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你从香港百年变迁中获得哪些启示,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你从香港的百年变迁中获得哪些启示3篇
你从香港的百年变迁中获得哪些启示篇1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服饰的变迁
从20世纪初—21世纪初,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一百多年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就在人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的祖辈,父辈和我们感受着,其中服饰的变迁最为显著。
。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无论服饰是否华丽,都以中国自产棉布,丝绸缝制。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通商口岸外商云集,西方的服饰文化传入了中国,清末,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受到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掀起了“剪辫易服”的风潮,纷纷剪去辫发,穿起西服。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20世纪30年代,海禁开放以后,外国衣料、西方款式源源输入我国,随之西方的工艺方法也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服装品类。尤其是上海,人口集中,工商业和文化事业都比较发达,所以成为当时的妇女时装中心。男子的服饰,初期仍如清代,从20年代起,上海等大城市的教师、公司洋行和机关办事员等,开始穿着西装,但多见于青年,老年职员和普通市民很少穿着,长衫马褂作为主要的礼服仍有一定的地位。孙中山先生提倡的由西式服装改革成的中山装,对西式服装在中国的生存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革命者首先穿起了西式服装,一大批年轻人也纷纷改变自己的服装打扮。西式的西服、连衣裙、制服、套裙等很受欢迎。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一批知识分子从国外带回西式服装,使人们认识到短装的许多好处,对长装装式起了冲击作用。穿制服和西服等短装的人多了起来
建国以后服装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49年开始的干部服热,是受军队服装的影响,首先效仿的是青年学生,革命的热情激励他们穿起了象征革命的服装,接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争相效仿,许多人把长袍、西服改成中山装或军服式样,还有人把西服穿在里面,外罩一件干部服。这时穿长袍、马褂和西服的人已经很少了。从1949年以后,穿中山装的人越来越多,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更是形成穿中山装的热潮。除去中山装之外,人们又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综合设计出“人民装”,其款式的特点是:尖角翻领、单排扣和斜插袋,这种款式既有中山装的庄重大方,又有列宁装的简洁单纯,而且也是老少皆宜。后来出现的“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女式两用衫”都有中山装的影子。中山装从50年代开始普及,在款式上也是不断变化,如领子从完全扣紧到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当时毛泽东很喜欢穿这种改进了的中山装,因此国外把这种服装叫做“毛式服装”。中山装用什么样的面料都能制作,可以平时穿着,也可作为礼服,无论是外交场合还是在庄重的场合都很合适。中山装作为中国的传统服装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流行不衰。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工人、农民的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服装业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风气崇尚服装以朴素为美,时装、西服还不能在广大的工农群众中普及,服装更趋向于实用、结实、朴素,形成了黑、灰、蓝时代。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男式的长袍已经很少有人穿了,但仍 保留了上穿中式服装,下穿西式长裤的习惯。特别是冬天,男女都很讲究穿中式的棉祆,一般都要在棉祆外面罩上一件罩衣。最早的罩衣与中式棉袄没什么两样,后来采取了中西合璧的制作方法,既有中式传统服装的结构,又采用西式服装的裁剪方法,在棉袄的填充料上除棉花之外,还有驼毛、丝绵等,款式是立领、对门襟,用中式的布制纽扣,袖子不连衣身,而是采用西式绱袖子的方法,穿着大方,很受人们的喜爱。
1956年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改进服装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穿着。这个号召正好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首先响应的是妇女和儿重,女青年们穿上了花布罩衫、绣花衬衣、花布裙子等,男子也普遍穿着春秋衫、两用衫、茄克衫、风雪大衣等,还有的人把压在箱底的西服、西式大衣也翻了出来。这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在穿着上最活跃的一个时期。
1966年开始的为期10年的“文革”期间,服装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西服和 旗袍被定为“四旧”,一些有西服的人怕被抄家,就把西服之类的服装拆掉。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也受到极左路线的影响,很多受人们欢迎的服装面料和服装款式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四旧”的帽子,有些花色品种被批判为反动图案。本来已经日益丰富多彩的服装,这时重新变得单调起来。本来是一些正常的穿着,只是稍稍鲜艳一点,就被指责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服装行业得到了空前繁荣,穿衣观念大大改变,国家领导人带头穿起新式的双排扣西服,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人们的眼界大开,对于多年一惯的老款式感到厌倦,穿西装的要求随着时代而兴起了。1984年首先从上海掀起了“西装热”,进而影响了全国,仅上海一地当年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
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你从香港的百年变迁中获得哪些启示篇2
跑步的孩子可以获得哪些好处
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对于小孩子们的成长是相当的关心的,孩子们的发育情况也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要想让孩子健康发育的话,平时除了给孩子足够的营养之外,还需要让孩子平时多多的活动一下。那么,跑步的孩子可以获得哪些好处?对于孩子跑步的一些好处,请看下文的具体介绍。
婴儿运动的价值,却远远超出了运动本身。尽管人类新生儿的运动能力与许多高等动物相比是那样的纤弱,但他却能在短短的一年内,从躺卧学会直立行走,完成了生命进化史上一次带有根本性的质的飞跃!这是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
运动不仅是对宝宝体质与体能的锻炼,而且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无论是摸爬滚打”,还是走跑跳攀,都是对宝宝的体能、毅力、胆量、自信和自控能力的考验。而有趣的体育游戏,可为独生子女们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促进宝宝的社会性发展。
3岁前是宝宝学会基本动作技能的敏感期,一般八个月会爬,1岁学会直立行走,1岁半左右开始学跑,两岁左右学跳、上下楼梯。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这个敏感期,培养宝宝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
13-18个月是宝宝学跑的最佳时期。跑对宝宝生长发育有五大作用:
1、使宝宝的运动速度有所提高,能够进一步参与到年龄较大的宝宝的玩耍中。
2、使宝宝增强四肢肌肉及腰腹肌肉的力量,身体的爆发力也进一步增强。
3、可促进宝宝的空间智能进一步发展。
4、刺激宝宝的前庭平衡,促进感觉综合功能发展和平衡能力的提高。
5、是宝宝智能发展的标志之一。
跑步的孩子可以获得哪些好处?孩子学会了跑步之后,就可以经常的活动了,平时多多的跑跑跳跳的话,对于身体健康是很好的。爱运动的孩子,身体素质也比较的不错,而且这也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发育,促进孩子身高的发育。所以,家长尽量也培养孩子跑步和运动的习惯。
你从香港的百年变迁中获得哪些启示篇3
中国乡村社会的百年变迁
作者:梁东兴 唐鸣
来源:《江汉论坛》2015年第01期
摘要:百年来,伴随着作为乡村社会基础的农户自身特点与行为特征的巨大变化,中国乡村社会也历经了相应的转变。这一变迁大致表现为:农户活动地域的变化使乡村由封闭变得开放;
农户认同逻辑的变化使乡村由重情变得重利;
农户自身特点的变化使乡村由礼俗社会走向理性社会。具体地说,在原子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是封闭的重视人情的礼俗社会;
在集体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是全能控制的动员型政治社会;
在社会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成为开放的情退利进的理性社会。
关键词:中国农户;
乡村社会;
变迁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1-0133-07
在《中国农户的历史变迁与行为特征》一文中,我们提出农户自身特点、认同逻辑、活动场域的变化是影响农户变迁与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分析了中国农户的百年变迁。我们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农户是典型的原子化小农,其认同逻辑上生存性价值居首,活动地域局限于村庄集镇。人民公社时期农户被组织进公社成为集体化小农,认同逻辑上本体性价值发生转变,活动地域牢固束缚于公社。改革开放后农户流卷入市场成为社会化小农,并在当前呈现出认同逻辑上社会性价值凸显,活动地域方面呈现出进入市场难‘入城’的局面。”“千百年来,农户一直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交往,以及政治责任单位。从这一点来说,乡村社会的实质不过是农户行为的集合,农户之间不断结构化而形成的群体存在状态便构成了生动多样的乡村社会。”伴随着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不仅农户的自身特点与行为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也必然引起乡村社会的根本变化。我们认为这一变迁大致表现为:农户活动地域的变化使乡村由封闭变得开放;
农户认同逻辑的变化使乡村由重情变得重利;
农户自身特点的变化使乡村由礼俗社会走向理性社会。具体地说,在原子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是封闭的重视人情的礼俗社会:在集体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是全能控制的动员型政治社会;
在社会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成为开放的情退利进的理性社会。
推荐访问: 香港 变迁 启示 你从香港百年变迁中获得哪些启示 你从香港的百年变迁中获得哪些启示 香港百年沧桑对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