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3篇

2023年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3篇

时间:2023-01-14 16:18:02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1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体育教育应当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能够在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3篇

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1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体育教育应当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能够在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进取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拓展训练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最后探究了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方式;发展趋势

新的发展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体育教育除了承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合作进取的精神,而这些都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相关内容简介

1.拓展训练的内涵。

拓展训练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出现的,是战争中为了提高战斗力而采取的一种训练方法,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训练内容的不断进步,拓展训练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式,拓展训练能够让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参与到训练过程中,获得个人体验,并且在培训师的引导下,参与训练的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充分地沟通、交流、共享,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最终达到提升认识的目的。拓展训练对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个人意志的磨炼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

2.拓展训练的表现形式。

随着拓展训练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以及拓展训练自身的不断发展,拓展训练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攀岩、蹦极、越野、探险等。但是不论何种形式的拓展训练,人们的集体合作模式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并且参与者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拓展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拓展训练的结合。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拓展训练能够扩大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能够进一步扩大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通过对某个体育项目进行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并且运用多变、合理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应用拓展训练的主要方式。拓展训练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大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水*,将拓展训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作为辅助手段,按照教学计划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优化,这样不仅能够扩大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2. 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成功运用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化发展明显、合作共享意识淡薄、交际能力欠缺等,这些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协作互助精神,有效地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田径项目的拓展训练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把竞技比赛加入其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例如绑腿、传接力棒、拉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优化自身训练状态的同时,尽可能地激励和帮助队友,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彼此合作,最终完成项目训练。因此,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 拓展训练能够丰富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

拓展训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一个拓展训练项目的训练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运用拓展训练能够丰富其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拓展训练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喜悦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例如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蹦极拓展训练方式,这种带有一定刺激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有着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活动的爆发力,而且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趋势探究

1.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有机结合。

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是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通过与传统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水*和层次,而且也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和需求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体育教育课程中加入一些拓展训练的练习,如在田径训练中加入定向越野、在球类课程中加入小组竞技等,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体育教育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合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有效的结合效果,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高校要建立一支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好、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队伍,通过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课程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大学体育拓展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2.通过必修课的方式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

通过必修课的方式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中是另一个发展趋势。由于拓展训练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能够拓展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丰富大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因此,有必要将拓展训练课程以必修课的方式引入到体育专业院校或者是高校的体育专业教育中,让拓展训练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的训练课程。通过必修课的方式确定拓展训练的地位,还能够为学生的竞技活动或者是执教行为提供高水*的技术指导。另外,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而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坚韧意志的训练方法,在企业培训和企业文化宣传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拓展培训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仍然处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因此将拓展训练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必修课课程之一,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多提供一条道路。

3.运用课余运动会的方式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

。目前我国高校的运动会项目设置基本上都是沿用了大型竞技体育运动会的方式,从项目设置到运动员选拔等,参与运动会的都是一些在各个项目上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作为观众参与到运动会中,学校运动会的根本目的"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也是很多学生对参加运动会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拓展训练作为课余运动会的方式引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中,在运动会当中加入拓展训练项目,或者是通过体育文化节、趣味体育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势,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满足新时期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等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另外,以课余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还能够改变学生对运动会和体育活动只关注体能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坚韧顽强、努力拼搏才是我国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热情。这不仅能够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拓展训练是一种注重参与、注重精神体验的训练项目,将拓展训练运用到大学体育教育中,不仅能够扩展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丰富体育教育的形式,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大学体育教师应当科学探究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育的结合方式,通过必修课、课余运动会等多种方式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不断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杰。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黄维轩。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3]丁振宾。解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

[4]王文*。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5 )。

[5]田晓丽。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解析[J].武魂,2013,(10)。

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2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田径课程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根据阅读文献和实际调查来看,普通高校的田径课程的课时大幅度减少,在教学方面,只注重竞技技能培养而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学生兴趣的需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田径课程面临的现状以及产生这种困境的具体原因,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

一、前言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被人们誉为“运动之母”,它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因此田径运动成为很多项目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田径运动,学校还能对学生和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竞争意识、吃苦耐劳和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因此,田径课程的教学和发展同样影响着其他各个体育项目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应该注意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的教学,培养更优秀的后备人才,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田径课程的现状分析

从表1可以分析出,大多数学生对于热门球类项目的选择较多,比如篮球和羽毛球的百分比就分别占了19.7%、13.8%。而在此统计表中,选择田径项目的同学也就占总数的6.9%,由此可见,田径课程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根据阅读各类文献,结果显示,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项目的课时大幅度减少,使田径处于滞后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多数学生对田径表示不感兴趣,认为田径项目枯燥无聊,又苦又累,上课在室外风吹日晒,认为跨栏、跳高等项目危险度高,难以完成。这说明需要技术又需要消耗大体力的田径课程现在已经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可见,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选择率低,并且伴有“田径课程很累”等心理暗示,田径课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田径课程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实用价值。

田径运动本身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健身、竞技、教育、娱乐,还有运动基础价值和回归自然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中,田径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健身教学内容,田径课过于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让学生理解田径运动健身的重要意义。

2.田径项目特征的制约。

田径运动中各单项和全能项目,对人体形态,主要身体素质水*和心理机能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田径运动参与者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顽强的意志和奋力拼搏的精神。田径运动主要以个人项目为主,所以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变通能力和自我调控的意识,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学生个人因素的制约。

20世纪后的大多数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大部分处于娇生惯养的状态,所以不太爱运动,跑步嫌太累,参加田径训练怕太苦,一度形成了运动就是很累、很苦的抵触情绪,导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田径运动本来就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就与之精神相冲突。还有人认为田径无用,所以放弃田径运动,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主科学习上。

4.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变迁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社会经济的变迁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影响。体育与经济是协调发展的,经济的每一次波动都对学校体育产生影响。经济的发展,必然引发国民教育同步受益,教育投入增加,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改善,学校就有条件开设更多的学生喜爱的运动选项,使以田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受到冲击。(2)社会的文化变迁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影响。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变迁会引起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发生碰撞,或冲突或融合,体育必定要受到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兼容并蓄的开放型文化。与此同时,一些原来被认为是贵族运动时髦项目进入了学校,成为极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运动项目,从而导致田径课程受到了冷落。

5.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现在的田径课教学手段及形式单一,重复、技术难度大,缺少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惰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在承受巨大压力下去练习,给学生自由练习的空间很小,制约学生的个性弘扬。长期以来,学生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闻田径而心惊,望田径而胆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整个教学忽视了如何通过田径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而这一部分的教学正是体育课田径教学内容的真正目的。还有,除了传统的示范、讲解、指导教学外,没有创新。

四、田径课程面临困境的解决对策

1.拓展田径运动的内容。

大多数人对田径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田径就是“竞技体育”,田径运动分为田径竞技运动项目和实用田径运动项目两部分。凡是符合田径运动都应归纳到其中,这就要注重田径的基本实用价值,田径健身、田径娱乐等。这样的话,学生们对于田径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对课程的一个全面拓展。

2.充实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

由于田径课程有独特的项目特征,这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充实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们对田径的兴趣,必须一改以往田径教材内容的形式,设计有关田径的小游戏,让学生融入课堂,摆脱对田径的厌烦感。

3.田径运动的改革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一些体育项目以其独有趣味性、娱乐性吸引着社会大众,成为受欢迎的时尚健身方式。田径运动的改革也需要融入这个大的体育市场,发挥其独特的健身性、娱乐性,丰富运动形式,为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4.注重思想教育,提高创新能力。

要消除学生对田径的厌烦感,就需要从根本的思想教育入手,注入新的思想理念,重新认识田径课程的重要性。意志受认识的影响,认识就要从田径的基本入手,充分地融入到课堂内容当中,对于培养学生各项优秀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上课的内容形式不要过于死板,可以把课堂内容作一个延伸,转换成课余的组织锻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一个提升的空间。

5.着重培养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施教尤为重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还应有坚实的体育专业、体育人文、体育基础理论等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从而消除“被动体育”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阳光体育”、“快乐体育”带来的愉悦感。

五、结论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正处于低谷期,但是我们不应该沉沦下去,要把握时机,抓住机会,转换新的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把原本的重运动竞技和技术体系的田径教学课扩宽为掌握田径运动为健身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自觉参加田径运动的良好习惯,成为“终身体育”的主要锻炼手段和内容,使田径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为田径教学的提高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4.

[2]毕红星。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关键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 ):67.

[3]季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5 ):79-80.

[4]朱江天。高校田径课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2003,(5 ):49-50.

[5]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78.

[6]徐汗云。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4):22.

推荐访问: 大学生 体育 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3篇 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1 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100字 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1000字 大学生体育专业毕业论文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