ段“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3分)

“这桩心事”自然是指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ƒ两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件事情展开,提议——寻找出版——编辑——讨论——看样书,最后定稿,所以的内容,都是围绕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只要考生用心阅读,也可以写出答案。

19、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那些品质令人敬佩?(3分)

相对来说,这道题倒是有些意思,考生得就本段内容来总结出周有光先生具有什么品质。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再强调,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思考,本段写到,102岁的周先生看到一本书没有读过,就托苏老借来,那么厚的英文本图书,先生不到半个月就读完了。据此,就可以看出,周先生是活到老,学到老;求知欲强;治学严谨。

20、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3分)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不少的同学一下子摸不到门道,或者是隐隐约约知道,但写不出来,至少写不完整。是啊,引用那位语言学界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什么作用呢?看了他说的话“……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应该想到,这是在点题,或者说是在照应题目,这是从结构上说的。内容上呢?原来,这是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啊。

21、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3分)

应该说,文中写到的作者与周有光先生的任何一件事,都体现了至深至纯的师生情,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是一件事,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先生文集,亲自参加评审,并评为特等奖是一件,自己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是一件,作者与先生的通信文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来往书信118封也是一件。以上内容考生只要写出一件即可得分。

答案:

17、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

18、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

19、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20、点名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

21、示例一:主动提议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而不署主编之名;

示例二: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以后,自己买了三本先生文集,亲自参加评审,并评为特等奖;

示例三:自己担任评委时,拿不准的地方请教先生,先生很快就回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示例四:作者与先生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来往书信118封。

来看看《考试说明》对记叙文阅读的说明:

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具体说就是: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了解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

◎了解常用修辞方法,体会他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启示:

认真阅读原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尽量考虑得周到深刻些。

我写20XX中考作文“了不起”

语文考试还没有结束,我就给刘老师和另外几个学生家长发信息,请他们方便的时候问问孩子,今年作文题目是什么。11:18分,刘老师回信:话题了不起。尽管那时候还不知道这题目的原貌和要求,但直感告诉我,今年的作文接地气,且没有审题障碍。按照话题的要求,当然是指写作的对象不平凡,有超出一般的行为和结果,题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者是一种事物)。题目的立意指向,自然是从正面褒扬所写对象的突出和重大。

像往年一样,我试着来写一写:

我给自己点个赞

一九七七年的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我居住的小东屋里,除了那盏随风摇曳、冒着黑烟的柴油灯,没有一丁点火星。窗纸早已破损不堪,被我钉在门窗上、用来挡风的花包,时而鼓起,随之又啪的一声紧贴在窗棂上,形成一道道凹凸的图案。

我坐在靠土炕放着的、被五花大绑的方桌前,方桌上堆放着一摞摞的书本,就着昏暗的灯光,我伏案,“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右手挨桌面的位置,被冻出一排疙瘩而不知。

天不负我。那年,我在三十比一的录取比例中,被××××录取,成为了一名老师。

稍后进修大专,继而本科。

二零零三年夏,学校会议室。几十位初中班主任坐在规定的座位上,大家虽然仍像往常一样说笑寒暄,但意识深处却心有所寄——这是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会,自己所带班级的名次,将在这里予以公布。

我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在这次重大的考试中,我们班是全年级23个班中的第一名,要知道,在孩子们刚入学时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的名次,仅仅是第16名啊!那次成绩出来以后,我就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写在了办公桌的玻璃板下。

现在,我看着眼前的成绩单,竟有些眼热——包括主席台上的领导,在座的所有的人,只有我自己知道,在从16到1的跨越中,我做了什么……

二零一五年三月的一天,××中学初二(1)班的黑板上写着一行大字——“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讲桌上摆放着一沓奖状,同学们正襟危坐,神态激动而严肃。上课铃响,我健步走上讲台,环视大家,郑重宣布:×××××中学初二(1)班期中考试颁奖典礼现在开始!

是年,我60岁,已经在讲台上站了40年,至今,仍做班主任,且乐此不疲。

不说获得了多少奖励,带过了多少学生,取得了多少成绩,犯过了多少错误,看看我的博客,已有六百多篇原创文章——说实话,我得给自己点个赞!

原题:

“了不起”的意思是:

①不平凡;(优点)突出

②重大;严重

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 第10篇

试卷突出了数学学科素养,在关注考生未来发展的同时,以能力立意,强调了数学方法和数学本质的考查,在选拔功能等方面都作了精心设计。例如,第(6)题表面上是解不等式,实质是在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有助于学生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加深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认知,体现了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第(18)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形成数学模型,注重了对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数据分析的考查;第(20)题考查了解析几何中的主要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并能够程序化思考问题;第(21)题是以数列知识为背景的创新问题,梯度明显,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对学生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和数学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此外,从第(18)题到第(21)题,虽然每道题都考查了数学的主干知识和主要方法,入口也很容易,但其出口并不简单,试题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得同时,进行多题把关,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推荐访问: 高考试题 热门 分析 高考试题分析热门10篇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热门10篇) 2023年高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