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0篇)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0篇)

时间:2023-01-11 13: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一

生:画鸡蛋。

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讲谁画鸡蛋的事?

生:达.芬奇。

师:把话说完整。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达芬奇画鸡蛋的事。

师:要是把达.芬奇什么时候,谁让他画鸡蛋也说清楚,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的事。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他说得好。

师:大家照他说的样子练习说一遍。

生:(练习说)

师:打开书,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的。

生:(打开书,轻声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后)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

师: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师:噢,你只是把这两句话读了一遍。“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

师:说得都对。(出示“什么时候”的卡片)

师:“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地方。

师:“意大利”是个国家的名字,应该说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出示“国家”的卡片,挂出世界地图,指出意大利的位置。)“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人物

师:(出示“人物”的卡片)“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是什么人。

师:(出示“是什么人”的卡片)什么叫画家?

生:画家就是会画画的人。

师:图画课上老师教你们画画,你们也会画很多画,你们能叫画家吗?

生:(发出笑声)不能。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画家?

生:会画画的大人才能叫画家。

师:是这样吗?我们学校教图画课的老师都是大人,又会画画,他们都是画家吗?

生:(沉默不语)

师:看来这个问题难了一些,听老师说。画家一般是指有画画的特长,画画得很好,并以画画为主要职业的人。懂了吗?

生:懂了。

师:你们还听说过什么“家”?

生:歌唱家。

生:音乐家。

生:科学家。

……

师:什么是“著名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就是出名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就是有名的画家。

师:对了。像达.芬奇一样,他很有画画的特长,一生画了好多世界名画,不但意大利人知道他,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就是著名的画家。

师: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从“什么时候、哪个国家、什么人物,他是什么人”四个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用话不多,讲得很清楚。一齐把这两句话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把“四百”“意大利”“达.芬奇”“著名”读得重一些,“有个意大利人”后边稍停顿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一自然段两句话概括介绍达.芬奇,是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生:先讲什么时候,再讲哪个国家,接着讲人物,最后讲他是什么人。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为他鼓掌。

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照他这样说一遍。

生:(齐说)

师:我们能不能不按这个顺序,也从这四个方面来概括介绍达.芬奇?

师:(把黑板上的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国家、是什么人、人物)按这样的顺序该怎么说?自己练习一下。

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

师:四个方面都说了,顺序也对了,就是有点不太连贯。应该说“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谁能这样说一遍。

生: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

师:这样说就好了。大家练习说一遍。

生:(齐说)

师:(把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是什么人、人物、国家)按这样的顺序该怎样说,自己练习一下再站起来对大家说。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有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

师:很好。从这里我们知道,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学会了,说话的能力就提高了。

师: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要他画鸡蛋的事。那么,老师为什么要他画鸡蛋,开始他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后来又怎样画的怎样想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画鸡蛋与成为著名的画家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弄懂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接下去指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读书,思考,议论,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

点评

《画鸡蛋》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里选取的教学片断,是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仅此片断,我们便不难看出老师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扎实的教学功底。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务求甚解的学习品质。如老师在讲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时,紧紧抓住“意大利”“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意大利”是个国家的概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逐步理解“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在句子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一个明显特征。如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可以说是颇具匠心的。在句子训练中,他不仅要求学生把话说对,而且还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活。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就是把话说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非常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词句,还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句子,他都注意到使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

从老师的“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务实的教风。在课堂上他让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受到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识记“远、色”等10个生字,认识“辶、 ”两个偏旁。会写“不”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总结、巩固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发现你们有一个很可贵的学习品质——喜欢动脑筋,今天,我带来了几个谜语考考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请听谜面:

a、小白花,飞满天,落到地上像白面,落到水里看不见。(雪花)

b、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蚂蚁)

c、来个有难度的,请注意听谜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导入课题。

预设1、学生猜出来谜底。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6《画》。预设2、学生没猜出谜底。好吧,请把书翻到67页,等我们一起把《画》这首古诗读明白了,你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朗读古诗,识字写字

(一)观察画面

1、仔细看看书上的这幅画里都有什么?请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

2、指名回答。师生总结板书:这是一幅有山、水、花、鸟的画。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字音,把难读的字或者诗句多读几遍。

2、男女生赛读。要求:分行读古诗,读正确字音,特别是预习时圈出的二类生字,读通句子。

3、齐读。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引读。(老师读每行的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里都藏了哪些景物?用符号画出来。

5、指名回答。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有山、水、花、鸟的诗。这首古诗总共有几句?

(三)读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古诗,课件出示诗句

1、谁愿意读第一句诗?自荐读。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读。

2、这句诗中有两对反义词,谁发现了?

指名回答。出示:远近有无

a、开火车读词语,复习、强调拼音。

b、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用做一做的方法理解“无”的意思。

c、练习说话,巩固生字。

1)说一说谁离自己近,谁离自己远。

2)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3、出示词语:白色 听见 声音

a、指名读,强调“听、声”的后鼻音。

b、去拼音开火车读。

c、交流识字方法,认识“ ”。

预设:色 爸—色 +巴=色

听近—听 口+斤=听 一口吃一斤(听) 声 强调上面是“士”,组词。

4、闭眼边想象画面边背这句古诗。

课间活动:猜反义词

1、老师领一胖男孩儿站在一起,请大家说反义词。

2、自由说反义词。

学习第二句古诗,课件出示诗句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开火车轮读。

3、能找出藏在这句诗中的一对反义词吗?(来去)

a、交流识字方法,用上“来、去”说一句话。

b、识记“还”

预设:还 辶+不=还 辶 远近还

3、闭眼边想象画面边背这句古诗。

4、梳理总结识字方法,巩固生字。

反义词识字:远近有无 来去 偏旁归类识字:远近还

换一换识字:爸—色近—听 天—无 猜字谜识字:一口吃一斤(听)

5、齐读,展示读整首诗。

6、你能背诵这首诗了吗?展示给大家听。

(四)写字 出示生字“不”

1、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写字的“三个一”。

4、展示、评价。

三、回顾总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首古诗,认识了10个生字,学会了一个生字,好多同学都能背诵这首古诗了,大家收获都不小呢。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

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需要用到“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如果你来做的话,你会采取哪些步骤进行修改,使整个过程显得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

首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课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如“图、摆、叶”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杨桃图片,并向同学们展示杨桃实物。

引导语:同学们认识杨桃吗?它不像苹果、橘子这样常见,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杨桃的图片,看屏幕上这个黄绿色的、形状奇特的水果就是杨桃!相信很多同学希望能亲眼看一看这个水果吧,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实物,同学们可以拿起手中的铅笔,画一画你所看到的这个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生画,老师巡视)

我看到同学们画的杨桃都不太一样,那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也在上一堂画杨桃的绘画课,那他画的杨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弄清楚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从人物、地点、事件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明确:主人公“我”在一节绘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了“我”画的杨桃,而老师通过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使大家理解了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并给大家讲了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大声朗读全文,并通过小组讨论划分段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将杨桃画成五角星?

明确:(第1段)因为我所坐的位置所观察到的杨桃就是五角星的形状,而且我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出了我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态度?

明确:(第2-11段)同学们哈哈大笑,觉得我画的不是杨桃。(态度:嘲笑)

(3)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第12-17段)老师让大家来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这幅画画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这是出自原文的两段师生之间的对话,体会语气的不同,对这两段话分别进行朗读,读完请大家说说你感受到的语气变化,并说说为什么会变化。

明确:(虽然这两段话用词基本一致,但是大家可以根据情境及他们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不同来明确,他们的语气是不同的。)

语气:前一段语气是肯定的,后面一段语气是犹豫的。

原因:前一段大家都相信杨桃并不是五角星的形状,并且大家都在嘲笑“我”。后一段则是因为大家亲眼看到了“五角星”形状的杨桃,此时有些打破自己的常规认知,又有些不敢承认自己刚刚的错误。所以语气是犹豫的。

3.小组讨论:课文的倒数第二段老师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你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呢?

明确:(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感悟出生活中不仅是杨桃,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看待他的角度不同,那么你看到的事情可能就不同。大家应该理解这种不同,对于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尝试去理解,并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问题才最全面。

(四)拓展延伸

1.练习复述课文,小组展开竞赛。

2.除了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这篇文章中你还学到了什么道理?

明确:(学生可补充)如应该实事求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

(五)小结作业

请大家给自己的家长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并掌握本课学到的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烦、肃、形、状、绘”5个字。

2、懂得老师说的话的意思,并能背诵老师的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弄懂老师说的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几个鸡蛋,看看有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2、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同一棵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发现,记下来。

3、本课生字卡片。写有“眼力”、“技巧”、“准确”、“熟练”的卡片4块。

4、幻灯或投影仪。鸡蛋2个,小纸架1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读准记住。

二、检查自读情况

用生字卡片进行抽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学习部分

引导: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文章的大概意思。请再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重要。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多数同学会找出课文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提出你最想弄明白的是哪句话。

(学生如果提出“老师的话”以外的句子,就请弄明白了的同学告诉他。如果想出“老师的话”,就请同学齐读“老师的话”)

2、幻灯或投影打出老师的话。

“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1)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在课前预习布置的两个观察任务进行讨论。

(2)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情况。

(4)小结: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树叶是这样,鸡蛋也是这样。达成.芬奇的老师说这句话是要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细微差别。同学们十分聪明,在课前预习中就已经发现这个秘密了,真了不起。

3、幻灯或投影打出老师说的话。

“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

(1)齐读这句话。

(2)实物展示:将鸡蛋放在纸做的小架上,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再用铅笔简单勾勒出不同的形状。

4、现在同学们明白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5、学习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话:“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2)教师在黑板上贴词卡:眼力

技巧

准确

熟练

(3)把你认为有联系的词放在一起,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调整词卡位置,并说自己的理解)

眼力

准确

技巧

熟练

(4)指黑板小结:有好眼力,才能发现细小差别,也才能观察得准确。要好好练习基本功,才能提高技巧,画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达到熟练的程度。

6、现在同学们明白了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让他天天画鸡蛋的道理了吧!

7、齐读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识字、巩固练习

一、自读全文。想想还有不懂的地方没有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再读第2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第3题。

2、自己试着背一背,同桌互相抽背。

3、请勇敢的同学背给大家听。

4、学生齐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1、先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话。鼓励学生和别人说得不一样。

(1)自己说给自己听。

(2)说给同桌听。

(3)说给全班同学听。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请同学告诉大家,在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如:

“蛋”字注意“虫”字的位置对准竖中线,不要写歪了。

“巧”字注意第三画是提,不是横。第五画是竖折折钩。

“技、训、使、准、确、论”等字注意左窄右宽。

3、“著”字写的时候注意上小下大。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完成课后练习2。

五、用投影仪打出部分学生写的字,大家评价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诗所配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东坡曾称赞画家、诗人为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当你读一首好诗,眼前,常常会浮现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诗的意境。也就是诗中有画。画家和诗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难忘的意境。

二、欣赏感知

这是明代画家画得苏东坡题诗图。画中描绘了诗人苏东坡与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鸡宝寺,在竹上题诗。“一首诗”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情怀。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这就是苏东坡抄写的李白诗的书法作品。这是苏东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怀古》的图,刻印在明代的书籍中。

这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画的《赤壁图》,这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首词的意境。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知己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清代画家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别样的一番风景,这也是这首词的词意图。这是词特有的离别气氛烘托表现的非常充分。

这是近代画家陆俨少画得唐诗千秋雪,文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傅抱石画得松下问童子。

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画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苍的柳叶带着浓浓的雨意。把诗中离别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三、教师示范

同学们,郑板桥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这也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竹石图大家都念过,今天,老师就用他的竹石图来画一张画。

同学们,请看,板桥的竹石图画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四、学生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唐诗或者是宋词来画一张诗意画。

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同学们各自将自己对诗的感受表现在了纸上。看这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又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刚才,同学们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画入了画中。真是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欣赏画家们的作品,参考其中一幅,画出自己的同题诗意画。

2、一百个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一百幅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一个人对诗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将画出怎样的同题诗意画来呢?

3、苏东坡曾经称赞集诗人、画家于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小窍门:在未干或已干的墨块上,加上有一定覆盖力的颜色,会产生对比鲜明的墨色效果。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太少了,我认为这可能是学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缘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阅以前的语文书,或者是网上查找等。还有一部分不了解古诗的含义。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来表现。提款有些不美观,学生可以从欣赏中了解几种提款的形式,教师提醒学生落款是要字迹端正。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八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的故事。文章紧紧围绕达·芬奇学画画,老师先让他画鸡蛋这件事展开记叙,重点记叙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白板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鸡蛋”。同学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细心的你一定认识“鸡蛋”两个字。

鸣蚕鸡蛋

2、写“鸡蛋”。学习本课中两个生字。

3、画“鸡蛋”。现在我们不但会认“鸡蛋”两个字,还能正确书写。如果老

师让你画“鸡蛋”,你会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生各自发表意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达芬奇。

有个叫达芬奇的人,他认为画鸡蛋很容易。谁是达芬奇?读了这段文字,你就会有所了解。(白板出示)

五百多年以前,有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预设:

生1:“五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2:“意大利”是告诉我们国籍。

生3:“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的身份。

这段文字按“时间——国籍——身份”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你能不按这样的顺序,也介绍介绍达芬奇吗?

过渡:了解了达芬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画鸡蛋的呢?

2、读文,认字。

(1)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力争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文。

(4)检查词语,并仿写。

画得不耐烦画得熟练画得又快又像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我们应该从达芬奇画鸡蛋这件事中知道什么道理呢?学文后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内容概括得更完整。

3、学习达芬奇画鸡蛋的过程

(1)白板出示“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得(xxxxxx)”。①理解“不耐烦”。

②找出“不耐烦”的具体表现,指导朗读。③扮演达芬奇,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这就错了。”

(2)实物演示,得出结论。

(3)老师为什么总让他画鸡蛋?找一找,读一读。

①指导朗读,突出“准确,熟练”。②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白板出示“达芬奇听从老师的教导,(xxxx)画鸡蛋”。

想象、补充句子:,他在用心地画鸡蛋。(课件出示)

三、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要从基础学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事件+道理的方法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篇十

一. 教学目标 。

1、会认8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事。本来花费了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有一个小女孩遇到了麻烦事。她是谁呢?

(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说:你们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他问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 指导读轻声,生字卡)

2、看看玲会写了吗?(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形声字、换偏旁,王字加令……)

3、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读课题。(补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课文好吗?看看能否找到你想知道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画下来,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没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3、小组学习,自认生字卡。在小组里找出难读的字音,并互相考考对方。

4、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开火车读。

5、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同桌合作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问得仔细些。

(整体感知,解答前面同学提的问题。教师总结: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我家的一角》,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画了一条小狗,并获得了奖。)

? 过渡:你们想看看玲玲的画吗?玲玲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她说我们做对了,才可以欣赏她的画,咱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指名读,全班读)

2、自主识记生字。

小组识记生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识记的。

3、拼苹果游戏。把部首部件拆开,同学上来黑板摆一摆,组成生字。

4、写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糟、 楼”,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写法却不一样,是什么?

(2)再出示“梯”与“楼”字组成一个词。说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

(3)范写。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展示学生的字、评价。

(四)、小结

今天我们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棒,玲玲准备把她这副得奖的画送给大家。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0篇) 2023年小学语文画的教学设计(10篇)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