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的教学反思1 《对韵歌》句式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把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做以总结。 可取之处: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韵歌》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1
《对韵歌》句式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把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做以总结。
可取之处: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之处和整改措施:
1、在这节课上,我对教学内容设计过多,在熟悉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浪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课后三个生字只练写了一个。今后在时间划分上一定要多加注意。
2、今天上课忽视了强调常规问题,纪律表现还算不错,但是还是要不停的强调不停的改正,为了给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3、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在一年级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并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2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上过学前班,儿歌里的二类字他们基本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的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
一、复习旧知
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甲骨文猜字法
我把云、雨、鸟和虫的甲骨文出示出来,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个甲骨文相对应的汉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有一个孩子在说“鸟”字的时候说上面是小鸟的头,里面是它的眼睛,下面是小鸟的身体和腿,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谜语猜字
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我很感谢帮我听课修改教案的老师们,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刚刚讲课的时候我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姐姐们耐心地引导我,热心地给我出主意,教我许多教学上的方法,一节课凝聚了一个组老师的力量,感恩东关团队,我会继续加油,为东关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
《对韵歌》句式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把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做以总结。
可取之处: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之处和整改措施:
1、在这节课上,我对教学内容设计过多,在熟悉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浪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课后三个生字只练写了一个。今后在时间划分上一定要多加注意。
2、今天上课忽视了强调常规问题,纪律表现还算不错,但是还是要不停的强调不停的改正,为了给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3、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在一年级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并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对韵歌》教学反思10篇
《对韵歌》教学反思1
9月14日听了胡老师执教《对韵歌》第一课时,记录如下:
一、背诵古诗《江南》汉乐府。教师背一句,学生跟着背一句。
二、复习旧知出示跟本课有一定关系的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强调了*舌音、翘舌音的区别以及不能拖调。
三、导入新课由一对对的好朋友导入“对”字,通过小小火车开起来的方式,强化“对”的读音及理解。接着请学生试着在之前学过的"生字里找朋友并说说它们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如日对月、手对足、站对坐。由此引出“对对子”的概念,再自然过渡到今天的课题《对韵歌》。
四、学习生字详略有序地学习生字“云、雨、雪、风、花、鸟、虫”七个生字,期间通过小小火车开起来和提问你是怎么记住它、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地掌握生字的发音和识记。雨:出示雨滴的图片,雨字中间的四点很像小雨滴。风:强调了风的读音,嘴巴要扁一点。小结:云、雨、雪、风都是自然想象。花:请同学说说认识什么花。小结:花和树都是植物。鸟:鸟字的识记方法。中间一点像小鸟的眼睛,弯弯的一笔像小鸟的身体,下面的一横像小鸟横出来的翅膀。虫:翘舌音。提问学生你还知道什么虫子?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小结:鸟和虫都是动物。通过走迷宫的方式,回顾刚才学习的七个生字。
五、感知课文。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重点讲解: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山对水,事物对事物;清和秀,清澈和秀美;柳对桃,植物对植物;绿对红,颜色对颜色。
六、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小眼睛看黑板,眼睛跟着老师手指,小耳朵听老师。接着,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学生手指着课文,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学生小手指着书,齐读。
七、理解课文。请同学们,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八、课后作业。找一找,《对韵歌》这篇课文有几个对子?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听后感:
1、整节课流程非常清晰,节奏紧凑,开火车的方式使整节课氛围很好,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2、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难以持久的特点,胡老师通过“一二三,坐坐好“喊口号的方式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一年级的小朋友尤其需要积极的鼓励,胡老师的表扬艺术也恰到好处,有对全班的表扬,大家一起喊口号“我最棒”,也有对个别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表扬。
《对韵歌》教学反思2
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我们xx区教研室一年级教学中心活动小组
第一次活动,聆听了由xx区实验小学黄xx老师执教的《对韵歌》一课,深受触动和启发。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朗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学习对对子小韵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黄老师就是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实施教学的,从她的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材分析深入,目标确定精准。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结合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
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由事物引出对韵,集中结合生活巧识字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此,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将这三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串联,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感觉到,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引出集中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雨、鸟、山,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黄老师利用动画演变字形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看到了汉字的造字方法的奇妙,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四、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仔细斟酌,我认为此节课不足之处在于:
一、没有做到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
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而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里做好铺垫。本课中,如果老师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一些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
二、识字游戏较少,巩固性不强。
一年级的课堂中,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老师都会用到的,在这节课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要用在游戏中。本课中,老师如果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拿到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这是识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起来动一动——拿着自己的卡片,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有雨这张卡片的同学,立刻起立,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总之,综观这节课,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动画画面及生动语言,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她利用课间律动编对子的精彩片段起了画龙点睛之笔,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对韵歌》教学反思3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这些字他们基本上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在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
一、复习旧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图文结合法,我把云、雨、鸟、虫等字的图片出示给学生让孩子结合图片识字、认字、组词说句,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才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但在课堂中,我也犯了很多细节错误。首先,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山字的结构的时候没有写在黑板上,导致孩子们可能对于每一笔的位置找的不是很准确。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山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其次,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评价总结,可能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语气比较*淡,不够有激情,导致部分孩子课堂走神,注意力转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重视细节,做一名有吸引力的老师,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力。
《对韵歌》教学反思4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图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及其好的。
比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一副“赏雨图”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孩子们一定是,这个字小朋友们一定会牢牢记在记住的。让学生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然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的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对韵歌》教学反思5
《对韵歌》一共讲了四次,每一次讲课都会有很多收获。
第一次试讲做的好的地方是“识字”的版块,每一个步骤很清晰、仔细。还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这篇课文的拓展不错,由课文中的对子拓展到课外的对子,并且找了一篇课外的《对韵歌》来进行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第一点:目标太多,重点不突出。本课是对学过的拼音的一个巩固,也是对拼读的一种复习巩固
第二点:细节的处理,决定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落实,比如学生拼读b,p时容易混淆,这个时候就应该单独提出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一讲,区别一下。
第三点:学生是主体地位的,以生为本,学生会读的,老师不要教。给学生学习过程。
第二次试讲,加强了“拼读“这板块,而课文就略处理了。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以兴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定位准确;容量大,加强了课内外的整合。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第一点:不够完整,缺少主线:比如拼读和课文两个板块没有一条线把它们串连起来。需要加强主线的联系。拼读这一板块可以总结为拼音真有趣,学习课文这一板块可以总结为拼音真有趣。主线可以用“公主“带我们闯关来串起整篇课文。
第二点:拼读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可以先读带调韵母,再连起来拼读。让学生有一个拼读的过程。
第三点:学情方面,学生缺少一个自己练读的过程。
第四点:拼读音节的时候,要加强这些拼音与识字说话间的联系。
第五点:孤立拼读太多,文本读得太少,文本中的字是在语境中去纠正拼读,逐排逐排读。
第六点:品读环节,缺少情境性,整体性。
第三次试讲吸取前两次的经验教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下面几个方面
整体大的环节没有问题,做得比较好的环节是在拼读音节这个版块,每个音节都结合孩子们动手,思考的能力,增强趣味性,比如拼读“踏步”让大家一起起来踏步等等。趣味性比较强。拓展延伸的版块也做得比较好,能够用课外的对子和课外的《对韵歌》来进行拓展训练。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品读”课文这个环节。
逐排学习应该怎么教呢?不是我理解的“一句话读了,又读其中的词,然后再拼读词中字”,枯燥无趣,目的性不强,而是要加强趣味性,把每一个部分放大来看,而不是在整篇课文中去找每一句话。可以把课文的学习放在一个果园中,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就分别把看到的水果的汉字和拼音打出来,让孩子们去拼读。其中关键就是让拼读多样化,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学习。避免重复单一。
第四次正式讲课了,讲下来我自己感觉还是比较顺的,时间把控比较到位,根据大家的评价,觉得我在台风上变得更加活泼,课堂气氛也被老师带动起来。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每个环节也是很清晰流畅的。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不够落实,这篇课文有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拼读。所以拼读这一个环节应该更加落实,抽更多的学生起来拼读,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拼读,让每一个孩子的嘴巴都动起来,可能是怕时间不够的原因,每个环节都很赶,这样就显得有点急。内容有点多,可以适当调整内容让时间变得更加的充裕,来真正落实课文。
其次,三拼音不宜让学生拼读,老师带读或者不出示。对对子中爸爸对妈妈这个例子给的不是很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比如可以换成太阳对月亮。
《对韵歌》教学反思6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
一、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云、雨、鸟,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让学生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二、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本课中,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天生一对》、《风到哪里去了》、《花婆婆》、《法布尔昆虫记》这四本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对、风、花、虫这四个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这个活动的设计,除了考虑识字,还有引导学生看书阅读的作用,这是为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做准备。
三、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在读中达到背诵。
四、识字与阅读,游戏巧安排
本课中,老师设计了“读生字,摘桃子”“找朋友”的游戏。学生非常喜欢“摘桃子”这个游戏。老师只有读准“桃子”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然后,师生、生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同学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在一年级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并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在时间划分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应该两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就要两节课完成。
今天上课忽视了强调常规问题,纪律表现还算不错,但是还是要不停的强调不停的改正,为了给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对韵歌》教学反思7
本课有几个亮点:
1、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在低年级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
2、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在复习音节时,能利用周边的有效资源。如,说到“大米”,让学生明白香喷喷的米饭是农民伯伯种出来。“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要注意安全。“踏步”,每天早操时,都要踏步入场。“泥土”种子种在泥里。
3、课堂灵活运用鼓励性评价。如复习“努力”,我一名学困生来读,并告诉他,努力了就会读了。他高兴点点头,整堂课非常专注。在学生发现了课文的特点,我欣喜地奖励他“发现星”。
在学生读课文时,分别奖励预习星、朗读星。在教学生字时,表扬写好的同学,并奖励“书写星”。遗憾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由拼读浪费太多时间,后面的整体朗读做得不够。这一点,让我明白一篇看似简短的文章要教出韵味来,真的需要把读步步落实到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应当加强指读的训练,听读能力的提高。
《对韵歌》教学反思8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图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及其好的。
比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一副“赏雨图”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孩子们一定是,这个字小朋友们一定会牢牢记在记住的"。让学生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然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的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对韵歌》教学反思9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上过学前班,儿歌里的二类字他们基本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的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一、复习旧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二、甲骨文猜字法,我把云、雨、鸟和虫的甲骨文出示出来,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个甲骨文相对应的汉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有一个孩子在说“鸟”字的时候说上面是小鸟的头,里面是它的眼睛,下面是小鸟的身体和腿,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三、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我很感谢帮我听课修改教案的老师们,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刚刚讲课的时候我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姐姐们耐心地引导我,热心地给我出主意,教我许多教学上的方法,一节课凝聚了一个组老师的力量,感恩东关团队,我会继续加油,为东关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韵歌》教学反思10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己练习朗读,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中,进行渗透性的识字教学。
我在这节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首先是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如,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朗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
最后并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让学生乐而不惫地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有目的的让学生积累词语,我对《对韵歌》中个别的字,如: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对韵歌教学反思10篇
对韵歌教学反思1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这些字他们基本上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在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
一、复习旧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图文结合法,我把云、雨、鸟、虫等字的图片出示给学生让孩子结合图片识字、认字、组词说句,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才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但在课堂中,我也犯了很多细节错误。首先,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山字的结构的时候没有写在黑板上,导致孩子们可能对于每一笔的位置找的不是很准确。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山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其次,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评价总结,可能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语气比较*淡,不够有激情,导致部分孩子课堂走神,注意力转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重视细节,做一名有吸引力的老师,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力。
对韵歌教学反思2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图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及其好的。
比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一副“赏雨图”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孩子们一定是,这个字小朋友们一定会牢牢记在记住的。让学生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然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的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对韵歌教学反思3
《对韵歌》一共讲了四次,每一次讲课都会有很多收获。
第一次试讲做的好的地方是“识字”的版块,每一个步骤很清晰、仔细。还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这篇课文的拓展不错,由课文中的对子拓展到课外的对子,并且找了一篇课外的《对韵歌》来进行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第一点:目标太多,重点不突出。本课是对学过的拼音的一个巩固,也是对拼读的一种复习巩固。
第二点:细节的处理,决定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落实,比如学生拼读b,p时容易混淆,这个时候就应该单独提出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一讲,区别一下。
第三点:学生是主体地位的,以生为本,学生会读的,老师不要教。给学生学习过程。
第二次试讲,加强了“拼读“这板块,而课文就略处理了。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以兴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定位准确;容量大,加强了课内外的整合。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第一点:不够完整,缺少主线:比如拼读和课文两个板块没有一条线把它们串连起来。需要加强主线的联系。拼读这一板块可以总结为拼音真有趣,学习课文这一板块可以总结为拼音真有趣。主线可以用“公主“带我们闯关来串起整篇课文。
第二点:拼读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可以先读带调韵母,再连起来拼读。让学生有一个拼读的过程。
第三点:学情方面,学生缺少一个自己练读的过程。
第四点:拼读音节的时候,要加强这些拼音与识字说话间的联系。
第五点:孤立拼读太多,文本读得太少,文本中的字是在语境中去纠正拼读,逐排逐排读。
第六点:品读环节,缺少情境性,整体性。
第三次试讲吸取前两次的经验教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下面几个方面。
整体大的环节没有问题,做得比较好的环节是在拼读音节这个版块,每个音节都结合孩子们动手,思考的能力,增强趣味性,比如拼读“踏步”让大家一起起来踏步等等。趣味性比较强。拓展延伸的版块也做得比较好,能够用课外的对子和课外的《对韵歌》来进行拓展训练。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品读”课文这个环节。
逐排学习应该怎么教呢?不是我理解的“一句话读了,又读其中的词,然后再拼读词中字”,枯燥无趣,目的性不强,而是要加强趣味性,把每一个部分放大来看,而不是在整篇课文中去找每一句话。可以把课文的学习放在一个果园中,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就分别把看到的水果的汉字和拼音打出来,让孩子们去拼读。其中关键就是让拼读多样化,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学习。避免重复单一。
第四次正式讲课了,讲下来我自己感觉还是比较顺的,时间把控比较到位,根据大家的评价,觉得我在台风上变得更加活泼,课堂气氛也被老师带动起来。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每个环节也是很清晰流畅的。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不够落实,这篇课文有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拼读。所以拼读这一个环节应该更加落实,抽更多的学生起来拼读,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拼读,让每一个孩子的嘴巴都动起来,可能是怕时间不够的原因,每个环节都很赶,这样就显得有点急。内容有点多,可以适当调整内容让时间变得更加的充裕,来真正落实课文。
其次,三拼音不宜让学生拼读,老师带读或者不出示。对对子中爸爸对妈妈这个例子给的不是很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比如可以换成太阳对月亮。
对韵歌教学反思4
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我们xx区教研室一年级教学中心活动小组。
第一次活动,聆听了由xx区实验小学黄xx老师执教的《对韵歌》一课,深受触动和启发。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朗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学习对对子小韵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黄老师就是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实施教学的,从她的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材分析深入,目标确定精准。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结合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由事物引出对韵,集中结合生活巧识字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此,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将这三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串联,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感觉到,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引出集中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雨、鸟、山,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黄老师利用动画演变字形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看到了汉字的造字方法的奇妙,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四、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仔细斟酌,我认为此节课不足之处在于:
一、没有做到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
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而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里做好铺垫。本课中,如果老师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一些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
二、识字游戏较少,巩固性不强。
一年级的课堂中,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老师都会用到的,在这节课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要用在游戏中。本课中,老师如果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拿到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这是识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起来动一动——拿着自己的卡片,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有雨这张卡片的同学,立刻起立,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总之,综观这节课,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动画画面及生动语言,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她利用课间律动编对子的精彩片段起了画龙点睛之笔,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对韵歌教学反思5
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我们xx区教研室一年级教学中心活动小组
第一次活动,聆听了由xx区实验小学黄xx老师执教的《对韵歌》一课,深受触动和启发。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朗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学习对对子小韵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黄老师就是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实施教学的,从她的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材分析深入,目标确定精准。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结合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由事物引出对韵,集中结合生活巧识字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此,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将这三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串联,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感觉到,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引出集中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雨、鸟、山,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黄老师利用动画演变字形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看到了汉字的造字方法的奇妙,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四、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仔细斟酌,我认为此节课不足之处在于:
一、没有做到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
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而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里做好铺垫。本课中,如果老师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一些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
二、识字游戏较少,巩固性不强。
一年级的课堂中,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老师都会用到的,在这节课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要用在游戏中。本课中,老师如果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拿到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这是识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起来动一动——拿着自己的卡片,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有雨这张卡片的同学,立刻起立,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总之,综观这节课,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动画画面及生动语言,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她利用课间律动编对子的精彩片段起了画龙点睛之笔,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对韵歌教学反思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接到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突破。在这节课上我从篇到句再到词,让学生在读中识字。首先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听的过程中指着字,这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接着让学生同桌互读课文,不懂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进一步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再者,通过分句朗读,读词语来整体认识。最后通过识字方法的渗透和游戏来巩固识字。其中多种形式的读和趣味识字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这节课也存在着诸多欠妥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没有全部达成。
在本节课中,写字作为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没有达到。由于安排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以至于后面的写字环节没有时间进行。这是我在教学设计和时间掌握上的经验不足产生的结果。
二、课堂节奏把握得不好。
在教学内容比较多的情况下,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太准确,造成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前半段教学比较*稳,后半段因担心时间不够,所以语速加快。这是课堂教学上比较不成熟的表现。在面对教学任务无法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的是“扎实地教”而不是“赶着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多加注意。
三、没有及时地抓住生成点。
在反义词拓展训练的环节中,有一生说出了“来对回”这样的对子。我由于不肯定答案,没有及时地在课堂中指正。而是错过了这个教学生成点。如果在备课中,我的考虑能够再完善一些,多预设一些学生的答案,也许能够及时地发现并指出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深入地分析和学习教材,备课要更充分些。
四、在识字中没有渗透好识字方法。
在识字环节中,由于*常的教学中,我已向学生渗透过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读拼音”“组词”等。但在本节课上,我只是简单地复习了这几种识字方法。如果能在课上让学生用这几种方法来说一说如何记住“苹、李、瓜、南、地”这几个字,也许识字效果会更好,学生也能更准确地掌握这几种识字方法。
总而言之,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尽量让自己做的更好。
对韵歌教学反思7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图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及其好的。
比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一副“赏雨图”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孩子们一定是,这个字小朋友们一定会牢牢记在记住的。让学生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然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的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对韵歌教学反思8
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我们xx区教研室一年级教学中心活动小组。
第一次活动,聆听了由xx区实验小学黄xx老师执教的《对韵歌》一课,深受触动和启发。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朗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学习对对子小韵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黄老师就是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实施教学的,从她的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材分析深入,目标确定精准。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结合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
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由事物引出对韵,集中结合生活巧识字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此,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将这三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串联,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感觉到,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引出集中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雨、鸟、山,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黄老师利用动画演变字形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看到了汉字的造字方法的奇妙,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四、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仔细斟酌,我认为此节课不足之处在于:
一、没有做到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而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里做好铺垫。本课中,如果老师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一些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
二、识字游戏较少,巩固性不强。
一年级的课堂中,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老师都会用到的,在这节课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要用在游戏中。本课中,老师如果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拿到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这是识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起来动一动——拿着自己的卡片,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有雨这张卡片的同学,立刻起立,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总之,综观这节课,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动画画面及生动语言,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她利用课间律动编对子的精彩片段起了画龙点睛之笔,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对韵歌教学反思9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图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及其好的。
比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一副“赏雨图”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孩子们一定是,这个字小朋友们一定会牢牢记在记住的。让学生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然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的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对韵歌教学反思10
《对韵歌》一共讲了四次,每一次讲课都会有很多收获。
第一次试讲做的好的地方是“识字”的版块,每一个步骤很清晰、仔细。还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这篇课文的拓展不错,由课文中的对子拓展到课外的对子,并且找了一篇课外的《对韵歌》来进行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第一点:目标太多,重点不突出。本课是对学过的拼音的一个巩固,也是对拼读的一种复习巩固
第二点:细节的处理,决定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落实,比如学生拼读b,p时容易混淆,这个时候就应该单独提出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一讲,区别一下。
第三点:学生是主体地位的,以生为本,学生会读的,老师不要教。给学生学习过程。
第二次试讲,加强了“拼读“这板块,而课文就略处理了。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以兴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定位准确;容量大,加强了课内外的整合。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第一点:不够完整,缺少主线:比如拼读和课文两个板块没有一条线把它们串连起来。需要加强主线的联系。拼读这一板块可以总结为拼音真有趣,学习课文这一板块可以总结为拼音真有趣。主线可以用“公主“带我们闯关来串起整篇课文。
第二点:拼读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可以先读带调韵母,再连起来拼读。让学生有一个拼读的过程。
第三点:学情方面,学生缺少一个自己练读的过程。
第四点:拼读音节的时候,要加强这些拼音与识字说话间的联系。
第五点:孤立拼读太多,文本读得太少,文本中的字是在语境中去纠正拼读,逐排逐排读。
第六点:品读环节,缺少情境性,整体性。
第三次试讲吸取前两次的经验教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下面几个方面
整体大的环节没有问题,做得比较好的环节是在拼读音节这个版块,每个音节都结合孩子们动手,思考的能力,增强趣味性,比如拼读“踏步”让大家一起起来踏步等等。趣味性比较强。拓展延伸的版块也做得比较好,能够用课外的对子和课外的《对韵歌》来进行拓展训练。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品读”课文这个环节。
逐排学习应该怎么教呢?不是我理解的“一句话读了,又读其中的词,然后再拼读词中字”,枯燥无趣,目的性不强,而是要加强趣味性,把每一个部分放大来看,而不是在整篇课文中去找每一句话。可以把课文的学习放在一个果园中,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就分别把看到的水果的汉字和拼音打出来,让孩子们去拼读。其中关键就是让拼读多样化,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学习。避免重复单一。
第四次正式讲课了,讲下来我自己感觉还是比较顺的,时间把控比较到位,根据大家的评价,觉得我在台风上变得更加活泼,课堂气氛也被老师带动起来。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每个环节也是很清晰流畅的。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不够落实,这篇课文有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拼读。所以拼读这一个环节应该更加落实,抽更多的学生起来拼读,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拼读,让每一个孩子的嘴巴都动起来,可能是怕时间不够的原因,每个环节都很赶,这样就显得有点急。内容有点多,可以适当调整内容让时间变得更加的充裕,来真正落实课文。
其次,三拼音不宜让学生拼读,老师带读或者不出示。对对子中爸爸对妈妈这个例子给的不是很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比如可以换成太阳对月亮。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对韵歌》教学反思10篇
《对韵歌》教学反思1
9月14日听了胡老师执教《对韵歌》第一课时,记录如下:
一、背诵古诗《江南》汉乐府。教师背一句,学生跟着背一句。
二、复习旧知出示跟本课有一定关系的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强调了*舌音、翘舌音的区别以及不能拖调。
三、导入新课由一对对的好朋友导入“对”字,通过小小火车开起来的方式,强化“对”的读音及理解。接着请学生试着在之前学过的"生字里找朋友并说说它们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如日对月、手对足、站对坐。由此引出“对对子”的概念,再自然过渡到今天的课题《对韵歌》。
四、学习生字详略有序地学习生字“云、雨、雪、风、花、鸟、虫”七个生字,期间通过小小火车开起来和提问你是怎么记住它、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地掌握生字的发音和识记。雨:出示雨滴的图片,雨字中间的四点很像小雨滴。风:强调了风的读音,嘴巴要扁一点。小结:云、雨、雪、风都是自然想象。花:请同学说说认识什么花。小结:花和树都是植物。鸟:鸟字的识记方法。中间一点像小鸟的眼睛,弯弯的一笔像小鸟的身体,下面的一横像小鸟横出来的翅膀。虫:翘舌音。提问学生你还知道什么虫子?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小结:鸟和虫都是动物。通过走迷宫的方式,回顾刚才学习的七个生字。
五、感知课文。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重点讲解: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山对水,事物对事物;清和秀,清澈和秀美;柳对桃,植物对植物;绿对红,颜色对颜色。
六、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小眼睛看黑板,眼睛跟着老师手指,小耳朵听老师。接着,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学生手指着课文,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学生小手指着书,齐读。
七、理解课文。请同学们,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八、课后作业。找一找,《对韵歌》这篇课文有几个对子?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听后感:
1、整节课流程非常清晰,节奏紧凑,开火车的方式使整节课氛围很好,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2、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难以持久的特点,胡老师通过“一二三,坐坐好“喊口号的方式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一年级的小朋友尤其需要积极的鼓励,胡老师的表扬艺术也恰到好处,有对全班的表扬,大家一起喊口号“我最棒”,也有对个别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表扬。
《对韵歌》教学反思2
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我们xx区教研室一年级教学中心活动小组
第一次活动,聆听了由xx区实验小学黄xx老师执教的《对韵歌》一课,深受触动和启发。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朗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学习对对子小韵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黄老师就是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实施教学的,从她的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材分析深入,目标确定精准。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结合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
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由事物引出对韵,集中结合生活巧识字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此,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将这三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串联,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感觉到,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引出集中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雨、鸟、山,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黄老师利用动画演变字形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看到了汉字的造字方法的奇妙,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四、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仔细斟酌,我认为此节课不足之处在于:
一、没有做到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
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而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里做好铺垫。本课中,如果老师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一些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
二、识字游戏较少,巩固性不强。
一年级的课堂中,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老师都会用到的,在这节课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要用在游戏中。本课中,老师如果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拿到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这是识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起来动一动——拿着自己的卡片,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有雨这张卡片的同学,立刻起立,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总之,综观这节课,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动画画面及生动语言,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她利用课间律动编对子的精彩片段起了画龙点睛之笔,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对韵歌》教学反思3
谈到教学质量,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到课堂教学上,并且十分强调课堂教学效率,强调用好用活课堂的45分钟。但是,教学绝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的配合中成长。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作业布置,学生辅导。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课前两问:
一是我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对韵歌》这一课中,韵律性强,我准备以讲授法和互动游戏法来达到比如课文的背诵,7个生字会写。基本笔画会描。因为低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课堂积极性需要老师的激发和引导。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游戏导入的方式,多多互动,加强孩子的专注力。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
课堂教学两问:
一是我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
二是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意味着什么?
低年级的孩子记忆力比较好,对于课文内容的背诵还是比较迅速的。主要是开始写生字的时候,比如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写得不好看;一些难写的生字容易记不清笔画顺序。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找不同方法让孩子加深印象。
课后反思两问:
一是我的课堂教学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一些调整?
作业布置两问:
一是作业布置是否兼顾到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二是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辅导两问:
一是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是否清楚?
二是辅导学生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一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这堂课是否上的出彩?比如可不可以在孩子会背诵的情况下多做一些拓展,可以有些多的韵律性较强的韵文,加强了孩子的知识储备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作业不需要布置特别多,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4遍。要兼顾到每个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对于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时,可以先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互相教授,形成主动学习的状态。
《对韵歌》教学反思4
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我们xx区教研室一年级教学中心活动小组
第一次活动,聆听了由xx区实验小学黄xx老师执教的《对韵歌》一课,深受触动和启发。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朗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学习对对子小韵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黄老师就是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实施教学的,从她的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材分析深入,目标确定精准。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结合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
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由事物引出对韵,集中结合生活巧识字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此,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将这三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串联,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感觉到,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引出集中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雨、鸟、山,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黄老师利用动画演变字形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看到了汉字的造字方法的奇妙,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四、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仔细斟酌,我认为此节课不足之处在于:
一、没有做到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
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而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里做好铺垫。本课中,如果老师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一些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
二、识字游戏较少,巩固性不强。
一年级的课堂中,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老师都会用到的,在这节课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要用在游戏中。本课中,老师如果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拿到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这是识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起来动一动——拿着自己的卡片,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有雨这张卡片的同学,立刻起立,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总之,综观这节课,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动画画面及生动语言,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她利用课间律动编对子的精彩片段起了画龙点睛之笔,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对韵歌》教学反思5
谈到教学质量,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到课堂教学上,并且十分强调课堂教学效率,强调用好用活课堂的45分钟。但是,教学绝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的配合中成长。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作业布置,学生辅导。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课前两问:
一是我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对韵歌》这一课中,韵律性强,我准备以讲授法和互动游戏法来达到比如课文的背诵,7个生字会写。基本笔画会描。因为低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课堂积极性需要老师的激发和引导。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游戏导入的方式,多多互动,加强孩子的专注力。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
课堂教学两问:
一是我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
二是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意味着什么?
低年级的孩子记忆力比较好,对于课文内容的背诵还是比较迅速的。主要是开始写生字的时候,比如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写得不好看;一些难写的生字容易记不清笔画顺序。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找不同方法让孩子加深印象。
课后反思两问:
一是我的课堂教学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一些调整?
作业布置两问:
一是作业布置是否兼顾到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二是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辅导两问:
一是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是否清楚?
二是辅导学生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一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这堂课是否上的出彩?比如可不可以在孩子会背诵的情况下多做一些拓展,可以有些多的韵律性较强的韵文,加强了孩子的知识储备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作业不需要布置特别多,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4遍。要兼顾到每个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对于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时,可以先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互相教授,形成主动学习的状态。
《对韵歌》教学反思6
本课有几个亮点:
1、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在低年级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
2、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在复习音节时,能利用周边的有效资源。如,说到“大米”,让学生明白香喷喷的米饭是农民伯伯种出来。“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要注意安全。“踏步”,每天早操时,都要踏步入场。“泥土”种子种在泥里。
3、课堂灵活运用鼓励性评价。如复习“努力”,我一名学困生来读,并告诉他,努力了就会读了。他高兴点点头,整堂课非常专注。在学生发现了课文的特点,我欣喜地奖励他“发现星”。
在学生读课文时,分别奖励预习星、朗读星。在教学生字时,表扬写好的同学,并奖励“书写星”。遗憾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由拼读浪费太多时间,后面的整体朗读做得不够。这一点,让我明白一篇看似简短的文章要教出韵味来,真的需要把读步步落实到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应当加强指读的训练,听读能力的提高。
《对韵歌》教学反思7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对韵歌》教学反思8
今天上午,我在xx区实验小学听了黄xx老师讲的《对韵歌》,觉得受益匪浅,有几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流畅。
黄老师把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由字及文。云-雨-雪-风的讲解过渡自然,承前启后;花-树-鸟-虫的讲解显示了每种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则通过熟悉的沙澧公园风景区图片来让学生观察、感受、交流。
二、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这节课开始前,一二班同学们的表现就令我眼前一亮。在黄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小主持人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带领同学们背古诗,他们背得流畅投入。而在课堂过半时,黄老师带领同学们做起了课中操。她把之前学过的《口耳目》一课仿照今天的对韵歌形式,也组成了对子,和同学们做了“耳对目,鼻对口,手对足”的对对子联系,既复习巩固了旧知,也对新知进行了学习迁移。
在黄老师的这节课中,各种用来组织课堂的口令运用得自然到位,我印象深刻的:小手伸到半空中,老师板书我书空;写字小窍门:
1、看;
2、写;
3、对照;
4、修改。
这些口令帮助老师有效地组织教学。
三、抓住了识字课丰富内容、拓展内涵的要求。
黄老师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尤其看图识字、字理识字生动形象,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大量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简单地谈一下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1、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有点多,可以把“山”字的指导书写放在第二课时。
2、应该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最后一句的双字对也拆成单字对。山清对水秀可以变成山对水,清对秀;柳绿对桃红可以变成柳对桃,绿对红。
3、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如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动物类:鸟、虫;植物类:花、树、柳、桃;颜色类:绿、红。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对韵歌》教学反思9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图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及其好的。
比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一副“赏雨图”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孩子们一定是,这个字小朋友们一定会牢牢记在记住的。让学生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然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的"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对韵歌》教学反思10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上过学前班,儿歌里的二类字他们基本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的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一、复习旧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二、甲骨文猜字法,我把云、雨、鸟和虫的甲骨文出示出来,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个甲骨文相对应的汉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有一个孩子在说“鸟”字的时候说上面是小鸟的头,里面是它的眼睛,下面是小鸟的身体和腿,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三、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我很感谢帮我听课修改教案的老师们,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刚刚讲课的时候我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姐姐们耐心地引导我,热心地给我出主意,教我许多教学上的方法,一节课凝聚了一个组老师的力量,感恩东关团队,我会继续加油,为东关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4)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1
今天上午,我在xx区实验小学听了黄老师讲的《对韵歌》,觉得受益匪浅,有几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流畅。
黄老师把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由字及文。云——雨——雪——风的讲解过渡自然,承前启后;花——树——鸟——虫的讲解显示了每种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则通过熟悉的沙澧公园风景区图片来让学生观察、感受、交流。
二、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这节课开始前,一二班同学们的表现就令我眼前一亮。在黄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小主持人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带领同学们背古诗,他们背得流畅投入。而在课堂过半时,黄老师带领同学们做起了课中操。她把之前学过的《口耳目》一课仿照今天的对韵歌形式,也组成了对子,和同学们做了“耳对目,鼻对口,手对足”的对对子联系,既复习巩固了旧知,也对新知进行了学习迁移。
在黄老师的这节课中,各种用来组织课堂的口令运用得自然到位,我印象深刻的:小手伸到半空中,老师板书我书空;写字小窍门:
1、看;
2、写;
3、对照;
4、修改。
这些口令帮助老师有效地组织教学。
三、抓住了识字课丰富内容、拓展内涵的要求。
黄老师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尤其看图识字、字理识字生动形象,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大量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简单地谈一下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1、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有点多,可以把“山”字的指导书写放在第二课时。
2、应该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最后一句的双字对也拆成单字对。山清对水秀可以变成山对水,清对秀;柳绿对桃红可以变成柳对桃,绿对红。
3、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如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动物类:鸟、虫;植物类:花、树、柳、桃;颜色类:绿、红。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2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3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这些字他们基本上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在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
一、复习旧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图文结合法,我把云、雨、鸟、虫等字的图片出示给学生让孩子结合图片识字、认字、组词说句,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才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但在课堂中,我也犯了很多细节错误。首先,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山字的结构的`时候没有写在黑板上,导致孩子们可能对于每一笔的位置找的不是很准确。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山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其次,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评价总结,可能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语气比较*淡,不够有激情,导致部分孩子课堂走神,注意力转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重视细节,做一名有吸引力的老师,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力。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5)
——一年级《对韵歌》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对韵歌》教学反思1
《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接到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突破。在这节课上我从篇到句再到词,让学生在读中识字。首先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听的过程中指着字,这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接着让学生同桌互读课文,不懂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进一步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再者,通过分句朗读,读词语来整体认识。最后通过识字方法的渗透和游戏来巩固识字。其中多种形式的读和趣味识字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这节课也存在着诸多欠妥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没有全部达成。
在本节课中,写字作为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没有达到。由于安排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以至于后面的写字环节没有时间进行。这是我在教学设计和时间掌握上的经验不足产生的结果。
二、课堂节奏把握得不好。
在教学内容比较多的情况下,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太准确,造成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前半段教学比较*稳,后半段因担心时间不够,所以语速加快。这是课堂教学上比较不成熟的表现。在面对教学任务无法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的是“扎实地教”而不是“赶着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多加注意。
三、没有及时地抓住生成点。
在反义词拓展训练的环节中,有一生说出了“来对回”这样的`对子。我由于不肯定答案,没有及时地在课堂中指正。而是错过了这个教学生成点。如果在备课中,我的考虑能够再完善一些,多预设一些学生的答案,也许能够及时地发现并指出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深入地分析和学习教材,备课要更充分些。
四、在识字中没有渗透好识字方法。
在识字环节中,由于*常的教学中,我已向学生渗透过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读拼音”“组词”等。但在本节课上,我只是简单地复习了这几种识字方法。如果能在课上让学生用这几种方法来说一说如何记住“苹、李、瓜、南、地”这几个字,也许识字效果会更好,学生也能更准确地掌握这几种识字方法。
总而言之,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尽量让自己做的更好。
一年级《对韵歌》教学反思2
本课有几个亮点:
1、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在低年级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
2、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在复习音节时,能利用周边的有效资源。如,说到“大米”,让学生明白香喷喷的米饭是农民伯伯种出来。“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要注意安全。“踏步”,每天早操时,都要踏步入场。“泥土”种子种在泥里。
3、课堂灵活运用鼓励性评价。如复习“努力”,我一名学困生来读,并告诉他,努力了就会读了。他高兴点点头,整堂课非常专注。在学生发现了课文的特点,我欣喜地奖励他“发现星”。
在学生读课文时,分别奖励预习星、朗读星。在教学生字时,表扬写好的同学,并奖励“书写星”。遗憾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由拼读浪费太多时间,后面的整体朗读做得不够。这一点,让我明白一篇看似简短的文章要教出韵味来,真的需要把读步步落实到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应当加强指读的训练,听读能力的提高。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6)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1
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二、活动目的: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活动组织与计划: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
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一)导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齐唱歌曲《妈妈的吻》。
(二)小组成果展示:
1、感受母爱: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朗诵诗文;展示相片、图画;播放音像资料。
2、走近母亲:
(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2)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
3、回报母亲: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三)课下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在歌曲《懂你》中结束本课。
五、活动反思:
本次综合性活动容易实施,且是学生和家长乐意接受的内容,所以效果较好。同时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认识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很多同学以前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洗碗、铺床、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着:“以前我以为父母挣钱供我上学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不顺心时我就发脾气,不上学,现在我真正认识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我应自己做事,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学们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
有的父母在学生日记本上也写了几句话:“感谢老师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体谅我们……”“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开学初打算辍学的郗宗祯同学的母亲亲自到学校为他交上了书钱,并且说为了孩子将来,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读书。一次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教育了学生,感化了家长,真是一举多得。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2
第二节课,我们班在阶梯课室里学唱《**的吻》和《烛光里的妈妈》,起初是无比兴奋的,但走出教室的门,却个个面无表情,
你要我们学唱《**的吻》我们乖乖地学唱着,你要我们学唱《烛光里的妈妈》我们也乖乖地学唱着,你可否听出,这是没有效果的,这只是一种形式,不带太大的感情,因为我们处于被动状态。
如此勉强的歌声只让人听了没感觉,他们木然的表情,使我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冲动,促使这么胆小的我勇敢地走出座位,站在你的面前要求你放《真的爱你》,可惜您按错了键,弹出了两个窗口,使得出现了两个视频,放出来的歌不知所谓。就这样错过了一场精彩的场面。你可知道李立诗、张志豪、刘付炳达等人多么的喜欢这首歌?你难道要如此坚持唱一些这样软弱无力的歌吗?如果唱那首《真的爱你》可以让一些不羁的男同学放声歌唱,总好过让他们坐在那里当摆设。
老师你太不了解少年的心了,要一些像李志成一样的学生向妈妈表示爱意,唱女孩子味十足的歌词:“妈妈我爱你”、“再给妈妈一个吻”他们会觉得肉麻而且会不好意思。老师,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让我们在摇滚声中忘记大男人的害羞,在不经意中表现出对母亲的真诚爱意呢?
《真的爱你》的歌词:无法可修饰的一双手,带出的温暖永远在背后,纵使啰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沉醉在音间到不赞赏,母亲的爱却未退让,决心冲开心中的挣扎,亲恩终可报答,春风化暖透我的心,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是您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没法解怎样可报答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唱真的爱你------
难道这样的歌词还不比《烛光里的妈妈》好吗?回到教室后很多人都很气愤,这么好的歌词不唱,干吗要唱扭呢十足的女孩子腔调呢?老师,你好好为我们想想吧!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3
综合性学习汇报课上。
刘付炳达、李立诗、张志豪高声唱着《真的爱你》,歌声铿锵有力,节奏强烈,他们不由自主的晃动着身子,脚踩着节拍,下面的同学兴奋地看着他们,小声地哼着曲子,打着节拍,等到他们唱完后,雷鸣般的掌声久经不息。
这是我们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献给母亲的歌”,一次失误和补救的措施。
事情原由: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我认为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熏陶好机会,所以就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这项活动总共用了三周时间。
具体的做法是:
(一)写三篇文章:采访母亲写“母亲小传”;回忆和观察母亲为自己
所做的一切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母亲,写“妈妈,我想对你说”。
(二)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人类母爱、动物母爱)、搜集有关“母爱”的
名言、谚语、俗语。搜集歌唱母亲的歌。有磁带的可拿来。可以抄写歌词。
(三)带领学生观看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吧》《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学唱歌曲《吻》《烛光里的妈妈》。
(五)综全性学习汇报课。
教唱《吻》《烛光里的妈妈》时我只是想到歌词好,并且想让他们学
会并为汇报课服务。按我事先设计好的进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从我本身讲,我听不太懂粤语歌曲,就没有将学生喜欢唱的歌计划在内。当学生拿来了磁盘并让我放时,我只是认为学生在胡闹,在当时的课堂上有一些男生很生气,侧过身子坐,不看黑板,不理老师,也不开口唱。唱歌课在很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到汇报课时,我让(12)班的干部自己组织这次汇报课,形式要多样,既能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也能让每位同学的个性得以张扬。很快学习委员沈冰就将上课过程交上来,并且说,刘付炳达他们要求唱《真的爱你》,我就同意了,但是心想,没有音响,可能唱不好。
汇报课的过程是:(主持是沈冰)
(一)齐唱“吻”
(二)男女对读英汉不同的对妈妈一词的解释(有十条之多,他们提前已抄在后面的黑板上)
(三)讲故事
①动物世界的母爱《斑羚飞渡》(陈妙玲把此文已编成故事,并背过了,讲得声情并茂)。
②人类的母爱(尹京的一篇文章《母爱无价》。讲自己对母亲的误解、怨恨,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已背过)
③名人的母亲(陈素琪讲《傅雷的母亲》。)
(四)说说自己搜集到关于名言警句
①第一组接龙,每人说一句(每个人都有名言摘抄本)
②第二、三组一起读有关母爱的诗歌(课本53页)。
③第四组接龙每人谈一句对母亲祝福的话
(五)小合唱《真的爱你》
由李立诗、张志豪、刘付炳达三人合唱。(声音宏亮,没有丝毫的害羞)
(六)为了报答母亲的深恩你想对母亲做些什么?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蔡永宁、周爱玲、陈肖桦、冯丽君四位同学发言。其中蔡永宁同学的发言很动感情,说自己上学期去游戏厅去打游戏机,浪费了许多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退步。)
(七)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从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体会到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备课上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随机应变,而不是让学生走自己设计好的的路子。我们从教的地区是粤语方言区,学生不喜欢唱普通话歌曲,觉得不顺口,喜欢唱香港流行曲,我却忽视了他们的感受。把我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好从学生的练笔中我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使几个后进生有了能展现自己的机会,避免他们对老师的彻底失望,赢得了一点点对老师的信任。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4
意想不到的是,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课堂效果特好。上周末时,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回家采访妈妈在养育孩子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讲妈妈的故事,他们的积极性太高了,史无前例,也许他们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妈妈的伟大。一个个故事真挚、诚恳、感人。字字句句饱含着母亲对子女的一片爱心。讲着、讲着,有些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分明的,我看到了泪花在他们眼眶里闪烁。终于,李忠慧的眼泪流出来了,李晓倩同学讲着、讲着,声泪俱下,哽咽住了,无法继续讲下去。好多女孩子哭了,连一向坚强的男孩子也流出了眼泪。我知道,他们的心与母亲的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他们终于理解了母亲的爱。同学们都是在泪光中交流着对母爱的理解。想到母亲节即将来临,于是我让学生动笔写想对妈妈说的话。一篇篇作品成了同学们歌颂母爱的动人诗篇。这种写作的实践,激起了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们为之动情。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本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了解了她们的生活状况,认识到了她们生活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母爱得到了升华。正是无心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可以看出同学们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教育,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5
3月16日,我上完了一节初中二年级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研讨课,详见《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实录,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够*静。因为当我走下讲台时泪流满面,心情无比激动。我为学生的默契合作而感动,为自己勇敢地与学生坦诚交流,心安理得。
我在准备上这节课前,曾经认真地学习过专家们有关的资料。在决定要上这种课型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而不踏实。因为准备不是很充分,真的要进入备课提笔时,只有一天的时间。而自己还有上课和许多事情要处理,因为学校要选教师参加片区竞赛。我因为年纪大精力不足,也不准备参加挑战。只想让年轻教师去锻炼成长,所以思想上重视也不够。当我静心设计教学流程时,才深深地感到力不从心。当我准备的内容太多时又怕时间把握不到位,特别怕老师们误解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我流露出紧张的神情,好在得到徐莉专家老师的指导,才把疑惑解决了。
《献给母亲的歌》综合学习活动课,要体现“母爱”的感情基调,以爱母亲为主线展开活动。通过多侧面认识和体会表达爱母亲,多层次互动交流达到母子(女)沟通,培养学生热爱亲情的思想感情。实现感动心灵,传授知识,培养智慧,学会做人做事做文章的目的。
现在初二的学生心理已经悄悄地变化了,心里也慢慢地走向封闭。我请同学们带母亲的相片来学校,好多同学借口说没有,其实应该有。因为刚换第二代身份证不久(我忘记从这提醒学生)。结果带相片来学校的同学很少。当然住宿的十几位学生不能回家拿来,也是可以谅解的。
歌颂母亲的录音磁带,很少有人留下来。时下一些学生有耳机,可以听MP3自我陶醉欣赏音乐,不能够资源共享。我托多人找我需要的音乐,找了好久才找到。我知道电脑中有,可是我们没有配备刻录设备,就算刻在光盘上,也没有多媒体教室给我使用。因为全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而本周已经安排高中年级使用满了。我是在上课的头一天晚上,才找到出售音像的老板(我教过的学生),费了很多心机才找到我需要做背景的歌曲《母亲》《妈妈的吻》《慈祥的母亲》录好给我。
课前我也来不及检查电源线路,当天早上安排我到其他班上早读。结果上课刚开始播放时电源接触不良,此时我很尴尬。但是摆弄几下还是可以使用,配音朗读文章效果也不错。我过去多次组织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但要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讲自己的故事比较少。这次活动来不及请家长来参与,我在徐莉老师的提议下,让我自己通过多重身份参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
当我以女儿身份出现时,我讲把自己写的《角色》读了,当我读到少年时,母亲帮我洗澡,看到我大腿萎缩的事,我的心里很难过,止不住的眼泪往下流。当我作为母亲抚养儿子步入青年时,他生病不能够上大学,我心里更加伤心。我也把自己写的诗《寄语孩子》读了。
由于我是课堂的组织者,我心里虽然很难过,但是我还要坚持上完活动课。我克制住自己的感情讲下去,我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人。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等多层次的交流。特别是通过学生对母亲关心孩子成长的细节材料描写,让学生了解体会母亲的真情的流露更进一步凸现。整节课有学生读诗文、讲故事、介绍照片与教师一起交流,高潮起伏,拓展延伸,达到升华。
语文综合学习研讨活动课后,我写下这些反思,我体会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成功的课,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活跃的课堂,要有学生多层互动参与;感人的课,要有动听的故事溶入其中。这是自己教学生涯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借此机会感谢徐莉老师给我的研讨课悉心帮助,真诚的鼓励。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6
1、本次综合性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设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我从这次活动感受到几点:一、综合活动课要举办学生想讲、愿意讲、能讲的内容。具体话题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来上。二、活动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放手由学生去组织。三、教师应该参与其中,与学生融为一体。
2、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既锻炼了交流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收听者的听话能力、分析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句式仿写练习及课后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形式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4、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宁可在网络中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分享生活的乐趣,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调查采访中,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理解了母亲的艰辛,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彻底地洗礼,本次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情。
5、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有关母亲、母爱的材料很多,个别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就显得无所适从,采用大撒网的方法一包到底,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多加指导,引导他们合理准确的搜集整理材料。由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有个别的学生就产生了依赖心理,任凭组长在前面发言,自己则作为旁观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对这些学习被动的同学,教师在*时应多加关注,在心理上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与鼓励。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7
1、本次综合性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设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学生从课内来到了课外,从课堂走向了家庭,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及访问,达到了对校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种有益尝试。
2、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既锻炼了交流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收听者的听话能力、分析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句式仿写练习及课后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形式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4、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宁可在网络中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分享生活的乐趣,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调查采访中,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理解了母亲的艰辛,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彻底地洗礼,本次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情。
5、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有关母亲、母爱的材料很多,个别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就显得无所适从,采用大撒网的方法一包到底,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多加指导,引导他们合理准确的搜集整理材料。由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有个别的学生就产生了依赖心理,任凭组长在前面发言,自己则作为旁观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对这些学习被动的同学,教师在*时应多加关注,在心理上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与鼓励。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7)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1
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二、活动目的: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活动组织与计划: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
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一)导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齐唱歌曲《妈妈的吻》。
(二)小组成果展示:
1、感受母爱: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朗诵诗文;展示相片、图画;播放音像资料。
2、走近母亲:
(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2)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
3、回报母亲: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三)课下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在歌曲《懂你》中结束本课。
五、活动反思:
本次综合性活动容易实施,且是学生和家长乐意接受的内容,所以效果较好。同时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认识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很多同学以前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洗碗、铺床、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着:“以前我以为父母挣钱供我上学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不顺心时我就发脾气,不上学,现在我真正认识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我应自己做事,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学们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
有的父母在学生日记本上也写了几句话:“感谢老师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体谅我们……”“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开学初打算辍学的郗宗祯同学的母亲亲自到学校为他交上了书钱,并且说为了孩子将来,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读书。一次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教育了学生,感化了家长,真是一举多得。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2
1、本次综合性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设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学生从课内来到了课外,从课堂走向了家庭,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及访问,达到了对校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种有益尝试。
2、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既锻炼了交流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收听者的听话能力、分析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句式仿写练习及课后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形式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4、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宁可在网络中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分享生活的乐趣,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调查采访中,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理解了母亲的艰辛,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彻底地洗礼,本次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情。
5、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有关母亲、母爱的材料很多,个别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就显得无所适从,采用大撒网的方法一包到底,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多加指导,引导他们合理准确的搜集整理材料。由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有个别的学生就产生了依赖心理,任凭组长在前面发言,自己则作为旁观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对这些学习被动的同学,教师在*时应多加关注,在心理上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与鼓励。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3
意想不到的是,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课堂效果特好。上周末时,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回家采访妈妈在养育孩子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讲妈妈的故事,他们的积极性太高了,史无前例,也许他们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妈妈的伟大。一个个故事真挚、诚恳、感人。字字句句饱含着母亲对子女的一片爱心。讲着、讲着,有些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分明的,我看到了泪花在他们眼眶里闪烁。终于,李忠慧的眼泪流出来了,李晓倩同学讲着、讲着,声泪俱下,哽咽住了,无法继续讲下去。好多女孩子哭了,连一向坚强的男孩子也流出了眼泪。我知道,他们的心与母亲的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他们终于理解了母亲的爱。同学们都是在泪光中交流着对母爱的理解。想到母亲节即将来临,于是我让学生动笔写想对妈妈说的话。一篇篇作品成了同学们歌颂母爱的动人诗篇。这种写作的实践,激起了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们为之动情。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本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了解了她们的生活状况,认识到了她们生活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母爱得到了升华。正是无心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可以看出同学们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教育,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4
综合性学习汇报课上。
刘付炳达、李立诗、张志豪高声唱着《真的爱你》,歌声铿锵有力,节奏强烈,他们不由自主的晃动着身子,脚踩着节拍,下面的同学兴奋地看着他们,小声地哼着曲子,打着节拍,等到他们唱完后,雷鸣般的掌声久经不息。
这是我们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献给母亲的歌”,一次失误和补救的措施。
事情原由: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我认为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熏陶好机会,所以就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这项活动总共用了三周时间。
具体的做法是:
(一)写三篇文章:采访母亲写“母亲小传”;回忆和观察母亲为自己
所做的一切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母亲,写“妈妈,我想对你说”。
(二)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人类母爱、动物母爱)、搜集有关“母爱”的
名言、谚语、俗语。搜集歌唱母亲的歌。有磁带的可拿来。可以抄写歌词。
(三)带领学生观看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吧》《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学唱歌曲《吻》《烛光里的妈妈》。
(五)综全性学习汇报课。
教唱《吻》《烛光里的妈妈》时我只是想到歌词好,并且想让他们学
会并为汇报课服务。按我事先设计好的进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从我本身讲,我听不太懂粤语歌曲,就没有将学生喜欢唱的歌计划在内。当学生拿来了磁盘并让我放时,我只是认为学生在胡闹,在当时的课堂上有一些男生很生气,侧过身子坐,不看黑板,不理老师,也不开口唱。唱歌课在很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到汇报课时,我让(12)班的干部自己组织这次汇报课,形式要多样,既能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也能让每位同学的个性得以张扬。很快学习委员沈冰就将上课过程交上来,并且说,刘付炳达他们要求唱《真的爱你》,我就同意了,但是心想,没有音响,可能唱不好。
汇报课的过程是:(主持是沈冰)
(一)齐唱“吻”
(二)男女对读英汉不同的对妈妈一词的解释(有十条之多,他们提前已抄在后面的黑板上)
(三)讲故事
①动物世界的母爱《斑羚飞渡》(陈妙玲把此文已编成故事,并背过了,讲得声情并茂)。
②人类的母爱(尹京的一篇文章《母爱无价》。讲自己对母亲的误解、怨恨,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已背过)
③名人的母亲(陈素琪讲《傅雷的母亲》。)
(四)说说自己搜集到关于名言警句
①第一组接龙,每人说一句(每个人都有名言摘抄本)
②第二、三组一起读有关母爱的诗歌(课本53页)。
③第四组接龙每人谈一句对母亲祝福的话
(五)小合唱《真的爱你》
由李立诗、张志豪、刘付炳达三人合唱。(声音宏亮,没有丝毫的害羞)
(六)为了报答母亲的深恩你想对母亲做些什么?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蔡永宁、周爱玲、陈肖桦、冯丽君四位同学发言。其中蔡永宁同学的发言很动感情,说自己上学期去游戏厅去打游戏机,浪费了许多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退步。)
(七)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从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体会到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备课上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随机应变,而不是让学生走自己设计好的的路子。我们从教的地区是粤语方言区,学生不喜欢唱普通话歌曲,觉得不顺口,喜欢唱香港流行曲,我却忽视了他们的感受。把我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好从学生的练笔中我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使几个后进生有了能展现自己的机会,避免他们对老师的彻底失望,赢得了一点点对老师的信任。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5
第二节课,我们班在阶梯课室里学唱《**的吻》和《烛光里的妈妈》,起初是无比兴奋的,但走出教室的门,却个个面无表情,
你要我们学唱《**的吻》我们乖乖地学唱着,你要我们学唱《烛光里的妈妈》我们也乖乖地学唱着,你可否听出,这是没有效果的,这只是一种形式,不带太大的感情,因为我们处于被动状态。
如此勉强的歌声只让人听了没感觉,他们木然的表情,使我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冲动,促使这么胆小的我勇敢地走出座位,站在你的面前要求你放《真的爱你》,可惜您按错了键,弹出了两个窗口,使得出现了两个视频,放出来的歌不知所谓。就这样错过了一场精彩的场面。你可知道李立诗、张志豪、刘付炳达等人多么的喜欢这首歌?你难道要如此坚持唱一些这样软弱无力的歌吗?如果唱那首《真的爱你》可以让一些不羁的男同学放声歌唱,总好过让他们坐在那里当摆设。
老师你太不了解少年的心了,要一些像李志成一样的学生向妈妈表示爱意,唱女孩子味十足的歌词:“妈妈我爱你”、“再给妈妈一个吻”他们会觉得肉麻而且会不好意思。老师,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让我们在摇滚声中忘记大男人的害羞,在不经意中表现出对母亲的真诚爱意呢?
《真的爱你》的歌词:无法可修饰的一双手,带出的温暖永远在背后,纵使啰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沉醉在音间到不赞赏,母亲的爱却未退让,决心冲开心中的挣扎,亲恩终可报答,春风化暖透我的心,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是您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没法解怎样可报答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唱真的爱你------
难道这样的歌词还不比《烛光里的妈妈》好吗?回到教室后很多人都很气愤,这么好的歌词不唱,干吗要唱扭呢十足的女孩子腔调呢?老师,你好好为我们想想吧!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6
3月16日,我上完了一节初中二年级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研讨课,详见《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实录,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够*静。因为当我走下讲台时泪流满面,心情无比激动。我为学生的默契合作而感动,为自己勇敢地与学生坦诚交流,心安理得。
我在准备上这节课前,曾经认真地学习过专家们有关的资料。在决定要上这种课型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而不踏实。因为准备不是很充分,真的要进入备课提笔时,只有一天的时间。而自己还有上课和许多事情要处理,因为学校要选教师参加片区竞赛。我因为年纪大精力不足,也不准备参加挑战。只想让年轻教师去锻炼成长,所以思想上重视也不够。当我静心设计教学流程时,才深深地感到力不从心。当我准备的内容太多时又怕时间把握不到位,特别怕老师们误解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我流露出紧张的神情,好在得到徐莉专家老师的指导,才把疑惑解决了。
《献给母亲的歌》综合学习活动课,要体现“母爱”的感情基调,以爱母亲为主线展开活动。通过多侧面认识和体会表达爱母亲,多层次互动交流达到母子(女)沟通,培养学生热爱亲情的思想感情。实现感动心灵,传授知识,培养智慧,学会做人做事做文章的目的。
现在初二的学生心理已经悄悄地变化了,心里也慢慢地走向封闭。我请同学们带母亲的相片来学校,好多同学借口说没有,其实应该有。因为刚换第二代身份证不久(我忘记从这提醒学生)。结果带相片来学校的同学很少。当然住宿的十几位学生不能回家拿来,也是可以谅解的。
歌颂母亲的录音磁带,很少有人留下来。时下一些学生有耳机,可以听MP3自我陶醉欣赏音乐,不能够资源共享。我托多人找我需要的音乐,找了好久才找到。我知道电脑中有,可是我们没有配备刻录设备,就算刻在光盘上,也没有多媒体教室给我使用。因为全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而本周已经安排高中年级使用满了。我是在上课的头一天晚上,才找到出售音像的老板(我教过的学生),费了很多心机才找到我需要做背景的歌曲《母亲》《妈妈的吻》《慈祥的母亲》录好给我。
课前我也来不及检查电源线路,当天早上安排我到其他班上早读。结果上课刚开始播放时电源接触不良,此时我很尴尬。但是摆弄几下还是可以使用,配音朗读文章效果也不错。我过去多次组织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但要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讲自己的故事比较少。这次活动来不及请家长来参与,我在徐莉老师的提议下,让我自己通过多重身份参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
当我以女儿身份出现时,我讲把自己写的《角色》读了,当我读到少年时,母亲帮我洗澡,看到我大腿萎缩的事,我的心里很难过,止不住的眼泪往下流。当我作为母亲抚养儿子步入青年时,他生病不能够上大学,我心里更加伤心。我也把自己写的诗《寄语孩子》读了。
由于我是课堂的组织者,我心里虽然很难过,但是我还要坚持上完活动课。我克制住自己的感情讲下去,我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人。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等多层次的交流。特别是通过学生对母亲关心孩子成长的细节材料描写,让学生了解体会母亲的真情的流露更进一步凸现。整节课有学生读诗文、讲故事、介绍照片与教师一起交流,高潮起伏,拓展延伸,达到升华。
语文综合学习研讨活动课后,我写下这些反思,我体会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成功的课,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活跃的课堂,要有学生多层互动参与;感人的课,要有动听的故事溶入其中。这是自己教学生涯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借此机会感谢徐莉老师给我的研讨课悉心帮助,真诚的鼓励。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7
1、本次综合性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设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我从这次活动感受到几点:一、综合活动课要举办学生想讲、愿意讲、能讲的内容。具体话题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来上。二、活动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放手由学生去组织。三、教师应该参与其中,与学生融为一体。
2、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既锻炼了交流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收听者的听话能力、分析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句式仿写练习及课后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形式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4、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宁可在网络中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分享生活的乐趣,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调查采访中,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理解了母亲的艰辛,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彻底地洗礼,本次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情。
5、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有关母亲、母爱的材料很多,个别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就显得无所适从,采用大撒网的方法一包到底,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多加指导,引导他们合理准确的搜集整理材料。由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有个别的学生就产生了依赖心理,任凭组长在前面发言,自己则作为旁观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对这些学习被动的同学,教师在*时应多加关注,在心理上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与鼓励。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8)
——对韵歌语文教案
对韵歌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词语,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3、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能够发现课文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并且激发起学生寻找发现相对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趣导入
1、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看,用心去感受你所看到的图画(幻灯片展示组图)
2、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生汇报,师提醒说完整、说优美)
3、有位小作者,他看到这些水果和我们一样激动,写下了一首别出心裁的诗歌
4、先跟老师把诗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就在我们课本p56页。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读出诗歌的名字,将它写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对韵歌》)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同学们,这首诗整齐优美,自己先读一读,感受感受。(要求:左手压书,右手指字,手指字,眼看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用铅笔将它圈起来。
2、读的这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及时评价)
3、谁还愿意给大家展现一下自己?
4、一起来读课文。
5、课文中的这些字你们都认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就隐藏在大萝卜后面,读出词语萝卜就会被你拔起。
个别读——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6、老师把这些词语分开,单独出现一个个字的时候,你们还能认识它吗?花姑娘的花瓣凋落了,好心的小朋友能帮它找到花瓣吗?读出这些词,花瓣就会回到花姑娘的身边了。
7、在大家的帮助下,萝卜被我们拔完了,花姑娘的花瓣也找回来了。可爱的生字词又回到了我们课文中。一起翻书,读读课文。看我们还能不能认识它们。
三、分析课文
听你们读,老师也想读一读了。老师读的时候,请你用手指字,边听边思考,这里写了哪些水果。
1、(幻灯片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读第一小节(要求:读得同学声音要宏亮,听的同学用手指着他读的字,想想小作者写到了哪些水果)
2、生汇报:(葡萄、苹果、李子、西瓜)葡萄生长在哪里呢?(架子上),苹果呢?(园子里),看来啊,架和园分别是葡萄和苹果生长的地方,所以作者说(葡萄架,苹果园)
3、看到小作者写的.这两句,老师也写了两句。你们来当小裁判,说一说我和小作者谁写得更好,并且要说出为什么(幻灯片展示)
(1)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也请大家仿照课文这两句话的格式,除了它们生长的地方之外,我们再从其他方面来自己写一句,看看你们和小作者谁更聪明。
(2)我们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不好?
(3)(学生齐读“李苦对瓜甜”)从这一句中,你认识了哪些水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李子苦,西瓜甜)
4、那我们再来齐读第一小节。(学生齐读第一节)
5、课文中相对应的句子还有好几处,我们来读读第二小节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6、同学们,我们刚才在课堂上学了这么久,累不累啊?好,那就请大家把书扣在桌子上,和老师一起听听音乐,欣赏美丽的景色。(幻灯片展示音乐及图片)。
7、你觉得这种情景美吗?那就美美地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读出美的感受吧。
(自读——个别读——集体读)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画面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2、杜相对应的词语。
3、找朋友游戏。(拓展认读相关生字词)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特别的《对韵歌》,发现了很多事物都有相对应的方面,以后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1、背诵对韵歌2、寻找生活中事物相对应的方面
七、板书设计(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对韵歌
葡萄(贴图)苹果(贴图)
紫红
小大
酸甜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9)
——课文《大海的歌》教学反思
课文《大海的歌》教学反思1
《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是一组儿童诗,由《大海睡了》和《海上的风》两首诗组成。分别从无风时的大海,有风时的大海这两个方面刻画了大海千变万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大海的感情。课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这篇课文应该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海之美,感悟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的发现之美。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从而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读中得。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我先让学生个别读课文,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大海的哪些特点,又体会到了什么;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体会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海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再质疑问题的安排,美读,欣赏的训练,各个教学环节都是以人为本。如: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后,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有哪些疑问可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有关词句精读体会,最后使学生真正了解了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文中个别句子深奥难懂,在教学中只作适当讲解,如在理解“海上的风是琴师,他一来,就奏出万种乐曲……”
一句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大海会发出哪些声音,学生想出“海浪奔腾翻滚的声音”“海水冲刷沙石的声音”“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海风呼啸”等声音,我随即追问:大海为什么发出这些声音?想象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什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海上的风比喻成琴师是多么贴切。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时安排了仿写的作业,鼓励他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大海有风时的景象。孩子们笔下的海风又有了许多新的角色。
如:海上的风舞蹈家,他一来,就带着浪花跳舞......海上的风是画家,他一来,就画出千万朵花......海上的风是娃娃,他一来,就嬉闹着玩耍......海上的风是工人,他一来,就建起水上高楼......瞧,孩子们想象出来的海上的风是不是一样吸引读者呢!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出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体会了大海的神奇。如《海上的风》第1小节写的是微风时,海面荡起无数浪花,这时海上的风像“花神”,这个小节就要用轻柔欢快的语调朗读。第4小节与之相反,要用激烈高昂的语调,读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大海睡了》就要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出大海的宁静。
不足之处,学生读的水*有层次的差异,如何克服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使每位学生学有所长。
推荐访问: 反思 教学 《对韵歌》教学反思3篇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1 《对韵歌》的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