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作文

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作文

时间:2022-06-14 18:12: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作文

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的作文4篇

【篇1】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的作文

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作文800字

现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常常把个性与约束挂在嘴边,不管走到哪里碰到些什么样的人总是这样,像是离开了个性与约束的话题就不能活一样.我到想亲身接近他们,听听他们是如何对个性与约束的进行评价的.

大部份的人是盲目的追求别人,去学别人身上的特点,完全忘记自己身上的,总觉的自己什么都没有别人好,但这样就像用一张白布把自己掩盖起来,自己的灵魂与身体以不在真真正正的属于自己了,那些都是躯壳,没有一点的‘‘血肉‘‘.张扬与个性在表面上没有什么联系的,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在张扬个性当中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尺度问题,他必须受到自我约束,在自我约束的领导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在自我约束的前提下才能不能忘夫所以,才是真正的自我.

我们现在大部份的学生都应该这样,不能盲目的去追求别人身上的好处或坏处,要相信自己,要拍着自己的胸口大声说:我才是最棒的,没有人比我更棒.

我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就是盲目的去追求而耽误自己的一生,他开始是一个品学间优的好学生,那时的他是一个两耳不问窗外事的人,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到了学习上,但后来不知道怎么了,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到的斜言斜语,说他只顾着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书呆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形象,他就是听了这些话,后来就把自己的心思转移到了那些方面上,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天一天的掉下来。后来他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有时还逃课,打架,他整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废人,这就是盲目的去追求,没有注重自我约束,忘记了自己要干些什么,应该干些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要真正的与别人不同,就要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要在适当的场合下.懂得约束自己不能表现得太突出,只要自己觉的有个性,不管别人怎么说,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要学做自己,要有自我约束力,这样的人才是有个性的人才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篇2】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的作文

恃弱凌强

【背景资料】

1、大的就该让小的。两个小孩起冲突时,多数家长坚持“批评大的,保护小的”。

2、因为我是老人啊。

3、穷就不该分是非,只能论可怜。

4、惨就该受优待;

5、你方便,就该给身边的人方便

【精彩观点】

一、“大让小”是谦让,但并不代表可以不公平

一直以来,“大让小”作为中国传统礼仪,本身包含着“分享、谦让”的意义,这层面上是对的,我们是应该教导孩子学会分享,学会谦让。

大孩子就是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被灌输的,我们自己也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但是如果在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争执的时候,大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仪规则来说教大孩子,保护小的孩子,这样的行为,真的没有顾及作为一个孩子内心的挣扎,也没有遵循公平原则,更让大孩子感觉“大人都是偏心”“你就是不爱我了”,从而变得不自信或者更加叛逆,而小的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如果事事都要让大孩子让小的,他们内心真的会很多不甘心,“凭什么我要让给他?!凭什么?”

大人面对这样的质问,多数抛一句:大的就是要让小的,不让就是你不乖!不让小的,大孩子就要背负“不乖”“不懂分享”“小气鬼”的罪名。这样强迫下,大孩子并不是心甘情愿给予的,而是内心充满愤怒,而小的在大人的庇护下,还觉得理所当然,沾沾自喜,并没有因此感恩。这样的忍让,其实对孩子都没有起到正面的引导,这种做法,伤害了孩子的物权感和自我认同感。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大让小”作为一种美德推崇着,都想孩子成为一个懂事、谦让的好孩子,但是,这种谦让的美德,应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强迫孩子严格遵循“大让小”,其实已经远离并违背了“谦让”这份美德了。

我们要希望:做出“让”这个动作的孩子让得心甘情愿,真心实意,而不是忍气吞声,满腹委屈;
而被让的小孩,也懂得感恩,知道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从而避免养成霸道、任性不讲理的个性。

现代孩子,年纪小小,但是懂道理,他们需要的是更高的话语权,渴望平等和自由。作为新一代父母,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但不要再强迫他们做出不公平的忍让。

二、“让座”是美德,不是义务

因让座而引起的争议,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买票后在有位置的高铁、火车上,另一种则是属于随机选位的公车。

在第一种情况上,自己买的座位,本身就有权利要求他人起身离开自己的位置,因为这可能是你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好不容易抢到的珍贵车票。不论对方是老弱或妇孺,都不代表你有这个义务需要让位给对方,你花了钱,那就该是属于你的,尤其是在长程的班次上。

在这个社会上,许多人经常恃宠而骄,自恃自身的弱势,而以高傲的态度认为所有人都必须礼让他。但其实真正的爱心,应该是发自于我们内心的由衷关怀,并不是向人“要求”而来的,一旦这种心态持续蔓延扩散,会有愈来愈多人不愿主动帮助别人,深怕自己的礼貌,反倒招致他人的利用。

第二种情况,则是爱心座的设计,这种贴心的设置原先是为了给与老弱妇孺有更多的座位空间,只是,却变成让许多有“隐形需求”(头痛、发烧、生理痛、脚扭伤但还不需要拐杖等)的乘客,无缘无故被贴上“没公德心”“没爱心”“装睡”等等批评,无疑是对其最严重的误会与污辱。

爱心座的设计,是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乘客,而不是被人用来伸张自身正义的舞台,真正的理想社会,应当是所有的座位都是爱心座,一但见到他人有需要,就挺而起身让座,而不是看到一个看似健全的年轻人坐在爱心座上,其它坐在一般座位上的人就有群起挞伐他的权力。

让不让座与否,凭借的是自身的公德心与身体状况,如果你身体不适,又要久站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看到一个中气十足,全身登山装备的老人时,你又是否真的该让座?倘若不让坐,你又会受到怎么样的异样眼光看待呢?

让座的公德心是种美德,但绝对不是一定必须遵守的义务。人人可以自由心证,凭借着自己的良心,去判断自己该不该让座,而不是害怕、担忧他人的异样眼光,而在自己有难以忍受的痛楚下继续久站。

如果下次,你再看到有“看似健康”的年轻人坐在爱心座上时,与其直接发挥“正义魔人”的态度去指正,倒不如仔细观察看看对方的状况再作决定。而老人也不该倚老卖老,认为年纪大别人就应该让位,而以不礼貌、指责的语气教训他人。

这是个互相的社会,当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会体谅你,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

如何看待恃弱凌强?

我们同情弱者,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弱势群体,因为太阳底下并无绝对的强者。然而,弱者若主动以“弱者”之名裹挟你,盛气凌人、毫不讲理,原本的弱者俨然已经变成了正义的一方。弱者最可恨的并不是摆出一副“我弱我有理”的模样和你胡搅蛮缠,而是主动给自己戴上“弱者”这顶金光闪闪的大高帽子,然后要求全社会无论他对错与否都要站在自己这一边,否则就是歧视弱者,就是恃强凌弱,就是社会不公不正。一旦弱者主动给自己戴上“弱者”的帽子,他弱者的身份已然反转,乃至站在正义和强势的一方了。

作为一名弱者,我总觉得:弱者虽弱,但弱势群体应该有最起码的自尊,而不是将自己的自尊随便仍在地上,然后一脸惨兮兮地说:你看,我将仅剩的自尊都仍在地上了,我一无所有了,你再揪着我不放就太过分了,就是把人往死里逼了,警察啊法官啊青天大老爷啊,你们一定要为我们这些可怜人做主啊!

弱者最可恨的是什么?

是将“弱者”奉为标签当做武器,上串下跳,不跟你讲理,却跟你比惨!

谁能比我惨啊!我这么惨了,不帮不是中国人,赶快来帮我!

三、恃弱凌强本质上是自恋

恃弱凌强本质上是自恋心理作祟,自恋的人只觉得他自己、他的物、他的身体、他的需要、他的情感、他的思想,他的财产以及一切属于他的人,他的物是完全真实的,而凡是不属于他的人或物,或不是他所需要的对象,就引不起他的兴趣。

人之所以自私,就是因为这种自恋,自恋的人在判断事情方面存在严重的失误,他们缺乏客观能力,看待事情完全从自我的需求出发,从而丧失了最为基本的理性。

四、从恃弱凌强看政治文明的进步

微博是腐败的曝光机。我们很失望地看到,深陷“微笑门”的“表哥”局长杨达才,至今,都没有针对网民指认是自己的十几块名表做出像样点的回应,当地反腐或纪委部门也并未正式展开调查。此事是否已经达到应该调查的程度是另一回事,但这种“笑对”乃至无视微博监督的态度,则恰好代表着相当一部分官员的做派。

除反腐功用,微博更是谣言的粉碎机,真相的挖掘机——这些,都已经无数次被各种舆论事件所印证。

与我对话的过程中,杜子建提出一个“恃弱凌强”的观点。社会发展自然是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美其名曰优胜劣汰,如果弱者偶尔竟战胜了强者,往往能传为美谈。在法制并不健全的当下中国,注定无法让每一个弱者都得到制度化的权利保障,但微博,让这成为可能。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这个由《南方周末》所倡导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让弱者不再柔弱、让伤者不再伤痛,让遭受侵害的最普通的民众都能有一种渠道去呐喊、去维权,这便是微博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无权无势的草根在某一件事情上“战胜”了强权者或强势部门,那必然是时代的进步——即便,只是很微弱的一小步。

【篇3】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的作文

谈谈桥牌中的弱自由与强自由

弱自由与强自由的优劣没法判断,不过精确体系大多用弱自由,自然体系更流行强自由,我们现实队伍打自然引用了半强自由。

弱自由是指对手干扰叫后,应叫人自由应叫是建设性不逼叫的,X是至少负加倍,一般是逼叫,加倍后出套是强牌,目前流行的是1-2水平是不逼叫,但3水平出套是逼叫。由于有负加倍,就可以推论出套是至少5张,4张不必直接出套。

强自由是指对手干扰叫后,应叫人自由应叫是逼叫,X就是负加倍,X后出套相当于弱自由的直接出套、是建设性的,不逼叫。1阶逼叫一轮,2-3水平是保持原意,逼局。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很多推论:对1D争叫的1H或1S依然保持4张,而对1H争叫的1S就需要保证5张,仅仅4张S的话应该用X来表示。

半强自由是1-2水平都逼叫一轮,后续叫牌是加叫或叫原花色不逼叫,因此可能引来很多误会,不是老搭档最好不要用半强自由。加倍出套和强自由一样,是建设性的,不逼叫。其他推论和强自由差不多。

至于扣叫,应该是各自体系的规定,我觉得扣叫应该是保证支持的强牌。对于应叫人持有双色套不支持开叫花色的牌,不宜用扣叫,而是先示强再出第二套。

我们现在打自然引用了半强自由,就是逼叫一轮再说,后续再逼叫则逼局,否则就是止叫或邀请。半强自由用起不太顺手,不过勉强可以用,加倍出套一般是弱牌不逼叫,但3水平新花肯定逼局。

【篇4】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的作文

如何理解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


1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的本质

指梁柱节点处,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

为什么要保证“强柱弱梁”

因为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与其破坏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梁先屈服,即梁端先出现塑性铰,可使整个框架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重分布,从而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极限层间位移,抗震性能较好。

若柱先屈服,则可能使整个结构变成几何可变体系,造成结构倒塌。

怎样保证“强柱弱梁”

一般采用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的方法(框架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取、、),PKPM程序自动考虑这一规定。

哪些因素导致无法准确实现“强柱弱梁”

① 结构内力分析时考虑了楼板的约束作用(梁截面为T形,PKPM中以边梁和中梁的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但梁的承载力设计时仍以矩形截面来配筋,并没有考虑楼板的约束作用,低估了梁的承载能力。

实际应该这样处理:按T形截面进行的内力分析,就应根据所得的承载力按T形截面进行配筋;
或者将按T形截面进行内力分析后所得的承载力除以梁刚度放大系数,然后按矩形截面进行配筋。

② 梁端配筋采用的是柱中线处的内力,而实际上应该采用柱边的内力,而柱中线处的内力比柱边的内力大约20%,实际上增加了梁端的配筋。

③ 由于设计习惯和钢筋需要归并等原因造成梁配筋的增大。

2强剪弱弯

“强剪弱弯”的本质

指梁、柱和剪力墙底部的斜截面实际受剪承载力大于实际受弯承载力。

为什么要保证“强剪弱弯”

因为弯曲破坏是延性破坏,有一定的征兆,如裂缝、挠度等;
而剪切破坏是脆性破坏,没有任何预兆突然破坏。所以要保证构件在发生弯曲破坏前不产生剪切破坏。

怎样保证“强剪弱弯”

一般采用增大梁端、柱和剪力墙剪力增大系数的方法(框架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

时,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分别为、、;
柱剪力增大系数分别为、、;
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剪力墙剪力增大系数分别为、、)。PKPM程序自动考虑这一规定。

具体配筋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尽量保证“强剪弱弯”:

1,增大箍筋直径,减小箍筋间距。

2,必要时,某些构件的箍筋可全长加密,如连梁、短柱等。

3,主次梁交接处,设臵附加箍筋和弯起钢筋。

3强节点弱构件

“强节点弱构件”的本质

指节点区域的实际承载力大于构件的实际承载力。

为什么要保证“强节点弱构件”

因为节点失效,与之相连的梁柱等构件全部失效,结构也坍塌失效。

如何保证“强节点弱构件”

一般通过构造措施来解决,如规定梁纵筋的锚固长度、锚固形式等,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节梁柱节点。

梁的延性靠的是箍筋,箍筋约束混凝土,可延长混凝土从受压到破坏的时间。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剪力主要靠箍筋来承担,这也是需要提高延性时采用箍筋加密的根本原因。

而梁的纵筋主要用来承担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梁的底面和顶面纵筋的比值是用来提高梁端的塑性转动能力,不是梁延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强梁弱柱”破坏分析

抗震设计中,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一直是各国抗震规范所强调的, 但汶川地震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实现“强柱弱梁”,现行规范存在不足。叶列平等[ 2] 就“强柱弱梁”未能实现的原因提出诸多观点, 认为出现这一破坏现象的原因有: 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影响;楼板对框架梁的承载力和刚度增大的影响; 框架梁跨度和荷载过大, 使梁截面尺寸增大, 梁端抗弯承载力增大; ! 梁端超配筋和钢筋实际强度超强; 柱轴压比限值规定偏高, 柱截面尺寸偏小; # 柱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配箍率偏小; 大震下结构受力状态与结构弹性受力状态存在差异; % 梁柱可靠度的差异。

现阶段而言, 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3.4.1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影响

填充墙作为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起围护作用, 而不作为受力构件存在。但其存在不可避免地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结构错层处、楼梯、窗下等部位, 填充墙使框架长柱变成短柱, 发生剪切破坏;同一楼层间填充墙位臵、数量的变化, 在水平方向改变结构的侧向刚度分布, 从而改变地震内力的分布;不同楼层间填充墙位臵、数量的变化, 在竖直方向改变层间刚度分布, 形成“薄弱层”,最终导致“层屈服机制”的出现。现行抗震规范[ 3] 第3. 7. 4 条规定: 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 避免不合理设臵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但未给出如何考虑填充墙对结构抗震不利影响的具体方法。工程计算中常采用考虑非承重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的折减系数T 来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 从而影响地震力的计算, 这事实上是远远不够的。笔者通过有限元程序分析一典型框架结构( 结构尺寸及布臵如图2, 底层层高3. 9 m, 其余为3. 3m, 共10 层,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柱为C35)不同填充墙材料、不同空间布臵时, 在T aft 地震波、El-Cent ro 地震波和广州人工波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反应, 认为:

( 1) 填充墙材料性质造成其自身刚度的不同, 随填充墙自身刚度减小, 对框架抗侧刚度的贡献减小,

依次是标准砖、空心砖、加砌混凝土砌块, 但即使采用低强度砌块, 填充墙刚度对框架结构的影响也不能完全忽略。

( 2) 结构同一层随隔墙数量增加, 周期减小, 结构刚度变大, 层间刚度突变越来越不明显, 当上下层

的隔墙布臵仅有少量差异时, 结构周期非常接近, 影响很小。

( 3) 令楼层填充墙截面面积与其上相邻一层填充墙截面面积之比为w , 当某层w ≤45%时, 应将该

层视为“薄弱层”。为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度, 实际设计过程中, 建议w 不低于60% 。

( 4) “薄弱层”在底层时, 对结构整体性能影响最大, 地震力作用下底层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最大; “薄弱层”往顶层移动, 只在“薄弱层”位臵处位移增大,刚度突变, 上下层刚度比增加, 但与其上相邻三层刚

度均值之比却在减小, 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 “薄弱层”在顶层时, 对结构整体影响最小。

( 5) “薄弱层”填充墙的数量及其在楼层中的位臵是影响自振周期计算的两个主要原因; 随“薄弱层”位臵不同, 填充墙对框架抗侧刚度的参与率不同, 随高度增加而有所减小, 建议规范提出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框架抗侧刚度计算模型。

3.4.2 楼板对框架梁承载力及刚度的影响

框架结构中, 楼板与梁共同浇注, 实际参与梁的受力,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框架梁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影响现浇楼板对框架梁增强作用程度的主要因素有节点类型、横向梁刚度以及侧向位移值[ 4] 。楼板内的钢筋会使框架梁的实际抗弯承载力增大20%~30%, 甚至有些情况下会增大近1 倍[ 5] 。但结构设计中仅考虑楼板对框架梁抗弯刚度的提高, 将中梁和边梁的刚度按原框架梁矩形截面刚度乘2. 0 或1. 5的增大系数。此做法虽然增大了梁端弯矩, 但同时亦增大了梁的配筋, 且楼板钢筋的作用未计入。因此,要真正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目标, 必须考虑楼板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 梁受到的增强作用, 并将其等效为T 形或者 形梁进行设计计算。

3.4.3 柱轴压比的影响

文献[ 3] 规定, 框架结构柱的轴压比限值在0. 7~0. 9 之间, 随抗震等级提高而减小。与日本规范相比, 我国规范的轴压比要大很多, 是其2~3 倍。轴压比限值越高, 柱的截面允许尺寸就越小。这一做法虽然能够满足使用空间大、美观经济的要求, 但减小了安全储备, 同时降低了梁柱线刚度比, 使得“强柱弱梁”机制难以实现。

抗震规范对“强柱弱梁”的考虑

现行抗震规范对“强柱弱梁”的考虑主要通过调整梁端柱端弯矩的比值来控制。由于地震的复杂性、楼板的影响、钢筋屈服强度的超强, 难以通过精确的计算真正实现“强柱弱梁”。

规范最新修订稿[ 6] 即送审稿对上述条款作了适当调整, 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从原先的“一级取1. 4、二级取1. 2、三级取1. 1”,提高到“一级取1. 7、二级取1. 5、三级取1. 3; 其他结构类型中的框架, 一级取1. 4、二级取1. 2、三、四级取1. 1”。为了防止底层柱底过早出现塑性屈服, 对原先的“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 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 5、1. 25和1. 15”,提高到“一、二、三、四级框架结构的底层, 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 7、1. 5、1. 3 和1. 2”。同时指出, 要真正实现“强柱弱梁”,除了按实际配筋计算外, 还应计入梁两侧有效翼缘范围楼板钢筋的影响。所以送审稿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框架柱的配筋量, 但能否真正实现“强柱弱梁”, 尚存在疑问。

送审稿( 文献[ 6] ) 同时修改了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确定条件, 将文献[ 3] 中以30 m 为界限区分不同设防烈度区域的抗震等级, 改为以24 m 作为界限高度; 并将柱轴压比限值, 从原先的一级取0. 7、二级取0. 8、三级取0. 9, 降低为一级取0. 65、二级取0. 75、三级取0. 85。这对24~30 m 高的框架结构来讲, 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 同时, 柱轴压比限值的减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柱的承载力和刚度。

此外, 送审稿从“强剪弱弯”角度出发, 提高了柱剪力增大系数: 由原先的一级取1. 4、二级取

1. 2、三级取1. 1, 提高到一级取1. 5、二级取1. 3、三级取1. 2。“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实现受到众多实际因素的制约, 必须进一步研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梁柱刚度的影响并体现到设计计算中去; 必须进一步研究现浇楼板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并在实际设计中予以考虑; 还需要更为严格地限制柱的轴压比, 以提高柱的刚度至合理范围。

建筑抗震规范送审稿虽然提高了柱的弯矩增大系数和剪力增大系数, 同时降低了判别框架结构抗震等级的界限高度, 使柱承载力得到提高。算例柱的抗弯承载力提升10. 8% ~33. 1%, 抗剪承载力提升11. 1% ~19. 3%, 但仍“只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柱端的屈服”。在柱承载力提高的同时, 结构造价有所提高,总造价增加19. 9%左右。

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概念设计

为了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概念,设计中应满足如下要求:

⑴ 实配柱纵筋和箍筋时,应考虑梁翼缘板的作用和梁裂缝宽度验算或超配而增加梁纵筋的影响。

⑵ 对于大跨度的框架结构,框架柱的线刚度须大于框架梁的线刚度的倍。

⑶ 高层建筑结构柱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350×400,且须满足梁钢筋的水平锚固的要求。

⑷ 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提高%,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宜≥16㎜。

⑸ 对于底层空旷(如架空层、商场、骑楼等),二层以上框架之间有砌体的框架建筑,须考虑二层以上砌体的侧面刚度,底层应布臵适量的剪力墙或支撑,控制底层和二层的刚度比,底层竖向构件地震剪力应乘以的放大系数。

(6)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直径应≥10㎜,剪力墙边缘构件(暗柱)钢筋直径应≥14 ㎜

汶川地震震害表明,结构柱底或柱顶破坏严重,未能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概念,由于梁翼缘板和梁裂缝宽度验算增加的梁纵筋的作用,低估了梁端的承载力,相对高估了柱端承载力,因此在实配柱纵筋和箍筋时,应考虑这部分梁纵筋的影响:

柱增加的单向纵筋和箍筋可按以下简化计算确定:

为了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可按以下方法配筋:

(a) 考虑梁翼缘板的影响时,柱纵筋单边增加3 (二级钢),柱箍筋增加量对于小截面框架柱(高度 ),在箍筋间距200 情况下,单边增加 (即一级钢 );
对于框架柱截面高度大于 ,柱箍筋可不增加。

(b)考虑梁裂缝宽度验算或超配影响时,柱纵筋单边增加50%Agb,Agb为验算裂缝宽度或超配增加的梁面支座钢筋。柱箍筋应计算其增加量。一般情况下,由于有板的有利作用,无须再增加梁支座钢筋的数量。

⑵ 对于大跨度的框架结构,规定了柱截面的最小尺寸,由于梁跨度大,梁截面和梁跨中底筋较大,梁底筋全部伸入柱内,也形成了强梁。因此框架柱的截面和配筋也应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概念。

⑶ 对于跨度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按照规范的轴压比要求设臵柱截面,截面尺寸偏小,有些可达到350×350㎜,需控制最小的截面尺寸,且还须满足梁的纵筋的水平锚固要求;

⑷ 柱纵向钢筋按规范最小配筋率配制钢筋时,柱钢筋直径偏小,很多工程采用Φ14钢筋即可达到要求;
设计时未考虑梁翼缘板对梁端承载力提高,不能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概念,因此规定柱最小的配筋率和直径的最小值。

⑸ 对于底层空旷(二层以上框架之间有砌体)的建筑,底层结构柱在汶川地震震害非常严重,震害表明,二层以上砌体对侧向刚度贡献还是很大的,这会造成底层和二层以上的刚度比相差较大,底层存在软弱层,设计时需考虑上、下层刚度的差异,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即在空旷底层设臵剪力墙或支撑,且底部竖向构件地震剪力放大倍。

(6) 200mm厚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直径用8㎜和暗柱钢筋直径用12㎜,虽可满足规范的最低限要求,但整栋建筑均采用规范的最低限要求,是不合适的,因此规定钢筋的最小直径。

推荐访问: 作文 约束 体现 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作文 从自我约束体现强与弱的作文 关于约束自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