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读后感1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所著《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以下简称《整理魔法》),利用国庆长假闲暇时光通读了一遍,感悟到了“留”与“舍”之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怦然心动人生整理魔法》读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读后感1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所著《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以下简称《整理魔法》),利用国庆长假闲暇时光通读了一遍,感悟到了“留”与“舍”之间“怦然心动”的标准,反思先前的收纳整理思路,也为即将到来的新居入住提供了参考的整理方法。
一、怦然心动乃去留最高标准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大量可以舍弃的物品,但去留标准如何,相信这是很多人纠结的地方。《整理魔法》提出了“怦然心动”的标准,如果家里一件物品让自己“怦然心动”,那么即便在外人看来毫无用处,对于个人来说也是要留的;没有怦然心动感觉的物品,大可直接抛弃,即便过去或将来是有价值的,但对于当下没有任何价值。由于个人的心智资源有限,不可能对家中的每件物品都“怦然心动”,因此运用这个标准的结果就是家里留下的物品都是让人心情舒畅的精品。
二、整理不等于收纳
收纳和整理热潮从东瀛日本传来,近两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手收纳整理,不少注重企业形象与文化的大型企业也引进“5S”、“6S”等整理法,但有一个很深的误解那就是将“整理”和“收纳”混淆为一个概念。应该说,整理和收纳尽管有一定交集,但绝对是两回事。
“收纳”是利用各种工具将手头不用的物品以一定的规则按照使用频率放置起来,核心思想是存储而非断舍离。收纳几乎是时时刻刻在做的事情,每天要做很多额外动作。收纳思想认为超过一定时间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方才抛弃。
“整理”则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将所有物品进行分类(一般从衣物开始)并根据“怦然心动”的标准决定去留,在抛弃了大多数不让人“怦然心动”的物品后,物品数量得到极大削减,再进行简单收纳,也不需要很复杂的工具或规则,具体可以参考《整理魔法》。整理不需要每天做出额外多余的动作,而是半年甚至一年一次性运动式地(书中将此称为节日)选择并抛弃无“怦然心动”感的物品后集中收纳,并把日常物品放在应该放置的地方即可,甚至都不需要大量采购收纳工具。
收纳可能导致的极端结果就是家里像仓库一样堆满了各种塞满的收纳箱,许多物品被长期放在看不到碰不到的地方而长期得不到处置,而家庭成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记忆和分类“哪些是一周用一次的,哪些是一个月用一次的,哪些是半年用一次的……”。整理则不需要,其终极结果只有一个——在舒适敞亮的空间中只保留自己“怦然心动”的精品物品。
诚然,有人愿意将“收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但“整理”能够以较低的频率获得更好的效果,更适合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家务懒人”。
三、终极目的是整理人生
整理家居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顺着“整理”的思路,我们可以思考,是不是在家居之外,还有太多自己没有“怦然心动”感但仍hold在手上的东西,是否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整理”,比如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比如一个你不爱的人,再比如某个不再让你心动的圈子或社群。通过做减法,让自己的心智资源集中于更加“怦然心动”的事物上,则生活会变得更加舒适美好,各类积极资源也就随之吸引而来。
另外一个角度,整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怦然心动”是个很主观的标准,但正因为如此,怎样的物品让你“怦然心动”往往就是个人的特质、优势和底层潜力所在,而发挥自身特质、优势的工作或事业往往是自己喜欢做又能容易取得成就感的工作或事业。正如书中所言,作者有位客户在整理中发现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背后反映的是自己乐于帮助别人生活的特质后,辞去IT工作而成功创办了家政事业。所以,整理整理物品吧,说不定就听到了机会的敲门声。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读后感2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对书籍的分类方式,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实用的书。当然由于作者行文十分有趣,因此完全可以先一口气读完它,然后回过头来再针对书中的描述,对物品开始整理。
从主题角度,这本书可以被归到现在十分受人追捧的生活方式——“断舍离”当中去。当然,这方面的书籍众多,甚至还有相关的影视作品,那我为什么独爱这一本呢?
诚然,它是我最早看到的有关这方面的书,或许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但是在阅读了许多其他书籍以后,并在身体力行践行断舍离的方式之中,每当有人要我推荐这方面的书籍,依然第一时间想到它。
和其他书籍不同,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心动”,这也是判断是否留下物品的唯一标准,并没有过分强调应该保留的物品数量。
许多极简达人都在拼命缩减自己拥有的物品数量。如豆瓣上有妹纸晒出来自己全年的衣服只有14件,其他的物品也少的可怜。还有人则是晒出自己的家中布置,具有空无一物的既视感。
那么究竟该拥有多少件物品才是合适的?开始进行断舍离的时候,不免多次遇到这个问题,参考他人的方法固然可以,但是否适合自己,还要打个问号。
我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即使断舍离,极简被很多人所推崇,落地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它的形式也应当各异。因此,过分强调应该拥有的物品数量,反而会令人陷入困扰:如,看到别人一年只要14件衣服就够了,我却有140件,该怎么办呢?再看另外的朋友则有56件衣服,到底几件衣服合适?
而本书提出“心动”作为判断标准,实在是妙。当然,对于如何判断心动,书里也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我就不在此多说,各位前去看书,自有答案。
除了提出“心动”这一判断标准,书里还有一个观点令我十分喜欢。作者说,整理应该是节庆的时候才做的事情。同时把整理和清扫的概念做了明确的区分。
整理并不是扫除,而我们在生活中却总把他们混为一谈,因此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整理,却总也没有尽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通过区分二者的概念,我们就会明白:整理是把物品清理,精简之后,留下所有令自己心动的物品,然后把他们一一设定位置。当通过节庆般的一次性整理,物品都有了自己的固定位置之后,就不需要每天去做整理的工作。
那么*常做些什么?*常只需要记得取用物品之后及时放回原位,便根本不需要再多做整理,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清洁和打扫即可。
如此简单!但是在遇到这本书之前,我真的是毫无头绪。相信你也有过和我一样的困扰吧!那么不妨翻开这本书读起来吧!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读后感3
最近看了一本很少女的书——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我觉得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收纳,更让我明白了:整理房间或者旧物,其实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心情,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和未来的自己拥抱。
我以前是一个特别邋遢的人,在宿舍里把东西乱扔,什么都是一团糟。我想,这也许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爷爷是一个十分有条理的人,他总会把我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我小学上学的书包都是他帮我装的,当然有的时候落了东西我也不免嗔怪他。我爷爷又是一个不舍得扔东西的人,从我小学的课本到我戴过的每副眼镜,他都留着。耳濡目染,我也总是不舍得扔用过的东西,记录时间的流水账本,12.9比赛用的白手套,同学送我的圣诞苹果的包装盒……
书中指出,一般的收纳法只是告诉人们如何收拾东西。但其实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抛弃一些东西。
往往我们不舍得扔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觉得以后还会用到的;
对物品很有感情;
不知道怎么处理……
我以前是一个觉得留着物品就好像留着我们之间珍贵记忆的人。我觉得,我看到那些物品,我就会想到我所经历的故事。但我现在有一些转变,当下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这些物品固然能够使你回忆起快乐的时光,但是那种时光在它被感受的瞬间才是最幸福的。
麻理惠说,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的手去触摸这些物品。如果他们有让你心动的感觉,那就把他们留下来。而对那些想丢弃的东西,就对他们真诚地说声“谢谢”,感谢你们陪伴我那么久。物品也像一个人一样有了生命,他们也是来这世界上陪伴了我们一程。
也许,清理物品也是在告别,在和陪伴了自己很多日子的亲密物品告别。分离是痛苦的,但也是人生中永恒的话题。
说实话,有的时候也不想面对过去的自己,所以也不希望去整理旧物,怕碰触到伤痛,所以就让他乱乱地丢在那里吧,压抑在记忆的深处。我有的时候空虚,就会开始整理房间,或许整理房间也是整理内心的一部分。
整理着整理着就发现了自己刚上高中的照片,那时还没有那么胖,还是很清纯。看到了大一新生梦想秀的时候给自己留下的梦想“带着单反,弹着吉他,在各处环球旅行”。这个想法是我在看了一个叫做《练习曲》的电影之后产生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子背着吉他在宝岛环岛旅行,在旅途上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许我觉得那种相遇的感觉很好吧。也看到了很多朋友想在大学做的事:锻炼肌肉,使自己成为肌肉男;大学期间读完100本书;发SCI的论文……
我很好奇,这些愿望他们实现了吗,就询问他们。很多东西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真是怀念那个刚入大学满怀希望的自己呢。也许这就是整理旧物的意义之一吧,看看过去自己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我以前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有着自己的“岁花簿”,记录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我又不愿意翻看他们,里面有快乐,但也有很多失落与迷茫。可以说,日记陪伴我,我能在上面随意吐露心扉的时刻是我们之间最珍贵的时刻。我还保留着我家里人寄给我的每一封家书,其实内容归结成一句话就是“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呀,我们都爱你!”日记本和信都被我收纳在一个小盒子里,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我会重读那些文字,和大家分享;也许他们就这么沉寂的睡在那里,成为我心里尘封的一部分。
整理房间,不只是在整理物品,也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和记忆,整理自己的生活方式,整理自己的人生。当留在你身边的东西都是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那么整理魔法就奏效啦!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读后感4
春节一眨眼结束了,回头看看自已走的路,感到很羞愧,高经考试结束后大部分时间泡在网上,时间在和朋友八卦聊天中溜走了,心也变得浮躁不再沉静。2月读书组的网友争先恐后地报上自已的阅读书目,被这么一群热爱生活的人推着,不充电都不行,一天不接受点新东西都感觉自已落伍了,在热心妈妈的推荐下,我选择阅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终于赶在下旬的《遇见未知的自已》拆书活动前看完了。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写的,主要思想是照心动的标准选择物品,按照先丢东西,后收纳的顺序,整理,达到心灵的对话,透过物品,去面对自己“对过去的执著”和“对未来的不安”,就能看清对现在的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留下让自已心动真正喜欢的东西,在最喜欢物品的围绕下,度过心动的每一天。
主要内容有:整理首先就要从丢东西开始。整理有两种:“日常的整理”与“节庆的整理”。尽早完成“节庆的整理”。在判断物品应该留下或是丢掉时,也就是说“拥有时是否觉得心动”为基准。只留下令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剩下的,全部毅然决然地丢掉。 顺利丢掉东西的基本顺序:一开始是衣服,其次是书籍、文件、小东西,然后最后才是纪念品,这是最佳顺序。
对丢不下手的东西说谢谢,为了珍惜你真正该珍惜的东西,所以必须把完成任务的东西丢掉。
“直立”是收纳最基本的原则。
书籍整理:时效是书籍最重要的元素。
文件整理:“把文件全部丢掉”也没问题,总结来说,文件分为待办、保存(契约书)、保存(契约书之外)三种。整理发现,原来减法比加法更重要。拥有什么东西,就等同于你的生活态度。因为看不清对自己而言必要的东西或自己追求的东西,所以才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不需要的东西,让自已无论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都不断地被不需要的东西所淹没。东西之所以在那里,就是自己选择所造成,不能怪别人。
透过物品,就能看清对现在的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然后价值观就会变得更明确,今后面对人生选择时的犹豫自然就会减少。
丢掉杂物,找回人生决断力。透过丢东西,可以磨练出一个人的决断力。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读后感5
一本谈整理的书,却又不止是学到整理物品,对人生的观念也有了新的感悟。
逛豆瓣的时候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买书的时候便顺带买了一套。原本以为应该是教怎么收拾房间,折叠衣物,或是收纳之类的。在打开书本的那一刻,这些想法全都被否定了,这是一本很值得推荐能让你人生怦然心动的魔法书。
文章教会我们只留下能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丢弃所有不心动的东西,每天被心爱的物品包围,感受满满的正能量。开始整理之前,首先要想想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希望房间是怎么样的,然后根据心里想的样子一次性、短期内完善整理工作。
不能按场所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按照衣服、书籍、文件、小物件、纪念品这样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顺序一定不能错。在整理某一类别的物品时要将房间中所有这类的物品都放在一起开始整理,整理所必备的作业只有两项,一项是“丢弃物品”,另一项是“设定收纳场所”。必须先完成丢弃工作才能开始收纳,丢弃是以理想的生活为准则,这件物品是否能让自己怦然心动。判断是否是怦然心动,要将物品放在面前,用手拿起物品,接近自己是身体,放在靠近心的地方,感受是否它会让你欣喜。丢掉那些长期没使用不让你心动的东西,整个空间都开阔了。
仅仅是丢弃还是不够的,还要收纳在特定的场所,根据需要将某类型物品放在同一地方,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一个不漏的一一设定它们的位置,在每次使用之后都能回归原位,这样家里就能一直保持整理完的状态。收纳采用简化至极致为止,一定依据同一物品在一个地方的原则,不堆叠,所有东西尽量竖着收纳,包括衣物。收纳四原则:折叠、直立、集中、四方形摆放。对待“钱包大人”和“bra女王”要使其享受“VIP待遇”。收纳就是要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打造物品的家。
证整理完房间之后,才发现心中真正的渴望,孕育出人生的自信。丢弃杂物帮助我们找回人生决断力,留下的东西帮助我们更幸福。在心动的物品围绕下,幸福人生就此展开。这本书讲的整理,不仅指的物品,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琐事,我们的人生!整理之后留下最欣喜的那部分,被喜欢的物品和人围绕着,每天都怦然心动。
真正的人生始于整理之后!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