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历史启示论文【优秀范文】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历史启示论文【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06 08:3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历史启示论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历史启示论文【优秀范文】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启示论文4篇

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启示论文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陈 习 新

内容提要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在长达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衰落和开始走向复兴的历史过程。如果说,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桎梏是中华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那么,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理性选择的结果,是任何力量所无法动摇和改变的。

九十年奋斗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
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巨大牺牲的党;
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
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一、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落后挨打——近代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自秦汉以来,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至17、18世纪的“康乾盛世”,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经历了大机器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一种新的文明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然而,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没有看到这一点,仍然闭关自守、洋洋自得地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于是,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急剧地坠入任由列强宰割的悲惨境地。自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从1842年至1919年间,这些不平等条约体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842~1860年为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构成了不平等条约体系最早的三块基石。英法美三国获得了如下权利:霸占中国领土权、五口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传教权、口岸租地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
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特权:大块割取中国领土权(沙俄割占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割去了九龙司);
增开商埠权(增开南京、汉口等11个商埠,并从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
公使驻京权;
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水巡逻权;
鸦片贸易合法权;
外国公使在内地租屋买地权;
贩卖华工权等。

1860~1919年为扩大期。在这个时期,除英法美俄等国外,又有更多的国家跻身于这个体系之中,总数达20多个国家。主要条约有:《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条约、《辛丑条约》等。《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的屈辱和约,它给中国带来了领土的大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三国干涉赎回);
外交的大失败(一直作为中国屏障的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财政的大出血(中国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后又加上3千万两“赎辽费”);
主权的大出让(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成为新辟的口岸);
经济的大损失(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辛丑条约》是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条约,列强通过这纸条约得以实现了对中国的野蛮的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军事监督和文化侵略。这个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严重丧失,经济上帝国主义的残酷勒索使中国的经济几近崩溃,军事上中国的国防能力遭到全面限制,思想文化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遭到摧残扼制。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争取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华爱国志士,一代又一代炎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和努力。然而,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图强、农民阶级的武装起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革命,都没有找到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二)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党诞生的伟大意义——点燃了中华民族希望的星火

革命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单纯的改朝换代,而在于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在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带领人民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振兴进行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但这些英勇的斗争成效甚少,屡遭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能代表人民利益并密切联系群众、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政党,作为凝聚和组织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和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有了发动者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正是这个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虽然当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所以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二、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8年的民主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扫除了障碍。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领导者,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在长期斗争中历史地形成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互相关联的两项历史任务。只有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民族复兴创造前提,开辟道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爱国志士曾经虔诚而热烈地向西方学习,希望按照西方的榜样,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但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如果中国成为独立的、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就会丧失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们原本就是一批炽热的爱国志士。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党的创始人在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前,也曾经信奉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以此作为救国的思想武器。他们是在总结学习西方屡遭失败的教训,并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抛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幻想,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爱国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诚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仍然面临着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的反革命军事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方案是由某些中间党派的领袖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的,他们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种方案是由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他们主张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这三种方案在长时期的政治实践中受到反复的检验。其结果是:第一种方案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也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就是原本持有这种主张的人,除少数走向反动外,多数也承认了它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只有共产党代表的第三种方案,逐步地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真诚拥护。党的领导地位,就是在同主张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民族资产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地确立起来的,这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党的执政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理性选择的结果

政党就其本义而言,是一批有主张、有理想、有政治目标者组成的政治集团。因而,作为政党,就应该有其主义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一个主义就是一面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这是其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中国的工人阶级,虽然人数少,文化素质较低,但他们却是中国社会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体现者,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而以工人阶级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找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斗争与实践中,始终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不断发展壮大,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斗争实践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成为了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党,是人民通过长期实践考验而选中的政治领导者。

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以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证明了自己是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许多真诚的爱国者逐步看清这个基本的事实,都把共产党人视为同道和朋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因此,到了全国解放战争后期,不仅工农基本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广泛地团结了起来,而且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许多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开始自愿地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了。1948年,中共中央在“五一”口号中发出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55人联合发表政治声明,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为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建设新中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成了中国广大爱国者团结战斗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就是这样历史地形成的。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长期斗争中理性的选择结果。

三、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立党为公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不同时期对此都有许多论述。毛泽东同志说过:“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分水岭。“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在“七一”讲话中,江总书记又指出:“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的宏伟目标。一九六四年,周恩来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出分两步走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这一目标充分反映和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取得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军事、从内政到外交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全面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一本质特征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九十年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

从列宁阐述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这四个不同的层次之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政党与群众须臾不可分。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其中,领袖是政党的一部分,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阶级是群众的一部分。这种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部分服从整体,整体决定部分。”如果部分脱离了整体,部分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此,领袖和政党只有自觉服从本阶级及其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才能始终代表和领导本阶级和群众前进。这一政党构架决定了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
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民是永恒的主体;
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就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真理来源于人民的实践,人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人民是创造、发展和检验真理的主体。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以,能否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是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奠基石。

(二)坚持理论创新、保持先进性,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个执政多年的大党能不能充满活力、永葆青春,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关键在于其在指导思想上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毛泽东同志就领导我们党开始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从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初步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方针,到1964年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遗憾的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影响,这个探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到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完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再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系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如发展是硬道理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论、“三个有利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党的十四大报告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作出全面、系统的概括,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示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形成的认识的新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创造性地为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党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中央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实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

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新时期深刻地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据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形成了我们党进入新世纪所必须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以其卓越的绩效表明:坚持理论创新,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基本经验。

(三)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九十年奋斗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
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巨大牺牲的党;
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
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历经磨难,斗志弥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参考书目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出版。

邓小平《邓小平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3年出版。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版。

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2003年7月1日人民网>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启示论文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 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确是 中华民族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中得出的最根本的结论。

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倍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中国人已经做过多种尝试,带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望:只搬用一些洋枪洋炮和近代工业技术的洋务运动早已证明救不了中国;
期望清朝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的戊戌维新运动又失败了;
义和团那种“扶清灭洋”的旧式反抗也救不了中国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严酷的事实表明: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建立一个 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必须具有几个条件:

  第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这就需要有 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需要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需要 能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它的实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没有这样 一个引路人,即使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变革现状的潜能,即使客观上存在比较成 熟的革命形势,革命队伍仍然会涣散无力,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迷失方向 ,误入歧途。

  第二,这个党要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依靠并发动占中国人 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如果不能集结起这样一股联合力量,万众一心地共同 奋斗,就会在强大的旧势力面前陷于孤立无援而失败。

  第三,这个党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首先要求党本身是由一大批 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能够在极 端艰难的环境中进行坚韧不拔的斗争。在近代中国,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党和它所 领导的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无论提出什么良好的政治纲领和主张,最后仍只能 流于空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的一件大事。

  这样的党,在以往中国历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这是一个全新的党:它从一 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 奋斗目标,便以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集结 起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先进分子,并且深入到工人农民中去做群众工作。它代表 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前进方向。尽管这个党成立时人数不多,也不成熟 ,但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受到国际社会 普遍尊重的国家。中国进入一百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但是,我们要做的事 还有很多很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把所有中华儿女 始终凝聚在一起的大目标,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振兴中华”这个 几代中国人共同向往的理想,依然需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付出顽强的努力 。

  二、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艰苦跋涉中的重要特点,也是正确 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离开“探索”这个重要特点, 许多事情便很难讲得清楚。

为什么这种探索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许多不同的特 殊性。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发展很不 平衡。它曾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远远地落后了,以至濒临灭亡的边 缘。当中国人站立起来后,仍时时感觉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严重威胁,使人产 生一种异乎寻常的紧迫感,急于改变原来那种贫穷落后的状况。但在中国这样一 个情况异常复杂的国度里怎样进行革命和建设,实在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惑和棘手 的难题: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外国的模式无法照搬过来,新的问题一个又 一个地提出来。严峻的内外环境,又不允许中国人慢吞吞地走,甚至常常没有充 裕的时间去从容应付。惟一可供选择的道路只有:大胆地往前闯,在实践中谨慎 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来。除此 以外,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不熟悉的或没有认识到的事物还很多很多,例如:怎样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我国的国民经济怎样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 的发展,法治和德治怎样结合等,我们的经验还不够,仍需要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不断创新。探索是没有尽头的。但由于已经有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今后的探 索有可能进行得比过去顺利些。这就像民主革命时期中,由于有了前期的经验教 训,后来的进程就比较顺利了。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愿望。社会 主义理想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对那么多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说 ,它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悬殊、以强凌弱等畸形现象强烈不满的产物。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 质的一个东西。”对一百多年来曾经饱尝西方列强和本国反动势力欺压侮辱的中 国人民,不希望在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再出现贫富悬殊、以强凌弱等现象, 而向往社会主义理想,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 目标。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共产党的名称就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 。尽管党很快就进一步认识到,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国情出 发,首先需要打倒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不是立刻建立起社会主义社 会,更不用说实现共产主义了,那将是很长时间以后的事情;
但是,党一天也没 有忘记过自己长远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民 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 势。”这就把现实要求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

  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全新的课题。苏联模式 的许多弊端这时已明显地暴露出来。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亦步亦趋地照搬苏联模 式,而想另外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己的路来。这又是一次新的探索,是中 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这个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毛泽东同志 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但在探索中由于 主观脱离了客观的实际国情,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又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 大革命”这两次令人痛心的严重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一段很大的弯 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总结历史经验和教 训,坚决地实行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着两层意思: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只顾 眼前,忘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根本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建设 的社会主义必须有中国特色,必须从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实际国情出发。忘掉了这一点,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正确的 道路。

  今天,我们已跨入新的21世纪。在我们面前,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面 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我们 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像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全党、 全国上下都要只争朝夕,加倍努力,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地做 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 力;
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想之中。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几代中国人顽强追求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启示论文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作者:徐严华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5期

        摘 要 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同时,中国人民也吹响了救亡图存的号角。当中国还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新中国的诞生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开辟了通向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发展历程 复兴之路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初,当辛亥革命无法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时候,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期待新的向导出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说到丝绸之路,说到盛唐气象,谈到郑和下西洋,想到四大发明,我们炎黄子孙充满自豪,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国开始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和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 。1840年,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惊醒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从此“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交给了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龙的传人。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代有志之士前赴后继。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尽管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牺牲精神和豪迈气概,尽管有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恢弘成就,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能担当革命的领导责任,在几声震古烁今的呐喊之后,中国的历史重新归于沉寂,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领航者出现。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启示论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之梦

马成军

【期刊名称】《青年时代》

【年(卷),期】2016(000)018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论文阐述90年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变化与党的突出贡献,并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发实现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之梦.

【总页数】1页(38)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复兴之梦

【作者】马成军

【作者单位】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宁夏银川 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 [J], 本刊编辑部

2.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J], 张远新; 吴素霞

3.伟大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21-2011”——领航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坚强的领导核心:亿万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J], 徐京跃; 谭浩

4."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 [J], 唐家柱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 [J], 代大民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