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启示简短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启示简短

时间:2022-06-07 09: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带给学生启示简短,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启示简短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的启示简短6篇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的启示简短篇1

跨国公司:经济扩张之外的其他角色

作者:新华社世研中心研究员 李长久  来源:经济参考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启示

1、妥善处理引进与创新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都从原始创新开始,能够引进的技术要积极引进,关键是要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工业技术比欧美国家落后约20年。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日本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但重点放在自主创新,引进技术与消化和创新开支之比为1:10,实现引进一代、提高一代、创新一代。据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1982年3月调查,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43种工业产品的183项主要技术指标中,日本超过美国的占29%,赶上美国的占32%,不及美国的占39%。这就是说,经过50年代的引进,60年代的消化吸收和70年代的自主创新,日本仅用30年的时间,不仅弥补了与欧美的技术差距,而且实现了赶超欧美的目标,跻身于创新型国家之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大国。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探索“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并在1992年正式提出“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与日本不同的是,我们把重点放在引进技术上,引进技术与创新开支之比为1:0.078,计算机领域为100:1。我国虽然让出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也引进大量一般技术,但是未能引进多少高新技术。科技部2003年发布的《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调查报告指出,在218个技术项目中,中国只有一项居领先地位,有27项与领先国家处于同等水平。

  2、从贴牌走向自主品牌

  2005年6月,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有40%以上的出口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20%;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自主知名品牌,每个地区、每个行业都有能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出口品牌,但是这些目标都难以实现。
  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历年公布的全球品牌百强中,迄今没有一家中国公司榜上有名,2010年6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100强中只有八个亚洲品牌入围,且全部来自日本和韩国。
  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8月7日介绍,从玩具到服装,从小家电到钢铁产品,许多中国生产的产品已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几乎每小时就能向全球输出价值一亿美元的“中国制造”。但“炫目”的数字背后,确是难掩的品牌窘境。在国际产业链利润的“V”字形曲线里,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大量中国产品处于曲线底部,即加工和制造。处于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大概在20%至25%之间,而底部加工制造的利润率只有5%。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出口产品中,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品牌缺失已经成为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一个坎儿。”

  3、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企业家表示:引狼入室、与狼共舞、超越群狼。几十年来,中国一些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
  总体上比较,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滞后,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部政策与体制改革司司长梅永红2010年7月8日在《科技日报》发表题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战略命题》的文章中指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仍然是困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特别是那些体量庞大的垄断性国有企业在创新动力和能力上仍然举足不前。据美国学者乔治?吉尔博研究,中国大中型企业在技术本土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到其设备总开支的10%,反映出对技术创新的极度漠视。
  2010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指出:“以市场换技术”只是一厢情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是引不进、买不到的,我国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要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跨国公司:经济扩张之外的其他角色

不久前,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举办的“新时期美国问题研究:方向与路径”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提出:“加强对美国跨国公司的研究。美国政治与市场紧密相连,美国的跨国公司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为美国积累财富并‘藏富于民’的角色,而且也承担着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甚至‘输出民主’的义务。美国跨国公司如何调整国内与国际的平衡,值得我们关注。”笔者就此问题采访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并进行调研,学者们独到的看法和建议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深思……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李琮在《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一书中指出:“诚然,当代大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全球性的或国际性的,但进一步深入追究,则会发现,它们的‘根基’仍然在它们的国家,也就不能说是没有国籍,甚至失去了任何民族和国家色彩。”

  中美贸易顺差被高估一半

  2010年6月8日,法国《费加罗报》刊登让—皮埃尔·罗班题为《世贸组织认为中美贸易顺差被高估一半》的文章介绍:在维也纳举行国际贸易统计改革研讨会期间,5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亚历杭德罗·哈拉指出:“按照世贸组织的说法,‘一台进入美国的ipad平板电脑的平均成本大约为290美元,但中国的含量只占海关登记的商业价值的5%。而其中的大部分电子元件是从韩国、日本和美国进口的。电池则是一家日本企业在香港制造。’”
  现在,贸易实际上越来越少在国与国之间进行,而是越来越多地在参与同一世界生产链的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因此,认为中国以290美元向美国出售一台ipad平板电脑是不对的。因为这台平板电脑的生产附加值只有14.5美元。在大大有利于跨国公司和其他分散生产的因特网时代,“XX制造”的概念已经过时了。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据此得出结论说:“比之建立在增值基础上的评估方法,使用传统的贸易方法等于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估约30%,如果把进出口区域(像香港)全都包括在内,这个比率甚至会超过50%。”

  真正的全球化公司很少

  多数国外学者和评论家们,也不同意把大跨国公司看作是全球化公司。例如,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997年11月一期载文认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资本、货物和服务等流通的主力,但“没有几家公司是真正的全球化公司,即使人们最熟悉的已经家喻户晓的公司也是如此。”2001年3月英国《金融时报》载文评论“最近的证据表明,人们长期以来预测将出现的全球化公司仍旧是一个遥远的现象,而那些已经为这一目标作出努力的公司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美国摩根士丹利集团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2007年发表题为《危险的滑坡》的文章指出:“过去十年,中国全球出口总额超过60%的增长是由所谓的外国投资企业(主要是在中国的子公司)创造的,中国的出口商到底是谁?似乎不像是中国的本土公司,而更像是西方公司。”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康荣平研究员2005年发表题为《无母国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现象》的文章指出:迄今为止,全世界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是有‘国籍’的,或者说是有其母国的。文章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终于产生了“无母国型跨国公司”,最具典型性的就是LNM集团。LNM集团成立于1995年,注册在卢森堡,公司的总部在伦敦,创办人L·米塔尔是印度移民。
  在全球500强中,所谓LNM集团这样的“无母国型跨国公司”没有几家。大量事实说明,跨国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这些跨国公司仍是有国籍的。波音以前是国产比率最高的飞机制造商,在20世纪50年代,波音707飞机只有约2%的零部件是在国外生产的,而波音787飞机是波音公司在全世界外包生产程度最高的机型。按价值计算,波音公司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其余的生产是由40家合作伙伴提供的。波音公司正在采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赞扬的做法:从分工中获得利润。波音787并不是完全由美国制造的,但是,它是美国在技术和全球制造方面创新的产物。因此,波音公司仍是美国公司。

  从未淡化意识形态

  西方国家对外投资和转让技术特别是对外企并购本国重要企业从未淡化意识形态。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已经开放的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已在21个产业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而在每个产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美国两家公司参与山西煤层气资源开发面积达606平方公里,美国允许中资企业到美国如此大的地区参与开发矿藏资源吗?中海油公司有条件地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却被美国拒之门外。
  2008至2009学年,到美国的外国留学生达671616人,其中中国留学生98510人,比上学年增加21%,占全球留美学生总数的14.4%。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的80%,北京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的76%去了美国。美国《科学》杂志称之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而美国对中国转让技术却严加控制。据中国海关统计,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高技术产品在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8.3%降至6.9%。2010年3月21日,商务部长陈德铭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时介绍:“美国三次对中国实行限制,最近2007年把中国单独列出来,对中国增加了几十个品种的出口限制,比如说航空航天等应用技术,还有很多零部件我们想买都买不到。”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原副会长周世俭指出,美国是否向中国转让技术充满着意识形态。据美联社2010年8月9日报道,美国前隐形轰炸机工程师努希尔·戈瓦迪亚被指责曾在2003年到2005年间多次前往中国,为设计巡航导弹提供帮助。美国联邦陪审团裁定戈瓦迪亚犯有向中国出售军事机密罪。自2005年10月以来一直被拘留的戈瓦迪亚将于11月接受审判,届时他将面临终身监禁。
  通过对比,即使站在中间立场,也能得出客观结论。因此,不加区别,不分是非,笼统地提出“应当去意识形态化”,是不公正的。

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利用外资外企

自中国提出“两税统一”,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来,西方跨国公司不仅抱怨而且对中国施加压力。2010年1月,美国计算机等19家企业团体联合致函美国国务卿、财政部长、司法部长、商务部长以及美国贸易代表,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自主创新相关政策施压。如专利及标准化政策、反垄断政策及税收政策,将对依靠创新的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造成障碍。
  中国一直不断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所谓许多跨国外资公司正“逐渐被挤出中国市场”是毫无根据的。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在“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品市场。”从两三年前外资就开始收购中国半导体企业,而2010年上半年并购记录表明,外资继续加速布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迹象愈加明显。
  主要发达国家既大量对外投资又大量引进外资,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借鉴这些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措施。

  (一)制定《外国投资与国家经济安全法》

  2007年7月26日,经美国国会通过,时任总统布什正式签署了《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旨在进一步强化对外国公司投资美国资产的审查和限制。
  2005年,法国政府宣布博彩业、保险业等11个产业为保护产业,在2006年又将家乐福等20家大公司列为保护企业,反对外资企业并购。英国《金融时报》曾透露,美国百事可乐公司拟并购达能公司。虽然仅是传闻,法国上下却掀起了“达能保卫战”。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但是,大豆市场的70%已被外国控制,已经到“确保国产大豆30%市场份额”的地步,而外资企业已控制中国75%以上油脂市场,他们凭借诸多优势,不仅已经完成对原料加工、品牌、渠道和供应的绝对控制权,而且足以让上游种植业大部分破产。
  一些专家学者建议人大制定《外国投资与国家经济安全法》,明确哪些重要战略产业和相关市场要严加保护;
哪些产业和相关市场允许外资参与但不能控制或垄断;
哪些产业和相关市场允许外资企业并购或垄断。

  (二)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美国早在1933年就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要求联邦政府采购要购买本国产品,即在美国生产的、增值达到50%以上的产品,进口零部件组装的产品不算本国产品。
  2009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总额达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与“购买美国产品”有关的1640条款规定,在“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承诺”的前提下,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工程项目必须使用“国产”的钢铁和其他制成品。所谓美国的“国际协定承诺”,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享受“豁免权”;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采购协议》(GPA),欧盟,日本,韩国等WTO成员享受“优待”。但是“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非政府采购协议成员则分不到一杯羹。”
  从国际上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来看,购买国货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评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0《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的文章中指出“白皮书”的基本论点是:中国政府在政府采购货物或服务时不应区分“本国”和“外国”。众所周知,区分“本国”和“外国”并非中国的“专利”,去年出台的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就有“购买美国货”的条款。中国美国商会提出,在中国各级政府采购活动中,将在华外资企业的产品作为“本国货物”。倪光南指出,如果中国也沿用美国的“50%增值标准”,那么,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的大多数进口零部件组装商品,是不能作为“中国货”的。
  2010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公司总裁王凤英指出,并不是所有在中国制造的汽车都可称“中国车”。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车”进行概念设定。她认为,自主品牌应该占到乘用车市场份额的70%以上,这样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一些专家建议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本国产品;
其次,政府采购重点应采购本国产品;
第三,要鼓励广大消费者支持本国品牌,热爱本国品牌和积极购买本国产品。

  (三)加强宏观监督

  南开大学葛顺奇教授2010年8月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的文章分析:目前,我国国内的资产和市场大约1/3已被外资控制。根据对全国七万家制造业规模以上外资企业的经营绩效分析,2000年到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所制造的财富和增值逐年大幅度增长。在财富分配上,雇员工资年均上涨11%,政府税收年均增长25%,外资企业净所得年均增长36%。
  2010年8月10日,《国际商报》举行座谈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外资所提供的技术、管理和国外市场对国内的帮助越来越有限,中国引资进入了平等对待各市场主体的阶段。特别是外商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日趋明显。基于这些变化,我们既要继续有效利用外资,又要对外资谋求垄断和超额利润的行为加强宏观监管。
  美国在1998年已确立外资审查和监管制度,并逐步形成由财政部长牵头,成员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商务部长、国土安全部长等12人组成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各成员领导其所在部门,就外国资本并购美国企业在国家安全方面产生的影响,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其他成员共同开展审查和监管。德国《公司法》规定,外资企业在收购德国企业25%或50%以上股权或表决权时,必须报告联邦卡特尔局,当外资企业收购可能导致德国市场被外企垄断或控制时,这种收购将被禁止。默克尔表示,德国将把如何监控外资并购德国资产列为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日本对外投资大大超过引进外资,但仍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外资并购日本企业或品牌。日本设有一个专门行政委员会,根据《禁止垄断法》《外国投资法》和《外汇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监控外资并购日本企业或品牌;
日本法院对外资并购有权发出停止令;
日本行业协会,也是干预外资并购的强大力量。
  一些专家建议,我国应成立“中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加强对引资和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或品牌的集中统一监管,减少引资过程中发生腐败案件;
有效利用外资;
防止重大装备制造业和其他重要产业被外资控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自“两税合一”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外资继续增加。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七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58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5%,其中7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9.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对全球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从2010年到2012年,在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依次排列的19个国家中,中国仍名列前茅。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只要有利可图,跨国公司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而加强宏观监管,有利于实现互补互利。

跨国公司仍然具有两重性

美国为什么发生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又为什么加强金融监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指出,放贷方的“不公正与欺骗行为”,是2007年7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据纽约州审计署统计,在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华尔街高管们分红仍高达184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金融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出版的《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一书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公司主管的平均收入是普通职工的40倍,而现在这个数字变成367倍。过去30年美国经济增长依旧强劲,整个美国社会的财富(及人均财富)是提高了,但绝大部分进入了少数人的荷包。克鲁格曼认为,这已不仅仅是社会不平等的问题,而是美国的一个基本信念和道义——老板收入大大超过普通员工将不利于士气——的崩塌。很显然,这“不仅仅是少数跨国公司消极影响”,而是跨国公司在国内外仍然具有两重性。
  2010年6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草案,政府将其监管延伸到各大金融机构。实施大规模金融监管还将遇到各种阻力,但是,正如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斯藤尼·雷耶所说:“绝对不能再让华尔街的贪欲给美国带来灾难。”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陈宝森几十年来一直研究美国经济,他在《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一书中指出,二战以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在国内外经济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跨国公司仍然具有两重性,表现为:强化垄断和加剧竞争的两重性;
追求利润和促进发展的两重性;
高效生产和畸形分配的两重性;
跨国公司生产有计划和全球生产无计划的两重性;
这些两重性是贯穿于跨国公司发展的整个过程的。“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又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正面的和负面的不同影响,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些两重性,采取明智的对策,才能趋利避害,使东道国处于主动地位。”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007年5月一期刊登武者陵司题为《世界进入空前的超额利润时代》的文章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体化时代。尽管如此,日美欧等发达国家与中印等发展中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工资差别。如果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势必会获得显著的超额利润。通过跨国公司,这些超额利润将会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在今后更加受益。
  我国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9年年底,外商投资总额已达一万亿美元,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达到68万家,世界500强中的西方跨国公司几乎都已进入中国。凡是在中国依法注册经营的外资企业,似同于中国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外资企业生产和经营已经是中国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外资企业产值已占我国工业产值的30%以上,纳税占20%以上,出口占56%以上,直接吸纳就业近5000万人。但是,外资企业不是中国企业,特别是西方跨国公司为了谋取垄断地位和超额利润,没有向中国转让多少高新技术。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的启示简短篇2

改革开放的经验与启示

动力与机械学院 2010302600029 林叠山

[摘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事业得以全面发展的开端。本文从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开始,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并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与启示,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指明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启示

一、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刚经历了十年动乱,社会倒退,经济衰落,文化落后,整个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
毛泽东的近世,也使全国人民处于无尽的悲伤和迷惘之中:该往哪走?动乱虽然已经平定,“两个凡是”的错误却给国人拷上了牢牢的思想枷锁。思想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真理性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开始。随后,邓小平重返中央,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并逐步实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改革的春风吹遍全中国;
从沿海到内陆,从局部到全面,从谨慎开放到大胆改革,开放的气息氤氲于全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有些网友说到:“假如有一个人一觉睡了30年.今天刚刚醒来,他一定会认为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因为整个中国在30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人们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的。”

二、改革开放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启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开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建立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进入了“小康社会”:
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科技更是飞速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国防事业走向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到共同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

三、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30多年的创新性实践,30多年的艰辛探索,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中共十六大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 共十七大报告阐明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我们伟大的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的“至胜法宝”!用我粗浅的话,可以总结为以下的几点:

一、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展现了勃勃生机。邓小平强调:“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的理论,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基础,理论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纠正了教条主义,走出了思想保守、形而上学的思想桎梏,改革开放事业得到新的进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走向成熟。

二、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科学发展观,排除干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基本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石,也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仔细点说,首先是较好的实现了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渐确定的,最开始只是要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但目标并不十分明确,经过长期摸索之后才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种双轨制的方式进行过渡,即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增加市场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来实现经济转轨;
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加速的机会。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就自觉地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这一点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的转型起了很大作用;
在改革过程中,比较好的实现了各个领域的战略配合。改革开放初期就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扫清了道路,外交领域的配合,特别是重新判断国际形势,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为中国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经验,指明了方向。

三、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她实事求是、知错能改,她善于团结人民,与时俱进,富有创新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共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合力,形成了各种力量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国的改革有一个明确的口号和目标,建立小康社会,这个能够凝聚起大多数人的人心,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群众、专家学者,社会各阶层都积极加入,并从不同的角度来推动改革向前发展。

四、改革开放留给我们的启示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民民性的进步,由于机制不成熟等,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全面性不够、协调性不够、公平性不够、前瞻性不够等。我们必须正视改革开放的推进中所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这是达到共产主义的必经过程,从而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完善机制,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

第一,必须应当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若改革能在正确的时机和稳定的秩序下,调动多数人积极性,为多数人带来利益,则能促进发展;
反之则很可能损害发展。改革本身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目的,一定要在发展中推进改革,努力实现在改革中发展。

第二,应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国的改革在很长时期内遵循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其初衷是为了打破改革初期“平均主义”的束缚,但由于这个原则实行时间过长,以致形成了当今比较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了人们对改革的评价。

第三,应当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改革是一项难度极高、探索性极强的事业。当初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改革难以全面整体推进,只能选择局部突破,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改革和城乡协调改革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全面整体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背景所在。

第四,应当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改革既涉及到中央,也涉及到地方。两者之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权益冲突。二者若能形成合力,则有利于改革,反之则不利于改革。我国改革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改革初期,中央对地方“放权让利”,大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但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行“分税制”和部分部门“垂直管理”后,中央加强了集权,增加了财力,但因此削弱了地方的权益,特别是一些乡镇和县级政府出现了明显的财力和权力不足,地方的积极性受到制约。

第五,应当正确处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虽然政府与民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利益。由于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也具有“经济人”的某些特征,在制度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政府也会趋利避害,追求自身权益的最大化,甚至会出现与民争利的情况。政府既是改革的组织者,也是改革的对象。如果政府自身的改革严重滞后,部分官员“寻租”严重,腐败就很难得到有效遏制。

五、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开放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在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政策,正确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才事业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①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党史知识大讲堂》

②章百家《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与启示》

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工作入口门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保安理论培训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 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4) 工作技能培训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的启示简短篇3

纪念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和历史启示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强调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为人类社会贡献了中国经验。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道路通罗马。回顾中国自1840年以来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从“睁开眼睛看世界”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贯穿其中的,是近代中国“以西方为中心”的追求现代性的努力。但是,这条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以资本现代性为根本特征的西方现代性,其核心价值取向是资本扩张和利润最大化,“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只是其写在旗帜上的宣言,行动上却是殖民、掠夺、扩张与剥削。后进的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版图上,注定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因此,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现代性而实现民族独立尚不可能,更遑论民族的富强与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洞彻到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打破了西方现代性的话语垄断,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决定了谁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以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推动全方位改革,发挥出制度的最大优势,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中国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制度优势,展现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高质量的发展效益、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不可阻挡。中国人民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同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4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把改革开放事业纳入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之中,承担起与本国实力相一致的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了中国独特的贡献。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的启示简短篇4

浅议改革开放的历程及启示
作者:孙春燕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年第02期

        摘要: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文章就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现阶段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改革开放;
苏联模式;
党政威信

        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039-02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义无反顾的开始

        30年前,党和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首先,内部的困难。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不仅没有很快建成社会主义,反而连什么是社会主义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其次,外部的压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先后得到恢复,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而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却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社会主义制度受到严重挑战。面对困境和压力,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果断地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二)在困难中向前迈进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外接连发生了重大政治风波,尤其是苏东剧变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了巨大压力和考验。在这个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没有退缩,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其次,经受住了经济风险的考验。90年代,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先后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通货膨胀,党和政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手段遏制通货膨胀,实现了“软着陆”。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的启示简短篇5

改革开放40年的启示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改革经历了整整40年。在我们高兴地看到这40年的辉煌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这40年的艰难历程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一部改革开放史说到底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一部理论创新史。

没有思想解放就不会有经济体制的转轨。从197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经济改革中突出成绩首先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其次是乡镇企业的兴起,再就是经济特区的建立。

其实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大成就,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产权改革”,而且这项事业至今还未完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农村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

那么产权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后,短短数年里就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随后,产权改革又在城市和其他非农领域展开。国有企业一直是改革的核心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国有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过渡和转型。20世纪80年代,计划、物资、投资及金融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都取得了显著效果。更为引人瞩目的一点是,大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出人意料地崛起,表现出极强的竞争能力,也部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的启示简短篇6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巨大变化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2009 年 11 月 5 日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王玉峰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
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姿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藩国内蓬勃兴趣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

经济建设取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经济建设的措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其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自来水平普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产承包制,它的实施是中国市场取向成功的第一推动力,正是以此为突破口,改革越出计划经济的框架,走向了市场取向改革的道路。30年来,中国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生产方式有了巨大改进,人民安居乐业。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步行,

自行车已经是一种奢侈,而现在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家庭拥有摩托车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的还买了私家小轿车。30年前,人腾飞普通憧憬“楼下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而现在拥有家庭电话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而随着手机的加入,更加扩大了电话的范畴,从又厚又在大哥大,到现在各色各样、小巧玲珑的时尚手机纷纷登场。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的一个伟大创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扫除了观念上的障碍。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原先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陷入一潭死水之中,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能调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第三、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30年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的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经济水平发展迅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年均增长率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流经平均增长速度;GDP从1978年3645亿元增长到2010年3979831亿元,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位。

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加快了立法步伐。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此后,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逐渐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党政分开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迈开了积极的步伐。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此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加快了立法步伐,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加起来总共达3300项左右,为最终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范畴的提出。1997年,党的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增添了新的内容。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基本政治制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范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

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第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到落实,文化建设被提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程,多项政策力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979年10月,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1年6月这一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载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党的十二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论述,指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党的十六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出,这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十六届六中全会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备。

第三、科技事业全面发展。1981年,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进行空间物理探测,获得成功。我国自“863”计划实施以来,高新科技发展最为迅速,从神州五号到七号飞船陆续升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雄厚的科研队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从1984年开始,社会保障体系开始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从1984年开始,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突破了“企业保险”的格局,社会保障体系开始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这为社会保障制度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封闭运行的制度安排,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责任共担、社会统筹的制度安排奠立了基础。1993年,我国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层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政事分开、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第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七大提出,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这三项制度建设在2010年之前可以实现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三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目前,我国城镇普遍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于2007年上半年初步建立。

第三、加速就业体制市场化改革。针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职工下岗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国加速了就业体制市场化改革,实行下岗与失业的体制并轨,到2005年底,下岗和失业的体制并轨工作结束,“下岗”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各地开始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工会三方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按照“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原则,解决劳动争议。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和目标。我国开始进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提高,经济建设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主主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阔步向前,这些巨大的变化都深刻的说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摘要:众观历史战争无不是从海上发起,战争从海上上演,现代战争更是如此。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近在眼前的利比亚战争,所以建设海军尤其重要和急迫。

关键字:中国,建设,走向,蓝水海军,深蓝。

推荐访问: 简短 改革开放 启示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启示简短 改革开放带给学生的启示简短 改革开放对学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