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教学设计探究(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6篇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篇1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
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1. 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
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 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3. 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 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有助于鼓励社会力量热心公益活动、参与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的素养,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二)课程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目标的每个素养,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
◆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
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
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
方式和规则;
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
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朱明光
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是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一个标志性追求。究竟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提炼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 如何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划分? 就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 跨) 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大致可释出三层意义。
其一,什么是素养。素养是一种品质,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但这种品质,不仅因 “教化”养成,而且因“阅历”自 成,是人人终将拥有的品质。也就是说: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 行业、产业、专业、职业) 、充当什么角色( 家庭的、社会的) ,无论接受过系统教育、培训与否,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面对特定的“生活情境”而表现出各自的素养。说到底: 素养,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结晶; 实践,是滋养素养的源泉。
其二,什么是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业已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动力系统) 三个维度。这就意味着,形成核心素养,是有预期目标、过程的结果。比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
其三,什么是学科素养。它 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此,针对有关学科知识的误读,应澄清一个说法: “忘掉具体知识,留下的便是素养”。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学科素养不等同于学科知识,但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之间具有正相 关的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讲,学科知识的积累,是造就学科素养的条件; 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积累越丰富,积淀越深厚。唯其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更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
读懂上述三个层面的意义,就不难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了。它是“学生发展素养在 特定学科( 或学习领域) 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表明:确认学科核心素养有两个关注点。一是着眼于学科本质属性,关注它在本学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二是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就在于它不是依赖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教养”; 学科素养之所以不同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在于它有赖于学习特定学科,是需要学科知识来证实的“学养”; 学科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类别的学科素养,就在于它不仅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基,而且采用“特定学习方式”,凭借学科课程的母体经历“十月怀胎”而孕育出 来。简言之,作为学科素养的精华,它集结了“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
二、如何提炼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
首先,要基于课程的学科本质,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沿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 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 从培养目标 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辨识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有这样几个视点: 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它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具有不同于 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点; 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 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却有别于通常所称的综合课,同域外相关课程亦无从类比。应该说,这种课程设置,有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标识”。因此,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来看,课程这种独特的“综合意义”,要求由思想政治素养的提炼统摄相关学科内容,由相关学科内容支撑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而这种以提炼 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育人本质所决定的。
其次,要关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课程具体内容,体现“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所谓“上不空挂”,就是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息息相关, 实际上就是要凸显学科育人价值的注入。所谓“下不失联”,一是要立足学科本质的把握,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 二是要着眼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
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养整体上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每个核心素养要素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与课 程整合的内容,也分属不同的“集合”,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贯彻“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如何清晰、精准地刻画各“集合”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不能回避、不可忽视的挑战。
第三,命名与统整,是提炼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要立足于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但素养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虑课程内容。这是因为,依据核心素养选择与整合的课程内容,毕竟源于不同的学科分类。命名核心素养,此学科之所以不同于彼学科,仍然取决于学科内容的差异,否则难以避免雷同,如“综合思维”“独立思考”“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适用范围 过于宽泛,此其一。其二,考虑到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差异,即便同属一类学科,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亦可能不同于初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但是,纵然命名不同,有关基本教育元素的融入却一脉相承。比如,不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没用道德范畴命名,就是不重视道德教育。其实,道德教育的意义作为每个要素的“题中应有之义”,存在于所有要素之中,贯穿于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始终。既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相关学科素养的组合,那么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提炼,同样源于各相关学科的内容,又不一一对应各相关学科内容。它们既涉及所有相关学科的内容,又有所侧重。因此,统整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也需要制定相应规范。包括: 每个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有什么主要表现; 不同要素在层次上应力求相同,在涵盖范围上不宜差异过大; 不同要素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独立性,但相互之间应存在合理的联系,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等等。
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调整,目前拟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
三、如何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及其水平
遵循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的思路,阐述每个核心素养要素的意义,也有新要求、新规范。
第一,规范每个要素的阐述,都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结构每个要素,都提供相关维度; 二是表达每个要素的内涵,都分为一般意义(基本概念) 和特色意义(中国特色) 两个层面; 三是描述每项要素的主要表现,都指向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
以“政治认同”为例。
关键维度: 道路、理论、制度、价值观。
基本内涵: 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主要表现: 应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展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 导;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树立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不同要素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之所以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观点,也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体现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应然要求。“公共参与”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 的当然行动。概而言之,作为公民培养的目标,对应思想政治素养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第三,划分素养水平的层次,需要关注层次之间整体的、变化的、递进的关系。首先,应采取一种整体观,即每个水平都要确保每个核心素养要素内涵和主要表现的完整性。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之 间,是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不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关系。其次,应根据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实质性 变化来确定各级水平的具体内容,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性及需求。再次,应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不同发展阶段的递进关系,对高层次水平要求一般要涵盖低水平要求。
第四,衡量素养水平的尺度,是“行为表现”的特质,而不是“标准答案”的刻度。表明素养水平的证 据,来自学科内容的“使用”,而不是“答案”,更要看运用学科内容的过程,包括面对什么“情境”、执 行什么“任务”、实现什么“预期”。因此,对于陈述素养水平的句式,也需探讨相应的规范。一是要创设 特定情境,即行为条件; 二是要执行特定任务,即行为要求; 三是要指向特定预期,即行为表现。综观 这三个“要件”,可视之为区别行为复杂程度、难易程度、深浅程度的关键维度,并通过描述其外显的行 为特质,表明素养的不同水平。
以“政治认同”中的“道路”维度为例。
水平 1: 列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事例。
水平 2: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回顾,证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水平 3: 通过各国发展道路的比较,阐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水平 4: 明辨各种封闭僵化、改旗易帜的主张,表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第五,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既不固守以往僵化的话语体系,也不照搬当下西化的话语体系。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是否合乎学术规范、具有权威性,注定会面临多方质疑。如过分 追求学理化,既不靠谱,且不易懂; 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只能采用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这是 课程发展走出老路、拒绝邪路、坚持正路、开辟新路的内在要求,我们别无选择。
总之,修订工作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将涉及课程标准的所有环节。例如: 它是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表达课程目标的新模式; 是整合与呈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 是规定与描述质量标准的关键依据; 是引领和主导课程实施的主心骨。因此,唯有聚焦上述话题,先把核心素养说明白、想透彻,达成共识,才能真正纲举目张,探讨所有环节的所有话题。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篇2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
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1. 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
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 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3. 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 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有助于鼓励社会力量热心公益活动、参与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的素养,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二)课程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目标的每个素养,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
◆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
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
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
方式和规则;
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
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朱明光
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是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一个标志性追求。究竟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提炼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 如何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划分? 就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 跨) 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大致可释出三层意义。
其一,什么是素养。素养是一种品质,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但这种品质,不仅因 “教化”养成,而且因“阅历”自 成,是人人终将拥有的品质。也就是说: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 行业、产业、专业、职业) 、充当什么角色( 家庭的、社会的) ,无论接受过系统教育、培训与否,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面对特定的“生活情境”而表现出各自的素养。说到底: 素养,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结晶; 实践,是滋养素养的源泉。
其二,什么是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业已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动力系统) 三个维度。这就意味着,形成核心素养,是有预期目标、过程的结果。比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
其三,什么是学科素养。它 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 跨) 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此,针对有关学科知识的误读,应澄清一个说法: “忘掉具体知识,留下的便是素养”。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学科素养不等同于学科知识,但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之间具有正相 关的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讲,学科知识的积累,是造就学科素养的条件; 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积累越丰富,积淀越深厚。唯其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更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
读懂上述三个层面的意义,就不难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了。它是“学生发展素养在 特定学科( 或学习领域) 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表明:确认学科核心素养有两个关注点。一是着眼于学科本质属性,关注它在本学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二是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关注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就在于它不是依赖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教养”; 学科素养之所以不同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在于它有赖于学习特定学科,是需要学科知识来证实的“学养”; 学科核心素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类别的学科素养,就在于它不仅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基,而且采用“特定学习方式”,凭借学科课程的母体经历“十月怀胎”而孕育出 来。简言之,作为学科素养的精华,它集结了“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
二、如何提炼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
首先,要基于课程的学科本质,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沿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 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 从培养目标 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辨识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有这样几个视点: 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它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具有不同于 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点; 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 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却有别于通常所称的综合课,同域外相关课程亦无从类比。应该说,这种课程设置,有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标识”。因此,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来看,课程这种独特的“综合意义”,要求由思想政治素养的提炼统摄相关学科内容,由相关学科内容支撑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而这种以提炼 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育人本质所决定的。
其次,要关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课程具体内容,体现“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所谓“上不空挂”,就是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息息相关, 实际上就是要凸显学科育人价值的注入。所谓“下不失联”,一是要立足学科本质的把握,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 二是要着眼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
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养整体上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每个核心素养要素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与课 程整合的内容,也分属不同的“集合”,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贯彻“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如何清晰、精准地刻画各“集合”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不能回避、不可忽视的挑战。
第三,命名与统整,是提炼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要立足于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但素养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虑课程内容。这是因为,依据核心素养选择与整合的课程内容,毕竟源于不同的学科分类。命名核心素养,此学科之所以不同于彼学科,仍然取决于学科内容的差异,否则难以避免雷同,如“综合思维”“独立思考”“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适用范围 过于宽泛,此其一。其二,考虑到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差异,即便同属一类学科,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亦可能不同于初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但是,纵然命名不同,有关基本教育元素的融入却一脉相承。比如,不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没用道德范畴命名,就是不重视道德教育。其实,道德教育的意义作为每个要素的“题中应有之义”,存在于所有要素之中,贯穿于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始终。既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相关学科素养的组合,那么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提炼,同样源于各相关学科的内容,又不一一对应各相关学科内容。它们既涉及所有相关学科的内容,又有所侧重。因此,统整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也需要制定相应规范。包括: 每个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有什么主要表现; 不同要素在层次上应力求相同,在涵盖范围上不宜差异过大; 不同要素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独立性,但相互之间应存在合理的联系,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等等。
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调整,目前拟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
三、如何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及其水平
遵循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的思路,阐述每个核心素养要素的意义,也有新要求、新规范。
第一,规范每个要素的阐述,都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结构每个要素,都提供相关维度; 二是表达每个要素的内涵,都分为一般意义(基本概念) 和特色意义(中国特色) 两个层面; 三是描述每项要素的主要表现,都指向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
以“政治认同”为例。
关键维度: 道路、理论、制度、价值观。
基本内涵: 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主要表现: 应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展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 导;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树立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不同要素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之所以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观点,也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体现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应然要求。“公共参与”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 的当然行动。概而言之,作为公民培养的目标,对应思想政治素养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第三,划分素养水平的层次,需要关注层次之间整体的、变化的、递进的关系。首先,应采取一种整体观,即每个水平都要确保每个核心素养要素内涵和主要表现的完整性。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之 间,是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不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关系。其次,应根据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实质性 变化来确定各级水平的具体内容,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性及需求。再次,应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不同发展阶段的递进关系,对高层次水平要求一般要涵盖低水平要求。
第四,衡量素养水平的尺度,是“行为表现”的特质,而不是“标准答案”的刻度。表明素养水平的证 据,来自学科内容的“使用”,而不是“答案”,更要看运用学科内容的过程,包括面对什么“情境”、执 行什么“任务”、实现什么“预期”。因此,对于陈述素养水平的句式,也需探讨相应的规范。一是要创设 特定情境,即行为条件; 二是要执行特定任务,即行为要求; 三是要指向特定预期,即行为表现。综观 这三个“要件”,可视之为区别行为复杂程度、难易程度、深浅程度的关键维度,并通过描述其外显的行 为特质,表明素养的不同水平。
以“政治认同”中的“道路”维度为例。
水平 1: 列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事例。
水平 2: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回顾,证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水平 3: 通过各国发展道路的比较,阐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水平 4: 明辨各种封闭僵化、改旗易帜的主张,表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第五,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既不固守以往僵化的话语体系,也不照搬当下西化的话语体系。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是否合乎学术规范、具有权威性,注定会面临多方质疑。如过分 追求学理化,既不靠谱,且不易懂; 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只能采用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这是 课程发展走出老路、拒绝邪路、坚持正路、开辟新路的内在要求,我们别无选择。
总之,修订工作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将涉及课程标准的所有环节。例如: 它是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表达课程目标的新模式; 是整合与呈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 是规定与描述质量标准的关键依据; 是引领和主导课程实施的主心骨。因此,唯有聚焦上述话题,先把核心素养说明白、想透彻,达成共识,才能真正纲举目张,探讨所有环节的所有话题。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篇3
诱思探究及其教学应用——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
郭霄鹏;霍登煌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课教学》
【年(卷),期】2018(011)011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中心内容,对教学方式的转变和理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是新课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产物.有必要对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促使诱思探究教学在新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实现应有的价值.
【总页数】5页(4-8)
【关键词】诱思探究教学;核心素养;高中政治;问题及对策
【作者】郭霄鹏;霍登煌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基于重庆市A中学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调查 [J], 余娅
2.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研究与教学策略应用 [J], 管开封
3.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研究与教学建议 [J], 刘媛
4.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 [J], 蔡叔华[1]
5.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 [J], 蔡叔华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篇4
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的推动下,高中政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改革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理念也得到了很大改变,同时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政治知识,还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深受广大师生青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思想政治;
核心素养;
议题式;
教学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议题式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产物,是对现实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和理论的创新。议题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设置两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自主对情境进行正确的判断。议题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是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通过议题式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使得学生个人思想品质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1]。
一、从生活角度着手议题,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采用议题式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真实的情境。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角度着手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学生的生活与思想政治相关的事件主动接触不多,这就导致学生与政治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议题的选择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判断政治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对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政治的了解和认知,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从实际案例着手议题,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内容相对很多,其中的理性精神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素养。理性精神素养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生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社会的进步中、在国家的发展中能够做出理性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素养。教师可以从实际案例着手,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实际发生的事件作为论点,让学生对事件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且发表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样客观事实会给出学生答案,让学生在对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给出相对理性化的价值评价和判断,这样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素养。
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中向同学们展示出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我国从2008年就开始发布了“限塑令”,在我国所有的商场,超市或者其他地方都不得免费使用塑料袋,然而在2016年就出现了一则新闻《限塑令颁布七年名存实亡》,很快群众就对此新闻发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议论。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新闻,从实际案例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限塑令有用还是无用进行讨论,这种议题能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素养。
三、从社会发展着手议题,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
由于高中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不足,对法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了解,而且也不了解法律和法治存在的重要性,这就导致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素养比较缺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和法治的保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采用议题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从社会发展角度选择相关的政治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和认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能够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素养[3]。
四、从价值导向着手议题,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公民参与公共活动是公民责任感的体现,而且还是公民使用公民权利的体现,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如何使用公民权利,感受到公民的责任感,才能够培养学生为国家无私奉献和报效祖国的精神,才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树立学生做一个中国好公民的意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价值导向着手议题,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公共活动,在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从价值导向议题出发,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公共参与的意义,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心,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公共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有道德的优秀青年。
比如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爱护环境对地球的价值,如果不爱护环境将会导致地球出现怎样的情况?让学生课后通过收集爱护环境的价值意义所在,以及不爱护环境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再最终得出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爱护环境,必须肩负自身爱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五、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得到了改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思想政治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良坚.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70-71.
[2]陈素清.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153-153.
[3]曹中海.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132-132.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篇5
科教论坛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820029
科技风2018年7月
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齐洪波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沧州 061001
摘 要: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伴随着新课改的开始,新一轮的教育革命即将开始,而这一轮的教育主题就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建设,而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才能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育融合在一起,本篇文章将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际内容,详细介绍如何可以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续有效的进行新课改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思考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什么是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在个体面对非常复杂的事物的时候,可以利用综合特定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思维创新模式以及技术技能的探究,以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具体从定义中,大体分出三个方面,内容如下:
(一素养的概述
首先,素养是一种品质,它不是一出生就有的,它是后天培养的,这种品质,不仅需要教化养成,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淀,不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充当什么角色,受过什么教育,都需要在生活工作上养成自身的素养,表现自身的素养,而素养更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指标。[1]
(二核心素养的概述
上文我说过,核心素养即是个体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核心素养涵盖很多,比如处事能力,情感态度,人性思维等等,想要形成核心素养或者说提升核心素养,要求我们的东西非常的多,比如,需要学识上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另外,一定的社会阅历,经验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想要提升核心素养,它的影响因素比较多。[2]
(三学科素养的概述
学科素养一般特指在学习方面,知识方面所养成的能力,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学科素养不同于学科知识,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学科知识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学科素养的基础,而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的积淀,积累越多,积淀越多,要求的学科素养也就越多,因此重视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科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3]
二、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首先要在课程学科的基础上,总结出思想政治素养的核心内容,从而结合学科教育,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要多角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第一,从核心价值观来看,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一定要基于思想教育本身,第二,从基本功能方面看,促进学生认识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培养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第三,要专门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训,不能与其他科目同日而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因材施教,完成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教育。[4]
其次,要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制定相关计划,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方针,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从而对每位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制定计划,一定要立足学科本质,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内容,此外,要着眼核心内容的整合,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
的路径,这样可以从思想政治学科内容中提炼出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再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来确定学科内容,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完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计划教育。
然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要立足于学科本质和育人的价值,要全面考虑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整合课程内容,例如加强培养“综合思维”、“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要将不同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提炼,最后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学校德育教育实施的始终,完成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升级。
最后,要适当的对思想政治教学老师进行思想上的创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一些教师还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老一套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行,也是行不通的,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新的世纪,任何事物、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因此,如果思想政治学科还是以往的守旧,必然会让学生也深受其害,思想上落后,行动上迟缓,因此,要对思想政治教学老师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的相关培训,让教师自己先武装头脑,然后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力量,让他们的新思想、新思维传输到学生脑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适应新的社会变化,成为未来各行各业有用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5]
三、结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绝对不能操之过急,要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然后进行思想政治学科的相关改革,最后再将改革之后的内容全面灌输到新时代的学生脑中,让更多的学生知道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让他们学习到最为先进的思想理念,让他们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进一步为日后的我国发展提供助力,为中国的腾飞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2]蒋运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7(11:120.
[3]赖旭.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大观,2017(4.
[4]季成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践行———以“国家认同”素养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7(6:16-19.
[5]连晓芹.具有世界视野和中国风格的新课程———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四阶修为”思想政治课程设计[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8.
36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篇6
学科 核心素养
具体表述
政治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认同
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政 治 (4)
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性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精神
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法治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意识
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
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
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
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
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公共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参与
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了解有
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
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
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推荐访问: 素养 教学设计 探究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教学课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