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1 【摘要】本文在分析C语言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中职教学要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灵活教学,并提出了中职C语言教学策略。 关键词C语言;计算机;教学方法;教学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c语言课程设计论文,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1
【摘 要】本文在分析C语言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中职教学要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灵活教学,并提出了中职C语言教学策略。
关键词C语言;计算机;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C语言是一种实用性强的编程语言,它不仅可以编制系统程序,也可以编制软件程序,具备灵活、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备受青睐,多年来一直被使用,很多计算机科研类项目都必须应用到C语言。
一、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
中职学校是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学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特别是认识到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才能学生们更爱学习这门课程。下面,我介绍一下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其特点有三点:
1、它是中级语言,可以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
2、它还是汇编语言,可以操作计算机中的工作单元:字节、位和地址;
3、也是结构式语言,可以分隔代码和数据,也就是让程序中每个部分相对独立,这样保证了程序中各结构层次清晰、维修便捷。C语言的功能:做底层驱动、嵌入式?通信行业、银行系统、写操作系统、片机开发机的软件系统基本都是用C语言开发。尽管C语言的功能强大,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学了C语言基本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不然,学完了C语言只是学到了语法,如果想要进行开发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就好象学会了英语语法并不代表会用英语写文章一样。
二、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重在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但是也要认识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些学生们普遍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热情较低,所以,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所学知识能够被完全消化,从而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以后的拔高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们有了编程的思路,为以后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进行灵活教学
C语言是一门复杂的计算机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较多、规则复杂、语法应用难度较大等,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挑战。所以,教师一定要认清教学形势,在教学中讲究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经过分析和总结,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点内容:
1、有选择的挑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根据学生们的能力和特点,有选择的挑选适合他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教学,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们听懂、学会,如有教学要求中必须掌握的难点、重点知识,就需要教师多耗时间进行讲解,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2、培养学习兴趣,灵活的进行教学。C语言教学内容很枯燥,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入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有学习的热情,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举个例子:教学中先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编程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自制一个自动关机的小程序,这个程序制作难度小,操作又简单,学生们可以从制作这一个小程序中就认识到编程的乐趣,从而开始喜欢上这门课程,进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教学中要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C语言课程的教学,传统上还是采用首先讲解、然后练习、进而巩固、最后考试等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教学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暴露其弊端。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根本就不能达到教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所以,教学方法急需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列举一下C语言教学中使用的新方法:
1.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挑选一个项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正常讲解教科书内容,课程结束后布置这个项目让学生们自主完成,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是靠自己来完成任务,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也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教学法。对于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选择一个有难度的编程任务,最好编程内容可分几个部分,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来完成这个任务,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任务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们有了合作的意识,更培养了学生们互相帮助的精神。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应用,积累经验,从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上官珺.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郭晓利,赵志明.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3]宋春秀.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网络财富.2010(22)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2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调查发现,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以项目化教学作为基础,采用引导教学法,以课内与课外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一直都是以语法知识为基础,通过变量、数据及运算符实现C语言知识的学习,并且根据数组、结构及函数学习C语言的程序结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逐渐使学生掌握C语言中的内容及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抽象思维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较大的帮助,学生长期对C语言的算法及基础知识进行反复的学习,虽然能够将其中的程序弄懂并且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但是对于自身编程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帮助,也不能够提高自身的思维及创新能力。为了解决此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尝试采用项目化教学。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一)较强的基础性因为“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我国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C语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的课时较多,一般都是在70个课时左右。在其他非计算机专业中,C语言也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课时并不多,一般在50个课时左右。我国对于C语言课程的要求主要包括8个必讲内容,分别为指针、函数、文件、分支结构程序设计、自定义数据类型、数组、顺序程序设计及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二)较强的理论性程序设计的本质就是问题解决的程序设计,步骤需要行为与时间相互结合。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从事C语言相关工作,那么就如同写作一样,程序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具备较强的理论性。
(三)较强的实践性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程序,对于计算机的认知只是普通的办公软件操作,对程序设计工作的流程不适应,并且具有枯燥感及恐惧感,使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之后对于C语言程序的设计目的、组成及用途并不了解。另外,C语言程序的学习不仅要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相关的基础操作技术,还要求具备英文软件安装、纠错及识别等能力,计算机中的C语言程序的开发集成环境大部分都是英文,如果程序和计算机环境相互脱离,那么学生对于C语言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因此,该课程特别重视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找到自身的错误,并且对自身错误进行改正,以此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知识,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的方案主要包括语言基础阶段及提高编程两个阶段,前者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后者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图1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图。首先,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在语言基础阶段将C语言课程分成任务的提出、知识的分析、任务的分解、任务的实现及任务的评价这五个阶段。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一个小型的系统为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相互讨论系统设计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让学生通过掌握课程中的内容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最后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评价及总结。学生以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为基础修改自身的错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认知。其次,教师通过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提高编程阶段使学生通过小组形式选择题目,从而实现解决实际问题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的提出、项目的分析、项目的进行、实施项目及总结验收。学生是此阶段中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辅助及引导。在学生提出项目及选择项目以后,教师就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自主分析。学生以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基础,结合自己对项目的选择进行设计,最后实现自己设计的项目。学生能够在项目设计完成之后相互讨论,并且对项目中的内容及知识进行扩展。项目的进行主要是项目性能方面的设计,学生设计的项目要具备一定的功能。在学生对项目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审,也可以组中的成员之间相互验收,并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展示。课程改革主要是将上述两个阶段中的实践及理论相互结合实现的,以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对课本中的算法及概念知识进行学习,还能够自己实现课程内容的操作,使课本中的任务与现实项目结合,从而实现C语言课程的全新改革。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就是使学生通过设计项目进行学习,将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将知识技术的使用及掌握作为学习的主旨。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三方面入手。
(一)改革实践框架
1.教学的内容。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实现C语言课程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实际工作和软件开发方面进行,项目的选择要贴合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也要贴合实际需求,主要包括程序的设计、程序的使用、数据的处理等多个不同的模块,并且不同模块还具备多个不同的任务。
2.教学的方法。项目化教学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为引导教学,指的是在教师提出项目之后使学生能够针对项目进行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在初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项目的功能设计进行研究,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其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都较难懂,但是项目化教学中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及兴趣。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布置项目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引导,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合作及模块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系统开发及设计经验,为自身朝着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考试的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的控制就是培养并且考核学生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中的项目培养自身的能力、知识及素质,所以重视过程。课下的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能力,所以重视结果。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成绩总分为100分,包括20分的*时成绩、60分的课内项目成绩及20分的课下项目成绩。只有学生完成课外和课内两个项目,才能够认定为考试合格。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实践以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精心设计的两个综合项目为例,分别为课内项目及课外项目,实现某企业管理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内项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外项目。
1.整体设计。通过情景进行教学整体设计,以课程为基础,为学生合理分配项目任务,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项目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使学生课明确自己每节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在提问及讨论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具备清晰的思路,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实施过程。在实施项目单元过程中,要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外项目设计的进程,之后教师要对项目设计进行评价,然后引入任务,对学生项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之后指导修改自己的方案并且讨论。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提交,教师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正。
3.改革效果。对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一班及二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效果一般,对于项目化教学的评价良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完成项目的设计,灵活使用C语言课程中的内容,在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之后,自身就会充满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提问,学生能够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并且还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协作精神。
四、结语
实践表明,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教师指导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真实感受到C语言编程的魅力,并且感受到自主完成项目的喜悦。此种学习方式能够夯实学生的知识,并且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编程技巧及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及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蕾.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2):17-20.
[2]余丽红,徐存东,林春景.基于CDIO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创新导刊,2011(16):150.
[3]赵海明.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9):211-212.
[4]刘芳.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80-82.
[5]袁春花,陈华.C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49.
[6]淡海英.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岁月月刊,2012(2):100.
[7]钱丽丹.项目化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3(1):188-190.
[8]高冲,徐群.基于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7):233-235.
[9]祝种谷.项目化教学在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1):289.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3
摘 要:一般在较大的程序设计当中,如果把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程序结合起来使用,把两种语言的优点都发挥出来,充分利用两种的优势,进行混合编程,则可以很多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程序设计的实践当中,C语言和汇编语言可以相互调用,C语言可以调用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可以调用C语言,也可以把其中一种语言程序嵌入到另一种程序语言当中。本文就是探讨把C语言与汇编语言两种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从而解决一些实践难题。
关键词:汇编语言;C语言;混合编程
汇编语言的优势就是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不大,而且可以随时控制硬件,这些优点是其它的程序语言无法取代的。汇编语言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高级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数据或者一些混合运算时显得更加困难。
C语言,它的优势就是在于功能全面,表达形式多样且灵活,开发使用效率很高,具有其它高级语言无法具有的优势。通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大部分程序采用高级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但在要求执行速度快、占用空间少或要求直接控制硬件的场合,则利用汇编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1.汇编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
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参数传递
汇编语言程序和C语言程序在调用时会涉及到参数传递,一般采用堆栈进行传递。在汇编语言中将BP作为基址寄存器,调用程序先将来自于C语言程序中的参数依次压入堆栈中,然后当需要使用这些参数时,再用BP加上不同的偏移量依次对堆栈中的数据进行存取操作。
2.2 调用关系的确定
对于将要涉及到调用的过程或函数需要事先说明和建立调用与被调用关系。被调用的过程或函数应预先说明为外部类型,以便被外部模块引用,而调用程序也需要在程序中说明将要引用的外部模块的名称。在说明调用关系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存储模式确定相应的汇编语言格式。C程序小模式对应汇编程序的近类型过程,而C程序大模式则对应汇编程序的远类型过程。
总而言之,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可以使汇编语言与C语言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交叉调用,进行参数传递,共享数据信息和数据结构,使由此开发的软件更实用、更安全可靠,使开发和编程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南超,向昌成,李唐辉. 汇编语言实现多种进制的通用输入输出[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36) .
[2] 崔卫东. VC++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研究与实现[J]福建电脑, 2007,(05) .
[3] 宋金华. 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图形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2) .
[4] 张银,索旭华,廖建林,郭娟. AOCC应用软件的快速仿真*台的研究与技术实现[J]航天控制, 2010,(02) .
[5] 宋金华. 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图形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9,(Z2) .
推荐访问: 课程设计 语言 论文 c语言课程设计论文 菁选3篇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1 c语言课程设计论文 大一c语言课程设计论文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