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1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三峡》原文及其赏析3篇,供大家参考。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1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3篇扩展阅读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3篇(扩展1)
——《三峡》原文及其翻译3篇
《三峡》原文及其翻译1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三峡》原文及其翻译2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3篇(扩展2)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1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2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3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南北朝古诗词《三峡》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十六课
南北朝古诗词《三峡》注释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嶂: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chéng)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实在,的确,确实。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沾:打湿。裳:衣服。
南北朝古诗词《三峡》赏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3篇(扩展3)
——三峡翻译赏析3篇
三峡翻译赏析1
朝代:南北朝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翻译赏析2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翻译赏析3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十六课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3篇(扩展4)
——《三峡》说课稿10篇
《三峡》说课稿1
各位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三峡》。现在,就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理解:
《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三峡》即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从认知水*上说,初二年级的学生已到了“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经过初一年级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基本有条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的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四季景色,特征鲜明。同是四季的景色,特点不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水流速度之快;春冬季作者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方面可以利用文言文的辅助书来迅速,直观的了解字词的具体的含义。。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是因为接触文言文不够全面,不够深,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在字词的解释,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借助一些课外的辅助书来帮助理解课文。
三、教学设想
1、品读课文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品味文中写景的优美句子。
2、教学手段:
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我将运用音乐、图片等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法、学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此,我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阅读学习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而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阅读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朗读、默读、精读等等。
2、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索和解决问题。
3、问题讨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熟读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大意。
本节课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理解、品味文中的优美的意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两个关于长江三峡知识的问题,将课文内容与三峡风光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然导入新课,并让学生了解到三峡的相关知识。
(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团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迷人的风采。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画面,然后回答问题。
(二)简介作者。(1分钟)
(三)初步感知,掌握课文字词读音。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重点的字词。(2分钟)
(四)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语意停顿。(2)配乐朗读,先老师范读,然后学生分组朗读。(5分钟)
(五)解释加点的重点的词语,然后逐段边看图片边对照课文翻译,把握重点的句子,体会《三峡》不同季节的优美的自然风光。(12分钟)
(六)赏析课文,理清结构,并归纳板书。(12分钟)
(七)课外延伸。(5分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这篇文言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就是一个例子。因此,我要求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写法,依照课文写一篇关于三峡自然风光的散文。旨在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将读、写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小结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按总分结构,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河山的深厚感情。
(九)布置作业(1分钟)
(1)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那么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六、说课小结
整课教学突出特点是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渲染气氛,通过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音乐糅合在一起,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美的意境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沉闷的气氛,较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联想、理解、分析、创新、口头和书面表达等能力,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正如孔子先生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峡》说课稿2
一、说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峡美,《三峡》更美,这既是自然的伟大,也是作者的匠心,更是文字的魅力。学习经典古文,重在品味、欣赏和积累。通过学习,既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要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之美。整堂课以寻找美、发现美、品味美和积累美贯穿始终,让学生始终沉浸于美的氛围之中。`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赏析感情、背诵积累、拓展写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学习本篇文言文需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因此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赏一赏、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共鸣”。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发现三峡美的兴趣。
第二步、读一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根据注释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句子的停顿)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到此要点评小组,公布目前排在榜首的小组,同时激励其他小组。
第三步:品一品。领略美景,揣摩文章写法
在充分朗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了两个问题,分别针对“美景三峡“和”文章《三峡》”
1、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______”说一句简单的话。感悟三峡风景之美。(“小组接龙”的形式。每小组一次机会,顺序不限。)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2、用“《三峡》美,美在______________”说一句话。感悟《三峡》语言之美。(“你追我赶”想说就说,展现自我。不限顺序,不限次数。)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三峡》美,美在描写上运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正面落笔的“*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作比较手法,突出水势湍急、迅疾。
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
修辞手法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四步:赏一赏。“一切景语皆情语”,对文章感情的把握。地势的险要造就了三峡美景,而在此生活着的渔民们的生活是凄凉的。
欣赏歌曲《三峡人家》比较一下:文章结尾渔者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这句歌中蕴涵着的气氛与这首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否相同?
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教师明确:意境不一样。文章中渔歌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侧面描写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写的是旧社会三峡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新*成立后三峡经过治理三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曲《三峡人家》节奏轻松明快,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喜悦,高兴之情。
这一环节通过感情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五步、背诵课文
郦道元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
第六步、尾声(边展示幻灯片“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描写三峡的诗歌欣赏,并抄写下来。
2、以“美在滨海”为题写一篇随笔。(幻灯片“滨海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生活的滨海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下面请欣赏屏幕上滨海的优美景色,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展示我们滨海的美。
这一环节很重要,如果有时间可以放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就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除了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课堂最后公布优胜小组。
《三峡》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巴东三峡》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几单元的第一篇讲读篇目,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精美的游记。本单元选编了一组游记,内容丰富,描写生动,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游记的特点、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了解祖国山河的秀丽。
本文是第一篇,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与阅读能力,但系统地接触游记还是初次,教学时要注在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作者的游踪,品味文中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为接下来的古今游记的学习奠基铺路,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分析不同景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欣赏自然山水美的情感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
教学重点: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说学法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的不*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练习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几个课时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新课标要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作者、文本有关的资料,制成知识卡或幻灯片,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环节有:情境导入——诵读品悟——活动迁移——小结
1.导入:()
课件播放“长江三峡”的风景,在背景音乐中,再现课本情景。教师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导出课题,引领学生随作者逆流而上,去欣赏“巴东三峡”的美景。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学习本课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等对话,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解读加以启发诱导。
2.诵读品悟:通过“感知性地读—按要求读—鉴赏性地读”这三个层次的诵读,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借助于圈点勾画、探究讨论法等,突破重难点。
(1)探究性地读——学生快速朗读:1找出文中难读的.字词,师生一起正音、释义。2圈出作者的游踪、画路线简略图。3个别段落段落教师范读,强调语气、语调、情感、表情。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读。1根据游踪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2本文还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有何作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第一小题并不难完成,第二小题如果学生只会讲到形象生动,教师要加以引导点拔画龙点睛等作用。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细节,描写景物的能力。
(3)鉴赏地读——精读精典段落:
1.品读喜欢的句段2.摘抄优美句段3.赏析语言
从修辞和手法等角度来分析作者是如何驾驭文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环节旨在突破难点,让学生融入文本,领悟语言的奥妙,积累语言,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3.活动迁移——“小导游”活动
这是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优雅的古筝曲中,通过让学生再次欣赏几幅优美的三峡风光图片,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游点充当导游。
此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书本到现实,加深对三峡景点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4.小结
本文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抓住游踪引导学生领略长江三峡的奇美风光,学会描写景物,品味语言,把握游记的写作特点,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精神。
五、布置作业(依据大语文教学观和学生水*的不*衡性,使课堂上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与七年级的郦道元的《三峡》相比较,加深把握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
2.写一篇以游家乡的旅游景点的游记。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说板书
本着简洁明朗,体现作者与教学的思路,反映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把握
巴东三峡
刘大杰
1,弄清作者游踪
2,抓住景物特征 当小导游
3,品味语言
《三峡》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三峡》是人教社义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领会作者精妙之笔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学生欣赏三峡美丽风光的同时感知作者意境,引导学生探究、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峡的特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成诵,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意境和对三峡的欣赏。
(2)难点:翻译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分析依据和理念】:《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三峡》是我国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感,我们应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感知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二、学情分析:
古文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乐感极强,学生非常喜爱。对于国语的教学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可学生的阅历不多,*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多加引导。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设计理念】:教法要为学法服务,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它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外过学者问过余秋雨,:“*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同学们猜猜余秋雨说的是哪个地方? (三峡)
2、播放三峡风光的短片
3、三峡的确魅力魅力无穷,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去走进壮丽的三峡,一起去领略那无限的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注意图片和音乐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美。
2、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和语句的通顺,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
3、学生试译短文。
4、多媒体展示重难点的字、词、句。
5、学生试着背诵。
此环节设计: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精读课文,品析领略
1、品读课文:三峡美在哪儿? (山、水) 教师及时鼓励
2、郦道元如何写山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幻灯板书) 注意激励
3、他又是如何写水的? (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水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不同景象。
4、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峡的美。
5、从语言、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来品析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精彩的段落,领会优美的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师生齐背《早发白帝城》。
2、一首是诗,一篇是游记,二者有哪些内容对应、写景相同的句子?
此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五)背诵课文,丰富积累
(六)走出课文,激*感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画卷,今天的三峡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峡电站正造就着一个世界奇观。三峡,我们唯一的三峡!三峡,我们永远的三峡!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三峡的壮丽。
2、师生齐读课文。
3、收集有关三峡的诗句。
《三峡》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教材第八册第一课《巴东三峡》。
首先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游踪,了解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标: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线索和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引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从游踪、线索、文章结构、景物特点、写景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本篇游记。
因为本文体裁属于游记,这种体裁学生首次接触,因此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文体及特点。
游记: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
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并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是借助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导入本课的。
至于本课作者、出处、字词这些基础内容仍然是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
接下来在教师范读,学生散读,齐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可提示学生到段首句中寻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踪是逆流而上的。
游踪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巴东、秭归→巫峡→瞿塘峡→夔门(逆流而上)
在学生掌握了游踪的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本文的线索——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下一个环节中,借助刚才的游踪与线索,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时,游后为划分的依据。
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我想除了因为它清晰的游踪线索和分明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多种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点;
2、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写衬托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这个画面是本课的板书,主要依据文章结构设计的。
板书:巴东三峡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最后,根据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设制了以下几个练习,分别以填空、填表、简答的形式对课上内容加以巩固。
作业练习
1、作者电宜易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山水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
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他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他们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巴东三峡》这课的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三峡》说课稿6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现在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组成。瞿塘峡以"雄"名世,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文坛巨擘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的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此语足见《三峡》的艺术价值。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选文的思想性 、审美情趣 、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结合本文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②知识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③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⒊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①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②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据此,本课拟以点拨法进行教学,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据此我设计了“整体感知——品析语言——拓展延伸”的教学过程,以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以教师点拨法为主,辅以相应的教学手段。
①三峡风光的相关挂图
②课文朗读磁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法、讨论法、自读法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随着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传统,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是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张挂的三峡风光图片,谈谈自己对三峡的看法。
2.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听磁带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再通过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字音、节奏、重音和停顿。然后指名朗读,教师指导。这一环节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理念,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3、质疑问难,研读课文。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细读课文,积累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的,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二步: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理解内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同时把课后练习一的习题设计在内容的理解中。
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笔的勾勒?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展开,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山(*连山,隐天蔽日)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婉凄清。)
第三步 品读课文,体会意境;初步鉴赏,熟读成诵。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如对句子“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品读和鉴赏,让学生体到三峡的清悠美等等。
第四步 课文小结,情感熏陶。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分类积累文言词语。
2、思考课文:课文《三峡》所描写的自然风光已成历史,如今的三峡大坝工程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借鉴课文,抓住三峡工程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除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外,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描写三峡的诗歌。请抄写下来,在同学间进行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三峡
山 ——— 奇、壮 ——雄奇美
夏: 猛、急 ——奔放美
水 冬春: 清、趣 ——清悠美
秋: 肃、凄 ——凄婉美
《三峡》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文章以时间的顺序为线索,先后写了长江三峡早晨、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的美丽景色,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优美,韵律感强烈,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二、说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所以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读书感悟,品味重点词、句、段,既能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三、说教法
1、本科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卡,领略三峡不同时段的美。
2、以配乐朗读,让学生表现三峡之美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复习词语及上节课所学课文内容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
1、领略美
⑴以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卡。
⑵汇报学习情况。
⑶教师适时点拨。
2、朗读美
⑴学生练读喜欢的段落。
⑵配乐朗读,表现三峡的神韵。
3、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⑴欣赏美,赞美美。
⑵保护美,谈感受。
⑶作业:写保护长江三峡的倡议书。
《三峡》说课稿8
一、说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本册书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诗文单元,其中第六单元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这很显然是为了在七年能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三峡》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四季不同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奇美之景。文章写景生动、用词准确、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寓情于景,有种特别的艺术魅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达到基本感知全文大意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诵读以及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品析课文。我要说的就是这一课时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能力方面: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美景。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笔法之妙,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笔法。
(二)过程和方法方面: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课文,让学生在交流、启发、争议中展示自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峡》说课稿9
一、说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本册书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诗文单元,其中第六单元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这很显然是为了在七年能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三峡》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四季不同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奇美之景。文章写景生动、用词准确、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寓情于景,有种特别的艺术魅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文,达到基本感知全文大意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诵读以及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品析课文。我要说的就是这一课时的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能力方面: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美景。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笔法之妙,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笔法。
(二)过程和方法方面: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课文,让学生在交流、启发、争议中展示自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峡》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3篇(扩展5)
——三峡风景作文3篇
三峡风景作文1
10月3日,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来到了宜昌三峡大坝游玩。
我们坐上观光车三峡大坝,游玩第一个地方是坛子岭。妈妈告诉我,坛子岭是三峡大坝最高地方,在坛子岭上是看三峡大坝最好地点。为了更细致了解三峡大坝,我还购买了介绍三峡大坝明信片。我们首先进入了三峡大坝模型馆,馆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小船是坐“电梯”过大坝,大船是经过双线五级船闸过大坝。
接着,我们来到了“185”*台,我问妈妈:“为什么叫185*台呢?”妈妈告诉我:“是因为这个*台和三峡大坝一样高,所以取名为185*台。”我*视着三三峡大坝作文 峡大坝,就觉得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所以觉得185*台没有什么看,但我还是在那留了个影。
最后,我们来到了截流纪念园。在进去路上有许多关于三峡大坝图片,好看极了。进去以后,我们看到了建设三峡大坝工具,是一些大卡车、大铲车等等,都是黄色,轮子非常大,上面都可以坐上几个小朋友哟。接着,我来到一个展厅里,里面有许多画,有关于三峡,有关于移民搬迁县市,还有关于淹没区文物保护。
看完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通过这次游三峡大坝,使我知道了三峡大坝由来,还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
三峡风景作文2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综合效益。防洪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使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上消除洪涝灾害的影响。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八大水电站中最大的水电站,装机26台,总容量达1820万千瓦,*均年发电量达到847亿度,一年上交的利税可以建一座葛洲坝枢纽工程,目前三峡电站已投产11台机组,20xx年累计发电358亿千瓦时,缓解了当前华东、华中和广东地区的缺电压力。三峡水库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万吨级船队可以从重庆直达汉口。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在三峡谱写一首新的民族之歌。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和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以及通航建筑物,成为三峡新的世界奇观。三峡大坝是三峡旅游的终点,给三峡之旅画上了一个充分显示人为力量的句号。
重庆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从重庆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顺水行舟,直挂云帆济沧海。出了三峡,剩下的路程就潮*岸阔,一路凯歌行进了。
三峡风景作文3
人们都说:“巫山夹彼苍,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彼苍无届时。”而这两句诗出自诗仙唐代大诗人李白提笔的《上三峡》。由此可见,可以这么说:“三峡是多么的美丽而又壮丽!”
而现在,我现已从三峡回来了,三峡的美丽让我恋恋不舍,我仍然沉醉在三峡的美景之中。下面我来给我们大致介绍一下三峡吧:
三峡是长江中一段风光秀美的大峡谷,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三峡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8公里。江面狭隘弯曲,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以巫峡秀、瞿塘峡险、西陵峡雄而知名。其间,巫峡十二峰中的神女峰最为知名,传说本来这一带区域呈现了十二条恶龙,所以,天帝便派他的十二个女儿去克服它们,十二个女儿降妖往后因眷恋巫峡的美景,所以化作十二座山峰留在这儿,成为了今日的巫峡十二峰。神女峰因酷似神女而得名。
瞿塘峡十分惊险;
西陵峡十分宏伟。
剩余的两个峡谷就不说了,我们亲身去看一看吧!听了我的解说,你是否心动了,你是不是想去三峡一看终究?快来吧,快来到这美丽的三峡,领会三峡的`美吧!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3篇(扩展6)
——三峡人家作文3篇
三峡人家作文1
寒假时,我和妈妈去三峡人家玩。
我乘船来溪边人家,龙进溪像一条玉带飘落在山间。小溪旁的一排排吊脚楼,吊脚楼真有趣,一半着地,一半入水,既安全又不乏情趣。青山绿水,烟雨蒙蒙,水车在溪中缓缓转动,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真是溪如诗,水如画呀!
当我还沉浸在溪边人家的美景时,不知不觉又来到了三峡人家中的水上人家,在水上人家,我们观看了民俗歌舞表演,他们表演了纤夫拉纤时的情景,还表演了山里姑娘采茶时的过程,我们还品尝了美味的明月茶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山上人家,当然要去看灯影洞了,灯影洞是一个美丽的天然溶洞,进入溶洞,有的像羊,有的`像蛇等等,还有各色的灯把洞内的钟乳石照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有红的、橙的、绿的,真是美不胜收!
我爱这个美丽的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作文2
到“五一”了,可以到外去玩了,不知道这次去什么地方?我去问妈妈,妈妈说:“去三峡”我真开心!
于是我们家来到了“三峡人家”。走进“三峡人家”我们乘船来到对面索道码头,做索道上山,在索道上看见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然后从山上顺着台阶下山,看见这里石、瀑、洞、泉……多种景观元素巧妙组合,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柔媚,石有石的气质。极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这里有洪荒之美,这里有苍凉之美,这里有阴柔之美,这里有雄浑之美……
在不知不觉中一天过去了,虽然很累,出了很多汗,但是三峡真的很美,真是长江三峡最美的地方。
三峡人家作文3
玩过刺激的漂流,在酒店休息一晚后,我们决定今天去三峡人家看一看、玩一玩。
手持门票,走进景区,果真是个好所在:里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香气宜人。
这里的水真清啊,你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环保作文高中,水中游玩的蝌蚪;这里的山真美啊,一座连一座,气势磅礴。
走到一半,只见前方一个大台子,台子正上方写着“大喜之日,迎娶新娘”,台上一位美丽的`女子把手上的绣球朝下一扔,台下一片哄乱,一位幸运的男子捡到绣球:,最后两人拜堂成亲,节目就结束了。
一路游来,累并快乐着。
当我们累得不行时,三爹说:“加把力,翻过眼前这座山,我们再乘缆车到山脚,最后乘船过江返回营地。”我一听,吓坏了:本来体力告罄,以为大功将要告成。没想到啊没想到,道还长,任还重啊!
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大本营的。旅馆睡的那晚,我们睡得沉如烂泥,无一例外环保作文高中。
三峡人家真好玩呀!下次我还想来。
推荐访问: 赏析 原文 《三峡》原文及其赏析3篇 《三峡》的原文及其赏析1 《三峡》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