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峨眉山旅游日记五篇【通用文档】

2023年峨眉山旅游日记五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2-12-30 17:54:02 来源:网友投稿

峨眉山旅游日记1  今天到了峨眉山,进了报国寺,感觉真的轻松,虽说下着小雨,可是很喜欢在这个雨中游逛,尽管鞋子与裤子都会湿,但是无论是空气还是心境却让人无比的放松。  不知为什么听到念经的声音,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峨眉山旅游日记五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峨眉山旅游日记五篇【通用文档】

峨眉山旅游日记1

  今天到了峨眉山,进了报国寺,感觉真的轻松,虽说下着小雨,可是很喜欢在这个雨中游逛,尽管鞋子与裤子都会湿,但是无论是空气还是心境却让人无比的放松。

  不知为什么听到念经的声音,自己感觉很亲,一种久违的感受,让我喜爱滞留在这个时刻,一步也不想动。只想静静地听着,感受着,陶醉在这高山的寺院中,高大的树木,下着小雨的天气,带着点凉爽的空气,深深地吸一口气,在慢慢地把体内的热气呼出,能看到口中的热气在面前一点点消失。使你有一种想脱胎换骨的想法,吸入的是山中的精华,排出体内的污渍。

  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能在这静静的寺院中生活是不是也是一种解脱呢?抛开这个复杂的社会,人与人间的尔虞我诈,做好人难,好人难做!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事实难变!不知是自己城府不够还是心态调整的不够,已经有些厌恶这种生活环境,或许自己真的有佛缘,以后的生活会处处与佛相关的。

  听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小生一直念着观世音的佛号,可是真有一天观世音就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很是高兴,但同时也问观世音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您一直念的佛号是什么?观世音回答说:观世音。小生听后开始不明白,后来自己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靠自己的。

  哈哈……这个道理是不是很简单啊!

峨眉山旅游日记2

  今天到了峨眉山,进了报国寺,感觉真的轻松,虽说下着小雨,可是很喜欢在这个雨中游逛,尽管鞋子与裤子都会湿,但是无论是空气还是心境却让人无比的放松。

  不知为什么听到念经的声音,自己感觉很亲,一种久违的感受,让我喜爱滞留在这个时刻,一步也不想动。只想静静地听着,感受着,陶醉在这高山的寺院中,高大的树木,下着小雨的天气,带着点凉爽的空气,深深地吸一口气,在慢慢地把体内的热气呼出,能看到口中的`热气在面前一点点消失。使你有一种想脱胎换骨的想法,吸入的是山中的精华,排出体内的污渍。

  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能在这静静的寺院中生活是不是也是一种解脱呢?抛开这个复杂的社会,人与人间的尔虞我诈,做好人难,好人难做!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事实难变!不知是自己城府不够还是心态调整的不够,已经有些厌恶这种生活环境,或许自己真的有佛缘,以后的生活会处处与佛相关的。

  听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小生一直念着观世音的佛号,可是真有一天观世音就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很是高兴,但同时也问观世音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您一直念的佛号是什么?观世音回答说:观世音。小生听后开始不明白,后来自己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靠自己的。

  哈哈……这个道理是不是很简单啊!

峨眉山旅游日记3

  一大早,我和哥哥、娘娘就踏上了去峨嵋山的快乐旅程。

  在导游叔叔讲峨嵋山四大怪的时候,我可是认真听了——第一大怪:峨嵋山有成千上成只猴子,有三个种类。第一种是文明猴,就是说你给它吃东西,吃完就走了;第二种是强盗猴;第三种是流氓猴,大家想想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了。第二怪:峨嵋山的.蚯蚓有一米二那么长。第三怪:池塘里的青蛙发出的声音像琴声一样美妙、悦耳、动听。第四怪:一年峨嵋山只有两个月不下雨。这四怪确实好奇怪啊,让我忍俊不住想要去感受这一切。听着听着,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到达了目的地。

  啊,终于爬上了金顶!我看到用纯金打造的普贤菩萨,她重六百六十吨,发出耀眼的金光,旁边还有云海,站在上面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美得令人窒息!

  后来又去了乐山大佛,佛高七十一米,站在佛脚下仰望好雄伟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让我学到更多知识,万里路让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让我收获了快乐。每逢闲暇时,背上行囊,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欣赏它的旖旎见光,去感受它的与众不同,去学习它的独特文化,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峨眉山旅游日记4

  今天到了峨眉山,进了报国寺,感觉真的轻松,虽说下着小雨,可是很喜欢在这个雨中游逛,尽管鞋子与裤子都会湿,但是无论是空气还是心境却让人无比的放松。

  不知为什么听到念经的声音,自己感觉很亲,一种久违的感受,让我喜爱滞留在这个时刻,一步也不想动。只想静静地听着,感受着,陶醉在这高山的寺院中,高大的树木,下着小雨的天气,带着点凉爽的空气,深深地吸一口气,在慢慢地把体内的热气呼出,能看到口中的热气在面前一点点消失。使你有一种想脱胎换骨的想法,吸入的是山中的精华,排出体内的污秽。

  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能在这静静的寺院中生活是不是也是一种解脱呢?抛开这个复杂的社会,人与人间的尔虞我诈,做好人难,好人难做!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事实难变!不知是自己城府不够还是心态调整的不够,已经有些厌恶这种生活环境,或许自己真的有佛缘,以后的生活会处处与佛相关的。

  听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小生一直念着观世音的佛号,可是真有一天观世音就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很是高兴,但同时也问观世音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您一直念的佛号是什么?观世音回答说:观世音。小生听后开始不明白,后来自己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靠自己的。

  哈哈……这个道理是不是很简单啊!

峨眉山旅游日记5

  峨眉山,是一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地方。为了避暑,我们一家去了峨眉山。

  我们一早从山脚下乘车到雷洞坪,走上接引殿的小路不过几十米便听到有人的`喧闹声,隐隐约约还有猴子的叫声,可当我们上去时一切又恢复了*静。到了山上安顿后,就直奔金顶,太阳照耀下金光闪闪,金顶的云雾变化莫测。吃过晚饭后,我们就早早休息了。

  次日凌晨起来看日出,到金顶边上天空已泛出点点金光,太阳未出来,有些暗,云边上镶着一道金边,渐渐地有些光开始由黄转红,聚成一团团,遮住云彩,边上的金光连成一条线,中间细,两端粗,这样慢慢扩展,似乎准备与红光对抗,红光也如般燃烧。这样过了好一会,两种光都散开了,两个颜色慢慢移动丝毫不相碰撞。金光最终没有了,全部变成了红光。突然,人们惊呼起来。啊,红光中窜出一个小小的光点,随即又消失了,不一会儿又窜了出来,这就是太阳!太阳慢慢的探出小半个小脸,忽然像憋住了一口劲似的一跃而起,这瞬间也发出夺目的光芒,白云不见了,天空中一片红云。太阳开始变白,越来越刺眼,云也随着变白,越来越亮,难以分清云与太阳。

  真是难以置信,峨眉山的日出如此奇特,而此时西边的月亮才悄悄的离开,日月同辉,多么奇妙的景色呀!

  我们从迷人的峨眉山回来了!始终不能忘记的是你气势磅礴的日出。峨眉山,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阅读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1)

——峨眉山优秀作文5篇

峨眉山优秀作文1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成都峨眉山,在那里我看到了聪明可爱的猴子。

  进入猴区,我们在销售点买了喂猴子的食物,听从管理人员的指导,大方自然的喂猴子。猴子真多,他们一点也不怕人。看见我们拿的食物,就从树上和山上跑下来,围着我们,伸手要吃的。我手里拿着黄瓜,一只小猴就挑到我的肩头吃黄瓜。我又拿出一只香蕉,一只大猴子向我走来,我赶紧塞到它的手里。峨眉山的猴子被称为灵猴,他们与游人友好相处,峨眉山的猴子可真可爱!

峨眉山优秀作文2

  国庆节到了,我们一家要去风光秀美的峨眉山。

  远望峨眉山,真是高大雄伟。走上石阶,一阵轻风吹来。啊,多么清新的空气!在万年寺前,真是人山人海呀。我好不容易进去,真是香烟满天,根本连一个人都看不清。最后看见了有几个人在跪拜,许愿,希望他们更快乐,更幸福。

  我们又去了猴区。一只只小猴子跑来跑去。一个个肥胖胖的,真可爱。更有趣的是,我捡了几颗玉米扔了过去,一只猴子一跳就捡到了我的玉米,真好玩。

  传说,峨眉天下秀,今天我总算见到真面目了。

峨眉山优秀作文3

  7月7日游完乐山大佛,我和四姨、弟弟又去了峨眉山,住在山脚的一个宾馆里。第二天,我们坐车来到峨眉山半山腰上的雷洞坪。一下车,天空中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加上峨眉山上天气又很冷,我们只得每人租件羽绒服来御寒。从雷洞坪到金顶距离5.5公里,如果要上金顶,每人先要步行1.5公里,剩下的4公里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我四姨前一天在乐山游玩时,走路太多,很累,我们便坐索道上了山,很快,金顶呈现在了我们眼前。金顶有四个面,上面坐了三层菩萨,从下往上看,看不清到底有多少尊菩萨。只能看清最顶有10个头,整个金顶金光闪闪,美丽极了。金顶最底层有一道门,顺着门走进去,四周金碧辉煌,里面还有一尊威严的大佛。大佛的旁边坐着两排*,正在敲木鱼。我们拜过佛,走到门外,浓雾立即围了过来。这罕见的雾好白,不参一点杂色,一缕缕、一团团、一片片,如烟、如棉、如水,轻绕在山间从林里。过了一会,雨停了,我们沿着雾蒙蒙的小路下了山。路上还遇上了很多可爱的小猴子,它们有的在吃游人给的香蕉,有的在树上玩耍,有的在地上“沉思”……

  峨眉山真美丽!

  我们在爬峨眉山的时候,我欣赏了一下两边的风景,感觉可美了!边上全都是郁郁葱葱的小树,碧绿碧绿的小草,就像一个绿色的世界。

  我们走呀走,爸爸忽然叫起来:“你看一线天!”我感紧转身问爸爸:“一线天是什么啊?”爸爸指了指上面说:“你看!天是不是变成一条线了。”我们站在下面抬头往上看,果然天看上去就像一条粗粗的线。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叫一线天了。我们继续上路。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溪,爸爸看着看着,跟我说:“我想喝一口小溪里的水。”说完,爸爸就用手捧着水喝了一口说:“真好喝!”我也想尝尝生水的味道。于是,我也学爸爸一样喝了一口水,真的好甜呀!

  峨眉山真是一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

峨眉山优秀作文4

  夏天真是太热了,知了也不停地叫“热啊,热啊,热埃”令我心烦意乱,可是18号就能去峨眉山凉快了我心想。

  漫长的等待过去了,我背上我早已准备好的行李,上了车,心想太好了,向峨眉山进发啦!车似乎开的特别慢,上车前的激动。开心已荡然无存,我呢坐车10分钟内如果开空调不开窗户,头就很痛,我把车窗打开一点点缝隙,让自然风吹我好受点。

  到了订好的旅店门口,天已经很晚了,我们打算第二天再去。第二天问了问别人,他说:“从这里(也就是旅店的入口)进去走上金顶至少要三四天才能走得到。天啊!”计划才三天,怎么办呢我心想?我问同行的姐姐,她手里拿着地图“你看嘛,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入口,坐车到雷洞坪才行。”又问别人怎么坐车。我们又去坐车。

  又是两个多小时。哎------腿都坐软了,才到雷洞坪,还要爬山唉---------会累死我呀!中午吃了饭,我走出饭店玩啦一会儿。觉得人不是那么恼火啦也感到一阵阵凉风好爽呀!好期待山顶会是什么样子呢?上山爸爸走不动,就叫我和他坐索车,在索车上我看着外面的世界云雾环绕,如诗如画,索车上还有一户窗子,外面的雾吹进来很凉快。终于到山顶上。(距金顶大概有5分钟走)同行的阿姨让我去选房间,我选好302,就让爸爸放好行李,带我去金顶,离很远我就看见金碧辉煌的佛,走近看见金佛坐着四头金象的背上,手拿金如意,还没来得及看背后,天空飘来一大片雾,太阳被遮住了,什么也看不见,我打了哆嗦觉得好冷,比半山腰冷多了,像冬天一样冷。我穿上羽绒服。过了会儿妈妈来了,她是自己用2个小时从雷洞坪爬上金顶的,汗水浸湿妈妈的衣服。看得出妈妈也很兴奋。妈妈说她看见了猴子,但没拍到。我好失落。晚上我们吃好晚饭就去看“圣灯”我感到好神奇,晚上睡在金顶的饭店,第三天5:40起床我们去看“日出,云海,佛光,”还去泡了温泉。好开心。

  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它吗?因为它很美啊!

峨眉山优秀作文5

  “峨眉天下秀,青城处处幽。”位于四川峨眉山是峨眉山,以特有的秀丽而闻名天下。它那一幅幅雄伟壮观、气势磅簿、色彩绚丽画卷吸引着中外游客。却峨眉上路上,我翻开啦《峨眉山导游图》我看啦一会儿问妈妈说:“离峨眉山还远吗?”“不远啦,马上就快要到啦。”我又睡啦一觉。爸爸说:“下车吧,到啦。”我兴奋极啦,马上跳下啦车。

  我下啦车,不禁为惊讶,这是怎莫样的山?举目四望,一片从路,淡淡的风从西谷里溢出,轻飘飘的,像是图画中飞扬的轻纱。

  我爱峨眉山。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2)

——峨眉山日记5篇

峨眉山日记1

  峨眉山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峨眉山的猴子可灵巧了,它们你追我赶,一会儿跳到树上,一会儿跳到石头上。峨眉山很高,高的耸入云霄。从山上往下看出处一片青葱翠绿,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到峨眉山去玩,拍照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去寺庙拜佛,还有就是去品尝美食。

  峨眉山的真漂亮,真美,每个人去了都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向大家推荐峨眉山这个风景如画的圣地!

峨眉山日记2

  星期六的早晨,我们几家人一起开车去峨眉山游玩。从成都出发,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奔波,终于在中午到达了峨眉半山。

  吃过午饭,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山间玩耍。一路上清澈的山泉陪伴着我们在山间缓缓流淌,发出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一边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边观看连绵不绝的群山和大片大片的树林;一边在青青的草地上打滚,一边嗅嗅路边野花的.芳香。欣赏完美丽的景色后,在一个农家乐里,我们向一位大叔去学习用棕叶编“蚱蜢”。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编错了就重找一片棕叶再来一次,一遍不行就两遍甚至三遍四遍。最后,我们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人一只可爱的小“蚱蜢”,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峨眉山日记3

  爸爸喜欢带着我和妈妈出去旅行,他说这样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在今天的大年初一,爸爸就带我去了一趟峨嵋山。峨嵋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是我国的四大佛家胜地之一,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

峨眉山日记4

  闻名中外的峨嵋山,那里风景优美,是我非常想去的地方。暑假里,我们一行四家人自驾车去峨嵋山玩。

  峨眉山真高啊!我们站在山脚下向上望,却望不到山顶,到了雷洞坪,我从雷洞涯往下看,简直是万丈深渊。我以为就到山顶了,我就问爸爸:“爸爸到山顶了吗?”爸爸说:“没有还远的很。”到了九十九道拐那里路很陡峭,稍不注意就有滚下去的危险。

峨眉山日记5

  国庆节,我们全家到峨眉山去旅游。

  峨眉山们于四川省乐山市,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山天下秀”之称。

  我们乘车从零公里到雷洞坪,坐索道的人排起了长龙,我们只有走路上金顶,路上的人非常多,大约两个小时后,终于爬上了金顶。来参观金顶的人密密麻麻,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金佛,美丽的日出,还有翻滚的云海。我们下山的时候,遇见了几只猴子,有人给猴子喂东西吃,大家争着给“大师兄”拍照。

  峨眉山真美啊!我们都爱峨眉山!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3)

——峨眉山旅游攻略冬天

峨眉山旅游攻略冬天1

  峨眉山的冬季气候稳定,晴天多,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等景色最好的季节。日出:冬季7:00;云海、佛光:早上9:00-10:00,下午3:00-4:00。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4)

——峨眉山游记作文10篇

峨眉山游记作文1

  今天早上,我被凉风吹醒,像往常一样,爬上窗户,看树上的鸟儿。才看了一分钟的时间,在一旁的婆婆叫到:“哎呦,妮妮,今天不是要去峨眉山吗?”说道这里,我才想起今天要去峨眉山。我赶紧收拾行李跟着家人出发了,我们说说笑笑地来到了白雪皑皑的峨眉山。山脚下流水淙淙,还有古老的,可爱的小房子。我们坐的`是景区观光车,开向弯弯曲曲的山路。刚开了半个小时,我发现路边的树枝和树叶上已经有了一点点雪,走了十分钟,我发现这里的雪比刚才的雪多了一些,又走了十分钟,前面一片洁白。每上一点点,雪就要多一点点。到了雷洞坪,我蹦蹦跳跳下了车,一下车让我大吃一惊,这里简直是一片白雪的世界,旁边古树参天,但是,已经看不见什么绿色了,都被白雪盖住了。

  “呀!猴子!”妹妹惊喜的叫到,我顺着妹妹手指的过去,一看,哇,有这么多的猴子啊!一只猴子的眼睛一直盯着我的包,我才想起要给猴子吃花生。刚给猴子吃了花生,后面传来了妹妹的笑声:“哈,猴子喝可乐!”猴子眼睛盯着那瓶可乐瓶,可爱的样子像我那调皮的妹妹。

  我们顺着山路下去,到了滑雪场。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看他们那样儿真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

  我们穿好了滑雪板,拿起了雪仗,准备开始滑,手臂用劲,我滑了一圈又一圈,终于达到了终点。

  你们看,峨眉山多好玩呀!希望大家来峨眉山学到更多的知识!

峨眉山游记作文2

  早就听说峨眉山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峨眉山之旅。

  为了看到日出,我们早早地就起床了,直奔山顶,虽然还是星光点点的夜晚,却

  早已聚集了许多汽车,这阵势哪里像是半夜3、4点的情形啊!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行了2个多小时,来到了金顶索道前,天有些朦朦亮了,抬头望去,山顶上云雾缭绕,千佛顶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顺便说下金顶索道也很奇特,特大特快,一千多米的落差只需要3—5分钟,而且一车就能装100人!一一眨眼工夫我们就上了神圣的金顶佛堂。东方已泛起了红光,我找了个好角度喊大伙一起“迎接”太阳。刹那间,从玫瑰色的云霞中探出了半个火球,云霞迅速聚拢,把太阳包镶起来,太阳挣扎着、跳跃着、燃烧着!终于,太阳挣脱了云霞,露出了因拼搏而涨得通红的脸!一道闪耀的光把千佛顶照得金光闪闪!这是不是传说的佛光呢?那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宝殿,那一尊尊仪态端庄的佛像让我情不自禁地伏地叩首,虔诚地朝拜起来。

  下了金顶,我又兴致勃勃地来到猴山。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了,只听见“吱吱”声,一群猴子在树上蹦来跳去,大概有三、四十只。他们有的在树枝上嬉戏,有的抱上小猴子坐在树叉上观摩,还有几只大猴子在争斗,好像斗牛场里的半角士。他们听到动静,都停下瞪我们,好像知道我们是来喂他们,我急忙拿出饼干一根一根地洒向他们,猴儿们飞快地吃起然后又瞪着我,其中一只黄毛猴子还发出“咳咳”声,眼神很不友善,突然一跃向我袭来,还好,他攀上了我身后的树干上!大大地吓了我一跳,爸爸喊到“快把饼干整包给它!”原来他对我拿着一整包却一根根的给他不满意!一会儿工夫,食物让我们喂完了,正当我们要走了,一只小猴子跳过来想抓开爸爸的包,爸爸把包打开说没吃的了,小猴子才放心地离开。哈,离开还得通过猴子们的检查!

  今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上了金顶,又披着美丽大星空回了家!

峨眉山游记作文3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位于四川省峨嵋山市的峨嵋山,以其特有的秀丽而闻名天下。它那一幅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画卷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国庆节的一天,我带着无比向往的心情,来到了峨眉山游览。

  我们坐了四五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峨眉山。我下了车,不禁为之惊讶,这是怎样的山啊!举目四望,一片葱绿。淡淡的风从山谷溢出,轻飘飘的,像图画中飞扬的轻纱,从密密覆盖的绿叶中盈盈流下。无声的森林像是刚刚苏醒的梦,颤酥酥地抖着,发出萧萧的翠声,好似海岸边轻轻的潮声/它的奇特幽静无可挑剔。

  说说笑笑,一路感叹。不知不觉到了”一线天”。举头仰望,那高高的山像是被利斧劈成两半似的,形成悬崖绝壁。若是站在那上边,真会叫你目眩心惊。

  峨眉山中最希奇的动物恐怕是猴子了。爬峨眉山若是见不到猴子那真令人遗憾,可要是一但见着了猴子,又不免有些担惊受怕,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天一只调皮的猴子趁一个游客不注意,将他的照相机抢了就跑,把这个游客逗来逗去,最后将照相机挂在了高高的树上……你若不相信只要稍加仔细观察就足可以领教猴子的聪明和调皮了。你瞧,它们见了游客后那诡计多端,抓手挠骚挤眉弄眼,追逐打闹的样子,错逗人。就连猴子妈妈抱着小猴子也出现一副讨人喜欢的样子。猴子终归是猴子一刻也不会安静。它们在树上你来我往,我上你下,腾飞跳跃,竟是如此轻松愉快。可好景不长,突然大雨袭来。我们的旅程只能在这里告一段落了。

  真希望下次我在去峨眉山的时候不要下雨,真希望再能去看猴子。

峨眉山游记作文4

  我的家乡在乐山,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有乐山大佛、峨眉山……我最喜欢的还是峨眉山了。

  峨眉山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

  春天,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还有许多珍稀的植物,有珙桐、杜鹃花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夏天,峨眉山是个避暑胜地,有茂密的森林氧吧,空气十分清新,有绿树成荫的山峦。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美丽的山峦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树林都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大地上,闪闪发光。

  秋天,漫山都是红叶,层林尽染,远看像火的海洋,近看像一只火红的蝴蝶,飘飘然然。那里还有淘气的灵猴,大约有300多只,大大小小的猴子有的坐在路边,有的在树枝上荡秋千,有的在挠痒痒,捉虱子,有的在山谷里蹦蹦跳跳,一会儿跳到这儿,一会儿跳到那儿,弄得树枝“嘎嘎”响……多有趣啊!

  冬天,有洁白如玉的雪,摸起来软软的,像个棉花糖。我们几个小朋友在雪地里滑冰、打雪仗、堆雪人……峨眉山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峨眉山真是秀甲天下啊!

峨眉山游记作文5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峨眉山,我带了个小棍子,开始上路了。听说峨眉山上猴子多,所以妈妈特意打听了野生猴区路线。

  我们走了好长时间,大人们有点累了,但我还是精神饱满,于是爸爸妈妈坐下休息,我在附近的水池子里玩。妈妈向别人打听这离猴区还有多远,一位叔叔说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就继续上路了。

  已经走了三十分钟了,可连猴子的影子都没见到。妈妈几乎要放弃了,但我坚持要找到猴子,妈妈只好答应了。

  我们又走了5分钟,突然发现对面的树林里有东西动了几下,“是猴子!”我叫起来,急忙把食物给它扔过去。

  有一只猴子似乎闻到了香味,朝我们这边走过来,它拆掉了包装,吃掉了食物。“哇,吃了!”大家都叫起来。接着,又有许多游客纷纷给猴子扔食物,猴子吃得特别开心。

  这时天空乌云密布,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猴子回去避雨了,也有不少游客回去了,我们也准备回去,突然,一只猴子爬到爸爸身边,拉了一下爸爸的衣服,好像在说:“我好饿!我好饿!给我点食物!”妈妈给了它一杯奶,它把奶洒在手上,一边舔舔手,一边看着我们,好像在说:“谢谢,谢谢!”有个小女孩手里拿了一个沙琪玛,小猴子拿走沙琪玛,撕开包装纸,吃了起来。除此以外,它还会拧矿泉水瓶盖呢!

  我喜欢峨眉山,更喜欢峨眉山里可爱的猴子!

峨眉山游记作文6

  这是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峨眉山,这里景色宜人,绿荫如盖。就让我们一览这美如仙境的人间天堂吧!

  来到山脚下,最夺目的莫属那刻在石头上的金色大字了。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熠熠生辉。仰望那围绕在山四周的登山小径,让人心惊胆战。山上峭壁林立,巍峨蜿蜒。我迫不及待地想登上高峰尝尝那居高临下的感觉,于是就带着一股力量,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爬到半山腰时,俯瞰下面的那泓碧水,看那波光粼粼的水面正泛起阵阵涟漪。碧水旁那一棵苍翠欲滴的枣树在水面的映照下美不胜收。还有在树上时不时探出脑袋的小枣儿。红的像玛瑙,晶莹剔透;青的像翡翠,小巧玲珑。这山、这水、这景,形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纷繁而又和谐。

  再往上爬就是山顶了,我们整整用了三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真是不可思议,最高峰上还有一座金光闪闪的佛像,四周云雾缭绕,犹如笼罩着一层轻纱。站在这里,仿佛马上就能变成神仙飞入云霄,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顿时什么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轻风穿过翠柳,摇动着掠过山顶,颇有一番韵味。

  我爱这美丽的峨眉山,爱它无与伦比的景色,尽管它没有黄山的巍峨挺拔,没有华山的奇峰罗列,但它却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也许,最让我留恋的是这份珍贵的回忆吧!

峨眉山游记作文7

  放暑假了,妈妈带我去峨眉山玩儿。那天的雨下的很大,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坐了缆车才到了山顶。山顶上有金顶,还有金色的佛像,佛像很大很大,因为天气很不好,佛像一会能看清一会看不清,这种景色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但是听导游说这种情况在峨眉山是非常常见的。

  中午我们吃完饭,因为雨下的太大了,我们旅游团的很多人都不想去参观别的景点了,我心里想为了这么一点点雨就不去了,那我们大老远来这不是白来了吗!于是我和妈妈还有其他几个人一起上路了。我们到了万年寺,妈妈还在这里请了个玉佛做我的护身符,保护我一生*安。

  我们从万年寺出来,只见一只猴子从林子里窜出来,直接就向妈妈冲过来,我当时心里很害怕,差点喊出来(导游告诉我们遇到猴子千万不能喊叫,否则猴子就会对喊叫的人发起群攻的),幸好我硬是憋着。只见猴子使劲用爪子扒妈妈手里拎的袋子,妈妈一看只好松了手,然后猴子就把我们的水壶拿出来啃,妈妈只好和我赶紧走了,妈妈说就把水壶送给它吧,幸好袋子里没有贵重物品。要是让猴子抢走贵重物品的话,猴子把东西挂在高高的树枝上,谁也拿不下来了。

  我们该下山了,雨还是下的很大,我和妈妈的鞋子都进水了。但是我和妈妈互相搀扶,迈着频率相同的步子下山了,虽然天气很冷,妈妈还冒了一头的汗。等我们下了山,雨才慢慢停了。没上山的人看着我们露出了羡慕的眼神。等人到齐了,我们坐上大巴车回到了成都市。结束了这让人难忘的旅行。

峨眉山游记作文8

  放假的第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爬峨眉山。

  小车进山后继续前行。山路两旁,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一块块碎金。我们的车七拐八拐,上上下下,终于到达了山门口。

  妈妈一路上都在给我介绍峨眉山的情况,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山上的小猴们,我迫不及待地想爬到山顶会会它们。

  我们开始沿着石板铺成的道路向山里前进,峨眉山真像妈妈说的那样秀丽无比,处处透着一种秀美,洋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清秀,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清澈的溪水从山上缓缓流过,如此凉爽宜人。我感觉自己一直是置身于画中游。

  走到一个岔口,爸爸突然指着一个没字问我怎么读?我才注意到那儿有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有野猴出没,勿戏猴。我回答道是读mo,爸爸笑了,我心里开始激动起来,我要进入猴区了。果然,不远处人声鼎沸起来,我加快了步伐,终于看到了盼望已久的小猴们。

  这些猴子们可真调皮,个个都很馋,你千万不要在它们跟前吃东西,玩玩具,否则它们会迅速抢走,搞不好还会抓伤你。突然,一只猴子越过我的头顶,又越过我前面叔叔的肩膀快速抓起他旁边大姐姐双肩背包的口香糖飞一样跑开了,真惊险呀!这时候,爸爸要给我照相,一只猴子冲过来,一把要抢走相机,幸亏老爸反应迅速才没让它得逞,爸爸也给我和猴子拍了好多的照片。

  峨眉山真有趣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峨眉山游记作文9

  周末,妈妈驾车,我们开过了蜿蜒曲折的山路,终于到达了峨眉山——零公里。

  这里的土,都是有机土,每一口空气都是对人的身体有益的,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这的水很清凉,能够清澈见底。峨眉山的山,云雾缭绕,还有茂密的森林,满山充满了鸟语花香。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

  我们住的地方的旁边有一条湖,湖里有一只黑天鹅和一只白鸭子,那只鸭子很喜欢把长长的脖子伸进水里捉鱼吃,它拍拍翅膀,似乎要飞起来呢。我们在绿树成阴的小路上行走,走了一会儿,我垂头丧气的说:“我还想看看黑天鹅巢呢。”最后,我们果真又看到了黑天鹅的巢。我们在这里驻足很久,欣赏着天鹅在水中嬉戏,它们时而仰目朝天,时而高歌一曲,好不惬意……正在我们沉醉的时侯,妈妈说:“看那边”。我们又发现了两只黑天鹅和一只鸭子在水里“打架”,一只黑天鹅在一块大石头上得意的下着蛋啦。

  离这六七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名叫——七里坪,这里满山遍野都是薄荷叶,所以这里有“薄荷空气”的美誉,摘一片放在嘴里,嚼起来有凉凉的"清香味呢。

  我喜欢峨眉山,更喜欢那儿的蓝天和白云。

峨眉山游记作文10

  在放六天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们坐车去峨眉山旅游。过了许久,到了峨眉山半山腰。我一下车,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它与我来了个热情的拥抱,好冷!

  我们买了门票,打算不坐缆车,徒步走上金顶(峨眉山的山顶)。我们就吃力地爬。嘿!刚开始大家还有一股劲儿,走着走着,大伙儿就没力了,除了我。我是一直用力的奔跑,没了力气,就歇一会儿,再继续往上爬。就一直这样循环……跑了一半,已经汗流浃背、满头大汗。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金顶!我们被寺庙和游人“包围”了!这时,我知道了,要走很久才到顶,何况修那么多的`寺庙啊!

  金顶真是美,在金顶山上最引人注目、最壮观的就是“四面八方”了。“四面八方”由四个金佛和四个被誉为佛教圣神的长着6颗牙的大象组成。金佛头上还有几个佛头,佛头最顶端有个王冠,王冠上这个塔一般的东西,听说是纯金的!

  而向下面还有个阶梯一样的*台,*台上有100多盏油灯。每到晚上,油灯好像一群可爱的萤火虫,飞的时候一扭一扭的;油灯又好似万颗流星,从天而降,美极了!佛的周围则是18个调皮的小象。有的翘起尾巴,撅着屁股,好像在驱赶讨厌的蚊虫;有的卷着鼻子,昂起圆呼呼的小脑袋,仿佛它在模仿军人敬礼……这些小象真是可爱顽皮!*祖先又是多么有智慧、多么有毅力,在这种艰苦环境下竟然雕刻出这些栩栩如生的金佛、神像!

  到了晚上,我们租了一间房屋,在那里睡觉。第二天,我们到了峨眉山最高的地方——海拔3099米。站在悬崖边,站在那里不动,闭着眼睛,都感到摇摇欲坠!好吓人!听旁边的人说这个悬崖深700多米,真是万丈深渊!忽然一片云飘在我眼前,仿佛到了仙境。挥一挥手,立刻感到一股奇妙的清凉;动一动身子,感觉我在腾云驾雾,好像飞了起来。往下一望,很吓人,但你站久了,再仔仔细细的往下俯视,其实并不吓人,反而一丝丝欣慰钻入你的脑海,好美好美!山中,听到几只鸟在吼叫,他们是一群英雄好汉!看到牛毛一般多的树,看到棉花糖似的白云,峨眉山又是那么壮美,让人感到一种不能解释的舒服!

  我们还去过一线天、清音阁等景点。终于!旅游结束了!我们下了山回了家。

  峨眉山不愧是佛教圣地,不愧是名山。当然,它更表现*人不怕困难的美好精神!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5)

——峨眉山月歌教案10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1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2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察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现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伟的峨眉山也渐渐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想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继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想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想念亲人的什么呢?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朋友)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谊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出现,诗人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欣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自由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峨眉山月歌教案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插图

  课前:提示地名、江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同学们,其实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生介绍:诗仙,为后人留下近1000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幼年李白《古朗月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过渡语:

  诗人爱月,尤爱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二)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三)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影——指月影。

  半轮——(看插图理解)半圆。上弦月或下弦月。

  思——思念。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更不复可见,诗人触景生情,暗生思月怀乡之情,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四)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思月怀乡之情”、“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五)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1、默写《峨眉山月歌》。

  2、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题2、3。

  3、搜集写月的诗句

峨眉山月歌教案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9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课后反思: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6)

——峨眉山月歌教案10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2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教案5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教案8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为何写“峨眉山月”?

  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清溪三峡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借助工具书自学,了解诗歌的大意,背诵。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7)

——峨眉山四大奇观作文

峨眉山四大奇观作文1

  峨眉山的风光早已举世闻名,它那如雷贯耳的名声我早有耳闻。

  今天,我就来到了让我身临奇镜的—天下名山“峨眉山”。

  我乘车来到了金顶脚下,我坐在索道上,放眼望去,那重重叠叠的山峰拔地而起,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一头怒吼的狮子,有的像一只可爱的小象,有的好似一个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啊它们是那样神奇。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到了金顶。一下索道,就感到毛骨悚然,这里比下面冷得多了,我加上了衣服那时已经中午了。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了道路上,举目远眺,那一片片云朵在天空飘当着,这就是云海。在白茫茫的云里,对面的山若隐若现,好像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在和我们捉迷藏呢。云变化莫测,一会儿,云像一只怒吼的雄狮出现在天空,一会儿,云酷似一只雄鹰,凌空展翅的在天空飞翔着,一会儿,云像一个穿天巨人有力的使劲的把天穿破了…云在太阳的照耀下变得更有精神了,火红的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有时侯太阳躲进云里那灿烂的"光芒给云朵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使云更加美丽了。夕阳夕下的云,被太阳变成了火一般的红,在太阳的照耀下,犹如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在躲着我们,让我们看见她害羞的一面。有的像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红着脸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啊,我喜欢峨眉山的美丽的云海。峨眉山的云海会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那样谜人。

  哇﹗在这次游览 云海中我有说不完的感受,因为它太美丽了,给人留下了亲切﹑舒服的享受。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峨眉山的清秀脱俗﹗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扩展8)

——爬峨眉山作文

爬峨眉山作文1

  在假期中,我到四川成都去游玩,当第一次爬上了峨眉山,我好开心。

  在成都的时候,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爬峨眉山了。峨眉山风光秀丽,我们早上六点多就出发了,我们坐游览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公路走了一段后就到了上山的地方,只见人山人海,把本来就很窄的石阶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终于到了我们的第一站——猴山,猴山的面积不大,往下看就是望不到底的山洼,猴子们在这里开心地嬉戏、玩耍,有一些顽皮的"猴子看见我们手上有吃的便毫不客气地过来抢,要是你不给猴子没准会咬你呢!看完了猴山,我们继续向上进发,越往上走你就会觉得越来越冷,我们去坐缆车了,缆车一次坐六个人,我们在缆车上观赏下面的美丽风光。坐了一会缆车我们便到达了我们的终点站——金顶,金顶上云雾缭绕,好像自然空调,会让你觉得有点冷,在金顶有一座巨大的佛像,他坐着六牙大象,各向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那个大佛像里面是去拜佛的地方。

  峨眉山,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让我难忘。下次我还要到这么美的地方去。

推荐访问: 峨眉山 日记 旅游 峨眉山旅游日记五篇 峨眉山旅游日记1 峨眉山旅游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