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2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
公转运动
太阳自西向东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23°26′N
0°
………………………………………23°26′S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晨线:由到
1)产生昼夜更替昏线:由 到
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使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产生地方时
①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特点:东早西晚15°/时4°/分钟
③计算公式: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西“—”)
④区时:①定义:每一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区时。
②计算公式: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西“—”)
③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
3)使物体水*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偏移规律:沿运动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偏转
4)地球呈椭球体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3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4
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5
1、混合农业是同时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就是一个以小麦种植和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区。主要特点:
①自身可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②时间利用效率高;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特征:
①属于劳力密集型农业;
②以小农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较低;
④机械化和科技水*比较低(日本除外);
⑤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投资,治理水旱灾害)。
3、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均以家庭经营为主),另外*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分布(以国营为主)。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典型的商品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高,
③商品率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