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7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创设情景并加以操作,让学生体会余数除法的意义。
2、 在除法公式中用余数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独立查询,明确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4、 将余数除法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余数除法的计算,了解余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在书面表格中除法,余数除法。
难点:体验将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的过程,加深对除法与余数除法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旧知识的铺垫
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个苹果里有多少个?
1、 学生独立行列式,明确平均除法计算。行列式是:12_4=?
2、 学生可以自己回答。你的食谱是什么?3412年_4 = 3
2、 新课程教学
这里的老师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些棍子。我想用这些棍子来画正方形。猜猜盒子里可能有多少根棍子?
1、 假设盒子里有12根棍子,最多可以放置多少个独立的方块?
(1)如何用公式表示?12 _4 = 3。谁能说出这个除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2)除法公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加减法公式一样,也可以用竖直公式来计算。我们看一下除法的纵坐标。
首先写除法符号,然后写股息12。把股息12写在除号里面,把4写在除号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商3。你认为《尚书3》应该写在哪里?我能把它写在1上面吗?
总结:有34个,所以写在一个地方。34是多少?
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是3和4的乘积。共有12根木棒和12根方形木棒。你还有吗?(不)也就是说,钟摆的平方减去了12块,用了12块,等于0。
(3)谁会再说一遍,股息下面的12和0是什么意思?(全部使用完毕,无剩余)
2、 假设盒子里有13根棍子。你能放多少个独立的正方形?如何用公式表示?13 _4 = ?
当你试图挥动手中的木棍时会发生什么?(最多三个,还有一个)
(1) 13_4 =如何以竖直形式计算?
明确:除号、股息和股息的书写位置;4根木棒放一个这样的独立方块,最多可以放3根,所以商是3,写在股息数字3的上面,3根这样的独立方块分享12根木棒,在股息下面写12根,13根木棒用12根木棒,还有剩下的吗?你为什么不留下一个呢?如果没有足够的余数来放置一个独立的正方形,或者一个不能再得分的数字,我们将其称为“余数”,并将其写在水平线以下。
谁会再说一遍,股息下面的12和1是什么意思?
(3)余数除法的结果如何以水平形式表示?先写3,然后点6,再写剩下的1。这个公式可以这样理解:13除以4商3加1。
三世。巩固和提高
你想知道这个盒子里有多少根棍子吗?实际上,有18个。谁猜对吧?20根棍子最多可以放在几个独立的方块里,没有棍子。
能计算出来吗?如何用公式表示?如何用竖直公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总结
你从这一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能说说吗?
5、 布置的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想做》。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发一张印有蘑菇图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皮卡丘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1、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没有余数。
出示蘑菇图,15个蘑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 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出现了余数
① 15个蘑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分,最多可以分几份?15个蘑菇分完了没有?还多几个?多的1个能算一份吗?为什么?
②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①还有其他分法吗?
请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纸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摆了几份?有没有分完?这种分法可以怎样列式?
②课件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个)
15÷8=1(份)……7(个)
3、给除法算式分类:
15÷6=2(份)……3(个)
15÷5=3(份)
15÷8=1(份)……7(个)
15÷2=7(份)……1(个)
15÷3=5(份)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1)除法也有竖式,你们知道怎么写吗?
(2)试一试:把15÷2竖式写出来。
(3)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
(4)7写在哪里?
(5)14怎么来的,在图中表示什么?
(6)在竖式中,余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7)即时练习:笔算27÷6。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 除数小。
(8)小结:竖式计算的三步法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5÷3=5(份)
(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
(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
(3)怎么想出商5?
(4)即时练习:35÷5
(5)小结: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 )里最大填几
( )×4
<29 ( )×7
<44 ( )×8<27 ( )×5<38
2、用竖式计算
20÷3 63÷7 32÷9
3、我是小医生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1、“( )÷5=3……(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猜一猜、算一算。(机动题)
同学们按颜色黄、绿、红、蓝的顺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31个呢?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三
年 级: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发一张印有蘑菇图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皮卡丘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1、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没有余数。
出示蘑菇图,15个蘑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 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出现了余数
① 15个蘑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分,最多可以分几份?15个蘑菇分完了没有?还多几个?多的1个能算一份吗?为什么?
②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①还有其他分法吗?
请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纸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摆了几份?有没有分完?这种分法可以怎样列式?
②课件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个)
15÷8=1(份)……7(个)
3、给除法算式分类:
15÷6=2(份)……3(个)
15÷5=3(份)
15÷8=1(份)……7(个)
15÷2=7(份)……1(个)
15÷3=5(份)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1)除法也有竖式,你们知道怎么写吗?
(2)试一试:把15÷2竖式写出来。
(3)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
(4)7写在哪里?
(5)14怎么来的,在图中表示什么?
(6)在竖式中,余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7)即时练习:笔算27÷6。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 除数小。
(8)小结:竖式计算的三步法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5÷3=5(份)
(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
(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
(3)怎么想出商5?
(4)即时练习:35÷5
(5)小结: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 )里填几
( )×4 29 ( )×7 44 ( )×827 ( )×538
2、用竖式计算
20÷3 63÷7 32÷9
3、我是小医生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1、“( )÷5=3……(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猜一猜、算一算。(机动题)
同学们按颜色黄、绿、红、蓝的顺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31个呢?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篇四
一、填一填。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小。
2、()里能填几?
()×7<36 8×()<75 42>()×6
54>()×9 4×()<31 39>()×5
3、18朵花平均放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放()朵,还剩()朵。
4、37里面最多有()个7,40里面最多有()个6。
5、在算式☆÷7=8……△中,△是(),△最小是()。
二、判断。
1、57÷8=6……9。()
2、4×7+6=34。()
3、43÷8和66÷9的余数相同。()
4、除数是7,余数一定是6。()
5、商一定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61、62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是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苹果图)大家来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颜色的苹果,每个苹果的下面都有编号,现在老师不看屏幕,我找同学来随便说出一个编号,老师就知道这个编号的苹果是什么颜色,谁先来试试?
生:(活动)
师: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自己一定会探索出来其中的奥秘,而且一定会比老师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回顾温习:
师:大家来看,谁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
生:熊大、熊二。
师: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们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个苹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给每2个苹果放一个盘子,能分几盘?
生:3盘。
师:你来上来摆一摆。(粘贴)
师: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正好摆完,我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6÷2=3 单位(盘)
师: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
生: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2、初步认识余数
师:熊二准备了7个苹果也要两个放一个盘子。大家用你们的学具自己摆摆看,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粘贴7个苹果图)。
师:看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熊大分了3盘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盘还剩下一个。
师:那剩下的一个为什么没继续摆呢。
生:因为要每2个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再分成1盘了,所以就剩下了。
师:你真棒。对像这种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师:大家来看看怎样把它用算式表示出来。
师:被除数7表示共7个苹果,除数2表示每2个分一盘,商3表示分了3盘,所以单位要是盘,最后还余下一个大家可千万不要把它给忘记了啊,我们在商的后边加上6个点,把余下的1个写到点的后边,它余下了1个,所以它的单位要是个,这余下来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师:我们试着来读读这个算式吧?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师:读的很好。这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谁能再来说说这个余数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
3、课堂练习,及时巩固。
师:很棒,现在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打开课本61页,来看练习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组,还剩1个。一起读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组余1个。
师: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数17表示共有17个五角星,除数2表示每2个圈一组,商8表示平均分了8组,余数1表示还剩下1个。
师:回答的真好,第二题,共圈了7组,还剩2个,一起读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组余2个。
师:这个算式的意义呢?
生:共23个圆,每3个分一组,分了7组,还余2个。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啊,有余数的除法中还隐藏了一个小秘密,我们现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 4、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师:拿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
师:你来汇报一下。
生: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算式,8除以4等于2个。
师:真棒,现在用9根小棒来摆,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你来说说你的。结果。
生:摆了2个,还余下一根。
师:为什么会余下1根呢?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说的太好了,怎样列示呢?
生:9÷4=2(个)······(1)根。
师:那10根、11根、12根呢?都来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师:谁来把他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那我们不摆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吗?13根(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个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个余3根)。
师:现在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发现了除数都是4,余数是1、2 3。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余数是4或者比4大的数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余数是4就又能摆出一个正方形了。
师:哦,现在你们有没有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那个小秘密呢?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小于除数(板书)现在看看我们用这个秘密武器能不能帮熊二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用小棒摆这个图形,它可能余几根?
生:1根或者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个的话就又能摆一个三角形了。
师:你太聪明了,摆这个图形可能余几个呢?来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师:这个余数比除数小的武器不仅能帮我们解决摆小棒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来看这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几?
生:1—5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只能是1—5.
师: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这个算式,只让我们写一个最大的余数,应该写几?
生:5
师:那如果我们知道余数是6,那除数会是谁?
生:8,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6,除数8比他大,所以是B.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写一个最小的除数,应该写几呢?
生:7。
6、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余数的意义,还知道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在上课前做的那个小游戏,希望同学们课后一起交流能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探索出它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六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难[1] 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资源小棒、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摆一摆。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两个小正方形或一个大正方形。)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8根小棒,每4根一摆,可以摆2个小正方形。8根小棒,每8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正方形。3.列式计算。摆两个小正方形:8÷4=2(个) 8表示什么?4呢?2呢?摆一个大正方形:8÷8=1(个)二、探究新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一)提出问题。1.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引导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3.想一想: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呢?……让我们来分一分!(二)探究新知。1.分一分。(出示记录表)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3
4
5
6(1)指导操作。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小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剩余?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2)自主活动。如果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分别可以给几人呢?你能用以上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分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1)学生汇报交流,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5 — 3 3 1
4
2
2
5
2
—
6
1
4(2)观察以上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3)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5 — 5 2 —(1)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3 3 1 4 2 2 6 1 4(2)3.写一写。(1)观察表(1)。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有没有剩余?怎样列算式?(板:10÷2=5(人)。)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有没有剩余?怎样列算式?(板:10÷5=2(人)。)10表示什么意思?5呢?2呢?(2)观察表(2)。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板:10÷3=。)可以分给几人?(板:3人。)有没有剩余?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6个小点,把它记下来!(板:……1(枝)。)(3)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称为什么呢?1呢?请同学们看书自学。反馈交流,师板书:余数。带领同学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4)观察比较10÷5=2和10÷3=3……1这两道算式,师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4.试一试。你能把表(2)中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说说这两道算式中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解决问题:豆豆一组有3人,那么他会选用哪一种分铅笔的方法呢?(每人3枝,还剩1枝。)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三、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1)。(1)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2)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2.“想想做做”第1题(2)。(1)看图独立完成。(2)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3)观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第(1)题是每几个一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几份,两题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就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2题。(1)出示第2题图。(2)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3)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题的填空。(4)集体交流讨论:比一比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题目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四、总结揭题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板:有余数的除法。)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给父母听。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表格以及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七
一、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出示10÷2
1) 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3
…… …… ……
3) 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4) 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出示: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根
2 5 0
3 3 1
4
5
6
3. 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 交流
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列式)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 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 小结
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生讨论,再指名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
2.完成2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 =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 =3……1(根)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第二课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3. 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板书)
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
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小结:
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指名说)
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
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的对不对?为什么?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
4. 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18÷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生思考、汇报)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板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
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生填写竖式。
3)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
第(2)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2
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3.完成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准确的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找到商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3 = 2……1(个)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6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1.口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3.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题目,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怎样想到商的。
3.完成第3题。
1)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3)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4题。
1)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5.完成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作业设计
练习一第4、5题。
第四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练习一第7~12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 63÷9 2×8 56÷8
7×4 6×4 36÷4 5×6
28÷7 12÷6 3×9 35÷5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 )个4。
53里面最多有( )个7。
44里面最多有( )个8。
33里面最多有( )个6。
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
4.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 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 67÷9
40÷8 47÷8
1)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 反馈,说说计算过程。
3) 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每组中的第一题没有余数,第二题就有余数?
2. 完成练习一第7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 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确定是多少呢?
3)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 出示第(1)题。
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 其余3题,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学生了解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四。全课小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
教学要求: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情景引入,信息整理
1.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意思吗?
对。这天是植树节,中山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将要组织植树活动,大家看这幅图。(出示)
1) 问: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些信息得到的相应结果。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知道了一、二、三班的小朋友们各要植树的棵数,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栽的?
2.对于每个班的植树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3.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并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4. 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还有那些时候回遇到类似的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7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访问: 余数 除法 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数学教案及练习题7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