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报告篇一
摘要:苯甲醛和对甲苯乙酮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经冷却析
出、抽滤洗涤、干燥、乙醇重结晶等步骤最后得到3-苯基-1-(4-甲基苯基)丙烯酮。
关键词:苯甲醛对甲苯乙酮重结晶
苯甲醛: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
苦杏仁气味,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对甲苯乙酮:分子式:c9h10o,无色针状结晶体或近似无
色液体,易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和丙二醇,几乎不溶于水。
重结晶:固体有机化合物在溶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
增大,因而可以利用这一性质,使得化合物形成过饱和溶液,再慢慢将溶液冷却,最后使得比较纯净的化合物逐渐析出。引言:
实验原理:一分子苯甲醛和一分子对甲苯乙酮在碱性条件下,温
度在45-50℃反应,生成一分子3-苯基-1-(4-甲基苯
基)丙烯酮和一分子水。
反应式:c6h5cho+ c7h7coch3--------c8h7occ7h7+h2o操作原理:点板原理:根据反应物、反应中间产物、以及生成物
之间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各种物质在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由此可以确定反应是否发生以及时候
反应完全。
重结晶:固体有机化合物在溶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
大,因而可以利用这一性质,使得化合物形成过饱和溶
液,再慢慢将溶液冷却,最后使得比较纯净的化合物逐
渐析出。
实验部分: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100ml三颈瓶磁力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布氏漏斗 抽滤装置将100ml三颈瓶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上,安装温度计和冷凝管,瓶中加入1.3gnaoh和11.5ml水。2.启动搅拌使naoh溶解,再加入7.2ml95%乙醇。2.6ml苯甲醛和3.4ml对甲苯乙酮,控制反应温度在45-50℃下。此时溶液为淡黄白色,在反应过程中,在大概反应1个小时左右时进行一次点板,确认一下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先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按照体积比为1:15来配制层析液,放置在瓶中,取层析板,在距离边缘1cm处轻轻画一条直线,取毛细管分别吸取两个反应物、一个中间产物、一个反应生成物少许,按顺序分别点在这条直线上,将这一边缘浸入层析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在仪器的照射下,观察四种物质溶液在板上的扩散情况,确定反应是否完成。大约搅拌1.5h左右,在反应后期会有淡黄色的固体析出。3.反应结束后边搅拌边用冰水浴冷却反应瓶直至产物完1.全析出。将析出的产物抽滤,抽滤过程中将晶体用水洗
涤至中性,即用ph试纸检验得到中性的晶体即可。再
用0.5-1ml的冰水冷却过的乙醇吸取未反应的对甲苯乙
酮和苯甲醛,这次要注意洗到大部分晶体,确保洗的充
分,使得晶体纯净。晶体尽量压干。
5.用95%的乙醇对晶体进行重结晶,得到的产物熔点为
73-75℃。m装载物=26.66gm总=32.13gm=5.47g(此
为未干燥的晶体质量)。
实验讨论与总结:
本次实验为几种有机实验基本操作的组合,还是比较容易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地方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
1.因为实验中会产生大量固体,所以磁力搅拌子要用大的,确保能够在固体中保持转动。
2.点板的时候为确保物质扩散效果好,要注意轻轻地点一个点即可,不要点的太多,使得扩散很粗糙,盖住旁边的物质走线。此外,在浸入层析液之前要先照一下,确认点得是否得当。
3.重结晶的时候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首先在加热使晶体溶解时,注意内液面要高于外液面,切忌反过来。其次在溶解后不要迅速放入冰水浴中或用玻璃棒搅拌,要静止等待晶体析出,这样可以得到纯净的晶体。
m装载物=26.66gm总=32.13gm=5.47g(此为未干燥的晶体质量)参考文献《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报告篇二
一般进行三轮复习,时间从7月到次年1月。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走四轮甚至更多轮次,或安排更多时间。但建议第一轮复习花的时间稍多一些,第三轮复习控制在一个月左右。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7~9月把教材看完至少一遍。
第二轮复习:大量做题,提高解题能力。10~11月做真题及对应学校的相关复习资料。最迟可以到12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最后冲刺,回顾基础内容。12~1月。以回顾基础知识为主,不要做太难的题目。
留出近两年真题,每轮复习结束后作为自测并评分。
三、第一轮复习:“珍珠项链”式复习法
复习与上新课不同。上新课重在打基础,复习则着重串连整合。并且经过
一、二年级的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我们都已经掌握,即使有所遗忘也能很快拣起。所以读书不要死抠,要先观大略,后抓细节。
有机化学知识体系虽然零碎,但还是有纵横两条主线可以掌握的。首先构建两条主线,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串到线上,一条“珍珠项链”就串成了!这就是“珍珠项链”式复习策略。
两条主线是:1.化合物知识体系;
2.有机理论体系。
化合物知识体系: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都是按照有机化合物分类的顺序编排的,这个顺序往往也是相关基团命名前后的顺序。
烃(烷、烯、炔与二烯、芳香、非芳香环烃)。
卤代烃。
醇、酚、醚、环氧化合物。
醛、酮。
羧酸及其衍生物。
含氮化合物(胺、腈、重氮)。
杂环。
生命物质[糖、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脂肪]
萜与甾体
金属有机配合物。
我们需要明确:何种物质有何种结构、如何命名、什么理化性质、如何制备、如何应用,熟记每一个涉及到的人名反应!
有机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一般是绪论一章提及的,来自无机和物化的理论)。
立体化学及立体反应。
亲电反应(加成、取代)。
亲核反应(加成、取代)。
消除反应。
碳正离子反应、重排。
碳负离子反应、“三乙”的应用。
周环反应。
有机解谱方法与策略。
我们需要明确:每种反应的基本机理,何种物质可以进行该种反应,有没有例外。抓住这两条主线,就等于抓住了有机化学的命门!第一轮复习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扎扎实实地搭建好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串出我们的“珍珠项链”。
具体的策略是跟着教材走,每章以小标题为单位阅读。看到小标题时先回顾一下过去所学内容,如果没忘,对应的内容略读,如果已经忘记或者这部分内容基本没学过,那就细细阅读,一字不漏。
读书的时候注意作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总结该章纲要即可,但是建议一些重要的教材原文抄一遍以加深印象,这用来对付可能出现的简答题。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有机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巨量的人名反应以及繁杂的反应机理。人名反应没什么好说的,见一个记一个,要做到见到反应名称就能写出反应式,看到反应式就能知道反应名称。建议把每个人名反应的机理了解一下,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理解来龙去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可以参考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本《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不要把有机化学复习完了见到reformatsky(瑞福马茨基)反应还来个“重新格式化天空”,那就被行家笑话了。
反应机理则比较简单,有机教材上给出机理的反应就那点,掌握亲电、亲核、重排、缩合基本就一切搞定。需要熟悉各类反应的表现形式,代表物质、反应特征。重现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亲核取代与消除的竞争、碳正离子重排(含频哪醇重排)、羟醛缩合。
另外,强烈建议在复习完每章后把本章给出的人名反应以及介绍的反应机理列在读书笔记后面!这样帮助你更好地牢记它们。
读完书以后立马做题!就做教材章后习题以及配套习题集上的题目。这些题目形式一定与真题大相径庭,没关系,这是给你打基础的必需步骤。只有通过这个步骤,你才能巩固知识,并且发现读书过程中的漏洞所在。
做完题以后对照答案订正,每一道题都要分析错因:
如果知识点没学透,回去再好好把把教材对应章节详细啃啃,假如教材写得也不详细,就把本文开头提到的四本bo级教材翻出来查查。总有一本书上有你需要的内容。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那就好好反醒。
如果是题目本身太难,那就注意总结思路与解题技巧,最好把它抄到错题本上。
这样一道题一道题地练下去,你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就越来越熟练了!
第一轮复习结束时,我们至少应该具有两个成果。
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
错题本,或者从做题中总结到的解题技巧。
留着它们,以后还有大用处!
第一轮自测,看看你能考多少?考不高也没关系,因为你锻炼的是基础而不是能力,而考研真题中能力题比例不低。但如果你能拿到60~75%的分数,证明你的复习效果显著。
既然效果显著,那就开始第二轮复习吧!
四、第二轮复习:强调综合运用的专题复习
是否在上一轮自测中感到总是力不从心?那是因为你遇上了学科内综合题,尤其是全面综合考查化合物性质与反应的推断、合成题。
本轮复习不再按教材顺序复习,而是按专题顺序。重点训练跨章节综合题,尤其是推断与合成。
第二轮复习的参考书在市面上一般都有卖,其特点是彻底打乱教材顺序,按专题顺序(基础概念、综合命名、有机化合物基本性质与反应、结构推断、反应机理、合成技巧)编写,每个专题包含综合讲解、例题与习题等内容。习题以学科内综合型居多。考生只需按步就班地把每一个专题读通,例习题做好吃透即可。有不懂的内容一律查教材,参考书与教材冲突的地方一律以教材为准,因为命题老师是以教材为依据命题。
看书的时候要着重前后联系。尽管复习参考书已经重组了教材章节顺序,但综合程度还是不够,除了进行专题内的纵向联系以外,还要进行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下面两项是重点中的重点:(1)牵涉多种碳架结构(顺、反、r、s……)与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命名及表现出的化学性质,(2)不同类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
与有机合成、有机推断有关的参考书我们可以看了。可以拿出一定时间全面阅读,也可以重点读部分章节,其余泛泛而过。这些书一定要看,做适宜的读书笔记!它们对我们提高分数有巨大的帮助!
历年真题在本轮复习派上了用场,开始做吧!首先确定有机化学是上午还是下午考,然后专在上午或下午做真题,每次掐准秒表,在规定时间内把一份试卷做完,再按照参考答案评分,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对于错题的处理同第一轮复习。
不仅要做报考院校的真题,外校的真题也可拿来练手,最好选北大、清华、复旦、中科院、中科大等名校(所)化学专业的题目,因为这类习题水平高而且没有专业侧重点。假如你考农学(中国农业大学)却去做药学(中国药科大学)的习题,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会使你做无用功!
就这样做到11月底(最晚不超过12月中旬),相信你解题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第二轮复习自测,分数一定不比第一轮低,信心只会比第一轮更充足!
五、第三轮复习:回顾与总结
第三轮复习就不要再做大量试题。本轮复习的任务是:
查漏补缺。阅读第一轮复习时写下的读书笔记,尽力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包括它的内涵与外延、常考题型、考试中的常用技巧。经过两轮复习的残酷磨练,相信你总结回顾起来毫不费力。
回顾试题。回顾做过的每一道错题、每一张真题试卷。确保85%以上的题目已经掌握,下次不再做错。确保已经适应了试卷结构和考试时间,能够把握做题节奏,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最高的分数。
这个时候也可以做一些真题练练手,但不必过分纠缠于难题和分数,更不要因为一两道题做不出来而懊恼。因为你离上考场还有一步之遥,而许多竞争对手往往就是这一步没有跨出去,最终倒在了考场之前。走到这里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坚持!
考试前夜再回顾一下你的读书笔记,如果太多看不过来就改看教材目录。尽可能地把知识点回忆起来,第二天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进考场了!
七、结语
有机化学不难,有机考研复习不难。正如古人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么,即将或已经踏上考研征途的朋友们,让我们全力以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有机化学的考研复习,信心满满地走向考场吧!
最后,祝每一位考研斗士复习顺利、金榜题名!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报告篇三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
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
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
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
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
4、c2h
6、c3h8;
烯烃:c2h4;
炔烃:c2h2;
氯代烃:ch3cl、ch2cl
2、chcl
3、ccl
4、c2h5cl;
醇:ch4o;
醛:ch2o、c2h4o;
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60℃)、制苯磺酸(,、蛋白质(酶)、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
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
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
烯烃与环烷烃:cnh2n;
炔烃与二烯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
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
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
醛:cnh2no或cnh2n+1cho;
酸:cnh2no2或cnh2n+1cooh;
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
卤代烃(如ch3ch2br)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
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要学习网,只做中学生最喜欢、最实用的学习论坛,地址
]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
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
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
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6、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
4、(nh4)2so4 俗名总结:、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co3 纯碱、苏打
3.乙炔:电石气
3 小苏打 3 乙醇:酒精
45h2o 胆矾、蓝矾
6.丙三醇:甘油
2 石英、硅石 8.苯酚:石炭酸
生石灰
10.甲醛:蚁醛
(oh)2 熟石灰、消石灰
12.乙酸:醋酸
3 石灰石、大理石
14.三氯甲烷:2sio3水溶液 水玻璃
:食盐
(so4)212h2o 明矾
:烧碱、火碱、苛性钠
2固体 干冰
“有机化学”知识小结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要学习网,只做中学生最喜欢、最实用的学习论坛,地址
]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
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酸酐 15.应用水解、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
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以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化学实验”知识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4.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5.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6.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等重要,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某些物理性质上。有机物一些物理性质存在着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一、熔沸点
有机物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对于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同系物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1.烃、卤代烃及醛
各种烃的同系物、卤代烃及醛的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如:都是烷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低顺序为:;
,都是烯烃,熔沸点的高等。
;
再有
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主链上碳原子数目越多,烃的熔沸点越高;
支链数目越多,空间位置越对称,熔沸点越低。如。
2.醇
由于分子中含有—oh,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比较,醇的熔沸点高的多,如为78℃,的沸点为-42℃,的沸点为-48℃。的沸点
影响醇的沸点的因素有:
(1)分子中—oh个数的多少:—oh个数越多,沸点越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乙二醇的沸点为179℃。
(2)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多少: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如甲醇的沸点为65℃,乙醇的沸点为78℃。
3.羧酸
羧酸分子中含有—co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不仅羧酸分子间羟基氧和羟基氢之间存在氢键,而且羧酸分子间羰基氧和羟基氢之间也存在氢键,因此羧酸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多,因此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高,如1-丙醇的沸点为97.4℃,乙酸的沸点为118℃。
影响羧酸的沸点的因素有:
(1)分子中羧基的个数:羧基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2)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二、状态
物质的状态与熔沸点密切相关,都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由于有机物大都为大分子(相对无机物来说),所以有机物分子间引力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呈液态和固态,只有少部分小分子的有机物呈气态。[要学习网,只做中学生最喜欢、最实用的学习论坛,地址
]
1.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由气态经液态到固态。分子中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气态,5~16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液态,17个以上的为固态。如通常状况下呈气态,苯及苯的同系物一般呈液态,大多数呈固态。
2.醇类、羧酸类物质中由于含有—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醇类、羧酸类物质分子中碳原子较少的,在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分子中碳原子较多的呈固态,如:甲醇、乙醇、甲酸和乙酸等呈液态。
3.醛类
通常状况下除碳原子数较少的甲醛呈气态、乙醛等几种醛呈液态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的醛一般呈固态。
4.酯类
通常状况下一般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酯呈液态,其余都呈固态。
5.苯酚及其同系物
由于含有—oh,且苯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故通常状况下此类物质呈固态。
三、密度
烃的密度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注意:
1.通常气态有机物的密度与空气相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比空气的密度大。
2.通常液态有机物与水相比:
(1)密度比水小的有烃、酯、一氯代烃、一元醇、醛、酮、高级脂肪酸等;
(2)密度比水大的有溴代烃、硝基苯、四氯化碳、氯仿、乙二醇、丙三醇等。
四、溶解性
研究有机物的溶解性时,常将有机物分子的基团分为憎水基和亲水基:具有不溶于水的性质或对水无吸引力的基团,称为憎水基团;
具有溶于水的性质或对水有吸引力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有机物的溶解性由分子中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的溶解性决定。1.官能团的溶解性
(1)易溶于水的基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
(2)难溶于水的基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如——c6h5等)、卤原子(—x)、硝基(—no2)等。、—ch=ch
2、2.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性逐渐降低,如溶解性:(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5的醇难溶于水);
再如,分子中碳原子数在4以下的羧酸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直至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溶解度相近。[要学习网,只做中学生最喜欢、最实用的学习论坛,地址
](2)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溶解性越强。如溶解性:。
(3)当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对溶解性的影响大致相同时,物质微溶于水。例如,常见的微溶于水的物质有:苯酚、苯胺、苯甲酸、正戊醇(上述物质的结构简式中“-”左边的为憎水基团,右边的为亲水基团)。
(4)由两种憎水基团组成的物质,一定难溶于水。例如,卤代烃r—x、硝基化合物r—均为憎水基团,故均难溶于水。
3.有机物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在水中相反。如乙醇是由较小憎水基团和亲水基团—oh构成,所以乙醇易溶于水,同时因含有憎水基团,所以也必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其他醇类物质由于都含有亲水基团—oh,小分子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憎水基团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逐渐增大。
推荐访问: 有机化学 实验 基础 最新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报告(3篇) 最新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报告(三篇)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