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第1篇分数除法计算(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知识点一:分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6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第1篇
分数除法计算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知识点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一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0除以任何数商都为0
(3)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分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知识点二:连除的计算方法
分数连除,可以分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乘法再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第2篇
1、圆的认识
(1)圆的各部分名称:①圆心——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②半径——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③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④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2)圆的特征:注:(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2)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3)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3)用圆规画圆: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作为半径。②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作为圆心。③把装有铅笔芯的脚旋转一周,即可画出一个圆。(4)用圆可以设计出很多漂亮的图案。例:小朋友可以练习一下,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2、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的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为一定值,这个定值就是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一般在计算时π取。
(3)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2πr或C=πd(4)半圆的周长:半圆的周长为圆周长的一半加上2条半径或1条直径的长度。例:求下面这个半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的定义: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一般用字母S表示。
(4)两个典型问题:①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正方形的边长即为这个最大的圆的直径。②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为圆的直径。
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第3篇
一、填空题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回想与本题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定律、公式、进率、方法
单位要统一,结果是否要带上单位
认真仔细分析题目要求(画图、写等量关系等),并计算
结果是否最简(最简分数、最简比)
是否有特殊方法。
二、选择题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回想与本题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定律、公式、进率、方法
从选项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排除法),有时也可根据分析或计算直接选择答案
计算对照(推理)选项
将选择的答案代入题目中检验是否合理。
三、判断题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回想与本题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定律、公式、进率、方法
把问题特殊化(把问题具体化)
能否拿出数据、举例推翻给定的结论
考虑是否超越限制条件
说明:做填空、选择、判断题时,有时需要像计算题、应用题一样去分析解答,打草稿计算。但有些同学认为不需要打草稿,这是很多同学犯错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图形操作
认真读题,弄清要求
回忆有关作图要求
按做法要求认真作图
标上相关数据、名称
五、几何题的做法
读题画出草图,并在图上标出条件和问题(用铅笔)
统一单位
回忆相关公式、方法(割、补、平移、旋转等)
六、应用题
认真读题、明确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可使用列表法、画图法(线段图、事物草图等)
分析题目数量关系,找数学等量关系式
(1)找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2)分析方法:顺推法(由条件推问题)和逆推法(由问题找条件)
(3)找等量关系式,可利用公式、定律
列式计算(或列方程计算),注意带单位
写出答语
检查
(1)是否符合条件与问题
(2)是否满足等量关系
(3)计算是否正确
(4)单位是否统一
(5)结果的合理性
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第4篇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然后要找准方向和角度(方位角),最后要确定距离。
二、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观测点和方位角;
2、从观测点沿着所确定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3、根据单位长度的线段所表示的地面相对距离把实际距离换算为图上长度;
4、用直尺画出图上长度,并标出被观测点的位置及名称。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两个物体或地点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角度不变,方向正好相反。南偏东对应北偏西(不能说成西偏北)
因为东西、南北正好相对,所以东偏南的相对位置是西偏北。
四、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先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再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走一步,都要说清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的距离。每走一步,都换一个新的观测点。
五、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观测点)外,其余每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观测点。
4、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点的方向和距离。
每画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第5篇
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的量乘这个分数。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1”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量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的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解答。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4、绘制简单线段图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知道单位“1”的量用乘法,另一种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分成三种:(一)一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几分之几。(二)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几分之几。(三)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少几分之几。绘制时关键处理好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审题确定单位“1”的量。
绘制步骤:
①首先用线段表示出这个单位“1”的量,画在最上面,用直尺画。
②分率的分母是几就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几份,用直尺画出平均的等分。标出相关的量。
③再绘制与单位“1”有关的量,根据实际是上面的三种关系中的哪一种再画。标出相关的量。
④问题所求要标出“?”号和单位。
5、补充知识点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 ,把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 ,等于4 ,所以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第6篇
认识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2)求一个数的倒数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即可。
②求整数的倒数(0除外):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然后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即可。
③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分数的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不为0的数的倒数。
(3)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① 先乘除,后加减;
②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解决问题,这里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题。
①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一:设单位“1”的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②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一:设单位“1”的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1 ± 几分之几)=已知量。
方法二:先确定单位“1”的量,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③ 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先找出单位“1”的量并设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量,再根据两个数的和或差列方程解答。
(5)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推荐访问: 知识点 上册 单元 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6篇 六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知识点(集合6篇) 数学六年级上册六单元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