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史为鉴论文(精选文档)

以史为鉴论文(精选文档)

时间:2022-06-17 13:4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史为鉴论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以史为鉴论文(精选文档)

以史为鉴论文3篇

第一篇: 以史为鉴论文

以史为鉴
作者:余志鸿 郭蓬蓬
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7年第10期

        说文解字

        

        “史”是一个会意字。《说文》注释:“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说明“史”字由“又”和“中”两字合成,“又”是侧面看到的手的象形,“中”的解释很多,清代吴大澄说是简策,江永说是官府的书籍;
王国维说是盛策之器;
马叙伦说是笔;
劳斡说是弓钻——为钻灼甲骨供占卜之用。也有人认为是华夏先民捕捉鸟兽的长柄网兜(甲骨文见右图)。总之,又字和中字合起来的意思表示管理事物或记录事情的人;
所以《说文》说“记事者也”。随着原始狩猎生活向农耕的转向和国家的逐渐形成,“史”的含义也渐渐繁衍,进一步专门化。“史”字专门化的结果渐渐特指专门为国家行为记事的史官,传说中造字的仓颉就是黄帝的史官。殷夏时期就已设有太史令。国家形成,事务繁琐,记事官有了细密分工,于是出现了所谓大史(即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职务,其中记言的叫左史,记事的叫右史。由于古代史官往往是世袭继承的,所以后来“史”也成了从事记史事业的家族姓氏。

        史总是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把历史事实记录下来的书,也叫“史”。与著名的《史记》《汉书》齐名“三史”的《东观汉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由众多史官集体编纂的史书。随着“史”字的广泛使用,派生出了一些新字:“事”“使”“吏”便是“史”字的同源分化字,它们本为同一个字,后来意义也出现了分工;
记录下来的言论或事件叫“事”,代替皇帝或国家传达言语的人叫“使”,协助皇帝管理国家进行记言或记事的人叫“吏”。

        史是过去的事物活动的过程。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史,有天文史、地理史、生物史、动物史、地球史、建筑史、科学史、艺术史等等。但我们通常说的史更多是指人的历史,所以比较通用的说法: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这里包括了大至社会形态、国家、民族,小至个人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无穷无尽的、各色各样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态、事情的形成、发展、转换、变化、结束的过程。因此,史是时间的运动,也是事物在时间流程中的足迹。于是史也代表了时间的永恒,当我们谈到不朽的时候,总离不开“史”,因而形成了许多含有“史”的词语。这里我们特别提一下“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历史记事都是写在竹简上,青史就是指历史。“名垂青史”“功标青史”“青史留芳”“青史留名”等,可见“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古代的史官地位非常特殊,他们既为本朝记录史实,也为前朝编修史事,同时执掌图书典籍和机要档案。

第二篇: 以史为鉴论文

以史为鉴

三百年历史,对于我来说,就是断断续续地一个月时间。当崇祯皇帝走向那棵树时,一切都已结束。浮华也好,苦难也罢。人生并非某些人所说的那么短暂,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于崇祯来说,漫长的难以想象。其实历史根本没有改变,就算技术在改变,环境在改变,可这都是外壳,里面的什么都没变,所以让我们今天的人“以史为鉴”,无异于天方夜谭。该犯的错误还在犯,该冤死的人还是会冤死,张居正还是会被言官的口水淹死,魏忠贤还是会把持朝政,就算再过一千年,还是会这样。

所有的一切,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历史,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最近常常在想,经常幽默的人,其实骨子里透出来的都是悲观。恰恰就是因为这些人看的太明白,因为古人早已告诉我们,历史只有一个结局——悲剧。一个人的飞黄腾达与没落,就像一个王朝的兴衰,不过弹指一挥间,真是没意思透了。但坚持幽默的人,一定都会每天告诉自己一句话: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最可笑的事情就是当我们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时,恰是我们感到最绝望,最无助,最痛苦,最迷茫的时候,不过幸好我们还活着,活着就要勇敢地走下去,滚滚红尘,得一知己,了却残生。

所以结论就是:向明朝最伟大的人学习——徐宏祖。因为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最后附上一首食指的诗《相信未来》,谨献给那些在生活中准备,正在,一直,坚强勇敢的人!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第三篇: 以史为鉴论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唐太宗三鉴之一。它向人们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朝代的统治者,凡是政治清明,顺天应人,则可兴盛;
反之,凡是黑暗腐败,倒行逆施,则必然灭亡,概莫例外,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唐太宗深谙此律,故造就了一个辉煌的贞观之治。

值得效法的治绩,方方面面非三言两语所能尽陈。仅就用人不滥而言,则是独树一帜。据史书记载,在贞观年间,太宗大刀阔斧的精简机构,将中央政府官员从两千多人减至六百四十三人。从而减轻了人民和社会的负担。
到了北宋时期,宋仁宗则与此相反,官员浮滥成灾。皇朝宗室男孩七岁便可授官,甚至在襁褓之中也有官阶并领取俸禄,以致中央政府内外官署已超过一万七千人。而北宋所管辖疆域仅为唐朝的二分之一。有很多官员只挂空衔,不做实事,称为“寄禄官”,用以表示一定级别领取薪俸。故宋祁曰:“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意思是说,州县的面积和范围并没有扩大,而官员则是以前的五倍。
臃肿是溃烂之始,宋朝由于吏治腐败和人才政策的失误,使宋王朝积弱积贫,显示出封建末路的本色。


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相对照,孰优孰劣,孰兴孰衰,不问可知矣!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总结历史,学习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是历代统治者必备的取舍常识。是取贞观之治的善政呢?还是取宋王朝的吏治腐败呢?无需讨论,百分之百应取前舍后。然而,说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
2011年10月13日,据《华商报》报道,日前有网民发帖称:“陕西山阳县房管所长张惠阳任所长达20年,其间本人很少上班办公,特别是2001年以来脱岗在外承包工程,个人在西安成立了陕西惠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房管所的事他用电话指挥。”
无独有偶,2011年10月11日长沙政法频道报道:银行副行长,十年不上班,领走百万工资。该事件是由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市分行退休行长易国梁实名举报的。举报称:副行长万志能,十年不上班,照常领工资,并享受所有的福利待遇。而他自己在这十年间,一方面挂着副行长的头衔,另一方面在老家曲尺乡投资了几百万,跟别人合伙搞了一个砂石厂,据记者现场调查,老闆就是万志能。

哀哉!宋王朝的“寄禄官”又展现在我们眼前。弊政万端,莫甚于十羊九牧,人浮于事。曾记得,蒋家王朝覆灭之前,吃空饷的现象极为普遍,府库因此空竭。只有恃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苟延残喘,但曾几何时,飞灰烟灭,退出了历史舞台。
国人应清醒的看到,我国的现状并非尽如浮夸和粉饰那么乐观,必须直面现实,深切体会百姓之疾苦。2011年4月16日,据有关媒体报道,改革开放以来,造就出96万千万富翁。即便是事实,岂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它和十三亿人口,二亿四千万打工族比较占多大比例?单就二亿四千万打工者而言,其中包括农民和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这一群体,背井离乡,抛家舍子,聚少离多,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到头来结果如何?真是一言难尽!
因为某种原因,笔者先后与三个中型公司有所往来,情况了如指掌。跻身于所谓金领阶层的不到10%,他们的薪酬根据地域的差别分别在3500-5000元不等,或更多些。部门主管或经理,薪酬均在2500-3500元之间,这部分人也不到10%。剩余的80%以上的一般打工者,月薪均在2500以下。面对当今物价比胡子长得都快,工资比眉毛长得还慢的时代,这些打工者尽管节衣缩食,仍然难逃月月光或略有剩余的窘境。有位毕业工作三年的陈某某,在互动时对我说:“真是死死不了,活活不好哇!”余闻之,惊讶之余,细细想想,也是实情。通常说来,大专院校毕业生平均年龄在二十二、三岁,三年下来即是二十五、六岁。这是人生不可逾越的谈婚论嫁的年龄,依然两手空空,何以为计?这就是打工者面对的严峻现实。君若有疑,请打工者自己说说看,便可证明在下所言不虚。


回过头来,再看看房管所所长张惠阳、银行副行长万志能,张惠阳薪水几何?未经报道,在下不能妄加猜测,但绝不会低于一般的打工者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副行长万志能脱岗吃空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将百万巨款轻易地收入囊中,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窃取普通打工者三十多年的收入。
百姓还有活路吗?看官诸君,可能还不晓得对万志能的处理结果吧?笔者特别关注对该事件的后续报道。此事曝光两天之后,政法频道记者到该行追踪采访,只见万志能坐在办公室,头也不抬的说了句“我向大家道歉”!当记者问到对万志能如何处理时,领导回答说:“让他脱离砂石厂,上下班严格考勤。”这一严重事件就此轻描淡写地草草收场了!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常理而言,最公平最宽容的处理有二:

其一,缴回百万非法所得;

其二,开除公职。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万志能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架势,鱼与熊掌兼得!岂非咄咄怪事?

“官不可以私予,人不可以私取官。”《晋书·陆华传》
意思是说:官爵职务不能根据私人感情随便给人,人们也不可以凭借私人关系猎取官职。
俱往矣,今非昔比。不倚仗私人关系想谋取一顶乌纱帽,难于上青天!难怪素闻百姓说:“如今要办事没有背景,跑断腿也没用!”背景是什么?就是现代版的朝里有人好做官嘛!
岂止百姓早已看透如今的世道?连官老爷们自己也常常以此炫耀。
据2011年10月8日《南方日报》报道,安徽桐城县范岗镇纪委书记李成富,在桐城市人民医院大打出手,将一位医生打成重伤,拳脚相加的同时,狂吠道:“我上面有人,我是纪委书记,我怕谁?”
这是赤裸裸的自供状。竞选,我上面有人罩着,我怕谁?横行霸道,我上面有人保着,我怕谁?

李成富如此,万志能又何尝不是有恃无恐呢?当一天两天的“寄禄官”,也许能蒙混过去,可那叫漫长的十年哪!领导竟然装聋作哑?不!正是他们罩着保着,迄今方能鱼与熊掌兼得。不禁要问:“我上面有人。”究竟是何人?答曰:“非赵高即严嵩是也!”
“官爵乃天下之官爵,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天悦而民服,岂不难哉!”《汉书·鲍宣传》
(译:官职爵位是天下人的官职爵位,所选取任职的人不能胜任这一官职,官职得到的又不是所需要的人,这样还指望上天欢悦、百姓敬服,岂不是很难吗?)
时下,如万志能、张惠阳这样的“寄禄官”尚有多少?如李成富这样嚣张跋扈的刁邪恶棍尚有多少?罩着保着他们的赵高、严嵩又有多少?
他们为非作歹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是天怒人怨!百姓不需要他们,更不欢迎他们。百姓需要的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享有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
百姓需要的是: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绝对不甘心忍受这群“寄禄官”的剥削和压榨。副行长万志能、房管所长张惠阳者流,对所在单位而言,并非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更不是编制内的必须官员。十年不在岗,房管所和银行的“地球”照样转,则足以证明他们纯系多余的冗员。其作用只是危害社会,增加人民负担。有他们存在一天,就休想太平!


那么天下如何才能太平?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岳飞做出了响当当的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二十五史·岳飞传》
善哉!斯言。武臣不怕死,是指战争时期,姑且不论。现在是和平年代,文臣不爱钱,则是永保天下太平的前提。
可是现在的官员是何等模样?诸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清二楚。要说个个贪财好色,显然有失公允,敝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是放言。但要说很少有不贪财好色的,准保没错。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希冀官方能果断地抑浊扬清、刮骨疗毒,做出一些挽回公信力的,使百姓拍手称快的事情。否则,单靠媒体曝光,而后不了了之,恣其所欲,任其所为,只能更加失信于民,激起民愤。其后果如何?只待历史做出答案矣!
民意不可违,当年郦食其就一针见血地对刘邦指出:“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
不知天之天者,王事就不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这里说得很明白,民则是统治者的天,而食又是民的天。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谁违背民意,谁就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天下!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圣明的皇帝,正是由于他时时刻刻戒慎戒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顺便将太宗的《戒皇属》援引于此,以飨诸君。
太宗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译:唐太宗告诫他的家族说:“我即位已有十三年,在外面断绝了游览观赏的乐趣,在宫中拒绝了歌舞美女的娱乐。你们这些人,生长在富贵之家,在深宫中长大。皇帝的儿女和亲王,首先要做到约束自己。在穿一件衣服时,就要怜悯蚕妇的辛勤劳动;
每吃一餐饭,就要顾念农民的劳苦。”)
太宗《戒皇属》要义有三:
其一,以身作则;

其二,要求家庭成员必须克己自律;


其三,告诫儿女与亲属,时刻莫忘百姓疾苦。穿一件衣,吃一餐饭,当思丝丝粒粒来之不易。
太宗贵为天子尚且如此,当今的为官者意欲何为?应深思之,慎行之


推荐访问: 论文 以史为鉴论文 以史为鉴论文 以史为鉴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