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优秀范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06 19:4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优秀范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5篇

第1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今乃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主义的革命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纲领

1、政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军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两个联盟(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3、党的建设:思想建设(基础)、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

1、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2、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

3、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党的三大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

2、密切联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改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带有过度性质的社会。

2、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农业

方针: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步骤: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 作社

(2)手工业

方针: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步骤: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官僚资本:无偿没收

民族资本:利用、限制、改造(和平赎买)

3、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主义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提出:

1、政治上:团结——批评——团结

2、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民主党派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科学文化工作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采取“古为今用”

对待外国文化采取“洋为中用”

5、党的建设:1943年3月3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市场机制

1、市场机制: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内在功能的总和。

第2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知识网络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开端

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

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发展

新民主主义 土地革命:正确的革命道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革命

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

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

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四、新授设计:

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

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置问题: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可利用的历史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较多,在教法设计上回旋余地较大。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1、五四运动的背景:

可以利用一些史料进行分析,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并认识到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

可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还可借助电视或课文,不必展开,学生掌握前后两个阶段特点即可: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
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3、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师带领学生简单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影响后,重点引导学生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最终前途等方面分析“新”字的含义,“开端”二字应强调。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中办学校、建工会;
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利用的历史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也很多。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诞生的条件、中共一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诞生的意义。

1、诞生的条件:引导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和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分析,并回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来回答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

经济基础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2、中共一大:关于中共一大的召开,在提醒学生掌握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之后,应该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的由来,并且简要介绍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后来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的质量,以此来维护它的先进性、革命性。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主要内容:确立党的名称;
制定党的纲领;
明确中心任务;
选举领导机构。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史实,指出中国人民此前进行的八十多年反侵略反封建革命斗争中,没有一个阶级、政党能真正认清中国革命基本任务,提出过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最终导致中国革命失败来强调民主革命纲领制定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得出“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这个结论。此外,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的重大标志,表明了党对国情了解的加深。没有党的最低纲领就不可能实现党的最高纲领。

时间:中共二大(1922年7月);
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诞生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国共合作的条件、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合作实现的意义(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即可

国共合作的条件和实现: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归纳出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等主要内容即可。可以适当补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史实和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等史实。

3、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需要提醒学生掌握失败的标志和失败的原因。

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
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
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历史功绩

(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首先需要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判断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总结,会得出哪些教训?然后依次简单讲述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秋收起义;
最后带领学生分析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由此引出土地革命的内容。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分析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最后强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2、红军的长征

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要分析失利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执行“左“倾错误。影响是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关于遵义会议,要带领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明确:军事上是辨明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
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领导,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然后提出为什么遵义会议能够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个问题可以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实践、反“围剿”、长征初期红军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
历史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加深理解。关于长征的胜利的史实,学生简单掌握即可。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在专题二已经讲过,这里主要带领学生回忆一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活动。

2、解放战争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获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让学生了解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对于整个战争的进程,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
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
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这里面要强调一下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首先强调新中国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来概括:其中国内意义强调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
国际意义强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
思想意义强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五、总结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 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革命 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

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 红军长征

(1921年——1949年)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六、作业

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加深

D 辛亥革命带来的中国人民的觉醒

2、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 )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商人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它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

C、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4、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

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 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5、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 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D 建立黄埔军校

6、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 杭州特别会议 B 中共三大召开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国民党改组宣言》发表

7、对国民大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近代中国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B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C 推翻了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人民群众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8、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中,认识到( )

A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 B 必须坚持城市中心论道路

C 必须坚持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 必须从城市转向农村

9、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 )

A南昌起义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 长征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时红军远征的原因是( )

A 把革命的火种播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 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C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1、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因为这次会议( )

A 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取消李德、博古的最高指挥权

C 开始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

D 结束王明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12、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战争的正义性 B 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C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D 正确的战略战术

13、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国民党方面来说毛泽东的主要依据是( )

A 国民党达内战,不合民意 B 国民政府的经济开始崩溃

C 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得人心 D 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

14、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的标志是( )

A 三大战役的失败 B 解放军占领南京

C 蒋介石败退台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5、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 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 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 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多种杂志,专以提供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究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命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发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玩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1月)

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这个方面是不够的。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群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队伍,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伪说”和“罢学风潮”各指什么?“远因”和“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3)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毛泽东和孙中山革命主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问答题:

1、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有什么影响?

2、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它与以往的政党有何不同?它的诞生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DBB 6—10 CCCDD 11—15 CBCBB

二、材料题:

(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远因”指十月革命的影响。

(2)材料一污蔑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

(3)不正确。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展到全国,是由于工人阶级的参加,推动了斗争的发展。孙中山由于其阶级局限性,认识不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

(4)相同:都肯定了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不同: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则看到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力军。

三、问答题:

1、(1)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前,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长期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
同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
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
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3)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根源;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根源;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1920年8月以后,各地共产党组织先后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教后记:

本课内容较多,体系复杂,讲述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我主要是分阶段来讲述,突出重点。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多媒体情景教学法,来再现历史,然后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上下来,觉得学生把握上还有差距。新的课程,学生也需要适应。

第3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独立但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帝国

▪政治上:君主专制,皇帝素质较高,存在民族压迫与满汉矛盾

▪经济上:自然经济发达,江南的资本主义萌芽,人口暴增,流民众多

▪文化上:文字狱,扼杀了儒家精神和中华民族创造性

▪对外关系上:闭关政策,拥有完全的国家主权,并对朝鲜、越南拥有宗主权

▪帝国主义的入侵——半殖民地化

 强占或“ 租借” 了大量中国领土,失去领土主权

■割让国土:俄、日、英

■强占租界和租借地

■领事裁判权

■中华民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国家

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战争赔款

■控制海关

■外债和直接投资

 文化侵略:传教活动的双重性,东吴大学和博习医院

▪帝国主义的入侵——半封建化

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家庭手工业逐步瓦解,导致大量人民失业,农村日益凋敝,城市流民蠢蠢欲动

地主制生产关系未受触动,封建根基雄厚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生存

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打不相识,相互勾结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关心”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民的这种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罕见的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

体制层面西化的激进尝试

光绪皇帝,近代最值得同情的人物,生死百年之谜,如慈禧不毒死光绪,革命能否成功?

▪义和团:怪力乱神与盲目排外

井冈山之前中国农民最后的飞蛾扑火

沦为顽固派官员可悲的利用工具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先知先觉、屡败屡战的孙大炮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转变的条件

■ 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和日益成熟

■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建党伟业》

■ 五四运动。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九十年,四条总路线

路线、方针、政策,路线居首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革谁的命:对象

革命首先要分清敌友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敌人

■党的二大,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反帝反封建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反帝斗争贯穿始终,不同时期重点打击对象不同

■英国:1840-1931

■日本:1931-1945

■美国:1945-1949

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 封建军阀,残暴,统治经验丰富

■ 投靠帝国主义,成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官僚资本主义也是革命的对象之一

■ 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其典型代表

■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兄妹孔家财

▪谁来革命:动力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 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

农民分为不同的阶层

■富农(10%) :不能过早地消灭

■中农(20%) :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贫雇农(70%) :中国革命队伍的主要力量

■ 小说《 白鹿原》 ,对近代中国农村各阶层政治态度的写实性描述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包括城市知识分子、小商贩等阶层

学生是其主要代表

小资产阶级狂热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 具有一定的革命性,期待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独立富强

 具有较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身家财产受累,不敢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坚决斗争

 既参与革命斗争,又有争夺领导权,主导革命方向的一面

 对待民族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

▪谁带头革命:领导权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

领导权的实际状况

■迅速勃发的工运浪潮

■ 最高潮: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 四一二后实际游离于革命中心之外

无产阶级如何实现领导权

■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什么样的革命:性质与前途

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 领导阶级不同,是根本区别

 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 两者的区别:对象不同,不能替代

■ 两者的联系:前者是必要准备,后者是必然趋势

■ 两种革命表现为连续进行的两个阶段

 在中国革命前途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

■ 陈独秀的" 二次革命论"

■ 王明的" 一次革命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总体目标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特点

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渡性质

▪历程: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从工农民主专政、三三制政权到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纲领

▪中心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

孙中山,平均地权

阎锡山,农村村公所,合作社

蒋介石,二五减租,台湾土改

▪双重革命: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特色: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特征: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洗掉小资情调,投身抗日第一线

▪代表:山药蛋派,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井冈山道路的基本内容

 井冈山道路的必要性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中国成王败寇的暴力革命传统

■广大农村则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农民是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井冈山道路的可能性

■中国的分裂,反动政府从未实现过统一

■农村经济的分散性,支撑根据地政权

■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始终未能缓和,特别是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化,蒋介石国民政府始终未有机会稳定统治

■正式武装力量的存在,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民解放军

■党组织不犯左倾或右倾的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

■土地革命的基本内容

■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现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从井冈山到天安门

 三大战役之后,基本完成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发展的历史进程

■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主的联合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同心圆的结构

必须争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武装斗争

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 暴力革命的形式

■ 长期的革命战争

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

 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

■ 根本原则:党指挥枪

■ 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 兵民一体、寓兵于民,民众支持的后勤

■ 积极防御,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党的建设

 农民为主的巧克力式共产党如何提纯?

 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否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主要标准。不是看党员出身,而是看思想状况

 党建是一项系统的伟大的工程,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

 党建的基本经验

■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 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 坚持民主集中制,从组织上建设党

■ 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地位

第4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国际国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经济、政治、文体等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统治势力。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又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毛泽东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一1919)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一1919)
旧中国的农民阶级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自私性、狭隘性、分散性和保守性,因此,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一面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它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先进的革命政党。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时代条件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领导力量的变化——五四运动的后期,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它所表现出的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特有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说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尤其是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2)封建主义 首先,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其次,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3)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它是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资本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3)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4)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的特殊优点包括:
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而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彻底。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他们结成紧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领导,形成一支重要力量,开展斗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两者的关系如同一篇文章的上、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在中国革命的“两步走”的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后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只有坐等资本主义发展后,再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只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忽视两者的联系。

另一种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左”错误所主张的“一次革命论”。他们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要反对资产阶级,甚至上层小资产阶级,要在民主革命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政权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但其发展趋势是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坚持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和大众的方向。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地位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学说

第一、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点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理论。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问题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变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帝国主义战争和俄国革命已经证实:“民族问题只有和无产阶级革命相联系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西方革命必须同殖民地和附属国反帝解放运动结成革命的联盟才能取得胜利。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一部分。”因此,“社会革命只能在各先进国无产阶级为反对资产阶级而进行的国内战争已经同不发达的、落后的和被压迫的民族所掀起的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其中包括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的时代中进行”。

正是根据列、斯的这一理论,党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提出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命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两种世界革命”的思想。他在科学分析了世界历史时代的基础上,划分了两种世界革命,即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命题中所说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已经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对两种世界革命的划分,进一步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已经脱离了旧范畴,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理论。同时,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问题的深入阐述,准确判断了中国革命所处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方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实现共产主义革命中,需要经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革命阶段。尤其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首先积极参加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待到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不停顿地将革命推到更高发展阶段,要进行“不断革命”,最终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统治。直至实现共产主义。1848《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850年马、恩《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任务是“要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俄国革命实践,明确区分了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性质的历史阶段。他指出,在现代俄国,构成革命内容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战争,“一种是在目前的专制农奴制度内部发生的,另一种是在未来的、正在我们面前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内部发生的。一种是全体人民争取自由(争取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争取民主,即争取人民专制的斗争,另一种则是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制度而同资产阶进行的阶级斗争”。他把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视为一根链条上的两个环节,认为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荒谬的,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将为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扫清道路。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理论,并给予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他驳斥了中国在革命阶段问题上存在的“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观点,正确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对待中国革命阶段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曾出现教条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历史阶段论的错误做法,从而产生了“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左”和右的两种不同的错误认识。“一次革命论”者否定革命发展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两个阶段,主张“毕其功于一役”,其实质是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论。“二次革命论”者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截然分开,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看不到民主革命将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与前途,其实质是要将革命停顿下来。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论相统一的原理,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并进一步指明这个第一阶段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他还阐述了两个革命阶段的区别和联系。两个革命阶段有着不同的革命任务,在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这革命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长的,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另一方面,两个革命阶段必须衔接,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将革命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两个发展阶段相互关系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同时也正确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第5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悟


国共第一次合作
*五四爱国运动【背景】
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最
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国内:根本原因: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
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过程】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初,北京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上海【结果】
1.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全国人民为拒绝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
得初步胜利【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也是有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
团结”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强不屈地斗争精神,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组织基础:1920上海、1921秋北京成立党组织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国际帮助: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很大帮助【标志】—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内容:
1.大会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
2.通过了党的纲领;
纲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
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宣传,张国焘组织意义:
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早期活动】中共“二大”背景: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个符
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了探索2.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的局面3.国内,北洋军阀统治中国
4.1922年初,为讨论远东各国民族革命问题,在共产国际和列宁指导下,远东各国共产党
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
1.中心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中国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
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3.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4.大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
命指明了方向
2.1922年底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
了第一次高潮,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低潮
教训: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条件】
必要性:客观—反帝反封建的需要
可能性: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方针】中共“三大”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
性;
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
命的领导权问题,为后来陈独秀犯“右倾”主义错误埋下祸根
【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
山以总理身份任大会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初步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建成黄埔军校
作用: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军事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背景】
1.“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迫切的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
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不断起来反抗;
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
1924年冬。宣言提出: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会议运动结束2.五卅运动
原因:日英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中国掀起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的影响最大
1925年6月,香港、广州工人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
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影响: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
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925年,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根据地基础
【高潮】北伐战争
条件: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五卅运动
根据地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直接原因: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一方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西北地区;
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过程: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工人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英国政府被迫放弃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是由于: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结果】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的干涉
2.国民党右派谋夺领导权过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指使。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汪精卫以“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失败的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意义】
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教训: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
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共十年对峙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背景:
【政治】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极为混乱
【经济】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和措施,以便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统治措施。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外交】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含义】
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方式:武装斗争;
内容:土地革命;
根据地:农村【背景】
原因: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
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革命军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惨重
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另一部分进入广东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汇合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湖南,组织工农武装,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
文家决策: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从形式上完成党
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
创建了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过程】
1.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巩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理论】
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使红色
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
2.群众基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
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
4.必要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使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5.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实践】
1.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
红色政权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2.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3.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
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经济建设
目的: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内容: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
根据地还兴办了一些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农用工业
作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九一八事变【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大陆政策既定方针的必然




导火索: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可乘之机: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国际背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依然存在【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执行不抵抗命令、【结果】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1932年春,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影响】
1.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兴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红军的长征【背景】
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提出了“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质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共产党:王明、博古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导火索: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过程】遵义会议:
内容:1935年1月,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
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影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过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渡过金沙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越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陕西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在陕西吴起镇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
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
放战争的主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背景】
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
矛盾;
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的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过程】
1.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作,奠定中国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4.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作用:学生的爱国行为,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灭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一二•九运动以后,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5.西安事变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
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导火索: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个阶层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标志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背景】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
国民党—正面战场
1.松沪会战:1937年8月开始,为打退日本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月,11月,上海失手,松沪会战结束,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2.太原会战:松沪会战期间,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林彪率领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民党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南京三十万人被害4.徐州会战: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两路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临沂和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原因: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日本军队装备先进共产党—敌后战场
1.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3.《论持久战》
原因:抗战初期,国民党内的亲日派散布“亡国论”,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
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
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5月)【标志】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原因: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
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能打败侵略者
影响: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日本帝国主义因而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政治:“以华治华”
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汪伪政权是日本
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经济: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它的经济附庸
思想文化: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
企图泯灭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他们统治
下的“顺民”;
企图以此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军事:在华北,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对内】: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军事:1.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牵制日军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打退了
第一次反共浪潮
2.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1940年秋
结果: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政府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政治:国民政府在对内政策上仍然坚持一党专政的基本立场;
国民党大力发展特务组织,专
门从事残害共产党、抗日群众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经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
膨胀起来
【对外】:正面战场恶化
军事:1939年初到1940年期间,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向华中、华南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发动了局部进攻
外交: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
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共产党坚持抗战
百团大战:目的: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向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日军扫荡: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实行“三光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背景】国际背景
有利:社会主义的苏联进一步巩固,亚洲、东欧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和社
会主义制度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旧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
不利: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国内背景: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年8月-1946年6月)
1.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
反革命策略,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双十协定》。1946年初,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合作的和平建国的途径。【过程】
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全面进攻】: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毛泽东提出了“一切
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七十多万人,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被粉碎了
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秋)保证:土地改革1947年
土地改革路线:中国共产党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影响: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主攻方向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外线:1947年6月底,刘邓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毅、粟裕进攻豫皖苏地区,三军进入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内线: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林彪、


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迫使东北敌军退守长春、沈阳等几个孤立的城市;
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作用: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国民党军队由于兵力不足,只能重点防守一些战略要地,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战略胜利阶段】背景: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1.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2.1949元旦,由于国民党三大战役中的大溃败,美国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
1949年4月初,共产党代表团同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以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举行和平
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于4月20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北平和谈破裂。过程: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原因: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
桂分裂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过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