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最新跨文化交际学论文(3篇)(2023年)

最新跨文化交际学论文(3篇)(2023年)

时间:2023-04-28 08:4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跨文化交际学论文(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最新跨文化交际学论文(3篇)(2023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跨文化交际学论文篇一

[]大学外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途径

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日益变革,使得国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外语文化的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在原有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日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广泛、深入的外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的同时,对外国特有的文化有了详细具体的了解,进而达到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可以说,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是当今经济社会大势所趋,只有对异国文化背景、文化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更加合理、准确地运用语言。国家文化差异并不是体现在字面意思,而是体现在文化内涵当中。因此,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引导,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与文化的关联十分紧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及学术界的共识。

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到的层面广、内容多、要素全,所以学术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及内涵的概述多从某个特定角度和层面出发,也就是作为一种狭义、微观层面的概述和总结。bennett&allen(1999)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概述,分别为:超越民族主义的思想能力、鉴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某个或多个文化中表现的能力。其中:超越民族主义的思想能力,就是以本土民族文化为参照依据和衡量标准,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和判断,涵盖到了其他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交际形式、价值观念以及管理模式等,只有客观认识到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异,正确理解和对待其他文化,才能具备超越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以宽大的胸怀来接受其他文化,分场合、对象、方法来调节文化,方可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bennett&allen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和内涵的研究较为抽象,对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具备指导和实践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学者fantini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及内涵的概述更为准确,对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来讲,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和价值意义。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和依据为是否灵活、开放、包容,是否具有好奇心、耐心和容忍心,跨文化能力较强的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快速建立和形成良好而稳固的关系,便于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分别为知识、形态、技能和意识,从发展过程层面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阶段,即:短期旅行者、旅行居住者、职业者和跨文化专家。

对于中国大多数学生来讲,在校期间学习外语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除了英语之外,其他外国语种的学习时间更少,就是外语专业,也不过只有为数几年的学习时间。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简单的背诵、记忆、分析结构等为主,基本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和学生将学习词汇、语法、句式等作为学习重点,甚至视为学习的全部

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简单、重复、机械式的朗读、背诵、书写,信息获取、分析及处理能力较差,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无稽之谈。这种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不仅不能灵活运用外语知识,而且过于死板的学习方式,所学习到的外语知识基本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式陈旧

受到我国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固化思维教学方式的影响,外语教学也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教师将重点放在生词、语法的讲解之上,忽视了信息接受、分析和处理,致使学生以学习生词、句法为重点,基本上不了解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三)大学生外语语言表达、句法理解等能力较强,跨文化理解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外语的实际运用不够熟练,缺乏实用技能

可以说,当大学生外语知识学习到一定程度,语言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文化之间的差异障碍便突显出来。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倘若语言表述不清,或者语言失误、文化误解,那么将会给交流双方带来不快,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败。研究表明,外语表达能力较强、表达流畅的大学生,往往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让人误认为其不仅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具备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交流之后发现语用失误问题较为严重,给人一种故意为之的感受,难免会因为跨文化交际失误而引发冲突。

(一)教学模式的科学设计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更多的讲解外国文化特征,在交流和互动中,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流素质。第二,改进教学模式,建立以培训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培训让学生对国外文化和外语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研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跨文化知识。第三,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现场采访、情景模拟、课堂分组讨论、撰写报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外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构建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就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识进行分组讨论,进而来加深对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差异的认识。第四,教学主题的合理选择。外语教师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外国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学校图书馆、课外读物进行名家著作成果的归纳总结。第五,科学引导和示范。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本的词汇、语法、语义等层面入手,让学生在学会词汇、语法和语义的同时,对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由于文化存在差异,所以词汇所代表的寓意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教师的深入讲解和科学引导、示范。成语、谚语、格言等语言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能否准确使用成语、谚语和格言,将是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直接体现。倘若大学生不了解国外文化,那么极有可能在交流中造成矛盾,让外国人感到不适应。外国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作为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文化背景不同,所代表的寓意有所差别。比如:中国人认为打喷嚏是有人想或有人骂,而西方国家却认为是上帝保佑、祝你安康等。再如:中国人认为4是不吉利的数字,而西方国家却将13视为不吉利数字。政治、经济、社会等背景的不同,大学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还体现在对外国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认知与理解。所以说,大学外语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引导、合理示范,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解外国文化。

(二)教师层面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大学外语教师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体,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要求大学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外国文化作品,深入、全面掌握外语知识和外国文化,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教材,研究符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际的教学法。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外语以词汇、语法基本功为教学重点,致使在文化交流中出现“休克”问题。因此,要以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内容为依托,尽可能多的选取与外国文化有关的教科书和教学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外国文化内涵,理解本土与外国文化差异,逐渐建立起跨文化交际意识。再次,重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模拟的设计,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在身临其境中相互讨论,以此来提高口语水平,增强交际意识,培养较强的交际能力。最后,充分发挥外教优势。由于外教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较深,理解更为全面,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利用外教的经验优势,便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加深理解。同时,基于课堂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外语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习外语文化的兴趣,在学习和活动开展中,不断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生层面的要求

首先,大学生要广泛阅读有关外语书籍,勤于思考。不但要阅读与课程有关的外语书籍,而且要阅读与外国文化有关的书籍、著作,比如:外语小说、外语散文、外语文化等,从而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次,大学生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学习。潜意识地去学习有关外国文化的知识内容。课本内容及课堂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去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当然,课外学习主要靠学生的自觉,这就需要培养自我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生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之后,对外语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具备了外语使用能力和外语文化综合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地依靠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更多地依赖于各种能力,只有具备综合能力,才能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形成帮助。

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外语学习、接受和运用能力,也关系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国际市场化运作能力,特别是对于出国工作和创业的大学生来讲,必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1]刘秀娟.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的途径探析[j].英语教师,20xx,17(11):20-21,43.

[2]刘正光.大学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与隐喻教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121-124.

[3]梅子.关于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分析———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xx(2):116-117.

[4]张雷.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j].亚太教育,20xx(33):130.

[5]王美玲.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xx.

[6]师瑞芳,张婧.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7(3):108-110.

[7]陶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跨文化外语教材建设研究[j].语言教育,20xx,5(3):39-42.

跨文化交际学论文篇二

:全球一体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重要表现。全球经济化,有效推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日益盛行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民族之间语言交际期间的一种现象。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交流,冲破文化束缚,摆脱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培养文化移情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内容。

:跨文化交际;
文化移情;
价值与培养

受到国际影响,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在此期间,国际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国际交流中,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拥有灵活的思维和应变能力。任何一次的跨文化交际,交际者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各种差异和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综合能力在难以控制的文化中心与文化偏见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可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施。在整个跨文化交际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具备应有的文化移情必然会影响到跨文化交际活动开展的顺畅性。因而,遵循相应的指导理论,培养文化移情,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移情(empathy)属于美学概念范畴,最早出现在《视觉形成感》中,而将美学概念移植到语言学领域中的则是日本语言学者库诺,现在的美学意境逐步延伸到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中。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指的是在跨文化交际期间,交际主体中的一方能够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并且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约束,在交际中做到摆脱自身原有的文化传统积淀,并从中感受和理解到客体文化。不少学者和专家曾经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者主观上能够准确界定主体与客体,继而更好地了解对方,并在交际活动中能够做到善解人意与角色适应[1]。研究分析其实不难发现,移情其实就是要求交际者能够有意识地超越本族语言文化固有模式的束缚,并产生客体文化思维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对于长期受本族文化影响的交际者而言,要想成功地文化移情,不应受到本民族文化定向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文化之间的差异。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交际双方找到交际的恰当点,有利于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自由地切换链接。从本质上来说,跨文化就是文化移情的一种表现。了解文化移情产生机制,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有客观、公正的立场。

在本族文化与非本族文化交际沟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丰富,可有效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可有效促进文化消融。在教学开展期间,应将跨文化交际作为重要的内容,而跨文化交际则需要从文化移情入手。文化移情能力,其实就是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认作是在双方沟通交流期间能够表示尊重、积极向上态度的能力,保证双方能够很好交流的能力。文化移情能力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含的要素也非常多。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具备文化移情能力,可有效拉近不同民族交际者的差距,同时能够了解各自的背景,对自身文化产生自信。在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可消除文化交际者的消极价值观,并增进积极的价值观,提高文化交际者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不同的文化差异比较中能够对不同文化内涵产生认知。也就是要求交际者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能够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促使双方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情感能够相互融合,并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可自由应对,充分体现出移情能力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沟通。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具有其相应的原则与应有的价值。综合来说,在培养文化移情能力的时候,就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并体现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

(一)文化移情能力的原则

对文化移情能力来说,最为重要的原则应当是移情适度的原则。即在文化移情期间,不可能只固守,但是也不能全部放弃主体文化,而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主体与客体的文化,促使两者能够保持一种动态化的平衡。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遵循移情适度的原则,那么交际者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文化移情不及或者是过度两极化,交际中出现移情缺位与越位的情况[2]。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就非常容易给交际制造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遵循文化移情适度的原则,其实就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前提要件。

(二)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

之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培养文化移情能力,主要是文化移情能力会体现出一定的价值。1.这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来说,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等均表现差异,同时语言和行为也各有不同。跨文化交际活动展开的过程中,了解交际双方所处的文化背景差异,才能够找到适应存在的切点。事实上,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找到平衡点,预防交际活动出现不当的交际行为。另外这样还可以破除表面思维定向产生的局限性,客观、公正地了解交际双方的不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唯有 https:/// 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才能够促进文化交际的顺利实施。2.体现民族文化背景的需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移情能力是体现本民族文化,并利用语言学、符号学达到沟通的目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际主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特点。要想提高跨文化交际主体的文化移情能力,就需要客观并理性地对待不同地域之间的民族文化,并尊重社会礼仪、价值观、异国文化以及道德标准,预防交际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产生交际障碍。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想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就需要培养交际者的文化移情能力,这样才不会丢失本民族在此交际中的根本。3.有利于培养交际者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可消除消极的价值观,提升积极的价值观,继而有利于增强交际者的辨识能力与辨证思维能力[3]。且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接触到不同文化的本质。在跨文化交际活动开展期间,交际者需要坚守本民族文化,同时还应以包容的心包容国外文化,从而可增强交际者的文化情感认同,在交际中持有相应的交际态度。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构成部分。利用文化移情能力,可有效消除交际者之间的交流障碍,并可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进行文化转化,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后天培养所获取的一种文化能力就是文化移情能力。但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时候,必须全身心投入。而笔者认为培养文化移情能力,主要是从培养交际者的文化敏感性与文化顺应能力着手。

(一)培养文化敏感性

文化敏感性是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当具备的一种文化嗅觉。唯有具备这种敏感性,才能够提升交际者的交际能力。1.充分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可有效缩短交际者的距离。实际上,在培养文化移情能力的时候,文化敏感性应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各自的文化差异,可增强交际双方的认同感,减少交流沟通期间的摩擦。但是交际者在接收外来文化的时候,总是会受到本民族文化思维定向的影响,继而在民族环境下理解非本民族文化,而这样很难避免做出不合规的行为举止。如,从我国接待礼仪的角度来看,贴面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客人以亲面颊作为接待方式,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但是这样一种接待仪式反而是其他国家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文化交际中,唯有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才不会在交际中出现不良的表现。实际上,唯有将跨文化交际双方的距离拉近,才能够提高文化敏感度,从而有效缩短不同文化主体的认知距离,增强文化敏感,理解不同文化习俗[4]。2.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在理解不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能够提升适应能力,继而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交流双方的距离。在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习俗风情、民族信仰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才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才能够以双方都能够了解的交流方式顺畅地交际。所处的环境不同,人际交流的时候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增强彼此之间的交际,由此才能够体现文化移情的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通过敏感性来增强双方之间的文化感,促进交流,减少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应了解对方需要、熟知对方的文化情形,而这就要求双方之间增强交流,利用感知交际者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预防交际遭受到人为的破坏。

(二)培养文化顺应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文化顺应能力。因此,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者文化移情能力的时候,应培养其文化顺应能力。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交际者不存在差异,就能够简化文化情景[5]。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想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应当克服沟通过程中产生的差异,提高文化敏感性,促进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培养文化顺应能力,可提高交际者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感知能力,从而可有效体现交际者的文化移情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五、结语随着国际间交流的频繁化,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应培养交际者的文化移情,这样就可以在交际时充分发挥文化移情的作用,深化交际者的思想情感,消除交际者的界限,预防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

[1]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xx,(12):17-19.

[2]李玉颖。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xx,(a3):84-85.

[3]郑义,刘淑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xx,(04):103-104.

[4]承晓燕。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2):125-126.

[5]陈希洁。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合作原则的遵守与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11):116-120.

跨文化交际学论文篇三

摘 要: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一衣带水的经济大国日本,无论是在文化交流上,还是在经济交往中的联系都日趋密切。日本文化中的委婉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渗透在日本人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研究其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和特征,对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摩擦和交往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具有现实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和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委婉文化就以一种独特地味道存在于日本文化中。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文化中委婉性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委婉,只不过是表现程度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而已。但是日本文化中的委婉展现的如此具体、如此细致,表现得如此极端,以至于被世界公认为第一委婉民族,甚至被认为是日本民族性的“品牌”,确是异常罕见。其形成、表现形式及其特征值得研究。

探讨日本委婉文化的形成,首先要从日本的地理位置谈起,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最东端,属于亚洲,使它在东亚册封体系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其国际地位介于宗主国与藩国之间。日本四面环海,被包围在辽阔海洋中,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与其他各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介于封闭与开放、狭窄与辽阔之间;
在多发的地震、火山、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面前,迫使日本人形成了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和与其相抗争的顺从命运和搏击命运的双重性格。

日本的历史是日本形成委婉文化的另一主要原因。日本的文化基本上是外来文化,自古以来无论是在文字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受中国的影响。之后,日本接受了大量的欧美文化,现在主要是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可能就显得很模糊,到底哪个是日本本国的文化、哪个不是;
到底是模仿性创造,还是创造性模仿,难以分辨。日本为形成本国独特的文化,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更形成了一种委婉。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人与人之间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日本人人际关系单纯,人们的思想,生活习惯以及风俗人情也大致相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比较熟悉,养成了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日本人之间有着丰富和细腻的感觉,可以通过微小的眼神、语气的变化,甚至是肢体上的细微动作来传神达意,彼此之间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认为很多事情彼此不说也心照不宣,长期下来,单刀直入的说法变少了,渐渐地养成了外人眼中的`委婉。

2.1 语言

日语特有的表达方法非常适合这种委婉,他们讲究的是“以心传心”。有的时候,日语中的委婉体现的是一种含蓄,特别是在感情方面,日本人比欧美人要来得婉转。日本的公共场所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远虑”这样一个词,比如“电车中使用携带电话时请远虑”的告示。尽管这个词的第一层含义同中文一样,都是“深思远虑”的意思,但在这里却应该理解为“请最好不要在电车内使用移动电话”。日本人喜欢用“远虑”这样婉转的劝告型语气,来表达在其它语言中本应该用“强烈和直接”的语气来表达的句型,而“远虑”这样含混不清的句型恐怕只能适用于日本人。又如:在日本车站等人流集中的场所常设有赌场,但在赌场门口常常是挂着“十八岁以下人员者入场请远虑”的告示牌子。这就要求青少年自己判断究竟可不可以进去了。反正,赌场方面已经履行“告知义务”了,而日本人也会很快地判断出是不可以进去的意思。

2.2 面部表情

日本人不仅在语言表达上非常委婉,在面部表情上,也会令外国人觉得日本人很委婉、甚至无法理解。“笑”可称为日本文化中的委婉里面部表情中的典型具体表现。日本人的笑分为许多种,其中,微笑陪伴着日本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走进日本社会,无论是日本航空的空中小姐,还是各大商城的服务人员,永远是一副笑脸。日本人的笑脸已不局限于对于喜悦的表达,日本人的笑甚至可以作为掩饰生气、悲伤、厌恶的手段。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先生在作品《手巾》中,描写到一位妇女在面对儿子的死的那一刻,竟然会很平静地露出微笑。正如新渡户稻造先生在名著《武士道》中所描写的:“日本人在遇到最严峻的考验时,经常会有做出笑颜的倾向。笑容或许就是悲哀或愤怒的平衡锤。”吧。但这些日本人的“笑”,对于外国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很容易遭人误解。大多数外国人无法理解日本人在遇到逆境或挫折时,怎么还会流露出这种含蓄地一笑。

日语中“沉默是金”“不言为花”是日本国民生活信条的现实反应。日本人很注重“和”,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交往中,日本人在决定自己的意见和行动时很在乎别人会怎么看自己,怎么想自己,经常会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日本人担心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赤裸裸地说出来会遭受社会的批评,日本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经常使用委婉的语言。

日本人经常在不伤害对方的感情的条件下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交际中的矛盾和冲突,保持之间的友好和和谐。这种做法在人际交往中避免了摩擦,和谐了人际关系。日本文化中的委婉不仅给日本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诸如日本人经常使用的“hai”,直译是好的、可以的意思。在实际应用中,这是词语还可以表示不赞成对方意思,不需要的意思。日本人的原意是用婉转的词汇与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达到不伤害对方的目的,但在国际交流、跨文化交际中,因为日本人的委婉很容易引起误解,产生误解,在相同文化下生活的日本人即使能够明白本已,但是对于不是很了解日本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就会觉得很为难,与日本人的交流变得困难。

日本文化中表现出的委婉可以理解成对他人的尊重,对于那些可能对他人产生伤害的话语难以启齿。日本人内心隐藏着羞耻意识,喜欢和习惯使用委婉表现巧妙的语言说明自己的请求。两国间的顺利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理解他国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这有这样才能取得两国之间的和谐相处。

[1] 真田信治。日本社会语言学[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2] 刘齐文。从日本委婉语看日本人的交际心理[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

[3]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m].九洲出版社,2005

[4] 崔美玉。日语委婉表现形式及其蕴含的文化背景[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

[5] 大江健三郎。我在暧昧的日本[m].南海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 交际 跨文化 论文 最新跨文化交际学论文(3篇) 最新跨文化交际学论文(三篇)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