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集中治理党内庸俗化心得体会(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集中治理党内庸俗化心得体会3篇
【篇1】关于集中治理党内庸俗化心得体会
集中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也是最容易被左右的,为了端正学生的思想,学校进行了为期3天的教育。让我们全方面多角度认识宗教极端主义的邪恶本质。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从中我进一步的了解了新疆。
大学生是引领、带领社会发展的精英,时代的最强音,潮流的推动者。在开学初学校就如此重视学生的思想走向,可见学校对我们的重视。再看看学生们学习时的认真劲儿,足以证明学校做的很成功。
七月28日在莎车县艾丽西湖附近发生了暴恐事件!具体情况不便透露。从事发一直到现在,周围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谈论这件事,事发地不断传来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学校针对此事进行了让我们认清了总结几段主义的邪恶本质。11号文件指出“宗教极端主义借用宗教只是假象,核心是制造民族分裂和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宗教极端主义具有一定的政治性,企图通过曲解,篡改宗教教义赋予宗教经典、教义以政治含义。地域辽阔,
提起新疆,首先浮入脑海的是地域辽阔、瓜果飘香、能歌善舞…… 当看到妇女们被黑色长袍禁锢,歌舞被禁止,钱币马路被称为不清真我们都觉得很痛心。平时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族同胞,或许有些他们自己都不怎么清楚什么才是清真吧!居然有人在买洗衣粉之类的生活物品时都要问一问清不清真,有没有清真标志。听完讲座之后我才明白,原来那些不是经过合法途径获得的东西才被认为不清真。我认为这场讲座为很多人解惑了。
在最后一场讨论课上我们就四个认同、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进行了讨论,我认为那些宗教极端主义不具备这些。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认识意识,是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它是一种政治意思,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意识。它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公民的责任心和义务感。这些暴徒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顾,肆意砍杀无辜群众,遭致全国人民的愤恨,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干了如此反人类反社会的事情怎么能说是我们国家的国民呢?
真正有国家意识有民族意识的有公民意识的应该属于这样一些人:当国土被侵犯时如钓鱼岛事件就愤怒不已,国家受辱就如同自己受辱。当国家有荣耀就如获至宝,激动不已。
这个假期我去了南疆喀什,见到很多维族同胞。我发现日常交流却很困难,没想到普通话普及程度这么低。据当地人说喀什已经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除了中午有丰盛的午餐,在校住宿不收住宿费反而有补助。可是维族孩子上学的还是很少,据当地人说他们到一定年龄就就去放牧去了,当地孩子也不愿意上学。虽说上了大学可以找一份工作,但他们不上学去放牧反而会挣得更多些,或许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吧!我们知道兴国大计,在于教育。教育只是未来得以谋生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国民素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国家更应做好:牢牢把握高校意思形态领导权;
加强反分裂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抵制宗教极端化工作机制。
每次讲座、文件学习之后每个班级都会组织讨论。各位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活跃了气氛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希望以后学校经常组织这种活动。
*班**
年 月 日
【篇2】关于集中治理党内庸俗化心得体会
人民日报谈称呼庸俗化:上级叫下级“同志”难以启齿互称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倒灌,党内称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甚至异化。
在反“四风”的当下,这个问题引起关注。日前,广东省纪委发出通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称谓为什么“无小事”?象征平等的“同志”之称,如何战胜江湖化的歪称?现编发几篇读者的热议,与大家一起关注思考。
守护传统,不能断档
陈向阳
传统文化中使用称谓十分讲究,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不同情况,都有细致入微的区分。现代礼仪虽不必泥古,但也不好推翻重来。人们爱用敬称,既反映两者的社会关系,有时候也是一种礼仪。出于这种心态,对他人的称呼就高不就低,就成了人之常情。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称呼庸俗化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对领导的尊重,对上级的服从,直接在称呼上体现出来,已成为一种风气。不仅下级对上级喊同志“叫不出口”,就连上级对下级也时常难以启齿。正因为不少同志对这个无所谓,彼此“心安理得”,生意场上的“老板”“老大”才被用到领导身上。
称呼庸俗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源于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内生活民主氛围不强,归根到底是干部队伍作风不正使然。因此,整顿称呼庸俗化,关键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让好传统不断档。不但要规定“不能叫”,还要规定“叫了又怎样”。对那些持庸俗称呼不改的人,不能无动于衷甚至默许。唯有作风建设落细落小落实,称呼庸俗化才有望得以根治。
领导坚定,才不为难
谭彦德
称呼问题不是小事,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甚至强调为政之先“必也正名乎”。语言是潜在思想意识的外化,称呼是思想作风和党性修养的折射。称“老板”反映的是党内关系的市场化、同事关系的雇佣化,称“老大”反映的是党内关系的江湖化、上下级关系的人身依附化,称“哥们”“兄弟”则往往自觉不自觉强化宗派意识甚至帮派意识。
党内称呼的异化,关键在于党风在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上的局部失守。如若任其发展蔓延,将会从语言侵入至思想,从思想延伸到行动,对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淳朴的党内同志关系、活泼的党内民主生活构成破坏。
规范党内称呼、严明嘴上纪律,必须运用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如果不叫衔职只叫“老张”“老李”,或者直呼其名,领导却认为你没大没小、不尊重人,以后谁还敢说出口呢?
只有上下级组织,没有上下级党员,党员之间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我们热切地期盼从称呼抓起,在党内外形成一种平等相待、心无芥蒂的良好空气,带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称呼事大,干事更重
赵 析
犹记得离开校园到一家国企工作时,怎么称呼领导和同事着实费了一番思量。观察周围同事,互称“兄弟”的大有人在,称上级为“老板”“老大”也并不鲜见,可谓五花八门。
我们党有八千多万党员,党风应引领社会风气,而不能总是处于被动。防止党内称呼染上江湖味,不让党的事业庸俗化,这是底线。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称呼问题,不能任由歪风邪气倒灌,带坏党风政风。
当然,也有人认为,江湖气称呼该坚决去掉,但叫不叫“同志”、称不称呼职务,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一种称呼习惯与职场文化。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倡“同志”只是倡导的上线。最关键是,如何解决好党内平等问题,如何让称呼去掉背后的等级思想。对党员来说,要在过好高质量组织生活上下功夫,在为民办实事上多努力,这才是真正志同道合、牢记宗旨的“同志”。然而,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党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组织生活日益常态化、健康化。唯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党风,涤荡和引领社会风气,进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篇3】关于集中治理党内庸俗化心得体会
党内政治生活不可庸俗化作者:黑龙/江龙之剑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9年第6期
“经常学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质量。”这是中共中央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政治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党的七大初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基本规范。实践证明,不断强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党员干部的党性才会越来越坚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会越来越坚强。
然而,有一些单位的党内生活存在庸俗化、随意化、娱乐化倾向。有的重有形轻无形、重手段轻实效,政治活动花样百出,却忽视了入心践行;有的以口号代替工作,以宣传代替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缺乏实效;有的党建和业务工作脱节,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有的措施没少定,却忽视了把规矩挺在前面的严抓严管,“好人主义”盛行,看似条条很硬,执行起来却很软。这种情况如若任其蔓延,必然助长歪风邪气,害人误己损事业。
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形式化、娱乐化倾向,就要理论学习杜绝“花架子”,民主生活摈弃“搞彩排”,学习践行不能“两张皮”。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治担当,讲真理不讲面子,重实效不图虚名,多些政治意识,多些精钻苦研,虚功实做、实功细做,才能锻造锋利无比的党内政治生活利器。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关键少数”要扛起政治责任,立好公心,用好公权,履好公职,切实将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才能使党内生活成为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纯洁党风的“净化器”。如此,就能带动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续写新时代兴党强国、无往不胜的荣光。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