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最新教学设计评价(1合集)

2023年度最新教学设计评价(1合集)

时间:2023-05-01 16:54: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新教学设计评价(1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最新教学设计评价(1合集)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设计评价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第二课时)。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一路上看到森林被毁坏所造成的危害,有的变成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真真切切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从而产生了一个心愿:要到沙漠里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说理形象通俗,语言富有情趣,适于朗读、复述训练,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的朗读课文的好教材。

因为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好读易懂,学生学习时会兴趣盎然。其次,本课蕴含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这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另外学生已经学过《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对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也有所了解,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森林的作用也了解一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能从云雀妈妈的语言中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课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云雀的心愿》,请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云雀的心愿)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呀?

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沙漠变绿洲。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个小节写出了云雀的心愿?(第14小节)

2、谁愿意把云雀的心愿读出来?【幻灯片】

齐读:让我们一齐把云雀的心声读出来。

3、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再读读这一小节找出答案。

指名回答:“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评价,你重读了“实在”,突出了森林的重要)。

让我们一齐学着他读出森林的重要,齐读。

4、过渡:小云雀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卡片出示),从而产生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的呢?现在呀,就让我们跟随云雀妈妈和小云雀一起到外面看看吧。

1、过渡: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幻灯片出示沙漠风暴图】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

2、想象一下:此时,你就在沙漠中,你会有什么感受?

3、小云雀的感受和我们一样,读出小云雀的感受。【幻灯片】

4、沙漠这么令人讨厌,而它的面积也在日益扩大,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5、小云雀的妈妈也是这样告诉小云雀的,指名读妈妈的话:【幻灯片】从云雀妈妈的话中,我们知道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而如今却变成贫瘠的沙漠了,终其原因就是:乱砍滥伐。

6、此时此刻,你又是什么心情?(心疼 气愤 惋惜)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吧!

(自读、指名读、齐读)

7、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土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此时你最想说什么?(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它能——阻挡风沙(板书)。

8、分角色朗读。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他们带着心痛,离开沙漠,来到大河上空。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默读课文5-10小节,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幻灯片】(出示: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洪水之中)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凶猛)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比喻句)

3、你能读出河水的凶猛吗?指名读,男生齐读。

4、这么凶猛、咆哮的河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景象吧!【幻灯片】

5、看到这一切,小云雀也害怕了,不得不挨近了妈妈:“妈妈,妈妈,大河里河水怎么这么凶猛啊!”“唉……”

6、【幻灯片】“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轻声读课文第10小节,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从中又明白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蓄水)

7、老师觉得云雀妈妈的话说的很有条理,再读读第10小节,想想她是怎样说得这么有条理的?(指导写作:按照一定顺序,总分总结构)

8、你能像云雀妈妈一样有条理地讲清楚森林的蓄水作用吗?出示【幻灯片】,指名按图复述大树各部分是如何蓄水的。

9、是啊,假如没有人们乱砍滥伐,假如上游的森林还在,怎么会有洪水泛滥成灾呢?由此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说,森林不就是座大水库吗?言外之意——(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1、小云雀和妈妈飞呀飞呀,他们觉得又累又热,就飞回他们居住的森林,我们也跟进去看看吧!(出示森林图)【幻灯片】。

2、四人小组结合,讨论学习,你从中又体会到了森林的什么作用?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板书:调节气温。

4、森林的作用只有这些么?还有什么作用?你能把你了解到的森林的作用讲给大家听吗?(净化空气、杀死病菌、制造氧气、降低噪音……)

1、正是这次旅行,让小云雀真真切切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从而产生了一个心愿:要到沙漠里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2、这仅仅是云雀的心愿吗?这也是云雀妈妈的心愿,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那么,为了让云雀的心愿早日实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植树造林,保护树木,不乱砍滥伐)

3、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云雀的心愿一定会实现,沙漠一定会变成绿洲!

1、云雀的心愿实现以后,沙漠会是什么样子呢?写一写,画一画。

2、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写一段话。

3、推荐阅读:《森林,地球的保护伞》。

教学设计评价篇二

(一)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二)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学会0的写法。

重点: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0的写法。

(一)教具:3个放大的茶碗、茶盘图、气球图、蜡笔盒图、放大直尺。

(二)学具: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
0~5的数字卡片。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写数:

2、填空:

3、口算:

4+1=

2-1=

3-2=

1+2=

2+2=

5-1=

3+2=

5-4=

3-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盘子里有两个杯子,用数字2来表示,盘子里有一个杯子,用数字1来表示。如果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出示)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用零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贴出课题)

1、认识0。

师说:盘子里一个杯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师说: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
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

议论后,指名4~5人说。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直尺放大图。

师说: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师问: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4)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

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

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2、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学习同数相减等于0的减法。

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

师问:

①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②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手里有几个气球?

③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手里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

④原来有2个气球,飞起2个,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几个?)

⑤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2-2=0。

指名说:算式中的2,2和0各表示什么?

⑥2-2=0为什么用0表示?

师说:2去掉2就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摆一摆:

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3根小棒,再拿走3根,还剩几根?

算式怎么列?板书:3-3=0。

齐读:2-2=0,3-3=0。

师说:你们还能想出几减几等于0的题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

1-1=0 5-5=0

4-4=0 0-0=0

师说:这些都是同数相减得数是0的题。

(2)学习一个数加0或减0。

出示蜡笔盒图:

师问:

①左边盒里有几支蜡笔?右边盒里有几支蜡笔?一共有几支蜡笔?

②求一共有几支蜡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0=4、

指名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老师把两个盒子调换位置:

师问:

①谁能看图再列一道算式?

指名说,板书:0+4=4、

②4加0为什么还等于4?(因为4加0就是4加没有,还应该是原来的数。)

③那2+0,5+0,0+3呢?

师说:这几道题都是一个数加零的加法。

想一想:一个数减零应怎么算呢?

板书:5-0=□。

指名说:5-0=5。

师问:为什么5减0还得5?(因为从5里去掉0个,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是5。)

师问:4-0呢?6-0,7-0呢?

今天我们学习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同数相减(指板书)等于0,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下面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看图列式计算:

3、口算:

4+0=

3-3=

2-0=

0+3=

5-5=

1-0=

2+0=

0-0=

5-0=

0+0=

4-4=

3-0=

4、做练习五第1,4题。

本节课是学习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设计是这样安排的:

一、分三个层次进行新课。

第一层,认识0;

第二层,教学相同数相减等于0;

第三层,教学一个数加0或减0。

0的认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实物图、动手操作等方法使学生从感性上对0有初步认识。

二、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讲完例题后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编题,自己计算。

三、在讲完4+0=4这道题后,设计了把两个蜡笔盒调换位置,让学生列出0+4=4进一步加深理解对“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理解。

四、在巩固练习环节,除完成练习五第1,4题的作业,还增加了看图列式计算和口算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0的加减含义。

教学设计评价篇三

兴趣是学习所有东西的基础,所以要想使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值,首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化学现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素材为学生创设出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或者情境,经常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灵活用脑,增强其思维能力的运用。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大部分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课堂主体实际上是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45分钟的课堂时间全部用于教师对学生不停的灌输上面,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应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更应该将时间还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解决学习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初中化学课程主要由化学理论以及化学实验两部分构成,化学实验是与化学理论知识相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化学理论都是通过不断的化学实验而产生的。但是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却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分开讲解,化学实验与实际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符,从而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实验产生现象的意义。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再为学生进行讲解,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将其中的原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消化所学的化学知识,加深对实验现象的印象。

创设探究情境,其中包括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一些外在因素,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两者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教学方法一般都需要教学媒体的配合,教学方法有物质性的特点。所谓教学方法的物质性也就是它对教学媒体的依赖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教学媒体的使用必须贯穿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互为作用的,任何一方不恰当,均会影响教学效果。

不断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改变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之外,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魏红保。初中化学有效探究性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2]吕妍。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xx.

[3]李旭东,李谷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j]。化学教学,1993(04)。

教学设计评价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

2、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

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教学设想】

1、把握这篇赋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2、以其线索──苏轼的情感变化为重点组织教学。

3、把朗读、背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迁移导入

步骤:谭嗣同绝命诗→苏轼绝命诗→苏轼《赤壁赋》。

导语:古时文人狱中常作绝命诗,大家一定很熟悉谭嗣同临刑前的《狱中绝笔》: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苏轼也曾作绝命诗《狱中寄弟弟子由》两首:

《狱中寄弟子由》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死里逃生。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也得以诞生。

二、听读全文,间接感知

1、播放《赤壁赋》的录音带,感受苏轼的文风。

2、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抑扬顿挫。

三、自读全文,直接体验

1、自由散读:借助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

注意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清节奏。

2、勾画圈点:勾画重要之处、欣赏之处及不懂之处。

板书:

情感线索:乐→悲→喜 三部分

四、细读课文,局部强化

1、乐(第一自然段):

⑴ 设疑:苏子因何而乐?

(景色之美,泛舟游玩)

从哪可以看出?

(精美语句)

⑵ 细读:反复诵读美言佳句,揣摩苏子的感情,体会景与情的初步联系。

⑶ 互问:提问不懂之处,师生共同解答。

2、悲(第二自然段):

⑴ 读:点名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中品味读中悟。

⑵ 讨论:苏子缘何转悲?有几层原因?

(客人吹萧,萧生悲愁;主客问答,人生苦短)

⑶ 探究:学生会很快找出两层原因,但往往会忽略苏子由乐转悲的第一层心境。联系两次诵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苏子被贬,内心是不快的。泛舟赤壁,见景而乐却不是真乐,而是借此来排遣心中苦闷。所以吟诗也是原因。

多媒体显示:

《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出明皎皎,姑娘多美貌。缓步细腰扭,思她受煎熬。

扣弦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桂木的啊,兰木的桨,抽打着清澈的江水啊,穿而迎来了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3、喜(第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散读:学生可能意犹未尽,便再让他们自读。

⑵ 角色定位:若自己是苏子,会一直悲吗?为什么?

五、小结全文

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翻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同学们,去欣赏吧!

教学设计评价篇五

写自己熟悉或印象深的一个人

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

:有关的范文。

一、创设情景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亲人、朋友、同学等等,这些人中有的人,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淡,而有些人却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使人终生难忘。难道你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人。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想想谁是(_xiang xiang shui shi)你最熟悉的人(印象最深的人),什么事情(什么原因)让你对他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按要求进行准备。

要求:

1、说一说他是谁?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写他,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一个动人

的故事?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gen1 ju4 ni3 gang1 cai2 de0 cai2 liao4 jin4 xing2 xie3 zuo1 lian4 xi2)。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范文:我想您,爷爷

我想您,爷爷!虽然是人世阴间,永难相望,但孙儿对爷爷的思念,却像河里的流水,永远永远在流淌。

你还记得吗?爷爷!在我小时候,冬天的早晨,你总是用您那冻得冰凉的手和扎人的胡须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晚上,我经常坐在您的身边,听您将那永远讲不完的“古朝”,临了,您便用那结满老茧的手抚摩着我的头,把我送入梦乡。夏天,您出门回来,总是带些我喜欢吃的、玩的,逗着我叫“爷爷”,当我奶声奶气喊爷爷时,您就会兴奋得把我抱在怀里,吻着我的脸说“凤才!真乖。”

在您的“风采”声(zai nin de _feng cai _sheng)中和抚摸下,我徐徐地长大了,上学了。您还记得吗,爷爷?你时常坐在我身边,叼着烟锅,眯着沿,一个字一个字的盯着我做作业,夸我那歪歪斜斜的字写得“真端正”,其实,您并不熟悉字。

你会记得吗,爷爷?那年,我上了五年级,来回二十里,走读于乡小学,碰到下雨天,常淋着雨回家,您总是絮絮叨叨问寒问暖,临走时您总要把我送出村外,直到走出好远好远,爬上了村对面的马路上,回头望,您还在村头伫立…….

您还记得吗,爷爷?最后一次见您是您从医院回家我去上学的路上看着您躺在架子车里瘦弱的、身体憔悴的面庞,我的泪直往眼眶,而您却依然那样坚强,挣扎着做起身来,用您枯柴般得手,颤悠悠的拍着我的肩膀……您知道吗,爷爷?孙儿跨上自行车,在没有勇气对您回望,而泪珠向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流淌……

您知道吗,爷爷?两周后,当孙儿怀着急切而焦急的心情再次回到您身边时,爷爷——您一静静的躺在冰凉的地上永远睡着了。我哭,我喊,我哭干了眼泪,我喊哑了喉咙,爷爷呀,为什么不再看我一眼?为什么不应我一声?!您知道吗,爷爷?那精致的纸幡扛在孙儿的肩上,时那样沉重,一步一颠,一步一晃,我的心被揉碎了。

从此,看不见您黑瘦的肩膀,看不见您爬满皱纹,却始终微笑着的脸庞,屋里屋外,消失了您昔日高亢而坚定的声响,然而您知道吗,爷爷?您一直不离手的烟锅,依然挂在炕头;
您给我买的那把伞,依然伴我风来雨往;
您爱摆弄的牌我也常常取出来,一张一张摊开,再一张一张合拢……

您知道吗,爷爷?您种的麦子已经泛起麦浪,您种的南瓜已扯开了蔓秧,您走时的荒地已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你常常去挑水的泉水井,依然细水长流……

您走了,爷爷(nin zou le _ye ye)。我却处处都能看到您,听到您,感到您,爷爷我想您……

教学设计评价篇六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五、六年级习作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引发学生写作冲动,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接受礼物,感受礼物蕴涵的真情、真爱。

2、指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3、围绕礼物,联系生活实际选材,激情创作,有序表达。

重点:感受体验心理活动的过程。

难点: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生动。

课时分配:三课时(本课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为学生自由习作,第三课时为作文评改)。

教学准备:

1、上好“初显身手”并且整合“笔下生花”的“自己设计和准备的礼物及送给别人的过程”并在礼物上写作祝福的话或者为什么选或制作这件礼物。

2、扩写训练:在单元课文教学中完成扩写自己送出和接受微笑的经历以及《礼物》一文中女儿两次落泪的想法。

3、每位学生准备好“自己接受的特别的礼物”课堂备用。

教学过程:

一、挖掘资源,激情导入,(约2分钟)

以开课问好直接导入:同学们好,请坐。第*组坐姿端正认真倾听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刚才我们上课相互问好,也是送给对方?礼物,老师相机板书“礼物”)

二、体验交流,心随情动(约12分钟)

1、首先,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件礼物,这件礼物很特别,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准备收礼物,如果你睁开了眼睛,礼物就飞走了。

2、接下来,老师口技表演“百鸟争鸣”并在教室里面走动,时而俯身,时而疾走,学生不由自主睁开眼睛,惊奇的望着老师,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3、采访学生,当闭上眼睛,听到鸟鸣,睁开眼睛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三个关键词描述。

4、教师相机板书“疑惑——吃惊——佩服”并在收集不同答案后,在相应词语下打省略号。

5、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段话。要是能用上一些细节,加上动作的词语,这段

话会更生动。谁再来试一试。老师相机板书这些都是“心理活动”

6、如何写好心理活动,教材给我们提供咯额很多例子:请快速默读三个片段,说说都用了哪些些写作方法。

7、要写好心理描写可以通过动作描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就会让你的文章生动。现在请你拿出自己接受到的特别的礼物,回想一下接受礼物的过程,也用三个关键词予以概括,然后说一段话给同桌听,让同桌帮你提提意见。

三、片段呈现,感悟写法(约12分钟)

1、现在请提起笔,将刚才和同桌交流的写下来,边写边想想,同桌给我提出了哪些好的建议。写完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听的时候,是否能够体会到你的关键词所表达的心情变化。(5分钟)

2、习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水平,选取正反两个典型,围绕心理描写,有情有意,带领学生修改。(5分钟)

3、好文章:(在实物投影仪下)请习作者读——老师批注,简单修改词语、标点。请作者把修改后的段落再读:说说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

4、还需要努力的文章:(在实物投影仪下)请习作者读——老师一遍圈画,一边与同学共同修改(这儿还可以换成别的词语吗?谁来改一改这个标点。)请作者把修改后的段落再读: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5、过渡语:写完后,大声读给同学听一听,同学间的交流对我们的习作修改帮助可大了,修改完后,再有感情的读一读,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要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四、启发点拨,激情创作(约4分钟)

1、完善板书,带领学生通过板书中总结心理描写写作方法。

2、教师点拨:我们除了可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心理活动,还可以表情描写来突出,

除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外,还可以学习使用倒叙,插叙的方法使文章写得有条有理。师相机板书:“表情、倒叙”。

3、师总结:有的礼物代表祝福,也有的礼物可能有动人的故事,要写好“礼物”这个话题作文,只要围绕一个“情”字来写,就一定会成功。师相机总结板书“情”。

4、结语:我们只要满怀真情,抓好心理活动描写,适当运用倒叙和一些修辞手法,把我们接受礼物的特别礼物和接受礼物的过程一幕幕写下来,再加上一个吸人眼球的题目,就成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了,老师很期待哦!

开始作文(10分钟)

五、板书设计:

礼物 心理活

动 疑惑

吃惊

佩服真情实感 独白 排比 动作 倒叙 表情 插叙

教学设计评价篇七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

: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
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

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

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板书:蔺相如 廉颇)

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

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

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 ?)

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 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

(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

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

3、比读一、三句:

出示句子: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⑴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蔺相如先对赵王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把璧送回来”,现在却对秦王说“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怎么回事?)

⑵“理直气壮”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敢“理直气壮”地威胁秦王?(引导学生感知蔺相如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出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和十分喜爱和氏璧,体会蔺相如的机智,持璧在手,底气充足。)他不理直气壮行吗?

⑶你觉得蔺相如这个人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你来“威胁”秦王试试看。

4、比读二、四句:出示句子: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⑴我们再来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

⑵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蔺相如都是在骗秦王。)

⑶蔺相如为什么要骗秦王呢?你读出了什么?

⑷指导朗读。现在,我就是秦王,和氏璧在我手中,谁能从我这骗去?

5、品读第五句:

出示句子:

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⑴读一读,你又读出了什么?

⑵“大大方方”怎样理解?

⑶当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完这番话,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⑷面对强大而不讲理的秦王,面对很可能到来的死亡,蔺相如为什么能做到“大大方方”呢?(引导学生体会,已经完成了赵王交给的任务,不辱使命的蔺相如此刻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⑸来咱们一起放声读一读,读着读着,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个人?

6、讨论:蔺相如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他为的是什么?

7、小结:为了保住国家的利益,蔺相如能够忘却个人的生死,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我”的人(板书:无我)

(二)研读“渑池会见”,感受“无畏”

1、接下来,我们品读“渑池会见”中的那张“嘴”, 请大家自由读文章第二部分,看看这时站在你眼前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2、交流:这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3、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4、你从哪里感受到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5、指导朗读。现在你就是机智勇敢的蔺相如,你来逼逼不可一世的秦王。

6、思考:蔺相如为什么再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命去逼秦王击缶?

7、师述: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能够不顾个人的安危,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而“无畏”的人(板书:无畏)

8、齐读。让我们一起勇敢地逼逼秦王。

(三)研读“负荆请罪”,感受“无私”

1、仔细读读“负荆请罪”中的这张“嘴”,从蔺相如的话语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出示句子: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4、敢骗秦王、敢逼秦王的蔺相如为什么要避着不如秦王厉害的廉颇呢?他到底怕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5、他时刻想到的是什么?

6、指导朗读。

7、师述:为了保持国家的安定,蔺相如时刻想到的是赵国、赵国,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定而“无私”的人吧。

8、我们再来看看廉颇的话,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从这张嘴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9、师述:蔺相如靠的那仅仅是一张嘴啊,他是以他的生命做代价去骗秦王,去逼秦王。尽管他没有出入刀光剑影的战场。但他用他的唇枪舌剑,他靠他的“无我”“无畏”“无私”为赵国保住了利益,维护了尊严,保持了安定!

1、读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你对廉颇有了新的认识吗?(板书:知错就改)

2、“负荆请罪”什么意思?这里有个细节“脱下战袍”,“战袍”对将军意味着什么?廉颇为什么要脱下这身象征着荣誉、身份和地位的战袍?

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爱国)

1、因为爱国,战功赫赫的廉颇将军能负荆请罪,也因为爱国,勇敢机智的蔺相如虽不怕秦王,却处处避着廉将军。因为他们知道,和则万事兴,和则国家强,和为贵啊!(板书:爱国)

2、齐读最后一句话。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教学设计评价篇八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课件、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1、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⑴字形:

隔砖旋

⑵字义:

垛口瞭望射口

要求:

1、准确。

2、通顺。

第二课时

老师激情导入课题: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气魄雄伟

17、长城

伟大奇迹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说出长城的长、高、弯、坚固。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⑵品读课文,读出理解:

你能通过朗读反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⑶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气魄雄伟。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过渡:

长城仅仅中为它的气魄雄伟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上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指名说)

⑴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⑵齐读:

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赶紧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互相交流)

⑶班内交流:

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体认识。)

2、激发自豪之情(播放国歌):

长城,己被写过了国歌之中,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唱响国歌。

3、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说的?有什么想写的?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

血汗与智慧

教学设计评价篇九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
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
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
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李肖莉老师执教的《白鹅》一课获得一等奖。)

教学设计评价篇十

教材分析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设计理念;

文章对话描写突出,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应在儿童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演表情,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父亲”那份非同寻常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认读“蒙、喃”等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

2、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 鸟味 猎人 黎明 一瞬间 嗯

喃喃地说 焐得热腾腾 浓浓的草木气味

(1)借助拼音,指名领读。重点正音:蒙和腾是后鼻音,瞬是翘舌音,前鼻音。“热腾腾”变为第一声

(2)去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学生自由记字形,再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浓 嗯 味

换一换的方法:焐---悟,猎----借

(4)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指导难句子朗读。

句子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句子2: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句子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读准多音字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读准了词语,而且能把难读的句子读通了,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2、交流感受。读完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课文中句有一句话已明确告诉我们,快速找一找。

3、生汇报,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的鸟。

①指名读句子

②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的小鸟吗?下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的办法。

2、指导书写:

(1)比较“并、喜、重、群”,发现规律;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

(2)教师范写喜和重,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以上两条写字规律。

(3)学生临写,再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主动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教学重,难点: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父亲”那份非同寻常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朋友,这些词语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第一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的鸟。

说说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过渡: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的小鸟呢?这节 课让我们再来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吧。

二 品读课文 ,感悟情感

品读之一——体会“父亲的知鸟”之心

1、 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的知鸟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2 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b、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c、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d、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父亲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位鸟类专家!这鸟类专家为什么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谁知道,父亲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呢?

在“嗯,还有鸟味。”前又会有什么动作或神态呢?说话的声音呢?

你能把父亲的话读出来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轻一点,别惊动林中的小鸟!

(3)真的有鸟味吗?出示:“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冬天,我们的小手都快冻僵了,妈妈拿什么为你们焐手的?小鸟们是怎样将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4)父亲还知道什么?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什么时候鸟最快活?你能给快活换个词吗?你什么时候最快活?快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林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吧!

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他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听,它们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诉说________

生: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假如你们就是鸟儿,你们会怎么说?树林,你们为什么如此快活?鸟儿,你又为什么如此快活?对,多么美好的清晨!生: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5)但父亲知道鸟儿最幸福的时刻也是鸟儿最危险的时刻。出示: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一瞬间”是多长的时间?

你能感受到父亲说这话时的心情吗?

谁能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为什么呢?

3、父亲真不愧是个鸟类专家,那他为什么对鸟有如此超乎寻常的了解呢?(生答)

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字,那就是——“爱”。

(二)品读之二——体会父亲的爱鸟 之情

1、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对鸟的热爱?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反馈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的鸟。

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

教学设计评价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运用滚、爬、跳、钻等技能,进行游戏。

2、幼儿在游戏中能正确区分红、黄等各种颜色。

3、鼓励幼儿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活动准备:

1、律动音乐、小刺猬头饰若干。

2、垫子、圈、牛皮筋、呼啦圈等布置成圆形场地。

3、各种水果若干。

4、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标记和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准备活动

(放音乐)做准备运动。

2、谈话活动

(做起床的动作)天气越来越冷了,宝宝们,看来我们要出去捡一些水果过冬了,

以前都是妈妈一个人出去捡,今天妈妈要请宝宝们一起去捡好吗?

来,我们先来运动运动,锻炼一下身体。

二、活动过程

1、交代场地

宝宝们练的真棒,在我们家附近有许多的水果,我们可以走过这里的草地、小桥、石头、矮墙、山洞去捡水果,宝宝们走的时候要勇敢一点,不要害怕,要想个好办法走过这些地方去捡水果,现在宝宝们可以出发了!

2、幼儿尝试练习,师指导

3、幼儿讨论所用的方法。

宝宝可以相互说一说,你是经过那些地方去捡水果的,是怎么走过去的?

你捡到的是什么水果?也可以和妈妈来说一说。

5、幼儿进行捡水果比赛.(一到两次)

(1)队员分配

妈妈知道我们宝宝都很能干,还有更好的办法走过这些地方,那我们来个比赛吧!

幼儿自由选择分成红、黄、蓝、绿四队。

(2)交代要求

现在宝宝们分成了四队,妈妈说“开始”,宝宝就可以找个地方去捡水果了,捡了水果红队宝宝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呢?…….

妈妈说“停”的时候,宝宝就要停下来,不能再捡水果了。

(3)幼儿比赛,师指导

表扬、鼓励赢的一队。

三、活动结束

宝宝们!捡了这么多的水果,也很累了,来跟妈妈一起放松放松!

活动反思:幼儿在自由选择自己的颜色队时,过分的依赖老师,或者跟着大家挤到一起,说明幼儿缺少自主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教学设计评价篇十二

一、紧扣题目,导入全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请大家轻轻地读课题,把它读好。

2、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课题读对了,但是怎样才能把课题读得更好呢?

出示阅读要求:

⑴ 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⑵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用下面的句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 )选( )当( )。

3、检查预习:

⑴ 检查生字的读音。

⑵ 请学生用提供的句式说说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班队课时,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王宁选自己当班级的劳动委员。”

4、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比较正确的理解,请你们再次读课文的题目。

二、分步导读,加深体验

请你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认真地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读完后,请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同学的意见,再把课文读通顺。

3、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课文师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三、重点引读,拓展延伸

1、练习之一:

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⑴ 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⑵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的两句话,边读边想这两句话的什么地方相似,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

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

(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这两句话,并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认真的比较,不但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捕捉句子中的语言信息,并知道有时候对于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

2、练习之二:

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⑴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林老师的话呢?

(提醒学生,读对话的时候要注意提示语,读书的时候留心这些词语,就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⑵ 王宁的话该怎么读呢?

(建议学生加上提示语来试一试:提示语可以是表示神态的,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只要恰当运用提示语,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明确。)

3、练习之三:

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⑴ 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有了上面的体验,大家都能理解课文所描述的同学们对王宁的举动由“愣”到“喜”的变化,感受同学们对王宁的“我选我”的大胆举动的鼓励、赞赏和钦佩之情。并且在朗读中表现这种情感。)

⑵ 指导学生用“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大家说( )”的句式表达各自对“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所包含的意思的理解。

教学设计评价篇十三

1谈谈六一儿童节。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看图。教师用语言描绘场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4分组交流:你打算怎么样过自己的节日?

5语言实践: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6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7习作。把自己的打算写下来,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想法。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楚。

教学设计评价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学习朗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参观调查有关自然、有关化石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文章做铺垫。

【教学步骤】

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万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出示并板书课题。

课题:《化石吟》 张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1、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葱茏〔cōng lóng〕 奇幻〔huàn〕 潜行〔qián〕 裹〔guǒ〕 雅幽〔yōu yǎ〕 藏〔cáng〕 海枯石烂〔kū〕 骸骨〔hái〕 猛犸〔měng mǎ〕 引颈长吼〔jǐng〕 月转星移

2、(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澜。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3、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如果分层,可分为几层,大意如何概括?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四人小组讨论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明确。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诗歌分为三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具体抒写,无限遐想。

(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4、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教师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对文章主旨有贴切的把握。

2、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5、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第⑸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不做任何概念性定论。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小结: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 珍贵的 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 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做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象合理,赏析有道理即可。

3、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

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象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 此之外,还能想象些什么?

⑴ 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⑵ 拓展延伸:

① 教师出示录象或图片,做下水文,介绍某种古生物。

②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xx有感》。

教学设计评价篇十五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b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推荐访问: 合集 教学设计 评价 最新教学设计评价(1合集) 最新教学设计评价(15篇) 教学设计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