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园子》教学反思1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这则片断很精彩。读后都让人开怀大笑,同时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做的傻事和调皮的事。我自己研讨文本时,非常喜欢这一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这样清新流畅的文字,任何解释和分析都显得苍白,甚至可能破坏了那种和谐美。所以,我只是带着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谈谈读完这段文字,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更可以展开想象,想象那高高的、蓝蓝的天;想要飞翔;想要拥抱如此惬意的生活……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正如那句话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精美的散文,如此挥洒自如的行文,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只有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触摸文字,一遍一遍地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心情。
本课的教学循着“潜入——内化——释放”这样的层次进行悟读指导。抓住一个又一个童年细节,进入文本细读,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点读出来,这样一来,文本就活了,并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自我建构意义、熏陶感染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建构阅读和方法的过程,这正是略读课文的要义所在。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大多从小生活在农村,他们对农村的生活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首先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感受一下文中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怎样的自由和快乐。学生能够抓住重要语句进行阅读,边读边写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我让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能抓住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谈出自己的感受。当学生谈到“追蜻蜓”“捉蚂蚱”时,所有学生的兴致都很浓,于是,我放飞学生的思想,“你们做过这么有意思的事吗?”学生七嘴八舌都诉说着自己的乐闻趣事。此时,我也意犹未尽,讲到了我小时候“捉麻雀”的趣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在自由快乐之中。
那作者是如何写得这么生动感人的呢?我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感受作者选材的精妙以及用词的准确,把孩子眼里的天真烂漫的童年展现给我们,也就是说要有真情实感。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自由和快乐的体会深,谈论多,而对于这种快乐和自由是源于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作者的年龄认识不够。其实,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也有我们童年的自由和快乐,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和自由的眼睛。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似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对于*是勾起了那*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就好像支野外踏青一样,体验了别样的生活,与自然好好地对了一次话。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课题切入,走进园子,绽放心灵的自由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完成了填空“这园子是。”后,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如果说第一次学,是打开书本,自由的心灵绽放,那么,第二次学,则是合上书,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共沐自由的阳光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赏读为全,实现诗化的语言与自由的情思和谐同构
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朴素,正如一个孩童最纯真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一第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课堂中引导学生体味萧红的语言时,始终围绕茅盾先生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展开教学,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文学作品,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
四、借助网络,辅助升华,拓展自由的深刻内涵
对于开篇就从呼兰河中的祖父谈起,这一点学生在认识上是很有难度的。在走进园子,体会了萧红与祖父的那段感人的亲情之后,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需要,再去了解萧红的家庭、萧红的童年生活及萧红以后的人生经历,学生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在突破这部分难点时,我借助网络媒体,一改以往课前先了解时代背景的学习策略,我制作了“走近萧红”的站,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更生动的学习环境、视野空间和阅读空间。通过上查阅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激活学生身心,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扩散阅读中拓展心空,并与作者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顺畅的解决以?夏训恪W娓负妥娓傅脑白邮窍艉煨牧橹形ㄒ晃屡的家园。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从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从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这样一种探究的思考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文学观、价值观。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4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我想作为老师自己,是非常想学生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而这个快乐的童年将永远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的。但现在的考试制度却时刻牵动着老师们的心,老师们担忧的是
假如放松了学生,让他们快乐无忧地玩耍,分数是否会下降,而家长们把希望也寄托在学生身上,总是担心他们成绩能否名列前茅,会否比不上其他孩子,于是,无论节假日也好,*时也好,根本不让学生喘口气,不断地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权利,玩的权利,难怪孩子会如此羡慕文中的作者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5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时,学生不由地笑了,他们被新鲜的语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响了,于是我请读的学生坐下,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因为他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感兴趣。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续写完成之后再欣赏《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使学生感受更深刻。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6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来上本学期的公开课是因为,之前一次外出听课时授课的张祖庆老师介绍了自己对萧红的情有独钟,让我也喜欢上了她,于是买来了张老师介绍的《呼兰河传》和《小学生萧红读本》,于是选了这一课来讲,将之前先是找来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而后又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备课,大致环节为:导入新课;汇报预习;走进园子;想象回味。其中“汇报预习”是结合个人教学习惯设计的,“走进园子和想象回味”两个环节是从张老师那里学习来的,只是稍加改动。
学生通过读、找、议、练笔等环节对园子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学习能力也得以提升,读得比较到位。但是,由于是略读课文需在一课时完成,就显得时间紧了些,总感觉有些环节似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小组合作有些流于形式。另外,因为学生能力有限,练笔环节效果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能力方面需要加强培养。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7
1.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不过,举手的却总是那六七个,大多数同学却还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对文本兴趣是有的,可是却不太愿意投入到文本中去挥洒自己的情感。这就导致课堂明显地分成了两拨,一拨人热情洋溢,能与文本产生共鸣,而另一拨人则敛声息语,不知其掌握的情况如何。
2.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两条线索去教学。一是景,二是人。景是自由、快乐的;人也是自由快乐的。景,无论是原来的果园,还是后来的花园,都是充满了生趣,清新漂亮;人,无论是玩着,还是睡着,都是那般的惬意、悠然。景衬人,人衬景。
3.教学中,还是有许多教学点没有落到实处,走得有些匆忙。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教学不能光为了达成目标而去教,但也不能忽略目标。在本节课,我的教学虽然线索清楚,但教的时候教得零碎,缺乏整体性。这一点需要加强注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8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童年。通过引领学生朗读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感受童年的天真烂漫与童年时光的可贵,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将学生领进课外阅读的乐园,让他们走进原著,走近作者,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的衔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通过本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更深层次的领悟她和祖父间的情。初步感悟“萧红体”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面对这样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心,真正领悟字里行间的情,课后能静下心来读《呼兰河传》呢?在备课前我想了很多,尽管这只是一篇略读课文,可它却承载了满满的语文味儿,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因此在我对《呼兰河传》认识的基础上,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以及找了许多名师上这一课的视频,借鉴他们的一些方法,最终才把本课的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中,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划分为四大板块。板块一:整体感知,鸟瞰园子;板块二:眼中园,样样都有;板块三:心中园,一切自由;板块四:梦中园,光芒四射。这四大板块也是教学中的四大环节,整节课就以这四个环节推进,不难看出,这个设计是层层递进的。由于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在课上我带领孩子们尽情地在园子里走了个来回,用评委彭老师的话说,孩子与我都在园子里畅游了一节课,仿佛自己就是园中的一员。
上完本节课后,我们组织了评课、议课,所有观课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结合观课老师的评课和自我反思现将本课中的得失总结一下,老规矩,还是先谈谈做得好的方面吧!
1、突显了年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两次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默读时要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突显了教材特点,半扶半放,抓重点词。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始终都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如在感悟祖孙情时,主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祖父对“我”的爱语句,在学生充分默读、圈画后进行交流,并拓展了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片段。
3、突显了本体特征。
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诵。特别是在体会园子的自由时,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接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读后顺势让学生写,园子中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4、突显重难点。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应该在略读课中得到训练和提高的。何谓学以致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精读课是为学,略读课是为了用。老师*时在精读课加强指导,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读书中训练和运用读文能力,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课堂中,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圈点勾画重点词句,深入领悟“萧红体”的文字魅力。
5、突显方法的指导。
虽然课文篇幅很长,但我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采用了提领而顿的教学策略。在品析重点词句时,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作者描写园子是个大花园时,没有直接写园里的花儿,而是写蜜蜂和蝴蝶,就势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6、补充原文。
为了将学生引进文学巨匠的乐园,在教学中多次穿插《呼兰河传》中的章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弥补了课文的空白。
课堂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没有完美这一说,课后细细回想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我有个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字写得难看。因此只要有人听课,我一般都把板书精简成电报式,从不在黑板上多写一个字。本课中的写作指导方法――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都没有板书,只是一带而过。若板书了,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其次,在课堂上没有大刀阔斧的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还是我引得较多,显得有些匆忙,若一个问题提出,学生没有及时答上来,就立马指手画脚。最后一点就是课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重点段时用时过长,导致后面草草收尾。说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无涯,学无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还得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修炼内功。常反思,多读书,多积累,多向名师名家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氛围,力争早日成为一名语文味十足的语文人。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9
早上,我上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感觉颇多。下面我简单地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的目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被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行文挥洒自如,如清泉涓涓流淌,字里行间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在作者的笔下,万物皆有灵性,都是有生命的。在作者笔下,童年生活是那么快活惬意,令人难以忘怀。但是萧红的童年时寂寞而单调的,家里的后园是她唯一消遣的地方,慈爱而富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然而,*和儿童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把文中蕴含的天真唯美的东西张扬出来。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阅读本组课文的重点是感受他人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我的设计大致遵循“潜入——涵咏——内化——释放”这样的层次进行悟读指导,抓住一个个童年的细节,进行文本细读,多元启悟,感受形象,体察情感,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点和沉默之处读出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很欣赏张伟老师的“球心”教学。一堂课总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它就像是一首曲子的主旋律。这课的主要目标是: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我始终围绕着: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通过景物、趣事、爷爷三方面的深入解读,层层递进,理解祖父的园子是生机勃勃的园子,是自由自在的园子,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园子。早上展示的是前面两个层次,第二节课主要是感悟祖父的爱。正是因为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允许我随便瞎闹乱闹,对我倾注了无尽的爱和宽容。他的爱让我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喜爱,才有了我的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我心灵是自由的,所有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甚至是充满了梦幻色彩。再带着这样的感悟引读第17自然段。最后话题一转:可是在我18岁时,祖父离开了我。由于母亲在我年幼时过世,继母和父亲都对他不好。再加上父亲的逼婚,使她的生活过得苦不堪言。在这篇文章时,作者已经离开爷爷十几年了。由于战乱,此时的她正与第三任丈夫居住在香港身患重病。在她《呼兰河传》的尾声中这样写道:引出小诗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说说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最后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反思整堂课的得失,我发现还有这样的遗憾:比如在处理“一切都活了”这个环节时,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所以想象不大丰富,有的同学还出现没有琢磨透句式,所以说出来的语言质量不高。如果让学生静下来动笔选择写一写,我想效果会更好,理解会更到位。另外,我觉得造成这个环节有问题的是自己在备课时的预设不够,我以为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没有去写过,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当学生的回答出现了缺陷的时候,自己没有很好的调控。看来,上好一节课要一细再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到哪儿都是真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
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当学习完这篇课文,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纷纷向我提出:“要是我现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多好啊!我想作为老师自己,是非常想学生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而这个快乐的童年将永远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的。但现在的考试制度却时刻牵动着老师们的心,老师们担忧的是
假如放松了学生,让他们快乐无忧地玩耍,分数是否会下降,而家长们把希望也寄托在学生身上,总是担心他们成绩能否名列前茅,会否比不上其他孩子,于是,无论节假日也好,*时也好,根本不让学生喘口气,不断地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权利,玩的权利,难怪孩子会如此羡慕文中的作者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1
这是第二次教这篇文章,说实话,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是,写得很美,完全体现了一种儿童的心态,无拘无束,自由。读起来很美,可讲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初次教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可讲,翻遍了很多教参、教案,仍然没有找到方向。于是就让学生读了读,这篇文章就结束了,可心里总觉得有点空空的。后来,有幸听了于永正讲这篇文章,我就特别留心听,发现了我自己的欠缺究竟在哪里,那就是对文本的解读,没有自己的思路,同时还不够开阔,经常性的被教学参考左右。于老师用3个问题和一个示范朗读就把这篇文章给整体解读了,而且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也很乐意学,在这样的过程中还训练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第一个问题,初读课文,你看到什么了?生画下来,板书看到的这些,有没有同类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个问题,用心看,你又看到了什么?
孩子:无忧无虑,天真……
祖父:宽容,慈祥
第三个问题,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些的?
这次,第二次教这篇文章,我就仿照了于老师的方法来上课,发现学生的能力一点也不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差,在老师这样的循循善诱下,他们不但积极性很高,而且概括能力,语言表达都很有空间。我想,我们在教材的解读上还得要多用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活跃起来,也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2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子里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授课时学生能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但是在对文章进行文章划分时,学生们不能很好的划分且上课积极性不高,可能时寒假到开学还没有过渡好,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转变学习态度抓紧进入学习状态。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3
这篇文章中,萧红的文字充满了“童年”的味道。只有童年的孩子眼中,才会有蜻蜓、蜂子、蝴蝶、蚂蚱;只有在孩子的眼中,这些东西才会显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只有在孩子的眼中,种菜才会变成踢土;只有在孩子的眼中,才会将韭菜当作野草割掉;只有在孩子的眼中,才将将狗尾草当成谷穗……
既然,这是一篇充满“童年”味道的文章,就应该用“童年”的味道去教这篇文章。
首先,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童年的乐趣,肯定与园子里面的东西有关,因此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祖父的园子里有哪些东西?”为题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课文,找出祖父园子里的东西。这对学生很容易,学生很快会说出,有蜻蜓、蜂子、蝴蝶、蚂蚱、黄瓜、倭瓜、白菜种、玉米、甚至当然有作者“我”和祖父,不然这些东西是谁看到的呢?板书也可以不用老师写,直接让学生将看到的东西写到黑板上,孩子们也很开心,这样也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孩子的成就感。列数了祖父园子里的东西,这是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可是祖父的园子里东西太多了,如果顺势将祖父园子里的这些东西分类,用总分的句式来表达,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便也得到了锻炼。看到了祖父的园子里有这么多的东西,能不能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祖父的园子?这是分类之后的又一个提升过程,也中积累学生词汇的过程,孩子们也很快想到了一些词语,如五彩缤纷、应有尽有、生机勃勃……
其次,用“儿童”的心去看祖父的园子。从文字中,不难看出,祖父的园子里的东西有哪些。但是如果用心去看,则是将文字的理解推进了一个层次。看到祖父的园子里“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的“愿意”,好像这些植物有自己的想法,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可以体会到园子里的植物的“自由与自在”。园子里的植物都如此的自由了,更不用说这园子里的人——萧红了。祖父做什么,他她便做什么,而且祖父是在劳动,而她不但没有帮忙,反而还在帮倒忙,只为了自己开心就行,小萧红在这园子里享尽了快乐与自由,天真与烂漫,更难得的是,祖父对于小萧红所做的一切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很耐心的为她讲解,再用一层眼光去看,小萧红在这园子里的自由也不是没有条件的,那就是祖父的宽容与耐心。而祖父对她的宽容与耐心正源于祖父对她的爱。沉浸在爱里面的孩子,什么不是快乐的?什么不是自由的呢?
文字的“童年味”来自于祖父的宽容与爱。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4
记得一位聋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对于正常学生来说,朗读能以声解义、动口又动脑,调动多种感官,使大脑左右半球同时和谐地活动起来。而让耳聋学生朗读,则有利于理解课文、丰富词汇,对于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说完整话、提高写作水*、发展语言都有很大的好处。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我再次尝试全程开启以读促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有效的“读”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基于我班学生听力水*都比较低下,在本课的朗读训练中,用得最多、最得心应手的是表演朗读法,动作+表情+体态语=表演朗读法。以《祖父的园子》第13、14、15自然段为例: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以上这三个自然段中有大量的表示动作的词句,在指导同学们朗读时,我让大家移开椅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读。读到“抬头、跑过去、摘、吃黄瓜、大蜻蜓飞过、追蜻蜓、跑了几步、采花、捉蚂蚱、绑蚂蚱、浇菜、拿水瓢、拼尽力气往天空一扬、大喊、下雨了”这些字句时,我示意同学们一边读一边表演出文中的各种动作。一时间,教室里开始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学生不但个个读得很认真,而且他们用动作、体态语外加自己丰富的脸部表情,将这几段文字演绎得相当生动。这样的表演朗读法充分调动起了聋生读的欲望,同时也让他们通过边读边表演的方式与文本中原本抽象的文字进行了很好的对接,使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能轻轻松松体会到文字表达的真谛,同时也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的朗读教学带给我很深的启示:尽管聋生听不到声音,但是他们的动作、表情、体态语都比健听学生要丰富得多,我们常常看到聋孩子在用手语描述一件事时是神采飞扬、眉飞色舞的,他们使用的各种动作和表情也都特别到位和形象,所以我们相信每一个聋生心里都有一棵喜爱表演的种子在不断地萌芽和长大。那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们就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聋生喜爱表演、擅长表演的天性,将表演朗读法进行到底。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
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文本阅读的引领责任,这个引领,本质上是使学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绚丽,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深度和独特。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白易懂,在初步备课的时候,看到文章篇幅较长,学生不易归纳。我就想到了版块是的教学思路。将课文内同分为三个部分:“昆虫的乐园”“我的乐园”。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只要读上两边就能感受到。课文的价值难道仅止于此吗?我想应该“再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就是要走到学生的前面,走到学生无法抵达的地方,随时随地拉他们一把,这需要“细读”,这种细读,不能仅仅解释为“细致的读”。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也不放过的读。“细读”还应该是教师的情感思想,人生阅历,生命体验,审美情趣等的全面介入,这种阅读,其最大的价值就是见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写到了“昆虫的东园”。语言优美,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文的同时,想到学生的生活环境。“再走一步”让学生说说自家的园子。因为让学生描述的是他们每天见到的最熟悉的情景。所以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共鸣,我在此时,有借助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结果学生描述的“我家的园子”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但是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跟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阅读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1)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祖父的园子”就是作家萧红精神的栖息地。《我和祖父的园子》讲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 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在通过 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 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对教材的多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 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题。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乐。教学时,我紧扣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在朗朗的书声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 由和快乐。整节课以自由、快乐为线索,“四读”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生的认知得以升华:一读13自然段,初步感受园子里的一切是自由、快乐 的;二读13自然段,学生感知园子里的一切的快乐是因为我是快乐的,引导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徜徉,感受“我”的快乐;三读13自然段,学生懂得了“我”的 快乐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重点品读对话,感悟浓浓的祖孙情;四读13自然段,体悟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生*,升华对作者 的情感认识,感悟作者追寻精神家园的那份执著。
教学这堂课,我感觉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准确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 上师生的思维激情碰撞,学生灵动、智慧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展示了我们东台实小孩子厚实的语文素养。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开课的欢快,课尾的. 伤感,感染着孩子。如果把这样一篇课文仅仅解读为自由、快乐,那肯定是片面的,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出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资料的呈现显 得尤为重要。经过再三推敲,最终选择了课中的简短介绍,却字字给学生以引导和启示,因此学生的感悟是深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这堂课留给我很多的思考:一 切设计应由学情出发,并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进作者的心,才能正确把握文本。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教者如何取舍、选择,从而让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最优。教学中,一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去指导孩子们乐学乐思,并学有所获。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续写完成之后再欣赏《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使学生感受更深刻。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去粗取精的阅读能力,这更是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所为、大有作为”的地方,略读可以减掉一些,但这里须加强一下,合理运用好时间便能够做到这一点。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音,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亮点”值得回味: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萦梦饶的祖父的园子。
1、抓住佳词佳句感悟作者的写法。
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握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这样有机的在布置学生写“广告语”时,如果引导其力争在写话中运用上“愿意”、“瞎闹”、“乱闹”等词语,不仅深化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还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延伸。教学本该如此,在败笔与遗憾中生长教学智慧!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课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童年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们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体悟童年生活的情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4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似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对于*是勾起了那*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就好像支野外踏青一样,体验了别样的生活,与自然好好地对了一次话。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课题切入,走进园子,绽放心灵的自由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完成了填空“这园子是。”后,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如果说第一次学,是打开书本,自由的心灵绽放,那么,第二次学,则是合上书,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共沐自由的阳光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赏读为全,实现诗化的语言与自由的情思和谐同构
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朴素,正如一个孩童最纯真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一第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课堂中引导学生体味萧红的语言时,始终围绕茅盾先生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展开教学,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文学作品,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
四、借助网络,辅助升华,拓展自由的深刻内涵
对于开篇就从呼兰河中的祖父谈起,这一点学生在认识上是很有难度的。在走进园子,体会了萧红与祖父的那段感人的亲情之后,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需要,再去了解萧红的家庭、萧红的童年生活及萧红以后的人生经历,学生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在突破这部分难点时,我借助网络媒体,一改以往课前先了解时代背景的学习策略,我制作了“走近萧红”的站,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更生动的学习环境、视野空间和阅读空间。通过上查阅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激活学生身心,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扩散阅读中拓展心空,并与作者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顺畅的解决以?夏训恪W娓负妥娓傅脑白邮窍艉煨牧橹形ㄒ晃屡的家园。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从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从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这样一种探究的思考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文学观、价值观。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5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童年。通过引领学生朗读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感受童年的天真烂漫与童年时光的可贵,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将学生领进课外阅读的乐园,让他们走进原著,走近作者,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的衔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我主要围绕“园子里自由之景”这个内容进行教学,试图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体会作家萧红童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更希望学生能以此走进作者的作品——《呼兰河传》,更深层次的领悟她和祖父间的情。
突出年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本次片段教学中,我让学生先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彰显本体特征。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默读课文,时而小组合作探讨,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读。特别是在体会园子的自由时,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合作读、在情境中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文本的含义,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读后顺势让学生写,园子中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注重课堂生成。一堂是否精彩,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在课堂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在教学时我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时,从学生的各种回答中,他们有着自己的对园子的独特理解,有的学生在听到别的孩子回答后又能引起新的思考,这让课堂变得十分灵动。在最后一个练习写话环节,孩子们讨论的十分热烈,并在课堂上自由的驰骋,相信他们一定走进了萧红的园子,放在了心里。
课堂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没有完美这一说,课后细细回想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课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园子里的事物时用时过长,导致后面草草收尾,这说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板书上没有体现写作指导方法,当讲到反复、借景抒情等方法时,只是一带而过,没有板书,如果进行板书,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无涯,学无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还得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修炼内功。常反思,多读书,多积累,多向名师名家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力争早日成为一名语文味十足的语文人。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6
《祖父的园子》一文就是一副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有树、有花、有菜、有庄家等植物,有蜻蜓、蝴蝶、蚂蚱、小鸟等小动物,还有风、雨等自然界所有的一切,这里的一切都是明晃晃的,都是新鲜漂亮的;这里的一切也是欣欣然,充满了生命气息的;所有在这里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在那园子里弥漫着的尽是自由的气息。作者用她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地道来。让人无限向往她竟有如此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作者真如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这般自由与快活吗?教学时只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就可以了吗?如果仅仅这样总有种浅尝辄止之感。
作者萧红曾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在她年幼时,母亲就病逝,父亲对她极为淡漠,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爱。后来,因为父亲的逼婚而辍学,又因为唯一疼爱她的祖父的去世而最终逃离令她心寒的封建家庭。离家后的走投无路又唯心和人同居,被抛弃后遇上萧军。虽然感情上得到了慰藉,但是生活仍是穷困潦倒,只能勉强度日。等到了36年两人的生活较为安定之时,两人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为了排遣心中郁闷,萧红又形只影单东渡日本。后来又经历了种种,最终与端木蕻良结婚。1942年因病早逝于香港。她的一生是颠沛流离,苦难而又艰涩的一生。在她的生命历程里充满的是灰暗,难有亮色。所有的这些苦难在她的小说《呼兰河转》中都有描述,整部作品弥漫着的就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如果说祖父园子带给她的是回忆和快乐,还不如说是她一生对这种快乐、自由的无限向往和追求。祖父的园子是带给她快乐,那是一种被她放大的快乐,是一种被忧伤包围的快乐。所以,在让学生彻底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之时,不妨让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以便从整体上有更深的感悟。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7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以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
为此,我在执教略读课《祖父的园子》时,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把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体验和表达。一是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园子。二是默读课文,找出园子中我做的事、看到的物,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精彩句段。三是猜读,通过补充材料,拓展思维,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凸显语用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在读书上,我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课文,如:自由读、默读、接读、分角色读、跳读、范读、欣赏读等形式,从读中去找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趣。在默读时,我让学生圈画关键词句,提取信息,为以后作批注打基础,在语言表达上,我把自由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在最后拓展环节,通过猜想萧红长大以后得生活状态,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和《小学生萧红读本》。
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捕捉信息;其次聚焦重点段,划出关键句段,不求一字一句全部哦去读,直接找出与园子有关联的,没有关联的内容直接跳过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鸟瞰感知园子,初步把握文章主旨。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读文章,抓住“一切都活了……”那一段,感受作者心中的园子,一切都是自由的,紧扣“自由”来想象作者心中的园子,然后聚焦到4——15段,体会园子中一切皆自由,而这种自由正是作者童年生活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真实写照。
在朗读形式的设计上,我力求营造“快乐、轻松、自由”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完这节课,发现课外阅读如果忽略了课内阅读,那么语文教学的主题就显得单薄了,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引入课语段来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受。在这样的设计中去完善教学,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的`味道,而不是单纯地欣赏、熏陶,通过咬文嚼字培养语感,通过本课教学,通过这一类文章的教学,给孩子语文学习的脚步打下坚实的根基,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8
《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多彩的童年生活,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还有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9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而作者童年的乐园则是祖父园子里那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她的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
在导入文本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不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另外,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遗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读,后面没有时间去积累词语,训练学生说类似的词并用词说话,只能匆匆收场。我想,如果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将使学生受益非浅!
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觉得“要是我现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该多好啊!”听了他们的感慨,我不知该为他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觉得幸运还是不幸。我想,作为老师,我是非常希望他们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然而,社会制度和周围的环境却决定了他们生活的疲惫和孤单,这是谁的悲哀呢?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叙事小说《呼兰河传》。而萧红被鲁迅先生称为“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所以这篇课文可谓是名家名篇。课文作者通过*淡、质朴的语言,回忆了童年时期在祖父种菜的园子里的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我校教研组以“崇简、务本、求实”为教学理念,以文本为教学抓手,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从而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一、用心去研读文本、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刚接到上课课题时,自己思绪比较乱,于是就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发现好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觉得每位名师都上得非常精彩。可自己如果就这样依葫芦画瓢,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肯定不利于我的教学。陈校长一再要求我自己去用心读课文,先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要每一篇都要读出自己新的感受。于是,我静下心来,捧起课本细细地读,反复地品、用心地悟,再从网上查找萧红和《呼兰河传》的相关资料,了解到萧红的身世,再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我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因为有了祖父的爱,所以作者童年生活快乐和自由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
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更是个充满爱的园子。而从整篇课文来看,这种快乐自由和爱,不仅洋溢于作者各个生活场景片段里,更多的渗透在作者那*淡、质朴的特色语言里,更多的是流淌于作者那一次次反复句式里,有了这样的顿悟,教学重点也就明确了: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课堂流程也就清晰起来:课堂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我童年生活的“乐趣”,再感悟祖父对我的“爱”。
二、以问题来引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中,全课围绕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流程。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课后习题的第二题“你觉得作者在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为引领,组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有趣的自然段,然后通过交流,指导朗读品“趣”,从而完成第一大环节的教学;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在园子里,我除了拥有了快乐和自由,还拥有什么?”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学生从而认识到我还更多的拥有祖父的“爱”,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细心阅读文中语句,品味祖父爱的细节,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看插图想象说话、品味祖父的“笑”,更深刻地悟到所有的自由和快乐,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三、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教学中,不是教学生学,而是教学生怎么学,所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在其它任何读书的时候,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教学的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品“趣”的过程中,我相机指导学生采用抓关键词句读书、边读边想象、边读边联想、边读边体会作者感情等各种读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去口味“我”在园子里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而在第二环节里,我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会品读作者语言、关注作者表达的方式去读书,第十三自然段中把物当着人来写的写法、全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种写法的语句形式,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反复品读,体会出这种写法的作用,就是在一次次地反复中表达出我快乐、自由和祖父对我的爱。相信如果能长期对学生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上加以指导,学生肯定会在读书的质量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意识,但是由于顾虑过多,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淡时,我没有能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2)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而作者童年的乐园则是祖父园子里那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她的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
在导入文本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不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另外,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遗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读,后面没有时间去积累词语,训练学生说类似的词并用词说话,只能匆匆收场。我想,如果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将使学生受益非浅!
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觉得“要是我现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该多好啊!”听了他们的感慨,我不知该为他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觉得幸运还是不幸。我想,作为老师,我是非常希望他们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然而,社会制度和周围的环境却决定了他们生活的疲惫和孤单,这是谁的悲哀呢?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 激情导入: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
三、课堂小练笔,走进童年,共享自由的阳光
学习第十七自然段时,朗读感悟 “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本课的第一次小练笔。在学习“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道。”后,举例:哪些动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本课的第二次小练笔。在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第三次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请用上“想……就……愿意……就……”)这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这种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体会到萧红那颗充满自由的童心,让学生与作者快乐共享。
四、走进原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简单补充萧红的资料,《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多彩的童年生活,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还有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4
《祖父的园子》一文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对故乡回忆录中的精彩片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我决定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她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兴趣。
课前我找到了《呼兰河传》节选的文章以备用。铃声响过,让学生谈谈预习感受并激qing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随即让学生自由谈对萧红的了解。)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接着引学生入情入境去品读文本,孩子们和我同时被萧红在祖父园子中的自由、快乐所吸引。顺利地朗读、感悟、融入真情,再现文章的生命……引导想象:“我就变成……啦!我想…..就……”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孩子们一个个美妙的幻想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文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欣赏《呼兰河传》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学生感受深刻。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5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续写完成之后再欣赏《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使学生感受更深刻。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6
经过前一段学校语文公开课的教学,本人深受启发。现就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一、师生谈话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公开课的教学上,往往是借班教学。师生之间的陌生使得师生的关系显得疏远,势必影响下面语文课的深入开展。为此,很多的教学专家和名师都会通过诙谐幽默的师生谈话,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了很好的环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放得更开,后面的课堂上会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但是,师生谈话的话题,最好渗透着本课要学的内容,这样就一举两得了。
二、奇妙的课堂导语,是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的第一课时,一定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语。有的可以故事导入,有的可以美轮美奂的画面导入,有的可以生活实践导入,有的甚至可以一个词导入……不管怎设计导语,一定要简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
三、生字的认识是读通全文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课时,重在初读课文,读通全文。要达到这个目标,识字是前提,也是一把金钥匙。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识字的方式很多,可以出示生字词,个别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可以开火车读,再齐读;可以让小老师领读;可以比赛读;可以教师示范读……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易读错的字,进行纠错,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别读错。比如,多音字、前后鼻音字、翘舌音字等。
四、抓住个别重点生字进行画龙点睛地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应紧抓不放。但第一课时,时间毕竟只有40分钟,如何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识字的教学,这就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机动灵活地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难写的1-2个生字,重点的指导书写。可先示范,再描红。这样,不仅每课都渗透写字的教学,也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写字能力会不断提高,书写汉字也会越来越认真规范。
五、读通全文,了解大意是第一课时的重要目的。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为此,读通读顺课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学生已识字识词的基础上,将生字新词带入课文读一读,不仅巩固刚识的生字新词,而且再次整体感知了全文。也可以通过分自然段读课文,并随机通过评价及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读好课文,读通课文。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课文,在设计识字这个环节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分类分层识字,从而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全文主要内容;也可通过填空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渗透对课文的整体归纳,以便更好地整体感知课文。
六、切入课文细节,挖掘教材,是点睛之所在。
因为在设计第一课时,有的教师将写字的教学大部分放在了学完课文后再进行,这样,就留下了一部分或大量时间,以进一步切入课文细节的教学。对于这个环节的设计,有的教师选择了某个方面来教学,以突出教学的难点,做好第二课时教学的铺垫;有的教师选择了课文开始的部分来教学,以作为下节课教学的引子;甚至有的抓住课文重点,通过层层深入,以读感悟,从而突破重点,体悟情感……
总之,教无定法。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从多方面的考虑来设计。诸如,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文本的题材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及需求、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都是设计第一课时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全面考虑,根据实际,恰如其分地选择某种方式,设计出可行而精彩的第一课时。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7
整个第二单元围绕“童年”这一主题展开讲述,第七课《祖父的园子》也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他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时期在祖父的园子里所看到的以及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所感受到的自由、快乐与幸福。对于本篇文章的讲解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首先,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然后,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还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因为他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感兴趣。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多使用这种词。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重点讲解这两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以及有什么样的好处等等。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让同学们从这些话中感受自由。
通过这次讲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改进之处就是多多关注那些学习方面有待提高的学生,上课时多鼓励他们发言,从而使他们增长自信,并把成绩提上去。还有在讲解这篇略读课文时对生字词讲解的时间稍微有点短,可能有的学生没能记牢本篇文章的生字词。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取长补短,使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8
《祖父的园子》一文就是一副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有树、有花、有菜、有庄家等植物,有蜻蜓、蝴蝶、蚂蚱、小鸟等小动物,还有风、雨等自然界所有的一切,这里的一切都是明晃晃的,都是新鲜漂亮的;这里的一切也是欣欣然,充满了生命气息的;所有在这里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在那园子里弥漫着的尽是自由的气息。作者用她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地道来。让人无限向往她竟有如此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作者真如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这般自由与快活吗?教学时只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就可以了吗?如果仅仅这样总有种浅尝辄止之感。
作者萧红曾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在她年幼时,母亲就病逝,父亲对她极为淡漠,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爱。后来,因为父亲的逼婚而辍学,又因为唯一疼爱她的祖父的去世而最终逃离令她心寒的封建家庭。离家后的走投无路又唯心和人同居,被抛弃后遇上萧军。虽然感情上得到了慰藉,但是生活仍是穷困潦倒,只能勉强度日。等到了36年两人的生活较为安定之时,两人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为了排遣心中郁闷,萧红又形只影单东渡日本。后来又经历了种种,最终与端木蕻良结婚。1942年因病早逝于香港。她的一生是颠沛流离,苦难而又艰涩的一生。在她的生命历程里充满的是灰暗,难有亮色。所有的这些苦难在她的小说《呼兰河转》中都有描述,整部作品弥漫着的就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如果说祖父园子带给她的是回忆和快乐,还不如说是她一生对这种快乐、自由的无限向往和追求。祖父的园子是带给她快乐,那是一种被她放大的快乐,是一种被忧伤包围的快乐。所以,在让学生彻底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之时,不妨让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以便从整体上有更深的感悟。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9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课题切入,走进园子,绽放心灵的自由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完成了填空“这园子是。”后,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如果说第一次学,是打开书本,自由的心灵绽放,那么,第二次学,则是合上书,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共沐自由的阳光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赏读为全,实现诗化的语言与自由的情思和谐同构
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朴素,正如一个孩童最纯真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一第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课堂中引导学生体味萧红的语言时,始终围绕茅盾先生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展开教学,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文学作品,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
四、借助网络,辅助升华,拓展自由的深刻内涵
对于开篇就从呼兰河中的祖父谈起,这一点学生在认识上是很有难度的。在走进园子,体会了萧红与祖父的那段感人的亲情之后,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需要,再去了解萧红的家庭、萧红的童年生活及萧红以后的人生经历,学生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在突破这部分难点时,我借助网络媒体,一改以往课前先了解时代背景的学习策略,我制作了“走近萧红”的站,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更生动的学习环境、视野空间和阅读空间。通过上查阅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激活学生身心,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扩散阅读中拓展心空,并与作者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顺畅的解决以?夏训恪W娓负妥娓傅脑白邮窍艉煨牧橹形ㄒ晃屡的家园。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从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从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这样一种探究的思考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文学观、价值观。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篇课文以富有孩子气、且又带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语言,重点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读来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亲切、神往。
支玉恒老师曾经说过:“不管什么文章,只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课堂上老师无须刻意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
”因此,教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作者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一、引导学生走进园子,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认识到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这些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并感受到作者在园中不管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快乐的。接着分别请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部分朗读,再次感受作者的自由、快乐。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让作者感受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祖父教作者区分“谷子”和“狗尾草”那部分后,都能抓住两个重点词“笑”和“慢慢”体会到正是因为祖父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三、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再次让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再次体会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的眼里倭瓜、玉米、黄瓜、蝴蝶等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总之,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很愉快。我深深体会到支玉恒老师讲的,只要让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反复读书,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无须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分析、概括、总结。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3)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早在大学时期,我对作家萧红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人教版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正选自萧红的成名作《呼兰和传》,为了上好课,我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感悟语言,思考文字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线索,琢磨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跟我一起感悟语言的魅力。
拿着教材,脑子里思路比较乱。正所谓是名家名篇。在网上收集资料时,发现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刚上过这一课,上得非常精彩。可是当我读完课文后,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所以就硬着头皮上这一课了。我深知应该向大师学习,但是上课的教师、学生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不能够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自己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这份美好就在于: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于是,教学的重点和大体思路也随之顺利出来了:以“自由”为突破口,以文本为抓手,通过“在祖父的园子里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愿意()就(),愿意()就(),愿意()就()……”这个句式进行多层面的练习,达到理解、品味、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使课堂洋溢出浓浓的
但是,光有粗线条的思路是不行的,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也是设计教学预案时的重点。那就接着再读课文,读着读着,好多地方会突然之间顿悟,灵感顿生。教自己的顿悟过程,恰恰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像园子的自由一部分内容,在多遍的朗读中,找到了中心句,体会园子中万物的自由。
复多遍的阅读、朗读文字的过程中,我还不断调整教学预案,课堂上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如果我们仅仅考虑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一厢情愿想要达到的理解高度,不管学生的实际水*的话,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学生会不卖你的账,课会上得很累的。因此设计中还要多问几次:这里学生能跟得上吗?我希望学生的回答达到怎样的程度?如果不行,我该怎么引导?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教学内容的实施比较流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化文本上,学生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能基本感受文字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意的语言的品味朗读,通过对文字留白处的想象描绘,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的意识,但是因为教学经验不够,所以还有过多的顾虑,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学生个别朗读比较有感情,齐读部分效果还不够理想;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但面不够广,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有沉闷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 激情导入: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
三、课堂小练笔,走进童年,共享自由的阳光
学习第十七自然段时,朗读感悟 “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本课的第一次小练笔。在学习“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道。”后,举例:哪些动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本课的第二次小练笔。在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第三次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请用上“想……就……愿意……就……”)这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这种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体会到萧红那颗充满自由的童心,让学生与作者快乐共享。
四、走进原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简单补充萧红的资料,《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经过前一段学校语文公开课的教学,本人深受启发。现就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一、师生谈话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公开课的教学上,往往是借班教学。师生之间的陌生使得师生的关系显得疏远,势必影响下面语文课的深入开展。为此,很多的教学专家和名师都会通过诙谐幽默的师生谈话,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了很好的环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放得更开,后面的课堂上会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但是,师生谈话的话题,最好渗透着本课要学的内容,这样就一举两得了。
二、奇妙的课堂导语,是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的第一课时,一定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语。有的可以故事导入,有的可以美轮美奂的画面导入,有的可以生活实践导入,有的甚至可以一个词导入……不管怎设计导语,一定要简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
三、生字的认识是读通全文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课时,重在初读课文,读通全文。要达到这个目标,识字是前提,也是一把金钥匙。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识字的方式很多,可以出示生字词,个别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可以开火车读,再齐读;可以让小老师领读;可以比赛读;可以教师示范读……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易读错的字,进行纠错,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别读错。比如,多音字、前后鼻音字、翘舌音字等。
四、抓住个别重点生字进行画龙点睛地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应紧抓不放。但第一课时,时间毕竟只有40分钟,如何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识字的教学,这就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机动灵活地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难写的1-2个生字,重点的指导书写。可先示范,再描红。这样,不仅每课都渗透写字的教学,也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写字能力会不断提高,书写汉字也会越来越认真规范。
五、读通全文,了解大意是第一课时的重要目的。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为此,读通读顺课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学生已识字识词的.基础上,将生字新词带入课文读一读,不仅巩固刚识的生字新词,而且再次整体感知了全文。也可以通过分自然段读课文,并随机通过评价及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读好课文,读通课文。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课文,在设计识字这个环节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分类分层识字,从而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全文主要内容;也可通过填空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渗透对课文的整体归纳,以便更好地整体感知课文。
六、切入课文细节,挖掘教材,是点睛之所在。
因为在设计第一课时,有的教师将写字的教学大部分放在了学完课文后再进行,这样,就留下了一部分或大量时间,以进一步切入课文细节的教学。对于这个环节的设计,有的教师选择了某个方面来教学,以突出教学的难点,做好第二课时教学的铺垫;有的教师选择了课文开始的部分来教学,以作为下节课教学的引子;甚至有的抓住课文重点,通过层层深入,以读感悟,从而突破重点,体悟情感……
总之,教无定法。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从多方面的考虑来设计。诸如,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文本的题材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及需求、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都是设计第一课时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全面考虑,根据实际,恰如其分地选择某种方式,设计出可行而精彩的第一课时。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4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篇课文以富有孩子气、且又带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语言,重点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读来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亲切、神往。
支玉恒老师曾经说过:“不管什么文章,只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课堂上老师无须刻意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
”因此,教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作者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氛围浓厚,想说的话特比较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5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篇课文以富有孩子气、且又带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语言,重点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读来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亲切、神往。
一、教学效果
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作者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收获
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课下,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没有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总是一步一步牵着学,对学生不放心。其次,学生活动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个别同学。再次,文章语言优美,文中出现了许多ABB式的词,如:胖乎乎、圆滚滚等,应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积累下来,而我根本就没提到。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机智,要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及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调整教学方法。另外,要特别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6
这堂课,我得到了本校多位教师的热情指导,评议,尤其感谢工大附中的盛大文老师,对我的这堂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下面是对我这堂课做一简单小结。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设想:
1、反复朗读,品味感受
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是一篇值得反复读的美文,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变换多种形式如:自读、默读、引读、合作读等来让学生反复读文,理解文本,丰富感受。通过读文,学生对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祖父对我的疼宠呵护,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2、寻找文眼,形散神聚
首先,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其次,在教学中始终抓住文题,通过( )的我,( )的祖父,( )的园子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园子不仅是“我”的乐园,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是我心目中美好的家园。
3、激发想象,体会温暖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想象情境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以激发朗读的兴趣,在学习课文5至10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祖父在我犯错时,总会笑,他会说什么呢?这一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眼前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浮现了祖父的笑,笑中的温暖洋溢在课堂中。
4、本文教学中,文章中所带的淡淡哀愁是学生很难理解与体会的,因此在收尾处我采用了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这时,教师不需多言,只需让生静静感受。简单渗透了淡淡的哀伤情绪,从课后教师的反馈中,这也成为我本文教学的亮点之一。
不足:
(1)、课堂容量较大,想面面俱到,但反而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2)、本文是一篇美文,在教学中让生多读,读中悟情,教师如何抓住有利时机让生入情入境,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研讨的。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7
早上,我上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感觉颇多。下面我简单地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的目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被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行文挥洒自如,如清泉涓涓流淌,字里行间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在作者的笔下,万物皆有灵性,都是有生命的。在作者笔下,童年生活是那么快活惬意,令人难以忘怀。但是萧红的童年时寂寞而单调的,家里的后园是她唯一消遣的地方,慈爱而富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然而,*和儿童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把文中蕴含的天真唯美的东西张扬出来。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阅读本组课文的重点是感受他人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我的设计大致遵循“潜入——涵咏——内化——释放”这样的层次进行悟读指导,抓住一个个童年的细节,进行文本细读,多元启悟,感受形象,体察情感,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点和沉默之处读出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很欣赏张伟老师的“球心”教学。一堂课总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它就像是一首曲子的主旋律。这课的主要目标是: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我始终围绕着: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通过景物、趣事、爷爷三方面的深入解读,层层递进,理解祖父的园子是生机勃勃的园子,是自由自在的园子,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园子。早上展示的是前面两个层次,第二节课主要是感悟祖父的爱。正是因为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允许我随便瞎闹乱闹,对我倾注了无尽的爱和宽容。他的爱让我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喜爱,才有了我的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我心灵是自由的,所有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甚至是充满了梦幻色彩。再带着这样的感悟引读第17自然段。最后话题一转:可是在我18岁时,祖父离开了我。由于母亲在我年幼时过世,继母和父亲都对他不好。再加上父亲的逼婚,使她的生活过得苦不堪言。在这篇文章时,作者已经离开爷爷十几年了。由于战乱,此时的她正与第三任丈夫居住在香港身患重病。在她《呼兰河传》的尾声中这样写道:引出小诗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说说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最后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反思整堂课的得失,我发现还有这样的遗憾:比如在处理“一切都活了”这个环节时,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所以想象不大丰富,有的同学还出现没有琢磨透句式,所以说出来的语言质量不高。如果让学生静下来动笔选择写一写,我想效果会更好,理解会更到位。另外,我觉得造成这个环节有问题的是自己在备课时的预设不够,我以为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没有去写过,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当学生的回答出现了缺陷的时候,自己没有很好的调控。看来,上好一节课要一细再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到哪儿都是真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8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成名作《呼兰河传》,文章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回忆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走近作者,才能走进心灵。我首先领导孩子们交流了有关萧红的资料,对她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学这一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文章看似*淡,实则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那么,教者就要引领学生将这种感情通过对字里行间的咀嚼,慢慢得以品味,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开放自由的感悟方式去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精妙的同时,感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在教学时,我感到引导学生体会“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自由的几件事的体会由于时间偏紧,感悟还少够深入,所以,在课结束时,“当你轻轻走出祖父的园子时,它给你留下了什么?”这一问题的交流还是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厚度。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9
《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多彩的童年生活,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还有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叙事小说《呼兰河传》。而萧红被鲁迅先生称为“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所以这篇课文可谓是名家名篇。课文作者通过*淡、质朴的语言,回忆了童年时期在祖父种菜的园子里的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我校教研组以“崇简、务本、求实”为教学理念,以文本为教学抓手,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从而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一、用心去研读文本、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刚接到上课课题时,自己思绪比较乱,于是就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发现好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觉得每位名师都上得非常精彩。可自己如果就这样依葫芦画瓢,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肯定不利于我的教学。陈校长一再要求我自己去用心读课文,先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要每一篇都要读出自己新的感受。于是,我静下心来,捧起课本细细地读,反复地品、用心地悟,再从网上查找萧红和《呼兰河传》的相关资料,了解到萧红的身世,再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我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因为有了祖父的爱,所以作者童年生活快乐和自由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
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更是个充满爱的园子。而从整篇课文来看,这种快乐自由和爱,不仅洋溢于作者各个生活场景片段里,更多的渗透在作者那*淡、质朴的特色语言里,更多的是流淌于作者那一次次反复句式里,有了这样的顿悟,教学重点也就明确了: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课堂流程也就清晰起来:课堂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我童年生活的“乐趣”,再感悟祖父对我的“爱”。
二、以问题来引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中,全课围绕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流程。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课后习题的第二题“你觉得作者在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为引领,组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有趣的自然段,然后通过交流,指导朗读品“趣”,从而完成第一大环节的教学;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在园子里,我除了拥有了快乐和自由,还拥有什么?”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学生从而认识到我还更多的拥有祖父的“爱”,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细心阅读文中语句,品味祖父爱的细节,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看插图想象说话、品味祖父的“笑”,更深刻地悟到所有的自由和快乐,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三、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教学中,不是教学生学,而是教学生怎么学,所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在其它任何读书的时候,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教学的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品“趣”的过程中,我相机指导学生采用抓关键词句读书、边读边想象、边读边联想、边读边体会作者感情等各种读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去口味“我”在园子里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而在第二环节里,我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会品读作者语言、关注作者表达的方式去读书,第十三自然段中把物当着人来写的写法、全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种写法的语句形式,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反复品读,体会出这种写法的作用,就是在一次次地反复中表达出我快乐、自由和祖父对我的爱。相信如果能长期对学生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上加以指导,学生肯定会在读书的质量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收获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意识,但是由于顾虑过多,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淡时,我没有能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4)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童年。通过引领学生朗读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感受童年的天真烂漫与童年时光的可贵,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将学生领进课外阅读的乐园,让他们走进原著,走近作者,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的衔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通过本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更深层次的领悟她和祖父间的情。初步感悟“萧红体”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面对这样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心,真正领悟字里行间的情,课后能静下心来读《呼兰河传》呢?在备课前我想了很多,尽管这只是一篇略读课文,可它却承载了满满的语文味儿,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因此在我对《呼兰河传》认识的基础上,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以及找了许多名师上这一课的视频,借鉴他们的一些方法,最终才把本课的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中,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划分为四大板块。板块一:整体感知,鸟瞰园子;板块二:眼中园,样样都有;板块三:心中园,一切自由;板块四:梦中园,光芒四射。这四大板块也是教学中的四大环节,整节课就以这四个环节推进,不难看出,这个设计是层层递进的。由于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在课上我带领孩子们尽情地在园子里走了个来回,用评委彭老师的话说,孩子与我都在园子里畅游了一节课,仿佛自己就是园中的一员。
上完本节课后,我们组织了评课、议课,所有观课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结合观课老师的评课和自我反思现将本课中的得失总结一下,老规矩,还是先谈谈做得好的方面吧!
1、突显了年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两次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默读时要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对于这样的长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突显了教材特点,半扶半放,抓重点词。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始终都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如在感悟祖孙情时,主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祖父对“我”的爱语句,在学生充分默读、圈画后进行交流,并拓展了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片段。
3、突显了本体特征。语文课就要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在我的引领下深情朗诵。特别是在体会园子的自由时,通过个别读、范读、师生对读、接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把教学推向了高潮。读后顺势让学生写,园子中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4、突显重难点。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应该在略读课中得到训练和提高的。何谓学以致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精读课是为学,略读课是为了用。老师*时在精读课加强指导,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读书中训练和运用读文能力,最终达到能自主阅读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课堂中,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圈点勾画重点词句,深入领悟“萧红体”的文字魅力。
5、突显方法的指导。虽然课文篇幅很长,但我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采用了提领而顿的教学策略。在品析重点词句时,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作者描写园子是个大花园时,没有直接写园里的花儿,而是写蜜蜂和蝴蝶,就势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6、补充原文。为了将学生引进文学巨匠的乐园,在教学中多次穿插《呼兰河传》中的章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弥补了课文的空白。
课堂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没有完美这一说,课后细细回想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我有个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字写得难看。因此只要有人听课,我一般都把板书精简成电报式,从不在黑板上多写一个字。本课中的写作指导方法——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都没有板书,只是一带而过。若板书了,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其次,在课堂上没有大刀阔斧的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还是我引得较多,显得有些匆忙,若一个问题提出,学生没有及时答上来,就立马指手画脚。最后一点就是课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重点段时用时过长,导致后面草草收尾。说明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无涯,学无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我还得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修炼内功。常反思,多读书,多积累,多向名师名家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氛围,力争早日成为一名语文味十足的语文人。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整齐而优美。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
句式比较,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
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的载体就是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
教学时,我发现课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与我们*时写作时的用语有所不同,一种近似于反复的写作手法,对于凸现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让学生也来体会作者用语的精妙之处,或许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帮助呢?于是在学习这两处时,我尝试进行句式比较,出示一段*时常用的描写,如针对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内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们带着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然后让学生读读原文中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好奇、活泼以及园子给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接受一次写作方法上的熏陶。
2、教学收获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这篇课文很多词语很有特色,都是儿童的表达形式,很受学生喜欢,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有些动作的词语也是很口语化,如“东一脚、西一脚、踢飞”,这些动词充分写出孩子无拘无束,园子里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特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乐。
课上完后,学生们对文中的小萧红羡慕不已,文中所写的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趣”字展开。此时,如果课文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远未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我继续引导学生把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让学生明白:小萧红是快乐的,她看到的蜜蜂、蚂蚱等都是快乐的,都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们的快乐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田野、图书馆、操场、河边,包括属于自己的房间,我们也应该有不一样的快乐,学生畅所欲言,由童年的快乐拓展开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课堂就会变得更有生趣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东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呢?告别童年东阳下的骆驼队,我们走进了第7课《祖父的园子》。(齐读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词。读好后想一想:
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自由读,交流:
(园子里有很多可爱小动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我”在园子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园子里睡觉……)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
2、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书“自由自在”
三、学习“我”在园子的做的事情,重点为朗读。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
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从哪些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 (5-12自然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动作:伏在、乱钩(哪个句子说明我是乱钩呢?)、抛给。(板书)
(2)语言:
A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直接叙述,再师生分角色朗读;
你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无拘无束、调皮、惬意、漫不经心、调皮、懒散;祖父的亲切、慈祥、宽容、哭笑不得)
B再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祖父有一个典型的动作——笑(板书),透过“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祖父的话” 你对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正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自由的天性)
C 祖父始终“笑”着面对我,那我又是怎么说的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呢?(练习指名)
(调皮地、大声地、不耐烦地、嬉皮笑脸地、没大没小地、一本正经、天真地、满不在乎地……)
指名读“我”的话,加上这些词语,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动更立体了!
D 同桌合作:练习、展示(多么和谐的画面! 多么温馨的情景!)
4、我们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体会出作者的自由自在,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呢?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简要说明。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钩一阵。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开火车读读这几个典型的句子。
四、学习园子里其他生物的表现,重点为练笔。
1、过渡:慈爱的祖父,对“我”的瞎闹是这样的宽容,他对“我”倾入了无限的爱心与耐心,放飞了“我”的自由,于是“我”眼中一切都是自由的,特别是课文的第17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自由的气息。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自由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朗读:(我体会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哪个句子让你的这种感受特别深刻?
4、读着读着,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三个“就像……似的”——拟人排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啊!(男生朗读)
七个“愿意”—无比自由—作者笔下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快乐的!(女生朗读)
板书:“就像……似的”、“愿意”
4、只要我们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那么我们眼中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你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指名学生说,如:我今天考了好分数,特别高兴,觉得校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妈妈带我公园里放风筝,我很高兴,觉得公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特别自由,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5、请学生也像作者一样用上“就像……似的”、“愿意”等词语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写自己心中的那份自由。
6、交流
五、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自由,重新回到祖父的园子。因为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也正因为满眼的“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的心“情”就更加自由自在了。这就叫做“情景交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板书“情”“景”“交融”)
2、齐读课题:我是自由的,园子是自由的,而慈爱的祖父正是这种自由的源泉,所以作者深情地称这个园子为“祖父的园子”。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阅读补充材料A《一朵*北方原野的花——致萧红》,深入了解作者。
4、阅读补充材料B《呼兰河传》(节选),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在1和2之间选择一题;在3与4之间选择一题。)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4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整齐而优美。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
句式比较,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
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的载体就是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
教学时,我发现课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与我们*时写作时的用语有所不同,一种近似于反复的写作手法,对于凸现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让学生也来体会作者用语的精妙之处,或许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帮助呢?于是在学习这两处时,我尝试进行句式比较,出示一段*时常用的描写,如针对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内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们带着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然后让学生读读原文中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好奇、活泼以及园子给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接受一次写作方法上的熏陶。
2、教学收获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这篇课文很多词语很有特色,都是儿童的表达形式,很受学生喜欢,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有些动作的词语也是很口语化,如“东一脚、西一脚、踢飞”,这些动词充分写出孩子无拘无束,园子里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特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乐。
课上完后,学生们对文中的小萧红羡慕不已,文中所写的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趣”字展开。此时,如果课文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远未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我继续引导学生把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让学生明白:小萧红是快乐的,她看到的蜜蜂、蚂蚱等都是快乐的,都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们的快乐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田野、图书馆、操场、河边,包括属于自己的房间,我们也应该有不一样的快乐,学生畅所欲言,由童年的快乐拓展开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课堂就会变得更有生趣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5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自学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相关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同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相机引导学生板书。
课下,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没有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总是一步一步牵着学,对学生不放心。其次,学生活动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个别同学。第三,文章语言优美,文中出现了许多ABB式的词,如:胖乎乎、圆滚滚等,应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积累下来,而我根本就没提到。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机智,要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及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调整教学方法。另外,要特别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6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音,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亮点”值得回味: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萦梦饶的祖父的园子。
1、抓住佳词佳句感悟作者的写法。
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握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这样有机的在布置学生写“广告语”时,如果引导其力争在写话中运用上“愿意”、“瞎闹”、“乱闹”等词语,不仅深化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还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延伸。教学本该如此,在败笔与遗憾中生长教学智慧!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课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童年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们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体悟童年生活的情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7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想象萧红生活,借《呼兰河传》里的文字向学生简单介绍萧红的生活,并随着推荐这部作品。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从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增加了较为沉重的阅读链接部分,使课文中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一份怀念向往的沉重。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我依旧采用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自主默读朗读,感受萧红独特的语言特点,体会文中的情感。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交流“我”在园子里的举动有着怎样的心情,体会到祖父对“我”的包容与爱。学生们都大方分享了他们喜欢的句段,结合作者的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祖父和园子久久不能忘怀的情感。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9
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时,学生不由地笑了,他们被新鲜的语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响了,于是我请读的学生坐下,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这篇文章他们一定感兴趣。
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
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
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氛围浓厚,想说的话特比较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篇课文以富有孩子气、且又带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语言,重点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读来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亲切、神往。
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不管什么文章,只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课堂上老师无须刻意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因此,教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作者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扫清障碍,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为后边的学习做铺垫。老师准备得很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讲练结合,对重难点、易错点的把握精准,讲解细致,环节紧凑,方法多样,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记笔记,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效果好。
再准备充分的课堂也会留有遗憾,本节课在字词的指导上,虽说易错字老师已经想方设法让孩子去识记,让孩子写,但还是没有教师亲自示范书写,学生跟着写一遍的效果好。直播时,电脑声音控制那块没调好,声音不稳定,有时声音小。
因此,针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今后在准备直播课时,就要把这些问题给解决掉,备课时就要各方面因素都要考虑到,准备要更充分。教师在示范书写这方面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使学生学习更高效。做一项工作就要想法尽善尽美,我一定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实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5)
——《祖父的园子》教案10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教学难点 :
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介绍作者,引发兴趣。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她是*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谁?她就是萧红,黑龙江呼兰区人。l940 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引出课题,猜测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呼兰河传》。
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利用形声字构字方法纠正难词发音。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辨别多音字“晃”:
[huàng]摇动;摆动:摇头晃脑。
[huǎng](光芒)闪耀:明晃晃。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日光明晃晃)
识记所有生字并开火车检测。
3.学写生字。
学生自主练习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阅,教师指导难字书写。
预设:
“蝴、蝶、蚂、蚱”都是什么偏旁的字?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字,因为蝴蝶、蚂蚱都是昆虫)
“拔”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朋友拔萝卜,出了一点汗)
“承”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中间是“了”,不要多加一点;注意笔顺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4.小组读课文。
分小组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流利,小组互评。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板书:园子里的生活)
(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歇凉睡觉等)
2.其中详写的是哪件事?
(“铲地认谷穗”)
3.自由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把“韭菜”割掉,把“狗尾草”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
②从祖父拔锄头杆给“我”铲地,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疼爱,鼓励“我”尝试,让“我”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从“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而“祖父”也不生气,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宽容;从祖父耐心地笑着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草,可以看出祖父的慈祥与独特的教育方式,把知识寓于生活,用实践与体验教“我”生活常识,即使“我并不细看”,也无心“学习”,祖父也不急不躁,安心等待“我”成长)
(板书:祖父?慈祥、宽容,教育方式独特)
4.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体会祖父与“我”浓浓的亲情。(板书:祖孙情)
5.除了这件事,你还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情最有趣?说说你的感受。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举止天真、幼稚、可爱等。
②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见异思迁”,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非常喜爱园中的一切;“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③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
(板书:“我”?自由快乐、天真好奇)
6.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子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了下来,写出了“我”的天真、顽皮,写出了真情实感。
四、发挥想象,写话训练
如果你也生活在这样的园子里,你想和“祖父”一起做什么?请写下来吧!注意把动作、语言写具体。
《祖父的园子》教案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祖父的园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祖父的园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读课题。在她的作品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边读边想像,而且会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你们读这一段时有疑问吗?老师刚开始读到这儿时,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在写作文时总挑美丽的景色去写,为什么大作家萧红把这不太好看的白蝴蝶、黄蝴蝶也写下来呢?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B、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你读愿意的部分,我读就的部分。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C、是啊,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很想读,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句式拓展朗读:不愿意……就不……)你感受到什么?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A、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时我的中心句在句首或句末,这个在句中。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正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课文又是怎么表现我的自由的呢?默读3——12自然段,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许多自由的画面。概括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5.我真的是在拔草、铲地、浇水吗?(瞎闹)文中有几个特写镜头,你觉得哪个镜头最有趣,让你有一种想和她一起玩的冲动?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一个“爬”字,一个“乱勾”,活脱脱的一个泥娃娃呀!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三、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四、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了萧红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更感受到了祖父对她的爱,祖父对她的爱在萧红的心中化成了一首诗,又化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如果同学们想更多的了解萧红,就去读这本书吧!
附:板书
自然之园
叙事抒情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之园
借物抒情
爱之园
《祖父的园子》教案5
一、读好课题,认读词串,整体把握文本。
1.读题,介绍作者。(萧红,三十年代文坛上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
2.认读词串。
——读,正音。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1)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
第三组:农活
(2)第一、二组:园子里有什么。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3.整体把握课文。
——哪几自然段写园子?哪几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给文章分分段。
小结:读读词串,你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我和祖父;抓住直接写园子的两段,你们就理清了课文的段落。这就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2、13自然段,想象园子的生机,品味作者语言的独特。
1.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2.出示:第2自然段。大家一起读: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为什么想到这个词?
——大园子。(不是我们家的院子,北方的后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
——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
——色彩斑斓(白、黄、大红、金、绿。)
——有趣极了(引读:瞧,蜂子……)
——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
板书:好大、好多、好看、好玩
再读读,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进园子了吗?没进的同学再读,一定要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3.出示:13自然段“太阳在这个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自由读。
——这一段也是写园子一共11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句?
——“一切都活了”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
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倭瓜怎么活?黄瓜怎么活?玉米怎么活?
植物在祖父的伺弄下长得多好啊!这个“活”还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蝴蝶……(引读)自由啊!随性啊!
只有天空蓝悠悠的……(悠闲惬意)
板书:一切都活了
4.谁来读读,读出那个活劲!(选择句段读)
4.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啊?就在课题旁,写几个词。比比谁写得快写得多。
(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5.萧红写得多好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上个世纪初的这个园子。让我们心生羡慕。
——出示两段话,比较阅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是有翅膀、有腿的的活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的颜色,即便写蜂子飞,最后也让它落到花上不动了,胖乎乎的。
——倭瓜黄瓜玉米都是静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疯长,写它们上架、上房、上天。
——萧红的描写非常独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咱们再来读读13自然段,比较: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
是?(老师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们分享:强调太阳大,强调告诉读者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是真的,园子里真的就是这样,而且太阳让人有一种快乐、温暖的感觉。你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想想,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她写这段话的时候是一番怎样的姿态?)
小结:萧红快乐着温暖着,想到这个园子笔尖下流淌的文字如飞舞的蝴蝶。因为她快乐温暖,园子也快乐自由。这真是——
板书:景乎情乎,境由心生。
萧红的快乐与温暖从何而来呢?
三、速读3——12自然段,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及祖父对我的宽容与疼爱。
1.速读3——12自然段。
你们读出快乐吗?
2.引读:祖父……我……
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是一种率情的流露。
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祖父教我时我不听,摘黄瓜,追蜻蜓,由着自己的性子。这是一种率性的表现。
累了,我就睡大觉。这是童年的率真。
在园子里,在祖父面前,我流露的是我的真性情啊!我当然快乐!
3.你们读出温暖吗?
为了上好这堂课,老师读了些资料,想告诉你们:
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摩着,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
4.萧红的内心情感不是我们这堂课能读懂的,下节课我们学着萧红的语言,写写园子里的趣事,争取把自己写进园子里去,写进祖父的怀抱里。你们就会有更多的感受了!
四从读者走向作者,揣摩作者境由心生、借景抒怀的情感,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文学语言,也触摸到了萧红自由、跳荡的心,再读课题,园子还是个普通的园子吗?
1.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里究竟是个怎样的园子?(用笔思考)
2.童年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小结: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是那段拥有真性情的岁月。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四、以诗结课,引发想象和对文本的再思考。
可惜的是,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才31岁。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首诗给她听。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
戴一顶大草帽
我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就铲地
祖父种菜我就溜*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鸟飞了
虫子说话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黄瓜开花
玩累了
我找个阴凉地
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
只有一顶小草帽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好大、好多、好看、好玩
一切都活了
景乎情乎
境由心生
《祖父的园子》教案6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祖父的园子》教案7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祖父的园子》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色彩艳丽
很大
昆虫的天地
充满生机
相机补充原文:园子时明晃晃的,红的绿的,什么都有。)
3、自由读第13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1)鲜活的园子。从哪看出来?指导读
(2)自由的园子?这节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自由?(随意、没有人管)
课文写了哪些植物的自由?指读。假如你是倭瓜、黄瓜、玉米,你如何表述自由?
(3)想像说茄子、比瓜、晴蜓如何自由的。
三、感悟童年的自由。
1、默读其它内容,说说作者在园子里生活如何?
2、交流
(1)快乐。指导朗读。(浇水)
(2)自由。找句子说感受。教师相机概括: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想不听就不听。
(3)结合睡这一部分,想像如果你的家人见你这样睡如何说如何做。
(4)感受淘气、任性。
四、感悟祖父的形像。
1、自由读,说说祖父给你的形像?
2、交流:慈爱、放任、宽容3、重点出示:从哪个字看出祖父的爱?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3、想像一下,祖父还会在什么时候笑?
4、出示原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5、出示:小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父亲对萧红很冷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小萧红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这个普通的园子还普通吗?
6、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文章开头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
7、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五、品味语言。
1、出示13节,说说运用了哪些写法。
2、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3、出示: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一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用了几个“又”,有什么好处?
4、出示下列句子,感受朴实、反复的特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下种,我就……
祖父铲地,我就……
祖父浇水,我就……
六、总结。
童年的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我
任性、快乐、任性、自由(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爱)和祖
慈爱、宽容、放任父的园
充满生机、
自由、随意、没有人管理
(要怎样就怎样)子
《祖父的园子》教案9
一、教材解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3、体会祖父的爱,感悟园子在作者心中的精神意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率性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课题,认读词串。
1、读题,介绍作者。(萧红,三十年代文坛上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
2、认读词串。出示: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韭菜谷穗倭瓜黄瓜(谎花)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读,正音。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1)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
(2)第一、二组:园子里有什么。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过渡:那么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园子?哪几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尝试给文章分分段。
3、师生交流。
小结:读读词串,你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我和祖父;抓住直接写园子的两段,你们就理清了课文的段落。这就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分享自己喜欢的句段。
1、多年以后,作者萧红仍用小女孩子的眼光看待童年时快乐玩耍的园子,她的笔调是那么的清新自然,处处流露出她的率真率性的性格。读着她的文字,我们似乎也走进了她幼时的园子,走近了她那段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请大家来分享她的那份率真,那么快乐,那么自由。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师生相机评价。
四、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2和第13自然段,感受园中景的特点,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自由和快乐的情感,领会作者特殊的表达方式的特殊效果。
2.能主动质疑,能结合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童年的生活愉快又美好,今天,我们继续走近课文,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文一共14个自然段,读一读,课文有两节是直接写园子的景色?找找看在哪儿?在书上做个标记。(2和13节)
二、园中景
1.自由读这两小节,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
2.质疑。注意把问题要点留在黑板上,随着课文理解的推进,可逐渐擦去问号。
3.提炼问题,小结重点: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园子?
(一)好看
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如果说这个园子带给你的感受,你会选用哪个词?(板书:好看)
4.交流:好看在哪儿?
(1)好看在各种各样的昆虫在这里生活,生机勃勃:这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园子里的昆虫远不止这些,从哪看出来的?(样样都有)这就是简洁。
(2)好看在色彩。白、黄、大红、金、绿……色彩真丰富,这真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园子。五彩缤纷。
(3)好看在园子里景物惹人喜爱。出示:蜂子则嗡嗡飞地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喜欢这句话吗?喜欢哪儿?(生机勃勃、形态可爱)
5.自由读一读这一段落,把好看表现出来。
老师走动的时候,听到同学们读得很美。既然作者想写园子的景好看,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这些蝴蝶极小,不大好看”呢?干脆把它删了吧,这些写是不是自相矛盾?(白蝴蝶、黄蝴蝶这些颜色我们司空见惯,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可大红蝴蝶我们却不常见,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衬托“我家园子里”蝴蝶的好看,园子的好看,这种一种写法只是为了突出大红蝴蝶的好看)
6.羡慕这样的园子吗?想自己的家里也有这样的园子吗?让我们把它就当自己家的园子,美美地读吧。
(二)自由
1.13小节就更有意思了。请你再大声读一读13小节。读完后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个园子带给你什么感受?请你还用文中的一个词。(板书:自由)
2.这种自由的感受是通过怎样的句子表现出来的。这段话非常热别。请你默读这一段课文,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拟人句,比喻句、拟人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觉得它啰嗦。找找看,找到的话,把它画下来。
3.交流,出示“一切都活了……也没有人管”。
你发现这段话的结构了吗?学生自由读,试着掌握特点背下来。
我读愿意,你读背,试试看,行吗?背读:师生接背。
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反复地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地读,反反复复地背。给你一点时间,自由读自由记,看谁背的最快!擦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
快背(读):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你还能记起园中的这些景物吗?加快点节奏,行吗?
4.小结: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么动物呢?出示蝴蝶的句子。指名读,哪个词突出了自由?(随意)
5.在作者的笔下,园子里的所有植物都是快乐的,自由的,倭瓜、黄瓜、玉米,它们的心情“我”是怎么知道的?难道去问了吗?倭瓜,你快乐吗?蝴蝶,你自由吗?
三、园中事
1.要弄懂这个话题,咱们还得回到这个园子里,看看园子里的“我”和在园子里做的“事”。现在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其他的段落,用上“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就……”说说我是怎么自由的?同桌可以对说,等会我们看看哪一组同桌对得最多。(指名说)同学们捕捉了许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画面,你觉得最最有趣的什么呢?
2. (重点学习5—10)我在园中瞎闹、乱勾,玩得那么自由快乐,和园子里的一个人有关?是谁呢?请你读一读我和祖父的对话,自由读读,祖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 小结: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或者是闯出点小祸,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我能够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这是因为……
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5.当我们走进园子,看到了我发生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现在你明白刚才的问题了吗?倭瓜、黄瓜、玉米,它们的心情“我”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再来看看园中的景。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太阳为什么只有在园中显得特别大呢?回应上文园中的景,园中的我。
特别大的太阳,特别多的温暖。
特别自由的心灵,特别高远的天空。
小结:原来,境有心生。我的心是快乐的,自由的,我眼中的倭瓜啊,玉米啊,蚂蚱啊,都是快乐的,自由的。
四、园中人
1.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别的问题吗?(机智处理)
2.打开课本,读第一句话。师引疑:.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板书:人
偌大一个呼兰河,为什么偏偏只写我的祖父呢?
(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娶了后母。萧红的童年过得十分不幸。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宽容、慈爱,给她无限自由的祖父。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使萧红感受了温暖和爱,板书:温暖和爱(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
回读课题: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3.事隔二十多年,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因为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精神家园。
4.这个园子,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小结: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萧红永远怀念着这个园子,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次吟唱起这支抒写心灵自由的歌。(出示第十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祖父的园子》教案10
一、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师:读得真好听,给她掌声,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多彩的园子
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语言也有特色,老师读着读着,仿佛看到小萧红在数着指头,在说。请同学们读三——十二自然,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能与大家分享吗
生:大家请看第三自然段。草帽,象家庭服装一样
踢土,萧红的开心
师:读一读,体会体会萧红的语言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萧红的语言给我十分有趣。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你觉得她的语言有什么感觉
生:给我十分活泼的感觉
我觉得用很少很少的字。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这些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
生: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快乐呀
生:我觉得还是最后一句比较有趣。菜种不但没盖上,她祖父没有责怪她。
祖父把锄行
三、感受自由
师:哪个词让你能感受到自由。
生:抢过来,
喊过来,她在向全世界宣布,这雨是她下的。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能体会到她是怎么样的
生:自由的,自豪的
师:让我们痛痛快快地读一读。学生读第十二自然段。
瞧,她笑得多开心呀。跟着老师一起拿着水瓢向天空一摇,大喊。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这些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呀
生:十分轻松快乐,
师:想怎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什么
什么?这就是自由呀。这种快乐就是园子给她的吗?是谁给她的?祖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在哈哈大笑。
一字一句地讲给小萧红听。而她却在一边玩一边听。
师:哪些字词体现了小萧红,默读五到十自然段,用心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先请你来说一说
生:看第九节,自以为自已是对的。抛,
看出小萧红很不服气,远远地抛给祖父。
我说“是的”她以为祖父还不如她知道多呢
祖父是很和善的。
第十节的,看出祖父很和蔼可亲。
第五节,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分工铲地,祖父很信任她。
耐心讲解给她听。祖父笑了。
师:仅仅一次笑了吗?
生:读读看。笑了三次
师:从这三次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很天真,
童心未泯。
师:许多年后她深情地回忆到。同学之间分角色读五到十自然段人物的对话,读出浓浓的天伦之乐。
学生互相读课文。
师:园子显然特别大,花开了就像——
师领读。
师:萧红是怎么写出这种自由的呢?从哪些字词能体会到
生:六个愿意
看第十三节,以景写人。
师:还有吗?她的语言?天空蓝——这种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她的心中只有她的祖父。
师:这样的句子呀宁静得像一首诗。
四、出示小诗。
师:看一看,
生: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
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
不用席子
就睡着了
师:而这个园子里有温暖她一生的太阳,在〈呼兰河传〉中,她再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配乐朗诵最后一篇。
写下这段话,萧红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沉重,哀伤的。
五、推敲课题。
师:许多教材选用,有的是我和祖父,有的是我的园子,而苏教版用的这个题目,你觉得哪个好
生:我觉得苏教版好。写下了我和祖父生活的地方
师:我、祖父、园子,这三样一样不能少,我们心中一定有这样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6)
——祖父的园子作文10篇
祖父的园子作文1
祖父家有一个园子,四季都别具一番滋味。春天,万物复苏,各色花都伸出小小的脑袋凑热闹。夏天,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也都长了出来,核桃和樱桃也出来瞧瞧世界,呼吸新鲜空气。秋天,那才叫丰收的季节,满树都是沉甸甸的果实,我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冬天,大雪覆盖了整个园子,让这个园子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度过寒冬。
你瞧,园子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百日草、茶花凤仙、迷你小丽华、康乃馨、玫瑰花、百合花,这些五彩缤纷的花儿引来了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哦,小蜜蜂。对了,还有蚂蚱、红蜻蜓。蝴蝶采了花粉,撒了金粉,让这个园子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红蜻蜓呢?哦,它是在左点右点,上飞下飞,终于找到了一个东西点了一下,呼吸了新鲜的空气。蚂蚱是最淘气的,它呀,跳到祖父的草帽上,站了一会儿,又跳到黄瓜上。这下,它可倒霉了,黄瓜上的刺扎得它左跳右跳,跳个不停。蜜蜂“嗡嗡嗡”地飞着,穿着一件毛茸茸的`裙子,落到了百合花的花瓣上,一动也不动了……
因为童年的流逝,现在我与祖父的园子变得生疏了许多。然而,过去的一切会永远镶嵌在我的脑海里。
祖父的园子作文2
今天,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让我对这个童话般的园子充满了向往,对作者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憧憬。更吸引我的,是祖父的慈爱,仁德,对“我”胡闹、任性的宽容,放飞“我”的天性,对“我”深深地爱。
祖父的园子是五彩缤纷,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种类繁多,五颜六色的昆虫,在园子里飞翔、蹦跳、嬉戏;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花花草草,泛着淡淡的幽香,争奇斗艳的开放;高大挺秀,粗壮坚强的大榆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活力四射。在这样美丽的园子中,跟着祖父四处转悠。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其实,“我”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胡闹。“我”拿着锄头的“头”铲地,不过是在地上乱钩一阵。“我”分不清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草当做谷穗留着。
而“我”这样胡闹,祖父不但不责备我,还耐心地给“我”讲着谷穗和狗尾巴草的区别。这让我感受到了祖父的仁爱,对作者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我”跟着祖父浇地,“我”拿水瓢用力气向天空扬去,便是下雨了。这体现出了孩子想象力丰富,敢于异想天开的天性。体现出作者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作者的眼中,太阳、大树、土墙、倭瓜、黄瓜、玉米、花、
鸟、虫子、蝴蝶……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不由别人主张、摆设,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一切都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之所以在作者眼里,一切都是活力的,自由自在的,是因为自己过着这样随心所欲,不受拘束,无忧无虑,充满梦幻色彩的生活。
祖父的园子是色彩明丽的园子,自由的园子,快乐的园子,“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祖父的爱是暖融融的,像阳光一样的,那么温暖,柔和。作者在童话般的园子中度过童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生活,在祖父浓浓的、暖暖的爱中成长,使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这个园子给了萧红无限的快乐,无限的留恋,也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祖父给了萧红无限的疼爱,无限的关心,同时也带给了我无限的震撼,感动……
祖父的园子作文3
风景如画的鼓浪屿有一个海底世界,是一个好玩有趣的旅游景点。今天我也来到了这里,见识了鱼儿们的生活和游戏。
海底世界里面有小丑鱼、热带鱼、企鹅、海狮,样样都有。热带鱼有橙色的,也有黑色的。这种鱼小,可爱但并不好看。好看的是小丑鱼,全身一个颜色,十分招人喜欢。海豚是灰蓝色的,海狮是深灰色的。水母则跳起优美的舞蹈,满身的皮肤十分光滑,躲到一棵珊瑚后面,头大大的,身体瘦瘦小小的,像一个蘑菇,躲在后面一动不动了。
看完这些,海豚贝贝的表演开始了!贝贝先跟大家打招呼——大声地叫唤一下,就开始了她的表演。她一会儿在那里游泳,一会儿钻圈,一会儿又去顶球,乐此不彼。互动环节开始了。饲养员请了两位观众上去,和海豚亲密接触。贝贝十分开心“叭”地亲了一下他们。大家看到贝贝这么活泼可爱,忙掏出手机、相机,为贝贝照相。贝贝看到大家都在拍她,在水面上跳啊,教案,别提多高兴了!
海底世界真是好看又好玩,真令人流连忘返。
祖父的园子作文4
假如时空能够倒流,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祖父的院子里玩耍着,闹着,玩累了,就在一棵高大的老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看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园子。
碧绿的草儿在欢笑着,身上淌着晶莹的水珠,在和旬的阳光下闪动着美丽的光芒,草儿们摇摇头,摆摆手手,充满了活力。
“哈哈哗哗喇!小草就是我的家,充满了快乐……”一声狂曲从草丛深处传来,原来是一群年轻活力的蚂蚱们在聚会,投入的唱着卡拉ok,有的边唱边跳,有的还击鼓敲锣,“啪啪啊叭叭”真是好听。
“哗哗哗……沙沙”原来是神志清爽的老树们在开会,内容是有关教育小树苗,帮助它树。
我在一旁看呆了,禁不住摇头颇使自己清醒过来。天哪,这不是梦。
“咳咳咳……”一个苍老粗哑的声音从我的背后传来。是我背后那可不知岁数的老榆树在发出声音!
“孩子,你去逛一逛园子吧,也许,你能发现些什么。”老榆树充满慈爱地说,神情是那么宽阔,那么慈祥,多么像祖父!
我疑惑的低下头一看,我脚下的一群小蚂蚁们,好像一条粗粗的黑线,满满的蠕动着,王石头上爬。我不由得蹲下身子仔细一看,发现一只小蚂蚁背着一粒大米,实在走不动了,眼见落后于群,身旁的一只大蚂蚁就热心的帮助小蚂蚁。这,有时我想起了祖父,为什么呢?
我又看见一棵大树笑哈哈的教一棵小苗如何抵挡风沙袭击,大树十分耐心,手把手的教,多么像祖父啊!小苗儿那么可爱,那么淘气,多么像我。
远远又看见童年时代的红蝴蝶,是那么美丽与年轻,于当年的风韵全然没有改变。他翩翩起舞,带着我走过童年的园子。
黝黑的泥土,明澈的溪水,湛蓝的天空,和旬的阳光……一切都那么美好,都与从前一样。园子的土墙底长出缕缕青苔,丛丛爬山虎在墙上蔓延着;墙边,黄瓜躲在丛丛藤叶中。
太阳懒洋洋的照着祖父的园子。短小的土路两旁,各种植物在娱乐:绿油油的青菜听着耳机音乐,十分欢快。油菜花淘气的核销百蝶捉迷藏。我缓缓走入菜花丛,细细一闻,闻到了由猜泌人心脾的闻到了祖父那熟悉的气息,闻到了童年温暖的味道;我仔细一听,听到了自己与祖父欢快的笑声,不觉笑了起来。
红蝴蝶引来了十多只小蝴蝶,扑闪着翅膀,在花丛中忽上忽落,与小蝴蝶十分亲热。我在思索老榆树那话中的秘密,心想:这里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快乐与生机,也许是祖父用他的爱唤醒着所有的一切吧?原来,老榆树所说的园子的秘密原来是祖父对我的爱!
景物突然如镜子被一块石头打碎了,周围一片黑暗,没有了湛蓝的天空,没有了和旬的阳光,没有了园子,我回到了原来的时代……
祖父的园子作文5
祖父家有一个小院子。
院子和厨房的走廊相连,那儿的花木没人修剪,都快长疯了,小院子的后面有一墩用土砌成的墙,墙不高,一翻就过。前院是一个小小的花园,春天,凤仙花开了,有红的、白的、粉的…..蝴蝶和蜜蜂都被这美丽娇艳的凤仙花吸引。橘子树也不例外,他吐出一个个雪白的小花苞,不久你将看见的是一簇簇满是蜜粉的,朴素中又带有几分清丽的白色的小花,攒成一团,拥在碧绿的`橘叶中,带着幽幽的清香。
后院则是一个小菜园,菜园中有衬着碧绿藤的瓜,嫩得能掐出水来的菜,勤劳的祖父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四四方方的地用来种油菜花。
趁着祖父整理小院,祖母炒菜时,我便折下几朵油菜花插在头上,两眼往上看,什么时候蜜蜂会飞来。正等着心焦时,一只肥肥的蜜蜂飞来,急忙用自己的手飞快地捂住它,放入小纸盒里,纸盒里并不单调,有长着嫩叶的小树枝,雪白的橘子花、红的鲜亮的凤仙花。我看着它爬上爬下,爬进爬出,劳作个不停,等它采满花粉以后,便放他回自己温暖的大家庭中了,看它颤颤悠悠地飞远,反而觉得欢喜。
在我出生那一年的春天,我的祖父挨着小土墙插了一根葡萄藤。几年后,那葡萄长得着实粗壮,等果子熟了以后,用剪子剪下一串来,摘一棵葡萄放在嘴里,有一种土壤的香。阳光的味儿立刻激活了我的味蕾,这是一种被太阳烤炙的风雨吹打的味道。
等葡萄成熟了,夏天也就来了。若说夏天,最喜欢的就是傍晚以后的时光。
不知不觉中火烧云就上来了,这时你出去散步,仰望着天空,归巢的鸟儿,向往的微风,似火的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你常常会看见邻居们吃饭的情景,在门前空地上放一张桌子,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晚饭过了,火烧云也消失了,是时候把桌子搬进去了。
夜晚,当天上第一颗星亮了,我们准会搬出几把大藤椅放在小院的水泥地上,躺下,开始聊天。夜静静的,我听着蝈蝈的歌声,酣然入睡,这便是最美好的时刻。
鸡头米老了,葡萄叶落光了,小后院也就脱下春夏时的华服了。
祖父的园子作文6
在我乡下的家,有一个菜园子,那是爷爷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我们的游戏圣地。
当下雨时,调皮的雨珠宝宝,哗啦啦的在爷爷的菜园中尽情玩耍,绿油油的白菜宝宝和菠菜宝宝招手,让小雨珠和自己融合,晴天,各色的蝴蝶围着园子里的花儿翩翩起舞。
园子的东北角有两棵树,一棵桃树,一棵梨树,这可是爷爷院子里的两名"大将"呢!春夏秋冬都守在菜园子里,无私的帮爷爷守着蔬菜们。
每年春天,桃树总会开出粉嫩粉嫩的花,爷爷在桃树下翻土,种地,一锄一锄下去,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爷爷总会开心的停下来和我们玩闹,那么和蔼,那么慈祥,我和弟弟妹妹总会去摘几朵桃花,几朵粘在爷爷的草帕上,几朵戴在我们的头上。日久天长,爷爷的草帽被我们粘成了花帽。如今爷爷的花帽上的花,颜色淡了,但爷爷的笑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前两年爷爷生病,离开了我们,乡下家里的菜园子也荒芜了,一夜星空,一轮明月,抵挡不了我对爷爷的思念,一顶草帽,一把锄头,有着我和爷爷的回忆,一颗白菜,一亩菜地,是爷爷劳动的心血。
爷爷,我想你了,也想和你在菜园的那段时光了。
祖父的园子作文7
记忆中,祖父家屋后,有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园子。那里有我敬爱的祖父的最爱,还有我珍藏的快乐。
早春,菜园子是嫩绿的。刚冒出头的韭菜,长的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的蚕豆,鼓出稚嫩的花苞。初夏,菜园子就成深绿色了。丝瓜、黄瓜爬上了房,黄色的小花,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深秋的萧瑟,似乎从没有“光顾”过祖父的菜园,南瓜的金黄、番薯的深红占领了那个悲廖的季节。
祖父一天到晚都呆在菜园子里,我也一天到晚跟在他后面。祖父戴着一顶大草帽,罩着一件粗布衣,肩膀上还搭着一条灰不溜秋的毛巾。他干活,我也干活。他拔草,我也拔草。有时,他还会停下手里的活计,逗弄逗弄我。看着被我弄得惨不忍睹的菜地,被我的小脚踹得稀巴烂的韭菜,祖父总是宽容地笑笑,把我拎到一边,随后扶正他可怜的韭菜。
“小丫头,过来”,祖父笑着挥挥手,我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把那边的狗尾草拔干净喽,奖你一颗糖。”祖父神秘地耳语,我像斗胜了的公鸡,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绿意正浓的黄瓜,碧绿的藤蔓热闹地爬满了房屋,似乎要长到天上去了。青菜、苋菜、生菜,绿油油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似乎要爬遍每个角落。那匍匐前进的大冬瓜,常让我绊个嘴啃泥。园子里,狗尾草像火焰一样跳跃。
拔草拔累了,我就坐在大冬瓜上,踢一脚祖父刚种下的白菜。爬上枇杷树,摘下一串小灯笼似的枇杷,用吃剩的果皮,攻击那群欺生的公鸡。那只常啄我脚趾头的公鸡,此时被我打得落花流水,只好狼狈地逃回鸡窝。这时,祖父就会放下锄头,笑道:“快回窝,这丫头又欺我的鸡哩。”我哈哈大笑,可又嘟起小嘴,叫嚣:“是它们先欺负我的。”
夕阳的余晖,洒在祖父湿透的衬衫上,照着我汗津津的脸上。祖父来看我的工作成果了。我骄傲地仰起头,指了指那奋战了一下午的谷地。祖父一看,立马瞪圆了眼,问我:“这是什么?”“谷子。”我大声答道。他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眼泪都笑出来了。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急得直拽他的胡子。等他笑够了,才小声告诉我:“其实那才是狗尾草。”接着又耐心地教我,说谷子有芒针,而狗尾草是毛乎乎的。我哪有心思听,掏出祖父口袋里的糖,大喊一声:“回家喽”。
童年就在祖父的菜园里,花朵孕育着欢笑,藤蔓包裹着快乐。终有一天,我会回到那里。那里有祖父,还有祖父的菜园。
祖父的园子作文8
读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真羡慕萧红,因为她有一个和蔼的祖父,还有一个祖父的园子。她可以在园子里捉蜻蜓,吃黄瓜,可以自由的玩耍,就是把园子里的菜踢飞了,祖父也不会生气,只是会默默地摆弄好,祖父是想给她一个自由的乐园,让她展开翅膀尽情地飞翔。
我想,她一定会非常得意吧!因为她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祖父,耐心地帮她讲解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还有园子里的各种花花草草,蝴蝶、蜻蜓、蜜蜂,都是她玩耍的小伙伴,所以作者萧红的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快乐、很充实吧?园子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形态多样。萧红一定很自豪吧?她每天都可以穿着短袖、短裤,无忧无虑地躺在草地上,看着鸟儿在天空飞过,白云在眼前飘过,那种感觉一定很惬意吧?
祖父干什么,作者就干什么,祖父给花浇水,作者也浇,但不是往花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喽!下雨喽!"这是一种多么天真无邪的表现啊!虽然我的童年也发生过不少趣事儿,但这些事在我的脑海里却已经淡忘了,我是多么怀念童年的那些趣事啊!可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如流水般飞快地流走。一转眼,我已十二岁了,童年已不再属于我,但我还是希望时光倒流,回到牙牙学语时,把"眉毛"说成"有毛"那样的趣事呀!同学们,如果你们把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看几眼,肯定还是会哈哈大笑起来。童年的事多么值得怀念啊!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童年充满了纯真和情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令人留恋。
祖父的园子作文9
我的童年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做什么事都没人管我。我愿意拔草就拔草,即使把青菜当野草拔掉了,祖父也不会管我;我愿意爬树就爬树,即使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头上长了一个大包,也没人管我;我愿意下河游泳就下河游泳,仰泳、侧泳,我样样都行,有时候头发都乱得一团糟,也没人管我;我愿意玩水就玩水,玩得全身湿透,感冒发烧也最多吃些药片,一吃完药,大人早就没影了;我愿意吃饭就吃饭,一天五餐,都没事,有时下午两、三点才吃呢!就算这样,也没人管我;我愿意吃黄瓜就吃黄瓜,哪怕是浪费了也没人管我;我想捅马蜂窝就捅马蜂窝,即使浑身被蛰的都是包,也没人管我。
祖父的园子作文10
在我老家有一个后院,后院里有一只圆润的小胖猪、鸡群、蔬菜、花草、蝴蝶、蜜蜂……样样都有。鸡有白鸡和花纹鸡,我感觉最好看的是花纹鸡,走起路来器宇轩昂,和其它鸡在一块显得格外耀眼。
这后院听爷爷说是这两年才收拾的,以前里面有一棵桃树和几棵葡萄树,桃树每年结的果都掉在地上,摔的稀烂;那葡萄树自打我记事以来,就没见过它结过葡萄。既然都没有什么用处,那就砍了吧,改造成了一座“后花园”。
我每次放假后,就跟着爷爷奶奶在后院转来转去。奶奶喂鸡我也跟着喂,但不是给鸡喂,而是把鸡食给猪吃,把猪食给鸡吃,(两种食物不一样),每次喂完猪饿的嗷嗷叫,鸡吃的太饱,到处拉臭臭;爷爷摘豆角,我也跟着摘,但是我光挑小的摘,那时我以为小的更好吃,所以只摘大的不摘小的,每次爷爷看我摘的没长好的豆角,脸拉得老长,但还是心*气和的告诉我,小豆角没成熟不能摘,要等它长大了才能摘。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点了点头假装听懂了,又跑去别的地方玩去了。看见有枯叶和石头,就用石头围一个圈,把树叶放里面,用打火机点燃,学大人烤玉米,把玉米棒子扔火堆里,烤的黑不溜秋的,拿起来就吃,结果拉了好几天肚子。
在后院里,所有的动物都是自由的,蝴蝶想飞多远就飞多远,没有人去伤害它们,公鸡和母鸡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鸡圈也好,地里也罢,没有人去管。
傍晚时分,后院里慢慢安静下来,人们都回家休息了,后院的所有动植物也一样。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7)
——部编版《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这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齐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透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能够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搞笑?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其实,但是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但是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一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主角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能够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样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好处。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以前的点点滴滴。
部编版《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板书: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部编版《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园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3、自由读第13节。
我想,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4、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可以划下来。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会……一会……)
5、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6、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第12段: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3、小结: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就____,想做什么,就____我完全是_____。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3、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指导读句子。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祖父的笑中有疼爱,祖父的笑中有教育,祖父的笑中有宽容。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课件出示)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配乐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_____,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____,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_____,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_____,愿意爬上房,____,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____,愿意结一个黄瓜,就__________,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_______。我要做什么,__________,要怎么样,_______,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愿意……就……想……就……
六、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_____,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
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8)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教学中抓住词语让学生去感受,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争着说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
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早在大学时期,我对作家萧红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人教版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正选自萧红的成名作《呼兰和传》,为了上好课,我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感悟语言,思考文字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线索,琢磨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跟我一起感悟语言的魅力。
拿着教材,脑子里思路比较乱。正所谓是名家名篇。在网上收集资料时,发现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刚上过这一课,上得非常精彩。可是当我读完课文后,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所以就硬着头皮上这一课了。我深知应该向大师学习,但是上课的教师、学生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不能够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自己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这份美好就在于: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于是,教学的重点和大体思路也随之顺利出来了:以“自由”为突破口,以文本为抓手,通过“在祖父的园子里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愿意()就(),愿意()就(),愿意()就()……”这个句式进行多层面的练习,达到理解、品味、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使课堂洋溢出浓浓的
但是,光有粗线条的思路是不行的,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也是设计教学预案时的重点。那就接着再读课文,读着读着,好多地方会突然之间顿悟,灵感顿生。教自己的顿悟过程,恰恰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像园子的自由一部分内容,在多遍的朗读中,找到了中心句,体会园子中万物的自由。
复多遍的阅读、朗读文字的过程中,我还不断调整教学预案,课堂上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如果我们仅仅考虑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一厢情愿想要达到的理解高度,不管学生的实际水*的话,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学生会不卖你的账,课会上得很累的。因此设计中还要多问几次:这里学生能跟得上吗?我希望学生的回答达到怎样的程度?如果不行,我该怎么引导?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教学内容的实施比较流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化文本上,学生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能基本感受文字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意的语言的品味朗读,通过对文字留白处的想象描绘,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的意识,但是因为教学经验不够,所以还有过多的顾虑,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学生个别朗读比较有感情,齐读部分效果还不够理想;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但面不够广,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有沉闷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扩展9)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 (菁选2篇)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激情导入: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
三、课堂小练笔,走进童年,共享自由的阳光
学习第十七自然段时,朗读感悟“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本课的"第一次小练笔。在学习“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道。”后,举例:哪些动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本课的第二次小练笔。在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第三次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请用上“想……就……愿意……就……”)这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这种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体会到萧红那颗充满自由的童心,让学生与作者快乐共享。
四、走进原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简单补充萧红的资料,《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2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阅读这组课文,主要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这组课文的训练目标以及文本导读提示,我拟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长,意境很美,耐人寻味。所以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思考:
(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很好达成目标。我通过设计多次读的方法学习课文:一次快速默读,让生感知课文写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二次快速浏览读为什么说是它是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三次重点读课文的十七自然“花开了,就像睡醒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通过多形式充分地读,去感悟作者内心深处那份自由和快乐,在读中感悟“境由心生”的语言特点。四次读从文中找出作者与祖父在园子的所做的事,感受祖父的慈爱,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快乐。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还是比较流畅,但一节课下来,我觉上得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教者没有沉入课堂中,与文本、生本的对话还不够默契。特别是十七自然段的教学,通过多形式地让学生感受园子一切都是自由和快乐的,我引导学生说出这份快乐源于谁?由于问题的指向性不很明确,让学生没有领会我的意图,学生就把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抛出来,出不来教者需要的答案,然后就强拉硬扯回到教师的答案中,告诉学生这是源自于作者——那内心深处的自由和快乐,引出寄情于景这个概念,再让学生仿造这种表现写法练笔,显得有点突兀。其次在对我与祖父在园子快乐的段落的学习显得草率,有点走过程,而没有让学生真正通过自由读去想象、去感悟,那份内心深处自在和快乐。
推荐访问: 园子 祖父 反思 《祖父园子》教学反思1五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0字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00字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