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1840到1921年历史战争感想

2022年1840到1921年历史战争感想

时间:2022-06-18 15:3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1840到1921年历史战争感想,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1840到1921年历史战争感想

1840到1921年的历史战争的感想4篇

第1篇: 1840到1921年的历史战争的感想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共109年
期间发生的事件:


1.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4.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5.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6.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7.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8.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0. 南京大屠杀
11. 中日21条
12. 中国输掉甲午战争
13. 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14. 中国放弃朝鲜
15.《辛丑条约》
16.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17. 鸦片战争
18. 七七事变
19. 凇沪会战

 

 

songdechenep 2009-12-22 07:27:22

中国历史上的七首国歌
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除我们所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中国历史上还另外产生过6首国歌。



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遗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1900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出于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化巅/江湖浩荡山锦连/勋华捐开尧天/亿万年。"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1916年袁世凯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卿云灿兮/纤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这首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歌功颂德,涂脂抹粉,遭到国民的唾弃。



中国历史上第六首国歌是1930年国民党政府根据孙中山1924年在黄雨军校的训词为歌词,由程懋铭作曲的《国民党党歌》。歌词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由于歌词主题突出,内容厚重,故广为流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劳动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醮激情谱曲。每当唱起这首歌,就铭记国家、民族创来的艰辛,就想起芦沟桥、平型关、延河水、沂蒙山。



新中国国旗国歌的由来


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在回亿这激动人心的场面的同时,了解国旗和国歌的来历,无疑可以加深感受这种历史激情。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在常委会下设立六个小组,而其中由马叙伦任组长,由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第六组,负责拟订有关国旗、国歌等方案。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同时刊登了新政协筹备会徵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四面八方的人们踊跃投稿,国旗审查小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张图案,其中还包括从印尼、马来亚、朝鲜、美加寄来的二十三张。国旗审查小组从近三千张国旗图案中筛选出三十八幅编为一本《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印发给每一位与会代表。



国旗应徵图案要符合三个条件,即一要有中国特徵;
二要含有中国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因素;
三要有政权特徵,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并且国旗设计要求庄严简洁,一目了然。应徵稿件中,设计构思符合三项条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竖条旗左上方为镰刀、锤子、五角星或齿轮;
二是镰刀锤子交叉加五角星;
三是齿轮加五角星;
四是旗面为红色或三分之二红色,加黄色五角星。经过反覆讨论,上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被筹备会一致通过作为国旗图案。按照曾联松的设想,一颗大星象徵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徵广大人民,包括当时四个阶段: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不仅与象徵革命的红旗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徵。毛泽东在谈到五星红旗的含义时指出:这个图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在国歌问题上,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发出了公开徵求国歌词谱的通知,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共收到国歌稿件六百三十二件,歌词六百九十四首。投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学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作家和解放军战士等。经过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慎重研讨,认为徵集稿件足以应选者尚少。因此,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此建议得到周恩来、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赞成。当有人提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句子是否过时时,周恩来说:「这首歌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还要居安思危,还是用原词。」最后,这首在抗日战争中田汉仓促写在香烟衬纸上的歌词和聂耳呕心沥血谱的曲,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同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中国历史上的七首国歌
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除我们所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中国历史上还另外产生过6首国歌。



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遗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1900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出于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化巅/江湖浩荡山锦连/勋华捐开尧天/亿万年。"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1916年袁世凯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卿云灿兮/纤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这首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歌功颂德,涂脂抹粉,遭到国民的唾弃。



中国历史上第六首国歌是1930年国民党政府根据孙中山1924年在黄雨军校的训词为歌词,由程懋铭作曲的《国民党党歌》。歌词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由于歌词主题突出,内容厚重,故广为流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劳动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醮激情谱曲。每当唱起这首歌,就铭记国家、民族创来的艰辛,就想起芦沟桥、平型关、延河水、沂蒙山。

有过两个:
1。中华民国国歌:《三民主义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封建时代,没有国歌。

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除我们所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中国历史上还另外产生过六首国歌。




   一八九六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遗北洋大虑、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滨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一九○○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出于外交需要,一九一一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化巅,江湖浩荡山锦连,勋华捐开尧天,亿万年。"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一九一六年袁世凯下台。一九二○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十六字,歌词是:"卿云灿兮,纤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并由教育部下令于一九二一年七月在全国传唱。这首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歌功颂德,涂脂抹粉,遭到国民的唾弃。

个人感觉当作复旦大学的校歌更好一些啊,哈哈~~

  中国历史上第六首国歌是一九三○年国民党政府根据孙中山一九二四年在黄雨军校的训词为歌词,由程懋铭作曲的《国民党党歌》。歌词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由于歌词主题突出,内容厚重,故广为流传。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劳动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一九三五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醮激情谱曲。每当唱起这首歌,就铭记国家、民族创来的艰辛,就想起芦沟桥、平型关、延河水、沂蒙山......



中国国歌,起源於19世紀。在20世纪前叶,出现了许多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国歌.

普天乐
1878年(光绪四年),曾纪泽出使英、法,两年后又兼任驻俄公使,谱写了名叫《普天乐》的歌曲,并作为“国乐”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过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节奏过于缓慢,经常受到批评。






李中堂乐
半官方國歌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因为要在欢迎仪式上演奏来宾的国歌,所以临时找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临时作为国歌,后来成为清朝对外场合之代国歌。称《李中堂乐》。



金殿當頭紫閣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雲車駕六龍。



颂龙旗
半官方國歌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於斯萬年,
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冑,
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
唱我帝國歌!


歌詞裏面的“兆”過去表示一百萬。



巩金瓯
官方國歌

1911年10月4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鞏金甌》,严复作词,名义上爱新觉罗溥侗谱曲,曲谱实际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郭曾炘修訂。歌詞是文言文。中華民國否認《鞏金甌》曾經是國歌。



鞏金甌,
承天幬,
民物欣鳧藻,
喜同胞,
清時幸遭。
真熙皞,
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五旗共和歌
临时國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在蔡元培之下對公衆徵求可能的國歌,後來颁布了中华民国臨時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五旗共和歌》。



亞東開化中國早,
揖美追歐,
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
民國榮光,
錦繡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中國雄立宇宙間
官方、地區性國歌

袁世凯於1915年5月23日令頒採用,王露作曲,廕昌作詞。



中國雄立宇宙間,
廓八埏,
華冑來從崑崙巔,
江湖浩蕩山綿連,
共和五族開堯天,
億萬年。


 

袁世凯稱帝後,於同年12月19日改用下面歌詞 :


中國雄立宇宙間,
廓八埏,
華冑來從崑崙巔,
江湖浩蕩山綿連,
勳華揖讓開堯天,
億萬年。



卿云歌
官方國歌

卿雲歌分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兩版本,兩版本詞均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



第一次卿雲歌為1913年4月8日第一屆正式國會開會典禮時暫用臨時國歌,後兩句為汪榮寶所添加,讓.奧士東(Jean Hautstont)譜曲。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1916年,袁世凯下台,北洋政府当政,于1919年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配上乐曲作为国歌,是為第二次卿雲歌。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國民革命歌
臨時國歌

國民革命歌由黃埔軍官學校軍官所作,1926年7月1日發佈。其旋律與著名童謠《兩隻老虎》(香港名為《打開蚊帳》,原曲为Frère Jacques)相同。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
除軍閥,除軍閥;

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
齊奮鬥,齊奮鬥。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
除軍閥,除軍閥;

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
齊歡唱,齊歡唱。


中华民国国歌
中华民国国歌名为《三民主义歌》“三民主义歌”歌词,由中国国民党党员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合作作词。原为广州黄埔军校的校歌,首次出自民国十三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之训词。



北伐成功之后,中国国民党选择三民主义歌歌词为党歌并公开征求伴随音乐。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参赛者获胜,得到500银圆奖金。



1930年3月24日,许多国民党党员提议使用“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由于反对使用一党标志代表全国,所以设立了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支持国民党党歌。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了提案, 而在1943年, “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三民主义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选择为世界的最佳的国歌。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中华民国国旗歌
中华民国国旗歌,是由戴傳賢作词,黃自谱曲。它是在升降中华民国国旗时特别演奏的歌曲,在国际场合升起代表中华民国之国旗或旗帜时,包括中华台北队在国际体育竞赛得金牌时,均演奏国旗歌而非国歌。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并未单独制作国旗歌。升降国旗演奏国歌。中华民国的情况属于少数例外。而由于国际间关于一个中国的争论,多数国家及国际组织选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1949年后(或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大会的席位后)中国的代表,中华民国国歌在台北无邦交的国际场合无法演奏。国旗歌成为被国际奥会等单位接受的替代方案。由于在中华民国有效管辖的台澎金马,升降旗仍使用国旗歌,所以国际组织的替代案台北也予以接受。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冑,东亚称雄。
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
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
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文化大革命時期,作詞者田漢被捕下獄,此國歌歌詞一度改爲充斥個人崇拜思想的如下歌詞: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
萬眾一心奔向社會主義明天,
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的鬥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前進!前進!進!

第2篇: 1840到1921年的历史战争的感想

再论1840年鸦片战争的性质

1840年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的开端,已过去170多年,但各方对其性质的判断仍莫衷一是。虽然国共两党在很多问题上不同,但都认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一些学者则和稀泥,比如蒋廷黻称“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英国政府认为战争是正当的。1840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写信给道光帝称:由于清政府对英国官员与子民所作所为而引发的愤怒,英国对中国所采取的敌对措施不仅正当,而且绝对必要。1842年8月,《南京条约》也有相同说法: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笔者认为,对其性质的探讨仍然很重要,因为这关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审视与以后中国社会的走向。

各方判断不同源于理念、知识与心态不同。笔者试图从当时英中双方法律差异与具体行为来探讨战争性质。在法律上,当时欧洲已出现国际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国家人格平等。1625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发表《战争与和平法》,系统地论述了国际法的主要内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国家。而清政府没有国际法概念,只有朝贡概念。在国内法上,当时英国已经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法治国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判例法、成文法体系,制约政府权力,保护民众利益。清朝是一个皇权至高无上的人治国家,虽有《大清律例》,但为专制统治服务,侵害民众利益。在法律差异上,英中双方是先进与落后的碰撞。在具体行为上,英国政府是文明有理,清政府是蛮横无理。因此,英国所发动的是捍卫正义的战争。

一、战前双方行为剖析 分析争端双方对错,应该从双方具体行为着手。比如,一个人先打人是错的,另一人正当防卫是对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双方行为对错。

1、各国人格平等VS中外朝贡关系 人格平等权利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在当时英国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职业分工不同,但彼此之间人格平等,不是主子与奴隶的关系;
在当时清朝社会,权力至高无上,虽然有职业分工,但没有人格平等,是主子与奴隶的关系。扩展到国际关系,英国认为各国应平等有尊严地交往;
中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是蛮夷,他国应朝拜自己。清朝皇帝雍正认为:“凡臣服之邦皆隶版籍。”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发布《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而英国人提出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示谕、遵谕这些用词表现的是上级与下级、主子与奴隶的关系。清政府特许垄断对外贸易的行商也是如此态度,其行规共十三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华夷商民,同属食毛践土,应一体仰戴皇仁,拆图报称。

清政府在人格与行为上凌驾于英国之上,使英国感受到侮辱,向清政府要求平等与尊严。战争前,1840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给道光帝写信:要求英国人得到清政府使者有尊严地对待。战争后,1842年8月《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
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
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大英国。虽然,清政府不愿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做法,但已经从居高临下向平等外交迈出了重要一步。

2、契约自由权利VS特定行商契约 在现代社会中,契约自由权是基本权利。在当时英国的社会,当事人意思自治,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签订契约,受到法律严格保护;
在清朝社会,当事人也可以按照自己意愿签订契约,但统治者可以任意干预。奴隶哪有什么契约自由权?自由贸易的实质是契约自由。当然,随着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在特定情况下契约自由服从于整体国家利益,比如敌对国家之间的禁运。

契约自由意味着一方可以与任何具有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人签订契约。但当时,英国商人只能与是垄断对外贸易的广州十三行签订商业契约,而不能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其他商人签订商业契约。这不但让英国人在法律上很难接受,而且减少贸易机会、增加贸易成本。由于商行垄断,英国人在谈判、付款上都处于不利地位。1842年8月《南京条约》记载: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其实,契约自由还包括英国人与其他普通中国人的贸易、买卖问题。清政府经常要求中国人不得与英国商人做买卖或提供服务,以此给英国商人制造压力。比如,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围困十三行,命令里面中国人离开,断水断粮;
1839年8月英船水手与九龙农民林维喜发生纠纷,林则徐下令中国人不得供应英人食物,买办、佣工不得为英人服务。

清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商人只能与行商签订贸易契约,这剥夺了契约自由权利,所以英国政府要求给与商人契约自由。战争前,1840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给道光帝写信件:结束广东一口通商,广州、澳门、上海、宁波、北台湾向外国商人开放,获得正常贸易国家待遇。战争后,1842年8月《南京条约》废除贸易垄断: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从行商垄断到贸易自由,自然需要建立关税制度。《南京条约》: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是协定关税,但也不能完全怪英国人,清政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3、保护财产权利VS任意剥夺财产 在现代社会中,财产权是基本权利。在当时英国社会,法律对个人财产权有明确规定与严格保护,个人财产非经正当程序不得扣押、剥夺;
在清朝社会,法律对财产权没有明确规定与严格保护,统治者可以任意剥夺个人财产。奴隶哪有什么财产权? 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要求外国商人交出所有鸦片并不再贩卖,“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6月,林则徐将英国商人的鸦片销毁。对英国商人与政府而言,个人财产不可侵犯,这是重要权利。即使涉及到犯罪,要剥夺个人财产也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当时中国没有法律对个人财产权的明确规定与严格保护,也没有三权分立、司法独立。事实上,没有经过法庭审判,钦差大臣林则徐的一句话或一个命令就可扣押、剥夺财产,“货尽没官”,对英国商人来说,这违反了未经法庭审判不得扣押、剥夺个人财产的正当程序,侵犯了财产权。并且,对英国商人来说,林则徐用派兵包围军事方式来解决商业冲突,也不符合正当程序。

英国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所以财产纠纷的主体是两国政府。英国政府把清政府没收鸦片看成侵犯英国政府的财产权与程序权,要求清政府赔偿损失。因此,1842年8月《南京条约》规定: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与财产保护相关的是居住自由,这其实是财产权的体现。在当时,如双方发生纠纷,清政府经常把英国商人驱逐出境。1839年7月,英船水手与九龙农民林维喜发生纠纷,8月林则徐派兵开进澳门,驱逐英人出境,因此英人只能撤离澳门,寄居船上。所以,获得居住自由是英国政府的重要诉求。战争前,1840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给道光帝写信:要求外国人在中国安全居住与拥有财产的权利。战争后,1842年8月《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4、保障人身安全VS不法限制自由 在现代社会中,人身权是基本权利。在当时英国社会,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人身权,一方不得侵害另一方的人身权,而且司法机关未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个人人身自由、生命。在当时清朝社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人身权,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人人身安全。但当时,清政府权力不受制约,统治者可以任意剥夺个人人身自由。奴隶哪有什么人身权? 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要求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并不再贩卖,“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同时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在英国商人看来,这些行为侵害了人身权与程序权。在此事件中,由于清政府行政司法合一,林则徐下令就可以逮捕他人,违反了未经法庭批准不得逮捕的正当程序;
林则徐没有经过法庭审判,就要求英国商人认罪伏法、交出财产,是有罪推定,违反未经法庭审判推定无罪的正当程序;
林则徐要求英国商人不得贩卖鸦片,如再贩卖要判处死刑“人即正法”,是刑罚过重,违反了罪责罚相适应原则;
而林则徐要求英国商人“情甘服罪”,是一种侮辱人格,因为对英国人来说,即使被法庭判有罪,也可以不认罪;
林则徐命令所有十三行内的所有中国人离开,断水断粮,如不离开就惩罚,这是一种株连,对英国人来说,即使有自己责任,也不得株连他人,否则违反罪责自负原则;
林则徐派兵包围,断绝通信,这给英国人造成了恐惧,也剥夺了英国人请律师给自己辩护的权利。而且,林则徐的执法方式有问题,即使英国人有犯罪嫌疑,应由警察调查、拘留、逮捕、起诉,而不应该派兵包围,断水断粮,严重威胁人身自由与生命安全。

面对清政府的这些行为,英国政府要维护英国人的人身安全。战争前,1840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写信给道光帝:当走私财产被没收,但必须确保当事人的人身安全。战争后,1842年8月《南京条约》规定: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皇帝准即释放。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恩准全然免罪;
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5、独立文明司法VS行政司法合一 司法是个人权利的保障。英国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文明先进法律,而且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包含侦查、起诉、审判、辩护、上诉一整套程序制度;
而中国当时的法律野蛮落后,皇权至高无上,行政司法合一,司法制度比较简陋,特别是缺乏当事人的保护程序。两国之间关于财产、人身法律规定与具体行为的差异衍生出司法管辖问题。英国人认为中国法律野蛮,不愿接受野蛮法律的审判。1839年7月,英船水手与九龙农民林维喜发生纠纷,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要求行使领事裁判权审判水手。8月,义律在英国船上开庭,对五名水手判监禁和罚金,送回英本土监狱服刑,事后通知中国官方。

在正常情况下,一国司法机关拥有地域管辖权。但清政府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专制政权,法律与司法就是其统治人民的工具。所以,文明人不愿接受野蛮司法,要求领事裁判权,合理而且正当。即使就现代国际法来说,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如果国内法是恶法,人民就没遵守的义务。所谓干预司法主权论其实是先进文明国家要求专制野蛮国家遵守国际法或国际义务,制约其滥用权力统治人民。所以,战争前,1840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写信给道光帝:要求获得英国官员对英国人的司法管辖权。

这些冲突不仅显示双方行为差异,更突显了理念不同。按照英国人的观念,程序正义高于实体正义,无正当程序结果不合法,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的常识。所以,英国法律不仅对个人权利有明确规定,更有一套有严格的程序保障,主要是司法程序。而清朝法律在实体法与程序法保障个人权利方面都缺失。

二、侵略战争论分析 行为是分析各方对错的基本依据。有趣的是,侵略战争论者往往不是从战前双方行为性质来判断是非,而是从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后果、手段来判断是非。其实,即使从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后果、手段等方面,侵略战争论也不能成立。

1、战争目的论 (1)扭转逆差 十八世纪,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不受青睐,而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在英国很畅销,中国有对英国大量贸易顺差。讽刺的是,清政府号称闭关锁国,却从垄断贸易中获取暴利:十三行垄断贸易后获得的利润,以各种方式大量输送给清政府。所以,侵略战争论者认为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实,这种论点有问题。

首先,表面上英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其实是双方贸易不自由与不公平的结果。除十三行垄断贸易外,清代徽商等商人群体大量使用奴隶生产,这使很多中国生产的产品便宜而有竞争力,但是以盘剥工人为代价。即使当时英国工人状况不乐观,但比奴隶制生产下很多中国工人状况要好。所以,在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情况下,英国人要逆转不自由、不公平贸易,寻求自由、公平贸易,这是无可厚非的。

其次,鸦片在当时并不像现在想象的一无是处。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鸦片被认为是一种精神安慰剂,用以减轻劳动的单调与繁重。所以,鸦片在英国也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开设鸦片烟馆是合法的。当英国人逐渐减少吸食鸦片,清朝对鸦片需求迅速增加,原因是当时清朝已经进入衰败期,社会凋敝,精神空虚,这使中国社会对鸦片这类精神安慰剂有庞大需求。英国商人之所以走私是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没有正常贸易途径。至于官商勾结,联合走私,更是专-制政权的并发症。鸦片大量输入与其说是英国人的问题,不如说是中国社会自己的问题。鸦片战争这一名称误导了人们对战争性质的判断。

(2)掠夺经济 首先,英国购买原料、扩大市场为获得暴利。其实,所谓争夺原料其实是购买原料,是合法、正常的,英国可到中国购买原料,中国也可以到英国购买原料;
所谓扩大商品市场也是正常、合法的销售商品;
所谓获得暴利是正常利润。这种论调把互惠互利的正常贸易当作英国对中国的非法掠夺,是荒谬的。即使有些国家掠夺中国,比如俄国与日本,应该由俄国与日本承担责任,而不能把责任归结到英国。事实上,英国优质产品、先进技术对中国进步有很大帮助。

其次,英国利益关税掠夺中国。1842年8月《南京条约》规定: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其实,英国商人是要纳税的,而且是先进技术与服务使英国商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不仅仅是关税。至于所经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是取消了本来就不合理的重复税收。如果中国商人因此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责任不在英国而在清政府。

2、战争后果论 (1)英国获得特权 首先,英国不是获得了特权,而是获得了平等权利。以前,英国人在中国没有人格尊严、契约自由、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现在只是获得了这些平等权利,不是什么特权。而且,在国际战争法中,战败后所签订的对自己不利条约是正常的,不能简单称之为不平等条约,否定条约效力,拒不履行条约。即使要否定条约效力,也必须签订新约以废除旧约。何况,在这次战争中正义一方英国获胜了,邪恶一方清政府失败了。

其次,英国政府发动战争是为了获得平等权利,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英国领土,更不是为统治中国人民。战后,英国并且没有大规模占据中国,在中国建立专制统治。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按照其表述,中国是自愿赠送香港岛而非英国割让,即使是割让也只是一个岛屿而已,主要是为了取得正常居住的权利。而且,英国其后在中国建立了租金,租界是双方自愿的,英国要付给中国要付租金,也是有期限。有趣的是,清朝当时在朝鲜釜山和元山等地也有租界。后来,有些专制国家割据中国领土与统治中国人民,比如俄国与日本,但不能把责任归结到英国与美国等文明国家。

(2)中国丧失主权 首先,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由于清政府是专制政权,所以中国主权或独立自主其实就是清朝统治者飞扬跋扈或为所欲为的代名词。当野蛮者失去为所欲为的权力,受到文明者的制约,使中国人民少受野蛮者欺压,受到文明者的保护,这对中国人民大有好处。比如,当文明司法战胜野蛮司法,中国人慢慢就不用跪着受审了。

其次,清王朝沦为列强工具。有些人一方面同情清政府反抗外国侵略,正义的;
另一方面又认为清政府是洋人统治工具,是邪恶的。其实,清政府从来与人民为敌。当一些中国人对于其对抗文明有利用价值,清政府就利用一下;
当这些人没利用价值,清政府就抛弃。所谓清政府反抗外国侵略是为了维系清王朝统治,不是为了中国人民,也没有改变其敌视人民态度。而且,清政府痛恨文明国家。清政府与外国和与战都只是为了自身利益而采用的手段,没有改变其对抗文明国家的态度。所谓工具论,其实是清政府履行失败后所签订的条约,并转嫁负担给人民。

3、战争手段论 在国际法中,一国具有宣战权,战争是一国捍卫正当权利的必要手段。当外交手段失效,必要时可诉诸武力,这是合法、正当的。而且,战争可分正义与非正义,所以使用武力就是侵略战争是站不住脚的。另外,所谓不诉诸武力即可使对方诚服更显文明的论调也是错误。当有些野蛮国家不遵守国际法,文明国家有权使用武力强迫其遵守国际法,而不用等待其改变其行为。其实,野蛮国家也很难改变其行为,而且野蛮国家不害怕空谈,只害怕力量。奇怪的,林则徐可派兵包围英国人,却指责英国政府派兵保护英国人,这是双重标准。

还有些人认为,英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是侵略中国。其实,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发生地才是判断性质的标准。比如,一人先去打人,另一人正当防卫,前者不法,后者正当。一般来说,打人行为发生地不重要。另外,一些人一方面承认中国落后而英国先进,另一方面又认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先进与落后两方对立,落后一方错误是大概率事件。

三、结论 对鸦片战争不同解读背后是价值观差异。国共两党是民族主义的拥护者,从民族主义来解读战争。而蒋廷黻这样的学者相对客观,但也没有摆脱民族主义。如果用法治主义而非民族主义,这次战争性质是清晰的:清朝错误,英国正确。

鸦片战争是一次由贸易引发的先进与落后思想、制度、社会的碰撞,是一次英国政府对抗清政府野蛮行为,捍卫正当权利的正义战争。这次战争危害清政府,但没有危害中国人民。战争后,民用、军事先进技术以及人格平等、契约自由、财产、人身保护、选举、权力制约等民主法治思想与制度逐渐传入中国,这些都有利于中国的进步。

第3篇: 1840到1921年的历史战争的感想

1920年夏到1921年上半年,各地共产党的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作好了准备。

  奉共产国际之命,荷兰人马林出使中国,1921年6月3日,他抵达上海。当时在上海的还有接替维经斯基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尼柯尔斯基。马林和李达、李汉俊商谈以后,认为正式成立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他们和在粤在京的陈独秀、李大钊商讨以后,由李达、李汉俊发函给各地小组,请每地派两代表到上海开会。大会原定6月下旬召开,但直到7月下旬,代表才全部到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举行。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共13人。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明(亦名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小组的周佛海,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党员53人。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李大钊和陈独秀因故无法出席。陈独秀接到李达的信后,向大会“提出关于组织与政策的四点意见”,交陈公博携至上海。其内容为:发展和教育党员问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问题,组织纪律问题,争取群众和夺取政权问题。

  除上海代表和陈公博,一大代表都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旅行团”名义借宿于博文女校(原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

  大会正式会址是李汉俊与其兄李书城的寓所,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这是一幢一楼一底的沿街的石库门里弄房屋。一大的第一、二天是在博文女校举行的,代表们拟定了议事日程,听取各地小组活动情况的报告,交流了建立党、团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初步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以后几天是在望志路106号举行的。会议的主持人是张国焘。

  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出席了第一次会议,马林作了报告,讲述国际形势,共产国际工作状况及其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还介绍了他过去在荷属东印度的活动和经验。他向代表建议,要特别注意建立工人的组织。尼柯尔斯基向大家介绍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况和俄国革命的情况。根据他的建议,代表们决定秘密打电报给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局,报告大会的进程。大会曾休会两天,推选出一个起草纲领和工作计划的委员会,在以后几天晚上的会议上,曾讨论和研究了党的纲领问题。

  7月30日晚继续举行会议时,一个陌生人从后门进入会场,后扬长而去马林要求立即停止会议。他们走了仅一刻多钟,法租界巡捕房派了9个人前来搜查。当时,李汉俊和陈公博未离开,尚在楼上闲谈。巡捕和侦探对房内进行严密的搜查,足足骚扰了两小时。最后怏怏然离去。

  李达的爱人、青年团员王会悟建议到其家乡——旅游胜地嘉兴南湖继续开会。代表们在南湖的游船中开会一天后返沪。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任务的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人员,大会胜利闭幕。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李达被选为宣传主任,张国焘被选为组织主任。

  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简称《纲领》),共15条,前3条系党纲性质,后12条是组织章程。《纲领》明确宣布:“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纲领》明确规定党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终身为之奋斗的崇高的理想。《纲领》规定的奋斗目标,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依据。纲领的缺点是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了解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纲领》中的组织问题部分提出,党的组织要采取“苏维埃管理制度”,这种委员会体制就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形式。它还提出:“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委员会的监督”等,都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革命才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1921年7月30日晚上,由于中共一大在上海开会的会场受到搜查,代表们的活动受到监视,会议已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此时,党的一大能否完成预定的各项议程,党能否正式诞生,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一个安全的新会址。

  一大代表转移为何选嘉兴

  为了确定新的开会地点,代表们进行了多次商量。当时考虑续会的地点,一是必须保证安全,不能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
二是交通要方便,从上海出发可以用一天时间来回。由于上海党组织中浙江籍人士较多,而且大多在杭州生活过,所以首先就想到了熟悉的杭州。陈潭秋曾回忆说:“在上海我们再没有适宜开会的地方,于是决定乘火车到杭州西湖继续开会”。但由于西湖游人太多,容易暴露,而且从上海到杭州也费时太多,建议未被采纳。

  (1)李达之妻王会悟的建议

  此时,具体负责一大会务工作的王会悟建议到浙江嘉兴南湖开会,租一条游船,以游湖为掩护在船上开会。王会悟是浙江桐乡人,少年时曾与沈雁冰(茅盾)同窗求学,从辈份上来说还是沈雁冰的表姑母。五四运动前后,她在嘉兴女子师范预科读书时,爱读《新青年》而常与陈独秀、恽代英有书信往来。预科毕业后,担任《妇女声》编辑,当过黄兴夫人徐宗汉的秘书。1920年,王会悟和李达结婚,同年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当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会议后,李达把会议选址、寄发会议通知、安排与会代表食宿等会务工作都交由王会悟办理。王会悟在嘉兴读过书,对嘉兴情况较熟悉,而且嘉兴距离上海不过百余公里,乘沪杭线火车不超过3个小时,当天就可以来回。于是王会悟的建议得到了代表们的赞同,决定到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2)张国焘的回忆

  对中共一大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开会的过程,部分当事人后来都有较详细的回忆。担任一大会议主席的张国焘说:“这个意外事件发生后,我们为了避开警探的视线,决定第二天停会,并通知各代表待找到妥当开会地点后再行复会。……那时李达夫妇也来了,他是处理大会事务工作的负责人。他的太太王会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也帮着她的丈夫工作。王会悟非常热心地表示:如果在上海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地点,可以到她的家乡去。她家住在浙江嘉兴的南湖湖畔,从上海去只需一个多钟头的火车旅程。我们对于她的提议极表赞成。认为这样是万无一失的。她即根据这个决定回去布置。”

  (3)包惠僧的说法

  一大代表包惠僧说:“当夜我们到李达家里会谈(在渔阳里2号,是陈独秀的住宅,李达也住在此处)。大家的意见,明天的会要改地方,即决定以游览的姿态到嘉兴南湖找一只大船,尽一日之辰来结束这个会。……李达的爱人王会悟(非同志)是嘉兴南湖人。带她去当向导。此处风景甚好,游人并不多。我们雇了一只大船,并准备了酒菜,把船开到湖心,就开始开会”。此外,参加中共一大的董必武、李达、陈潭秋、刘仁静、周佛海、陈公博等人在回忆中也都讲到了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开会的情况。由此可见,一大在上海开幕、在嘉兴南湖闭幕这个问题是没有争议的。

南湖会议的具体过程

  为了安排好在南湖开会事宜,王会悟和部分代表提早一天先到嘉兴,在市内张家弄鸳湖旅馆开了两个房间,同时委托旅馆的帐房雇了一条中型游船。其他参加南湖会议的代表第二天乘上海至嘉兴的早班火车出发,大约在上午10点半抵达嘉兴。王会悟已在车站迎候,把代表们领到南湖渡口狮子汇,上了预订的游船。

  南湖位于嘉兴城南,又名鸳鸯湖,湖中建有烟雨楼,有历代名家留下的墨迹,是游览胜地。当天,阴有小雨,湖面上游船不多,代表们叫船主把船撑到比较偏僻的水域。王会悟坐在船头望风。开会时还特意把带来的麻将牌倒在桌上,以掩人耳目。中午,代表们在船上吃午饭,饭菜是事先预订的。下午,湖上游船逐渐增多,湖面上到处是留声机唱京戏的声音,一派喧闹。5点左右,湖上出现了一条小汽艇,大家以为是政府的巡逻船,暂时停止了开会。后来才知道是私人游艇,于是又继续开会。

  上海会场出事后,代表们都主张缩短会期,以一天时间结束会议。所以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从上午11点开始后,大家都加速讨论,很少长篇大论,集中研讨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会议首先讨论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任务的决议。会议通过《纲领》明确宣布“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纲领》的组织部分规定党的组织要采取“苏维埃形式”,也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在对待资产阶级议会的态度问题上,纲领草案中原有一条:共产党人不得担任资产阶级议会或政府的议员或官员。

第4篇: 1840到1921年的历史战争的感想



班级:九年一班姓名:杨凯

文综作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苏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帝国主义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会议1925年孙中山逝世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9.18事变,随后占领沈阳,东北相继在三个月内沦陷。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十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
1935年10月-1936年5月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2月南京沦陷日军南京大屠杀开始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1940年法国投降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定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皖南事变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10月双十协定签字1945年2月苏英美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7月-8日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定无条件投降书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中苏签定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5年万隆会议
1955-国家技术委员会成立,设标准局,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7-中国以世界动力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委员会名义申请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8月被接纳为成员国。同年,中国派出了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IEC第22届年会。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91苏联解体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上天
2005年11月9-11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2005年12日,亚太经合组织在釜山举行本年度系列会议,包括高级官员会议、外交和外贸双部长会议、工商咨询理事会会议、工商领导人高峰论坛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5年,伊斯兰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在伊斯兰圣地麦加举行。通过了《麦加宣言》和《未来10年行动纲领》。
2005年,东盟三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首脑会议在吉隆坡举行。
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就伊拉克战争问题发表演讲时,首次承认自己对美国依据错误情报发动伊拉克战争负有责任。
2007年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嫦娥一号”2007年《物权法》出台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升天成功
2008年1月,中国南方大部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



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历史最好成绩世博会在上海召开
2010年亚运会在深圳举行
2011年1月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2011年1月7日,亚洲杯足球赛开赛
2011年大陆游客赴台自由行将正式开放,最少1人就可以实现台湾自由行3月18日,水星探测卫星信使号预计进入水星轨道,全国两会召开。4月1日,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中国西安举行4月2日,2011赛季中超联赛将揭开战幕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7月16日,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将在中国上海举行9月11日,“9·11”事件10周年
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100周年纪念12月25日,苏联解体20周年


推荐访问: 年历 感想 战争 1840到1921年历史战争感想 1840到1921年的历史战争的感想 1840到1940年中国历史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