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经典求职礼仪小故事,菁选2篇

经典求职礼仪小故事,菁选2篇

时间:2023-01-31 14:24:01 来源:网友投稿

经典的求职礼仪小故事1  我和小李合作的公司因双方意见不和,小李不辞而别,到外州求发展去了。我留在了纽约。生存的压力像巨大的铅板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带来不多的钱开始像流水一样花去。我不得不放下架子,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求职礼仪小故事,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经典求职礼仪小故事,菁选2篇

经典的求职礼仪小故事1

  我和小李合作的公司因双方意见不和,小李不辞而别,到外州求发展去了。我留在了纽约。生存的压力像巨大的铅板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带来不多的钱开始像流水一样花去。我不得不放下架子,开始寻找工作

  与我相邻的上海人阿季来美一年多,什么工都做,现在一家餐馆做炒锅,每天晚上12点才回来。他让我到职介所去看看。

  位于曼哈顿中城的坚尼路唐人街是全美最大的华埠之一。华埠正中有孔子的一尊塑像,沿着塑像往东走,穿过铁桥,便是大大小小的职介所。这里每天都挤满了人,整整一黑板密密麻麻写满了招聘信息。也有的职介所服务员声音特亮,高声吆喝,也马上有人应答,几句问答便成交。来此找职业的大都是来自*大陆的机关干部和从福建偷渡来的“人蛇”。福建客对工作从不挑剔,只要有工,马上就走。我去了3次,始终定不下来。

  “你斯斯文文的,英语又不好,好工很难找。还是现实点吧,先打打工再说。”东方职介所一位女服务员客气地对我说。“我看你做做Busboy(餐厅前台服务生)吧,在前台工作,也不太累。这里有个工,在新泽西,刚开的店,月薪1100美元,包吃包住。”我委婉地拒绝了她。我听说餐馆太累,一天12个小时,不行,我得尝试到报社去碰碰运气。

  我先打了一份简历,然后复印了几份,上面详细罗列了自己曾任过什么职务,做了多少年时间的新闻,发表过什么作品等等。我想凭我这点实力,当个编辑还成什么问题?

  纽约有3家大的华文报纸:《*》、《*》、《侨报》,还有加州的《国际日报》、《神州日报》在纽约设的记者站。当然,也有一些小报。我打听到《侨报》的观点是倾向*大陆的,便决定到《侨报》去试一试。

  电话联系上《侨报》郑总编,他让我把简历传真过去。3天以后,我打电话问老总,对方回答:“刚收到,我们研究研究再通知你。”一个礼拜后,我再打电话,郑总一听,马上说:“编辑部人手够了,现在采访部有一空缺,到社区采访,但要会英文、粤语,还要有身份。”我一听,心凉了半截,我英语差,粤语又不懂,更重要的是我没有合法打工身份,即使编辑部有空缺,我也无法进去。这时,我联系的.《国际日报》老总来信,叫我到加州总社去应试。我不敢冒这个风险,陪了钱不说,还得耽误这么长时间,而且到头来很可能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开始死了这条心,寻找另外的打工途径。

  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则小广告:“工作机会:美国一大公司寻找人才,月薪高,有升迁经理机会。不需英语,只要勤劳吃苦即可。”我赶紧打电话到公司,接电话的是一位小姐,声音很甜,她约我第二天中午3点与主管*事务的梁姓经理见面。放下电话,我心里充满了希望,但又有点纳闷:到美国大公司工作,不谙英语,行吗?

  公司位于皇后区74街的一栋10层大楼里,年轻的梁经理接见了我,让我先填张表。填好后,梁先生说:“我们公司准备在华人市场打开渠道。你做过记者,我想你很适合这份工。3天后,你来培训,具体怎么操作,我们会在培训会上讲。”然后告诉我底薪是跟业绩挂钩的。”我一听,知道是推销产品,顿时没了兴趣。

  如此的招工,我应试了几次,均无果。甚至有一次某*公司准备招收我,结果又因我没有打工卡而告吹。

  最后,我在人人介绍所,花60美元手续费,找了一份“跟车送衣工”。周薪240美元,早上8点至晚上8点,12个小时。因为这种工是不需要身份的,同最苦最累的餐馆、衣厂工一样。

  我开始了真正的打工生活。

经典的求职礼仪小故事2

  1991年7月,李咏刚从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传媒大学)毕业,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面试当天,中央电视台把内部的闭路电视全部开通,台里所有人都能看到面试现场的画面,考场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初出茅庐的李咏有点儿慌,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随着面试的进行,他逐渐适应了这种场面。

  当时正打海湾战争,考官问海湾战争参战国都有哪些国家?李咏搜肠刮肚说了一些,惟独少了伊拉克,台下马上就有人质问,李咏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联合国正制裁呢,那是‘敌’国呀!”一句话让台下的人全乐了,李咏由此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顺利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为日后成为综艺节目“一哥”奠定了基础。

推荐访问: 小故事 礼仪 求职 经典求职礼仪小故事 菁选2篇 经典的求职礼仪小故事1 经典的求职礼仪小故事100字 经典的求职礼仪小故事10字 求职礼仪故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