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全文完整)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30 17:12:01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  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实施符合学校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第六条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全文完整)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

  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实施符合学校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第六条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规范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设,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1、聚焦课堂,探索校本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现有资源。

  2、做好市级“xx”课题“儿童英语歌谣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及全面阶段性展示工作。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发展教师专业水*,形成我校学校文化特色。

  4、探索校本课程开设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等,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5、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训目标与现有的课程和资源,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灵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调查、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研究重点

  1、开展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

  2、继续开展“儿童英语歌谣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3、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现状,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实施策略

  1、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形成标志性课程。

  2、加强校本课程主管行政人员的培训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学校行政领导将不定期参加听课,检查教师的课程纲要,包括详细的教学设计,询问学生活动情况或查看学生作业。

  4、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期末评比校本课程教研活动先进个人。

  五、课程管理

  1、校本课程学校统筹规划,教师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2、学校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4、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xx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xx乡镇的农村孩子对xx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xx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xx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xx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xx、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xx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xx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xx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xx话。

  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xx”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xx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xx话”和“xx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xx,我爱xx,了解xx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童谣《xx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xx童谣。体会xx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xx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xx、xx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xx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xx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xx,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

  然而,现在的xx孩子从小就开始学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xx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xx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从小在xx长大。xx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xx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x的x话的良好氛围,使xx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xx的地形地貌,了解xx的历史,培养孩子爱xx的情感。

  2、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xx童谣及xx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xx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xx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xx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xx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xx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xx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xx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xx方言。

  2、初步体会xx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x的x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略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xx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xx乡镇的农村孩子对xx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xx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xx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xx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xx、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xx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xx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xx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xx话。

  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xx”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xx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xx话”和“xx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xx,我爱xx,了解xx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童谣《xx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xx童谣。体会xx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xx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xx、xx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xx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xx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xx,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

  然而,现在的xx孩子从小就开始学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xx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xx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从小在xx长大。xx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xx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x的x话的良好氛围,使xx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xx的地形地貌,了解xx的历史,培养孩子爱xx的情感。

  2、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xx童谣及xx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xx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xx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xx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xx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xx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xx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xx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xx方言。

  2、初步体会xx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x的x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

  1始业教学

  2亲属称谓(一)1课时

  3童谣《吃馄饨》

  5童谣《梅梅你真早》

  9童谣《xx是个好地方》

  10数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谣《叮叮当》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4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防止东施效颦;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六年级“六一”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高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英语阶段性调研。

  6、抓紧毕业班复习迎考工作。认真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六年级教学工作的现状,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支持,为学生复习迎考,打胜小学毕业最后一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力支撑。抓两头,促中间,分类辅导,采取学月考试,奖励前五名和进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毕业考试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校校本课程——《我的家乡——梓潼》,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一部分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由张玉全作好记载。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国家级)2语文课题将申报“愉快识字法”(市级)

  3、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4、数学课题组

  路漫漫其修远兮,亲爱的教师们,辛勤的付出,必会换来金秋的收获。

  教学工作大事表

  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各科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4、召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会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2、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讨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3、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细则。

  4、校新课程教材培训。(一、二年级数学)

  5、中老年教师示范课

  8、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9、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四月份:

  1、学科期中调研测试。

  2、征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毕业班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6、第三次常规调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级庆“六一”作文竞赛。

  3、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4、二年级朗读比赛。

  六月份:

  1、检查各教研组落实教研活动情况。

  2、六年级模拟考试。

  4、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

  5、评选课改积极分子、优秀教研组。

  6、撰写教学论文与案例。

  7、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后分析。

  8、第四次常规调研。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品牌,提高办学水*。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

  三、课程内容: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环保篇。三年级主要学习学校篇和家乡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同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6

  一、教材简析: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以适合学生阅读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本地区资源,以此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校长为课题组长,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组成。七年级以《书香幽径》为主题,八年级以《梦寻书香》为主题。九年级以《书香满园》为主题。包括经典古诗文、美文选读、名著选读。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以及随着学校图书室藏书的丰富,发现本书中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七八年级学生的学习了,如古诗词,学生都已经学习过了,就不必要再教学了。因而,本学期另外推荐学习诗词和一些新进的书,对校本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二、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引领,引导学生多进图书室、多读课外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2、让学生学会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4、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通过综合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收集信息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地处农村,学生来源素质较差,家长一般为普通农民的子女,几个是外来民工子女。虽然家长主观上也有要求子女有出息的愿望,但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更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学生很少有课外书,个别有藏书的也只有少量。

  四、教学措施:

  1、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有组织的上好校本教材。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坚持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笔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3、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每月推荐阅读1—2本书,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推进学生阅读教育。

  4、结合学校“综合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主题,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研究性学习,挖掘、展示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时安排

  诗词教学10课时美文欣赏3课时

  名著阅读4课时研究性学习1课时

  机动2课时

  总计20课时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7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设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 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

  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 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时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 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 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

  4、 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 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三、 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上课

  情况的"检查。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8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

  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9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由冯校长负责。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三、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班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课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以《塞外明珠---官厅湖》为教材,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班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扩展阅读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扩展1)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三、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班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课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以《塞外明珠———官厅湖》为教材,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班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主线安排

  近一、两百年来,*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所以,我们选用《弟子规》为媒介,在向学生教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思想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美术课堂主要以弟子规为媒介,继续进行漫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淡化画种,以造型要术为基础,鼓励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造型要术及其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造型要素与不同的媒介、用不同的方法来重新组合或进行创造的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欣赏、表现、应用为一体,注重美术学科与德育的相互渗透。

  三、教学技法与时间安排:

  1——2周加强油画棒的画法,学会渐变色和对比色的画法。

  2——4周加强线条的练习。

  5——6制作简单的泥工模型。

  7——8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9——10对四格漫画进行系统的学习

  11——12、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制作。

  13——14用撕或剪等方法制作动物、画框、帽子等。

  15——16撕纸贴画的学习。

  17——18学习剪纸。

  19——20水粉画动物

  四、工具准备:

  1、油画棒

  2、黏土

  3、*画颜料、墨汁、毛笔、生宣纸、毛毡

  4、剪刀、彩纸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xx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xx乡镇的农村孩子对xx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xx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xx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xx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xx、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xx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xx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xx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xx话。

  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xx”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xx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xx话”和“xx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xx,我爱xx,了解xx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童谣《xx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xx童谣。体会xx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xx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xx、xx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xx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xx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xx,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

  然而,现在的xx孩子从小就开始学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xx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xx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从小在xx长大。xx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xx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x的x话的良好氛围,使xx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xx的地形地貌,了解xx的历史,培养孩子爱xx的情感。

  2、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xx童谣及xx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xx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xx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xx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xx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xx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xx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xx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xx方言。

  2、初步体会xx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x的x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略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5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

  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6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由冯校长负责。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7

  教学内容

  走进古诗文(中年级版)第二十到第四十首。

  教学目标

  一、 过古诗文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二、 通过古诗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民族经典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 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协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古文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古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周 次

  内 容 安 排

  第一周

  《长歌行》 《山居秋暝》

  第二周

  《田园乐》 《望庐山瀑布》

  第三周

  《赠花卿》 《江南逢李龟年》

  第四周

  《别董大》 《滁州西涧》

  第五周

  《望洞庭》 《浪淘沙》

  第六周

  《钱塘湖春行》 《山行》

  第七周

  《江南春》 《芙蓉楼送辛渐》

  第八周

  《江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九周

  五一放假

  第十周

  《竹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三衢道中》 《江春晚眺》

  第十二周

  《村晚》 《绝句》

  第十三周

  《梅花》 《大林寺桃花》

  第十四周

  《夜雪》 《早梅》

  第十五周

  《枫桥夜泊》 《题菊花》

  第十六周

  《马诗》 《咏柳》

  第十七周

  机动

  第十八周

  考查

  教学评价

  一、 口头背诵。

  二、 书面检测。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8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设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 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

  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 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时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 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 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

  4、 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 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三、 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上课

  情况的检查。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9

  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实施符合学校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第六条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规范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设,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1、聚焦课堂,探索校本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现有资源。

  2、做好市级“xx”课题“儿童英语歌谣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及全面阶段性展示工作。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发展教师专业水*,形成我校学校文化特色。

  4、探索校本课程开设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等,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5、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训目标与现有的课程和资源,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灵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调查、研究、、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三、研究重点

  1、开展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

  2、继续开展“儿童英语歌谣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3、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现状,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实施策略

  1、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形成标志性课程。

  2、加强校本课程主管行政人员的培训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学校行政领导将不定期参加听课,检查教师的课程纲要,包括详细的教学设计,询问学生活动情况或查看学生作业。

  4、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期末评比校本课程教研活动先进个人。

  五、课程管理

  1、校本课程学校统筹规划,教师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2、学校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4、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三、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班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课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以《塞外明珠---官厅湖》为教材,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班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扩展2)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0篇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贯彻*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课程名称涉及年级课时开发时间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民族工艺三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乐四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饰五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四)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五)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

  一、校本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意图:

  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学生的写作水*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教师具体情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教师

  五、选课学生具体情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学生练习写作,

  六、具体实施方法:

  (1)能熟练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知识、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学生练习写作,开发学生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能力。

  (5)要求学生呢个学会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安排:俩周一课时。

  3、内容安排: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4

  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刘瑞明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马兰黄瑛冯秀英韩玉香郑加红张文权孙明星洪霞王建玲李祖华陈艳萍肖勇李凯秀宋学斌马艳霞毕桂贞崔静雯丁建军张瑞琴李红兵李海霞戚世英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贯彻*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课程名称涉及年级课时开发时间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民族工艺三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器乐四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服饰五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级16/学期20xx.11必修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四)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五)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6

  根据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工作规范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学习多种花样跳绳方法,增进兴趣,增强体质,全面发展素质,增强各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特制定以下策略研究工作计划:

  一、切实抓好基础训练,加强耐力的提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基础打牢,才能完成花样跳绳的技术。

  二、详细分周明确学习目标:(1—3)周:单人花样与双人花样的练习,(3—6)周:三人花样与个人双摇花样,(6—9)周:四人长绳花样跳,(9—12)周:交互绳花样跳,(12—15)周:四长交互绳的花样,(15—18)周:绳网的花样跳,(18—21)周:8人花样跳绳套路。

  三、在每节课的练习中,分步进行教学练习,先讲解后示范,分自由练和同伴练,教师及时纠正动作,发现跳的好的同学要做展示,分享经验和进行传帮带,每节课都要进行花样考核,要求达到良好标准,不达到标准的要进行补课练习。

  四、运用表扬鼓励,奖励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参与兴趣,做好跳绳擂台赛的准备,制定合理的目标为学生创造挑战自己的潜力,引导学生进行花样创新和套路的尝试,给学生创造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机会!

  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光是说理论都是很简单的事情,而真的要落到实处实施却是很难,那就要学校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教师十二分的努力、坚持;只要上下同心,我们也能其利断金。所以我们在计划的同时也要夯实基础到位,保障实施:

  1、学校领导到位。

  为了进一步落实体艺“2+1”,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质,学校大力致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体育、音乐、教师为成员的学校花样艺术跳绳课程的开发小组,并拨出专用资金,购置了不同种类的跳绳、摇绳,保证了课堂教学等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还不时的跟体育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大量的网络资源共同探讨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我们体育组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2、师生认识、宣传到位。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把不同教学内容安排到大课间中,每个班级每个星期都保证两次的学习和巩固的时间,不仅教师做好示范,而且组织了一直有四到六年级组成的花样跳绳队进行教学然后分配到各个年级中去指导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练中学、学中叫,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真正的做到“人人会跳绳,跳好花样绳”的教学目标。

  3、构建框架到位。

  花样跳绳的构建框架是以学校为基础,以花样跳绳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结合音乐、美术等学科,以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探究创新,具有初步爱国主义精神的学生为目标,详细制定了课程开发的总目标和三个水*的分目标,编写活动型综合课程进行课堂实施研究。

  4、学生人人参与到位。

  每天安排跳绳活动、每周安排展示比赛,所以学生每一个人都会充分开动脑筋,积极和老师交流,统一思想,教师虚心学习研究,如此学生都热情高涨,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特长,提高了健康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体育骨于的培训到位,协助到位。

  各年级各班甚至各人选择的项目样式几乎都有不同,只靠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组织有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强调体育骨干加以配合,我们*时经常召集体育骨干开会、讨论,并参与活动,加大了指导、组织与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质量。

  6、评价、激励到位。

  学生的新思想、新花样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谦虚学习,接纳。每周一要及时公布上周活动较好的班级、较好的个人,并张贴上墙;每月对总体考核好的班级、个人要分发奖状,而这一切全部纳入班主任老师的量化考核;对学生的考核要分层次,先是自我评,然后学生评、分组评,最后班主任、体育老师综合评。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7

  一、课程开发背景

  xx小学位于xx岛市海港区光明路xx号。,原是一所厂企学校。20xx年初归属秦皇岛市海港区,20xx年初被教育局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定点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14631*方米,校舍及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共计7101*方米。教学楼建于1995年,有24间教室;有大小办公室16间。科艺楼建于1978年,有12间教室,最多可容纳1300多名学生。学校配置的功能教室有:卫生室、音乐室、劳动室、体育室、美术室、少先队室、科技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室,建立了校园网,正在筹划标准图书、阅览室。各个专用教室配备了基本的设备设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条件。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工勤人员4人,支教教师3人,专任教师55人。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生总数789人。现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弟523人。我校自从被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后,外地学生逐年增加。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天南地北,有的孩子行为怪癖,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只会方言);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大多只顾做买卖,没有时间管孩子,与家长沟通也非常困难。我们老师们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学生不会说普通话,就一遍一遍教;他们随时转入,我们的老师就随时给他们补课,有时一补就到灯火通明的夜晚;与家长沟通困难,请不来,我们的老师就一遍遍打电话、发信息,家访不在家,接着再去,什么时候堵住什么时候算。所以说我校教师是非常不容易的。

  通过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将《弟子规》列为校本课程。德育处每周定出一个行为要点,进行重点规范。加强各种文明礼仪的培训,增强学生文明意识。通过反复训练,检查督导,以及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内化,达到知行的统一。引导学生感受道德、付诸行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办出“特色学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

  2、具体目标:

  ⑴、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在美的艺体活动中,学会健体。

  ⑵、提高学生品德、审美、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⑶、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⑷、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三、课程结构与门类

  我校校本课程坚持科学与人文整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弟子规》,1——6年级每班必学,课时按课表每周一节。选修课以兴趣特长类为主,包括《十字绣》、《书法》、《毛衣编织》、《折纸》、《唐诗宋词欣赏》、《舞蹈》等。面向1——5年级,每双周校本课上。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建立三级领导小组(校级、中层、年级组或教研组)和耀华小学校本博客网。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3、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4、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二)、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针对课程的有效性、设置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及课程开发的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价,每学期一次,学期末进行。

  2、对教师的评价

  (1)教师的积极开发意识和有效指导方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3)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4)看教师的经验总结。

  3、对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者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既参与态度进行等级评价,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册内。

  五、课程实施保障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校本课程理论指导小组。

  2、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3、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4、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考的新机制。

  5、每位教师开学初拟写好《课程纲要》,每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成果展示。

  6、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7、每学期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8

  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刘瑞明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马兰黄瑛冯秀英韩玉香郑加红张文权孙明星洪霞王建玲李祖华陈艳萍肖勇李凯秀宋学斌马艳霞毕桂贞崔静雯丁建军张瑞琴李红兵李海霞戚世英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9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依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对于新课改中的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程,除开足课时之外,还安排专业的人员执教。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设立了学科的分管校长(行政),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书法、美术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开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具有知识新、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实际需要,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每周1节)。

  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结合实际初步拟定“书法”的校本课程内容,本学期利用地方和校本课时在一至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硬笔书法”课程3--6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软笔书法”。

  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中的要求落实工作,一、二年级周课时26节、三—六年级周课时30节,坚持不增加课时,不组织补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的原则,做到执行规定不含糊,同时教导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把握教学进度,定期检查,做好教学过程的管理。

  5、确保体育活动锻炼时间

  阳光体育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它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形成健康体魄,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三、六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30分钟固定时间进行大课间操活动,确保了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个别学科师资不配套,没有专职教师,只能是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如科学、品德、综合实践等),导致教师的专业水*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2、由于受到人员编制、岗位设臵和教师工作量不均衡等种种特殊原因的影响,个别学科课时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校积极寻求整改措施,力求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各级学科培训、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并抓住人事制度改革的契机,调整教师结构,配臵好学科教学人员,保证课程计划的落实,争取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与标准严格相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做出努力。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0

  课程改革在我县已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清形势,看准目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克服各种困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此,我校根据市教科(20xx)14号文件,对新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xx年全校共有学生数79人,6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有教职工11人。在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0人,在专任教师中,大专毕业9人,高中毕业1人。获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课程改革自查情况

  (一)、课堂教学质量状况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得以实现的一项目标。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是课改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学校领导不定时到各班随堂听课,要求教师课后主动和领导交换意见,不断改进自

  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听课采取不打招呼推门进的方式,目的在于确实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做到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课改新理念的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提供保证。

  在我校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是初步的、质量不是很高的,但是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改善却是普遍的。从我们听课中可以感觉到一些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导言,师生相互尊重、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后的喜悦,热烈讨论、合作学习的场景,搜集资料后介绍给同学们时的自豪感,还有多媒体的运用等等,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对全校学生的调查中,“我所喜欢的老师和喜欢的课”涉及到各个学科非常普遍, 经常得到老师鼓励的是76%;99%的学生认为作业对自己有帮助,认为某一课作业多的仅占9%;害怕考试的学生仅占2%,课上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占88%。与以前的数据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方法的改善、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总之,在这项工作中还是取得了进步。

  (二)、教师对理解新课程标准及掌握新教材状况

  任何改革,思想观念应先行。面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选准思想关这一突破口,组织我校骨干老师大力攻关,全力以赴。 三年内我校分别派出莫翠琼、李会玲、徐丽萍等多位教师到桂林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还组织其他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二级培训,学习培训回来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教导处还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讨论。此外,只要有机会,我校就会拿出有限的经费,组织年轻的骨干教师参加桂林市教育部门举办的“漓江之春”、“漓江之秋”和周边县举办的各种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讲座,回来后就要他们每人上一节试教课,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实施新课程中,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改革后面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质量检测结束后及时组织老师们开总结会,写总结汇报。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们全体老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掌握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我们全体老师,边学习边摸索,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旅程中迈进了新的步伐。

  (三)、课程改革管理的状况

  我校认真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荔浦县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永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强化常规管理,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正常的运行。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学校把“八要”作为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的重大举措,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依据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与要求,教导处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加大*时不定期检查力度,并在校务会议上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期末把各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考核评估中。对在检查中发现有问题的教师,进入教导处跟踪对象,进行继续听课查检的跟踪,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这样即强化了教学检查的作用,对个别教师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校本教研及课程改革科研状况

  由于资金和我校师资实力有限,我校目前没有申请课题研究的项目,但我们不会放弃和停止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五)、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还缺少明确科学的综合指标,导致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作用不太明显。

  (2)教师课堂方法与新教育理念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还不强。

  (4)缺少图、音、体、科学等科目的专业教师,对这些科目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力度有待加强。

  总之,我校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低头,问题面前不推卸,要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检查组领导的指导下,定将发扬成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和培训,认真挖掘学校办学的自身优势,更好地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教育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扩展3)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0篇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

  一、校本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意图:

  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学生的写作水*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教师具体情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教师

  五、选课学生具体情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学生练习写作,

  六、具体实施方法:

  (1)能熟练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知识、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学生练习写作,开发学生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能力。

  (5)要求学生呢个学会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安排:俩周一课时。

  3、内容安排: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

  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中外来民工子女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家庭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服务,让每一位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作文、真诚做人。

  4、学校及社区资源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环境优美,校园内草木华滋,翠绿掩映,亭台错落,小径通幽,是一所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内张贴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活动剪影,是学生、教师表现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华亭、舒逸亭、韵读亭,每个亭子都制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匾额、对联;“四园”——含英园、咀华园、舒园、逸园,地球仪、荷花池、蓝竹亭、九曲桥、翠竹林等景点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小中高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市名教师2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学校硬件设施到位,有各类专用教室23间,各类器材齐全,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标准。

  学校所处八都社区,虽地处偏僻,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众多,华鑫集团、通鼎电缆、丹龙纺织、苗圃场等企业为我校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社区内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社区周围,风景名胜众多,社区北端有双塔桥,震泽镇有慈云塔、师俭堂,接壤的南浔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勤于实践,乐于写作,在“读书、实践、习作”中丰富素养,健全人格。

  2、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4、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与《学校课程审议制度》。

  (2)培训教师,学校将新课程实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①培训内容。

  主要是对我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的培训。

  A、确定课程目标的培训。先引导教师研究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体的学生”及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的培训。具体内容: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实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要贯彻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总目标要求、涉及新课程目标三大领域。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涉及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C、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培训。一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活动方式。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几种不同的开发活动方式的技术要求。二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标准。即知识的结构性,观念之间的逻辑性,实现目标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儿童学习需要的适应性。

  D、课程评价技术的培训。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如何设计评价工具、收集改进和分析反映校本课程教学情况的数据与证据、明确改进教学的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与评价的具体操作等环节。

  E、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自我培训。包括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如何审议、教师的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皮鞋审议委员会自身价值的评定等内容的培训。

  ②培训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临床诊断”模式,针对校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如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认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师《课程纲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等。“案例教学”模式,即通过对单元校本课程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其操作程序为:课前准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结论。“师徒制”模式,让年青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此外还有个性化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实践性培训模式等有机结合。学校主要是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采用以上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来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3)申报与审议。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与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少于15人,则此门课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决策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根据审议反馈结果实施校本课程。

  (5)教师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校本培训《课程纲要》撰写的格式要求,撰写详尽的《课程纲要》。

  (6)实施《课程纲要》。学生开始选修课程,教师进一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①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校本课程课时比例占学校总课时的10%,暂无地方课程。具体安排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与第三节为校本课程任选课时间;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必选课程:1—2年级为《围棋》,3至6年级为《生活与习作》。②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选择、组织符合《课程纲要》的校本课程内容。③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④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法,必选课程分层教学(按年级认知水*);任选课程倡导因材施教(按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小伙伴互动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展一系列的审议活动,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分别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及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其执行等进行民主参与与科学决策的价值判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

  2、评价设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必须对校本课程进行学校内部评价,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1)《课程纲要》的评价要素:主要有:①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是否明确清楚;②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适合学生的认知水*与年龄特征,多学科综合,内容融为一体,而且内容的设计有弹性。)③课程组织是否恰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④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2)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测验、学习成果展示等。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多种反馈信息,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编制评价工具,设计一种获得教师、学生行为记录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课程学与教的信息,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④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计划和重点。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3、持续的校本培训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一是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如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二是系统研究,认真实施校本课程的各项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6、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

  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习、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4

  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刘瑞明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马兰黄瑛冯秀英韩玉香郑加红张文权孙明星洪霞王建玲李祖华陈艳萍肖勇李凯秀宋学斌马艳霞毕桂贞崔静雯丁建军张瑞琴李红兵李海霞戚世英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5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

  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中外来民工子女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家庭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服务,让每一位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作文、真诚做人。

  4、学校及社区资源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环境优美,校园内草木华滋,翠绿掩映,亭台错落,小径通幽,是一所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内张贴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活动剪影,是学生、教师表现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华亭、舒逸亭、韵读亭,每个亭子都制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匾额、对联;“四园”——含英园、咀华园、舒园、逸园,地球仪、荷花池、蓝竹亭、九曲桥、翠竹林等景点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小中高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市名教师2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学校硬件设施到位,有各类专用教室23间,各类器材齐全,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标准。

  学校所处八都社区,虽地处偏僻,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众多,华鑫集团、通鼎电缆、丹龙纺织、苗圃场等企业为我校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社区内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社区周围,风景名胜众多,社区北端有双塔桥,震泽镇有慈云塔、师俭堂,接壤的南浔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勤于实践,乐于写作,在“读书、实践、习作”中丰富素养,健全人格。

  2、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4、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与《学校课程审议制度》。

  (2)培训教师,学校将新课程实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①培训内容。

  主要是对我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的培训。

  A、确定课程目标的培训。先引导教师研究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体的学生”及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的培训。具体内容: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实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要贯彻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总目标要求、涉及新课程目标三大领域。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涉及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C、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培训。一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活动方式。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几种不同的开发活动方式的技术要求。二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标准。即知识的结构性,观念之间的逻辑性,实现目标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儿童学习需要的适应性。

  D、课程评价技术的培训。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如何设计评价工具、收集改进和分析反映校本课程教学情况的数据与证据、明确改进教学的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与评价的具体操作等环节。

  E、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自我培训。包括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如何审议、教师的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皮鞋审议委员会自身价值的评定等内容的培训。

  ②培训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临床诊断”模式,针对校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如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认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师《课程纲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等。“案例教学”模式,即通过对单元校本课程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其操作程序为:课前准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结论。“师徒制”模式,让年青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此外还有个性化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实践性培训模式等有机结合。学校主要是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采用以上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来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3)申报与审议。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与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少于15人,则此门课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决策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根据审议反馈结果实施校本课程。

  (5)教师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校本培训《课程纲要》撰写的格式要求,撰写详尽的《课程纲要》。

  (6)实施《课程纲要》。学生开始选修课程,教师进一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①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校本课程课时比例占学校总课时的10%,暂无地方课程。具体安排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与第三节为校本课程任选课时间;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必选课程:1—2年级为《围棋》,3至6年级为《生活与习作》。②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选择、组织符合《课程纲要》的校本课程内容。③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④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法,必选课程分层教学(按年级认知水*);任选课程倡导因材施教(按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小伙伴互动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展一系列的审议活动,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分别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及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其执行等进行民主参与与科学决策的价值判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

  2、评价设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必须对校本课程进行学校内部评价,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1)《课程纲要》的评价要素:主要有:

  ①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是否明确清楚;

  ②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适合学生的认知水*与年龄特征,多学科综合,内容融为一体,而且内容的设计有弹性。)

  ③课程组织是否恰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④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2)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测验、学习成果展示等。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多种反馈信息,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编制评价工具,设计一种获得教师、学生行为记录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课程学与教的信息,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④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计划和重点。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3、持续的校本培训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一是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如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二是系统研究,认真实施校本课程的各项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6、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

  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习、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6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7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

  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① 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 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 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 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8

  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刘瑞明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马兰黄瑛冯秀英韩玉香郑加红张文权孙明星洪霞王建玲李祖华陈艳萍肖勇李凯秀宋学斌马艳霞毕桂贞崔静雯丁建军张瑞琴李红兵李海霞戚世英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

  二、研修目标

  1、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者,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孩子特点、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 “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孩子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孩子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相信孩子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孩子的主体精神,促进孩子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0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依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对于新课改中的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程,除开足课时之外,还安排专业的人员执教。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设立了学科的分管校长(行政),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书法、剪纸、美术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扩展4)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书3篇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书1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日渐提高。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刻纸教学向课处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4、开设剪、刻纸课。

  5、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剪、刻纸教学。(每周在兴趣课中开设一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节剪纸课,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讲座)

  (2)班级兴趣小组。选取实验班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剪、刻纸。开展班级剪、刻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六周末艺校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

  6、开展"剪、刻纸节"系列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刻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刻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刻纸宣传橱窗;在学校最中心活动区还要特建剪、刻纸作品展室。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学习新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刻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刻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刻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刻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刻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刻纸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2、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3、简单的操作实践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设剪、刻纸欣赏课,带领学生欣赏剪、刻纸作品,引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使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剪、刻纸指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一看二画三剪刻四修改五设计六评"的六步一环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剪、刻纸的能力:

  一看看范作。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易发现的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应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了解一般的表现手法。

  二画画范作。学生在了解了一般表现方法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范作进行描绘,这样有利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剪、刻纸的表现方法。

  三剪刻剪刻范作。在画好范作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剪刻。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及时矫正学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范作。请学生对范作的剪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请大家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范作进行修改。

  五设计设计作品。在对范作的掌握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新的设计。

  六评评作品。评作品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纸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剪、刻纸的兴趣。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剪刻纸的风格,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古今剪、刻纸名家众多,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蔚县剪纸 河北剪纸 扬州剪纸 山西剪纸 江苏剪纸 安徵剪纸 湖南剪纸 山东剪纸 、、、它们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各地剪、刻纸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三分钟代表作介绍",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掌握各种的风格奠定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剪刻,能够对某种地方剪、刻纸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见表一)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附:

  学生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剪纸系列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总体要求见下表:

  年级段表现手法表现内容

  低年级临摹和想像临摹为主

  中年级想像和创作校园生活为主

  高年级写生和创作民族民间风情为主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书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办学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以“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课程开发范围与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科拓展系列;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三是以“传统老游戏”为主的体育健身系列;四是文学艺术系列。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xx年上半年,学校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半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xx年下半年课程实施需要的一套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

  ③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学会选择;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和可能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五、开发流程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组成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分析学生需求,学校办学思想和课程资源,制定校本课程规划,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申报:课程开发人员根据学校规划、需求和资源确定开课科目,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课程简介和课程开发方案。

  4、审批:对开发人员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审批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5、发布《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课目及教师名单,编制《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供学生选择。

  6、选课:①将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印发给学生,供学生了解每门校本课程的内容,以便学生选择。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结合家长的意见进行选课。

  7、确定开设课程:正式确定开课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

  8、课程实施:任课教师撰写课程纲要、授课教案,记录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教师和学生均按常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和学习。

  9、课程评价与激励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②课程实际实施效果;②学生家长的反映;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④学生家长的反映;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扩展5)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菁选3篇)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建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己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提高综合能力,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己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不断反思,形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计划2

  课程名称:乒乓球课

  课程类型:活动类课程

  适用学生:1、2年级学生

  时间:2课时/周

  执教者:王文亮

  课程定义:1、课程的性质:属校本课程选修课2、指导思想:以《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与提高学生的乒乓球的运动水*,为以后申报区乒乓球特色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乒乓球队在区初中校的优势地位。

  二、课程内容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国球,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在二期课改中也把乒乓球列为必学的教学内容。

  《乒乓球》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对抗训练比赛及考核。

  三、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一)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

  1、讲授示范法:教师应示范讲解并加。

  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

  四、学习评价方式

  (一)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为以后申报特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技能目标:

  低年级段

  掌握正确的推拍法和击球的准备姿势,进行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的训练。

  单项训练:学习握板、拍球、正手攻球(正手位、侧身位斜、直线)、推挡(中线、斜线、直线)、搓球(慢搓、快搓)、拉球、发球、接发球以及单步、滑步、还原步等步法。

  结合技术:学习左推右攻、搓中转拉、正手近台攻结合中台攻等。

  基本战术:学习简单的线路变化战术和旋转变化战术,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中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技、战术的训练。

  1、单项训练:学习(继续学习)正手攻球(掌握突击、扣杀技术,打出左、中、右各条线路)、推挡(快拨)、反手攻球、搓球(搓加转、不转球)、拉球(一板快拉)、弧圈球、发球(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以及跨步、交叉步、结合步等步法、双打。

  2、结合技术:学会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置、线路、技术步法、旋转的结合。

  3、基本战术:学习用相似手法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进行中等力量或发力抢攻;发急球为主配合发近网球进行抢攻;用反手推挡、搓球控制、搓中转拉、拉中找机会抢攻;拉、搓、吊结合,伺机抢攻等。

  高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技、战术的基础上,按类型划分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进行训练。

  1、单项训练:进一步学习正手攻球(发力打弧圈球、放杀高球等)、推挡(推下旋、减力挡、推挤弧圈球)、发球与接发球(从出手速度、旋转强度、落点变化,提高已学的各种发球质量,掌握正、反手一至两套发球方法)、拉球(搓长、摆短、撇侧旋)等。

  2、结合技术:了解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打法各自的基本技术和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基本战术:学习推攻、拉攻、搓攻、接发球等战术,逐步形成各自(至少一种)的打法。

  教育目标:

  低年级段:

  1、通过接触乒乓球,观看乒乓球比赛,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做到爱家乡、爱集体、爱亲人敬长辈。

  2、通过学打乒乓球,了解乒乓球运动规则,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进而自觉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中年级段:

  1、通过打乒乓球,使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尊重他人,并在生活、学习中形成礼貌、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

  2、通过参加乒乓球比赛,感受竞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

  高年级段:

  1、通过观看比赛,开展班队主题活动,了解自信的重要,做到沉着、自信、坚毅、进取。

  2、通过学习我国、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知道继承、创新是发展、强大的根本。

  能力目标:

  低年级段:

  1、初步认识自我,能在*的帮助下控制、调整自己,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

  2、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通过一些途径获取部分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遇到问题,能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主动探究,做到不怕难、不胆怯。

  中年级段:

  有较强的注意力,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有高度的自制力,学会自控、克制。

  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有相应的能力,如查阅资料、访问、上网等。

  具有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能力,如小组学习、自主开展班队活动等。

  学会发现、分析,善于总结,逐步形成独立探究的能力。

  高年级段: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具有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2、能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会用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3、学会创新,能创造性地学习、活动等。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1、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会写一手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笔画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①学习用毛笔临帖,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

  ②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书写中偏旁的笔画位置和写法,以及在字中的搭配关系,做到结构匀称、纸面干净。

  ③初步掌握章法技巧(包括:纸张的尺寸、字距与行距、格式安排、落款、印章),能有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领悟:坐姿端正的*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四、课程评价:

  ①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和课题组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

  ②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把书法教学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杜绝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功利价值,只需要学生在比赛中获奖便万事大吉的传统观念,而将目光放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扩展6)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菁选2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2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习。

推荐访问: 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 小学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少数民族